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

颜昌海:中国房地产泡沫已开始破灭

大陆首套房贷款利率持续上调,大大加重首套房购买者的利息负担。有银行人士表示,和调控前相比,现在利息涨幅比房价降幅高得多。因购房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刚需族无力还贷,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重。银行被指比“限购”前更赚钱,而房奴则抱怨不已。 2011 年 11 月 23 日《都市快报》报道,浙江宁波的许斌大学毕业 3 年,已到适婚年龄。上个月相中一套位于镇海区的 120 平方米的住宅。这套房子原本总价 110 万元,现在开发商降价 10 万元。按照许斌的计算,房子优惠前总价 110 万元,首付 40 万元, 70 万元按揭 30 年,如果可以拿到 8.5 折的优惠利率,还款总额为 148 万元,支付利息 78 万元,月均还款 4,000 元;房子优惠后总价 100 万元,首付 30 万元,但现在只能申请到基准利率、上浮 5% ,若以基准利率计算, 70 万元按揭 30 年,还款总额为 168 万元,支付利息 98 万元,月均还款 4,600 元。即房价降了 10 万,但因房贷利率上调,购房者要多支付利息 20 万! 不只是宁波的首置房贷利息大涨,据媒体报道,全国范围内,从两年前的利率 7 折优惠到 8 ~ 8.5 折优惠,到上个月银行取消打折优惠,还上浮 5 ~ 30% ,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实现了三级跳。几次加息之后,贷款利息大幅度上涨。买房人的成本大幅增加。 11 月 23 日,中青报报道,河北首套房贷利率最高上浮 30% ,刚需族如履薄冰。一家银行个贷部工作人员称,“首套房房贷利率上浮多少,是根据申请贷款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不一定是 10% ,也有可能是 20% 。对于二手房房贷,银行的利率上浮更多。目前多家银行的二手房房贷利率上浮幅度为 25% ~ 35% 。”建行宁波第二支行的一名匿名人士对记者表示: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每年调一次,今年 7 月份调整之后的基准利率是 7.05% (年利率)。建设银行总行的规定是,首套房是在基准利率 7.05% 的基础上上浮 5% ,这不算高,有的银行上浮 10% ~ 15% 。 “调控之前房贷利率打过 5 、 7 折。就是说过去房子没有降价,但银行贷款利率打折之后,买房者付的利息比现在还低。当时是政府扶植房地产市场,所以政府许可各大银行的房贷利率打折。现在全国的优惠利率都取消了,各银行的上浮利率是多少由总行决定。” “这种打压办法使买房的人很少了,房价自然会下降,政府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政府还要调控,上浮到更高百分点,或者取消上浮,都有可能的,这取决于政府的意愿。” 工商银行宁波镇明支行工作人员孙海(化名)对记者表示,首套房贷款 5 年以上当前的年基准利率 7.05% ,各银行根据自己总行的政策可以上浮,目前工行没有上浮,“但有些楼盘的开发商选择的合作银行不同,双方之间有协议,所以客户不一定都能从工行贷款。” “和调控之前相比,现在利息涨幅比房价降幅高得多,如此看来,调控前买房更合适。” 据报道,目前宁波大部份银行的住房贷款利率已上浮 5% ~ 10% ,个别银行因年底资金紧张已暂停住房贷款。虽然房价有所下降,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却给那些刚需购房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经评论人余丰慧曾表示,首套房现行首付比例为 30% ,银行基本上没有风险。银行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也承认,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收缴范围,再加上民间借贷包括高利贷泛滥抽走了银行储蓄存款,三者夹击加剧了银行流动性压力。 任志强微博表示:银行借限抢劫客户。《北青传媒》总裁助理微博表示,这说明无论如何银行总是赚钱,比限购前还赚钱。民众在网络上表示,银行是政府的钱包,有政府庇荫,百姓只管往钱包塞钱,而且变着法的要你塞,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齐鲁晚报》的报道说,大陆不少房奴抱怨:“楼市火爆时房价上涨快,买不起房;楼市冷清时,房价没跌下来,贷款门槛和购房成本反倒提高了,买套房咋这么难?” 中国大城市上个月房产交易量同比下降 39% ,已跌到“危险的低水准”。目前中国银监会还没有发布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价量齐跌下的压力测试结果,中国经济学者綦彦臣认为,银监会并没有考虑到交易量下降和房价下跌,对银行的抵押品和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 22 号报道,根据中国当局公布的数据, 10 月份中国 15 个最大城市的房产交易量同比下降 39% 。全中国, 10 月房产交易量同比下降 11.6% ,降幅超过了 9 月份的 7% 。分析师指出,原因很简单:因为潜在置产者认定房价还会继续下跌,所以他们宁愿持币观望。加上房地产交易量下降已经影响到开发商的现金流,在某些情况下,还影响到他们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中国经济学者綦彦臣则认为,一旦中国房地产业陷入萧条,和房产相关的产业链,尤其是水泥和钢铁等都会受到拖累,而造成中国银行金融系统的压力过大;“水泥和钢筋产业,如果房地产价格下挫以后,这两个相关的产业要受到影响,这两个产业的运行也是基本靠银行贷,款宽松货币政策支撑起来的,所以中国房地产下挫了,房地产开发商没能力支付钢筋生产商,没能力支付水泥供应商,这代表这两个分支产业还款能力也下降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稍早针对中国 17 家大型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并在 11 月 16 日发布评估报告,结果发现中国银行业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无法一次面临多种压力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警告,由于银行业借贷活动太过泛滥,中国银行面临系统性的风险升高。对此,綦彦臣认为,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正逐渐增加;“为什么说脆弱性增加 ? 就是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被房地产这个行业套住,中国社会方面的融资情况、融资秩序会越来越坏,甚至可能引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事件,高利贷,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拿到银行的贷款,而且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民间的资金。” 今年 4 月,中国银监会要求各银行按照房价下跌 50% 、交易量下降 30% 的情形,对各自的贷款帐簿进行压力测试。截至目前,中国银监会还没有发布压力测试结果,并拒绝置评。綦彦臣指出,这涉及中国官方经济数据不透明的惯性;“即便有好多担保公司,他 ( 中国银监会 ) 也没有能力测算这个东西 ( 压力测试 ) 。”房地产建设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 13% ,尽管北京一直在试图遏制高涨的房价,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下行阶段,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部分一线城市,例如京沪等地的房价恐怕还会下落。 中国大陆的房市“降价潮”已经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紧接而来的还有老业主们的抗议示威。分析人士指出,当中国房地产炒作已经达到民怨的程度,政府才跳出来说要调控,对购房者已经造成伤害,而中小房地产商目前也岌岌可危,面临倒闭的状态。 据媒体报道,当前,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房价呈下跌趋势,成交量也大幅下挫,商品房库存量不断攀升。 11 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0 月份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环比下降的城市已经高达 34 个,降价蔓延的速度超乎民众的想像。然而,一套房子买不到一个月,房价已经下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购屋者有受骗的感觉。 新华社 11 月 21 日援引最新地产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南京、芜湖、宁波等城市,在不到 2 个月的时间里就有 8 个楼盘售楼处,发生过维权业主因楼盘降价和开发商发生严重纠纷和冲突。上海业主对当地媒体説,她们要求退房,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限购措施出了问题,不应由消费者完全负责,“人们买的是期房,还没到手,房价已经跌成这样。我认为不应该由人们来承担开发商前期虚高的房价。” 10 月 27 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登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题目就叫做“当心走火入魔的中国经济”,作者是 Brett Arends 开头就很幽默地说:“忘掉希腊、忘掉意大利、忘掉‘占领华尔街’运动吧!眼下真正的坏消息是什么呢?中国。”紧接着下面他又写着:“楼市泡沫终于开始破裂”。说中国的房地产走到这个地步,根据是什么呢?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了一个公告,这个公告说, 9 月份全国 70 个主要城市当中,有 46 个城市的房价停止上涨,或者开始下滑。而这种状况在 1 月份,这些城市只有 10 个,也就是说在 8 月中间增加了 4 倍,城市房价停止了上涨。 在近年来,中央政府一波紧接一波的楼市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的负债巨大,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也异常脆弱。特别是 2010 年 9 月底出台了一个“新国五条”,被称为是历史上最严厉的一个政策,之后这一年来,中国的楼市到底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据统计,今年的房价和去年全国 100 个城市房价平均比较,降了 0.03% ,几乎是等于没变。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个政策还是见了点效果。若仔细去分析这“新国五条”的概念,会发现它事实上重点针对的倒不是一定要把房价压下来,让老百姓更多的人能够买的起房子,而是保银行企业。比如要求首付,第一次买房首付款不能低于 30% ,第二套房不能低于 60% 。这概念其实不是让穷人买得起——肯定是穷人越来越买不起了,首付越高,穷人越买不起。是为了保银行业,使得银行业有更多首付的缓冲期间去抗房地产下走。此外,它要求严格控制消费,用房地产做抵押消费贷款再去投资买房这样的事;同时,第三套买房一次性的砍断,不让再买了。某种意义上讲,主要的效果是支持中央政府,即中央政府的银行企业不要出事。 这个政策,其中有个最严格的“限购令”这一条里头它有个重要的词,叫做“一定时间内”。“一定时间内”就是说准备在一定时间里头限购。换句话说,这个政策收放自如。这个政策规定“一定时间内”,什么时候被取消?解说不一样。这就是一个问题的关键。 除了楼市的价格现在没有掉下来,但量是大量的下降之外,是资金链的问题。从 9 月份开始,温州老板的跑路,包括不久前鄂尔多斯老板自杀,温州炒房团开始在大量抛上海的房子。这些都证明了这次的调控,使得民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 中国房地产是从 2003 年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后,尤其又在经济危机之时, 4 万亿投资的刺激中孕育出来的。实际上它牵扯到方方面面,尤其都是主要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各地政府,开发商,有的时候也是国企。造成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如果房地产出现了疲软(不是崩盘仅仅是疲软),这些把钱投入其中的企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都会产生血崩式的这种连锁的反映。 控制房地产的同时,还有一个通胀的问题。针对通胀,中国有一个“紧缩银根”的概念,在紧缩银根的过程中,特别是年初把这个贷款额都用完了,到年末银行就没有资格贷款的时候,第一受难的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本身就是后娘养的孩子,整个来说就是不被银行看好的一个部份。中小型企业他们又在自己的事业之外,做了很多房地产;对于这样的企业又往往是这个时候银行的钱贷不来,而房地产又卖不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资金断裂。换句话说,就是整个链条第一个开始崩断,不管是温州的还是鄂尔多斯都是这样。 资金断裂实际上对楼市的影响非常大,再进一步就是进行这方面的再生产、征购土地、建新的项目这种形式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楼市的价格会有很大的调整,就往下推。北京过去半年就已经有七百多家的中介公司关门了,也是直接受这个严控的,而且北京还有一个特别的降低中介费,除了限购令,还有一个降低中介费,就使得这些公司撑不下去而关门。 如果不松动这个调控政策的话,这些地产公司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目前来看,人们知道 2008 年的时候,当时中国整个房地产在过去增长近 10 年 ,2008 年事实上是惨淡的一年,房地产几乎没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缓慢下滑的情况,当时各个企业资金链很不足,是突如其来的连续涨了 5 、 6 年以后,资金链一直很饱和的情况下突然销售受滞,整个房地产出现了危机,当时很多大的企业根本没有经历过,所以资金链很脆弱。这一次,用潘石屹话说 ,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房地产公司,你就是这么严控了一年,我们还穿的是棉袄呢!真正谁现在冷起来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穿单衣了。 实际上 , 地方政府是最先开始感到寒冷的。人们知道地方政府一直是土地财政维持了多年,这一波的严控,审计署公布 2010 年底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是 10.72 万亿了,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可能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目前,国际上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股票一直在打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际上看到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欠债是个巨大的问题,而且这个数字谁也摸不清,有人说是 14 万亿,有人说是 10 万亿。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停变化的一个概念。每年 8 万亿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大概将近 4 万亿归到中央, 4 万亿多归到地方;而地方每年要消耗将近 10 万亿的财政,剩下的 5 万多亿来自卖土地。中央政府自己统计说是 3 万多将近 4 万亿的土地财政,但实际数字远远高于这个。换句话说,地方政府 60% 到 70% 的钱是来自于卖土地的。如果地方收入砍掉 60% ,立马就不行了。地方政府对于土地的依赖是巨大的。 而且,目前有 10 万亿的钱,是地方政府在靠贷款开发土地,前期投入是为了后期高价卖出去。前期可以用土地做为抵押贷这笔钱来做投资,但投资完以后,如果这片土地开发商不来买,前期投资也完了,后期维护也完了,而且它不像企业,贷给你一万,你还有生产还能够创利还钱。所以说,如果说土地财政真的维持不下去的话,地方政府肯定很多地方要垮下去的,随之银行的坏帐会积累起来。有人估计,贷给地方政府有 30% 都是坏账,这个数量估计大概到 3 万亿左右,这个数字虽然对中国银行不是很大,但这是一个滚雪球效应,还会不断的滚大。这个问题现在讨论的很多,也是一个焦点。年初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地方融资平台基本上丧失它应有功能,地方的负债已经超过它的收入。房地产在地方政府收入中占了 50% ,这么一块支柱,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已经不存在了。 从外界来看,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毒瘤和隐患,是地方财政或是政府的负债。中央政府本身不想控制房地产,它控制的初衷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子,只是不希望房价每年涨 50% ,希望每年涨 5% ,涨个 100 年。因为房价现在毕竟是一个很大泡沫,这个泡沫如果垮下去,中央政府就完蛋了!所以,中央政府想控制房价是可信的。但问题是,它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人们一个巨大的问号。就比如地方政府资金链的问题堆在面前的时候,最终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的博奕过程中,谁会妥协?!事实上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跟中央政府整个内部的政治权力区分,方方面面都会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中国大陆这个大花园中,房地产是唯一的一朵鲜花,别的已经都萎缩了;连烟草这么赚钱的产业,也投资房地产,化工、机械、钢铁都投资房地产,已经是一种处于畸形的状态。从经济上来讲,人们都认为房地产是一个泡沫,因为从一些客观的数据来说,比如房产价格对收入,美国平均是 14% ;中国大陆达到了 27% 。这绝对是扭曲的。另外,从世界房产的理论上看,一个影响楼市价格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楼价相对于房租;中国大陆的比率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这个畸形扭曲的比美国也要厉害得很多。 中国房地产泡沫终于开始破裂。它的过程中,正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发生社会冲突。这个庞大泡沫的破裂,有一个过程。这过程会造成人们巨大的痛苦,引起社会和经济剧烈的改变,这种改变让人接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跟官府对抗。结局不可逆料。因为贪官专制,欺压老百姓、坑害老百姓,并且长期不断的收刮老百姓的钱财,无人能够接受。

阅读更多

房价下跌对七成以上国民没好处

房价下跌对七成以上国民没好处   童大焕— 2011 年 11 月 9 日 星期三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董藩教授的两则微博,再次像“没有 4000 万不要来见我”一样引起轩然大波。他于 2011 年 11 月 7 日 、 8 日在个人新浪微博上称:“房价下跌谁高兴谁倒霉?高兴:没房的家庭,约占家庭数的 4%~6% ;未婚但考虑买房的人,约占城市人口 10% 。倒霉:占 86% 的有房家庭(财产缩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银行(信贷收入下降)、财税部门(难收税费)、产业链上就业者(下岗失业),及不觉得受损但会遭遇稳定威胁的更高两大主体,你懂的。现在全国 86% 以上家庭拥有私房(不很精确,因为每年总有私房被拆,又有很多买了新房,此数字总体呈上升趋势), 2 亿多流动人口按照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都是农民,不是市民,在农村基本都有房子,不在谈论之列,城市流动人口基本在老家也都有房子。” 任志强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他在新浪微博上写道:“看了许多评论,大多数人不了解中国城镇的住房现状。城镇住房私有化率中不包括农村住房。总理报告数为 87.4% ,指个人产权的住房。每年会有拆除和新增。因此董藩教授用了约 86% 的数。但住房私有中包括个人拥有的第二套和多代人居住一套的现象。其中商品房约 35% ,房改房约 40% ,余者为原有私房和保障等。另有 7% 左右的原有公房和城镇区划改变时的农村转为城镇的房屋。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有住房。是否有房不论城乡,都为有房户。但住房条件差和多代同住的家庭比例超过 40% ,大量农村有房户家庭分户向城镇转移,新婚家庭分户等形成巨大住房需求。每年城镇新增家庭约 1100 户至 1300 户。全国现有城镇住房约 190 亿平米,包括非成套住房。约合 2.4 亿套(含非成套折算)。约 2.4 亿户、 6.7 亿多人。私有化率中拥有第二套住房家庭的比例约 12.5% 。约 2400 万套。用于出租的约 62% ,偶尔居住的约 30% ,其它有用于营业、办公、仓库等用途和空置的。城镇空置住房的约占其中的 3% 左右。” 根据任志强的“精算数据”,加上现有农村住房高达三分之一空置的事实,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论,可以大致推算出中国到底多少人还有住房需求(不考虑投资部分)。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当前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籍登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86075 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39959423 人,非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221426652 人。 2.2 亿跨区域流动的人口,其中包括大量进城农民,加上城市原有超过 40% “住房条件差和多代同住的家庭”,在“小富进城,大富进京(一线大城市)”的过程中,尤其是一半以上大学毕业生都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4 座一线大城市,还不包含杭州等一线和省会二线城市。即使是已经在城市拥有产权房的人,想要改善居住条件,也是低价时置换比较好。因此基本可以判定,会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和人口希望房价下跌并且保持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较低价位。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有一个遥远的距离。即使现有房价全部跌一半(那时中国的金融乃至中国经济可能已崩溃),现有那一半以上希望房价下跌、希望自己买得起房的人当中,也未必有三分之一买得起,而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已经因为失业而连生计都无着。 腾讯财经发起了一个投票“房价下跌你会高兴吗?”,截至我写这篇文章,表示高兴的有 106,382 人,占投票总数的 89.55% ;不高兴 9,497 人,占 7.99% ;既喜且忧的 2,604 人,占 2.19% ;选择“其它”的 317 人,占 0.27% 。 当然,这个调查只具有观赏和吸引眼球的价值。因为最关注房价的,是二三十岁处在高度流动状态的年轻人,腾讯的用户更是年轻人居多,他们的投票不具足够的代表性。也不排除另一类人群,他们也是有房族,但出于投资需要,希望房价下跌然后趁机抄底。因此,投票在这里是不可靠的,任志强的分析比较靠谱。 综上可知,即使排除投资性需求,今日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有住房需求。其中包含 2.2 亿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 15.7% ;以及任志强所说“超过 40% 住房条件差和多代同住的家庭”。但人的一生中绝大部分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同样的,现有有住房需求的人当中,到底多少人能够真正实现其需求,什么样的价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合理价位,可能是一个连上帝也说不清楚的问题。 2010 年以来的“史上最严厉调控”,一些郊区房价已经腰斩,比如北京通州京贸国际城由最高 25800 元一平米,降到了起价 13400 元一平米,虽然在降价第一周就收获了“售房冠军”称号,卖了 74 套,均价 14300 多元,但也不是一抢而空,因为它们放量超过 300 多套。我分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基础决定,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另一种是社会心理决定:看到开始跌了,等着继续跌——这类人本身是有购买力的,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罢了。当然,一旦错过时机,他们会成为抱怨的主流人群。因为追跌往往追不上,谁也不知道跌了以后还会不会再跌;追涨就比较好把握,因为都怕再涨,所以抓到什么就赶紧抓住。事实上是下跌的时候往往有更充分的选择余地,但多数人把握不住,往往要等再上涨时才能下手。于是,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最佳选择。 一路分析下来,我们可以基本假定,房价的下跌只对有需求中的一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有好处,他们是下跌到一定程度后拥有实际购买力并且真实出手的人,这部分人,不会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买房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不断下降!那么,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让大多数人作出牺牲,究竟值不值?合理不合理?正义不正义? 一个非常流行的谬论认为, 以自住为目的购置房产,房价涨跌与我无关!不得不说,很多人穷,说到底是观念穷、思维落后。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其他。持这种思维者不明白,在现代风险社会同时又是信用金融社会, 一套产权完整、支配自由,随时可以和银行完成抵押贷款交易的、价格稳步上涨的独立产权房,事实上是一张最好的人生保险单! 一套价格稳步上涨的房子,不管你自住还是不自住,不管它在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成为你向人生、健康和事业冲锋的堡垒:你可以用它抵押贷款,用于创业、孩子教育、治疗疾病甚至养老。现代风险社会,如果粮油、蔬菜等生活用品、医疗、教育等各项成本都在不断上升,惟独作为老百姓一生最大财富的房子却不断贬值,实际上使每一个房屋所有人都失去了风险社会的对冲工具!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在《去杠杆下的中国》(载《新财富》杂志)一文中写道:“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增杠杆运动。 2001 年 M2 供应总量为 13.8 万亿元,十年后为 72.6 万亿元。 2001 年的 M2/GDP 比率为 140% ,在世界范围内偏高但尚未算出格。至 2010 年,这个比率飚升到 184% ,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比第二高的日本高出约 30 个百分点。而且,这里的 M2 数字还不包括隐性的、表外的信贷扩张。这种信用扩张速度,不仅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现代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什么都涨价,如果惟独让房价不涨甚至下跌,可能吗?正义否? 港中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何佳也认为,有人说“以自住为目的的购买者,房价不管涨还是跌,对他们来说有何差异?何须对冲?”如此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但是并不正确。很多人一生的积蓄就是供了一个房子。但是一旦某个地区房价大跌, 例如底特律,一个中产阶级人士立刻就变成穷人。这种风险是需要对冲的。房价的下跌还会导致传给下代的资产减值,减少消费;等等。哈佛大学巴罗据此在 1974 年提出李嘉图等价假说认为:如代际利他(即父母关心下一代的财富)存在,政府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对经济的运行影响是一样的。同样可以说明,只要代际利他存在,无论你是否全额现金购买房子,无论你是自住还是投资,房价的变化都会影响你。中国人是最关心下一代的。子子孙孙不可能永远住在同一个房子里。房子的资产属性是去不掉的。 很多人只看到住房的居住属性,没看到它的资产属性;只看到它“不动”的一面,没看到它“动”的一面(即人不断地在变换住所);只看到“自己”这一面,没看到“代际传承”这一面。所以不乏一叶障目、占小便宜吃大亏者。 ( FT 中文网 11 月 11 日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资深时评人,著有《买房的革命》、《世纪大迁徙——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城市化》等书)     

阅读更多

秦全耀 | 晒晒美国穷人的房地产“大篷车”(组图)

联想柳传志投资12亿搞了神州租车,巴菲特旗下的CORT协手邦家又要开个租车行,中国租车业都快成了八国联军了,但借他几个胆儿,这种带轱辘的“迷你房屋”谁敢租? 尽管“迷你房屋”在欧美到处有出租,可人家叫车不叫屋。 带轱辘! 今 年32岁的美国人拉巴吉是名小提琴演奏者兼木工,他即将入住新家。拉巴吉在纽约市北部一个小村子的山下面。在放有2张木椅的客厅里,记者和身高1米8的拉 巴吉相对而坐。虽然只有两人,但还是给人一种拥挤感。拉巴吉命名为“金丝屋”的如同玩具屋一般的这栋超小型房屋,属于最近在美国人气飙升的“迷你房屋”之 一,也被称为美国穷人的房地产“大篷车”。 “大多数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家里。贷款买房后,为了30年以上的分期还贷,拼命地工作。但是我不愿意这样做。从拥有房子和填满这个空间的欲望中摆脱出来,希望拥有真正的自由。” 通 常,面积不到37平方米的住宅被称为“迷你房屋”。自从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起,在欧美地区开始掀起迷你房屋热潮。因房价暴跌,没能偿还购房担保贷款 的人剧增,沦为“房奴”的人逐渐增加。目前“迷你房屋”的准确数量无法统计。美国大部分州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允许建设37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因此,“迷你 房屋”拥有者在建完后也不会去登记。为了不被管制,这些人会在房子下面安装轮胎。因为只要带有轮胎,就不属于建筑,而属于拖车。 难怪中国的租赁公司不敢租,住人的房子带轱辘,咋管理? 按贫困线标准美国的穷人有4360万人,而按生活状况的贫穷衡量,美国穷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是生活在贫穷状况之中,而其中无家可归者又占了一定比例。 美国穷人穷不穷 ,7成家庭有车4成有房。对于美国穷人的生活状况,专栏作家威廉姆斯曾以“美国穷人也是富人”为题评论说,不用按照联合国的贫穷人口标准来衡量,美国被定义为穷人的群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李克强称中国房地产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

路透北京10月13日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要确保保障房任务完成、质量可靠及分配公平. 新华社周三晚间援引李克强在湖南一会议上并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很多新变化,风险因素增多,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可以发挥多重积极效应. “(保障房)在当前大规模开工建设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确保住房建设质量和分配公平,”李克强表示. 他并强调,要把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结合起来,在主要依靠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同时,政府要履行保基本的职责,努力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中国国务院9月底发文称,要建立健全保障房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 中国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建设任务几近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周一公布,截止9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986万套,开工率达98%.(完) –发稿 邵晓忆; 审校 黄凯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 here )开通此服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中国人热中买新加坡房地产

中国人热中买新加坡房地产 (2011-10-12)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中小企业可成蚂蚁雄师 [辛亥革命百年] 日本回顾与孙中山缘分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困境 [新国会开幕] 陈总统:须将新媒体变得有建设性 ● 黄慧敏 报道 北京特派员   很多国家还在从金融危机中缓慢恢复之际,中国的富豪却以倍数增加。这新兴的财富,给海外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大量热钱。 在新加坡,中国人已超越印度尼西亚人和马来西亚人,成为今年最大外地私宅买家。这将如何影响新加坡房价?新加坡房地产又有何吸引力?   “如果只是为了买个稳定,我可以去瑞士、澳大利亚,选择很多。但能否赚钱将是关键。”   正因看好新加坡房产能赚钱,上海投资商王先生(41岁)去年以170多万新元,在东海岸买了一套千多平方英尺的公寓。   王先生的几名朋友也都有在新加坡置业,但他是他们之中第一个首次到海外置产就选择新加坡,而不是美国、欧洲或香港的人。   在中国有多套房产的王先生受访时指出,新加坡不论是社会文化、语言或生活环境,都比欧美更让中国人感到亲近。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也是个优势,他其实已将独生子送到新加坡上幼儿园。   不过他强调:“投资毕竟是个商业决定,所以新加坡经济是否具竞争力、政策的稳定性、新元走势、新加坡会不会继续欢迎移民,进而推高住房需求都是重要考量。比起欧美经济目前的低迷状态,新加坡房地产增值空间应该较大。” 中国企业转移重心 投资亚细安房地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