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对势力

【立此存照】间谍就在你身边,大家赶快行动起来

中共教育部办公厅在近日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通知》中规定:教育部将组织或指导相关活动,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各学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落实“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下属网站及新媒体需要集中宣传报道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各地各校要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橱窗板报等校内媒体进行配合。

据网民透露,南京部分电影院会在电影放映前先播放以下这部“反间谍”宣传片。该片最早发布于2015年,在今年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阅读更多

黎蜗藤:记者王冠的南海辩论错在哪里?

王冠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了在本质上的错误。作为一个电视节目,确实可能“忽悠”一般的观众,但若稍作思考,却不免发现漏洞百出。

王冠可能不知道,美国法律体系是海洋法系。在美国法律传统中,即便美国没有签订的多边条约,如果被认为已经成为国际习惯法,那么可以直接应用到 美国的法律诉讼中。在美国有多个成功地运用这类国际法而赢得对美国政府的官司的案例。因此,即便美国没有签署1982年公约,如果就某个具体的相关案件, 以违反1982年公约为由在美国法院起诉美国政府,也很有可能被法官支持。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杰安迪:驻华八年,回望我身后的那个中国

北京——前两天的一个晚上,我和一些朋友在一家餐厅小聚,朋友里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在背景的巴萨诺瓦音乐中,我们抿着法国梅洛,用iPhone拍下彼此做鬼脸的样子。 从远处看,这场聚会完全表现出,在经历三十年不间断的经济增长后,在中国终于成为大国的心态带动下,近年来北京已经变得多么国际化。 但任何一个偷听到那晚谈话的人,都会对我的朋友表达出的焦虑和恐惧感到震惊。我即将结束在这里近八年的生活,朋友们是为我饯行的。...

阅读更多

东网|傅桓:说好的“境外敌对势力”呢?

在阅兵变成“月饼”前夕,警方控制了三名说是与股灾有关的责任人,他们分别来自于证监会、中信证券及《财经》杂志的小中层及记者。其中,《财经》记者王晓璐被拉到央视未审先判,说自己搞了假消息扰乱股市,对不起股民云云,审判还是继续。对王晓璐的做法激起了大陆新闻人士的愤慨,列举的理由相当扎实。一是王晓璐所报的研究“国家队”退市的会议真实存在,腾讯财经媒体也给与了报道与证实;二是王晓璐的报道是职务作品,不追究杂志社而直接捉人;三是央视继续污名化手段,强迫认罪,未审先判。财经媒体遭遇如此粗暴的打压,在21世纪经济网及抓捕21报系领导人沈颢时,就已经展露了狰狞面貌。在一种似是而非、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基础上,捏造莫须有罪名牵制舆论,《财经》不是第一个受害者,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压制没有消失。对财经媒体记者肆无忌惮地予以审查、恐吓及追捕,这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原本发生在时政领域内的国内问题,已经开始向财经领域迁移。当经济问题占据内政问题的要角,财经媒体及其记者必将成为舆论控制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坊间的推测是,拿几个小人物作为股灾的责任人,是因为股灾早已被定性为“恶意做空”,为了维持这个定性的权威,就需要找到“替罪羊”,以证明此前定性的“伟光正”。考虑到这几个人的身份与被指控的严重不相称,可以想见强力部分有多么迫切想造成“铁案”。财经记者被捕之后,新闻界内部流传如何防范职业风险的文章——实际上这些规范毫无帮助,谁都知道,抓人不过是先确定罪名,再按图索骥,职业操守上的完备根本不具备防御功能。新闻同行之间的相互告诫与示警,更像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我欺骗。联想到股灾后期,公安部副部长带队入住证监会,誓言要揪出“幕后黑手”。在这个时候起,上述三人的命运就已经定下了。证监会趁机除掉不听话的敢言记者,并对号称股市设计者的《财经》后台给予警告,趁机收获敲山震虎之效,其行事料符合逻辑。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现时的抓捕,除了“证明”股灾的阴谋论外,说好的趁乱抄底中国的“境外敌对势力”却不见踪影。真正的内鬼趁乱仗权隐没了,一直告诫股民美国是股灾元凶的说法言犹在耳,可说好的“境外敌对势力”却像空气一样消失了。所以,这是一个这样的现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罪,会被按需按上罪名,带入指定的审判场合——不只是行动上的“量刑”,伴随着是,还包括自证其罪的道德羞辱——而所有包括“境外敌对势力”在内的名义,不过是方便行事的借口,是一张预先支起的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