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网文

中共政治局七人新常委 汪洋不在内?

中共將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18大)選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香港「南華早報」8日報導,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將從九人縮減為七人,報導並提出預測的七人名單,包括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張德江、王岐山、李源潮、劉雲山。 引人注意的是,報導並未把「入常」呼聲甚高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納入名單內。 報導說,中共中央委員會約370名委員和候補委員,5月中已舉行內部投票,初選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人選,作為未來十年中共最高領導層。 報導說,這是中共採取的一個重要的改革步驟,並可能於未來制度化,這場內部投票是配合現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倡的「黨內民主」理念而進行的。 報導引述中共內部人士說法,如果這場試驗性質的投票提供一個共識一致的領導陣容,將對有8000萬黨員的中共領導層未來的接班過程有重大影響。 報導還說,中共18大產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人數可能由現在的九人減為七人。除現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兩人為鐵定人選外,其他很可能「入常」者包括:現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 中共領導層陣容過去通常都由少數人決定,例如已故的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據悉,中共中央高層通常於7月在北戴河開會,最後敲定中共高層人事。 北京理工大學政治評論員胡星斗針對中共嘗試由中央委員內部投票選舉中央政治局常委一事表示:「這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並將在挑選領導人的程序上產生重大影響。」 世界新聞網大陸新聞組綜合8日電

阅读更多

上合组织“独裁国家俱乐部”?北京峰会“独裁大汇演”?

德語媒体称上合组织是“独裁国家俱乐部”,刚结束的北京峰会是“独裁大汇演”,所宣称的友好不过是实际利益的粉饰。 针对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奥地利《新闻报》6月8日发表社论,题为”北京的独裁大汇演”。社论写道:”这几天在北京所发生的,或许最好可以描绘为相应于冠军联赛的独裁聚会,堪称强国政治的最高水平。东道主胡锦涛首先会晤他的俄罗斯同行普京,然后是中亚的国家首脑们,他们应邀到中国首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的峰会。最后伊朗总统内贾德也粉墨登场,他在上海合作组织享有观察员的地位,毫无疑问会在中南海的长廊里进行这样那样的有趣会谈的。 “这场热闹主要是关起门来进行,太遗憾了,然而也还是很有教益的。胡锦涛、普京及其同伴发出的信息是:在已经开始的21世纪,1850年的规则还依然有效。按照这个规则,地缘政治的舞台并非友好致意的天线宝宝居住的后现代乐园,而是一个冷酷危险的地方。在这个’零和世界’(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中,政治上的老好人是没有容身之地的,外交不是伙伴合作的手段,而是强者贯彻自己利益、抑制潜在对手的工具。 社论认为,关于制度之争,西方由于全球债务危机处于守势。”然而,这些问题能证明现代独裁者必胜是正确的吗?大概不会,无论怎样唱反调,弱化的西方依然是最重要的参照点。在这方面,刚刚在北京欢庆的中俄友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如果遵循经典的强权逻辑,中国和俄罗斯肯定是死敌,一边是正在崛起的、渴望原材料的大国,在攫取地区的霸权;另一边是技术和经济的侏儒,其人口迅速萎缩,资源都在被其当作伙伴的紧邻那里。夸张一点儿说,唯一让普京的中国’朋友’不敢侵入西伯利亚的,是俄罗斯的核导弹。” 西方魅力不减 该报指出:”只有将西方作为无形的第三方考虑进来才会明白,在北京的那些信誓旦旦的友好辞令,其实是就免除签证、技术转让、天然气供货协议和导弹防御系统大肆讨价还价的一个棋子。最终俄国人宁愿将天然气卖给西欧人而不是中国人,要是在俄罗斯的技术和德国技术之间作一选择,中国当权者会怎样决定,是不难而且很容易猜出的。 “然而,对于西方魅力何在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或许可以在统计中找到。比如,在美国申请居留许可的中国富人数字去年增加了将近3倍。俄罗斯的国际收支表经常项目显示,寡头们宁愿将资金安全地放在国外,而不放在家乡生利。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精英来说,显然更要西方的天鹅绒而不是普京和胡锦涛的铮铮雄辩,这不就是信任的证明!” 《新苏黎士报》6月8日认为:”上海合作组织似乎主要是中国和俄罗斯两个最强大成员国既定立场的放大器,比如关于叙利亚和伊朗问题。” “……所签署的文件表明,该组织的重点依然在于安全。胡锦涛称之为’安全和稳定的堡垒’,面对大多数成员国家镇压公民权,此话让人有苦涩的回味。 “尽管有更大的雄心,上合组织依然是独裁国家的俱乐部,取向相对较窄,强调与西方政治立场划清界限。” 编译:林泉 责编:达扬 德国之声

阅读更多

李长春:加强对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宣传|宣传|李长春|核电

  李长春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调研时强调   普及科学知识 加快自主创新 为核电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8日上午来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加强对发展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宣传,加强核电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核电安全的认知程度,为核电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午9时许,李长春来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观看公司主要创新产品展示,通过视频连线察看公司核电建设现场,听取公司推进重大技术专项、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科普宣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介绍,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对企业在重大科技工程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向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向为我国核电技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人员致以崇高敬意。   李长春说,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对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组建以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依托重大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和运营体系,为推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新闻媒体要热情支持、积极宣传我国核电等新能源的健康发展,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宣传我国核电企业自主创新、奋力开拓取得的积极进展,宣传这些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这些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李长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他希望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大力发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完成重大科技专项,为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始终把核电运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和发展安全保障体系,不断运用最先进技术确保核电安全,为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阅读更多

BBC | 陈光诚村庄岗哨撤离但恐惧依存

2011年BBC记者去探望陈光诚遭到保安阻拦 在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的家乡山东临沂东师古村,曾经围在陈光诚家和村中的岗哨撤离了,那些监控的设备也拆除了。但村民们的恐惧并没有消失。 美联社的记者周五在当地看到,虽然陈光诚六个星期以前就逃离了村庄,人现在已经在纽约,但村民们只敢小声地提到他的名字。他们不愿意谈论陈光诚和家人在长达19个月的非法监禁中遭受的残暴对待,更不愿意谈及那些也许仍住在附近的施虐者。 整个村子的气氛仍不自然。一位年长的刘姓村民对记者说,政府花那么大笔钱看守这么一个盲人。但当问及那些政府雇来的看守人员时,姓刘的村民说他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另一位村民拒绝回答关于原来村中雇来的岗哨的情况。他用手指指自己的脖子,做了一个刀割脖子的手势–谈论村中对陈光诚的看管仍是个禁忌。 就在过去一个周末,陈光诚家四周的监视摄像机卸除了,原来村口供站岗的人居住、阻挡前来探望陈光诚的人的那两间屋子被拆掉了,堆放的垃圾也被清理了。一切都发生的如此突然,也没有任何解释。 陈光诚的大哥陈光福说,一切“好像都蒸发了。” 村里两名妇女对记者说没有了岗哨和严密的监视装置她们很高兴。但一看到四个当地官员走过来,马上便散开了。 陈光诚的家人近两年来第一次在村里接待了到访的记者。陈光诚的大哥陈光福领记者看了陈光诚被软禁的家和他逃跑的路径。 现在仍在陈光诚家中的只有他78岁的老母亲。 她担心陈光诚在美国的生活也非常想念他,但她说不要回来。

阅读更多

拆迁户当选湖南法治人物

核心提示: “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成了“湖南法治人物”。 “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汽油弹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破天荒的,拆迁户张华成了“湖南法治人物”。 2012年5月7日,他的照片出现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第四版的中间位置,版面套红,标题“2011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评选,由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10人当选。 唯有张华,没有明确的身份,评选介绍提到他时说:“张华作为拆迁户……”另外9人,有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法学院院长、司法所长、法官、检察官、法医、人民陪审员、禁毒志愿者和法律援助组织(群体)。 2012年5月26日,一个阴天,南方周末记者见到了他。汽车沿着一条崭新的六车道马路,向着长沙北郊的开福区青竹湖镇进发。路两旁是青绿色的小山,未竣工的别墅群,山背后是当地富人们的后花园:青竹湖高尔夫球会。 张华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讲述自己的维权故事。自2006年起,他与这片领地背后的开发商和政府关系一直磕磕绊绊。起初,强拆当头,他处于弱势地位,被迫签下协议;没想到,这个农民居然自学了法律,启动了六七十个官司,把强势的政府拖回谈判席。 一发不可收。张华不仅替自己告,还帮别人告。他让省、市各级政府的官员疲于奔命,有段时间,当地国土部门的官员每周都在不同的法院和他见面。 现在,轮到政府着急。 除了办案、开庭,张华足不出户,苦闷的时候,会放一些佛教音乐,他说自己已心如止水。 (杨抒怀/图) 上访不是办法 最近两年,农民张华狂热地迷上了法律。他几乎足不出户:白天研究案例,夜里写法律文书,熬到凌晨两点。 这种执著的劲头,只有当年他迷恋李小龙、苦练截拳道时才有过。那根曾被张华舞得虎虎生风的双节棍,静静地摆在案头,中间的铁链已有了锈迹。旁边一摞用A4纸打印出的法律文书,却越堆越高。 1976年生人张华,长于农村,高中文化。2004年之前,他是一家电缆附件厂的业务员,在疆、陕、甘、宁一带奔波。回湖南老家结婚后,他不再漂了,盖了一间三层的房子,楼下商店楼上歌厅旅社。 月入万元,安逸富足,张华归结为:选址好。不过,新房盖了不到两年,2005年底,青竹湖高尔夫球场二期工程也来了。 张华的第一反应是:“我给你(征收方)10万块钱,你能不能不拆我的房子?”这位农民自认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跟一般的农民不一样的是:除了练截拳道和双节棍,他坚持看报纸、写日记。 没辙,拆是板上钉钉的。张华坚持:房子是新盖的,要多一点补偿。也没辙,价钱人家说了算。 第一次告状,就碰了一鼻子灰。2006年10月和11月,长沙市开福区法院和长沙市中级法院,均认定限期腾地决定书是“不可诉的国家行为”,驳回张华的请求。 被迫签下协议,张华拿了35万元,开始上访。他不服。 2007年隆冬,张华爬上开往首都北京的火车。那天是农历十月初十,极冷。他和友人合租在北京前门附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内。 在上访日记中,他写道:“作为一个农民,我深深地感触维权的难!虽然中央有这么好的政策,但正因为有开福区的××、市政府的××等恶人,才激发我心中的怒气。” 两个半月,跑遍几乎所有可去的衙门,还有“焦点访谈”,除了国家信访局给了一纸信访回执,没有任何进展。 一名记者诚恳相劝:上访不是办法,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回去好好研究行政诉讼。在北京,张华遇到过上访几十年的老访民,目睹过访民被截访者殴打。 “我还是年轻人,不应该跟他们一样耗在那里。”张华动摇了。旧历年的倒数第二天,他又爬上火车,返回了长沙。 那年冬天,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张华家中的摩托车,因为七十多天没有骑,死活打不着火。归来的张华,启动另一台机器——法律诉讼。 诉讼战役 张华在2008年春天买了电脑、牵了村里的第一根网线,购置了打印机和装订机。他还跑到书店,将标有“行政”、“土地”字样的法律书籍悉数搬回。 两个未曾谋面的行政诉讼律师——王才亮和袁裕来,被他视为楷模。互联网上所有能够找到的王、袁二人的博文和办案手记,均一一收集、打印、装订,反复研读。他还正式拜专事拆迁业务的律师王才亮为师。 用坏了两台打印机、研读完涉及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张华再进法院。 第一次出手是在2008年8月底,他状告长沙市政府的批地行为违法。那份他亲手书写的状子,末尾还摁了鲜红的手印。后来他才知道,其实诉状上签个名就够了,只有菜鸟才会摁手印。 两个月后,案子在长沙市中级法院开庭,被告席上有政府官员、有开发商的律师,一排整整坐了6个,原告席上,张华孤身一人。尽管事前有过准备,他仍面红耳赤,讲话结结巴巴。 出庭虽不成功,法庭的神秘感却一下子破除了。张华不仅毫不气馁,还一口气启动了六七十个官司,将他家所在的绿城青竹园项目,从立项、审批、规划到报建等每个环节,都找出了漏洞,逐一起诉。 被他告过的湖南省一级的部门包括公安厅、审计厅、建设厅、国土厅、民政厅、省发改委、省工商局等等,省林业厅成为被告只因这个项目占用了部分林地,而水利厅仅是因为项目涉及储水许可。 长沙市政府各个行政部门,粗略统计至少有16个局被告。市国土局最惨:该单位应诉的人已经换了几茬,张华还在告。 与项目相关的部门,几乎无一幸免。每个案子,基本都要穷尽法律程序。 2008年他状告长沙市政府的案子虽然败诉,但是一直申诉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直到2010年底再审请求被驳回。 长沙市下辖的开福区政府和青竹湖镇政府,也被告了多次。青竹湖镇政府专司维稳的工作人员提起张华,一脸苦笑。“我们一天到晚搞手脚不赢(长沙方言:手忙脚乱)啊”。他认为,张华的行为,浪费了太多的司法资源和行政资源。 不过,从维稳角度来看,张华并不让人头痛,因为他“不闹事,不上访,依法维权”。 张华自己的总结是:“行政诉讼,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抗争的过程。” 两年下来,尽管官司负多胜少,地方政府对张华的态度明显变软,偶尔释放善意:主动免去张华儿子上小学的学杂费,镇政府领导在张华父亲生日时以个人身份前去拜寿……在安置房的问题上,虽然不同意张华的诉求,但也不强迫他接受政府的方案。 “湖南较真哥” 渐渐地,每次张华出庭,旁听席上从各地涌来的拆迁户越来越多。不少人觉得他的水平还不错。本地律师一般也不接拆迁案子。 张华后来回忆说,自学法律,本来是为治自己的“病”,结果,久病成医。 作为公民代理人,他已经办了一百多个征地拆迁类案件。两起经典案例,令他很自豪。 2010年初,张华代理长沙市望城县拆迁户肖金成的案子,告赢了望城县国土资源局。同年,他帮本地青竹湖镇拆迁户胡新民把行政复议裁决申请书递到了国务院。最终,地方政府以撤回申请为条件,同意协调解决问题。 除了征地拆迁,张华还代理退伍军人安置、上访者被劳教等各种案子——都是告官。他的办案地域覆盖到长沙周边的湘潭、株洲、岳阳等地,但活跃的中心舞台,仍是省会长沙。 据《财经》杂志统计,2006年至2010年11月份,三年多时间里,长沙与征地拆迁相关的非正常死亡高达19例。长沙由此被媒体称为“拆迁之城”。 2010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周强在这个多雨的南方城市,接任湖南省省委书记。他力推“法治湖南”建设,宣布要把法治环境塑造成这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的软实力,并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2008年春,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国内首部行政程序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当时周强是省长。 法治湖南与拆迁之城,二者的重叠之处,正是张华驰骋的战场。湖南当地媒体一面苦口婆心地劝导官员们依法行政,一面也对偶尔出现的、以较温和方式挑战政府的公民,报以褒扬态度。 在一起信息公开诉讼中,张华终于一炮而红。 2011年5月,张华作为拆迁户,要求所在镇政府公开两份拆迁文件,被拒。为此,他向开福区法院起诉。4个月后,张华胜诉,但政府仍拒绝公开。2011年11月,张华又向法院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在法院和政法委的协调下,镇政府最终公开了这两份文件。 这位农民的不依不饶,引起湖南本地媒体的兴趣,称其为“湖南较真哥”,并对该案作了连续追踪报道。 2012年初,张华被湖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潇湘晨报》列入“年度风尚公民”的候选名单。十多个身负摄影器材、灯光设备的工作人员,闯入了张华的办公室,以极为繁琐但专业的方式,给他录制了一段视频。 有记者问张华的感受,他淡定依旧:“我证据确凿,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赢”。 真正的高潮,则是他当选湖南省法治人物。官方评语是:张华的做法,是现代法治社会化解矛盾纷争的理性选择与正确途径。 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壮志坦言,张华源自媒体的推荐,入选后就有争议,“地方党委政府、个别与他有直接接触的,觉得张华的当选,可能会让他们的工作陷于被动和尴尬”,曾提出不同意见。 最终,25名评委中,还是有13人将票投给了张华,正好过半数。自湖南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评选设立以来,第一次有拆迁户当选。 陈壮志对张华个人并不了解,但他坚信,张华出现的大背景,是近年来法治湖南的建设,建立起了公民对法治的信仰——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绝对比拿燃烧瓶、汽油弹的对抗性表达方式,要好得多”。 “跟和尚每天念经一样” 拆迁户戴了法治人物的帽子,最尴尬的是基层政府。青竹湖镇的官员无奈地说,看着张华现在仍然不依不饶打官司,不愿意搬进安置房,“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 法治人物评上了,官司还在继续。张华仍坚持要有田有地、像正常农民一样自建房屋。 5月30日上午,身穿白色短袖的张华,又出现在长沙市雨花区法院的法庭上。被告是湖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张华认为其在青竹湖项目的审批上存在违法行政。 法官问张华,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回避,张华以精准的法律话语回答:“暂不申请”。 庭审间隙,出庭应诉的住建厅法规处官员抱怨,为了赶这次庭审,他不得不清晨6点多从外地赶回来。 另一位到庭的官员则认为,征收问题应该去告国土部门。这是他第四次跟张华在法庭上见面,双方都熟了,他笑问:“你老找我们规划部门干嘛?就知道欺负我们。”张华也轻松回应:我向你们申请公开三公消费的信息,你们没公开,我也没告你们,够给面子了吧? 因自家征收问题而启动的六七十个官司,只达到了他规划中的一半,他还将继续针对青竹湖项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继续告。至于公民代理,他说将有所选择,主要偏重代理一些“有法治意义的案子”。 张华相信自己维权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评选法治人物时,亲朋好友、网友、拆迁户纷纷帮着投票;打行政官司时,法官、被告上法庭的官员,都愿意跟他交流;在他所在的长沙市开福区,因拆迁而用生命抗争、以暴制暴的案例,少了,跟着他学法律、打官司的人,越来越多了。 南方周末记者问张华,是否想对全国的拆迁户说点什么。张将双手撑在办公桌桌面上,缓缓说出了他的答案:首先,一定要抗争,要敢于说不;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智慧,要到案件当中来,注意诉讼时效,及时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顿了很久,他补充道:“一定要理性,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这一点,请你在报道中一定要写下来。”他说。 律师袁裕来认为,张华的存在,能让目前的官民对立找到一个结合点,解决一部分矛盾。律师王才亮对这位弟子评价颇高,他认为张华的优点是能吃苦,理性,不做一锤子买卖,而且,“张华的思想是以化解矛盾、解决矛盾为中心,这个和法律人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这位农民还有更宏伟的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 按照国内司法考试的规定,高中毕业生张华必须先要拿到本科学历,才能够参加考试。为此,张华已经报名参加了一所高校的函授班,准备获得文凭再去攻克司法考试。 每个月,张华要买一千多块钱的书。他刚列出新购书单是:《追寻律师的传统》,《大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这或许是他如今能在法庭上滔滔不绝的底气所在。很多时候,张华还是会强调:“我只是个农民”。被张华弄得苦不堪言的官员们苦笑:“张华,你已经不止是个农民了啊”。 2012年5月30日,张华告湖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休庭时,那位出庭应诉的规划处干部,笑着用长沙方言问张华:“你每天搞咯事情(告政府),有味(有意思)么啰?”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张的回答是:“这就跟和尚每天念经一样,是一种修行,你说,有味么?”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