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同

德国之声|北京两大报纸被突然更换”婆婆”

内容 站内导航 更多内容 Meta导航 搜索 语言选择 简介 动态 市场 学院 联系 帮助 伙伴 导航 档案 搜索 搜索概念 搜索 扩大搜索 德国之声中文网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English German Chinese Spanish Portuguese for Brazil Arabic Russian Persian Albanian Amharic Bengali Bosnian B/H/S Bulgarian Croatian Dari French Greek Hausa Hindi Indonesian Kiswahili Macedonian Pashto Polish Portuguese for Africa Romanian Serbian Turkish Ukrainian Urdu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2011.09.02 首页 在线报导 北京观察 新闻报道 中国 媒体看中国 经济纵横 文化人生 足坛体坛 科技环境 教育就业 千面德国 9·11十周年 德国信息 德国纪事 走遍德国 留学德国 学习德语 学德语 教德语 精彩德国 中文广播 自我介绍 网上广播 收听指南 音频下载 DW-TV 实时收看 服务频道 RSS 服务 订阅新闻 移动频道   新闻报道  | 2011.09.02 北京两大报纸被突然更换”婆婆”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新京报》为中国媒体中比较敢言的报纸 据中国媒体人披露,北京市《新京报》、《京华时报》被突然划归北京宣传部管辖,两报将从中央报刊系统变为北京地方媒体,根据中国媒体属地管辖规则,对北京市内负面事件报道及异地监督将受到限制,媒体人士也分析,此为内地舆论进一步收紧迹象。   9月2日,《中国周刊》执行社长朱德付在新浪微博上发布消息,内容大意为今日下午15时30分,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突至《新京报》并宣布接管。《京华时报》也同时成为北京市委宣传部所辖报纸。而此前两家报纸均未获得任何消息。昨日中国时政评论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中心研究员陈杰人也曾在微博上发布两报被北京市委宣传部接管消息。但关于此消息的微博和评论很快遭删除,连”新京报””京华时报”也成为微博敏感词,无法搜寻。此事也在媒体圈引起震动,有分析人士认为,两份报纸由中央报刊系统到成为地方媒体,按媒体属地管辖原则,今后在异地监督和对北京市的批评报道将受到限制。 据悉《新京报》和《京华时报》在中国媒体中,以敢言著称,《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都市类日报,创刊于2001年5月28日。《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内地首家获淮跨地区经营报纸。两报销量现分居北京零售报章的第二、三位。《新京报》从开创之初就因为其批评性报道连续遭到整肃,最初的报社总编程益中、杨斌等皆被当局打压。《京华时报》亦屡有超越官方规限报道及言论。 异地监督和对北京的批评报道难继续 两个中央报纸系统的报纸划归地方,其原因何在?德国之声电话采访了陈杰人,他对此作出分析,两报划转到地方归口管理,首先缘于前不久有关方面作出决定,要对《新京报》《京华时报》这样的一些报纸,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由此可以预测到在今后不仅这两家报纸,一些其他的报纸包括网站也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陈杰人认为另外两个主要的原因为:”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十八大即将召开,在开幕前的这一段时间,需要在舆论上整肃、限制,这样对于媒体的属地管理就有利于通过层级管理方式,使媒体按照当局的意见来发出声音;第三个原因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新京报》《京华时报》从各自不同的定位,作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报道,象《京华时报》作为《人民日报》的子报,对于北京市发生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和报道,这种批评是北京市属媒体批评力度也不能达到的,《新京报》作出的批评报道更加犀利,国内的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基本都有他们的声音,这种报道方式很显然引起一些人的不快,如果将他们纳入到地方管理,按照属地管理规定,不能监督北京市以外的负责事件,监督北京本地的负责新闻,因为有主管在上面限制,更不太可能。这些应该是导致两家报纸被更换’婆婆’的背景。” 对传统媒体管制无法阻止真相传递? 据此,陈杰人认为中国当局对传统的媒体的管制一直在收紧,这次也不例外。另一位知名的中国媒体人高瑜也认为自胡锦涛上台以来,中国进入到最严控舆论的时期,十八大前夕,对媒体也采取了与镇压异议人士一样的严控方式。 德国之声也采访了中国知名的媒体人、原《冰点》主编李大同,他表示两报如果收归北京市宣传部管理,北京方面应该有着最功利的考虑,就是少报北京的负面新闻,至于异地监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认为这只是当局控制媒体的一种举措:”反正是万变不离其宗,这种政治博弈始终以各种方式在进行,当局花样别出,实际上他们根本无法控制,我们看到社会第一时间知道事情和发出声音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现在信息主要不是在平面媒体上而是在网络上传播,我觉得他们的控制不会有什么效果,只是他们自我的心理安慰罢了。” 但陈杰人表示,尽管微博等传递信息迅速,但真正达到社会影响力的还需依赖传统媒体,所以对传统媒体的管制,实际上会达到一定的舆论管制效果。 作者:吴雨 责编:乐然       意见反馈  »  |  电子邮递  »  |  打印  » 更多文章   Share this article What is Social Bookmarking?   禁书选读 《中国影帝温家宝》 《鸿》 《我的西域,你的东土》 《六四日记》 《1959 拉萨!》 《民以何食为天》 《哈维尔自传》 《大国沉沦》 维基解密 每月有奖征答 晚间节目 晨间节目 Podcast 听友网友交流平台 德国之声短信平台 服务专栏 每天把最新报道送到你的邮箱,欢迎订阅!   经济纵横 年假太少的员工容易装病? 德国政府通过拯救欧元新方案 德国”领跑”医疗器械市场 “涨时代”让中国的中小企业苦不堪言 德国汽车工业明年可能陷于停滞 中国汽车市场热 德国物流业也想分杯羹   文化人生 今天你”订”了没有? 歌德奖章在魏玛颁发 德国老年人也上”非死不可” 德国电信成”德语大敌” 在德国做中文导游 德国”老外”着迷汉语 © DW 2011 外部网页内容,德国之声概不承担责任。 English German Chinese Spanish Portuguese for Brazil Arabic Russian Persian Albanian Amharic Bengali Bosnian B/H/S Bulgarian Croatian Dari French Greek Hausa Hindi Indonesian Kiswahili Macedonian Pashto Polish Portuguese for Africa Romanian Serbian Turkish Ukrainian Urdu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艾未自由 | 联合早报8月11日: 艾未未接受官媒专访:中国问题不能以激烈革命解决

艾未未接受官媒专访:中国问题不能以激烈革命解决 联合早报 (2011-08-11)    (北京讯)中国著名艺术家、异见人士艾未未自从6月获准假释回家后,最近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并表示自己绝不会停止与不公正斗争,但中国的问题不能通过激烈革命的方式解决。   获得艾未未青睐,得到本次独家专访机会的是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由于他过去两个多月来一直维持缄默,同时也谢绝了多家境外媒体的采访要求,最终却在官方媒体上做出获释后的第一次亮相,一些西方媒体将此评论为“不寻常”。   此外,由于专访并没有刊载在《环球时报》中文版,BBC中文网引述《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受询时说的,专访显然是给西方看的。李大同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当局开始准许艾未未出声,“因为中国人根本看不到对他的专访。”   艾未未是在他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工作室里受访,在专访照片中,艾未未抱着家猫坐在院子里,神态自若。记者形容,艾未未在长达6小时的访谈时间里,继续展示他对政治问题“争强好辩”的特点。   报道说,艾未未继续要求改革,但澄清并不主张以激进方式变革政府。“通过激进的革命推翻现政权,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一个科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   艾未未承认与当局签署了有关偷税漏税与罚款的文件,但他强调这不是认罪。他也承认将来要更加谨慎,但强调他并没有变得软弱。   他说,“你躲避你的权利就等于放弃你的权利。当然,如果你放弃一些权利,可能会活得容易些。但是(社会)存在这么多不公平的问题,而教育资源又这么有限……我将永远不会停止与不公斗争。”   53岁的艾未未是在今年4月初从北京机场出境往香港时被中国警察带走。中国官方后来对外宣称,艾未未在押期间承认偷税漏税,并答应付还罚款。   根据《环球时报》专访,当局允许他假释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不准再使用境外微博Twitter。不过,他从本月5日开始,陆续在Twitter上发声,9日更呼吁外界支持内地维权人士。外界认为,这些信号预示了艾未未将再开始活动。 报道链接:

阅读更多

《南风窗》人事又变动 个中原由意味长

中国南方一家知名时政新闻杂志在发表了被当局称为“政治导向错误”的文章后,文章作者被勒令“停职反省”,杂志社社长也受到牵连被免职。 广州日报集团旗下的时政新闻杂志《南风窗》日前刊发了专访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启华的文章。这篇题为《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又名《狭隘民族主义与外交政策》)的文章试图改变国人对北洋时期的内政外交和历史人物“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为近代中国历史提出了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解读。 文章作者、《南风窗》杂志采编中心主任赵灵敏8月16日在向同僚发布的公开信中说,她已于15日接到社委会通知,进行停职反省,并表示已退出所有采编业务和工作。 赵灵敏在公开信中说,对于文章存在的所谓“政治导向错误”,她持不同的看法,但目前没有“讨论问题的氛围和契机”。她还在信中透露,《南风窗》社长也因此受到牵连。 据微博和多家媒体证实,《南风窗》社长陈中因为把关不力已被免职。 《南风窗》的网站上删除了这篇文章,不过在财经网、凤凰网等网站上依然可以浏览文章全文。 *昝爱宗:免职或另有原因* 浙江独立作家昝爱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和《南风窗》过去发表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并非格外敏感。 昝爱宗说:“它里面就提到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高于国家利益,高于公平正义, 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特别敏感的。从历史的角度说,党的逻辑就是,革命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正义的。党来领导一切,就是说了实话而已。” 昝爱宗说,几年前他见过陈中,他感觉陈中是在体制内游刃有余、“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人。他说,这些年来陈中对政治的把握一直很好。这次被免职可能另有原因。 *郭宇宽:中国言论自由尺度在不断拓展 * 前《南风窗》记者、知名媒体人郭宇宽对美国之音说,他不方便在采访中评论陈中本人,但承认陈中这次被免职是另有隐情。 郭宇宽说,近年来包括他在内的一大批记者离开了《南风窗》,和当局对言论自由的压制有很大关系。 不过郭宇宽认为,政府虽然一再想要收紧言论,但中国今天的新闻自由程度、言论自由尺度和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个空间还在不断扩拓展。 郭宇宽说:“我经常打一个比方,管制就好像政府给你量身订做一件衣服,但是民间社会的成长非常快。它订做的衣服总是比不上我们身体长大的尺寸。有时候我们感觉衣服很紧,并不是因为衣服变小了,而是我们的身体在长大。” 郭宇宽说,政府现在就像是在一个快要决堤的河口拼命填沙子,但效果越发甚微。 *李大同:民智已开 官智未开* 资深新闻工作者、《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前主编李大同也认为,现在当局根本无法控制信息。他说,老百姓的脑子不再是一片空白。当局对于民心相悖也心知肚明,只是还一直在装傻。李大同说:“民智早已开了,官智没开,如此而已。” 2006年,“冰点”在刊登了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后一度遭到封杀,李大同也被撤职。 谈到当局惯用的以撤职查办记者为手段限制新闻自由时,李大同说:“野火烧不尽。中国的新闻又不是一个人能决定命运的。 一代一代的人你都给干掉? 你干的掉吗? 干不掉嘛。” 李大同说,现在他已经退出了新闻阵地的一线,“各领风骚没几年,该年轻人干了。”他笑着说,“年轻人干得不错,不比我们当年差”。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艾未未接受官媒专访:中国问题不能以激烈革命解决

艾未未接受官媒专访:中国问题不能以激烈革命解决 (2011-08-11)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从喀什动乱谈巴伊沙三角关系 [中国早点] 温州商人与城市 [金融风暴] 我国银行系统稳定能渡过难关 [国庆2011] 保卫家园 让梦踏实 (北京讯)中国著名艺术家、异见人士艾未未自从6月获准假释回家后,最近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并表示自己绝不会停止与不公正斗争,但中国的问题不能通过激烈革命的方式解决。 获得艾未未青睐,得到本次独家专访机会的是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由于他过去两个多月来一直维持缄默,同时也谢绝了多家境外媒体的采访要求,最终却在官方媒体上做出获释后的第一次亮相,一些西方媒体将此评论为“不寻常”。 此外,由于专访并没有刊载在《环球时报》中文版,BBC中文网引述《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受询时说的,专访显然是给西方看的。李大同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当局开始准许艾未未出声,“因为中国人根本看不到对他的专访。” 艾未未是在他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工作室里受访,在专访照片中,艾未未抱着家猫坐在院子里,神态自若。记者形容,艾未未在长达6小时的访谈时间里,继续展示他对政治问题“争强好辩”的特点。 报道说,艾未未继续要求改革,但澄清并不主张以激进方式变革政府。“通过激进的革命推翻现政权,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一个科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 艾未未承认与当局签署了有关偷税漏税与罚款的文件,但他强调这不是认罪。他也承认将来要更加谨慎,但强调他并没有变得软弱。 他说,“你躲避你的权利就等于放弃你的权利。当然,如果你放弃一些权利,可能会活得容易些。但是(社会)存在这么多不公平的问题,而教育资源又这么有限……我将永远不会停止与不公斗争。” 53岁的艾未未是在今年4月初从北京机场出境往香港时被中国警察带走。中国官方后来对外宣称,艾未未在押期间承认偷税漏税,并答应付还罚款。 根据《环球时报》专访,当局允许他假释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不准再使用境外微博Twitter。不过,他从本月5日开始,陆续在Twitter上发声,9日更呼吁外界支持内地维权人士。外界认为,这些信号预示了艾未未将再开始活动。

阅读更多

BBC | 艾未未首次接受中国官媒采访

艾未未获假释后在家门口向记者致意 中国《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了对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独家专访,称这是他6月22日获释后首次打破沉默。 《环球时报》记者是在艾未未家中采访他的。专访还配发了一张照片,艾未未坐在院中一块长方形石头上,抱着一只猫。 文章写道:虽然艾未未继续要求改革,但是他说他从没有呼吁改变中国政府。 文章引述他说,“通过激烈革命推翻政府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科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 文章还说,艾未未同意接受采访,但是条件是不要问他被关押期间的情况。 给西方看 BBC中文网记者查阅了《环球时报》,没有发现这篇专访有中文版。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对BBC中文网表示,这篇专访显然是给西方看的。 他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当局开始准许艾未未出声,“因为中国人根本看不到对他的专访。” 新华社引述北京市公安局官员说,艾未未获得假释是因为他认罪态度良好和身患慢性疾病。 与世隔绝 艾未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已经恢复正常生活,虽然他获假释的条件之一是不能用社交网站Twitter,但是他仍然上网浏览新闻。 艾未未说,“我从前没有多少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但是现在我有了大把时间。我尽可能多地照看我儿子。” 文章说,艾未未说这话时脸上现出慈父般笑容。 文章说,尽管艾未未的案子涉及许多敏感问题,但是他还是谈了他在关押期间的情感,想法和思想。 艾未未说,“我被与世隔绝。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获释,感觉好像我重重地摔进了一个封闭的坑里。” 文章说,艾未未承认他将来要更加谨慎,但是他并没有变得软弱。 他说,“我被卷进政治漩涡。我从没有躲避政治。没有人能躲开政治。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政治化的社会里。 ”他停下来思索了一下,继续说,“你躲避你的权利就等于放弃你的权利。当然,如果你放弃一些权利,可能会活得容易些。但是(社会)存在这么多不公平的问题,而教育资源又这么有限….我将永远不会停止与不公平的现象做斗争。” 逃税 这篇专访还提到了当局指控艾未未逃税的问题。文章说,艾未未向《环球时报》采访他的记者承认,他签署了一份文件,但是说那不是认罪书。他说如果他被证明有罪,他将接受惩罚。 他说“我是公司的艺术指导,并不关心公司财务问题。”。但是文章说,艾未未说自己清白,是站不住脚的。文章引述中国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的刘楠来说,虽然艾未未申辩自己不清楚会计逃税的事,但是“没有管理层的命令,会计是不会逃税的。”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11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