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审查制度是国家机构对于新闻出版、传播和评论,进行审查、监控、过滤和限制的制度,是中国整个信息审查制度的一部分。这个审查制度最初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共的政权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的2023年新闻自由指数,中国排名倒数第二,仅仅好于朝鲜,低于越南的倒数第三。而香港在港版国安法和中共外围机构收购自由媒体之下已经从2002年的第18名跌落到2023年的第140名。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国有企业或者需要挂靠在某一国家单位之下,而互联网等新媒体也会遭到各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审查。任何被认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涉及政治敏感话题或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新闻都会被删减、修改、控制评论、设置议程或禁止发布。审查机构通常由政府或党组织负责,并设立了相应的审查标准和流程。

尽管中国政府声称这些审查措施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这些措施侵犯了个人自由和言论自由权利,并影响了信息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其中,较知名的新闻审查案例有,2013年1月,广州《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发布献词,原名《中国梦,宪政梦》,但遭到广东省委宣传部门的删改,引发舆论关注。2005《南方都市报》编辑程益中等人被警方以“经济问题”为由而逮捕,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报道孙志刚案和SARS事件等新闻而遭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报复。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老大哥馆真理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嗨!歷史 | 左报总编辑揭秘:香港曾有两个“新华社香港分社”

香港 回归前,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中国政府不承认 香港 是英国的殖民地,故不会在港设大使馆或领事馆等外交机构,因此称其在港代表机构为新社华香港分社,人称大分社。而总部在北京的新华通讯社在香港也有一家 新华社 香港分社,当时被人称为小分社,现名是新华社香港亚太分社。 香港夜景 作者:赵兹(原香港《经济导报》第一副总编辑兼总经理),选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15年前的此时,我作为《经济日报》海外中心副主任兼港台部主任,被派往香港报道回归。当时内地派出了600多人的中央新闻采访团,全部由在北京的中央媒体组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组织和统筹。 不想三年多后,2001年的1月,我被中联办借调到港工作,出任香港《经济导报》的第一副总编辑兼总经理。 中联办,全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前身新华社香港分社。《基本法》保证回归后的香港50年不变,但中央驻港机构不在其列。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决定,2000年1月18日起,新华社香港分社更名为中联办。 香港回归前,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中国政府不承认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故不会在港设大使馆或领事馆等外交机构,因此称其在港代表机构为新社华香港分社,人称大分社。而总部在北京的新华通讯社在香港也有一家新华社香港分社,当时被人称为小分社,现名是新华社香港亚太分社。 中联办的名称颇有讲究,“中央人民政府”这个称谓在内地已鲜使用,在香港使用,可以凸显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回归前,大分社担负着中央委托在港的各方面任务;回归后,外交事务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负责,防务由解放军驻港部队负责。中联办的工作就转为以联系香港各界人士,促进两地交流为主。 组织赴内地访问团和参加国情研修班是中联办所承担的一项任务,迄今已使3000多名香港公务员在内地接受了国情培训课程,给他们授课的老师有中央党校校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防大学将军、名牌大学教授等,其中专门针对新闻界的国情研修班,吸引了不少香港媒体的中高层报名参加;而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国情培训已成为香港16万公务员的必修课之一。 2001年我刚到香港时,中联办的主任还是原外交部副部长姜恩柱。记得一次听他谈到中联办情况时,介绍他在任期内完成的三件事情:改名字,即由新华社香港分社改名为中联办;搬房子,指中联办由皇后大道东迁址到西环;还有就是摸路子,指回归后,中联办研究在香港的工作方针和探索工作方式。他继而感慨地说,他已来港工作五年,不久就要回北京了,但香港对于他来说,还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 中联办设有一位主任及九位副主任,内设 23个部门。500多名工作人员多是从全国各地各单位借调而来,工作几年后,再回到内地的原来单位。 不过,也有不能顺利回到原单位的。如2003年,被外国情报机关多年前收买的蔡小洪暴露,一时成为各报章的头条新闻,他的身份竟是中联办的秘书长。我当时看到中联办的一位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采访时,称此案的出现仅是冰山一角。 我当时作了十多年的港台新闻报道工作,大约是这个缘故,被中联办借调到港工作。巧的是,我同新华社香港亚太分社社长薛永兴,广电总局驻港记者站站长夏一强,《紫荆》杂志社长周庆、《人民日报》香港记者站首席代表吴长生,生肖都是老鼠,有人开玩笑说是“五鼠闹香港”。 除我所在的《经济导报》,在香港同被称为左派报刊的还有《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和《紫荆》杂志。 游行文化 我刚到香港时,中联办还在皇后大道东临街的一栋大楼办公,楼后面是一大片西式墓地,这条街被侯德健那首“皇后大道东”的歌唱得很出名。2002年,中联办迁址到了西环两条街的中间,正门叫干诺道西160号,后门则开在飘有鱼腥味的海味街德辅道,这座十多层高的大楼顶部有个圆形建筑,里面有个能眺望无敌海景的餐厅。 作为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派驻机构,这里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各方目光。后门角落处摆放有几排“铁马”,是香港警方为划分隔离区准备的,因为这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表达意见的团体和个人来示威。由于大楼的前门栽种着植物绿化,香港警察以有可能破坏植被为由,禁止示威者从这里接近大楼,示威区就会转移到后门;当警察用“铁马”将他们与大楼区隔开时,那些人就会再转移到街对面的便道上,在墙壁上涂涂写写,高呼口号,表达诉求。 从2003年起,几乎每年“七一”都会有大批团体和人士举行游行示威。每次游行都会打出不同的标语口号,如我亲眼看到的2003年号称50万人的大游行,打出的标语主要是反对特区政府拟通过实施《基本法》23条(即就香港境内有关国家安全等多项条文作出立法指引的宪法条文);第二年的“七一”游行,则主要是对港府表示不满,对特首有意见。 至于平日,各种游行示威更是家常便饭,如有保卫钓鱼岛的示威,有争取居港权的示威,有菲佣要求涨工资的示威,还有同性恋人士和性工作者的示威等等。 各种游行只需事前向警署申请,而一般警署都会发给申请者一个“不反对通知书”,即算认可。据2009年香港保安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在过去的三年,警方共发出了1831份这样的通知书,其中有633份涉及到在中环,即在港府和立法会所在地举行的公众游行。而政府对待示威的回应也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官腔:“我们听到了部分市民的声音,一个正常的社会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他们只不过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罢了。” 国际媒体曾把香港称作“示威之都”。这也难怪,据香港政府统计,在1997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香港的游戏示威和集会多达1.8534万次,平均每年有近2500宗,每天超过6次。而近年每年均有5000宗示威,平均每天10多宗,公众假期和周末是举行示威的热闹日子,港岛则是示威热点地区。这可视为是港人享有充分自由的指标,却也是香港社会政治化的表现。 有位内地首次来港的朋友告诉我,他刚一出红磡火车站,就看到有人举着大幅政治性的标语,使他有点心惊胆战;在天星码头,还有人递给他宣传小册子和光盘,更使得他手足无措。 这使我想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次来港,到中环参观证券交易所后走出来时,刚好突遇在附近向日本领事馆示威的一大群人,这些大呼小叫的示威者还点火焚烧纸制标语,叫我们这些内地客感到好一阵紧张,而周边的人们却熟视无睹。 我后在港工作期间,多次亲眼目睹各式举着标语条幅,呼喊口号的盛大游行。由于有警察从旁引导,浩浩荡荡的人流秩序井然,各行其道,大都好聚好散,对这种游行文化也就见怪不怪了。更让我称奇的是,甚至十多万人的游行队伍走过后,街道上竟看不到什么丢弃物。 各式游行已经成为“七一”的特色节目,各种诉求的人们各唱各的戏,互不冲突:有的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有的全家出动,还把小孩扛在肩膀上,就像是在过嘉年华。对于其间出现过火行动的,在旁维持秩序的警察会用扬声器播放标准的警告:“你们已经违反了《公安条例》,我们有权检控有关人士。”

阅读更多

新聞自由的危急存亡之秋

胡錦濤訪港三天,竟是香港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三天。一名《蘋果日報》記者因為向十多米外的胡錦濤高聲提問六四問題,竟被警員帶走問話十五分鐘,原因是他「太大聲」、「影響秩序」及「違規」。 記者問問題而被拘留,這種只會在伊朗、敍利亞、北韓及中國等極權國家發生的荒唐事,竟破天荒出現在香港,加上之前李克強訪港的黑影事件,可見我們的新聞自由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筆者從事新聞工作二十年,採訪過無數中國新聞,追訪過江澤民、朱鎔基等中共領導人到歐美等國訪問,也採訪過他們來港的活動。每次江、朱等人進出酒店,守候在大堂的香港記者便隔空高喊「江主席」、「朱總理」,當他們揮手示意時,記者就高聲提問,包括外交、內政、香港事務,也有人權、異見人士被囚等問題,有時他們避而不談,有時會走過來回答一兩條問題,這是他們最輕鬆的時刻。 二○○○年十月,董建華赴京述職時獲江澤民接見,會面前安排記者拍攝兩人寒暄的場面,有線電視記者張寶華趁機高聲問江澤民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特首,江澤民大發雷霆,留下「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有時還很幼稚」)的名句。還記得朱鎔基二○○二年十一月到香港出席世界會計師大會時、被幾十名記者包圍在會展大堂嗎?當時連玻璃門和花盆也逼爆了。這些記者有被拘禁嗎? 胡錦濤上場後,一切都變了。不知是他應對問題能力不足,還是身邊的人要把他神秘化,總之他外訪時,追訪他的香港記者全被隔得遠遠,且不能隨便發問。 如果說問敏感問題的記者要拘留,那幾乎所有香港記者都不可能倖免!香港傳媒是公器,不是宣傳機器呀,記者提問是基本的要求,是他的本份,否則就是失職,無論那些問題是多麼的難堪、刺耳、令人不安,也是要問的,至於答不答、如何答,則是受訪者的事了。 胡錦濤今次訪港,只開放六場活動給記者採訪,但都沒停下腳步站着接受訪問的安排,記者除了高喊問題,還有選擇嗎?如果胡錦濤不想聽到刺耳難聽的問題,何不索性所有行程都秘而不宣呢?口口聲聲要在香港多走一走、看一看,但當港人想給他看看真實的香港、聽聽港人的真心話時,他又恐懼起來了! 這就是葉公好龍的中共:口口聲聲多走多看,但其實很怕看到真實的香港;口口聲聲要民主,但當人民追求真民主時,他們又怕得要命了! 張華 香港 蘋果日報

阅读更多

法广:彭博通讯网因揭发习近平胞姐家财万贯而遭大陆封杀

美国彭博财经通讯社因为刊出一篇揭露习近平胞姐齐桥桥一家人家财万贯、生财有道的内幕文章,其网站在大陆被当局封杀。但在香港,互联网用户仍然可以登入彭博网站阅读该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习近平百万富豪的关系揭发权贵阶层的财富》,内文提到将接班成为中共未来领袖的习近平,其胞姐齐桥桥和丈夫邓家贵如何沾手稀土、矿产、地产和电信等多个行业致富的故事。
文章的第一段就极具讽刺之能事。该文开门见山指出:「中国国家主席未来接班人习近平,曾在2004年一次反贪污视像会议上警告官员:『管好你的配偶,子女,亲属,朋友和工作人员,发誓不要使用权力谋取私利。』」但文章立即一转话锋说:「随着习近平在党内位置的攀升,他的亲属的商业利益也随之扩张到了包括矿产,房地产和移动电话设备领域。」

阅读更多

南华早报转向与总编王向伟有关?

香港历史悠久的英文大报南华早报最近因为一些有关中国的报道,引起了香港民主派和一些国际新闻机构的不满,总编王向伟首当其冲,成为议论的中心。 *国际记联抨击南华早报自我审查* 国际记者联合会(6.28)星期四发出新闻稿,对香港历史悠久的南华早报新闻审查表示深深忧虑。国际记联指出,该报最近不少报道有自我审查的迹象,而且,一段时期以来早报不予续聘,“请”好几位资深记者走人。华尔街日报6月26日发表评论部主任瑞斯托尔的长篇文章,批评南华早报和总编王向伟搞自我新闻审查。 国际记者联合会根据最近的华尔街日报和香港苹果日报的消息说,南华早报出现这种情况,总编王向伟难辞其咎。 *华尔街日报:王向伟难辞其咎* 王向伟今年2月从副总编升为总编,接替去年辞职的蔡翔祁。王向伟1996年加入南华早报,2000年成为中国版主编,07年成为副总编。王向伟曾在中国(中共建政后)第一份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工作。 国际记联说,王向伟是中国吉林省的政协委员,人们怀疑他插手,导致最近湖南民运人士李旺阳离奇死亡案(6.6)在早报上得不到充分报道,只安排了“简讯”豆腐块报道(6.7),两位报道该案的记者也无署名。华尔街日报评论部主任瑞斯托尔说,王向伟在电邮中透露,是他删了该报道中的450个字,所以才变成了“豆腐块”。 国际记联引用这些报道的话说,王向伟指示早报记者,尽量简短报道李旺阳案,不要像其它媒体那样大张旗鼓地报道。报道还说,早报一名编辑普莱斯给王向伟发电邮,希望报社当局能解释一下。王向伟回答说:“我没必要向你解释什么,我作的决定我负责。你不愿意接受,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言外之意:你觉得不好你可以走人。 华尔街日报资深编辑瑞斯托尔说,有40多名报社记者联名写信给王向伟要求其拿出更能以理服人的解释。王向伟回应说:“我给大家彻底交底,我决没有试图淡化李旺阳案的报道。” 法广(6.19)曾发表特约记者麦燕庭的报道说,早报编辑普莱斯再度给王向伟发出“较长”电邮要求解释,并抄送编辑部同仁。普莱斯说,这样处理新闻,SCMP公信力“岌岌可危”,“王总”欠员工和读者一个解释。 有报道显示,SCMP的处理李旺阳案报道方式遭到抨击后,早报也改为“大幅度”报道李案。王向伟自己也在早报发表评论(6.19)(内地法制形同虚设)。王向伟说,湖南警方上周宣布,将对六四民运人士李旺阳在医院离奇死亡案展开新的调查,这一决定显然是因为香港民间强烈要求而促成。……“尽管香港人审慎欢迎事态发展,但事件也深切反映全国基层政府缺乏法治,情况令人担忧:部门级别越低,无视法律的程度就越严重。” *香港民主派抗议早报新闻审查* 但是,香港民主派人士(立法会议员梁国雄、社民连陶君行等)(6.20)还是到了南华早报总部大楼前抗议示威,要求该报尊重新闻自由。长毛梁国雄说,王向伟是吉林政协委员,早报如果仍然想成为有公信力、所谓泛亚洲报章,“请把王先生辞退。” 星期二(6.26),王向伟再度在早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央可借庆回归评估香港。文章说,胡锦涛主席将于周五访港,参加香港回归15周年庆典,以及梁振英政府的就职典礼。外界普遍预测胡锦涛届时将带上“贺礼”,即振兴香港经济的措施,并在发言时勾勒出未来的美好远景。“预料当局届时将采取各项措施牵制示威者,以便能让胡锦涛看到香港祥和、繁荣的一面。” *马来大亨接管早报,“被迫转向?”* 南华早报是一百多年前(1903)英国人成立的香港第一份大报,也是香港销售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在亚洲乃至全球也有相当的影响。该报1971年上市,一直是英国人控股。1987年,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将其私有化。1993年,马来西亚大亨郭鹤年买下其控股权,年末,郭鹤年儿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2009年,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郭孔演的妹妹)出任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行政总裁(直到上个月胡以晨接替行政总裁一职)。 *郭氏家族高度评价王向伟* 郭惠光对王向伟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和期待:以“王向伟的丰富经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都将引领我们泰然通过行业的变迁和挑战。” 王向伟最近成了民主派炮轰对象众矢之的,重要导火线除了李旺阳案报道方式,还有就是记者慕亦仁的去职。华尔街日报(6.25)报道,慕亦仁多年来屡获人权新闻奖(香港记协、外国记协)。慕亦仁说,王向伟4月告诉他:他5月合同期满,将不予续约。慕亦仁对德国之声说,自从前总编因“触及中共敏感议题被迫离职后,该报还有两位记者也相继离职。王向伟对他所写的涉及内地敏感维权议题的20余篇报道,大多弃之不用(包括采访高智晟妻子耿和的文章)。” 香港明报也援引慕亦仁的话说,王向伟当上副总编之后,他写的大陆新闻就常常被“枪毙”。2011年,慕亦仁曾写了大陆维权人士受打压的报道“异议人士的沉默”,拖了3个月才见报。慕亦仁说,前总编蔡翔祁在的时候,他差不多每周都有一篇报道见报。但从去年9月起,早报只采用了他两篇报道。一篇是成都大熊猫学习野外生活,另外一篇是国际组织呼吁中国政府向卖血艾滋病人赔偿,是他20多篇报道中题材“最温和的”。 慕亦仁说,马来西亚大资本家郭鹤年的市场“有一部分是在大陆”,他和家庭成员一致扶持总编王向伟,而王向伟“一直要求记者不要过多涉及内地敏感事件,并对记者报道进行‘新闻自我审查’。”“王向伟早就如此,并不是他上台后才这样,我不觉得是政府给他压力。” 明报和德国之声这些中文媒体给王向伟打电话或联系,均没得到回音。 *王向伟:我们没搞新闻审查*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瑞斯托尔说,王向伟倒是给华尔街日报回了电邮。王向伟说,这些事情的确都有。但说他搞自我审查则“绝对没有这么回事。”“我们在人权问题上的报道记录非常棒,这就足以说明一切。”瑞斯托尔说,王向伟这话对了一半。 他说,这些年来,早报的确发表了很多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重要文章,但它的这种报道方式的确也说明了很多的问题。瑞斯托尔说,早报很多这方面的好文章,都是慕亦仁写的。 *慕亦仁:郭家接手,早报开始“走下坡”* 瑞斯托尔说,郭鹤年1993年接手南华早报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千年让中国版编辑林和立“走人”,让王向伟来接替这位香港、亚洲甚至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瑞斯托尔说,这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郭鹤年,其子郭孔演,其女郭惠光和早报管理集团中的郭家人,都在培养和保护王向伟。 *林和立:早报确有自我审查现象* 林和立离开早报后,到CNN工作,后来又到美国智囊基金会作研究,同时,也是日本和香港大学的教授,主要还是研究中国问题。美国之音问:南华早报在王向伟的主政下是否出现了转向?林和立说,据他本人的观察和南华早报昔日同事的观察,有关大陆新闻的报道,确实有自我审查的现象。“有关人权、大陆高层动态、贪污腐化等不太正面的消息,比过去是减少了许多。”林和立说,在大陆有些是报道禁区:西藏新疆民族、台湾、人权、高层腐败、太子党等等。 林和立说,从南华早报的编辑方针和人事政策可以看到,过去10多年来,有一些干得不错在国际上获奖的出色编辑记者,反而给解雇或是不受到重用。他说,以此,可以看出,南华早报在报道大陆新闻方面是有所倒退。 *刘晓欣报道太石村遭解聘* 刘晓欣曾是南华早报驻广东记者。2005年,发生太石村事件,刘晓欣作了大量翔实报道,并得到了欧盟一项新闻大奖(2006)。但是,她后来同王向伟在编辑方针上产生分歧,被迫在2007年辞职。慕亦仁说,广东政府无疑也在其中对某方施加了压力。 *贝克尔:王向伟征求北京办报意见* 更早一些时候,是南华早报的北京分社社长贝克尔和王向伟发生矛盾,但报社当局支持王向伟,贝克尔只好走人。他现在伦敦居住。贝克尔说,王向伟经常和中央政府驻香港官员联系,征求其在早报报道上的意见。 *王向伟:绝无此事* 但是,王向伟回答说,“我从没征求新华社或是中联办的意见。因为我以前的职务就是报道中国事务的编辑,我一直同大陆官员有联系。我现在也是如此:经常同香港官员、外国驻北京、香港的外交官联系,也同中国和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联系。” 瑞斯托尔说,一些早报的记者告诉他,王向伟当中国版主编时,当时报社主政的蔡翔祁和其他主要编辑,建立了一个“中国报道二部”,目的就是要绕开王向伟。头版要闻部、特稿部、还有周末杂志等部门的记者写一些敏感稿件,通常王向伟领导的中国部不愿意编发,就由这个“中国二部”来编发。一些连中国日报都不发的主旋律稿子,王向伟的中国部,就接连不断发表这些歌功颂德的稿子。 *王向伟:别的媒体都不得罪北京,“我们为何出头”?* 王向伟雇佣了一批大陆年轻记者,取代了所有的报道中国事务的外国记者。有些报道,像有关茉莉花之春的报道,王向伟就不鼓励记者写。他的理由是:其他媒体都不发表得罪北京的报道,南华早报干嘛要出这个头? 相关日志 2012/06/28 — 被解約記者自述:我為什麼被踢出《南華早報》? 2012/06/20 — 中国预防腐败网等47家网站被关闭 2012/06/20 — 新獨立觀察:中国网络审查重心是“集体行动”帖子 2012/06/19 — 中国向联合国提议审查互联网 2012/06/18 — 魏武挥:韩国实名制的破产 2012/06/08 — 中国拟建立规章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制 2012/06/04 — 新浪微博在取消蜡烛图标之后,六月四日当天把奥运火炬和点蜡烛的生日蛋糕图标也和谐了(想告诉大家清明不要开火么lol) 2012/06/03 — 梁文道:不自由的滋味 2012/06/02 — 有人在Skydrive上传了六四图片,结果.. 2012/06/02 — 梁文道:當擦邊球打到境外

阅读更多

敏感词库|捡国旗、九千岁 及其他 2012-6-21

胡锦涛捡国旗相关:胡主席、捡国旗、作秀、路透(复测)
详情请见:网络民议| 胡锦涛:真真假假捡国旗

其他:通稿、九千岁、蛤蟆(复测)
备注:

所有中文词语在测试时都为简体。繁体搜索结果偶尔会有不同。
敏感词库测试截图均在本项目G+信息页内存档,欢迎访问。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