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薄熙来:打黑不是刻意而为

    12月3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重庆市领导何事忠、徐鸣,会见了重庆卫视《共富大家谈》栏目的专家学者。两个多小时里,大家围绕发展、民生、共富等问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共富大家谈》这个栏目办得很好,我也经常看。‘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看,就会更全面、更客观,给人更多启迪。重庆正在探索一条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作为各领域的专家,眼界开阔,学养深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简短的开场白后,专家学者们争相发言,谈感受、讲意见、提建议,薄熙来也不时插话,与大家亲切交流。   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重庆我来过几十次,仅今年就来了4次,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感情。这次参加《共富大家谈》栏目,特别是经过几天参观,我有两点很深的体会:重庆的改革探索,切实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   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陆小华说,这些年,重庆找准了推动科学发展的3个支点:一是民心支点。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二是发展支点。两江新区开发,西永微电园建设,渝新欧铁路开通以及海、江、路大联运,开创了重庆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变革支点。公租房建设、地票交易、林权改革等探索,释放了体制变革的效应。重庆的探索极具传播价值,应该用全球视野审视其价值,扩大传播的范围。   《中国改革报》副总编傅桃生则建议,在推动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开发好耕地。同时,应该探索欠发达地区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使重庆经验更具推广价值。   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是《共富大家谈》栏目主持人,他说,《共富大家谈》定位为“聚焦共富,大家论坛”,很有时代性,价值重大。下一步,应该以重庆为样板,集大家之智慧,站中国之高度,展世界之视野,力争把节目办得更好。   人力社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基础理论室主任马小丽说,共同富裕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动力。重庆提出的“共富十二条”,具有创新的思想、量化的指标,操作性很强。无论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租房建设,还是设置交巡警平台,都是造福百姓的实事、好事,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应该好好的总结提炼,加以推广。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贾小梁说,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精神令人震撼。重庆将改革、发展、民生、打黑、反腐结合起来,探索实施了一套系统工程,深得人心,效果明显。这些经验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如果连续埋头苦干,一定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浪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重庆积极探索地票交易,推动要素市场化,在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调研和布局,因地制宜,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说,重庆是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一直想来看一看,了解重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次参观了两天,印象十分深刻,重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之都、改革之都、开放之都、共富之都、正义之都。重庆把经济、社会、民生三位一体加以考虑,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的路径,促进了良性循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做事情难免会有一些非议,但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那将功不可没。   国新办五洲传播中心总编李向平说,重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将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也是致力于破解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些推动共富的努力,是一个国际性话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共富大家谈》办好,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编于春辉也表示,将努力总结、报道好重庆的经验,推动全国的科学发展。   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   薄熙来说,各位专家的意见很有见地,听了很受启发。大家谈到发展的动力,西部开发开放的形式,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等等,都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同志提到“重庆模式”,其实我们从未讲过“模式”,我们只是围绕重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更不到“画句号”的时候,需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年,东部沿海有了很大进步,今后30年,西部要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课题,需要更多创新和探索,如果只是照搬沿海模式,这篇文章就很难做。比如开放的形式,沿海走“两头在外”的路子,西部就不一定都能走得通,运距过长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这些年,重庆推动公租房建设,3年建50万套,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住着方便、省心,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充足的人力资源。论市场,西部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本身就是个大市场,进一步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是重要的途径。我们还推进“森林重庆”建设,每年投入120多亿,种了很多香樟、银杏、桂花等大树、好树,这不仅让市民多吸氧,投资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善。随着渝新欧铁路开通运行,我国又有了一条大运量、低成本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西部也由对外开放的“三线”变为“一线”。国家还支持重庆设立了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由于几大发展要素日臻完备,重庆对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到重庆投资兴业。2007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今年有望达到100亿。重庆在“引进来”的同时还尝试“走出去”,去年对外投资了50亿美元,今年力度不减。   薄熙来说,深化改革,也要紧扣民生和共同富裕。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在财政的支持下,发展5万家微型企业,解决40万人的就业问题,都是围绕民生。改革为了谁?改什么?怎么改?最终走到哪里去?我们的体会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紧紧围绕民生,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共享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才能体现出社会价值,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共同富裕是最长远、最持久的动力,而且是发展和民生双赢的选择   薄熙来说,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和开放是动力,民生和共同富裕也是动力。大家常讲,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正确!我看还可以加一句———它是贯穿于发展全程的动力,是最长远、最持久的动力,而且是发展和民生双赢的选择。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才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社会的合理性。如果出现两极分化,广大群众只能在旁边看,而不能共享经济成果,他们会做何感想?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如果拉大了贫富差距,整个社会的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就会导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失衡,发展难以持续。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促进共富,还能大大降低维稳成本。其实,维稳是治标,民生搞好了是治本。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这些年,重庆努力落实“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群众生活好了,社会自然就稳定了。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党和政府,齐心协力谋发展,何事不成!所以要把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改善百姓生活上。共同富裕紧扣民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过程,还是动力,对培育市场和维护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一定要摆在突出位置上。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就是共同富裕,宗旨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市委开了几次全会,提出了“五个重庆”,出台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是紧紧扣住民生,努力推动共同富裕。   薄熙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同富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正是因为努力践行这个宗旨,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并由小到大,最后取得全国政权。现在要巩固执政地位,也一定要坚持这个宗旨,如果丢了这个宗旨,后果不堪设想。在一些人眼里,学西方才是“往前走”,继承和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左”,就是走“回头路”,纯属奇谈怪论。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正确的、必要的;包括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好东西,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有自身的追求,十几亿人要走出、也能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和大众满意之路。我们是优秀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创造力。今天应该为人类创造些什么呢?我看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就是共同富裕,宗旨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如果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前走,让十几亿人民都受益,都满意,那我们就成功了   薄熙来说,当今世界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这一追求。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反覆强调共同富裕,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还严肃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最近,他的胞弟、百岁老人邓垦,也为我们写了两幅字:“自强不息”,“两手都要硬”,对重庆是很大的鼓励。   薄熙来说,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重要的一条。能不能做到,不仅事关社会主义道路,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刚才有同志提出,我们是否能拥有一些“国际话题”,我认为,共同富裕这条路走通了,就是最大的国际话题。欧美各国在两极分化中度日,而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正像毛主席当年所说,“要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前走,实现经济繁荣、国家富强,让十几亿人民都受益,都满意,那我们就成功了,而且这不仅是共产党的成功,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这将最直接地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只是理论,更不是空想,而是有效的社会实践,能使中华民族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伟大群体,由穷致富,由弱到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会使亚非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之一振,受到极大的鼓舞。   重庆地处西部,还带着18个贫困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能量小。我们只是希望多做一些尝试,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化,把“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如果重庆能把这条路走通、走好,也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了具体而实在的探索,对西部兄弟省区也是一个借鉴。   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   薄熙来说,对重庆的“唱红打黑”,社会上有些议论,主要是对情况不了解。重庆的“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命案还有不少未破,设想,一个人被害,会引发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常讲民主,而生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所以要痛下决心“打黑”,以消除这些家庭积压多年的心头之怨。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的过程与反腐相结合,挖出了文强、陈洪刚等一批腐败分子。文强一个人就占了20多套房子,陈洪刚有30多套,老百姓能没意见吗?不坚决“反腐”,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就会前功尽弃。“打黑”和“反腐”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欧美国家也概莫能外。众所周知,新加坡反腐很坚决,官员收一点不义之财,就会受到惩处。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就能容忍腐败分子?如果对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也要“厚德载物”、“宽宏大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老百姓辛辛苦苦养着我们干什么?党中央在这方面历来态度鲜明:一个“黑”,一个“腐”,必须坚决打击,绝不留情。   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这是不可缺的主心骨和精气神   薄熙来说,重庆的“唱红”,包括“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我们既唱革命歌曲,也注重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经典。现在不少重庆中小学生,已能把《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大段大段背下来。革命歌曲就是要高唱,其中不少是千锤百炼的文化精品,可以传世。其实,欧美也有“唱读讲传”,也在传播他们的价值观。最近一个美国人写来一封信,里边有一张圣诞卡,卡的背面就是《圣经》的内容,在传他们的“箴言”。我们党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有优秀灿烂的文化,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继承和发扬呢?   薄熙来说,我们不仅要探索经济发展的路子,也要探索文化发展的路子。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不主张文化的单一性,要在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更多的人类知识营养,包括欧美的哲学和文学,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的著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是我们共享的文化精华。但这不是听其自然,“泥沙俱下”,什么都无所谓。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这是不可缺的主心骨和精气神。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真理,为老百姓办事就要全心全意   薄熙来说,这些年,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力以赴推动共同富裕。市政府很能干,不仅努力推进改革开放,还紧扣民生,舍得投入,“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都在一件一件落实。市人大、市政协也积极参与,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组织部门开展“三进三同”、实行“三项制度”;宣传部门搞“唱读讲传”;市纪委开展“三项治理”;大家各显神通,都抓到了点子上。全市人民肯吃苦、能干事,齐心协力,热情参与,重庆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薄熙来说,重庆这些年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不少举措都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调研、反覆思考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现在有一种“官场文化”,“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真理,为老百姓办事就要全心全意,必须旗帜鲜明,义无反顾。如果当干部的都回避矛盾,遇事不说话,或者只说半句话,就很难造福一方。我们既会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又不会在乎那些闲言碎语、说三道四。   薄熙来说,中央最近召开了扶贫大会,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都做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落实好。缩差共富是一篇大文章,我们一线的同志要努力探索和实践;要把路子找准,把其中的经验提炼出来,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薄熙来:打黑不是刻意而为

    12月3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重庆市领导何事忠、徐鸣,会见了重庆卫视《共富大家谈》栏目的专家学者。两个多小时里,大家围绕发展、民生、共富等问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共富大家谈》这个栏目办得很好,我也经常看。‘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看,就会更全面、更客观,给人更多启迪。重庆正在探索一条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作为各领域的专家,眼界开阔,学养深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简短的开场白后,专家学者们争相发言,谈感受、讲意见、提建议,薄熙来也不时插话,与大家亲切交流。   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重庆我来过几十次,仅今年就来了4次,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感情。这次参加《共富大家谈》栏目,特别是经过几天参观,我有两点很深的体会:重庆的改革探索,切实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   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陆小华说,这些年,重庆找准了推动科学发展的3个支点:一是民心支点。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二是发展支点。两江新区开发,西永微电园建设,渝新欧铁路开通以及海、江、路大联运,开创了重庆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变革支点。公租房建设、地票交易、林权改革等探索,释放了体制变革的效应。重庆的探索极具传播价值,应该用全球视野审视其价值,扩大传播的范围。   《中国改革报》副总编傅桃生则建议,在推动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开发好耕地。同时,应该探索欠发达地区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使重庆经验更具推广价值。   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是《共富大家谈》栏目主持人,他说,《共富大家谈》定位为“聚焦共富,大家论坛”,很有时代性,价值重大。下一步,应该以重庆为样板,集大家之智慧,站中国之高度,展世界之视野,力争把节目办得更好。   人力社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基础理论室主任马小丽说,共同富裕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动力。重庆提出的“共富十二条”,具有创新的思想、量化的指标,操作性很强。无论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租房建设,还是设置交巡警平台,都是造福百姓的实事、好事,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应该好好的总结提炼,加以推广。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贾小梁说,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精神令人震撼。重庆将改革、发展、民生、打黑、反腐结合起来,探索实施了一套系统工程,深得人心,效果明显。这些经验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如果连续埋头苦干,一定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浪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重庆积极探索地票交易,推动要素市场化,在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调研和布局,因地制宜,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说,重庆是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一直想来看一看,了解重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次参观了两天,印象十分深刻,重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之都、改革之都、开放之都、共富之都、正义之都。重庆把经济、社会、民生三位一体加以考虑,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的路径,促进了良性循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做事情难免会有一些非议,但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那将功不可没。   国新办五洲传播中心总编李向平说,重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将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也是致力于破解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些推动共富的努力,是一个国际性话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共富大家谈》办好,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编于春辉也表示,将努力总结、报道好重庆的经验,推动全国的科学发展。   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   薄熙来说,各位专家的意见很有见地,听了很受启发。大家谈到发展的动力,西部开发开放的形式,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等等,都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同志提到“重庆模式”,其实我们从未讲过“模式”,我们只是围绕重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更不到“画句号”的时候,需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年,东部沿海有了很大进步,今后30年,西部要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课题,需要更多创新和探索,如果只是照搬沿海模式,这篇文章就很难做。比如开放的形式,沿海走“两头在外”的路子,西部就不一定都能走得通,运距过长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这些年,重庆推动公租房建设,3年建50万套,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住着方便、省心,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充足的人力资源。论市场,西部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本身就是个大市场,进一步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是重要的途径。我们还推进“森林重庆”建设,每年投入120多亿,种了很多香樟、银杏、桂花等大树、好树,这不仅让市民多吸氧,投资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善。随着渝新欧铁路开通运行,我国又有了一条大运量、低成本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西部也由对外开放的“三线”变为“一线”。国家还支持重庆设立了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由于几大发展要素日臻完备,重庆对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到重庆投资兴业。2007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今年有望达到100亿。重庆在“引进来”的同时还尝试“走出去”,去年对外投资了50亿美元,今年力度不减。   薄熙来说,深化改革,也要紧扣民生和共同富裕。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在财政的支持下,发展5万家微型企业,解决40万人的就业问题,都是围绕民生。改革为了谁?改什么?怎么改?最终走到哪里去?我们的体会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紧紧围绕民生,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共享发展的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6]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对比香港和重庆,区别在: 1、香港民众可以上街游行,媒体可以公开揭露腐败; 2、香港有阳光法案——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3、香港制定一系列配套法规; 4、廉政公署严格依法办事,不受权力操控。 重庆凸显人治特色和香港有显著区别。这个区别是:法治面对所有人,包括总督在内,人治使领导者脱离了法律监控。正如文革中可以打倒任何人,但不准质疑毛泽东。特别是打黑之后唱红,更有“造神”之嫌。 用户: ztsr 发表于:2011-7-19 22:45:21 支持 (1) 反对 (0) [5]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楼主的建议是很重要的,建议重庆当局深化一步,把反腐制度建设好。 用户: xc4950 发表于:2011-7-19 11:30:57 支持 (6) 反对 (0) [4]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廉政公署“”廉政风暴“,他们没听说过吗?他们不知道吗?阳光法案的作用他们不清楚吗?他们比谁都明白!但正是太明白了所以才。。。 用户: myjrb 发表于:2011-7-19 10:50:18 支持 (12) 反对 (0) [3]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才是中国的希望.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彻底杜绝“潜规则”一切放到阳光下进行中国才有希望!而且娇枉不怕过正,严格决绝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国民,才有可能彻底杜绝“潜规则”,而“潜规则”正是滋生腐败和黑社会的温床! 用户: 天人合一 发表于:2011-7-19 9:36:34 支持 (8) 反对 (0) [2]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没有一套完善制度建设只靠单纯的人治只会导致人存政举,人去政息。你方唱罢我登台,城头变换大王旗…… 用户: 自由花 发表于:2011-7-19 9:15:14 支持 (14) 反对 (0) [1] 回复: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何不同? 从民间欢呼把功劳归于“打黑英雄”王立军可见一斑。 —————————— 实际上,连“民间欢呼”也是基本上是由于官方“人治”出来的。 而且官方的“人治”基本上是不择手段的,不惜拿律师做祭品。 用户: 有话要说 发表于:2011-7-19 8:16:46 支持 (18) 反对 (0) 加载中…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香港“廉政风暴”与重庆打黑有什么不一样?

时下中国,偏在西南的重庆的“打黑”可谓赚足了眼球。 1997 年,重庆直辖。这个因水而兴的码头城市,自此成了中国西部的桥头堡和发展重心。   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暴利,一些人使用暴力垄断市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他们开始谋取人大代表之类的政治身份,并在警界寻找保护伞。而巴蜀深厚的江湖文化背景——“袍哥”传统,也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滋生的土壤和润滑剂。     2007 年主政重庆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了“平安重庆”的目标。     次年 6 月,他将“打黑英雄”王立军从辽宁调至重庆任公安局局长。而 2008 年发生的出租车罢运、 2009 年“ 7 字头”公交车事故以及“ 3 · 19 ”枪案,更让主政者觉察到了涉黑问题的严重性。打黑行动悄然展开, 2009 年 8 月,重庆司法局局长、被传与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强落马。   官方统计,截至 8 月中旬,重庆市落入法网的涉黑成员已达 1500 余人,另有 50 多名官员因贪腐入狱。这一大规模的打黑行动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廉政风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资源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成为贪污的温床,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机构中,贪污风气十分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政府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1973 年,外籍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 430 多万的财产,怀疑是贪污所得。律政司要求他一周内解释清楚这些钱的来源,没想到,他却轻易地绕道新加坡逃回英国。市民对贪污的痛恨达到顶点,纷纷上街示威游行,“反贪污,捉葛柏”的口号此起彼伏。 此时,英国驻香港总督为麦理浩。麦理浩于 1939 年加入殖民地部,派驻马来西亚。自 1941 年派驻厦门任副领使以来,他被多次派驻东南亚及中国各地的领事机构。其后调回英国外交部。 1971 年被委任为香港第 25 任总督,先后续任三次,任期 10 年 5 个月,至 1982 年 5 月 8 日 离港返英,是任期最长的港督。他刚上任时,香港贪污风气严重,公仆向市民收取小费的事时有发生,而在此之前,港英政府各部门虽早就设有反贪污部。不过,这些反贪污部门,全是聋子的耳朵,摆着好看而已,既同流又合污,比谁都烂。 为挽回香港人对政府的信心打击贪腐势力,麦理浩抓住这次葛柏事件,掀起“廉政风暴”。麦理浩委任高级副按察司百里渠爵士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葛柏逃脱原因及检讨当时的反贪污工作。百里渠用很短的时间,便提出了一个《百里渠报告》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书中,百里渠反复强调,葛柏案早在两年前便已经立案,但长期以来,均没有太大进展,一个关键原因,便是反贪室隶属于警察部门,根本无法独立侦查,时时受到各方制肘。这种制肘有些甚至并非来自葛柏,而是来自警察内部。百里渠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反贪部门存在于警察机构内部的利弊,因此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并且实施更为严厉的反贪污法。总督麦理浩异常重视这份报告,《百里渠报告书》被公开发表了。 1973 年 10 月 17 日 ,麦里浩又在立法局会议上提请立法局同意建立一个专责独立的肃贪机构。 1974 年 2 月 15 日 ,香港廉政公署宣告成立,经费由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及布政司(现在政务司)审核。廉政专员由总督委派,直属于香港总督,并且对总督负责,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廉政专员的工作。这一点决定了香港廉政公署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除了香港总督一人之外,任何人都在其调查的范围,且不会受到干预。廉政公署建立后,有关葛柏的档案,迅速从警务处反贪室转至了廉政公署,这也是廉政公署的第一案。而葛柏的最终落网,也为廉政公署树立了声誉。 为平息民愤,当时的港督麦理浩指示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葛柏出逃案件,同时检讨反贪工作。一九七四年二月,政府采纳委员会建议,成立了独立于警务处及其它政府部门的廉政公署,它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逮捕葛柏归案。一九七五年初,葛柏被引渡回港受审,被控串谋贪污及受贿罪名成立,入狱四年。葛柏案显示了香港廉政公署打击贪污的决心,也是香港廉政时代的开始。三十年来,廉署一直透过执法、预防及教育三管齐下的方法,秉持“打击贪污,不惧不偏”的宗旨,力求使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去年,世界银行出版的报告赞扬廉署独特的策略,能有效对付公、私营机构的贪污罪行,成为不少国家的参考模式。近年来,廉署不断检控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案件,如佳宁案、短椿案等。拿近期的案件来说,歌星陈奕迅的父亲、房屋署总屋宇装备工程师陈裘大,在处理房屋委员会辖下多个屋苑的装备合约及监管工程时,收受承建商及供货商的贿款合共三百万港元,被廉署拘控,后被判入狱七年。另一个被廉署拘控的是四十六岁的高级警司冼锦华。冼是一个很有才干的警务人员,曾成功破获多起大要案。他因接受妓女提供免费性服务,涉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后被判入狱三年。法官宣判时称,以冼在警队所持的职级及职位来说,他所犯的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行十分严重。 香港“廉政风暴”所以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除了因为机构建设到位过硬外,还因为政府制订了反腐的法律法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公布官员财产的所谓“阳光法案”,定期公布官员财产,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确保官员的廉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全世界有 97 个国家应用这一制度,也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阳光法案”和“终极反腐”。以香港为例,为防止官员以公职谋取个人利益,香港特区政府规定负责协助行政长官制定政制的行政会议成员,须每年申报其资产、物业及任何实质利益供公众查阅,这就是香港的官员利益申报制度。自 2002 年 7 月,香港特区政府实行该制度以来,特区政府每年都公布政府高官的私产,并由政务司专门负责登记。 2002 年 8 月,在前特首董建华申报的清单中,甚至连一包花生也不放过。 2003 年,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因在购车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利益申报而遭受公众质疑,最终被迫辞职。由此可见,香港的官员利益申报制度是何等严厉。此外,香港政府为了使廉署严厉有效地打击贪污行为,先后颁布了 3 个特别法例,即《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防止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这些法例相互影响、协调,从贪污贿赂的定义、各项罪名和相关细节及刑罚到廉政公署的权力行使,构成了香港反腐的严密体系。严密法网下的香港,成就了今天以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称誉海外的地位。 对比香港的“廉政风暴”,我们不难看出重庆的“打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制度建设,基本上是“人治”,而“人治”的最大问题则是“人存政举,人去政息”——我们很难保证相关领导人离去后,重庆的“打黑”风暴还能继续刮下去。此外,我们看到从香港经验来看,要取得扫黑彻底胜利并杜绝其卷土重来,首先要有民众广泛参与的渠道。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香港贪污成风,特别是警界最严重,高层警官与黑社会勾结,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现象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香港政府对反腐败的认识在民众的推动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至今,民众的投诉和检举已经成为香港政府反腐败情报的重要来源。而重庆打黑则主要是官方推动,民众参与度不高。而法治社会本质上是公民社会,有什么样的公民自治水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法制面貌。依法治国,概而言之,就是使各种公权力都遵循法定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民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经济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应享权利,这就是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文强的案发,基本上,很难看到公民自治水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从民间欢呼把功劳归于“打黑英雄”王立军可见一斑。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重庆打黑能不能真正起到长治久安的作用——毕竟,狂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不足以彻底解决吏治问题的,更多的只是是作秀而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打黑记者第一人”王克勤疑被解职

以发表新闻调查报告著称的《中国经济时报》再度被当局整肃。据信,该报社调查报道部将被解散,首席记者、被誉为中国打黑记者第一人的王克勤正面临当局的处置。但报社人员已被封口,不得向外证实这个消息。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中国经济时报》星期一再被当局整肃,由资深记者王克勤领导的调查报道部据信已经在当天上午被当局“连锅端”,遭到解散。 *《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传遭解散 人员遭封口* 著名媒体人、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刚最早在微博上透露了王克勤及其报社调查部遭整肃的消息。他说,发自《中国经济时报》一位朋友的短信说,一位擅长搞政治斗争的领导已经到达报社,开始对他们整肃。 中国的一些媒体人也私下从在《中国经济时报》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整个调查报道部被解散,部门记者被分配到其它部门,而部门负责人、有中国骨头最硬的调查记者之称的王克勤则前途未卜。王克勤星期一早上在微博上转发了雕刻在前纳粹德国一个集中营入口处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口。他说,这句话表达了此时此刻自己的特殊心情。 面对网上盛传上述消息,《中国经济时报》及其工作人员都没有直接发表评论。据信,报社工作人员已被封口,不得向外界证实消息和透露细节。 目前《中国经济时报》网站的运作也很不稳定,星期一上午和下午都出现了不能上网的状况。 *吴淦:体制内有人已预告对王克勤整肃* 中国维权活动人士吴淦对美国之音说,就在王克勤负责的《中国经济时报》调查报道部据信遭解散的前一天晚上,一位体制内的人向他透露王克勤将是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只是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 吴淦说:“昨天他讲王克勤会被整肃,现在在风口上。就是在十八大交班前他们要对各个阶层比较不听话的人都要整。” 王克勤和《中国经济时报》调查报道部以发表负面新闻调查报告著称,之前就因此遭到当局的整肃。王克勤曾发表股票市场黑箱作业、出租车行业垄断黑幕、艾滋病真相等具有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惹怒了官员和地方势力,并使他本人以及他所工作的报社受到压力和打击。去年,他发表《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后,《中国经济时报》遭到整肃,社长和总编包月阳被调离报社。 *王克勤打黑努力曾获官方认可* 王克勤曾入选由官方媒体组织选出的中国传媒杰出人物和八大风云记者名单,被认为对治理中国经济秩序发挥过重大和积极作用。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上个月发表评论,称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关注会使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相关文章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