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三宽部长”朱厚泽:任期最短的中宣部部长

朱厚泽:“三宽部长”走了 新华网5月16日报道 贵州改革的大胆举措和理论思考,以及中宣部任上“三宽政策”的提出,使得朱厚泽这位中共任期最短的中宣部长给历史留下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5月9日晨,手机短信送来朱厚泽家属发出的讣告:“朱厚泽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9日0时16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0岁。根据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送回家乡安葬。” 随讣告还有一幅挽联:“国运民瘼终生相伴 仁心厚泽永留人间。”斯时,也只有拟挽联才能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哀悼之意了:“灵心圆映三江月 笔阵横扫千人军。” 此联,为李白、杜甫联句,为一书法家作品,一直印在我脑海。此时突然涌出,想来是激活了我对这位曾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原宣传部部长的老人长久的印象。 因感念而记住朱厚泽这个名字 对朱厚泽这个名字有印象,要追溯到1986年10月。 此时,朱厚泽已就任中宣部部长一年有余,而如我这样在当年充满“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热情的学子,却不知道他。说来惭愧,但也不怪我们。自1976年以来,朱厚泽的前任们,张平化、胡耀邦、王任重、邓力群,在现当代历史上都是有故事的人,而朱厚泽有什么?即使报上宣布过对他的任命,也难以立时让学子们记住。到1986年10月,我是通过查找报纸记住了他的名字。 我特意查找报纸找中宣部部长的名字,是因为心中怀着一份感念之情。那一年,我正准备研究生考试。10月中旬,研究生考试信息公布,考试科目居然少了“政治”科目。这可是我们社会主义考试制度“破题儿头一遭”――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遭”。 查找报纸,多少让我对这位没有“故事”的中宣部部长有所了解: 朱厚泽,1931年1月出生于贵州织金书香门第,革命家庭。其父及姨母姨父等多位长辈,就学于著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任教的达德学院,他本人也是该校学生,后又就读于贵阳清华中学。1949年3月加入中共。后长期在贵州工作,从基层做起,一路向上,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1985年7月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是中共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 此后,我一直关注着朱厚泽的行踪。知道他只当了一年多的中宣部部长――中共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后又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89年至2000年,他的名字在报端几近消失了。 仿佛是天意,2001年,我有机会和他面对面地坐在一个会议室。而此时,历史专业出身的我,随着对他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对他也从感念变为敬仰。但冲口而出的依然是当年的谜:“1986年,研究生入学为何免考政治科目?” 他对我当年的感念多少有些惊讶。他不解谜底却讲起了当年的大势: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胡耀邦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变换此前“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法。 胡耀邦当年有四个解释:(一)共产主义思想的含义在不同的范畴中可作不同的解释,“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提法容易引起误解。什么叫共产主义?可以指高级阶段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一个范畴;可以指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即马克思主义,这是另外一个范畴;可以指共产主义精神,大公无私,又是另外一个范畴;此外还可以指“劳动不讲定额,不计报酬”,那就是又一个范畴了。如此“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提法,不容易搞得很准确、很周密,实际上是讲不清楚。 (二)共产主义思想作为全民范围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同我们党的现行政策,特别是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不适合,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 (三)要求全国不同的阶层和人群都用共产主义思想对待精神文明,事实上办不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助长许多错误倾向的发生。 (四)这个提法使台湾和广大华侨、爱国人士难以理解,增加不必要的疑虑,对统一祖国更加不利。 朱厚泽说到此处,我恍然大悟:当年政治科目的核心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既然这个“核心”已经调整,政治科目考试题如何出?免考势所必然。 荣任中宣部部长 当然,相对于朱厚泽在中宣部部长任上的作为,免考政治科目只是一个极小的问题。此后,只要有机会,我总问他在中宣部那一段的情况。久而久之,与自己所了解的那段历史相结合,他在中宣部的作为也慢慢清晰起来。 1985年7月,朱厚泽任中宣部长,接替邓力群;胡锦涛继任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交接工作的方式有些特别,他陪胡锦涛到基层去,毕节、六盘水、黔西南、黔南等,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议论。8月,接到中央的电话,才赶往北京任职。 当年,朱厚泽在思想理论界并没有什么名气,何以会荣任中宣部长的职位?这是他在贵州思想解放、大胆改革所致。 1982年,朱厚泽在担任贵阳市委书记时,用了半年时间,到市属一百多个工矿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主持制订了《贵阳市经济调整提纲》。该《提纲》实施第一年,使贵阳市当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40%,财政收入增长了16%。第二年,任副省长,当年贵州省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8%,财政收入亦大幅度增长。 这年年底,朱厚泽进入中央党校短训班学习。在题为《怎样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毕业论文中,他提出三个观点:1.逐步培养年轻干部取代年迈干部;2.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3.新的领导干部要真正懂得经济。在中共中央党校第四届哲学年会上,朱厚泽作为特邀代表作关于培养新一代领导干部的讲话,新华社的内参转载了讲话的主要观点,《理论动态》全文刊登。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消息:春节期间,朱厚泽到贵阳市郊走访农民。当时农民害怕政策变,养鸡专业户谭国均表露出忧虑。朱听后马上把谭国均夫妇和在场的贵阳市长、区长、村长拉在一起,合影留念:“立此存照,来支持大家走致富道路。”谭把此照作为“定心丸”高挂在墙上。 大胆改革有政绩,对改革未来有理论思考,朱厚泽走进中央高层,已无悬念。 “三宽部长”的“三宽”方针 到中宣部半年多,在思想理论界,朱厚泽一直没有大的举措。包括既往一年一度的全国宣传会议,他也无意召开。胡耀邦让胡启立、王兆国给他带话:大胆一点,准备个报告提供书记处讨论,我们大家支持你。放手工作嘛! 当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是胡乔木;而在中央书记处则是邓力群。“两个分管”下的中宣部长,朱厚泽有他的一套工作方式。首先,他力求敞开中宣部的大门,与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人交朋友。上任之初,发生了“刘晓庆风波”。刘晓庆未经通报跑到他的办公室,投诉她主演的影片《无情的情人》被扣压不能公映。朱厚泽第二天安排看片,提出处理意见。这事当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其次是到地方各种会议上“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就是不开全国会议,不写报告。朱厚泽的举动,当年有两种解读:有人认为他在了解情况;有人认为他是以渗透的办法讲自己的观点――在下面讲什么不用向上报告。 翻翻朱厚泽当年的讲话,他轻描淡写的“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既涉及到理论问题的思考,又涉及到他的施政方针。 就理论问题而言,他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自己的认识。1986年1月3日,他在上海电影创作会议即席讲话中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自由化,这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或者取代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规范。文艺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创作自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符合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的。四项基本原则是高层次的规范,讲的是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道路。所以,我们要在战略上总体上坚持这个总体方针,又不能把这个总体上的战略方针,简单化地等同于日常生活中某个具体规范。 他在参加胡耀邦主持起草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时说:好多地方是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纠正经济改革。精神文明建设要促进全民族勇敢探索创新,把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说:中宣部正在讨论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怎么看的问题,认为应在战略上坚持,不应当作日常行为的具体规范和衡量科学文艺的具体尺度。 对四项基本原则有这样的看法,在思想文化的具体施政方针上,朱厚泽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三宽”方针:宽松、宽容、宽厚。 朱厚泽在一系列会上,多次讲“文艺要有一种比较和谐融洽的气氛,一种比较宽松的舆论环境,一种有利于艺术上不同风格流派的相互竞赛,有利于艺术上的探索创新,有利于在探索创新中的互相批评讨论的好空气。”“和谐的气氛”“协调的气氛”“宽松的环境”。 “三宽政策”的提出,是在1986年7月文化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他在发言中说: “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整个空气、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有弹性一点。”最后形成了“宽松、宽容、宽厚”的“三宽”思想,他本人也被称为“三宽部长”。 “三宽论”也是朱厚泽处理当年思想理论界争论的尺度。处理轰动一时的“马丁事件”时,替马丁(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宋龙祥)解围;对于被视为有政治暗喻而打入冷宫的电影《黑炮事件》,他批准公映。 1987年1月,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朱厚泽离开中宣部,时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的王忍之接任。1月28日,邓力群到中宣部主持新老交接。邓力群介绍了王忍之。朱厚泽在简短的讲话中说:“我来中宣部一年,做了些工作,这些工作的是与非,由历史来评说吧!” 如今,23年过去。2005年中共中央隆重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朱厚泽西归路上,自然更不必挂怀了!(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庆全)

阅读更多

朱厚泽留给执政党的珍稀遗产(转)

作者:傅剑峰 | 评论(1) | 标签:时事观点

作者:钱钢

摘要:他们为中共的转型留下了珍稀遗产,这就是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精神。今天的领导层,能认识这些遗产的宝贵价值、并将这宝贵资源转化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吗?

  “又走了一个!”5月9日凌晨,原中宣部长朱厚泽去世。朱厚泽,新闻界朋友称他“朱三宽”,因为他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著名的“宽容,宽厚,宽松”政策。朱厚泽的名字和政治改革密切相连,代表着一个令人怀念的开明时期–温暖而又短暂。他的离去,在网络上引来惋叹。

  80年代中期朱厚泽从贵州省委书记调任中宣部长。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198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提出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形成“民主,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6月,邓小平在听取汇报时说:“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8月,副总理万里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讲话–《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朱厚泽的“三宽”,出自他的文章《关于思想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他的原话是:“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整个空气、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有弹性一点。完全钢性的东西是比较容易断裂的,它不能抗冲击。”(人民日报1986.08.11第7版)

  1986年的中国充溢着解冻气氛,传媒上出现了大批有关政治改革的文章。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政治问题可以讨论》、光明日报记者戴晴的专访《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复旦大学副教授王沪宁的《走向政治体制的高效化和民主化》等。那种活跃的政治气氛,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我的《唐山大地震》,也是那年春天发表的。我后来才意识到,这本在当时突破一些禁忌、讲了些真话的书,正碰上一个对新闻出版管制相对宽松的“时间窗口”,早一些或晚一些,都不可能顺利出版。

  朱厚泽在胡耀邦辞职后而卸任,离开政治中心。然而他从未放弃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和对中共自身改革的思考。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走上经济突进,政改滞后的畸形发展道路。对于一种崇拜权威、崇拜国家、醉心于举国以赴办大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后来被评论家笑蜀命名为“新国家主义”),他敏感而警觉。早在1999年,他就在《方法》杂志发表著名的《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一文,尖锐指出:“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靠单一的国有经济,不行。一切交给国家政府去包办,不行。社会主义者,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不要把国家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进而去崇拜那个国家主义。……这是一个全面的、普遍的回归社会时代。回归社会,就是社会的问题主要由社会自身去解决,也就是由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由国家包办。”

  2009年3月,在纪念胡耀邦的一篇未刊稿中朱厚泽写道:“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光搞经济体制不行。经济体制改革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富民的,一个是富官的。现在名义上是搞国家富强,实际是压榨老百姓。我们看得出来,确实是有两种不同的政策。应当承认,国家这些年来,经济确有发展,但一边是政府大量提取资金,政府行政费用大幅增长,同时产生大量腐败,另外一边老百姓应该得到的实惠没有得到,而且贫富差距在拉大。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不搞,而且在经济建设里边究竟是按什么路线搞?都很值得研究。事实上,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势必走到邪路上去,本来想富民,结果富了当官的。权力没有制约,就要利用市场为自己捞好处嘛!”

  朱厚泽反对新国家主义,呼唤公民社会;反对“富官”的权贵资本主义,呼唤“富民”的健康市场经济。2008年,中国出现了关于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的争论。他的文章提到,“一些人站出来,要对普世价值观加以讨伐、加以批判。我们官方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领导人,也在正式的院报上发话了,也在批普世价值。……为这件事,我们一些老同志一起议论过。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让步,就是要旗帜鲜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开放就是回归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回归历史!回归常识!回归人类共同价值!想离开这个东西另搞一套,搞出来是什么结果,我们过去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

  “我们一些老同志”,就是中共党内像朱厚泽那样一群忧国忧民的高级干部。他们亲身参加过中共反对国民党专制的斗争,对建政后的教训有切肤之痛。他们曾聚合在邓小平、胡耀邦周围,为改革开放冲锋陷阵,建立功勋。30年光阴,白驹过隙,80年代风华正茂的改革英才,转眼年至耄耋,正相继离去。我们为失去他们而神伤,也为失去他们而深忧。他们为中共的转型留下了珍稀遗产,这就是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精神。今天的领导层,能认识这些遗产的宝贵价值、并将这宝贵资源转化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吗?

作者授权中国改革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改革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chinareform.net/2010/0511/16627.html

傅剑峰的最新更新:
  • 高潮太多,会死人的 / 2010-05-16 11:33 / 评论数(3)
  • 杂感 / 2010-05-16 11:33 / 评论数(1)
  • 良辰吉日,长太息矣 / 2010-05-04 11:13 / 评论数(2)
  • 人类是进化而来,还是本就存在? / 2010-04-20 10:43 / 评论数(4)
  • 那时我够二 / 2010-03-29 11:25 / 评论数(5)
  • 阅读更多

    香港公投:团结人心,锻炼队伍

    作者:沈宇哲 | 评论(0) | 标签:香港, 公投, 五区总辞, 公民党, 社民连

    今天是5·16,对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来说,这个不年不节的日子里依稀只是对44前宣告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五一六”通知的仪式性回顾,更有甚者,绝大部分年轻的国人都不知道历史上5·16对父辈们造成的深远影响。

    如果说44年前,外人看待中国,会认为政府开始“神志不清”了,甚至有“发疯”的痕迹。那么2010年的今天,香港人正在进行的一项行动却被政府认定是“脑袋秀逗、破坏社会稳定的闹剧”。特首曾荫权亲自发表声明告知大众,他认为鉴于周日立法会补选的特殊性,在小心考虑后,决定不会投票。在他的带领下,行政会议多数成员相继表态杯葛补选,建制派各党也“奉命”为趋向“公民投票”的补选行动泼冷水。

    一、

    如果说普通人一开始还不没觉察出五位立法会议员请辞再参选这件事有什么玄机的话,那么1月15日,国务院港澳办代表中央政府就“五区公投运动”一事发表谈话,不仅震动了香港全社会,也使内地人对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香港投来了异样的眼光。香港到底在做什么,或者他做了什么让北京反应如此之烈?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若不弄清背景,想从官方文件里获得信息,可谓绝对的无用功。但不要紧,此事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中央大员必须再三强调的地步了。以至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联办主任彭清华指出,围绕香港政制发展问题,有政团组织发起所谓“五区公投运动”,甚至提出“全民起义”、 “解放香港”之类耸人听闻的极端口号,公然挑战《基本法》,完全违背了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广大香港市民是不会认同的。

    话已至此,就算一个平日里对香港事务再懵懂不知的人也大致能从“耸人听闻、公然、起义”等意识形态感浓厚的词汇中判断出此事的性质。

    其实北京举出的反对理由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违反基本法和破坏政治稳定,当然,还有个他没说出口也说不出口的理由:反对被民意用选票的方式主导议题走向,即便这样的选举结果对大局丝毫不具有约束力。当然,更极端的保守派只要听到“公投”必然就往独立上靠的思维也是执政党与时代脱节,政治挂帅的最佳表征,应该庆幸的是,类似歇斯底里的声音倒还不大。

    看在支持补选的香港市民眼中,所谓“公然挑战《基本法》”一说,完全站不住脚。因为照惯例和常识,但凡公投必须要对所投事务具备法律约束力,并有足够能力产生实际后果,这样的投票才叫公投。而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搞公投,往往把北京逼得跳脚的原因,就因为投完票,人家有自我兑现的能力和手段。但香港有么?答案自然是NO。莫说几位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以辞职为条件,诉求落实普选和取消功能组别不会得逞,就是全体港人有机会投票表达心声,面对中央威严挺立,悍然挥动“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的尚方宝剑,民意也是不堪一击的。所以,这个指控也就沦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式的笑谈了。

    二、

    和北京同一个鼻孔出气的建制派又称保皇派,是一群以港府政务官、当权派结合立法会爱国政党、社团划线的精英统治阶层,此间许多人顶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光环高举“爱国爱港”的大旗,享尽小圈子选举带来的政治优待与商业便利。

    这样的投机做法一度在港澳办表态定性前,建制派还在商议是否借着民主派议员辞职之机,仿效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空降“美女刺客”的招数,从泛民主派手里夺回几席,趁势扩大本党地盘。然后,在提前接到中央“龙颜震怒”消息后,建制派各党纷纷退缩,改变此前积极干预、攻城掠地式的论调,开始与中央“保持一致”了。

    不止亲中政党纷纷转向,特首曾荫权、政务司长唐英年、特区政治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更是和一班“位列人臣”的行政会议成员一起变成“公公知识分子”,频繁向香港市民解释“圣意”,并指责宵小之徒妄图钻空子,号召港人抵制是次补选。

    港府最滑稽之处还在于一堆有着专业法律背景的高官,竟然连中央声明的漏洞都无所察觉,更有港府官员指责公民党党魁余若薇一番“香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的讲话是无理取闹。

    香港《基本法》在法律意义上称得上是香港的“宪法”,普天之下,只有公民指责政府违反宪法的,而宪法也历来应该以规范、限制政府权力为出发点,从而保护普通人民的权利。但在中央政府声明、港府当权派的叫嚣里,这样的常识变得荒腔走板,以至于出现了政府举着宪法说人民违反宪法的咄咄怪事。

    三、

    起初,香港一般市民大众对民主派搞这出补选秀也是洞若观火的,知道社民连和公民党想打什么小算盘,民间曾自发地出现过对民主派作秀作过头的批评声音,同时社会舆论也广泛质疑过采取这样的辞职行动发起补选,是否对落实真普选有推动作用。如果效果不大或根本不被中央认同,这样的行动是否有付诸实现的必要。

    然而,等到迟疑不定的港人发现曾荫权政府拿出的政改方案依然走的是冥顽不灵地迂腐路线,政府在民生、基建、金融、楼市等诸多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个案逐渐聚沙成塔后,香港市民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个表达自主意见的平台,而此时这个天外飞来的议员补选机会,是一个可以让337万港人用选票的方式发声的渠道。

    就在选前的关键时刻,香港《信报》以社论的形式公开表达对此次公投的肯定,并对选举结果的民意走向有着如下的论断:“有理由相信,届时投票的选民应以支持‘变相’公投或向政府表达不满者占绝大多数,即使投票率介乎两成至三成,也意味着社会上有六十万至一百万人主动表达对政府不满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比起参与二○○三年‘七一’游行的人数更多,所表达的讯息更为清晰。”

    四、

    包括五位民主派议员在内的局中人都对选举结果看得不重,反而是一大群局外人反应激烈、亢奋不已。不过,无论选举结果为何,香港政治的僵局依然无解,民主派有民意无后台的弱势地位,相较建制派又红又专的强大力量,能改变的东西实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由于受年龄或代际沟通障碍的八零后、九零后,通过保卫天星钟楼、皇后码头、反高铁等众所瞩目的公共事件,突出了新一代人运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网络工具集结串联的行动力,较之父辈们更有创意和灵性,为香港的社会运动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相信,民主的试炼是在不断凝聚的人心下寻求共识的,这对百年来一直受英国殖民、回归后还是缺乏实践机会的香港人是一个锻炼队伍的机会。在保有了完善法治的社会如何拥抱民主,这才是值得深思的港式考题。

    沈宇哲的最新更新:
  • 陆生赴台,程序比效率更重要 / 2010-04-23 15:05 / 评论数(1)
  • 你所未见的网易新闻编辑部 / 2009-12-31 00:22 / 评论数(15)
  • “陈江四会”的政经风向标 / 2009-12-21 09:10 / 评论数(1)
  • 美丽岛事件是命中注定的悲剧 / 2009-12-12 00:35 / 评论数(2)
  • 一封对台湾土地缺乏热情的家书 / 2009-11-29 12:02 / 评论数(8)
  • 阅读更多

    人文教育: 历史教师袁腾飞因批评毛泽东被“诫勉谈话”

    天安门上的毛泽东像 Reuters / Christina Hu 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曹国星 近日,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袁腾飞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在上了央视《百家讲坛》后,他的一些讲课视频中网上风传,被学生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视频中,袁腾飞妙语横生,有蒋介石是一党独裁,毛泽东其实也一样、三年自然灾害死了三千万,比二战全欧洲死的人还多、 中国历史教科书纯粹胡说八道等言论,甚至有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靖国神社、供奉的是一个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等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颇有抵牾的观点。 因为袁腾飞在讲课中,对时政和中国近现代史直言不讳的批评,引发以乌有之乡等为代表的毛派网站的攻击,质疑官方的央视邀请袁登百家讲坛演讲是纵容阶级敌人对党的进攻,组织人手向公安局、检察院等举报其恶毒攻击毛泽东主席等罪行,要求官方将其治罪。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对举报进行了回复,在海淀区政府的群众事务呼叫中心网站上公布了对袁腾飞的查处情况。海淀区教委称,5月4日晚9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接到海淀区教委领导关于袁腾飞在网络视频上有错误言论情况通报的电话称,在网络上出现的袁腾飞的授课视频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有严重错误,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第二天(5月5日)上午8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校长、书记以及中学教研部主任等领导,集体与进行袁腾飞进行警诫谈话,话题是袁讲课内容中严重的错误言论并对此段视频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询问和调查。该校领导责令袁腾飞做出深刻检查,认识其在网络视频中言论的严重错误,停止一切在民办培训机构等其它部门的授课活动,并要求他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目前,官方称,此事已经上报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并通过区教委上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相关部门领导,目前此事仍在调查处理过程中。 此外,昨天,福建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规定高校教师在课堂散布严重错误言论将被解聘。该意见的第二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中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等错误言论,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违者,则将被诫勉、警示和处分,影响恶劣的,甚至将被撤销教师资格或予以解聘。 关键词 : 教育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