影评

看台湾本土电影有感

到台北三个星期了,看了三次电影,三次都是台湾本土电影,每周六都有电影看,第一个周六看的是《 賽德克·巴萊 》上集,下集《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还没看。老婆早就看了上集,陪我去看第二遍,她说看第二遍也值得。这部电影正在媒体热棒下,当然质量不在话下,我就无须赘言了。 第二次是去 信义威秀影城 看《 面引子 》的试演,老婆用教师身份拿到的免费观影机会。这电影讲的是在青岛和台北两个城市之间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会做馒头的青岛青年被国民党抓壮丁离家50多年后与家人之间发生的生离死别的故事。想必这个故事对台湾老兵家属感触很深。对我来说,生离死别给我的感受是《三体》小说里描述的那种宇宙飞船远离即将被毁灭的地球时的感受,是明知父亲日渐衰老终有一日只能从照片和短片中找回记忆时的感受,所以,这影片也让我泪流满面。 电影结束后,导演还出来和观众交流,导演叫 李佑宁 ,是国民党老兵后代,拍过多部老兵系列的电影。有观众问了一个青岛方言的问题,导演说要为了让更多人适应,所以连一些青岛方言都故意不用。我于是问了一个问题,我问那个白头翁的口音为什么那么奇怪,用的是湖南的语气助词,但吐词是四川话发音,就是国内影视节目上人们模仿毛泽东说话却四不像的口音。导演怎么回答我不记得了,但这回不是故意不用方言的动机了。我觉得,用青岛方言,用正宗湖南乡下口音,反而会更亲切,更真实,更感人。导演后来说,电影只上影一周,票房不好就会被影院下线,期望得到观众的口碑推荐,我觉得电影能把观众的眼泪弄出来就值得让更多人跑到影院上当落泪,于是跟去跟导演合影一张,我说传到网上,也许可以让我的BLOG读者了解到这部电影。 老婆说电影拍摄的地方叫宝藏岩,离台北大学不远,第二天我们还骑摩托车去宝藏岩参观了。宝藏岩是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聚居的地方,近年变成了吸引艺术家进驻的地方,跟北京的798工厂变成艺术区一样,但建筑风格就不是LOFT风格了,是一些比窝棚更坚固的小房子依山而建,破旧但错落有致,不用抬头就见繁华都市。当然,像许多大陆的艺术区和观光景点一样,这里有许多拿着单反相机(台湾人叫单眼相机)的穿着花裙子的姑娘和小青年在这里捕捉他们喜欢的画面。 当然,我们找到了拍摄电影的场地,我让老婆拍了一张我闭着眼睛躺在道具上的照片,然后传到了《面引子》在豆瓣的专题页的 剧照 里了,哈,欢迎去举报哦。 第三次在上周,是在青岛东路7号4楼的国家电影资料馆,有幸得到看电影《 牵阮的手 》(官方部落格在这: http://hands2011.pixnet.net/blog  )的试演机会,又是免费看电影。这是介绍一对参加社会运动的夫妇的纪录片,资料介绍是“ 一对夫妇,从年轻到老去,田朝明和田孟淑的手在私奔、家庭、党外运动、走上街头,直到病床前,始终相握 ”,“牵阮的手”就是“牵你的手”的意思。历史背景是台湾战后的60年,宣传资料说这是”台湾本土的爱情史诗”。这电影对我来说是第二堂关于台湾的历史课。 来台湾上过两堂历史课了,第一历史堂课是在宜兰县的“ 慈林教育基金会 ”看到“台湾社会运动史料中心”,一位退休的温姓女老师做我们的导游,介绍了台湾近百年来的历史和社会运动,甚至有《 賽德克·巴萊 》电影中介绍的赛德克人民起义资料图片,历史细节太多,关于慈林,改天写更详细的介绍。《牵阮的手》涉及的历史跨度没有台湾社会运动史料中心那么长,只有60年,但覆盖了近代的历史,从日本退出台湾岛,国民党登陆,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到1980年的二二八事件(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家宅血案),到1989年4月7日郑南榕自焚,1989年5月19日詹益桦自焚,田朝明和田孟淑都是历史见证者,不仅参与街头社会运动,还参与营救政治犯良心犯。电影看到最后的詹益桦自焚镜头,我忍不住又泪流满面。台湾居民能在民国百年之际获得国际上100多个国家的免签证待遇,这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多年来艰苦的抗争是分不开的,这个过程一点都不浪漫,社会运动过程甚至是血腥和残忍的。《牵阮的手》这样的爱情故事,是这个残酷的抗争过程中的一点可慰籍旁观者的点缀,社会抗争让一个当年留下无数情意绵绵的情书的医生变成了一个不荀言笑的愤怒者,在老得无法说话的时候还会情绪激动而满脸涨得通红。在我的看法里,诚然罗曼蒂克不能美化社会抗争,但人们处在那个时代,那个位置,无法逃避,唯有抗争。 看到电影开头的胖胖的田妈妈在床上拉腿锻炼身体时笨拙的样子,还有那非常开朗的表情和大大的嗓门,我觉得像极了《 卧底肥妈 》(Big Momma’s House)里的那个黑人(男的黑人哦)冒充的肥妈。 看完电影,《牵阮的手》的导演庄益增( 莊益增 )和颜兰权(顏蘭權)开始和观众交流,我问了导演,这影片对大陆居民是很震撼的,我问能否在多久后允许盗版?结果大家哄堂大笑。导演说显然影响他的权益,但盗版是他不可以控制的。我补充说,要是能透过亚马逊和Apple的App store发行也好。后来观景结束后有一位观众对我说,若民众民传到youtube,其实版权方也不会严厉要求删除的。 最后,在大家都问完了后,我又问了导演,我说我在三维动画公司当过两年桌面技术支持,虽然我不会做动画,但我熟悉动画制作流程。我问 这影片的3D动画部分 的角色肢体动作是用肢体捕捉设备得到的还是人工设计的?导演说,他们请不起贵的动画制作公司,开始动画设计公司提供的样品的动作很僵硬,后来是实拍动作后,动画设计师照着视频掰出来的动作。我知道,若是《阿凡达》的制作方,他们不仅肢体动作是用捕捉设备捕捉,甚至连人物表情都是捕捉的,所以《阿凡达》里的人物完全看不出3D动画的痕迹,当然了,《牵阮的手》里的动画造价不可跟《阿凡达》同日而语了。 导演最后说是广告时间,说是没钱做推广,这话跟《面引子》的李佑宁导演说的一样,拜托大家多多口碑推荐。看来试演电影都是为了收集反馈的,我于是 与导演庄益增合影 一张,期望走过路过的朋友有机会在11月18日电影上线后去影院看看。这种电影题材显然是难以通过正常发行渠道进入大陆,DVD光碟又要明年才上市,就看有没有机会提前出现盗版啦。我觉得,要是有人盗版,这也是很给面子的事哦,电影拍得不好才没有人愿意盗版到大陆呢。 通过这三部台湾本土电影,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台湾的历史,对于我这个来到台北才三个星期的“大陆新郎”来说,这些感受都是新鲜的,想融入台湾,这些课程显然来得非常及时。 © Zola | CC | 前面的有 4 人 | 国外订阅 | 国内订阅 | FAQ | Donate | Tor

阅读更多

建党伟业 精彩影评 严肃篇

本文不是吐槽……想看吐槽及搞笑的移步上一篇建党伟业影评 1、这是一部马屁片么? 《建党伟业》从开拍到现在都没什么好评,全是调侃和负面的言论吧,15号首映,豆瓣出现大面积的1分评分,大家对于这个电影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敌意。有人给我 留言 说,不会花钱去看马屁片。 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马屁片呢? 我觉得不是的 1.1 所谓拍马屁,我个人理解 一个姑娘,长得十分苦逼,你说她长得特别好看,这个叫拍马屁 但是倘若一个姑娘,曾经长得十分好看,后来长残了,变苦逼了,你说,哎呀你以前真好看。这个不叫拍马屁。 1.2 我知道大家的敌意来自于对掌权者的失望 但是今天的掌权者,有几个是当时建党的人?用某同学的话说,当初建党的那帮人,除了毛太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变成主流 如果这部片子不叫“伟业”,或许不会引起这么多反感 其实,电影本身,没有任何地方拍出“伟”的感觉,没有将任何人放大成神话,这比《建国大业》中主要领导人图腾化的表现手法,好很多。 1.3 本片没有神话李大钊和陈独秀,并且诚实的记述了辜鸿铭先生和胡适先生对他们的反对,记述了袁世凯对于二十一条的反感,记述了陈公博夫妇的胆怯 唯一有一些神话的,就是太祖…… 好吧,这个……但是太祖没有建党,太祖只是个书记员 【回复中有同学指出,实际上太祖根本不是书记员……是YY出来的】 1.4 本片在很多细节上,有闪光点,虽然对于很多可以作文章的点都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 但是有心的人能够看到一些东西 建党应该没有修改多少历史……因为那个年代的dang,还没有做那些需要被修改的事情 综上,我觉得《建党伟业》不是马屁片,因为这部电影拍的是一个曾经的美人,而不是现在迟暮的老太太。 2.一些人一些事,还有一些眼泪 2.1 一些眼泪 2.1.1 我表示我在看到学生运动的时候哭了……这个眼泪是怎么回事呢 巴黎和会失败以后,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但是街道被封住了 方豪(可能是别人)说,谭嗣同说,各国变法皆有牺牲,我国变法,流血自我辈始!! 然后她们轰轰烈烈的冲过路障,路障的另一边是荷枪实弹的北洋军。 每一个手上都拿着枪的北洋军,但是没有一个人开枪,他们就这样被冲过去了! 然后我忽然就湿了眼眶,不知道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士兵 2.1.2 喊冤女,PS.这个演员姓爱新觉罗…… 那姑娘跪在某地,举着一个巨大的“冤” 然后有一个北洋军,貌似小头目,过来劝她,姑娘,你有冤,要去检察厅申诉啊 姑娘说,我们的冤屈太大了,检察厅接不了,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为青岛喊冤…… 然后大家一起喊口号。那头目无奈了…… 我只是想到,倘若此情此景发生在今天,姑娘肯定会被薅着头发头发关进精神病院 然后,有点想哭…… 2.1.3 在章宗祥家的外面,闹事的学生被挡在门外 院子里同样还是荷枪实弹的士兵 学生们一边往里冲,一边对士兵说,同胞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应该去山东打小日本,而不是在这里给汉奸当看家狗…… 然后士兵们,居然就被说服了,放闹事学生进去了…… 然后我忽然就眼泪掉下来了……这是北洋政府 但是闹事的学生们,你们知不知道,若干年后,你们的学弟学妹…… 2.2 一些事 2.2.1 赵家楼烧桌子 学生冲进章宗祥家里之后,一个说,看这就是签订卖国条约的桌子 然后一帮人就把桌子烧了 其实有什么用呢……都是没用的 学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一种挥霍青春胡闹的形象了么? 2.2.2 周恩来绝食 周恩来等几名同学被关进牢里,绝食进行抗议 省厅长来看他们,问他们有什么条件,才能吃饭 周恩来表示,我们要读书,我们要看报 厅长表示,统统照办 周恩来又表示,我们要吃年夜饭 厅长继续表示,等除夕,我个人请你们被捕的26名学生吃饭 我只想说,这是北洋军政府官员 如果放在今天,别说谈条件啊,绝食到死都不会有人来管你的 饿死了之后,正好理由是自杀,不管有关部门的事情 2.2.3 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先生上课的时候,同学提问,听说您对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提出了批评? 胡适先生淡淡一笑:怎么?他们批判不得吗?共产主义,不过是一种理想blablablabla 学术界曾经这样自由过 曾经可以批评的学说,如今真的变得批评不得了…… 2.3 一些人 2.3.1 辜鸿铭 辜鸿铭先生确实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太可能被超越的一个人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见识 他对于陈独秀以及很多的不屑一顾,来自于他的清醒和明白 他的那种孤傲和才气,让人很敬佩 尤其是当学生去闹事,他发表文章说他们跟土匪强盗一样,被罗家伦等人堵住质问 不做任何解释就离开,没人敢拦住他的那种淡定 不解释的人永远是最强大的啊 2.3.2 袁世凯 本片中的袁世凯,是除了《走向共和》之外,另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的 对于二十一条的态度,世人只知袁世凯签订卖国条约,而不知道他对于小日本的痛恨 《建党》没有隐瞒这个,其实已经比较可贵了 3.种种思考 3.1 最不得已的选择 陈独秀其实未必确信李大钊的那种“庶民革命”的里面 李大钊本人也说,这是种种道路之后都走不通之后最后的办法 联系庶民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点,太祖最后发现了 但是最终,庶民被抛弃了 3.2 我们应该去看这部电影 我们应该去看看,北洋军政府是怎么对待学生的 我们应该去看看,我们的先辈是用怎样的心情去建立起我们今天的组织的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九十年过去了,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综上,我个人认为,《建党伟业》不是一部垃圾片 正如有人所说,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在某一个时间段里 “gongchandang”这个词语,虽然是敏感词,但是不是贬义词。

阅读更多

建党伟业 精彩影评 萌点雷点吐槽点大全

我觉得《建党伟业》在豆瓣遭遇了大面积的1分是误伤了,这个片子,如果我去打分,保守估计应该会打3分以上,可能大家实在被《建国大业》伤害得太深了。 按照惯例,先上萌点雷点吐槽点 0、世界真是太小了 同样是来自于《让子弹飞》黄四郎变成了袁世凯,老三变成了朱德 同样是来自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家和变成了陈独秀,安家睦变成了包会僧 同样是来自于《卧虎藏龙》,李慕白变成了袁世凯,罗小虎变成了蒋介石 同样是来自于新《红楼梦》薛宝钗变成了杨开慧,贾宝玉变成了杨开智 同样是来自于新《白蛇传》白素贞变成了瑾太妃,许仙变成了蔡和森 同样是来自于电影版《奋斗》陆涛变成了张国焘,夏琳变成了向警予 同样是来自于《炊事班的故事》,胖洪变成了黄兴,大周变成了一个士兵队长 同样是来自于《还珠格格》,金锁变成了隆裕太后,尔康变成了李汉俊,知画变成了一个女学生 同样是来自于《色戒》,邝裕明变成了罗家伦,王佳芝的戏份被全部删掉了…… 同样是来自于《金粉世家》,金燕西变成了周恩来,冷清秋变成了宋庆龄 同样是来自于《建国大业》,蒋经国变成了周恩来,炮灰厨师变成了黎元洪 同样是来自于《李米的猜想》,李米变成了王会悟,李米的男朋友(忘了名字)变成了学生甲 人生何处不相逢…… 欢迎补充…… 1、 必须要说的蒋委员长 蒋委员长是唯一一个出来的时候没有出现人物名字的,而且蒋委员长全片的台词只有两个字:先生 但是蒋委员长那种冷酷的眼神,寡淡的气质,以及进行刺杀的时候那矫健的身手和淡定的眼神,实在是太动人了 简直就是男女通杀 神马是真正的贵族,神马是真正的男人,神马是真正的性感!!! 虽然蒋委员长出镜时间短,但是这短短的一段时间,足够让我觉得电影票钱没有浪费 2、 宋江和宋教仁 其实我觉得《建党伟业》中相当一部分人,很穿越,比如,演宋教仁的张涵予,明显是从《水浒》穿越过来的 当他在火车站说,要和平选举,要非暴力的时候,仿佛就是宋江在表示,不要造反,和招安,然后他立刻就遇刺 遇刺后托孤,上有老母托付各位兄弟照顾的话,仍然是宋江…… 宋大哥,你穿越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非暴力,甘地也要甘拜下风啊…… 3、 安家和与宋思明的爱情 这是另一对携手穿越的爱人 陈独秀的扮演者是冯远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家和 李大钊的扮演者是张嘉译——《蜗居》里的宋思明 这两个的奸情简直是红果果!不信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 最重要的是,陈独秀时常流露出安家和的眼神,李大钊总是表现出宋思明的腔调 不知道大家看到安家和说要建立一个彻底崭新的世界的时候、看到宋思明为安家和撑伞的时候,看到安家和对宋思明说等我去了上海给你买糖的时候…… 是什么心情…… 我一直没有分出来这两个人谁是攻谁是受…… 前期是宋思明说要回国,安家和就跟他回国了 后期是安家和说要建立政%dang,宋思明就跟他一起建党了 所以…… 4、 春晚小分队 春晚小分队遭遇的吐槽太多了…… 但是我想说,无论怎样给力的语言,都无法形容出,在大荧幕上看到春晚小分队的时候,那种内心万籁俱寂,只剩下神兽奔腾不息的赶脚的 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能理解那种心情 5、 光绪的两个老婆 尼玛隆裕太后是范冰冰演的啊,尼玛瑾太妃是刘涛演的啊!!!! 尼玛一个妖艳一个端庄,要神马都可以啊!! 历史上的隆裕太后是个驼背啊,瑾太妃是个大胖子啊!! 但凡光绪的两个老婆有范冰冰和刘涛十分之一的姿色,光绪也不至于那么恨慈禧啊……光绪也不至于只能靠勤政来挥霍自己的青春啊…… 说不定历史就要改写了,光绪天天不早朝,康有为神马的就不能搞神马变法,就不会搞乱中国了…… 唉……可见,娶老婆神马的,是个大学问啊 6、 关于帅哥小分队 可能《建党伟业》的年代要早于《建国大业》所以,很多人都是年轻时候的样子 张国焘很帅,方豪很帅,邓中夏虽然少年老相有点像复读生,但是还是挺帅 蔡锷将军很帅,胡适之先生很帅,罗家伦同学很帅 帅哥实在太多了……星星眼 7、 毛杨结婚 太祖跟开会姐结婚的那个晚上,太祖说,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没有花轿,没有blablablablablablabla 开会姐依然娇羞的说,我愿意 其实我很想说,做他的媳妇,你还要一个人死于狱中,他在井冈山上跟贺子珍快活 不知道开会同学还会不会娇羞的说,我愿意 8、 鼻孔周说英语 鼻孔周在本片中,先是成功的用鼻孔吓退了特务 然后又用鼻孔和英语吓退了一大堆外国人…… 鼻孔周真是万能的 虽然看的时候忍不住要笑场 但是……鼻孔周的英语无疑要比教主好…… 这样…… 9、 自行车和黄包车的问题 马林同志被跟踪的时候,坐了一个黄包车 然后跟踪的特务是骑着自行车的 然后一直保持比较远的距离 我一直特别好奇,为神马,两个自行车,能够一直骑得比人拉的黄包车慢那么多…… 后来,看到拉车的是小兵张嘎,我就明白了 嘎子是无敌的…… 10、穿越而来的老三 廖凡饰演的朱德跟随蔡锷将军反击袁世凯,棉花坡战役 眼看蔡将军的人遭到重创 这个时候,朱德被老三成功附体,化身神狙击……一枪一个崩掉无数对方的狙击手 然后蔡将军大获全胜,朱德与蔡将军等高望远,极目远眺,目光深情 那一刻,波谲云诡 我想说,老三!原来你也是松坡将军的人!张麻子在哪里? 11、虎头蛇尾…… 完成了南湖上一条船里的会议之后 导演明显开始怠工了……怠工可以 但是尼玛……居然剪辑了《建国大业》里面的片段…… 看着看着好好的,忽然画面就跳转到了黄圣依欢天喜地跳秧歌庆祝建国那一段…… 当时的心情就是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啊…… PS.我表示这篇文其实也虎头蛇尾了 看最后的演职员表 顾问里面有华丽丽的毛少将 还有好多人的戏份被广电总局无情的删除了,这部分人里面包括汤唯、唐国强,等等等等……

阅读更多

《建X伟业》 少将体的忠诚赞歌

偶像剧史诗 关于电影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拉洋片一样的进度,模糊不清的人物,人物一转脸你就不记得他是谁。要我说,应该像玩游戏一样,人物的名字永远漂在空中,一目了然,但这样做的缺点是躲到树后容易被人发现。 印象深刻的是吴彦祖版的胡适,帅到掉渣。张震的蒋介石也牛B无比,开头行刺陶成章一节,整个一特种兵出身,为了避免偶像崇拜,电影特地没有显示他的名字。 麻匪上身的廖凡把朱德差点演成了《兵临城下》,考虑到他追随松坡将军,原来张牧之的原型是朱德大人。 刘佩琦版的辜鸿铭,气场足到完全成了独角戏,那句“shit”飙得深得我心。 其它的槽点我就不吐了,关于毛杨之恋,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杨开慧的文章。 正文开始。 巨蟹座死宅你伤不起 如你所知,我像谢耳朵一样很讨厌星座。这种情结始于当年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巨蟹座,那时正在看《圣斗士星矢》,你可想而知当我知道自己居然跟迪马斯那个猥琐男一个星座时,我有多崩溃。此后经年,虽然出于把妹的需要,我不敢对星座这种女生心目中的神物表现出不屑,但腹诽总是有的。 总有一个点让你的某种情绪突然爆发,对我来说这个点就是我突然想起来了,我们伟大的党的生日在7月1日,也是巨蟹座。跟我党一个星座,情何以堪呐?不过,明白这一点之后,你该明白我党为什么这么喜欢河蟹,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只最大的巨蟹。 其实按时间来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怎么着算,也得是狮子座啊,为什么非要塞到巨蟹这边呢?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参加过一大的那些党员,有的退党保平安,有的去见马克思,有的被撸了。余下的只有董必武和老毛二人。俩人只记得是在7月,可忘记是哪一天了。老毛一琢磨,干脆就写个7月1日,事见《论持久战》一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太祖御笔亲书,哪个敢改,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但这么一来,你用西方的理论来建党,又自己记不住日子非要弄个好记的1号,那就怪不得小子我用西方的星座来编排了,求仁得仁又何怨? 最搞笑的就是这个日期,在《建党伟业》里,所有的历史事件都用字幕打上日期,但辫子军进北京拥戴小皇帝重新登基,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偏偏没有打。如果你手贱去搜一下张勋复辟,你会发现恰恰是在7月1日……所以说,从生日上来说,7月1日恰恰是天朝复辟纪念日,我能说这是天意吗? 他们说:“我能!” 在去看《建党伟业》前,我说过这是一部槽点无数的神作,属于满身小JJ阉都阉不完的那种。但看完之后我惊奇地发现,三爷颇得新宇将军的真传,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给了你无比庞大的信息,但可用的信息量为零。电影自始至终在告诉你,大清国不行、北洋政府不行、孙中山不行、国民党不行……但别人不行是不是就意味着你行?这显然是不行。你得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行,但电影不告诉你,它只是斩钉截铁地说:“我能!”用马伯庸的话说,它真不是移动的广告啊! 说到这里要向三爷道一声:“您辛苦了!”又要拍马屁,又要不拍到马蛋上,这实在是个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因为对旧社会的一切攻击,一不小心就会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联系到现在的社会上。陈独秀说:“共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下一个镜头,孙中山就在说了:“以先烈无量之头颅无量之鲜血,所获得共和二字之空名。”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独裁是不得人心的,一党专制是不得人心的;陈独秀又说了:“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然而杨度对徐世昌说了:“总统只是个形式。”这就告诉我们,不当总统也是个形式,关键要看国家元首得践大宝后干了什么,在共和国里当一个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的皇帝,正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而且最形式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亲民爱民艰苦朴素,衣服上破了个窟窿,不准换新的,非要拿去让高手匠人手工织补,一个补丁的费用能顶N件新衣!这简直是无耻!P.S.:上面这段话,我说的是大清道光皇帝,想多了的人请面壁。 在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为什么以俄为师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说的:“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布尔什维克政党团结了工人农民贩夫走卒,这些最广大的社会阶层!”然而极其讽刺的是,在《康熙王朝》的主题曲里,同样有这样一句:“有道是仁者爱人得天下!”说来说去,不过是绕回到孔孟之道,一边骂孔孟一边行孔孟之道,无怪乎先前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胡适先生弃他们而去。而电影里陈独秀在上海发动工人,这样说:“你们拼命干活,却吃不饱穿不暖住不踏实,这合理吗?”回答他的是林立的胳膊:“不合理!”好吧,下面的话我就不说了,你懂的。 其实历史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历史也是有规律的。懂得这两句最朴素的话,你就会对历史与现实了然,在如今的中国,可笑的不是有这样的电影,而是这样的电影避免避免再避免,但依然阉之不完删之不尽。 虚心点,别心虚 说《建》是有史以来最心虚的电影,名副其实。它甚至比《建国大业》还要心虚。我曾经困惑过,但后来我看了“中共荆楚凉粉”那个视频后释然了,里面那个野生五毛是这样说的:“你可以骂中国,但不可以骂中共!”重庆唱红歌的那位易如国同样如此,他娘快死了,他却坚持进京唱红歌,这种灭绝人性的人却成了正面典型,实在是止增笑耳。 《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在时光,统统无法打分无法评论,这是网站的自我阉割,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一个正常的国家正常的体制里,媒体的作用之一就是一个解压阀,能够将纳税人的一些怒气消解掉,但在中国,不管是传统的媒体还是现在的网站,这一消解作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电影里毛向军人们解释什么叫“共和”,说共和这个词出自周厉王之时,然而,无比讽刺的是,关于周厉王,《国语·周语上》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正是因为不让人民说话,言语钳制到让人民道路以目的地步,才会有乱象,才会有共和。好吧,请勿联系现实,谢谢。 在看电影之前,我估计N多人都在等待1919年5月4日那一段,这也是三爷最棘手的一点,不拍吧,五四运动是当年精华中的精华,也是吡……搞运动的根基所在,拍吧,这个日期往后推一个月又太敏感。屁和蛋离这么近,很容易误伤。所以三爷费了老鼻子劲了,于是你看到,本来在广场那些剧照没了,能让你联想到广场的镜头没了,学生出了校门就直奔赵家楼了。 然而,有些镜头是没法删的,再删下去整个五四都没了,所以你看到热血青年们冲破军警的阻拦冲向赵家楼,而全副武装的军警,居然没有开枪!在赵家楼,学生们愣是用说的就让军警们闪开了路!看到这里我不禁尿意盎然,请问你们这是在向北洋政府脸上贴近金吗?而这正应了一句话:“向人民射出第一颗子弹后就失去了合法性!”这不是我说的,这是CCTV在2011年6月13日说的,说的是卡扎菲。所以你要体会大业伟业的业字,这其实是个佛教用语。

阅读更多

《建党伟业》:作为形容词的革命

本来我已经养成在豆瓣小站上写东西的习惯了,可无奈豆瓣编辑经常抽风,一开始让我发表,我改了两个字,就发不出来了,再改,再封。还是自己的博客好,告诉自己以后长点记性。 1.作为形容词的革命 《建党伟业》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讲述党争与暴力,第二段讲述复辟和学运的历史幼稚论,第三段讲述了从冲动理性(陈独秀的投机主义)与实践理性(毛泽东的务实主义)。但整部电影却是一个无主题变奏,这是它在美学上最畸形的地方,它似乎没有真正作为情节动力机制的主题在发挥作用。 这部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假主题”是政党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先进政党创造历史的必然性,这在开场宋教仁的台词中是被放大的,但它只是一个假象,影片故事甚至都没有紧紧围绕我党成立的过程展开,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逻辑极为松散的小故事。第二个“假主题”是救国,影片先前的铺垫是救国的紧迫性,但后半部份的实质性情节似乎没有讲述建党与救国之间的必然关系,最后用一场匆忙开完的会议结束了全片,我党的科学性停留在理想主义学生的口号上和知识分子的理论上,从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原则来看,我党甚至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影片就结束了,至少在文本内部这个重要的应该由导演来揭示的历史真理没有获得证明,从前面从孙中山到袁世凯的铺垫,观众的心理重心到后来完全落空。 如果说它还算有一个主题,就是基于救国这个核心“叙事”基础上的革命段子集锦,而且,讲述这些革命段子的史观还是非常陈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观。我们看不到“庶民”,只看到了英雄,我们看到的革命不是片中李大钊一再强调的庶民的革命,而是民国英烈的传奇。导演在发生在1911年到1921年之间的历史段子之间穿针引线,把诸多权力争夺、内外纠纷、观念差异、儿女情长放在了这个虚幻的“革命”主题中。 这是一个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恐怖主义相结合的奇怪作品,正是因为每个段落的主题处于离散状态,让影片的“整体叙述动作”无法建立起来,丢掉了革命的动词性,展现了一场绝对单纯的作为形容词的革命。这是一场作为形容词的革命,因为它的叙事在没有展开时就已经完成,因为革命的主词就是谓语本身,它不需要任何动作去完成其自身,它一出现就完成了,所需要的仅仅是对这种特殊结构的形容。这种形容词性的革命贯穿在影片每一场段落中,在宋教仁和陈独秀的演讲中,在蒋介石的暗杀行动中,在北京大学的辩论中,尽管有些段落和对白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但你无法抗拒它作为形容词的强烈渲染力,一场一发生就完成的革命,影片为它提供一个个具体的躯体、面孔、肌肤和装束,还有仇恨、友谊、贪婪、愚昧、群情激昂、奋不顾身、沉着、坚毅、执着……那些在烟火中的爱情,和在嘉兴的晨雾与歌声中的游船……这些响亮的形容词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一部华丽的、不需要动作来证明的革命主词。 所以,这是一部只有主语和形容词的电影,其重点既不是“建”,也不是“党”,更不是“业”,而是“伟大”。从这个意义上,影片深得爱森斯坦的精髓,只不过爱森斯坦的每一格画面都指向了“革命”这个动作(几乎没有领袖出场),而韩三爷的每一格画面都指向了“伟大”这个形容(所有的领袖都配上偶像的面孔光荣登场)。 影片原来叫做《建党大业》,后来改作《建党伟业》,名字改得好啊!   2. 小写的政治 说明《建党伟业》是一部”形容词电影”很容易,因为它的初衷就是形容词性的:对一段不容质疑的历史结构进行美化和抒情。所以,如果对其内容进行各种讨论恐怕会让人哑然失笑了,它只负责在一连串的情节过程中,对这些事件和情节展开抒情——各种各样的抒情。如果召开学术讨论会去研讨该片的人物、历史、选材等等,已没有意义了(尽管我们无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而我们恰恰可以进一步讨论的,是主语,这部电影的形容词是很好辨认的,但这种“形容词电影”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主旋律电影”——典型的形容词电影——衰亡的某些征兆。 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整部影片所强调的“伟大”(或曰“革命”),并没有如主创人员所愿,准确地赋予给党本身,而赋予给在党成立之前那个波澜壮阔、充满悬疑的历史布景,主创人员让观众看到的是那个历史布景的伟大,而不是党的伟大。这不符合主创人员的主观愿望。我想说的是,这是“形容词电影”发挥到极致——一种由无限的形容词和单一主词构成的超级偏正结构电影——的必然:对形容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主语的偏差,这种“主语的偏差”既表现在影片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对白及其逻辑,也体现在众多人物走马灯似的换位转喻中。简单点说,在这部奇怪的电影里,看上去它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党,但实际上它的主人公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是一部每个人都可能是主人公的形容词电影。 影片没有、甚至也不愿超出人们心中那个法定历史常识的范围,整部影片的内容并不揭示什么,因为它的小事件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但重要的是,这些“名人小事”之所以从那个宏大的历史布景中浮现出来,是因为它们都是“政治的”,甚至蔡锷对小凤仙那种“已许国,恐不能许卿”也是政治的,毛泽东没有留学法国也是政治的,在这些小事件中,让这些事件变成“政治的”的原因,是压迫与反抗的矛盾,革命与镇压革命的矛盾、共和与独裁统治的矛盾,这些在影片的小事件中表现为一种“政治技术”,既暗杀(宋教仁、蒋介石)、逃亡(蔡锷、冯国璋)、交易(袁世凯、段祺瑞)、镇压(对陈独秀、周恩来和五四)、跟踪(马林)、Jihui、Youxing……以及一系列成为敏感词的技术,这些政治技术都是小写的政治,影片因为聚焦于过多的历史小事,而沦入对小写政治的无意识崇拜中。 当然,政治技术不仅仅是这些“热的技术”,还存在于许多日常生活中,是冷的技术、看不见的技术,比如许多与楷模事迹有关的主旋律电影中,他们对生活、对家庭、对子女、对事业种种关系的判断和处理,都在主旋律电影中变成了一种政治技术进行展示。对政治技术的崇拜,让中国的propaganda电影与德国、苏联的propaganda电影区别开来,里芬施塔尔把政治变成强烈的象征,而爱森斯坦则认为革命应该诉诸于对大众的唤醒(参读《时间-影像》的第七章),而我们专注于“小写政治”的运用及其功能,我们始终沉醉于此,沉醉于政治的技术,包括清宫剧中的权位争夺,武则天的后宫斗争……这些影视无论商业的还是政宣的,都体现出政治技术对于情节的主要作用。但是,政治技术、小写的政治有一个特性,即它不为某个特定政权服务,也不会为其辩护,它是中性的工具。 所以,当影片专注于这种政治技术时,无法回避这种矛盾带来的反讽。比如影片建立在一个打碎旧世界的愿望和对建立新世界的期望之上,但观众会发现,许多在新世界无法出现的政治技术或者活动,居然可以出现在旧世界:比如学生可以自由集会、游行,可以自己创办报纸、抒发观点……这个悖论不是偶然的,而是痴迷于小写政治的必然结果。政治技术不会为任何人辩护,它就在那里,谁都可以拿走它,谁拿走了它,谁就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词。所以我们看到了溥仪,袁世凯,张勋,段祺瑞,无论谁都对革命先烈采用了相同的手段。   3.思想无力 而恰恰影片展现的时代,是一个思考大写政治的时代,但影片回避了这一点,这里面有战略上的揣摩,也有资本的原罪,这是下篇文章要说的内容。这里打算继续说的是,小写的政治在充满抒情的形容词电影中,如何导致思想无力的问题。 把琐碎的情节作为商业元素展现为政治技术,之所以在这部影片中能产生有效的表达,在于影片编导动用了好莱坞式手段。用阿尔托的话来概括好莱坞,就是催眠、梦境和想象的参与。在自始自终贯穿形容词性的基础上,影片将好莱坞在发动情感方面的手段尽可能发挥在每一块琐碎的小故事中,这些情感媒介是:面对封建社会统治的进步意识,面对大爱舍弃小我的使命感,面对复辟的斗争精神,面对暴力镇压的反抗意志,面对列强屈辱的民族气节,选择工农运动的科学精神……影片用这些“普世价值”把一块儿一块儿的小情绪的波动堆积滚动,最后被大写的抒情高潮所覆盖。最后的那个大写的形容词,成为所有细小形容词的集合与归宿。这是影片成功的地方,它成功地把善恶交织时代的各种意义,通过细密的情感传送,强势压抑了思考,转喻给最终的光明结局。 作为历史事实,我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正确性是不可思考的,这是这部影片的起源,也必须是这部电影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但影片成功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它强化每个段落的情感性质,完成其自身不指涉任何历史思考、不指涉任何历史论证的目的。这是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借鉴好莱坞方面的进步,而且带有强烈的本土化特征。德勒兹说,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为意识形态的机器,就在于它揭示了人在影像前的思维无力,这种思维无力并不是说人丧失了思考能力,而是电影能够呈现出“思维内部的思维无力”这个惊人发现。通过强悍的抒情,这部影片把碎裂的民国故事与影片的起源和目的统一在一起。对于每一位熟悉的近代史的观众来说,他们终于明白,他们不需要在影片中思考什么,他们需要的体验那个被转喻的情感高潮,那个伟大的形容词。   4.影像的资本主义与主旋律电影的终结 (待写,等 云中 、KTV等“截图逆党”反击后作为回旋应答。)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