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

爱思想|陈世和:撕开房地产开发的假市场经济面纱

  有关调房价的问题,其实,说穿了是货币超发与地方政府利益的问题。在我看来,调房价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如此纠结而又无赖,就在于调房价已陷入两难的陷阱。调成功了,房价下降了,地方政府“破产”了。如果调房价不成功,房价疯涨,新政的面子没了,权威何在?   调与不调,两难啊!   路还得走,房也必须住。两相比较,宁可新政颜面扫地,也不能让地方政府“破产”。故调控路径的走向,到这里,已大致看出端倪,其基本思路是:不说不行,真做也不行。非不能也,实不愿矣!   坦率一点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哪有丝毫的市场经济模样?所谓市场经济,乃是法制经济,买卖的双方应处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地方政府基本处于中间立场,哪能像现在这样成为其中的一方获取巨大利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事实上,我国的房地产不叫商业买卖而叫开发,它是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基本上属于行政行为。整个开发的运作机制在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从土地使用的征收、规划、安置、挂牌、招商、出让、招投标、围标、抵押、补贴到房屋的拆迁、贷款、建设、奠基、广告、开盘、剪彩、预售、垫资、缴费、办证、入住等等,都有地方政府及各行政部门的身影。因此,房地产开发不是单纯的房开商一家之事,板子打在房开商一家实属不公。实际上,房开商的利益已经和地方政府、国有银行、官方媒体、各行政部门水乳交融,难解难分了。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形成的是以地方政府为首的“联合阵线”,其势力之大、发展之惊人、规模之空前,堪称世界一流!   以“刚性需求”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口头禅”为例,本来“刚性需求”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应是吃饭遮体的内容。可是,不知何年何月“刚需”从吃饭遮体转移到房产领域。谁也没有注意,“刚需”就从传统经济学词典的“有效需求”摇身一变成为购买房产的专用名词了。贩卖油盐柴米或出售内衣内裤的商家也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起,一下子变得理不直、气不壮。不敢说“刚性需求”应该是吃饭遮体,而是对购买房产的“刚性需求”望洋兴叹,说声“拜拜”。   可见房地产的威力有多大,以“刚性需求”作为售房的理由,是房开商、地方政府、官方媒体、国有银行最大的借口。售房对此四者来说利益最大。即使沿着京广线将楼房从北京建到广州,铺天盖地的楼房规模空前,可地方政府、房开商和官方媒体仍然会说“土地的供给不够”。事实上,中国的城镇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有二套以上的房屋,只不过有部分人因子女在异地读书就业需要在异地(指大城市)购房,或有一些“改善”性质的需求,但也不能夸张到“刚需”的地步。   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问题上的巨大利益与房屋开发项目剪不断、理还乱。当回过神来的小民百姓了解这一切时,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已经愈来愈严重,现阶段,地方政府已是赤膊上阵、直接走上房地产开发的前沿阵地。处于“战斗第一线”的地方政府对小民们的征地血拆,以及对房开商的种种优惠足以使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地方政府汗颜。   虽然也有个别房开商抱怨地方政府赚得多些,广东有一位房开商身份的政协委员,绘制了一张房开商在地方政府办理房地产手续的《万里长征图》,该图说明房开商办理手续需“过五关斩六将”,办理程序之繁复,手续之复杂,交付的款项之多,时间长达799天。看图之后令人咋舌!但在对房开商遭受如此“盘剥”心生同情之余,也不免产生另外的联想,如此割肉,房开商居然一如既往,趋之若鹜,可见这之间的利润之大!   地方政府与房开商二者谁赚得多谁赚得少由此引起争论,其实对小民来说,都是暴利,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   正当我们为房子多、无房人也多而困惑时,走马上任的地方官员却对成群成片的空置楼房不屑一顾。在地方官员们看来,城市中心早期开发的小高层楼房(七至八层),如果将其抓紧拆除,在此黄金地段建造高楼,寸土寸金,推高的房价会让“新”的地方政府与房开商赚得盆满钵满,可以满足地方行政奢华的庞大开支。于是,地方上给这些80年代和90年代才开发的七至八层的商品房戴上“城中村”和“棚户区”的帽子,以便忽悠中央,实际上,这一切都在“买涨不买跌”的“局”里。以房开商实施的“开盘”战术为例,“开盘”战术的方式是将分散在若干时段已登记的购房者聚集在一个时间节点上,通过托儿们的起哄、地方官员的剪彩、房开商的所谓“打折”和传媒的夸张式宣传足以使大多数购房者排起长队,将一生的积蓄投入房开商和地方政府的怀抱。   对于中央的调控措施,有人认为违背了市场经济。但是,仔细一想,既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同房开商们所说的是“市场经济”,房价是经营者自主制定的,为何不限“最高分——最高价”,而要限制 “最低分——最低价”呢?实际上,当购房人与房开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以此办理房产权证时,房屋产权部门对价格较低的合同购房价不予认可,而是强行按照房管部门公布的该地段的房价提升消费者的购房价并让其交税。可见,当购房者的合同价被认为“低价”时,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去掉一个最低分”,强令购房人按高房价交税。而当房开商单方面将房价提升到超过美国、日本等国的房价时,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却听之任之,以所谓“市场经济”为由视而不见,这种“去掉一个最低分”的售房行为,是哪一国的市场经济?简直就是只准房开商“放火”,不许百姓(购房人)“点灯”的“市场经济!”   根据我国《价格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对于商品房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公布和测算,老百姓与业内专家多次呼吁,但至今仍未公布与测算。   由上可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是畸形的,它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的产物,它违背了供需平衡的原理,它在房开商、地方政府、官方媒体、商业银行四位一体的利益驱动下高歌猛进。而相对一方的购房人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入市购房的。房开商不愿按《价格法》的规定公布生产经营成本,房开商的定价具有相当的炒作成分。因而是一种不公平的“假市场经济”。   以“期房预售”为例。想当初,房地产开发初期,房开商的投资资金有限,采取期房预售可以弥补资金的不足,但持续开发几十年后,房开商已经腰缠万贯,有的甚至身家已过百亿了,为何还要保留期房预售呢?须知,期房预售对购房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房开商在一张图纸上把商品房描绘得美轮美奂,让老百姓在图纸上购房,在未交房之前就全部收取购房款,占用老百姓几年的本金与利息不说,风险甩给购房一方。一旦房开商遇政策或其他风险使房屋不能竣工交付时,可以溜之大吉,而购房者则因房开商在法律上的“有限责任”徒唤奈何。   可见,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中央调控楼市的措施与房开商、地方政府、传媒集团相比,不仅在宣传方面甘拜下风,甚至在调控措施的全面性方面也不平衡。房价之所以“调”不下去,关键是,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的出让,秉承地方政府旨意的官方媒体控制了宣传话语权,国有商业银行又利用央行的“印钞”以及大量的存款将天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由此可知,小民百姓在强大的房地产链形成的强势利益集团面前,几乎属于引颈挨宰的角色。实际上,当下的地方政府除了“修房”之外已经“无路可走”了,所谓“城镇化”和“改造棚户区”无非是“房屋开发”的代名词。因此调房价是一个搞笑的问题。几乎是在“贼喊抓贼”!因为,房价的决定权就含在房开商的口中,谁也不会傻到把进嘴的肥肉吐出来,即使将大量的空置房抵给银行也不可能降价。至于平民百姓,也只有听天由命了。当限购、限贷半途而废,限价与禁止预售不能施行时,房产税便呼之欲出了,在调控政策不能撕开房地产“假市场经济”的遮羞面纱时,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   可以预计,超发的货币与高企的房价最终会将微利的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置于死地!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 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281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大开发商不差钱 房价“真摔”可能小

面对再度加码的调控新政,黄金周一线城市楼市人气不减,市场会否再次走入越调越涨的怪圈?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由于大型开发商资金链仍处在安全状态,期望通过抑制需求压低楼价短期内可能性极小。站在有治标之策的现在,展望 …

阅读更多

楼市调控仍是“空中楼阁”

不管是对失职官员的问责,还是对开发商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以及对哄抬房价的打击,以及对普通市民的住房保障,许多条款都还是“空中楼阁”,不曾落实。 这种局势是否会持续,有赖于中国的政治大环境。中央高层对此次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之大可谓空前,因为高房价 已经开始考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及 … 要“落地生根”,产生人们期望的效果,还必须依赖整个官僚体系的“执行力”。 国十条的百日博弈,似乎是由对它进行反制的人赢得了“第一局”。但对于求稳的执政者而言,房市调控上“挥泪斩马稷”,就可能不得不成为必须的选择。 …

阅读更多

中央媒体密集发文就楼市第二轮调控表态

买房人这么踊跃,连三五年后的刚需群体都提前出手了,那么,开发商应该是喜上眉梢了,涨价冲动似乎也该跟着需求“释放”了。可是,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不敢争当涨价“领头羊” 记者昨天在南京各大售楼处采访时,最大的感受是开发商明显低调很多,有的楼盘不声不响提前几天便开始认购,有的楼盘则不对外宣布开盘,私下里打打电话发发短信联系买房人。而更为低调的则是价格,虽然不少消费者此前都担心,市场转好开发商会不会涨价,但从昨天的开盘情况来看,多数楼盘开出的房价都比较平易近人,大幅涨价的情况几乎绝迹。 “你问开发商想不想涨,肯定想啊,只不过他不敢涨,一涨就死定了。”一位长期研究南京楼市的专业人士表示,新的调控政策随时有可能出台,中央级媒体的表态也令开发商寝食难安,谁都不敢做“领涨者”,一来会遭到买房人的冷落,二来也容易被政府部门“盯上”,成为反面教材。“所以大家都在低调卖房,趁新一轮调控政策尚未出台赶紧跑量。” 热卖恐招来新一轮调控 在周末来临之际,一条微博曾引来热议。工作人员发起讨论,周末有如此多的楼盘,去化率会有多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条讨论吸引了很多人来评论,包括一些开发商的销售人员、买房人和媒体人士。有人担心,“如果这近2000套房源能达到60%的去化率,是否会引来政策层新一轮的调控呢?”一位销售员这样表示。 而昨天很多楼盘的热销似乎也证实了这个担心。名为“刘*南京”的道:“几乎所有项目传来的都是捷报,政府该坐不住了吧。”这代表了很多买房人的心声和开发商的顾忌。一些开发商私下表示,卖得好虽然令人欢喜,但是如果市场热得太快,还真怕政府再调控,好不容易观望期才结束,市场要再跌入低谷,接下来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幕后 中央媒体表态 开发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请看两大权威媒体在“金九”之际罕见的密集表态―― 新华社七驳“楼市即将回暖” 从楼市所谓“金九”开始前一天,新华社就发文分析开发商敢于在严厉调控下“逆市涨价”的行为,提出要铲除“土地财政”这个房价背后的“根”。接下来特别是在“金九”头两周楼市确实显现出量价齐升态势的时候,新华社密集发文强硬否认楼市“回暖”,同时严厉指责“楼市调控会影响经济增长”的论调别有用心,这样罕见的密集发文和强硬语气意味深长。 8月30日 “必须打击开发商‘逆市操作’” 9月10日 “政策不会容忍房价报复性上涨” 9月13日 “警惕负利率格局助长房价猛涨” 9月14日 “房地产市场还谈不上‘回暖’” 9月15日 “弄清空置房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9月15日 “房价回调是百姓期望,也是控制风险的需要” 9月17日 “调控应该态度更鲜明、立场更坚定” 人民日报六发“二次调控预警” 在大多数媒体还没有对最新一轮调控效果进行质疑的时候,人民日报率先用一篇《别让楼市调控成了百日维新》拉开了“调控必须继续深入”的宣传序幕。接下来短短一个月,人民日报接连6次发出政策调控预警,“二轮调控”似乎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新华社率先提出房价应该“合理回落”,但在楼市博弈一片混沌,开发商和买房人都无法判断房价走势的情况下,是人民日报第一个提出了“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的提法。 8月17日 “别让楼市调控成了‘百日维新’” 8月20日 “房产税呼之欲出下半年或出新政” 8月30日 “别再夸大楼市刚性需求” 8月31日 “房价合理回落是大势所趋” 9月9日 “保民生就要坚持调楼市” 9月15日 “楼市调控已到关键时期不可动摇” 幕后 调控姿态 那么,情况是否真如中央媒体所“暗示”的那样呢?17日,银监会刚刚表明没有后续房产调控政策出台。但是,不仅南京,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均疑似“回暖”。据称国务院已开始调研楼市“回暖”,新一轮调控政策的“脚步”,还离我们有多远? 楼市会不会“再调控”? 可能,因为调控不影响经济增长 一些开发商乐观地认为,房地产业还是支柱产业,为了经济的增长,也许政府不会轻易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对此,专家指出,楼市调控并不影响保8目标,政府并无后顾之忧,开发商不可心存侥幸。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高波教授告诉记者,“前两天看到国家统计局局长公布的数据,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同比高达37%左右,这表示在上半年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之下,虽然销售大幅下滑,但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并没有减弱。说明楼市调控没有影响整个经济增长。” 前不久,任志强来南京出席太湖论坛时也认为,房地产并不会拖累全年保8的目标。“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约在2个百分点,没有这2个百分点了,也不影响保8,所以政策不会缓和。”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果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政府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也就不会再有顾虑。 调控最快10月能启动? 不一定,要看有没有报复性反弹 最近中央级媒体频频发出新一轮调控可能启动的声音,另有媒体甚至提出新调控就在10月启动。专家认为,这些风声更多地是在对开发商予以警示和震慑,调控的利剑高悬,但不一定真正落下,如果房价出现大幅反弹,才会促使政府再出猛招。 一位开发商指出,“最近调控的风声渐紧,我觉得这是政府在发出警告信号。从目前南京的市场来看,这种震慑还是有效果的,本周开盘卖得好的,还都是优惠幅度比较大的”。 高波教授也认为,目前的楼市还不能视为从回暖走向繁荣,仍然处在复苏往回暖的阶段,消费者不降价就不出手的特点还比较明显,从目前来看,本轮调控的效果还是成功的。“九月本就是楼市销售旺季。下半年继续紧缩型调控是肯定的,但调控有两种,一种是维持现状,一种是再出新招。如果销售正常,不会猛然放量,销售增长保持在10%-20%,价格稳定,那么调控将维持现状;如果销售量猛增,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目前的风声就将会变成真正的调控政策。” 楼市调控还有几张牌? 政策储备充分,不排除有“核弹” 对于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专家认为,政府有着充分的政策储备。 加息此轮“负利率”已持续了7个月。最近,有关加息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不过,有媒体称,央行在加息政策这方面一直都有预案,采取加息还需要有一段观察期,起码要CPI上涨高于3%持续3个月以上,才会引入明确的政策。全国七、八两个月的CPI都已超过3%,九月的CPI指数也因此显得很关键。 征税物业税和房产税一直是新政以来热议的话题,不过专家认为,闲置税征收的可能性更大。高波教授认为,闲置税是对楼市投机者的精准打击,“如果你有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如果拿来租赁,有租赁税发票,那也不算闲置,如果既不住又不租,就应该征税。” 限制购房套数和异地购房国十条规定,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目前除北京外,其他城市基本还没有对购房套数下指标。专家认为,如果房价猛涨,这一政策也有可能在多个城市普遍实行。此外,异地购房目前仅是贷款有限制,并没有禁止购买。 加强住房保障高波教授指出,住房保障不仅是民生工程,也可以有效平抑市场房价。 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手段,而任志强前些日子所坦白“最害怕”的“政策核弹”到底是什么,目前谁也不敢预测。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马祚波 张遥 王烨)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