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韩寒:我和官员的故事

继前一阵子有官员把微博当QQ以后,昨天又有疑似公务员将微博当记事本,写了不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司空见惯的官场百态。究竟这是文艺作品还是乌龙日记,且不去妄断。我在全国各地比赛,也不可避免和一些地方官员有所接触,观感有好有坏。今天我吐槽一下这些年间和一些官员打交道之中的奇闻怪谈。关键时间地点都隐去,大家全当小说看也无妨。 1:2008年,上海某区的领导通过曲折的朋友关系找到我,问我能否帮助他们,区里要做一个文人名人的讲座,预算是X万元。我说我不合适吧。该领导说,哦,你误会了,我们是想让你牵线联系一下余秋雨老师,你们都是作家,肯定认识。 2:200X年,在南国某地级市参加拉力赛,政府组织了赛员欢迎宴席,我被组委会强行叫去参加。因为有点名气,所以被安排到了主桌上。我随手坐下,感觉眼前的饭桌大小不亚于足球场的中圈弧,正郁闷要是中间放一盆菜,得在桌上爬半天才能到夹着,到时不知道要不要让领导先爬。边纳闷边环顾四周,发现一桌的官员都看着我,表情怪异,欲言又止。我们互相耽耽对视着,一个秘书模样的人目露尴尬,到我耳边,说,韩赛手同志,实在不好意思,你坐的是市长的位置。 3:市长入座后,和我寒暄了几句,突然放开嗓门道:听说你是一个作家,希望你帮我们S市大力的宣传啊,我们的精神文明假设和城市建设在这几年发展都很快。桌上马上有人接话,说,对对对,尤其是市长就任以后。我说,你们的办公楼还有这个饭店建设的最气派,要不我写篇文章歌颂一下。话刚出口就觉得有点失礼。不料一桌人连声称好。 4:某地比赛期间,有一个赛前发布会,当地一个公务员接我去会议中心,我说,你们政府里这些树好漂亮啊,他自豪道,当然,这一棵可要价值…… 5:2010年,参加一个演讲。请我去的官员比较开明,也喜欢艺术,人还不错,也邀请了另外几个我颇为欣赏敢怒敢言的朋友。我上台说: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演讲完我电话给正在看视频直播的朋友,问讲的怎么样,朋友说,就听到第一句,突然就插广告了,然后你就再没出来。不过说句公道话,上海这个城市,除了生活压力大,文化管制紧以外,治安,环境等其他方面在中国都算不错。 6:在北国某县比赛,被车队安排和当地一些官员吃饭。听到隔壁桌在敬酒,被敬的车队朋友推说一会儿还要开车,万一被查到酒后驾车就不好了。官员说,不怕,绝对没问题,敬你的就是交警总队的。你吃好以后我们组织一个桑拿,赛前放松一下?客气什么,来,我让我们治安总队的队长安排一下,他知道哪里好。 7:某G县的领导秘书通过博客上留的邮箱地址联系我,称县领导同时是一个企业家,他愿出一个高价,让我帮他写一本传记,讲述他光辉的政绩。 8:西南某地级市的一个领导通过赛车圈的体育记者找到我,要我为他写一本书,同样诉说他的经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心得,条件是版税一人一半。 9:朋友Z做文化产业,曾经去申请一个文化扶持基金,问我要了一本签名书送给负责审批的人。但后来他落选了。我看过他的计划书,写的很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另一个朋友告诉我,你们两个傻逼,真的只给了一本书么?里面什么都没夹? 10:某朋友的父亲,在某镇做镇长,他办公室的电脑默认首页就是他们的政府官网,官网下面有一堆链接,都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网站,诸如经委,科委,民政局等,他就在这些历久弥不更新的官网之间遨游了好几个月,还颇有心得的认为互联网对官员的影响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可怕,直到有一天经人指点,他终于找到了门户网站……所以我看见有官员把微博当QQ的时候并不惊奇。 11:我曾经看到一篇新闻,讲某市的市长被狗咬了一口,遂下令要捕杀全市的狗。作为爱狗人士,我觉得荒唐悲愤,顺手转载在博客上。过了两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来自不知哪的公安系统,通知要求删除某年某月某日的一篇文章。我问是哪篇文章,他们义正言辞字正腔圆道,就是那篇《XXX同志被狗咬了》。我问,是因为这位被狗咬的市长升官了么?那边默不作声。我说,删倒是无所谓,就是你们出警实在太慢了。 暂时想到这些,写的时候还担心会不会不太厚道。但转念一想,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都是几年前的事情,那些官员们早就不知道去哪了。升了降了,还是像朝鲜火箭一样栽了,谁知道呢。那是人家的游戏,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有的失魂落魄,一错再错。至于我们,看见好的捧个场,遇见坏的冷个场,碰见傻的笑个场,等他们自己给自己砸个场,也只能这样。 来源:韩寒的博客

阅读更多

张鸣: 只能听明白权力声音的人们

晚清的总理衙门,是个奇怪的机构。从编制上讲,它是个临时机构,但自成立以来,管的事却越来越多,六部的所有事务,只要跟洋人、洋物沾边,它就得管。所以,作为行政中枢的军机大臣,要是不兼总理衙门大臣,就等于被架空了一样。自然,这个衙门管事的也多,总理衙门大臣少说也有六七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好几个。跟军机处一样,一般都有一个亲王兼任的大臣,王大臣作为惯例性的首领。 这样的衙门,说起来是办洋务,跟洋人打交道的,但却没有沾染半点洋人的习气,跟所有的中国衙门一样,拖沓,推诿,讲形式,讲排场。有人吃饭,没人干活。每个跟总理衙门打过交道的外国使节,都对这个机构没有好感。其实,对待洋人,衙门里的人还是足够客气,只要人家上门办事,肯定预备果酒。无论皮里阳秋的英国人,还是总是板着脸的德国人还是经常咆哮的法国人,衙门的大臣都笑脸相迎。当然,都是皮笑肉不笑,这种本事,衙门里的人,早就练出来了。只是,轮到办正事了,就难了。 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眼里,中国的总理衙门的大臣,都是些机械的木头人,一举一动,全听王大臣的,王大臣说,大家就跟着说,不说,就全体沉默,王大臣说什么,大家就跟着说什么,一如群犬之吠影吠声。1896年上任的德国公使海靖,第一次进总理衙门,印象就大坏。说恭亲王加上七个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总理衙门大臣),个个面目僵硬得吓人,就像戴了面具一样。这次会晤之后,海靖得出一个结论,说跟这些人根本没法谈正经事,但是他们能够听明白权力的声音,但也仅于此而已。 按我们的标准,海靖是个对中国人极不友好的帝国主义分子,但是出身普鲁士贵族的他,洞察力却不一般。事实上,不仅总理衙门如此,其他的衙门也一样,中国衙门里的人,的确只能听得懂权力的声音。换言之,跟权力相比,规矩甚至法律都是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想要办好事,进行改革,单单制定一个法律,多半没戏,非得铁腕人物凭借生杀予夺之权,亲自推行才行。不雷厉风行地亲自推动,底下给你做点官样文章,应应景已经就相当不错了。更常见的是做坏事,以权谋私,也是认权不认人。古往今来,下级到上级衙门办事,上级到下面视察,或者出行路过,历朝历代都有规矩,该怎样办事,经什么手续,接待有何种标准,都清清楚楚,但从来没有人照章办事。真要是公事公办,下级到上级办事,肯定办不成。上级到下属地方办事,下级按规矩接待,多半乌纱帽不保。弹劾你的时候,没人会提接待这个茬儿,说的都是特别堂皇的理由。甚至见领导,进家门还得给门子门包,不给,就不给通报。晚清庆亲王奕劻贪,舆论反映不好,他自己亲自写了条子,贴在大门上:不收门包。但是门子照收不误。来人如果指着这个条子说事,门子会说,我们老爷不能不这么写,您的钱还是不能省。 只要对方来头大,下级官员就难以抵御他们不法和非分的索要,更无法抵制来自上级的不合规矩的指示。办事如此,徇私如此,办案也是如此。中国最多的冤案,都是权力干扰的结果,有时审理者明明知道里面有冤屈,但上级要求如此办,也就只能如此办。要想伸冤平反,也只能等到更大的人物出面,凭借手里的权力才可以做得到。不是没有人不想按规矩办事,甚至也想抵制来自权力的不法的声音,但是这样的抵制,结果大多不佳。丢乌纱帽事小,丢脑袋,甚至牵连家人事大。像海瑞那样,办了总督的公子,总督却拿他没办法。一来是当时的总督胡宗宪还算是个明白人,比较不错的官儿。二来海瑞也办的明白,打着维护总督清誉的旗号办的这个事。如果换了别个,有一百个官帽子也丢了。 只能听懂权力的声音的官场,实际上是一个人治的场。有权的人,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只能凭借权力的杠杆,官大一级压死人,一级压一级。规矩法律都是虚的,只有触犯了权力,才是这个场中最危险的事,别的,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官场的人,只在意权力。 来源:张鸣的博客

阅读更多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人民日报短评:编造传播谣言须依法惩处 北京市公安机关对在网上编造谣言者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一批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依法进行了查处。这再次证明编造传播谣言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再次显示了法治对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的重要作用。 网络是虚拟社会,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如果任其横行,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 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现实社会需要法治,快速发展的网络也需要法治。维护网络的法治就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我国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这是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的基本遵循,所有互联网站和网民都必须遵守。编造传播谣言者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惩处。这也再次警醒我们,无论互联网站还是网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更多

哈医大血案 网民怎“高兴”?

这件事的聚焦点该是媒体吗? 说是“医患纠纷致杀人”,并无大错 哈医大一院恶性伤害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用了“医患纠纷致杀人”这样的表述,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驳。他们认为媒体在其中充当了恶性角色,再次鼓噪出医患对立的情绪。但就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种说法虽然不够严谨,但并没有歪曲事件本身。 17岁的凶手李梦南因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希望用药物“类克”治疗。但因为他已经确诊肺结核,所以医生建议先治肺病再看脊柱炎。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肺结核患者感染,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属于用药禁忌症,所以医生不存在误诊。 但诊断结果的正确不能表明诊断过程中没有发生纠纷。医生有没有给李梦南脸色看,有没有告知不能让他立即就诊的原因,有没有发生争执,目前都不得而知(警方的说法是,李梦南误认为医生故意不给自己看病)。但可以确定,凶手接受医疗服务后,十分愤怒,最后理智没有控制住情绪,愤而杀人。 被杀害的28岁实习医生并不是先前给患者诊断的医生,他只是因为离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最近而不幸充当了愤怒的替罪羊。分析凶手杀人动机,杀人对象有两种可能。1,凶手想杀帮自己看病的医生,但没有找到,便随便砍杀;2,凶手想杀医生,不在乎是不是帮自己看病的那一个。以上两种情况背后的杀人动机,都和他在哈医大一院这次的就诊经历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这起造成一死三伤的恶性刑事案件,并不是和“医疗纠纷”无关。悲剧发生后,哈医大一院和当地政府避谈“医疗纠纷”十分耐人寻味。“医疗纠纷”本身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服务型行业纠纷自然在所难免,如果从安抚医疗从业人员的角度考虑,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医疗纠纷”本身并没有把医患关系对立起来。 医患关系紧张更和媒体无关 传说中,医生以“视病如亲”的心态悬壶济世,而患者也常以“华陀再世”、“仁心仁术”的感恩心情回报。医患关系本来应该是充满温情色彩的,因为这是一种信托,而且是基于生命安全之信托,比基于财产安全的信托对信赖要求更高。但如今医患关系日趋凉薄甚至反目为仇,是因为媒体在放大每一起医疗纠纷的案例而降低了百姓对医生的信任? 这非常滑稽,不仅太高看了媒体,也侮辱了每个人的判断力。难道对医生的不信任不是来自大部分人的切身体会?当你走进公立医院,却仿佛有置身于政府机关的感觉;当你接受的不是负责、平等的医疗服务,而是冷漠、潦草的态度;当穷人看不起病,老干部病房日耗数十万元;当医院把所有医患纠纷的患者统称为“医闹”;当医生护士暗示你要给个红包;当医生写的病历都是病人根本看不懂的“狂草”——这时媒体夸医生真是白衣天使,医院为人民服务,你信吗?推开医院的窗户,所有社会上的民众都是患者,他们对医疗现状都有发言权,他们都亲身或陪伴家人“享受”过我们今天的医疗服务。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没有机制惩罚不合格的医生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所在。我们曾严厉批评过教师(参见《“我死了,请警察叔叔将老师抓走”》),和教师一样,医生也是处于这种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的体系中。本来私立医院应靠市场约束,公立医院靠制度约束。但市场不开放、制度形同虚设(卫生部门监督医院),媒体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对哈医大这样的“准政府部门”、“准垄断企业”,媒体本该额外严厉的监督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媒体对政府部门和垄断国企都会用更严苛的标准来监督。道理很简单,你享受了财政拨款,拿着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对你自然要牛气些;你享受了行政手段塑造的竞争壁垒,缺乏市场监督机制,那么媒体对你的监督就要更紧一些。 虚假报道、违背新闻伦理是要批评的,但我们也要清楚在涉及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的报道中媒体理应有更高的姿态而医院应该持更低的姿态。 网民错了,但民众负面情绪很难用讲道理来压制 网络成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在哈医大一院惨案发生后,网络媒体转载了这个新闻,有超过六成网友在阅读心情里选择了“高兴”一项;在新闻跟帖里,有超过5000人顶了一个表达“高兴”情绪的帖子。央视白岩松说这比惨案还要让人害怕(大意)。必须承认,这些网友确实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事件上表达了不恰当的情绪。面对这样一起17岁少年杀28岁实习医生的惨剧,应该有起码的同情和尊重。 但是讲清楚这样的道理又能如何呢?也许网民自己就很清楚这些道理,但是他们也需要情绪宣泄。当现实生活中遇到想反对却无力反对的事情,网上就成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惨案的根子就在医疗体制上 医疗体制造成公立医院一家独大 “2010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公立医院(13850间)和民营医院(7068间)虽然在数量上相差不到一半,但诊疗人次却相距甚远,公立医院以18.7亿人次占比91.7%,民营医院则只有1.7亿人次,仅占8.3%;在病床使用率方面,公立医院达90%,民营医院仅59%。 民营医院发展不好与各种体制束缚有关,其中不把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和公费医疗范围这一条就足以扼杀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路子。 公立医院正式编制的医护人员扮演着公务员或垄断国企职工的角色 在国外,私营医院有市场机制来约束医护人员的态度;公立医院有严苛的监管来约束医护人员的态度。而我国目前的局面是,私营医院半死不活;公立医院缺乏监管。在缺乏监管方面,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比公务员和垄断国企职工还要有更宽松的环境。公务员贪污受贿如果被曝光,那基本得走法律程序了;而医护人员同样的违法犯罪行为,却鲜有被法律惩治的(参见《护士回扣门 警方应介入》和《“我死了,请警察叔叔将老师抓走”》)。这种体制下的医护人员,容易遭受不满情绪就不奇怪了。而且,医生“白衣天使”的光环让患者期望过高,这也容易在预期与实际的落差中形成不满。 别用“谁都不容易”来掩盖基本的是非 最近能听到两个行业的从业者在抱怨。一个是舒淇事件后,明星们大吐苦水,纷纷表示自己又辛苦、又屈辱,仿佛全都入错了行。还有一个是来自医生的诉苦,辛苦、低薪、成为他们为自己贴上的标签。在央视关于哈医大一院惨案的新闻中,白岩松本来准备采访哈医大院长,结果院长同志晚上九点多还在做手术,白岩松由此感叹医务人员太辛苦,由衷敬佩。奇怪的是,这本来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作为一个成熟的媒体人,在比加班、比熬夜、比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比惨”游戏中,会输给医务工作者? 的确每个行业都有艰辛的地方,“高晓松体(一种对自己行业的抱怨文体)”因此流行。但我们能因为“谁都不容易”就不知道谁是强势者谁是弱势者了吗?官员们也能诉出一大堆苦,那能说明他们其实很可怜吗?一个基本是非:“准政府部门”、“准垄断企业”的从业者肯定是社会上相对舒服的群体。 如果我们是真正的为逝者感到悲伤,那就把问题的根子找出来做些改变吧。而不是靠掩盖和转移问题制造表面的和谐。 来源:腾讯评论

阅读更多

南都周刊:重庆这一周

3月14日深夜,重庆华龙网的新浪官方微博发了一条并不引人注目的箴言型微博,内容与其新闻门户性质看上去并不太相称:“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这一天,是重庆形势急遽转换的分水岭。 这天中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央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滞留美领馆事件。总理称调查已经取得进展,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对王立军事件必须反思和吸取教训。 这是王立军事件发生近40天来,中央政府常委级以上领导第一次就此事公开发声,意义不可谓不大。 3月15日 在这一天的《重庆日报》上,并看不出半分端倪。 头版头条新闻是在京政协委员乘机返渝;另外一条是重庆出台“提质十条”,着手提高教育质量。这种“名词加数量词”的政策宣讲提法,和此前的“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民主法治十五条”等一样,成为重庆这几年特有的政治语言。 比这条更能说明这里是重庆的新闻是《重庆日报》二版一整版的长篇评论——《让雷锋精神永远与时代同行》。作者是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这篇文章其实是3月11日何在重庆全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删节版。这篇文章称,要建立健全“一进四动五常态”推进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雷锋精神在重庆大地永放光芒,努力推动重庆实现新的跨越! 但细心的人还是能看出蛛丝马迹来。《重庆日报》的版面上,一位名叫“肖竹”的记者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了。而“肖竹”一直以来都是《重庆日报》上所刊载的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相关报道的作者。 知情人透露,“肖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以《重庆日报》某负责人为首的一个四人创作小组,取“小组”谐音,署名为“肖竹”。这种做法类似“文革”后期清华北大两校写作小组的文章,取“两校”谐音署名为“梁效”。有消息称,早在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之前的全国两会后期,“肖竹”已经就地解散。 南都周刊记者查阅《重庆日报》以往报道,署名“本报记者肖竹”的最后一篇新闻,是3月6日的头版新闻——《薄熙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讲——促进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这条新闻的版面位置,被《重庆日报》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新闻之下。 本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的新闻则出现在温总理讲话次日的3月15日《重庆日报》上,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名字出现在这条新闻末尾“在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的领导人名录里。这也是这一周以来,这位重庆最高领导人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重庆官方媒体上。 这次,报道的重头戏是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重庆日报》一字不差地全文刊发了新华社通稿,占据了头版的下半部分和二版整版。 另一个关注点是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的2011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这个公报,重庆已跻身万亿俱乐部。重庆市统计局长蓝庆华解读说,2011这一年是“重庆践行科学发展实效显著的一年”。 这一天真实的重庆释放的信息,却比纸面上的重庆要丰富得多。 这一天上午10点25分,一名叫“狼媚媚”的重庆平面设计师,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对另外一位叫“王大头哥”的朋友发出情不自禁的感叹:重庆卫视可以播广告了哦,娃儿奶粉钱有着落了! 五分钟后,这位妻子是重庆广电职工的“王大头哥”回应了一条言简意赅的微博,这条微博由六个字加一个惊叹号构成:“太他妈解恨了!” 新华社发布重庆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消息是3月15日10点55分,“狼媚媚”这条兴高彩烈的微博,比之还要早了半个小时。实际上,从头天晚上到这天上午正式消息发布前,各种大多在事后被证实的传言,早就在网络上下不胫而走。 这天上午11时20分,刚开完人大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乘机回到了重庆。《重庆日报》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刘光磊、程贻举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们高兴地说:“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开得十分成功。”全国人大代表杨庆育说,他从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重庆发展的机遇和方向。 这天,重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正在渝州宾馆进行。市长黄奇帆主持了这次会议,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中组部、中宣部的两位副部长到场。气氛严肃的会场上,中组部副部长张纪南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免决定: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薄熙来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何挺同志为重庆市副市长人选,免去王立军的重庆市副市长职务,何挺、王立军的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会上,含市直各部门、各区县负责人在内的全重庆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见到了一夜之间从北京空降到主席台上的新书记。除了这次来渝宣布任免决定的团队成员异乎寻常的高规格外,有人还注意到前重庆市长王鸿举也坐在主席台下。在几天前的两会上,进入重庆代表团驻地采访的某媒体记者看到王的房门敞开,这位2009年已经转任职全国人大某专门委员会的前市长哈哈大笑婉拒了采访,称自己“这几年是住在桃花源里”。 重庆广电主持人史小恩观看了当晚的重庆卫视新闻联播。在次日的微博中,史称,“昨天联播收视爆棚,头条干部大会是重点。大家若有所思,表情耐人寻味。有如释重负者、有重新站队者。” 这天晚上11点03分,“狼媚媚”发了当晚最后一条微博。这条用重庆话写就的微博,对当日的山城做了充溢着浓郁火锅味道的白描: “今日重庆全市上下群情激动,街头巷尾泡子翻翻。qq群里转载各种前世今生;办公室里欢乐加菜;火锅馆里,一边烫起鲜毛肚,一边日白:王立军这回是吐了……;就连楼下打死人子麻将的,都一边搓一边说:晓不晓得嘛,薄熙来今天也走了!” “党中央的声音就是定心丸” 按照惯例,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后的中央精神传达过程分批进行。 重庆市政府和市人大、市政协等部门是第一批。3月16日,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3次市长办公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并衷心拥护中央关于调整市委主要领导和对王立军事件处理的决定,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黄市长“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提法基础上,其他部门稍有发挥。重庆市人大主任陈存根的说法是“与中央保持完全一致”;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的口径是“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等则提出了一个叫“六同”的新鲜提法,表示要坚决与以张德江同志为班长的中共重庆市委“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第二批是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纪委、市政法委和两江新区这三部两委一区。3月15、16日这两天,这六家要害单位也分别召开会议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 第三批由重庆市委专职副书记张轩和常务副市长马正其,按照常委分工分别部署进行;第四批是法检两家司法系统。最后一批是其他单位和各区县。按照《重庆日报》的说法,“连日来,我市各单位各部门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或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除官方声音之外,民间以及网络动态也不间断地出现在当地媒体上。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之后的3月17日,《重庆日报》称“广大市民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衷心欢迎张德江同志来渝工作”,报道引述一位市民的说法:“党中央的声音就是定心丸。”这句话一时之间成为网络金句。 次日的《重庆日报》又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已成关于重庆形势的网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不”,最早出自胡总书记报告,并为新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就职大会上引用。3月19日的《重庆日报》再以市民网友热议的形式,称“新任市委书记张德江提出的‘五个坚持’,让大家看到重庆发展的新希望。” 在这方面,做得最极致的是重庆另外一家都市类报纸。 3月17日的《重庆时报》在头版以整版粗体字大标题的方式,直接刊登了重庆市各部门和市民学习中央决定的消息。在这个无正文无广告的罕见头版上,黄奇帆顶头,人大政协紧随其后,其他部门继之,“定心丸”压轴。版式奇异,相当醒目,成为继“定心丸”之后,重庆事件中极具传播力的另一个传播热点。 “严防社会政治事件发生” 早在重庆事件出现前后,已有多家颇具个性的网站表示,鉴于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将暂停开放。这种和“休假式治疗”颇为类似的“调整式关门”,被外界赋予了多重解读意味。 更引人遐思的是,重庆事件后,几个网络上下的著名“意见领袖”,突然称被迫挥泪删去微博,并表示将主动禁言。此外,更有种种空穴来风的重庆传言。 3·15之后的重庆,对这种气氛相当重视。 在3月16日的市长办公会议上,黄奇帆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要认真反思工作中的问题,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严防社会政治事件发生。 在部署外事工作时,市委副书记张轩要求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外事政策规定,做好出访审批工作,当前要密切关注各类动向,引导各方面正确看待重庆的发展。 在政法口,为防患于未然,重庆市政法委下发了《关于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切实做好当前政法和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的通知》。 3月17日下午,到渝中区调研政法维稳工作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指出,要全力维护重庆市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继续加强社会面的稳控工作,加强对社会面巡逻控制,不允许有丝毫思想松懈,坚决防止治安形势反弹。 “加强社会面稳控工作”,和“严防社会政治事件发生”、“休假式治疗”一样,都属于比较罕见的拗口提法。 耐人寻味的是,刘光磊还强调“要认真反思我们的工作,对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坚持和发扬;对一些违背事实的做法,要坚决摒弃。”虽然刘并没明确指出过去哪些做法是要坚决摒弃的,但这个提法,很容易让人想起他的继任——前重庆市公安局长、“休假式治疗”的主角王立军。 3月19日的全市电视电话会议上,黄奇帆再次强调,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确保不出任何乱子,让中央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 截至3月20日,传言中的“社会政治事件”并没有出现。倒是早在3月15日起,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管理处就已贴出告示,称“近段时间,周边居民多次向我处投诉,反映人民广场白天唱歌以及夜间群众舞会声音过大,严重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休息”,表示要对人民广场影响周边居民的行为加强管理。 这意味着在重庆政治中心延续了好几年的红歌会,可能将再次进入历史。 与此同时,某些松动迹象也在意想不到地到来。曾经数次到重庆采访的某媒体男记者,意外地发现现在酒店门缝里不时有塞进来的卡片式卖春广告。而另一位常到重庆的成都媒体人则表示,这种现象其实以前也有。 但3·15之后的重庆,显然并不愿意外界把所有的焦点都对准人事变动与治安维稳。 3月16日这一天,开完市长办公会的黄奇帆还忙里偷闲会见了美国布什家族基金会主席尼尔·布什一行;3月19日,黄又会见了日本中小企业厅长官铃木正德一行。这些敏感时期里依然没有间断的外事活动,表明这座在过去几年间以“唱红打黑”名动一时的城市,依然在举起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旗号。 一个例证是,3月19日的《重庆日报》头版报道,重庆在今年前两月利用外资超十亿美元。 “保持和党中央的高度统一首先是转变速度上的统一” 重庆市公安局应该是过去三年中,重庆市政府辖下风头最健的单位。 但吊诡的是,梳理3·15之后的《重庆日报》报道,鲜见有重庆市公安局的动态。 从3月16日起,在重庆市公安局公众信息网上检索“王立军”,检索目录仍在,但2011年5月27日一篇《王立军满票获任重庆市副市长》的报道已从目录中消失。目录中仍然存在的报道,所有链接也都显示为“无法找到该页,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3月17日开始,重庆公安内部网页上王立军的个人报道已不可见。涉及王立军字眼的综合性新闻也逐日减少,日前已难得一见。 在重庆市公安局大院,王立军的照片也被陆续取下。王立军担任重庆市公安局长期间,曾在市局大院里立起两面气势磅礴的毛泽东诗词墙,墙上各有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日前,这两只鹰已经不知去向。同时,在近期缺席市局重要活动的,还有部分从东北调任的高级警官。 另外,位于南岸茶园的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经侦总队院内,刻写着王立军题词的“剑”、“盾”两字的石雕已被铲掉。经侦总队大楼内,前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管得住自己”和前任局长王立军的“点点滴滴百姓利益,举手之间人命关天”的语录,也在第一时间被取下。 最新的情况是,曾经风光无限的重庆市局内重庆打黑资料和实物展览,也已一夜之间全部撤除。 3月15日,重庆交巡警新浪官方微博甚至转发了《重庆晨报》摘引温家宝“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微博,并称:向总理致敬!把人民放在心中,将身心置之国事,才能称之为公仆!时刻别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要关爱自己的家人。 与此同时,正在试图起诉重庆市公安局的北京律师马晓军却一直在发愁。马是北京律师李庄的助手,也是李庄案的证人之一,曾被“监视居住”在重庆若干天。这份行政起诉状的被告法定代表人一栏始终空着。因为自2月2日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去职后,这个职位一直空缺。2月中旬,原江津区委书记关海祥调任市局党委书记,但局长职位仍然空置。 按照3·15人事变动的决定,青海省副省长兼公安厅长何挺将接任王立军的副市长位置。何挺198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侦系,后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既属名牌大学出身的高级警官,也是资历深厚的技术型官员,赴青海前曾在公安部刑侦局任职24年之久,历任反恐怖局和刑侦局长多年。日前,重庆市局正在装修部分办公室。观察人士指出,何挺到任后有可能以副市长身份兼任市局局长。 如此,困扰马晓军的问题,相信不久即会迎刃而解。 重庆唱红打黑大潮中,如果说重庆市公安局是打黑的主角,过去几年来以不播任何商业广告著称的重庆卫视就是唱红的明星。 3月15日下午4点8分,重庆卫视《重庆新闻联播》主播丁军在微博上预告“敬请收看18:30分重庆卫视播出的《重庆新闻联播》”。在这句话后面,丁军兴奋地加了三个感叹号。同为重庆广电主持人的白羽则在跟帖中预测,“今日节目收视将创历史新高”。 当晚新闻联播节目结束后的一条白酒广告,迅速引起热议,并被推为新浪微博上的头条新闻。 3月17日,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节目主持人杨全在其微博上,转发了一条题为“重庆卫视复播商业广告,称暂无广告招商计划”的头条新闻。这位兴奋的主持人称“保持和党中央的高度统一首先是转变速度上的统一!偶们是热切期待的!”杨的同事、重庆卫视《财经时间》记者“冲动的蝎子”(新浪微博认证用户)则在后面跟帖称:胆子放大点,步子迈快点。 知情人士称,3月19日下午重庆广电集团已经在研究卫视改版。但广电集团在内部要求,大家要讲纪律,不能在网上发布任何消息。 最新的消息是,重庆卫视现在各个节目都在忙着换片头。 该变化的还不只是重庆卫视。按照既定的日程,这座城市将于5月份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届时将选出权力核心阶层中新的领导班子成员。 变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在这座雾都发生着。 3月20日,清晨7点30分。华龙网的新浪微博账户,又开始问候早起的人们。这条题为“早安重庆”的箴言型微博如此写道: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早安,各位。” 来源:南都周刊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