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审查制度是国家机构对于新闻出版、传播和评论,进行审查、监控、过滤和限制的制度,是中国整个信息审查制度的一部分。这个审查制度最初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共的政权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的2023年新闻自由指数,中国排名倒数第二,仅仅好于朝鲜,低于越南的倒数第三。而香港在港版国安法和中共外围机构收购自由媒体之下已经从2002年的第18名跌落到2023年的第140名。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国有企业或者需要挂靠在某一国家单位之下,而互联网等新媒体也会遭到各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审查。任何被认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涉及政治敏感话题或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新闻都会被删减、修改、控制评论、设置议程或禁止发布。审查机构通常由政府或党组织负责,并设立了相应的审查标准和流程。

尽管中国政府声称这些审查措施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这些措施侵犯了个人自由和言论自由权利,并影响了信息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其中,较知名的新闻审查案例有,2013年1月,广州《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发布献词,原名《中国梦,宪政梦》,但遭到广东省委宣传部门的删改,引发舆论关注。2005《南方都市报》编辑程益中等人被警方以“经济问题”为由而逮捕,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报道孙志刚案和SARS事件等新闻而遭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报复。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老大哥馆真理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BBC | 缅甸新闻审查官呼吁更多新闻自由

缅甸选举产生的新政府似乎正在推行改革。 缅甸最高新闻审查官呼吁给媒体更大的自由。 缅甸新闻审查部门负责人告诉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现行的新闻审查制度跟政治民主不匹配,应该抛弃。 但是,缅甸新闻审查和注册部长丁瑞(Tin Swe)补充说,所有的出版物在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BBC东南亚记者哈维说,这一动向表明缅甸政府正在设法软化形象。 缅甸的媒体审查制度历来被认为在世界上属于最严厉的之一。新闻出版受到当局严密控制。 但近期的一些改革显示缅甸确实在发生变化。 一些原来被封锁的网站现在开禁了,报纸也可以刊登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最新活动的报道和照片。 丁瑞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还明确表示应该抛弃新闻审查制度。 丁瑞补充说,享受更大新闻自由的媒体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不过,他没有说明这些责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许多人会把他的最新言论理解为缅甸受到军方支持的平民政权决意改革。 但是,外交圈内围绕缅甸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激烈的争论。

阅读更多

傅国涌 | 转帖:中小学教师可能是知识分子吗?

2011年09月29日 08:18:06    转帖:中小学教师可能是知识分子吗?     梁卫星/蔡朝阳             梁卫星:朝阳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你,看着你一步步从传统的教师伦理中挣脱出来,向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努力,这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一个教师是不是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呢?一方面,教育有其保守的一面,他要传授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累积起来的知识系统,播种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善的生活形成的伦理共识,这个时候,教育者作为此一教育理想的载体,其与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是同质的,他算是有机知识分子;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革命性的一面,一旦整个社会体制如利维坦一般与真美善为敌反人道反人性,教育的本性就要求与这个社会体制为敌,坚定不移地持守真美善的价值,另外,即使整个社会体制还能基本正常地运转,教育的本性也仍然要求追求更好更真更美更善的生活,为了适应这一教育本性,教育者的工作也应当有其对社会批判的维度,因为任何社会体制和社会价值天然地封闭理想竭力保守,这个时候,教育者应当算是公共知识分子了。我们生活的时代,道德崩溃,伦理失范,应该是一个教育者更多地要承担批判社会,为生活注入理想,为伦理立法进行人性奠基工作的时代,也就是说,教育者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应该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但是,举目整个教育圈,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圈,像你这样有着明确伦理责任和公共知识分子情怀的教师屈指可数,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不能谈一谈你对教育圈的认识,谈谈你这样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蔡朝阳:其实,没有卫星你说的那么郑重啊。只是经常碰到一些事情,又刚好如你一样,喜欢阅读,愿意去思考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仅此而已。知识分子,乃至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自然是存在的,我们在当下可以举出很多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至于中学教师这个群体,能不能算到知识分子里面,那很难说,还是留待别人去评价。从现在的基础教育的现实来看,我倒觉得中学教师像蓝领工人,做的是不需要思想的体力活。可能社会的基本看法也是如此。比如我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网络或者现实生活中,碰上新朋友,当他知道我是中学教师后,会有人向我表达敬意,一般他们的理由是:像你这样的中学教师不多。     其实我并不享受他们的这种敬意。因为这种敬意的背后有一种潜台词:中学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是沦陷了。在这个前提下,像我这样,他们认为尚具备一些基本常识,才会不吝赞美,认为我是一名好的中学教师。假设一下,如果我不是中学教师,而是大学教师,或者媒体人,或者律师,或者一个学习经济学出身的,或者it业的从业者,我还能收获他们的敬意吗?这里的问题在于,我的被致以敬意,前提是,整个中小学教师的群体,是普遍的平庸,因而有几个略具常识的人,就被看作是空谷足音,当作珍稀动物。想到这一点,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有一次我跟几位朋友闲聊,说及我不喜欢教书,有朝一日希望从教育体制内出走。当然这是老生常谈,熟悉我的人也仅仅知道我是说说而已,缺乏从体制出走的勇气。但有一位朋友马上阻止,说,蔡老师,你得坚持啊。他笑说,这是他的私心,至少要教完他的女儿。我想,要是多数语文教师都能到达某一水准,我的朋友也就不会这样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劝我留下来坚守了吧。       梁卫星:是的,一种令人绝望的氛围,平庸到了让人心慌气闷的地步,但他们还一个改革又一个改革地叫嚣着,名词换了一个又一个,热闹得狠。却只是圈子内的热闹,社会一点也不买帐!       蔡朝阳:是啊,比如,前几年很多教育圈内人谈一个话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化。这是因为目前社会对教育的严厉批判而发生的一种反应。其中一个类比的理由是,为什么很少人从专业角度批评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是专业化的,别人不懂。而教书,即便批评者没教过书,至少有过中学时代,听过课,所以谁都可以置喙。教育圈内一部分人的对策就是,也需要像医生那样,把自己专业化起来,最好搞到人家都不懂,那就没法批评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医疗方面的纠纷,多是类似于是否收红包等道德评价,鲜有人敢质疑医生开的处方的,原因即在这里。     但我觉得,谈教师的专业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鸵鸟政策,是自我封闭的选择。面对别人的批评,马上将自己包裹起来:现在你看不到了,你就没法批评了吧。但这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社会上对教育的那些负责任的批判,说实在的不指向普通教师个体本身,而更多的指向于制度。     制度的因素是当然存在的,制度很坚硬,制度塑造了大多数的教师,他们按照这个轨道,按部就班,不能越雷池半步。问题是,是不是制度不改变,那么中学教师就无所作为了呢?新闻审查制度也没有改变,但新闻人在最近几年作出的努力,就很可观。当然,这也跟新闻界的声音是被放大的有关,教育圈的客观情况是,它本身就是比较封闭的,自成一统,因而,教育圈内部的一些讨论,很难被外界所了解。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圈内多数人用极大精力讨论的,基本上都是伪问题,不涉及教育的本质,也不触及时代对教育关注的最大焦点。这样,毫无意义的,完全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的教育圈,被人忽视,被人遗忘,是必然的。万一被记起,也不是因为什么好事,而是因为出现了像黄艺博这样的怪事。       梁卫星:是的,我们的教育完全无视于生活的奔腾,时代的变迁,彻底丧失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完全沦为一部分教育官员和教育名师的利益跑马场,而绝大部分普通老师则只能把教书作为一个饭碗,过一天算两个半天。这样的教育,出现黄艺博这样的怪胎也就不奇怪了。有时候,我真认为教育圈内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洪洞县里无好人”。     蔡朝阳:哈哈(大笑)不能完全说没有好人了,但的确很少很少。     很久之前,深圳有个严凌君,一人之力编了一套中学生读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南方周末》采访他,偌大标题叫做:寻找语文教师的尊严。严老师火了一把,之后我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这也是必然,没人理会啊,教育圈内持守理想的人总是寂寞的。你在2004年的徐州,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别做自己憎恶的人”。你这句话是一句否定句,态度很决绝,没什么可以妥协的余地。我倒是想,那么,不做自己憎恶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人,该是怎样呢?否定很容易,建树却很麻烦。幸好,这么些年来,你并未荒废,并以今年花城出版社的《成人之美兮》,作为一段时间的阶段性成果。       梁卫星:可是,这是一部在艺术上并没有多少价值的作品,我真不是谦虚!       蔡朝阳:当然,按你自己的说法,这是一部在艺术上未必有多少成就的小说。然而,作者自己的评价无论真实与否,其实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小说写成之日,就不属于作者本人了。据我的观察,这个小说还是引起了教育圈内外较大的震动。在我身边,就有好几个熟悉不熟悉的,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都曾向我提及这部小说。《文学报》的记者对卫星兄有一篇专访,这位记者跟我聊天时,也讨论了这个小说。而我的一位同事,则说,这个小说太真实了,真实的叫人不敢逼视。     为什么要谈你的这个小说,不因为这是我们朋友圈内的一个成果,而是因为这个小说的现实批判意味,深刻的触及了现在基础教育中的病态与变态。前面说,做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人是怎样,可能没有定论,但越是远离自己憎恶的那种生活,可能就越接近我们愿意前往的那个方向。写小说,有什么用呢?这需要卫星兄你自己来解答。而我的看法则是,这是你以说出真实为核心的对其所憎恶的生活的一种反抗,同时,更是尖锐的批判。另一个力证是今年《南方周末》记者对你的一个专访,这个专访里,中学教育圈内部的一些丑态,被前所未有的暴露出来,为了高考升学率,一些校长不惜求仙拜佛,没有比这个更具有讽刺意味的了。教育是启迪人的智慧的,教育是要辅助人的理性的成长,现在呢,扭曲的无以复加的应试制度,将人扭曲至此,不惜诉诸于迷信巫术,太有讽刺意味了,真所谓“不问苍生问鬼神”!所以,我相信这部几乎接近于纪实小说的作品,以及你在专访中提及的那些丑态,你在论及这一切的时候,所遭受的压力,恐怕是空前的。所以,即便仅就这些而言,你的努力便十分值得肯定。       梁卫星:实话说,风险实在很大,大到超过了我的想像,我要是事先知道会有这些风险,肯定不会写这个东西的,只是现在木已成舟,我只能坚持下去了。然而,我还是不敢自信,我的所作所为,算得上是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我想,我其实内心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不如朝阳兄你一直是内心自觉自明的。我想,这恐怕是很多要有所作为的教师们的通病吧。       蔡朝阳:其实,我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有怀疑的,我也常常想,就这种持续的批判的态度,以及这种批判的意义而言,这样的中学教师,是否可以称得上是一名知识分子呢?说我从不曾考虑过“知识分子”这个词语有些矫情,但更大原因,无非是言说的冲动而已。梁漱溟说“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在当代早已经破碎,我也不敢轻言代表什么什么,仅仅因为不吐不快。     时下社会对教育的批判很多,但这些批判在我看来,其实还比较隔膜,甚至完全没有触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尤其对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的不断变异,极度扭曲,这个社会并没有看到症结所在,因而把握不准。对教育的不了解不知情,可以从爆出来的新闻来观察,一般都是极端化的事件,要么是黄艺博五道杠;要么是教师任由学生在教室内打架,打到死为止;还有就是禽兽教师之类。这新闻本身其实未必属于教育新闻,倒是属于社会新闻更多一点,意思是说,这些新闻不一定具有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而社会大众传媒多指出教师这个职业身份,这是对教育圈的不理解和不知情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前面我们说过教育圈本身是封闭的,这个封闭主要指信息的对流而言。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所谓的教育专家基本上是不明真相的。因为他们是教育专家,所以他们很难看到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那种严厉的制度化的对孩子们的摧残,他们看不到;教育圈内部的集体溃败,他们看不到。因而他们的理论和研究,总是像在云端漫步,看上去很美,其实毫无用处。另一个则是基础教育圈内人,他们要么说不出话来,要么不会说人话。郭初阳书名“言说抵抗沉默”,言说是需要能力的,基础教育圈内人,多数由于自身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不够,因而仅成为教育悲剧的一员,而没有能力表达,他们是教育圈内沉默的大多数。就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林贤治先生引用的一句话:因为他们沉默,我才将之传达。而有一部分人,则聒噪不已,尤其是获得教育圈内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之后,便把持住这些阵地,不断制造文字垃圾语言废料,用这些来填补刊物的版面,这种低级的、毫无思想含量的东西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迎合主流价值观,是极权主义教育的帮忙与帮闲。这后一部分具体有哪些名师,就不一一指出了,卫星兄,你懂的。       梁卫星:是啊,真是一言难尽。     蔡朝阳:因而,在教育圈内部,能够坚持独立精神,能够反思教育的症结,能够不断将自己的思考指向本质性问题的,同时又具备一定言说能力的作为自由思想者的教师,真是难能可贵。因为这是兼具专业知识和公共关怀的教师,因为他们在圈内,因而所见便深,所知便广,能更大程度上接近真相,反思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又因为他们有公共关怀,他们的思考建立在一些更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之上,而他们的言说能力,能对真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将之呈现在公众的面前。     2008年,在李玉龙的推动下,郭初阳牵头,成立了一个研究小学教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我有幸忝列其间。我们的研究报告在2009年发表后,《南方人物周刊》等刊物跟进报道,形成了2009年-2010年的历时两年的声势浩大的对小学教材的审视批判。有论者指出,教育内部的讨论,而成为社会公共事件,在近年的历史中,是不多见的。而也有一些媒体,将我们这些参与小学教材批判的教师群体,称为新公共知识分子。我将这些评论看成是赞誉,但并不敢当这些赞誉。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出来,还是因为我在前面所说的,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究竟为什么,作为一个群体,中小学教师并不值得一提,跟媒体界、律师界,区别在哪里。据此,中小学教师,有可能成为具有公共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吗?       梁卫星:我前面对公共知识分子有个说法,是从教育的角度说的。如果是这样,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而且这其实是他的伦理责任。       蔡朝阳:我们来引用殷海光的说法。照时代周刊( Time )的时代论文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该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之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     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 他必须为观念而追求观念。 如霍夫斯泰德( Richard Hofstadter )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勒希( Christopher Lasch )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按照这样的要求,我们要来谈论中小学教师是否是知识分子,确实有些要求过高。中小学教师,极大多数,是匍匐在应试教育体制之内的,顺从的国家意志的灌输者。这是国家给予教师的任务。按照葛兰西的分法,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的知识分子和独立的知识分子两类,何谓有机的知识分子,意思即是说,这些知识分子是构成这个体制的部分,是在体制内的,按照体制的要求,来帮助这个体制得以运作的群体。而独立的知识分子,则要游离于体制之外,至少,在思想和精神上不被体制化。这种独立的知识分子,类似于殷海光的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按照葛兰西的说法,中小学教师如果可以称为知识分子,那么也基本上就是有机的、体制内的知识分子。     但我还是在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范美忠、郭初阳、梁卫星、魏勇、周迪谦、吕栋这样的中学教师,还有李玉龙这样的杂志编辑,还有扬州“亲近母语”的徐冬梅老师这样,一点一滴做起的实干家。这部分教师,或者教育圈内人,多数是一线的教师,但都具备我在前面说过的一些基本界定。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都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但他们身上有些部分还是很相似的。相似就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有清晰的理念和价值观,按照自己的独立思考,做那些观念中的事情。     中国的教育不会一下子变好的,我们这些人也等不到我们想象中的美好的时代。但阿伦特说,饶是在黑暗的时代,我们仍有权利去等待一种启明。并且我补充一下,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的等待,而是积极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言说和写作本身就是知识者的责任,就是做事。                  上一篇: 转帖:这世代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73)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中国难以接受自由媒体”

9月25日,国际新闻协会(IPI)在台北召开第60届世界年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旨在维护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新苏黎士报》(9月25日)报道说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媒体世纪”,讨论的重点是两岸关系、中国的发展以及作为记者在朝鲜和对朝鲜报道的困难。 中国钳制媒体是主要议题 该报写道:”中国审查条件的明显强化成为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许多报告人虽然强调,本国和国际报道的长期作用在中国是对遭到严格审查及控制的官方报道的纠正,比如在环境灾难、严重事故或者对民众极其重要的食品安全领域的过错方面。 “然而,从国际新闻协会的角度来看,涉及到工作条件、新闻审查、国家监控和个人曝光方面,记者和媒体代表在中国的处境困难丝毫不减甚至于不可想象。这一点在2011年很明显,中国官方面对中东的起义,也通过压制记者和博主,将类似发展在中国发生的念头窒息在萌芽状态。” 报道指出,”在中国,尤其是西方的媒体代表依然经常被当作间谍或者帝国主义利益的代表而遭到诋毁。然而,记者也间接地处于压力之下,感受到中国无论是作为被投资国还是作为投资者都在迅速增长的经济意义。 “尽管西方媒体代表否认在欧洲或美国受到公司甚或国家机构的直接影响,但是,同时也有国际记者觉察到,必须一再面对某些巧妙的诱惑,要他们鉴于中国的巨大的经济自由去美化中国的专制制度。” 该报接着写道:”反过来中国作为全球投资者,自己也比以往对友善的报道更加感兴趣,并且懂得在英语环境中加强媒体报道。此外,许多中国国家记者的经济命运也直接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成果连在一起。 中国媒体不再是一个整体 “一位参加讨论的发言人也正确地指出,透过西方的视野,中国依然被视作一个一成不变的整体,然而,事实上在媒体自由程度方面,中国也几经具有相当多的层次了。比如,要是在北京举办一个有关坦诚报道的嘉宾讲坛讨论会,上海或香港的出席者就会感到无聊了。” 这篇报道还指出,”中国官方依然难以接受自由媒体这个题目,自然表现在这个事实上:国际记者协会邀请中国的媒体代表和官方代表出席在台湾的大会,尽管台湾与大陆只有咫尺之遥,可是没有成功。” 编译:林泉 责编:邱璧辉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俄罗斯顶住中国压力展出艾未未作品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9月 23日 20国承诺合作应对全球经济最新动荡 临时法案未能过关 贝纳保证政府不关 美军:巴基斯坦支持对美国使馆的攻击 台湾料将继续谋求购买更新型战机 俄罗斯顶住中国施压开展艾未未作品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9月 23日 星期五 01:02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9月 23日 俄罗斯顶住中国施压开展艾未未作品 记者: 白桦 | 莫斯科 中国知名异议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在莫斯科展出。艺术界人士说,政府把一个艺术家抓起来的作法在国际上十分罕见。中国官方还曾施压不希望俄罗斯邀请艾未未访问莫斯科。 *艾未未作品参展当之无愧* 第四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星期四开幕。80多名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重要的大型艺术展览上展出,期中包括了中国知名异议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展出的艾未未的作品是他2005年拍摄的北京二环路交通的录像。 在参展艺术家名单中,艾未未被排在了第一位。 第四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负责人、俄国艺术家巴克什坦说,展出艾未未作品不是政治举动。他的作品参展当之无愧,因为艾未未的作品符合对参展艺术作品的要求。 *俄官方支持 中国外交官交涉* 巴克什坦透露,在有关艾未未的问题上,他们曾特别同俄国官方协调沟通。巴克什坦说:“我接触了俄罗斯外交部负责中国事务的部门。俄国官员说,展出艾未未的作品一切OK,他们根本不反对艾未未作品参展。但他们说,如果邀请艾未未访问莫斯科将遇到困难,中国当局未必能批准艾未未来访。” 巴克什坦透露,在艾未未作品参展以及邀请艾未未访问莫斯科的问题上,中国曾向俄罗斯施压。他说,中国外交官去俄国文化部交涉,表达了对展出艾未未作品的不满,同时警告中国不会批准艾未未出境。 *电话邀请艾未未访俄* 巴克什坦说,为了邀请艾未未参加展览开幕式,他曾两次打电话给艾未未,艾未未也非常想来莫斯科,但中国禁止艾未未出国。 巴克什坦说,在电话中艾未未讲起话来显得严肃自信,他觉得艾未未迟早都能摆脱目前的处境。 *俄罗斯关注艾未未事件* 俄罗斯《艺术新闻》网络杂志编辑列津尼奥夫认为,可能由于俄国艺术界目前已没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因此在声援艾未未时,俄罗斯这一边显得很寂静。 在艾未未的作品前,列津尼奥夫边观看北京二环录像边说,俄国社会特别是艺术界非常关注艾未未的处境。 列津尼奥夫说:“俄罗斯非常关注艾未未事件。有关他被捕,他被释放,大家都非常关注。在俄罗斯,很多人都知道艾未未这个中国艺术家。据我所知,他的作品过去未曾在俄罗斯展出过。但总的说来,俄国观众都了解艾未未的作品题材。” *郑胜天:艺术家应关心社会* 除了艾未未的作品外,这次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也展出了其他几名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人艺术家郑胜天和林荫庭联合创作的作品《方圆》。 参加开幕式的华人艺术家郑胜天说,艾未未的作品很不错。在一些大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以及许多美术馆中,都能看到艾未未的作品。现在任何一个艺术双年展,都希望有艾未未的作品参加,因此艾未未的作品这次参加莫斯科双年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郑胜天:“艺术家参加社会活动其实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艺术家不关心社会,不参加社会活动,反而很奇怪。我觉得政府如果从这个方面来干涉一个艺术家,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艺术家仅搞他的艺术作品,他通过他的艺术反映他的看法,就是我们说的,这是基本的言论自由,而且他的作品也没有伤害力,他只是批判。但我想,中国有中国目前的状况,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全世界看到这个事情(艾未未被捕),大家都会支持他(艾未未)。前一段时间,很多美术馆馆长签名呼吁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我想中国政府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就把他放了出来,因为也没有道理把他长期关押下去,也说不出理由来。” *抓艺术家的事情很少见* 郑胜天说,政府把一个艺术家抓起来的事情很少见。“这个事情我想在艺术界看起来是个很特别的事件。但实际上在中国并不是很特别的事件。因为中国还有别的很多人因为言论问题,或是其他问题有这样的处境,被抓起来,被限制。但是在艺术界,这样的事情目前为止还很少发生过。虽然有时艺术家的某件作品不能参加展览,被撤出来,或者是有的展览甚至被关闭,但是把艺术家抓起来,这样的事情还是比较少。” 同样是上海当代艺术双年展学术评选委员会成员的郑胜天说,艾未未现在是全世界名气最大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捕以及他的一些作品对中国现状的批评,使他被西方媒体关注。但郑胜天说,艾未未现在可能无法创作,因此展出的都是他过去的作品。 相关文章 中国审查人员从杂志上撕掉艾未未文章 中国的新闻审查人员将中国著名艺术家和异议人士艾未未所写的一篇文章从一份每周出版的新闻杂志上撕了下来,试图消除文章的影响。 艾未未:暴力城市北京 恶梦挥之不去 艾未未作品艺术节展出 创作空间仍受限 支持艾未未 中国异议艺术家作品参展莫斯科 相关链接 专题报道:北京扣押艺术家艾未未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收听: 俄罗斯顶住中国施压开展艾未未作品 微软媒体 | MP3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网上问卷 美国政府拒绝了台湾购买66架先进的F-16战斗机的要求,但是台湾今后看来会继续要求购买更新型的战机。您认为美国是否应该应台湾的要求增加对台军售?  应该增加  不应该增加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美国之音《OMG! 美语》让您边看边学地道美语! 想了解更多日常用语,请在微博上关注”OMG美语“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世界媒体看中国:”虚假不实”的海宁 中国税收激增恐引发公众不满 社科院报告:中国城乡差距世界第一 美国会听证中国一胎化政策 柴玲现身说法 中国警告美国对台军售后果 中国微博网站将加强管控 中国政府利用金钱奖励西藏僧侣还俗 报道地沟油河南记者遇刺身亡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cn.voa.mobi 繁体版地址: tw.voa.mob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kaixin56.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美国之音新闻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存档 网站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关于美国之音网站 VOA简介 中文部简介 常问问题 免责声明 广播理事会 自由亚洲 友谊联网 关于美国之音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短“语录片”的宣言

作者: 老虎庙  |  评论(0)  | 标签: 演讲 , 稳定 从前好多语文家爱说:文章要短,文章写短了是真功夫,懂得惜墨如金的人才真有文章秘技……到我写的时候才知道,不该是“文章要写短”的问题,而是没有功夫的话想短也短不了。 一位记录片导演和我探讨“文章”写短的问题,却说的是记录片做短的话题。当然做记录片做短不是导演的初衷,他没错。可是我在与他讨论“短”的话题时,忽然为我自己近些年来制作的短纪录片寻得了一个根据:做短记录片、做短新闻片、做短语录片……在这个短的大旗下,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不短的,而这个“短”字当道,完全是为现代社会的需要,或者干脆说是现代社会所逼使! 面对导演的镜头,我是如此诠释我的“短”字的——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许多的“最”字。“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乃至某某区区氛围里的“之最”。我就想到,我如何能够占据其中,不论氛围多大的一个“最”呢?哪怕是最小,但我将会被认可。我找到了这个借以获“最”东西,它是——视频短片。 现在据说有了“微视频”,有了甚至不做任何处理就上传至网端供享的视频段子。而这期间我也制作了近七百段视频,虽然这些视频命运多舛,截止目前能够留在视频空间站上的多是些尸骸(被审查不过关而删除),但我又的确是在这中间寻到了最好的写作博客的方法:加入视频,做短它,做快它,用它说话。为什么呢?视频是真实的,尽管有后期可能的剪辑而成加工品,但在目前所能的传播载体上可算是最接近真实。 本文到此,该说的都说了,再写便长,与主题悖逆。另,附上短视频“语录片”一段,同样有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可能,那要看新闻审查的结果,但我“短”了,我努力做了! 【短视频】一位国企总工话“维稳”(片长2:55') 短片视频地址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161663768.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私访河南赵紫阳故居 / 2011-09-10 18:56 / 评论数( 6 ) 遭遇世博会 / 2011-09-07 08:02 / 评论数( 2 ) 遭遇青铜峡 / 2011-09-06 02:45 / 评论数( 7 ) 寻找春女 / 2011-09-01 01:00 / 评论数( 2 ) 马克·希格纳笔下的流民 / 2011-08-29 07:38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