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

BBC | 中国官媒评北京警方回应朱令案意见相左

北京警方又关朱令案的声明没能平息争议。 中国官方报章纷纷就北京警方回应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遭投毒悬案的声明进行评论,但意见相左。 中共《人民日报》星期四(5月9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引用最高法院副院长沈德咏基近日发表的文章称“消除疑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 但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同日发表的社论给出几乎相反的看法。社论认为,即使警方继续回应,也难以平息质疑。 北京警方星期三(8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朱令案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获14.5万人关注的媒体人哑巴在其认证微博称,朱令母亲朱明新在得知北京警方的声明后,再次质疑警方为何不公开案件信息:“为什么不理我?我的疑问能不能给我个说法?” 《新京报》则引述朱令父亲吴承之说:“警方的通告已经看到了,我们对于此事的想法,仍然是我前些天不断讲过的那些,希望案件的侦破过程和案情等内容得以信息公开。” 党报“内讧” 按键 《人民日报》的评论说 :“尽管如网友所言,在‘民间断案’经年累月地发酵升级之后,这份迟到的回应,确实有些姗姗。但北京警方敢于直面这一积年已久的刑事案,并做出自己的说明,这对19年悬而未决的朱令案而言,无疑是一个可取的态度、一个可以期待的开端。” 评论说,“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民众围绕朱令案的猜测“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环球时报》社论则说:“昨天微博上立刻有一些人拒绝接受北京警方的声明,提出一系列细节性追问。看来警方的回应无法平息舆论中的情绪,即使警方继续回应,追问将层出不穷,事情将更加轰轰烈烈。” “这很可能也是官方有时选择‘低调处理’的原因,他们可能觉得既然沟通达不到效果,越沟通乱子越大,不如让事情慢慢自行冷却。” “各官方部门都有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权威和信任度支撑不住来自舆论的质疑。一旦质疑发生,官方可以用来守护信用的资源很少,谣言都能成为有力的炮弹。” 《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被人民网手机版等广泛转载,但环球网本身并未上载其内容。《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按键 则在其认证微博上转发全文 。 “疑罪从无” 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系统下的《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则聚焦于“无罪推定”原则之上进行评论。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说:“直到今天,我们仍未能解决‘有罪推定’的陈苛。此番北京警方就‘朱令令案’再次申明的办案原则,实际上说明19年前就为今天的中国司法理念纠偏树立了一个标杆。” “而从法律上说,我们其实真的无从评判来自网友爆料的那些‘证据’。网民不是福尔摩斯,我们也不是法官,基于自然理性的朴素正义观而表达,这本身也值得尊敬。” 《新京报》刊登法律学者毛立新的评论文章则说:“贯彻‘疑罪从无’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被害人的利益和感受。对被害人及其亲属而言,一方面由于案件尚未完全侦破,实体公正落空;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相应赔偿,经济上可能遭遇困难。” “因此,对公安、司法机关而言,既要通过不懈努力,尽快破案,在这过程中,还要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告慰被害人及其亲属,并做好必要的告知和信息公开,满足各方的知情权。” 另外,最新一期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广州《时代周报》针对网民质疑朱令案久未破案的现象称,“‘无案不破’的社会才可怕”。 该报刊登湖南湘潭大学哲学讲师孙乐涛的评论文章说:“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历史上出现一个破案率百分之一百的社会,那这些全部的‘真相大白’中,又会有几多冤案?” “想想不久前浙江女神探制造冤案的故事,其中道理,不难知晓。”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网民的白宫“上访潮”

白宫在2011年开通一个请愿网站时,很可能想不到会有人请求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入侵中国、就豆腐脑应该是甜还是咸做出裁定、或者调查20年前中国的一宗投毒案。 但这恰恰是过去一周内发生的情形,中国人在各种动机(包括正义感、无助感,或只是想幽默一下)的驱使下,蜂拥访问白宫“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网站。 促使中国人在美国白宫请愿网站发起请愿的事件之一,是一起悲剧。自4月下旬以来,中国网民一直在呼吁当局对1995年的一宗投毒案重启调查,该案受害人朱令当时是知名学府清华大学的学生。中毒使她身陷残疾,而当局却从未找出谁是肇事者。 但是,这些呼吁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反倒是朱令这个名字很快就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被屏蔽,这也许是因为未能破案给政府带来不良形象,也许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朱令的前室友)据信是一名前高官的孙女。 无论这一网络审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反正人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向上述白宫网站。在那里,人们可以不受阻碍地谈论此案。更重要的是,朱令的那名曾被中国警方讯问、但随后获释的前室友,早已移民美国,因此中国网民有理由促请美国有关部门调查她的过往经历。 在上述白宫网站上,一项请愿只要在一个月内收集到10万个签名表示支持,奥巴马政府就会审议相关请求,并作出回应。有关朱令的请愿(具体内容是呼吁调查并遣返那名涉嫌投毒的嫌疑人)截至周三已收集逾13.5万个签名——要知道,这是这项请愿发起短短五天之后的数字。 考虑到法律和外交现实,有关朱令的请愿不太可能产生什么实质结果。但它至少很快产生了一个影响。随着有关白宫请愿网站的信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开,中国其他种种诉求的倡导者趋之若鹜。据记者最新统计,过去三天里发起了五项涉及中国的请愿。其中两项请愿敦促美国发动军事干预:一项是解放中国人民,另一项是解放香港人民。 另外两项请愿提出环境方面的关切:一项请求奥巴马要求中国在昆明停建化工厂,另一项呼吁评估四川省一家石化厂的安全性。 还有一项请愿是轻松性质的。“我们请求美国政府将豆腐脑的官方味道定为甜味,即加入糖浆或砂糖、红糖等甜味食品调味。”豆腐脑是一种黏糊糊的早餐食品,许多消费者喜欢咸的;但也有一些人喜欢甜的。 白宫请愿网站在中国网民中突然走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因于中国的某些传统。封建年代,民众直接向官员陈冤、请求帮助,他们相信高层公职人员是公平公正的。这种做法延续至今,中国政府设有国家信访局,由其负责接收民间的请愿。 在人气颇高的微博服务——新浪微博(Sina Weibo)上,有人开设了“信访办公室主任奥巴马”的账户。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都流传着一张经过粗糙数字篡改的图片,图中的白宫变成了信访办公室,奥巴马则在审阅请愿书。 这个玩笑带有对中国国内政治的批评意味:假如中国人能从本国官员那里得到这样的关怀……中国的每一个省会城市都设有信访局,它们每年往往接到数以百万计的请求。那些觉得在当地得不到公正的人,还会把自己的请求带到北京的国家信访局。每年3月全国人大举行年会时,国家信访局都会面对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者。 担忧批评声音使自己脸上无光的一些省份,会花大气力阻止当地居民到北京上访,把他们非法关押起来,或者干脆一开始就不让他们前往首都。 “这与白宫的做法形成鲜明反差。”《茶叶之国》(Tea Leaf Nation)联席主编大卫•沃泰姆(David Wertime)表示,“这件事很有价值,它提醒世人注意到美国在数字时代拥有的软实力。”《茶叶之国》是一份关于中国的数字杂志。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明報 | 感謝港人捐款 擬來港就醫

【明報專訊】香港傳媒當年曾報道朱令中毒案,朱父透露,來自香港的捐款令他印象深刻,望透過本報向香港市民道謝。協助朱令的義工亦透露,正在考慮來香港尋找治療的可能性。 吳承之說,2007年前後,香港媒體報道朱令案,他很快收到20萬港幣捐款。「我印象很深,那天去簽收捐款,500元一張的收據,我整整簽了一下午,簽得手都痠了。」他希望本報向關心朱令的香港民眾轉達感謝。 朱令是鉈中毒個案中鮮有的存活者,其康復和護理都難尋參考病例。有協助朱令的義工開通新浪微博「@幫助朱令」,義工透露,有國外專家建議朱令前往香港查詢,他們也正在考慮,但對本港醫院的專長、費用等均不了解,希望有熟悉情?者能提供信息。而對於朱令父母要求警方公開資料的訴求,一名長年關注事件的資深義工認為,現在可能是比較合適的時機,「一路看下來有希望,但是變幻莫測,不敢抱太大希望」,他認為可透過媒體和輿論施壓,但最終能否公布還是要「看領導」。 明報記者

阅读更多

孙维:我也是受害人

@假装在纽约 :孙维:我也是受害人。希望关心朱令的朋友们能耐心看看。我的观点①孙维只是嫌疑人,她可能是罪犯,但也可能不是,我们在追问真相的时候必须牢记这点,切不可自己在心里给孙维判了刑。②正因为真相未明,我们才需要更加大声地疾呼重启司法调查,对孙维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她真的是被冤枉的话。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76855 喷嚏图卦微信:penti_tugua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北京警方:“朱令案”“最终无法侦破”,专家质疑

华盛顿 — 北京警方日前表示,对备受社会瞩目的“朱令案”未能侦破深感遗憾,希望外界理解“一些案件还是不能侦破”。有法律专家认为,现在尚不具备就此撤案的法律条件。 *京警方:“朱令案”最终无法侦破* 北京警方5月8日就朱令案表态。中新网报道,表态核心内容之一是:“朱令案最终无法侦破”,因为案发时“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但是“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北京警方说,此案到此已“无能为力”。 朱令原是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1994年11月,据认为有投毒者使用杀伤神经的铊盐导致朱令第一次中毒,但她幸存下来。1995年2月或3月,朱令据信再次被人下毒,有毒物质还是铊盐,而且杀伤力超过致死剂量,朱再次侥幸生存,但是留下严重伤残。最近追踪案件元凶的呼声再起,案件线索扩大到美国,因为据称涉嫌人就在美国境内。 *莫少平:撤案的司法条件* 北京资深律师莫少平对美国之音说,一个非正常的中毒案件,什么情况下才能撤案?按照刑事诉讼法,警方要撤案必须满足起码两个条件:“第一,经过侦查不存在犯罪事实,完全可以排除人为投毒的可能,不存在犯罪事实,这时可以撤案。第二,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亡。” 莫少平认为,在上述条件均不具备,案件没有结论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宣布就此撤案,或者放出撤案的先导舆论。莫少平说:“应该继续去侦查,哪怕没有进展,案子也是在那里挂着。有了新的线索后,继续去侦查,因为很多情况下,有些证据是隔了很多年之后浮出水面才被发现的。” 另外,针对北京警方日前就朱令案件的最新表态,暗示案子已经走到侦查尽头,无法继续进行之说,莫少平指出,其实几年前当有政协委员向北京警方谘询朱令案时,警方就表示已经撤案。 *“命案必破”论适用“朱令案”?* 北京警方日前就朱令案表态的另外一个要点是:案件办理完全独立。中新网援引北京警方的话说,“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公安人员对所有刑事案件,特别是严重侵害公民生命安全案件,都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工作。 北京律师浦志强对美国之音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命案必破将会造成很多冤案”。所谓‘命案必破导致冤案’显然是指在中国司法不透明、刑讯逼供猖獗和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上级下命令要求必须破案,将导致冤案产生。这种情况在中国反复发生,已经成为中国司法的痼疾” 浦志强说,单纯追求命案破案率,容易造成很多冤案,但是,有命案也不能轻易撤案,如果要撤,前提必须是公安机关是否真的尽心了:“不是说,朱令这个案件就会怎么样,但是前提是公安机关办案有没有受到案外因素干扰?这一点公安机关自己心里知道。(办案)有没有受到其他人干扰,凶手有没有其他背景,我看目前议论也很多,这是一个事实。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从公众角度来讲,目前涉及的事实是,公安机关是不是真的用心去做了?是不是排查了所有的情形,然后基于无罪推定这样的理由,(得出)没有能够抓到凶手,或者说没有能破案。” 浦志强律师说,我们有“命案必破造成很多冤案”这种沉痛历史教训和情况,朱令案是否就属于此例目前还言之过早。当局表示“案件未受到外界干扰”的可信度如何,只有当局自己清楚。 *政府公信力遭挑战* 笔名“不锈钢老鼠”的北京独立网络作家刘荻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网上和民间舆论围绕朱令案目前表现出某种无可奈何情绪:“有人说,此案有高层关系,掩盖杀人凶手,但是这方面的情况,不管怎么说,我们也只是怀疑,我们不是司法部门,没有办法判断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回事。” 刘荻说,民众在网上不能像侦探小说那样去破案。她还说,目前公众围绕朱令案所表现的疑虑反映出,政府公信力很差。无论政府怎么说,民众都不信,围绕朱令案的社会探究还将继续,而案件在美国的可能延续,则更增加了这起命案对中国乃至美国,特别是华人社会舆论的吸引力。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9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