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共识网 | 颜昌海:支持非文革式婚姻,林彪晚节显亮色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9.13’40周年文史研讨会”,事件当事人亲属与学者教授、外交人员、记者共50多人,座谈这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回忆评论林彪功过。指出林彪依附毛泽东、大造毛泽东崇拜、助毛泽东反彭反刘搞文革,大节犯大罪。在毛泽东倒林中,敢于登机叛飞,令文革神话破产,是体制内反毛泽东第一人,晚节闪光。林豆豆为父之辩愚不可取。   9.13研讨会有罕见的发言。   林豆豆丈夫张清霖发言:林彪生活朴素,平时一碗饭与几段老玉米,清水煮菜。林家一亲戚说:“我是客人,给我单切了几片肠,叶群看我没吃饱,就把自己的饭菜都拨给我。”军医张清霖1971年8月8日进入毛家湾,以主治医生眼光,发现林彪的卡路里摄入不及常人一半,一月不解一次大便!张清霖最惊异的是林彪保健医生进入毛泽东家湾10年,未给林彪看过病,林彪也没有找过他。张清霖说:林彪物欲、权欲都远低於一般人。   1971年基辛格访华,林彪评曰:“好端端的一个大好的外交形势,被耽搁了二十年。”林豆豆问林彪:“抗美援朝,美国说美国赢了,中国说中国赢了,到底是谁赢了?”林彪回答:“谁也没赢,斯大林赢了。中国上了斯大林的当,苏联通过朝鲜战争把中国拉入苏联的怀抱。现在中国和美国接近,远则近之,近则远之,这是好事。苏联搞大国沙文主义,是中国的头号敌人。”林彪自苏回国,没说过苏联半个好字。   张清霖和豆豆10月4日被“8341”从北戴河带到北京玉泉山,关入原先汪东兴和朱德住的院子,腾空的整个院子就关他俩,一个副团长管理他们生活,很少说得上话。接触他们的是独人单线的谢静宜。林豆豆回答谢的审问:“如果林彪下了飞机,一看是苏联,非当场气死不可。”   谢静宜追问9.13当晚,周恩来为甚么给叶群打来电话?甚么内容?林、张回答“不知道。”谢十分恼火。1972年,谢静宜说:“现在不是‘林彪反党集团’,而是‘林周反党集团’。”林、张闻后非常惊讶。谢静宜还逼问林彪和老帅们的关系与来往。   林、张交代了林彪对毛泽东不满的一些议论:“只关心个人名利权威,不顾国计民生。”林彪曾对彭德怀说:“谁说老实话谁就完蛋。”后来林彪的名言是:“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小舰队”本是空军党办人员开玩笑的吹牛话,居然成了罪证。选妃选婿乃毛泽东提出,因怕毛泽东给安排人,叶群赶快托人,这样在全国闹大了。当年给林豆豆也提过很多人,如毛泽东远新,遭林家集体反对。林彪说:“我们要给她找个工农子弟,这些人都不要。”1971年,选择了张清霖。   9.13后,林立果被描绘成手提冲锋枪的法西斯,其实他是一个朴实低调、有些靦腆的年轻人,平时出行骑摩托,没官架子。在空军露面,总是站在后边。“小舰队”成员周宇驰乃1950年代末刘亚楼秘书,写过《红旗》社论;刘沛丰是1949年前的大学生;于新野七八岁就是上海共产党的交通员,这几个人能文能武,皆为军中精英。……   林彪对毛泽东的最后认识是通过长期党内生活才得出的,但他万万没想到毛泽东会对他也下手。林彪是毛泽东从井冈山一手带出来的心腹,忠心耿耿为毛泽东打天下,赫赫军功。   九届二中庐山会议后,当毛泽东一步步逼林检讨,包括黄永胜劝驾,林的理解很深刻:“庐山的问题不是做自我批评可以了结的问题。”毛泽东非要林从他胯下爬过去,林就是不从。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一路向诸侯点名倒林“抛石头”,林终於明白轮到“走狗烹”了。“9.13”强行登机,不愿束手就缚,怎么着也要蹦哒几下。就林彪能向老毛泽东递上这一声“不”,敢这么一飞,多少有点军人本色,算一条汉子!   “接班人”的背叛,使毛泽东无法再圆文革的“就是好”,同时只能强加林彪罪名,“设国家主席”成了反党政治纲领,甚至说林彪不会打仗,“打长春”也成了罪名。   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立林彪为接班人,林打报告推辞,毛泽东硬要他当。叶群进九大政治局,也是林彪不得不迁就毛泽东,因为毛泽东要叶群当江青的陪衬,为他的“家天下”遮丑。林彪对叶群与四虎将说:“叶群当个中央委员就足矣,足矣了。她在军委办事组也只是我的一个联络员。你(指叶)在外面要谨慎。”叶群虽然进了政治局,军委办事组的排名也在李作鹏之前,但很低调,很少参加军委办事组的会议,人缘比江青好得多。   邱会作说,两个老婆进政治局,“这个责任在主席,总理也很迁就主席,林彪是没有甚么责任的。”邱还分析:打倒刘少奇后,中央出现“军政府”(军人占中委一半以上),形成这种局面是毛泽东借助军队这一“锺馗”来打鬼(刘少奇)的结果,毛泽东应该高兴,但毛泽东不高兴,说明他并不想把班交给林彪。九届二中庐山会议上,发现多数中委都不支持文革,真正支持文革的只有造反派,於是下决心倒林(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居然一呼百应),为文革派日后掌权拔掉这颗大刺。   林彪对叶群约束较严,动辄以离婚相要胁,不像毛泽东放出江青到处咬人。林彪赠叶群座右铭:“做事莫越权,说话莫啰嗦”。叶群很怕这位“一○一”(林彪东北时期代号)。   但这位令老婆害怕的林彪,却有着很人情的一面。   张霖之(1908─1967),文革前煤炭工业部长兼党组书记,1967年1月22日迫害致死,因遭毛泽东、江点名批判。1970年,邱会作长子与张霖之女好上了(大学同学),一个政治局委员之子要娶一位“黑帮”之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不解决老子的问题,这场婚姻便要告吹。在周恩来的斡旋下,七拐八弯,总算给张霖之搞了内部结论:张霖之的死亡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家属子女不受任何牵连,按革干家属对待。周批示:“同意邱路光和张克非结婚。愿你们沿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亲密战友林副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周恩来”   1970年底,林彪在家邀见邱会作一家,重点要见邱媳、张霖之的女儿克非:“张霖之是好同志,他为甚么被打死了?他被打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反革命。”叶群说:“我想请克非妈妈也过来坐坐。”林彪即答:“好嘛!”林副统帅接见,在当时等於宣佈“解放”。   张霖之妻子李蕴华,北京的大学生,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到毛泽东家湾后,十分激动。叶群拉着她的手:“这几年你吃苦了。”林彪又说:“把黄总长请来。”大家都没想林彪兴致这么高,这么给面子。黄永胜来后,林彪对黄说:“军队的干部能解放的尽快解放,能解脱的尽快解脱。”接着,叶群忙着排座位拍照,大家刚坐定,林彪突然站起:“让克非妈妈坐在中间”。林彪、黄永胜在其左右,李蕴华简直不知所措,竭力推让。   这张鲜为人知的照片成为林彪的绝唱,也说明林彪比毛泽东有人情味,同情弱者,敢於为文革受难者“平反”。张霖之1975年平反,1992年追认烈士。   从大节上,林彪支持老毛泽东打倒彭德怀、打倒罗瑞卿、打倒刘邓陶,大力掀助毛泽东崇拜,烈祸於国,大罪难逃。9.13后林彪虽有“叛飞”壮举,但因一直附毛泽东攀毛泽东,尤其面对大跃进造成饿死4千余万人的惨祸,还一个劲拥毛泽东,7千人大会那通为毛泽东抬轿子的讲话,当然是他的人生大败笔。因此40年来,林彪的民间口碑一直难以翻身。   这是他咎由自取的历史必然和历史责任。   但认为一码归一码,既要结算林彪拥毛泽东的历史罪责,也要看到他最后公开反毛泽东这一亮色。十年文革中共高层敢於如此决绝叛毛泽东,林彪是第一人。客观上,林彪的叛飞敲响文革丧钟,将8亿国人从毛泽东崇拜中震醒。此外林彪在文革中多次公开顶抗江青、邀见张霖之家属,还有一二可风之处。坊间有不少林彪旧部的文章与回忆录,但未见任何品德上的揭发,小节上亦算“经得起岁月检验”。至於说林彪搞政变、南逃另立中央,纯属毛氏诬栽,既无证据亦无可能。邱会作实话实说:“庐山的事,林对主席远了,其实对我们也远了。林总深知只要把问题摊开了,在毛泽东和林之间不论谁是谁非,我们肯定会选择毛泽东。所以林对我们也不说话,不向我们提任何建议。”   9.13后如何评林成了一盘菜,当然必须按毛泽东的需求与意图来“烹制”,於是毛泽东可以倒林,林则不可以叛毛泽东,反讽之烈莫此为甚,但全国革命人民均认此“理所当然”!   听闻林豆豆40年坚持为父平反,坚称林彪并未反毛泽东叛毛泽东,摆出一系列推测性理由,指说叶群母子挟持林彪。邱会作也说:“叶群採取恶劣手段把林彪作政治礼品送给苏联。与其说林彪是外逃的,还不如说林彪是叶群的玩偶,被她架走的。我的看法以后会得到证明。”但实际上,林豆豆这是在帮其父的倒忙,邱会作也缺乏历史眼光,只惦着“平反”,却给“副帅”真正抹了黑。没了叛飞的主动性,林彪“晚节”可就彻底失去光芒,没有一点亮色了。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当局的平反呢?人民给予的“史评”才更重要更有生命力!   再说,林彪爬驾驶舱入机,能够在昏迷状态下完成?聪明绝顶、甚么都明白的林彪,按其性格逻辑,他也只能选择逃离。   评议中共历史人物,原本就比评论任何一朝人物还难,其间来来回回曲曲折折,非常人可比。惟其权争第一,无所谓是非,无是非中觅是非,实在需要有点勇气。至於做林彪的翻案文章,难度更大,複杂中的複杂。从“亲密战友”到“叛党叛国”,落差太大,转弯不易。   但必须强调:评议林彪不能以今日之眼光,不能以常态人文标准,只能将他放回他的时代,以其历史可能性进行分析。林彪个人品德上远在毛泽东之上,多少还有点人味儿。政治上他最后“宁死不屈”的叛飞(尽管可能不想飞苏),主观上保持了个人尊严,客观上戳破文革神话、毛泽东一夜愁老。毛泽东私下说:“林彪的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问题,其影响都大。”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文革”真的“终结”了吗?

“文革”真的“终结”了吗? ——历史见证了什么? 作者:passe01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0-17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17 17:33:23 阅读量:1038次   最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一书,简单地叙述了“文革”的源起、全面爆发、全国动乱的形成和升级,重点介绍了伟大领袖对小平的态度和小平的历史功绩。作者薛庆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局长,得天独厚的写作条件,在书中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对于深入研究那段历史很有借鉴作用。作为专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局级领导,对那段历史应该有一个明确科学的认识。但是读过该书以后却感到一头雾水,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求教于作者和读者。   第一个问题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究竟是为了什么?   作者用一半的篇幅叙述了小平在“文革”中“逆水行舟”的过程,包括如何被打倒,如何受到伟大领袖的“保护”和复出,以及挫败江青集团“组阁”的阴谋和第二次被打倒。林林总总,不可谓不详细。但是,对伟大领袖究竟为什么甩开自己亲自创立的党和国家,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把那么多开国元勋打翻在地,却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把全国人民推入动乱的深渊?究竟是道路之争、路线之争,还是权力之争?是他利用了党内各派政治势力之间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排除异己,维护自己的最高执政地位,还是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他那么英明、洞察一切,在大是大非面前为什么没有能够分清敌我,反而认敌为友、认友为敌?那么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久经锻炼的老革命们,为什么没能阻止他发动这样一场长达十年之久、损失如此严重的大动乱?是认识不清,还是心里清楚不敢反对?全国人民为什么那么发疯似得“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对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说是为了“反修防修”,那也是文不对题、无从谈起。因为被打倒的不是几个、几百个,而是“一大片”。难道那么多老革命都背叛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一心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两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揭露的材料来看,也谈不上一心要走资本主义道路,顶多是党内路线之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大目标是一致的。把党内的路线之争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显然是错误的,背离了毛泽东自己关于分清两类矛盾的科学论断。况且“反修防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从第二国际开始的“修正主义”并没有背离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修正,赫鲁晓夫的“现代修正主义”也没有改变苏式社会的性质;对于我国来说,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当然就更谈不上走资本主义道路了,又有何“修”可反、何“修”可防呢?如果谈到改革开放后所走的道路,那确实是选择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就更没有修正主义可反可防了。   从书中所披露的史料来看,“文革”的那段历史所“见证”的,是伟大领袖之所以抛开党和国家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十年大动乱,实质上是以反修防修为名,诱导群众,利用党内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铲除异己,维护自己的最高执政地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作者在书中写道:“‘文化大革命’初期,依靠红卫兵和青年学生,本意是想在革命大风大浪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结果却‘天下大乱’。本来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后来一个个竟然成了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1月25日,毛泽东听取会议汇报后,作了正式讲话。指出这次会议‘就是要总结一下经验,做政治思想工作’,解决‘思想不通’ 的问题。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以前过于信任人,在中央搞了一线、二线后,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我的意见在北京不能实行,推行不了。”   把这两段话相对照,可以明显地看出是自相矛盾的:前一段的“本意”与后一段的“原因”风牛马不相及;前一段的“本意”不是毛本人的,而是作者美化的,只有后一段的“原因”才是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实目的。而实际情况却是:正是由于毛退居了第二线,刘、邓在第一线主持工作,才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毛的“左”倾错误,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使形势出现了转机。这也就充分证明,毛之所以抛开党和国家亲自发动和领导十年大动乱,就是为了夺回被刘、邓掌握的第一线的最高权力,继续推行他的“左”倾路线。可是毛退居二线,是由于他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推行“左”倾路线使中国陷入三年困难时期,中央决定让刘、邓到第一线主持中央工作,收拾残局。当形势好转以后,毛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回到第一线,掀起动乱,必置刘、邓于死地而后快。然而奇怪的是,在刘、邓等毫不知情、不理解的情况下,并且在毛不出席政治局扩大会议、由刘少奇主持,竟然通过了把矛头指向自己的《五.一六通知》,岂非咄咄怪事!在关键时刻,邓顶不住压力,居然对康生说:“我的工作交给你,我不能工作了。”软弱到如此程度,究竟是因为什么?   作者说什么“本来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后来一个个竟然成了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这纯粹是对青年学生的污蔑。请问作者:“本来是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为什么“后来一个个竟然成了‘混世魔王’”?是谁污染了他们?是谁把他们引上了邪路?是谁糟蹋了他们的大好青春?给那一代的青年学生戴上“混世魔王”的大帽子,岂不是侮辱了整整一代人吗?作者不为他们鸣冤叫屈,反而贬斥侮辱他们,良心何在?这样的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长怎么能够正确地把握党史教育呢?   第二个问题是:“文革”真的“终结”了吗?   “终结”者,终了截止之谓也,也就是说不可能再发生“文革”那样的内乱了。真的如此吗?那就让我们看看在新中国建国十七年后,为什么爆发了十年大内乱?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出产生“文革”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不然的话,重蹈历史的覆辙就是很难避免的。对这个问题,书中并没有明确论述,何谈“文革”的“终结”?既然“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如果找不出发生“文革”更深层的政治经济原因,虽然由于毛泽东去世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结束了“文革”这种形式的内乱,但并不能保证从此就不再发生其他形式的内乱,说什么“终结”还为时过早。   对发生“文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一段深刻的论述:“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流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这才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是发生十年大动乱的直接原因。   遗憾的是,作者在书中既没有更多的披露这方面的史料,对这方面的现象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武断地说“‘文革’的终结”。   其实,“文革”是否已经“终结”,不但在于是否已经找到了产生“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原因,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已经找到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在于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这些原因,建立新的制度。在这方面,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阅读更多

熊飞骏 | “为老不尊”之徒多是“文革遗老”

“为老不尊”之徒多是“文革遗老” ——熊飞骏 特色中国的最叫座“特色”是:整个社会全面“无耻”化,连北大、少林寺这两个曾经的理想正义和道德底线守护神,也堕落成了“无耻”的旗手猛男。 中国寺庙也许常出“花和尚”,但历代少林寺方丈一个“花和尚”也没有?特色中国却有一个!并且是“超级”的。但愿“给妓女开光”、“包养女大学生”、“海外存款 30 亿”……全是别有用心的“谣言”。 如果连少林寺方丈都把信徒的大笔善款卷到万恶资本主义国家去,这个国家还有“良心”吗?还有“底线”吗?还有“希望”吗?还有“未来”吗? 常言“无风不起浪”,中国人此前可从未如此“编排”过历代少林方丈的。 中国是一个尊老重孝的国家,可特色中国的部分老人却让人尊重不起来。 人类的“邪恶”主要来自利益的争执。和任气好名的青壮年相比,与世少争的老人群体总是倾向“豁达和善”的,可特色中国却盛产“为老不尊”之徒。 跌倒时倒打一耙讹诈扶伊起来的好心人; 公交上被人让座连“谢”字也没一个,甚至于让大个孙子占据别人让予的座位; 争当“五毛”吹鼓手,热衷反文明闹剧; ………… 通都大邑的“为老不尊”之徒,甚至于爱好“损人不利已”的恶作剧?在年轻人群体里,就算是欺行霸市的流氓混混,在行人问路时通常也不会指向背离方向,顶多也就不理不睬而已。可很多“为老不尊”之徒却热衷“反向指路”的恶毒勾当,本人在武汉市就曾碰到过几次。 本人通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发现:那些“为老不尊”之徒多为“文革遗老”! 毛领袖造就了一个“工人贵族”阶层,在文革期间拥有不劳而获,任意欺凌弱势群体不受惩罚的特权。这批人在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德能退化,在有限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被边缘化,由高高在上的“红五类”坠落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下等人。 中华文化缺乏自省、反思、忏悔的勇气智慧。“为老不尊”之徒在文革期间良心被狗吃了,或多或少都曾“作恶”过,犯不有同程度的反文明反人类罪。他们不但不曾为文革期间的“恶行”反躬自省,相反格外怀念那个人兽不分邪恶无敌的年代,怀念曾经拥有过的“邪恶风光”;同时憎恨所有美好良善的东西,对自己不能参与分赃的现实满腔仇恨…… “文革遗老”不满现状不是出于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而是出于自己被排斥在“分赃特权”之外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如果让其中的某人有资格挤进去分一杯“权力羹”,包管立马摇身一变为“歌功颂德”的马屁精。 因为通都大邑是文革重灾区,所以“为老不尊”之徒多出现在省城大都市。 当红歌唱响中华大地之时,二次文革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中城市的“文革遗老”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如果让那帮“为老不尊”的“文革遗老”再次有权有势,就不只是讹诈扶起跌倒老者的好心人那么简单了? ………… 当我们惊呼青年群体“人心不古”时,对“为老不尊”的“文革遗老”们更应保持高度警惕!他们比流氓混混邪恶更可恨!     二0一一年十月十六日

阅读更多

周永坤:司法野史:文革酷刑

为防止张志新喊“反 动口号”,在最后处死前割断她的喉管。原来只知道清代处死犯人的时候用“口嚼”防止犯人喊冤,民国时代不允许了,因此才有瞿秋白临刑时唱国际歌的传闻。初 以为张志新案是个别行刑人员的“自由裁量”,没有想到这不是张志新一个人的惨遇,而是有许多“同路人”,是“党”的领导下达的命令。据一些知情人说,其实 这也不是文革中的发明,此前早已有之。现在有许多人怀念文革,请认真看看这篇小文,有名有姓,相信不会造假。如果有心人搞一个调查,相信还会有数不清的 “同案”。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