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水木特快] 方舟子:“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的先驱钱伟长!

来自: 水木社区 今日十大热门话题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1日,  已有 4 人推荐 发信人: aduiww (公民丙),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方舟子:“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的先驱钱伟长!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l 31 22:07:02 2010), 站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8eoz.html?retcode=0  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正在采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不禁佩服其记忆力之超群,90多岁的人了,对年轻时代的事仍记得清清楚楚,侃侃而谈。由此才知道钱院士原来还是“谢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国”的先驱者。他是这么对记者说的:他是1946年回国的,48年的时候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怎么过日子?而他在美国的年收入是8万美元……   是不是钱院士口误,把8千说成了8万了呢?于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多年来钱院士就一直在对记者说他当年在美国的年薪是8万或10万美元。 薪也只有5万多美元,加州理工真够有钱的,竟给钱伟长开了这么高的工资,在当时该算得上高校工资第一人了吧?华罗庚在美国时已是大牌教授,年薪据说只有约1万美元,比钱院士差远了。  钱伟长在节目里又说,当时喷射推进实验室又希望他回去,他去美国大使馆签证,填表格有一条是讲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您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我说当然忠于中国了,我是中国人,我不能忠于美国人。我就填了一个NO,我绝不卖国。结果就因为这个,他不让我去了。”这也相当奇怪。当时(1948年)中美是盟国,怎么可能问两国开仗时效忠于哪一方?即使是敌国,也不可能傻到公开这么问,否则岂不是公告天下凡是获得签证的人都是准备背叛中国的?钱伟长在标榜自己的爱国气节的同时,岂不是在污蔑当时去美国的中国人全都是在签证时正式声明了想要卖国的?   例如,《光明日报》2001年11月14日刊登《爱国是我终生不渝的情怀——访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一文,记载钱院士的话说:“当时我在国外的生活相当好,当过技术方面的‘洋官’,每年十万美金,但我不稀罕。……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水瓶,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从来没有对国家丧失过信心。”虽然工资数目和买的暖水瓶的数量略有出入,但还在同一个数量级。

阅读更多

大家都跑题,跑题跑不停

大家都跑题,跑题跑不停 “跑题跑不停”是窦文涛的版权。早期的《锵锵三人行》,文涛一开场先来这一句: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停。 越来越认为刘震云老师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必将传世。 刘老师在这本专著里生动真实地刻画了人类说话的特点,发布了许多真知灼见,比如: “他在传话的过程中,爱把一件事说成八件事。” “一件事又扯出来八件事。” “越说越多,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第三件事。” “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 “嘴下得不对,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说成两件事,或把两件事说成一件事。” 一言以蔽之,人类说话总爱跑题;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的跑题史。真实例子俯拾皆是。 方舟子揭发唐骏学历造假,斜刺里杀出来 …… ……

阅读更多

“唐骏们”的精准卡位术

唐骏、郎咸平两个人这几年在中国风生水起,不仅名满江湖,而且财源广进。他们是成功的典范,还是青年人的偶像。两个人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至少,唐骏的博士来自野鸡大学,而郎咸平的专业学问和教授身份,怀疑的人就少之又少。 大概是在9年前,我去采访过唐骏,精致的西装,夸张的表情,言必谈毛泽东和魂牵梦萦的祖国,当然也肯定会谈到他发明的卡拉OK打分器。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已经红遍大半个中国的唐骏,依然是把这些关键词挂在自己的嘴巴上。我想起当年对他的印象,他说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我就心存向往,那是一个多么严谨、多么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大学啊,可是我在几个小时的对话里,完全找不到唐骏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谱系,他似乎只是为了适应今天的生活在努力构建自己的话语系统,好让自己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的主流话语协调起来。 回头来看,唐骏当然是聪明的,他把自己准确地卡在爱国主义和领袖风范位置上,充分发挥他在海外多年闯荡积累起来的一点经验,叫那些头脑简单、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疯狂追随。唐骏知道这样的精准卡位是安全的,更是可以游刃有余的,在这个路径上,他可以竭尽全力地表达,可以像一名伟大的演说家一样,面对广场上数不清的人头,激情四溢地演讲,事实上唐骏的确具有表演天才,他的语速不快不慢,懂得句子的抑扬顿挫,年轻人岂有不欢呼、不追捧的道理。 对唐骏进行量化分析,他的技术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当然是领袖气质,这是大批中国人的集体爱好,唐骏借着传销般极具蛊惑力的手法,轻而易举把领袖这样的大词安在了自己的身上。但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唐骏只是唐骏,他再怎么折腾,也不是领袖,人们也知道,让人顶礼膜拜的领袖时代已经远去,人们更需要一个看上去有点像领袖的有钱人,于是,“天价年薪”适时地出现了。这才是这个时代中国人对成功的基本定义,领袖气质,富可敌国,才是真正的偶像。 第二种技术,是唐骏先生的海外精英身份,必须是名牌大学的博士,必须是世界一流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度,那么多人高喊着爱国主义口号,攥着自己的小拳头自强不息,仇美反日抗法烦英国,但遇到每个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人们,却都投以羡慕的眼光。唐骏深知这样的道理,微软这样有面子的公司身份,他当然是有了,而著名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几乎所有知道唐骏的中国人,都相信他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博士,谁曾想到,他原来不是,他说了假话。 像一枚金币,唐骏的一面是领袖、一面是博士,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面,唐骏知道自己在中国就玩不转了,可叹方舟子不谙世道,也不近人情,非得闹出唐骏原来是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毕业的好戏,唐骏能认错么,他不会的,他的知识结构没有教给他忏悔的品质,他大好的金钱梦想也不允许他认错。余下的就只有一条路,死猪不怕开水烫,在中国,除了民间的一些刁民反复纠缠,体制不会拿唐骏怎么样。 再看郎咸平。 新华书店里,郎咸平的书现在那可是门庭若市,而最火的一本,书名叫做《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事实上他的另外几本书名都非常咋呼的图书,照样名列销售排行榜的前几名。前两年,郎咸平到处放言,反对企业制度改良,提醒国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好像他才是真正维护经济公平的伟大学者。但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必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以来最大的问题,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诸如产权问题、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等,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大患。即使是最保守的管理高层,也深知只有让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公众化、国际化、资本市场化,中国的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效率。这事实上是对历史的一种纠正、对现实的一种重组。老百姓多年以来受制于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不注重自己本身的个人权利,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尚在情理之中,但郎咸平这个接受过最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教育的教授,却在这里著书立说、迎合大众、拒绝常识,他究竟想干什么? 一名真正的读书人,或者说一名具有独立精神的读书人,既不能迎合权力、迎合资本,也不能迎合大众。事实上,郎咸平不仅刻意迎合大众,而且迎合权力的厚黑技巧,甚至超过了真正在内地出生、长大的绝大多数学者。最近这几本“声讨新帝国主义”的图书,算是郎咸平迎合权力的大好贡品。帝国主义这个冷战时代的关键词,如今在郎咸平的笔下,似乎又火起来了。但问题在于,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贸易的时代,尤其是中国,甚至已经是一个对出口贸易有严重路径依赖的国家。可以这么说,在冷战时代,被人为隔离的贸易框架,可能的确带有意识形态的侵略性质,但在今天,当全球化成为一个经济学事实,郎咸平再次祭出帝国主义的陈旧词汇,就是一种对经济学分工理论和全球贸易理论的无知。 和唐骏一样,郎咸平要想在中国赚得大钱,爱国是必须要坚守的姿态,这是他经过思考后选择的一种话语姿态。现在看来,郎咸平似乎成了中国利益的捍卫者,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这样的市场卡位迅速给郎咸平带来了具体的利益,他出场演讲的身价节节攀升,而几乎所有请他演讲过的人都知道,郎教授在出场费上,一直是锱铢必较、毫不客气。据说,遇到不能谈妥价格的演讲,教授是可以临时撂摊子的。而他的一系列热气腾腾的书,基本占据了所有图书营销排行榜的前几名。郎咸平教授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一个言论的基地,也是一个赢利的工具,各路人马围绕着他马不停蹄,赚得盆满钵满。 http://view.news.qq.com/a/20100723/000023.htm

阅读更多

动机

先东拉西扯几句。 我似乎很久没有写blog了,最近的一篇是本月的9日写的关于方舟子唐骏的那档子事,再往前,则是3日写的关于agency。这个月,我就写了两篇博客。其它文章,都是我的媒体供稿,某种意义上说,是编辑拿着枪在背后逼出来的。 我也很久没打理我的blog了,有很多评论没有回复。我现在对于评论区唯一的操作就是把垃圾评论给删除掉。我也很久没有阅读blog了,gr里至少有三个目录夹有(+1000)的提示。似乎我离blog越来越远了。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微博的关系,也许是每个月都要写上十篇固定的文字的关系——有时候我的确有些东西想写,但这么一点点灵感也供给给媒体了——这样似乎不太好,要改正。 ———— 正式本博文的分割线 ———— 很多年以前,这个国家历经过一次前所未有的人为灾难,到处都在批斗人。革命小将们写大字报的时候,很多场合下会来这么一句:面对×××的这些行径,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为什么? 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的要害之处就是思想是可以定罪的。上个月我去了趟福建,见到了一个气质很好的老者。言谈之下,才晓得他在那个年代是吃过官司的。当时定他罪名的依据就是:思想一贯反动、敌视革命群众、企图下海叛逃。三句话,句句都是标准的思想定罪,最后这位老者坐牢11年9个月,浩劫结束之后,被平反,获赔偿1600元人民币(嗯,的确是只有两个零)。 盘问人的动机,就可以引出如此严重的后果,今天司法哪怕再荒唐,也不会这么干了。但今天的确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喜欢问一句“为什么”,并试图通过问句,来直接否定对面那位。换而言之,为什么一出,直指的就是你批评的合法性。 比如说,我今天在这个blog上,大肆揭某名人的短,并罗列证据一二三。反对者有三种(并不仅限于这三种)。第一种骂我一句脑残就消失不见,其实殊不知自己脑残得很;第二种有点本事了,一一驳斥我的证据,并举出反证,这一种我认为很可以接受。最恶毒的是第三种:靠,你魏某人干吗要揭人短啊,你是不是想炒作自己出名啊? 啊呸,就算我想出名,干你鸟事? 问人的动机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因为一个人肚子里的想法谁都不知道。我跑出来说我不是想炒作啊,或者说我就是想炒作啊,这种话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谁都不知道我是真想炒作还是不想炒作——有时候一个人连自己怎么想的,都未必了如指掌。 很多笔墨官司大家都喜欢去探究这场官司打起来的各自背后的动机,却全然忘记了官司本身。我有时候觉得,大学应该开一门“诡辩学”的选修课程,大家好好学一学,什么叫诡辩。在我看来,很多人成天玩的就是不自觉的诡辩。 比如说,你丫也不撒泡尿瞧瞧自己这德性,敢说这种话?靠,老子长得和凤姐差不多就不能说这句话了?这规矩你妈定的? 再比如说,那个企业捐个钱什么的,不就是想让自己形象好点嘛,动机不纯。拜托,你管它动机纯不纯的,重点在于它捐了没啊? 所谓人是有批评权的,这话的意思就是批评是基本人权,本身就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性。下一秒就挨枪子执行死刑的人,都有权批评高高在上的高官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天经地义的事。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这个娘骂的对否?其它的,都不重要。 有一次易中天做个节目,那个主持人确实有点不够专业,关于动机之类的问题,大概有问了好几个。搞得易中天本来就挺大牌的,越发克制不住,他说了一句,问人动机的问题是最无聊的(大意如此,原话忘却)。 我深以为然。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 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无有相关日志

阅读更多

美国《外交政策》:谁企图杀害方玄昌?

六月二十四日夜晚十点左右,三十七岁的《财经》杂志科技编辑方玄昌完成工作准备回家。半小时后当他快到位于北京三环的公寓时突然感到后背遭到攻击。他转过身去发现两个矮壮男人手挥钢筋。 方玄昌试图跑开,而那两个男人则不顾他的质问,不断地用钢筋砸他的头和后背,他只好极力保护自己。幸亏方玄昌常年习武身体强健,此时不但保持清醒,还能予以还击。最后直到他跌跌撞撞地上了一辆出租车,两个打手才离开现场,此时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浸透。 随后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医生缝合了方玄昌头后长达五厘米的裂口。袭击他的人有职业杀手的身手,在四分钟内完成了了残暴的伏击,而且对旁观的路人毫不在意。“他们的目的很清楚”,方玄昌在六月三十日的电邮中告诉我:“当场打死我,或者让我无法及时赶到医院流血而死”。 为什么有人竟然企图杀害方玄昌?没人知道,似乎去也没人关心。尽管警方正在调查,尽管《财经》也尽全力配合调查,尽管中国记协出面参与,但袭击者依然逍遥法外。北京当地的报纸对这次袭击只做了简短的报道,其中一家国营报纸只发了一条短小的社评称不应当打记者。却没有一家中国媒体发问:谁会袭击方玄昌?更要紧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方玄昌遭受如此横祸? 可是对于方玄昌的同事,这其中没什么玄机:报道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正如方玄昌所做的,是不安全的。被伤害的记者不一定能找出伤害他们的人和理由,但给他们的同事和朋友的警告却很明确:别掺乎,要么下一个就是你。这让很多人噤若寒蝉。就科学报道来说,钱财和政治上的风险正在不断升高,而人身危险也是与日俱增。 方玄昌是中国少数几个主要的科学“揭丑者”之一——挞伐学术界和政府支持的伪科学,抨击公开和隐蔽的江湖游医。在作为记者、编辑和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语丝》(经常被屏蔽的中文监督网站)供稿的十年当中,他揭露过编造虚假奖励和发表抄袭论文的学者,叫卖能治疗癌症的中药良方的贩子,比如兜售“天仙口服液”的王振国,声称能预测地震的中国科学家。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最近对方玄昌工作的回应却带上了一定程度的妄想、愤怒甚至暴力。 就在几周前,当时作为《中国新闻周刊》(与美国的《新闻周刊》无关)科学主编的方玄昌参加了深圳卫视有关地震预测的辩论。和他一同作为嘉宾出席节目的还有一位理性同道,由生化学家转行的科普作家方是民(与方玄昌无亲戚关系,其笔名方舟子更为公众所知)。地震预测,这种很大程度上已声名狼藉的活动时至今日仍然是很多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官员的一种特殊信仰。来自中国地震局(直属国务院的重要部门)的一位在官员发言中,居然信誓旦旦地提起能预测地震的鹦鹉和凭耳鸣就预测地震的超能力——一个具有这种超能力的人宣称在今年四月中国西北部玉树地震之前他感觉到耳鸣。现场的一位嘉宾,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任振球,还指责这些科学活动家收了美国的钱来阻碍中国的创新。方是民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节目录制之后任振球称他为卖国贼,还打了他一拳。 这还不是针对方是民的所有威胁。方是民七月二日在他的新浪微博里说接到了一个恐吓电话:“小心点,这几天有人要整你。” 在中国,科学思想的命运错综复杂。当下政府的一个重要的口号是"科学发展观",然而学术欺诈却普遍存在。一月英国的《晶体学报(E)》,一份有同行评议的国际科学期刊,宣布由于编造数据,一次性撤消七十篇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三个月后,这份杂志又宣布由于数据和错误的原子识别问题,撤销了另外三十九篇论文。据《新语丝》调查,其中三十七篇全部由中国的大学完成。《自然》杂志引用过的一篇中国政府的研究发现来自中国六家最高学术机构的六千多名科学家中约有三分之一承认他们曾经有过“剽窃、篡改和编造”的行为。 有批评将论文造假归结为官僚所设定的不切实际的发表目标。但在方玄昌看来问题更深,五月我们会面时他这样说。这表示五四运动反封建的科学精神的一种倒退——从五四运动拥护民主,倡导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倒退。遭到袭击之后,方玄昌谈到他自己和同事们时,把他们归为“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没多少人理解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他说:“大多数中国人看待科学的态度是迷信的、惧怕的”。在精英阶层事情更加糟糕,他说,他们把科学奉为抽象的教条,却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就科学的、批判性的思考方面而言,方玄昌又说道:“中国人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这些问题绝非局限在中国国内。中国的科学发明在历史上有些声誉,也被反复提及,而创造新的声誉对全世界来说都是迫在眉睫。上个月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当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时代,中国开发利用低碳新技术的潜力就变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一个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 想要利用科学巨大威力就必须促进良好的学术活动、科学教育、批判性思维以及科学新闻报道。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0/07/06/why_was_china_afraid_of_a_science_journalist?page=0,1 Who Tried to Kill Fang Xuanchang? A chilling attack on a controversial science journalist in Beijing bodes poorly for scientific progress.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