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LinkedIn是否开启了互联网泡沫四溢的2.0时代?

  2011年最闪亮的科技公司IPO非Linkedin莫属。作为美国本土首家公开上市的大型社交媒体公司,在第一天交易中,LinkedIn的股价一度最高达到 122.70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这也是2004年8月Google上市以来,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一起互联网IPO。   许多硅谷人将Linkedin的上市与1995年的Netscape相提并论。尽管Netscape在上市时只是一个创仅建1年半、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但Netscape却开创了网络经济的“十亿美金时代”,更深刻的意义在于,Netscape开启了全世界的数字经济创新的热潮,从某种意义讲,我们甚至可以将Netscape视为在2000年破灭的那一波互联网泡沫的根源。   但Linkedin和Netscape不同。Linkedin已经创办十年,而且盈利状况良好,每年收入增幅高达100%.这正是资本市场梦寐以求的好像目,哪怕后面还有更加令人疯狂的Facebook,毕竟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先把Linkedin吃了再说。   如果一定要说Linkedin给硅谷公司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答案只有两个字:估值。抛开Google不论,哪怕那些今天笑傲江湖的明星互联网公司们,大多在上市之初的市值都没有跨过10亿美金大关(包括长期霸占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宝座的腾讯),而且,对这些公司至关重要的最伟大创新往往发生在上市之后,资本在这些公司的发展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然而Linkedin的高估值却给这种创业者和资本双赢的模式带来了一丝隐忧。美国财经网站24/7WallSt.com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这一价格过高。这有两重意义:太大的基数往往会造成之后的增长速度有限,而在林军的《十亿美金的教训》一书中,我们同样看到,有的时候钱太多也容易让人找不着北,这未必是件好事情。   需要我们考虑的,是Linkedin的上市是否会引发像1995年Netscape上市之时对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Netscape上市后,任何只要带着。com的东西都能很容易拿到投资,但是当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后,许多投资者悲哀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在裸泳。Linkedin尽管不是社交媒体公司中的老大,但作为这个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其走向对之后真正的巨头,Facebook的上市将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担心,Linkedin的高估值是否会使得即将到来的社交媒体上市潮成为资本巨头们洗钱的游戏?这种可能的确存在,市场是疯狂的,前两个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另一家公司Yandex,“俄罗斯的Google”,上市首日收盘时市值已超过125亿美元,门槛的提高势必使造成资本的集中,也为资本巨头们创造了合谋的先天有利条件。今年以来美国市场“中国概念”股股价过山车一般的表现,也正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今年以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或许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互联网的泡沫正在兴起。这些公司们希望抢在泡沫破灭的“窗口期”前上市,其结果反而是造成了整个行业泡沫的加剧。   互联网的泡沫就像啤酒的泡沫一样——如果没有泡沫或者泡沫太少,那么啤酒的口味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泡沫过多,那么大多数啤酒会随着泡沫流走。虽然现在“关于互联网泡沫2.0”的话题日渐热烈,但似乎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毕竟“2.0”时代往往会有与以往不一样的规则,互联网产业链和互联网生态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的泡沫或许是今天的常态,Linkedin价值百亿的IPO就是如此。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肥皂泡漫天飞舞的时候,互联网的噩梦也就要开始了。   来源: 雷锋网 供稿,作者:岑峰 评论《LinkedIn是否开启了互联网泡沫四溢的2.0时代?》的内容… 相关文章: 新浪微游戏能否成就另一个Zynga 谁最开放—开放平台的桌面战争 社交网络完成后的四项重要网络应用元素 问答类网站的矛盾与可行之道 腾讯、人人、新浪社交网络优劣势分析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阅读更多

网易:分拆上市还是“图谋退市”?

中国内容网站有所谓四大门户之说,其中一个便是网易门户。它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所谓“网易造楼团”,也就是在内容页面下的网友评论,的确是中国内容网站中的一绝,但平心而论,这属于典型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和网易自身关系不大;其二是所谓“有态度”,这个有态度,也就是比较坚守所谓的“专业主义路线”,不太会因为商业力量去删什么内容。但这个有态度是有个前提的,广告收入在整个网易收入中不足一成,本来就不在乎,自然不用看广告主脸色。 近来,市场上传出网易门户试图分拆上市并已获得丁磊批准的消息,似乎在中概集体IPO狂欢圈钱中,网易也想插上一脚。但就我对这个传闻的看法而言,即便属实,背后的逻辑动因,和其它中概上市图谋圈钱是不同的。 首先是网易并不缺钱,一季度财报显示还持有16亿美元的现金及定期存款;其次是当前国际市场对中国公司持有普遍的疑虑色彩,故而这并非一个好的上市时机;再次是网易作为一个门户而言,连前三都排不进,居于新浪搜狐腾讯之后,这在重视排名的资本市场上将使得估值不会太高。这三条理由,足以使得网易门户独立上市似乎动力不足。 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相信这个传闻,因为网易门户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让网易“退市”。 在中国一线数字巨头中,丁磊是一个很另类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跑去养猪。数字公司七大掌门人各有特色,马云高调,张朝阳爱现,李彦宏骄傲,马化腾执拗,陈天桥豪气,曹国伟造梦,但他们对数字经济都有极具野心的企图,可丁磊恰恰相反,他一直给人一种没什么太大理想的感觉。Blog兴起时,网易在后面跟风,微博兴起时,网易又在后面跟风,至于什么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这些火爆概念,网易向来不会是领先的尝鲜者。 丁磊操盘下的网易主要在关心什么呢?网络游戏,确切地说,桌面网游。在网游市场中,网易倒是有老三的位置,排在腾讯和盛大之后。网游收入在自身公司营收中,有9成的份额。故而,与其说网易是搞门户媒体的,不如说它是搞游戏的。 但即便是在游戏上,丁磊依然没什么“进取心”,他不是一个赶时髦的人。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在例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当有分析师问到移动类游戏时,丁磊是这么回答的:“移动平台和手机平台的游戏,我们也非常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看到移动平台上的游戏有显著的收入,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非常慎重。”是不是慎重过了头,见山见水,但要说丁磊不赶时髦,总是没错的。 这么一个不赶时髦且手上拿着16亿美元现金一点不缺钱的主,要公司上市干什么呢?最理想的格局是,门户部分在公开市场上,而游戏部门还是私有化算了。毕竟搞数字媒体要赶时髦,炒概念,需要钱。而游戏,连移动游戏都要非常慎重的,其实是不需要做多少融资的。 网易广告收入实在是很低,一季度只有1.27亿人民币,我很怀疑它这一块是不是亏损的,而且比去岁第四季度少了1个多亿。如果门户上市,让亏损由市场共同承担,让员工套上期权玩命干活,赚钱的大头躲在后方,必要时支撑门户一把,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布局。 坊间对于丁磊不耐烦分析师电话会议,早有一些传闻:他不是一个喜欢解释的人。特别是他自身对时髦概念的不起劲,而分析师偏偏喜欢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就越发不耐烦了。看看那份分析师电话实录就知道了,但凡碰到社交概念的问题,丁磊回答得总是很笼统。 只不过,退市这件事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代价巨大,故而短期内怕是很难实现。门户部分独立上市,在我看来,就象当年门户从广州迁出进入北京一样,丁磊的信号相当明显:你们自己玩吧,我还是喜欢捣鼓捣鼓游戏这一亩三分地。待时机成熟,在公开市场上的那个网易,就让它彻底成为一个“门户”。 —— 《第一财经日报》互联网观察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 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 我的微博 访问 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视频上市 中国证券经纪业务百论之十七:分销:何为分销 创新 上市 上市?还是不上?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Groupon是不是一场旁氏骗局? (13) 上市?还是不上? (5) 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9) LBS其实是一门大生意 (5) 开放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13) 壳系统 (19) 中概的脆弱与强大 (6) 腾讯的“Q计算” (18) 中国会不会有Linkedin? (22)

阅读更多

支付宝变局的背后

即便在今天这个时代,大众媒体和名人的传播力依然是惊人的。胡舒立一篇《马云为什么错了》,在我的观察中,是现下讨论得如火如荼的支付宝事件的引爆点(tipping point),而马云亦不敢怠慢,远在美国,依然和胡舒立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短信来往以做沟通,并在回国后第一时间里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希望能够将向公众澄清他眼中的那个“误解”。虽然阿里上周发出公告说三方谈判已有实质性进展,到从舆论视角上看,马云及阿里系并没有获得太大的谅解。 忠义不能两全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所谓“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惯例,从理论上讲,做儿子的可以对 父亲 犯下的罪行在明知有证据的情况下不提交证据。因为在三纲五常为核心道义之一的社会中,让儿子把父亲送进大牢,是不孝的表现。当道义与法律产生冲突时,古代社会,从文本上,选择了道义。 进入文明时代后,这条惯例被取消了。一个做儿子的,如果明知父亲犯下罪行且不举报不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严重的可以以包庇罪论处。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选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间道义,在与法律冲突时,请靠边。 支付宝事件,其实是把马云逼入了一个“忠义不能两全”的境地。说“忠”,就是是否忠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说“义”,就是你有没有市场经济社会大家都默认遵从的契约精神:讲信用并非法律,而是一种市场的道义。 从目前披露出的新闻来看,央行有关支付牌照的政策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下,部门规章就是最低位阶的法律,所以可以称之为法律),外资企业将无法获取牌照。且就马云的表述,支付宝应央行要求做了一个排除协议控制(VIE)的承诺,才获得了牌照。而马云坚持说,雅虎软银一直不愿意就支付宝的问题和他进行彻底的沟通。故而,万般无奈之下,才单方面决定了支付宝独立。 我们先假设一点,他没有说谎。在相关政策不允许外资以及协议控制不能绕过这个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你是马云,你会怎么做? 让马云挺起腰杆来,遵从道义精神,就是和雅虎软银反复磨叽,磨叽没有结果便遵守中国法律,让支付宝生生地就拿不到牌照,这是一种建议。如果马云行使了这种建议,忠义便两全了——既遵守法律,也保持道义,但这对马云这位商人要求太高了。虽然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没了支付宝地球就不转了?人们就不买东西了?但到底支付宝对阿里系——特别是淘宝及淘宝商城——至关重要。让马云去兼顾忠义,结果把自己的事业搞没了,这事你会做么? 老实讲,我一丝一毫都看不出,在中国这个社会,如此“迂腐”的行为会有可能存在。对于不是圣人的常人而言,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忠义必不能两全。 VIE 是不是真得不可接受? 前文对这一点是“假设马云没有说谎”的,但事实上,我个人的判断,这个假设或许在成立与不成立之间。 在商业社会中,经常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人都知道,有很多东西就是“在与不在之间”的。这个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的确有官员以某种并非完全正式的方式(比如电话或当面口头)表露过不可VIE的意思。即便是有某种看似正式的东西(比如一纸传真,并非红头文件)存在,到了今天这个份上,我看马云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个中缘由,相信读者都明白。 马云的“去雅虎化”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初让雅虎做股东有当初的背景原因,今天站在马云的立场上想,这一路走来,就看你雅虎远在天边地指手画脚两下,具体什么事都没做过,让淘宝和支付宝这两样东西给雅虎坐享其成,平心而论一句,是人都会犯嘀咕。 所以,当有官员或暗示或明示VIE不可接受之时,这个消息对马云而言不是利空而是利好。而他实在过于炙热的“去雅虎化”之心让他非常急切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待到市场一片质疑之声,我们的官员,理所当然地,非常正常地,不会正面表态什么了。因为如果要禁止VIE模式,对整个中国的数字新经济,委实冲击太大了。 这是一个用各种牌照来进行市场管理的国度,而一应牌照发放,一般都有个前提:不能是外资企业。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新浪模式”的VIE制度创新。有论者认为,既然新浪可以这么走,为什么你支付宝就不行? 但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些微妙的区别的。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到今天为止,还有一张非常重要的牌照是拿不到的,那就是采访证。理论上,采访证只会授予由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站,类似新浪搜狐网易这类所谓商业门户,基本无望。今天实际运作中,稍许有些松动,比如在娱乐和体育领域,商业门户可以先做才说(所以才有了张朝阳那张奥运记者证),但在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等领域中,至今没有看到有什么放开的迹象。 从这点出发,其实对于一些核心的领域,VIE也不会帮助企业进入。翻一些部门规章(这在中国也是法律)就知道了,不可进入的领域通常会有这样的条文:申请企业需要“有符合某某主管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体制内单位”。而一些非核心的领域,本来政府就没太当回真,做了也就做了。 支付宝所在的领域是“支付”领域,和金融有关。包括王冉在内的一些论者认为,这没什么要紧的,不会涉及金融安全问题。这个说法只能说是“静态的描述”,也就是说,现下看来是没什么要紧的,但以后呢? 从过去的互联网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来看,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没有一个官员今天敢拍胸脯保证说第三方支付领域不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最多只能说“可能”不涉及、“现下”不涉及。既然没有一个官员敢对未来保证,那么做一些“矫枉过正”的安排,符合这个政府一贯的行事风格——特别在第三方支付这个领域的管控向无先例的情况下。故而,我认为,那个所谓VIE不接受,至少存在一个暗示。 马云的高调 在中国数字巨头中,大概没有比马云更高调的创始人了。马云的高调,是在某种哲学理念上,人生感悟上。看来,中国文化中“立功、立言、立德”对他影响是颇深的。马云不仅要打造阿里系这个商业巨头来立功,还要留下“马云内部讲话”来立言,更要用以诚信为名让卫哲下台来立德。 但马云的哲学还是商业哲学,做不到真正的哲学那个份上。马云打起太极拳看上去有板有眼得很,但太极出自道家,道家核心要义是在“出世”而不是“入世”,商场里打“看似无为”的太极,最终也只能变成“实则有为”的“乾坤大挪移”了。 马云的矛盾也就在这里。一方面,我一点也不想否定马云想做宗师的企图心——这没什么不好,但另外一方面,在今天这个市场环境下,要做宗师就得拿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劲头来。正如前文所说,让他壮士断腕,说支付宝没牌照就没牌照,申请暂不受理就暂不受理,大不了不干了,这事绝对不是形似打太极实则弄乾坤大挪移的马云干得出来的。 更进一步的是,这个市场,并不是出宗师的市场,时代背景就是这样的。虽然我经常写点文章说说中国数字巨头的不是,但有句话也是大实话,这里的绝大部分,都基本上是白手起家,一刀一枪一路走来,委实不易。柳传志说中国做企业,好比是在“38度的条件下孵鸡蛋”,可见条件之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立功或可,立言勉强,立德,早了点吧。 在我看来,马云的问题是,长久以来调子唱得太高,高到可以就卫哲下台事件扯到“诚信”文化上去。诚信二字,属于道义的范畴,而不是法律的范畴。马云在这次“忠义不两全”的情境中,艰难地决定了选择“忠”而不是“义”,故而诚信两个字,要大打折扣。本来马云如果一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就一商人,而不是什么诚信化身,这事也就多了好几分回旋之地:我一小小商人,这样的局面,还让我怎么着? 支付宝事件的结果 有一点我以为很明确,VIE框架不会被废弃,这是整个数字经济的大背景和大现实。有司不会不管不顾到这个地步。从这件事后续的发展来看,央行不承认有这样的条款,可以略窥一二。但要指望官方出来公开认可一下,也属奢望。 马云这次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件事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在外国投资人的眼里,中国人不讲信用,他们可以利用内部实际控制人的身份,生生地就把自己给踢出局去,以后和他们成为合作伙伴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这个隐患是存在的,但有多大?我看也没大到天边去。还是那句话,外国商人也是商人,有钱赚,自然就飞奔而来。倒是这些外国商人,和阿里系再打交道,会多一个心眼,这却是真的。 更大的代价在于马云的立德已经失败了,立言也要大打折扣。这是对于一直想做宗师的马云最大的挫败。一贯倡导的诚信文化出了些问题,感恩理念也有了瑕疵,因为到底软银过去曾经是阿里的恩人。而且,有些微妙的事实,他还不能说,说了环境会更恶劣,会造成“立功”都不保——阿里系三驾马车还要不要玩? 而至于这件事本身,倒相对容易处理。马云和软银、雅虎之间,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交情是不可能再会有了,剩下的就是个“钱”字。这事说到底是一起民事纠纷,民事纠纷说到底,也就是个“钱”字。雅虎软银可能会在境外起诉马云,但很明显的,起诉也是奔着赔偿去的,而不是要求在支付宝里获得控制权。因为他们很清楚,获得控制权等于获得一个没有牌照的支付工具,这个控制权毫无意义。既然是奔着赔偿去,那就可以不要打官司,咱们私下里和解,赔你点钱就完了。大家都是商人,商人嘛,就那么回事。 不过这里马云还有些乾坤可能可以挪移一下,软银和雅虎,有可能诉求不一致。因为就目前来看,雅虎选择的是寻求补偿,并据说已经有一个初步方案。而软银尚在拒绝表态也拒绝参加谈判。 另外的结果可能就是关于阿里系上市的问题,这里包括阿里集团整体上市,淘宝分拆后的上市。淘宝一分为三后,可以将淘宝商城、etao两个公司送上公开市场(淘宝由于自身假货问题,比较敏感)。事实上,淘宝三部分本来在去岁背后就已经有了独立的公司,这个当口高调地宣布分拆,它的资本意义大于对员工持股变现的意义。阿里系公司上市步骤,马云为了补偿软银和雅虎,可能会加快许多。 不过,马云还是留有后招的。三家公司,三个总裁,三个董事长,背后一个平台,深得双头制领导之妙。而这种人事安排,基本上可以看出马云实实在在的控制力。 马云是不是风清扬? 可能他很喜欢这个角色,不过但凡你看过《笑傲江湖》,就明白,他绝对不是风清扬。 —— 刊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当期专栏 —— 出于某些原因,此文发布的时间有些迟了。限于篇幅,报载文字有删节。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 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 我的微博 访问 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小宝:好刺激啊! 移动消费的槛:支付 淘宝,以及淘宝商城 淘宝的软肋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团购的行业壁垒 (7) 不靠谱的效应 (7) 新浪最近有点烦 (18) 国内SNS为何不敌微博? (26) 开放,开放,开放 —— 垄断 (12) 童年消逝:黄艺博事件 (13) 信息传播:表意性?工具性? (2) 免费的逻辑 (17) 隐私:社交网络几乎无解的问题 (13)

阅读更多

再次说到马云,再次说到支付宝

  2011年6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中国内资公司,这一转让让雅虎心有不甘。支付宝顺利获取了央行发放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集团在与雅虎、软银的竞争中也占据了优势。但因股权变更所引发的三方纠纷却远未结束,甚至愈演愈烈。    一、有关契约   让笔者意外的是,在最近因支付宝股权重组引发的风波中,“挺马”的人居然有那么多。   笔者不知道那些“挺马”的朋友里面有多少是买过阿里巴巴(HKG 1688)股票的,现在还继续持有的人又有多少?作为一个曾经买过阿里巴巴股票的小小股民,笔者庆幸的是早就抛掉了那些股票,这样至少笔者现在不用担心哪天马总再次先斩后奏像终止支付宝“控制协议”那样,祭起“国家安全”的大旗、拿出“100%合法”的原则把阿里巴巴1688的“控制协议”也终止掉,不然看着电脑上跳跃的数字瞬间归零,你说笔者是去搞条绳子、找把剪刀,还是去学杨佳、钱明奇那样磨菜刀、制炸弹,或者像史玉柱那样为马总的爱国行为唱上一首红歌?   这句话当然近乎玩笑了,理性的选择是先看看马云开出的补偿条件。相信和这次马云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与雅虎、孙正义间的补偿谈判一样,宣称要建立“新商业文明”的马云肯定也会给予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民补偿,但问题有二:一是一个甚至一群小股民怎么可能具备雅虎、孙正义那样的谈判实力,何况就算是雅虎、孙正义,不也被马云批评为自私自利,当他们不以“阿里巴巴大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我(指马云)的利益”为根本来考虑问题时,一切的损失在马总眼里皆因自作孽;二是和拆迁类似,有房子在,或许还可以做“最牛钉子户”,假如房子已经被强拆了,掌握谈判主动权的只会是马云,何况他“不完美但是正确”的行为不仅“100%合法”,而且合乎国家安全。   当然补偿谈不拢,还可以上法庭,而理由也只肯定不外乎这一个——违反契约。   就像笔者相信人权高于主权一样,笔者也相信在经济和商业领域里契约与产权是高于其他东西的,契约与产权就是经济与商业的自然法。如果一个人违背了契约或者侵占了他人产权则必然违法(何况是以违背契约的方式侵占他人产权),如果一项法律或者一个政策(及其执行效果)与契约及产权的精神相冲突的话,那么要检讨和修正的不是契约与产权,而是法律与政策。    二、有关安全   在马云发给胡舒立的 短信 及他在媒体沟通会的 发言 里,他连篇累牍地讲了一个问题——“国家安全”,他甚至感叹到“我第一次对国家央行有对未来国家安全考虑而敬重”。   那么支付宝的支付数据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财新网的《 支付宝考验 》和易凯资本CEO王冉的《 制度之责与马云之错 》都对此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他们给出了一致的意见——影响不大。王冉还进一步假设,“就算支付宝真的掌握了关乎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核心数据,那么这样的数据似乎应该交与政府掌管,而不应让一个由两个自然人发起设立的公司成为它们的实际拥有者”,当然,马云已经放出话来“随时准备把支付宝献给国家”,尽管这话听起来与善于言辞的马总说过的 另一些话 是一个味道。   而且从商业上笔者也很难理解马云的这些话,就算淘宝不考虑海外的拓展(其实已在开拓日本市场),阿里巴巴也是有大量海外客户的,现在马云宣布他的公司和某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那么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民众会怎么看待他的公司,如果说央企、华为的海外并购频遭抵制是因为他们不可改变的背景,那么马云就是在自己给自己的未来设置障碍。   对比一下联想吧,说爱国,老柳可真是发自内心的,“产业报国”在他那里可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但国际化了的联想却迅速将其使命“去国家化”而调整为了世界性的主题,比如“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等等,主动融入世界的联想是不会被排斥的,所以它刚刚完成了对NEC的收购,就又顺利的并购了德国公司Medion,而所有的评论都只讨论联想的战略与竞争的格局,而未见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   回到安全,实际上安全并非不重要,反而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这里说的安全不是国家安全,而是个人安全。   和对国内邮箱、IM的态度一样,笔者从来没有相信过支付宝能给我什么真正的安全,国家安全可以随意的查看一个人的邮件,也就可以随意利用一个人的支付信息,当一个企业和所谓的“国家安全”如此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被国家安全掩盖了的个人安全,总会让人觉得那么的不安全。   如果把诚信和安全看做支付行业的两根支柱的话,那么马云这次不但一脚踢飞了其中一根,还顺带让本就不很结实的另一根看起来那么的摇摇欲坠。    三、有关VIE   由马云“爆料”而掀起的关于VIE的讨论多少有些不痛不痒。   VIE的支持者大多强调VIE结构对中国互联网及创新行业的巨大贡献,但却每每卡在马云讲到的“完全合法”,因为有没有作用和违不违法是两回事情,不管VIE产生了多少正面的作用,但它的本质就是绕开法律。   而反对者呢,除了举着“100%合法”的大旗在道德层面诈唬一下,又实在是提不出什么可行方案既代替VIE又维持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如果用马云最新出炉的“合法、透明、健康发展”的商业三原则作为标准,那么有了“合法”,几乎就断送了“健康”。   其实问题的根本不在VIE的错与对,而是互联网、新闻、支付等领域外资究竟能不能进入。如果不行,那么VIE也不行,如果可以,其实又何必搞什么VIE。   现在的局面很类似1978年的小岗村,18个农民已经按了血手印把田分了,而事实又证明不分是不行的,那是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确认分田到户有理,还是回到人民公社,挑开潜规则并不可怕,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才是关键,上一次选对了,这一次呢?   如谢文在微博上所说“这轮进攻已经触及改革开放的底线了。三十年努力可能毁于一旦,或者毁于一事”,但这已经不单单只是勇气与智慧的问题了,它涉及意识形态、涉及权贵利益、也起决于官方的改革动力,但这已经是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回答的问题了。   比如VIE的支持者,明知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外资禁入的政策和过度监管的体制,却只在VIE的合理性上进行争辩,《创业家》甚至在其《 关于VIE的看法 》中呼吁“不要引发政策之争”,在红歌高唱、国进民退整个政治经济都全面左转的当下,求得政府对现状的默认肯定是更安全的做法,一旦刨根问底不成,伤得最重的肯定是企业和它的用户。   又比如央行,从财新网在《 支付宝考验 》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在外资是否可入、VIE是否可行的问题上,央行又打起了其擅长的太极拳。央行相关人员给财新传递的信息——内资可拿牌照、外资可走国务院审批通道、VIE的事以前不了解现正在研究——以其说是央行给外资进入留出了空间,不如说是央行给自己留出了空间,因为现实是没有一家企业是以外资持股身份走特别申领牌照的,把这些关乎根本的问题搁置起来远比卷入漩涡要好,毕竟十八大在即又有稳定高于一切的天条,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选择。   真正尴尬的人是马云,在业内固然是千夫所指,送给央行的黑锅又被原包退还,而他提出的、或许可以促成又一轮开放的问题,却很可能随着时间被河蟹得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故事——关于他为了私利而拍给体制的一个马屁。    四、有关马云的决策   在马云发给胡舒立的短信里有这样一句:“评论者注重的是评论本身,而当事人必须关心正确的方向和用正确的方法把事做完了才考虑参与评论。”   这句话的一个潜在意思是评论者评论完就完了,就算错了也只要承担评论错了的责任就可以,而当事人必须为事情的全部负责;评论者可以只在理论和道义上进行分析,而当事人必须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寻找可行的方法。   不少人说由于政策本身的模糊,VIE结构在国内的既成事实普遍存在,加上支付宝的规模,就算支付宝以VIE协议控制的模式申领牌照,央行也必将进行慎重的考虑,协议控制不会有问题。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政策的解释与执行往往又有很大的随意性,用老罗的话说,他可能10年不查你一次暂住证,也可能1天查你10次。除非你是红到牙齿的太子格格,不然谁又敢肯定自己对政策口径的把握100%准确,谁又敢拍胸脯肯定马云所说的央行明确告知支付宝要获取牌照就必须内资化而且不能存在协议控制不是事实?   批评马云容易,但把你我放到马云的位置上去,谁又会拿自己的企业去做政策的试金石?   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内,面临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除了资源被政府高度垄断之外,还有诡异的政策环境——严厉的行业准入、过度的监管、不完善而又模糊的政策、随意的执行和深入骨髓的腐败。   诡异的政策环境让本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显得更加脆弱,市场规则受到漠视,短期利益被无限放大,而这些恰恰是企业理性决策的天敌,却也恰恰容易成为企业恶劣决策的促因。   马云错了,错不在目标与方向,无论是支付宝要取得牌照,还是要从雅虎手中夺回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权,而在于其借着政策环境之乱,只求利益而漠视基本规则的做法。   还是笔者在《 从迪伦到支付宝 》中写的那句话:   对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如果只看到个体的恶而不去找体制的恶因,那么恶永远不会消除;但如果只是把所有的恶归咎于体制造成的环境,而不去追问自身的从恶、助恶、行恶,还把从恶、助恶、行恶视为现实的生存之道甚至称之为成熟,那么恶最终将让每个个体都成为无可救赎的受害者。    五、有关社会责任   关于马云之错,笔者觉得 王冉的话 讲的最到位:   “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本来完全有机会选择通过捍卫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底线从而推动监管部门对过度监管做出某种有利于中国产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局部修正,但实际上最后却选择了触碰这样的原则和底线同时还顺带把所有采用VIE结构的中国公司悬在了半空。”   马云是最爱讲“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之一(也可以说是把“社会责任”讲得最深刻的中国企业家之一),而企业、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较高的层级(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呼吁政治体制的改革、促进公民社会的建立,但马云说他不关心政治。   谁他妈关心政治?   只有捧体制臭脚、给芝麻绿豆都贴上“国家安全”标签、口口声声理解了政府的苦心的人才他妈的关心政治。   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马云却做了相反的事,他曾经是笔者尊敬的创业偶像,也因此,笔者希望有一天他会后悔。   来源:宋大妈投稿, 原文链接 。 评论《再次说到马云,再次说到支付宝》的内容… 相关文章: 第三方支付的博弈 中国互联网3BtoC新商业模式 Bitcoin虚拟货币原理 从迪伦到支付宝 不要借着爱国的名义耍流氓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阅读更多

解读雅虎与阿里的支付宝之争

  关于支付宝重组的口水战已经太多,甚至都没办法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就把手里的一些资料整理一下,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1.支付宝到底是归谁所有?   依据披露的数据,雅虎持有阿里巴巴43%股份,软银持有阿里巴巴29.3%股份,马云及管理层持股31.7%.这样的股权结构仍然是属于三方相互牵制,联合任意两方都能够获得绝对优势,整个阿里巴巴是属于所有股东共同所有,但雅虎与软银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大股东。   与阿里巴巴的其它业务一样,支付宝是属于阿里巴巴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所以阿里巴巴股东的权益也会在支付宝上得到继承,支付宝是属于所有阿里巴巴股东共同所有,雅虎与软银也是支付宝的大股东。    2.所谓的支付宝重组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由马云及阿里巴巴管理层主导的支付宝重组,是指在2009年6月1日与2010年8月分两次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支付宝全资转让给一家内资公司,两次转让的股份比例分别为70%、30%,分别作价2240万美元、1.6489亿元人民币,交易总价约合3亿人民币。   依据阿里巴巴披露的消息,这一举措是为了获得金融支付牌照。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0月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金融支付机构的资质提出了要求,指出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出资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3.支付宝重组需要获得软银与雅虎同意吗?   当然,这毫无疑问。支付宝是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股东的权益也会在支付宝同样得到体现。另外依据三方在2005年签订的协议,2010年10月后雅虎将获得阿里巴巴董事会的第二个席位,同时雅虎的投票权将由35%增至39%,马云等管理层则从35.7%降至31.7%,软银保持29.3%不变。   这意味着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话语权其实更多了,而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的最重要资产之一,如此重大的重组当然需要提前获得董事会同意。    4.雅虎与软银到底知不知情?   雅虎目前发布的公告表示支付宝重组并未通知董事会和股东并获得批准,直到2011年3月31日才被获知这一消息。而阿里巴巴的声明与雅虎则是截然相反,表示一系列交易都有及时披露并获得股东批准。   双方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公司,犯不着在这种事情上撒谎,那么这个过程之中肯定有部分出了问题。看起来更像是阿里给雅虎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雅虎提前获知交易的消息,完全可以从容应对而不会导致股价暴跌。   不过从双方披露的消息看,阿里巴巴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大。阿里巴巴表示“在2009年7月召开的董事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讨论并确认了支付宝的70%股权已转入一家独立的中国公司。”但是并未提到2010年8月进行的涉及30%股权的第二次交易,这很可能是双方的争议点。    5.马云想要做什么   首先支付宝转变为内资公司肯定有金融拍照牌照的考虑,但是更多也有出于把更多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想法,毕竟之前与雅虎关于回购股权曾经有不愉快的经历。拥有了对支付宝的控制权,未来与雅虎的博弈中将占据更有利位置,如果可以的话马云当然希望完全将整个阿里集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支付宝、淘宝迟迟不上市的重要原因,时机不到的那个时机很重要。    6.重组到底会影响什么   雅虎与软银都不是易与之辈,阿里巴巴也不是莽撞之徒,双方当然不会认为对方就会这么轻易放过自己。重组过程中的交易价格更多只是策略性价格,支付宝的实际价值肯定远不止这样。   重组过程可能会借鉴新浪模式,在保持内资以获取金融牌照的情况下,同时保障外资股东的权益。既然支付宝重组已成既定事实,那么剩下的也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了。    7.雅虎与阿里巴巴交恶的本质   马云与雅虎交恶,表面上看是因为杨致远这位“亲中”CEO的离开,而雅虎信任现任CEO巴茨对阿里巴巴不够友好。实质是像一个落魄的富人拿着价值连城的宝物,迟早会被杀人越货,匹夫无罪怀壁有罪。   2005年阿里巴巴还不是那么强大,而雅虎仍然有着互联网巨头的光环。而今日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一个个涨势喜人,而雅虎则不断出售、关停业务,股价、市值更是连创新低。马云不会愿意让一个孱弱的人掌握阿里巴巴的命脉,所以自然会千方百计为阿里巴巴谋得脱身之计,这样一想无论马云做什么都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了,如果雅虎与阿里的位置对调马云是万万不敢如此的。   来源:XJP投稿, 原文链接 。 评论《解读雅虎与阿里的支付宝之争》的内容… 相关文章: 雅虎终成哑虎 阿里巴巴与雅虎的生死博弈 传雅虎将收购地理定位网站Foursquare 四大门户阵营:中国雅虎如何定位? 雅虎放弃SNS服务“雅虎关系”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