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

共识网 | 林达:艾尔斯伯格回家

美国宪法保护被告权利的思路设计是:法律必须以最大可能保护公民不成为政府滥权和陷害的牺牲品。因为,和平民相比,政府太强大了。 这个月,美国有个特别新闻:有关越战的五角大楼秘密文件被宣布正式解密。按《纽约时报》的说法,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一个政府密件的解密日,变成了媒体泄密的纪念日。是的,真的很巧,今年恰是《纽约时报》公布这批秘密文件,并引出最高法院对此案著名裁判的40周年纪念日,裁决是在1971年6月30日宣布的。 最高法院40年前的判词,至今还是美国有关言论自由的经典。例如,针对美国对媒体不得预先禁止发表、以保障新闻自由的传统,大法官布列南认为,下级法院这次鉴于情况特殊,对报纸发出的临时禁制令,仍然是错误的。并指出,今后政府必须证明,某新闻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地造成相当于已经出发的船只,因为此新闻会遭遇灭顶之灾”。否则,就不可以发禁制令。 这个案子中国读者很熟悉了,我不再重复介绍。我想聊聊的是,当年那个泄密者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中《纽约时报》的胜诉,使得很多人误以为,泄密者一定就成了英雄。不是的,他只是支持者心中的英雄。作为法治国家,桥归桥,路归路。政府在媒体发表之前,不能禁止发表,并非等同于:假如你真的发表伤害国家安全的秘密,不必受法律制裁。所以,40年来,美国媒体和政府有了解决之道,当媒体吃不准资料是否真的损害国家利益,发表前会咨询安全部门意见,最后的判断和发表决定权还在媒体那里。一个前提当然是,司法是公正的,不会协助政府行政分支陷害整治被告。 按照上述逻辑,泄密是违法行为,泄密者就更难逃司法制裁了。 《纽约时报》在报道“解密”新闻时,用了一张老照片,那就是40年前这场戏的真正主角,泄密者艾尔斯伯格。他被一大群记者围着,一堆话筒送到面前,不是要他发表英雄感言,而是要他谈谈被检察官起诉了14项刑事重罪的感想。 艾尔斯伯格一开始尽量不暴露,之后,他一度躲藏起来。他懂法,知道《纽约时报》胜诉之时,就是自己的麻烦开始之日。可一直躲下去总不是办法,在最高法院宣布判决的两天前,也就是1971年6月28日,他决定向联邦检察官在波士顿的办公室自首。他发表声明:“我感到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不能再协助(政府)向美国公众封锁这些信息。我清楚我置于危险之中,我准备面对这个决定带来的全部后果。” 习惯法治的美国人都和他一样清楚,他的行为本身触犯法律,虽然他正义凛然,却没人救得了他。可谁也没有料到,最后“救”了他的,却是最痛恨他的政府,尼克松总统的行政分支。 原来,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泄密后,尼克松为阻挡政府秘密再如水一般漏出去,就成立了“管子工”小组应对。作为政府行政分支,这本是该做的事。可惜,他们采取了违法手段,包括针对艾尔斯伯格收集材料,为了攻击他的诚信,“管子工”们夜间非法闯入他的精神科医生的办公室,试图找到对他不利的材料。他们之所以如此冒险,也是因为,假如政府派一个警察去找医生,要求他交出病人资料,依法,医生根本不理你。 1973年1月3日,艾尔斯伯格的案子在洛杉矶开庭。开庭3个月后,“管子工”非法收集被告材料的证据送到法庭,法庭随后发现,联邦调查局在没取得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对被告非法电话窃听。法庭下令FBI交出窃听录音带,回答竟然是:“丢失了。” 1973年5月11日,布莱恩法官判决说:“我只粗略勾画了此案中有损公正的整个状况。那些异常事件对此案起诉带来的侵染,是不可矫正的。”鉴于政府非法收集被告资料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表现出有陷害被告的强烈动机和倾向,布莱恩撤销了对被告的一切起诉。也就是说,拥有强大权力资源的政府,假如有意陷害平民,这样的案子怎么审也不可能公正,必须撤销。艾尔斯伯格回家了。 相反,那些被暴露出来、在此案中参与了违法行为的政府人员,因此都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在此后结合水门事件中的违法行为一起,受到了审判和刑事惩罚。 美国宪法保护被告权利的思路设计是:法律必须以最大可能保护公民不成为政府滥权和陷害的牺牲品。因为,和平民相比,政府太强大了。

阅读更多

唱红与救国

目前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独立候选人”问题,实际上是一些想当人大代表的选民依据《选举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寻求获得有提名权的合法主体的提名,这种行为是《选举法》第29条第2款当然保护的内容,是选民依法享有的“被提名权”的应有之义,而绝对不是“违法”行为。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林达:也看夏俊峰案

2009年5月16日,沈阳小贩夏俊峰在城管勤务室刺死两名城管(中队长申凯和队员张旭东)一案,最近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9年底,他被沈阳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决死刑;2010年5月10日,辽宁省高级法院终审维持一审判决,正在等候最高人民法院的最终死刑复核。夏俊峰命悬一线。 要具体分析这个案件,你会发现,可以借助的证人证词,相对如此重大命案来说,少得难以置信。 辩方称被告受到野蛮殴打被逼自卫,检方认为被告没有受到殴打,自卫理由不存在,是故意杀人。 根据一审判决书,最早进入现场的证人张伟,是在被告动刀以后才进入现场。在动刀之前,被告是否受到暴力攻击?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一审判词有关被告“防卫一节”中强调证人陶冶“始终距离案发地点仅数米”,却没有指出他在另一个房间,其实看不见现场,也不是目击证人。 在缺乏直接证人情况下,尽可能全面地呈现、衡量间接的证人证据,就成为法庭判案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是否有证人证据能够证明:1,被告在被抓之前受到暴力攻击殴打;2,被告遭到非法绑架和处于非法拘禁之中? 为什么这两条是重要的? 让我们换一个假设案情:某年轻女子在街上无照设摊,被某歹徒暴力攻击、绑架、私自关押。她父母报了失踪。被关押后,她惊恐万状,决定逃跑。她找到一把小刀,与绑架者相拼,因捅伤对方,得以脱身。事后,大家发现绑架者因刀伤致命死亡。 问题是:法庭是否应该判定该女子必须对死者作出民事赔偿?法庭是否应该判定她有杀人的主观故意和动机 ?是否应该判这个女子死刑呢?假如答案是:“是”。那么,依据常识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社会的法律支持歹徒。今后遇到此类情况,受害者只能选择坐以待毙。 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支持这名“女子”,给她“正当防卫”的权利,因为,一个弱小平民,受暴徒的暴力攻击,之后被非法绑架非法拘禁。她已经可以认定:自己正处于生命受威胁的危险中:可能再次被殴打,可能被打死。即便在关押中她还没有受到暴力攻击,她已经获得逃跑求生的权利、攻击非法拘押者以达到逃跑目的之正当防卫的权利。哪怕她防卫的不是眼前的暴力攻击,而是未来可预见的伤害威胁。 两个案子是否对等?我来比一下,据辩方的辩词:1,相对城管,被告是绝对弱者,被告身高一米六五,城管至少有两人分别为一米八零和一米八二;2,他被多人当众暴力攻击;3,被告被非法绑架非法关押;5,他用刀攻击三人后出逃。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若徒手,被告绝无胜算。 被告在城管办公室是否被殴打一节,我暂时存疑。 那么?假如前面两条成立,此案中城管是否可以和暴力攻击女孩的歹徒相提并论?我们只能看法律界定。一审二审的律师都已经明确提出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1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也就是说,除公安机关之外,任何人抓人、拘禁,在法律上就是非法绑架、非法拘禁,就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拘禁罪”,这是刑事罪。 也就是说,“假定案件”中的年轻女子遇到的歹徒,和被告遇到的城管,在法律上都是一样的刑事罪犯。非法拘禁再加上暴力攻击情节,因此,城管不存在“野蛮执法”问题,依据法律,城管唯有严重刑事犯罪问题。“文明执法”与“野蛮执法”是一个道德判断,也就是说“执法”是合法的,只是“文明”还是“野蛮”的道德问题;我认为,面对司法审理,我们只能使用法律思维和法律语言,只能“把刑事犯罪叫做刑事犯罪”。 所以,被告“先受到刑事罪犯们的暴力攻击,再被非法绑架非法拘禁”两条是否成立?是判断此案的两个关键前提。对此,检辩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检方证人无人提供城管暴力人身攻击的证词,否认非法打人抓人扣人,指称被告“主动上车”要求跟城管去;而被告及妻子都描述了被告被打、被“拽上车”的细节。 可是,“绑架和之前遭受暴力攻击一节”和“动刀一节”不同。“后一节”发生在城管勤务室,动刀之前,是否遭遇暴力攻击无目击证人,间接证人全部是城管单位成员;而“前一节”发生在大街上,应该有的是利益无关的目击证人。 几乎所有关注此案的人,都注意到,正是这两个判案关键前提,司法执法都有严重违法行为,违反程序,侵犯了被告权利:一,执法机构非法阻挡了被告的合法取证要求:警方没有将他送医作专业的全面验伤,警方在自行拍照取证时,略去了被告“被殴打至身体多处青紫”“头上有包”等大部分证据,只拍了他手臂淤青的两张照片。二,司法机构非法拒绝了合法证据的呈堂:除了被告妻子,辩方愿意出庭提供目击证词的六名证人,全部被法庭拒绝。以至辩方以“正当防卫”作辩时,缺乏全面验伤报告,缺乏直接证人证词。而阻挡取证和阻挡证人出庭的非法行为,至今没有一个中立的监督机构可以投诉、作出判定和追究。 我们再假设,那个女子称,她被数名歹徒暴力攻击后非法绑架拘押,在拘押中她再次受到暴力攻击,她是在受攻击时刺中歹徒出逃。她回到家中,社会不是庆幸她勇敢反抗有幸出逃,而是立即被捕、判处死刑。因为,警方不予取证,她拿不出被暴力攻击的证据;法庭拒绝了目击她绑架前受暴力攻击和绑架过程的六名证人出庭,她也就拿不出证实自己被绑架的证据。而出庭作证的都是歹徒相关者,他们一边倒地证明:女子没有被攻击,她是自己要求、主动跟着歹徒去的。 有没有女子撒谎的可能?有的。可是,对方也可能撒谎。司法的作用,就是让两面的证据都呈堂,全面比较证据,作出判定。只容许单方证据,等同于不承认司法程序,也就根本不是合法的法庭。 法庭违法的又一个证据是:二审主审法官在二审判决后正式回应质疑,依据是被告“始终”供述他没有受到暴力攻击。这个说法与辩方律师的陈述截然相反,也与侦查审理过程的被告供述记录截然相反,这是个公然谎言。 我假设的女子案和夏俊峰案有一个不同情节,就是前者家属报失踪案,而夏案家属知道被告去了哪里。后者只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些非法绑架者和非法拘禁者,他们在全国范围、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和法律庇护,对此,二审律师已经在辩护词中列举了大量案例。在如此法治缺失的大环境中,家属明知被害人在哪里,知道他可能被暴力攻击,有生命威胁,家属也不敢去要人,只能听任伤害发生。 这样状况在中国从来不陌生,曾经大规模泛滥成灾:非法绑架、拘押、人身侵犯、暴力侵犯致伤致死,曾经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工作单位、每一个村庄和城市居民社区,时时刻刻都在普遍发生;罪犯受法律保护,受害人稍作反抗必死无疑。暴力犯罪者都有中央至地方各级“专案组”的国家合法庇护。这就是延续整整十年文革时期。一直延续到国家面临崩溃边缘。 文革期间也有法庭,也有法官,也有判决书,每天发生成千上万暴力侵犯和暴力致死事件,法庭没有判出过一个“正当防卫”来。这就是唱红歌、红色教育、红海洋直至红色恐怖的红色鼎盛时期,它的核心是:不准谈法治,不准谈司法独立,只准谈“忠诚”、只准颂扬领袖和政党的“绝对正确”。 今日,红歌和红色教育再起,歌颂国家的强大。红歌和红色教育的一个要点,就是模糊国家和政府的界限。让民众忘记“国家是国家,中央政府是中央政府”、“家乡是家乡,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当政府强大到不受法律约束,甚至操纵法律,公民就只能任其宰割了。 让我们继续关注夏俊峰一案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它事关所有中国公民。 原发《阳光时务》

阅读更多

揭秘:哪一本书让毛泽东反反复复读了七十年?

俗话说,老不读“三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仍然还坚持读《三国演义》,经常在书房里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又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等。 本文摘自《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作者:盛巽昌、李子迟,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那是1928年,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打游击。那时,他们经常神出鬼没地打土豪劣绅。一次,毛泽东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是否有《三国演义》一类的书,因为他实在想重新阅读一下。可一位农民却告诉他:“没有了!没有了!昨天共了产。”毛泽东听了,只得遗憾地作罢。〔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96页。另,参见孙琴安:《毛泽东和中国文学》(未刊稿)。〕 不久,毛泽东的书篓里多了一套他爱不释手的书。那是他的部队在攻打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高陇圩时,闯进了谭延闿的老家。谭延闿曾是清末进士,后来出任湖南省都督、湘军总司令。在谭家的藏书中,毛泽东得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可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的经验。所以,毛泽东曾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据贺子珍后来回忆: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也许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了。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本书,有点空闲就拿出来看。所以,后勤部门为他做服装,都根据他的意思,把衣服的两个口袋做得大大的,好往里面装书。他博览群书,什么书都爱看。他读过几年私塾,古文根底很深,也喜欢李白、陆游等人的诗词,不但熟悉他们的作品,而且喜欢逐篇进行评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他最喜欢《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每种都看过好几遍。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有用的东西,加以应用。 后来,贺子珍听说有人诋毁毛泽东,说他指导革命不是用马列主义,而是用中国的旧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贺子珍毫不客气地反驳说:“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的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的。那时候,马列的书翻译过来的不多,尤其是我们在偏远的山区,能够看到的就更少了。记得当时在井冈山上,只有少数几本马列的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毛泽东让用油印机印出来,发到各个连队学习。他还尽最大的努力普及马列主义知识。他同军队中的政工干部,经常轮流到各个连队讲课。当然,毛泽东是很熟悉中国的历史的,常常引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作为工作的借鉴。古代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作中的人物及事件,也常常被他引用来借古喻今。这些发生在古代中国土地上的事例,能够为中国的革命所用,这不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吗?有什么不对呢?”(王行娟:《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115页。) 1930年5月,毛泽东作江西《寻邬调查》。他在“寻邬的文化”一节中写道: 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全县女子识字的不过三百人。男子文化程度并不很低,南半县文化因交通与广东的影响比北半县更加发达,依全县人口说,约计如下:不识字百分之六十;能识字百分之四十;识字二百个,百分之二十;能记账,百分之十五;能看三国,百分之五;能写信,百分之三点五;能做文章,百分之一。初小学生百分之五(五千人);高小学生百分之八(八千人);中学生五百人,大学生三十人;出洋学生六人,秀才四百人,举人一人。(上列的百分数,是每一项对于人口总数的比例。)(《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1932年1月,在那次批评他为“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赣南会议之后,毛泽东又生病了。他带着贺子珍以及警卫班13个人,到东华山去了。东华山在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外,山上树木蓊郁,山顶上有座古庙。毛泽东看中了这座古庙,住了进去。毛泽东在东华山住了50来天,连春节也是在那座古庙里冷冷清清地度过的。直到3月上旬的一天,周恩来派项英专门来请他下山。毛泽东在世外桃源般的东华山,埋头读书,津津有味地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 据汪澍白编著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 厦门 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34页):“1932年临时中央到达根据地,不但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而且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从理论上对他进行批判。教条主义者嘲讽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更有好些博览群书的同志,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多次这样谈及:“1935年前后,当时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并没看。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去翻了翻《孙子兵法》。”(黄允升:《〈遵义会议纪实〉若干史实辨正》,《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2期。)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年孙武所撰,现存13篇。这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兵书,曹操曾为它作注和编“辑要”。 196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他的67岁寿辰时,在与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时的谈话中,他又谈到了这件事。他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受到过三次大的处分。“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忻中:《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党史文汇》杂志,1994年第8期。) 因为爱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长征行军途中,毛泽东还让警卫员去给自己找书来看,以致引起误会,闹出取来“仨锅”、“水壶”的笑话。 据喜民编著的《璀璨的星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毛泽东对他自己的学习一直抓得很紧。在长征途中,有一次,因随身带的书看完了,到一个村子驻扎后,他对警卫员讲:“你去给我弄部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到一户读书人,说要借个“水壶”和“仨锅”用。老先生看了看他,知道他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就把自己正在用的水壶借给了他,并说家中没有三口锅,只有一口;且自家每天都得用,实在腾不出来。 警卫员谢过老先生,提起借来的水壶,兴奋地去见毛泽东,一进门就说:“主席,水壶拿来了,仨锅没找到。”毛泽东抬头一看,禁不住笑了。他把警卫员叫到身边,耐心地告诉他:“我要的不是烧水的水壶,也不是烧饭的大锅,而是中国的古代名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是两部古书。”说罢,他又拿来一张纸在上面写出来,交给了警卫员,并告诉他今后要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干革命可不能闹笑话呀! 1942年,邓宝珊将军在陕北榆林时期,常和部下讨论毛泽东在一些著作中阐明的观点,认为毛泽东精通辩证法,对问题看得远、看得深。他还说毛泽东学问渊博,读书很多,住的窑洞的书架上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也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还有陕北各县的县志。(《肝胆篇》,《武汉文史资料》,1986年第4辑,第13页。另见,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邓宝珊将军》,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6月版,第186页。) 据赵超构访问延安的回忆:1944年6月12日,晚餐以后,我们在大礼堂看戏。这是由此间的平剧研究院演出的,演的是《 古城 会》、《打渔杀家》、《鸿鸾禧》、《草船借箭》四出戏。和我比肩的,正是毛泽东先生。戏早已上演了,他非常有兴味地听、看,从始到终。对于《古城会》中的张飞,对于《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对于《鸿鸾禧》中的金老头,对于《草船借箭》中的鲁肃,他不断地发笑,不是微笑而是尽情地捧腹大笑。当演出张飞自夸“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那一副得意的神情时,当教师爷演出种种没用的丑态时,当金老头在台上打诨时,他的笑声尤其响亮。在这时,我理解到毛先生和我们一般人是有共通的幽默与趣味的。他并不是那些一读政治报告,便将趣味、性灵加以贬斥的人物。他虽自谦“对于平剧没有研究”,但也承认:“很喜欢看看。”(赵超构:《延安归来》, 南京 新民报出版社,上海1946年2月再版。) “关羽、张飞在古城相会”,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江青替他准备了一批书,但他只挑选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几种。(李清华:《雾都较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 1946年12月1日,朱德六十大寿。毛泽东题词“人民的光荣”,以向朱德祝贺;晚上他还参加了祝贺晚会,观看了京剧《捉放曹》和《定军山》。(阎长林:《英明的决策——回忆毛主席1947年撤离延安的日子》,见《工人日报》1978年12月26日。) 《捉放曹》,据《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故事写曹操献刀谋刺董卓没有成功,逃亡回乡。途中在中牟县被捕,但县令陈宫却弃官与曹同奔。路遇曹父故友吕伯奢,在他家留宿。吕家磨刀杀猪款待,曹操闻刀声顿起疑心,杀死吕伯奢及其全家。陈宫怨曹操残忍,夜投宿时,题诗弃曹而去。 《定军山》,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故事写东汉末年,曹操大军攻葭萌关,诸葛亮用激将法,命老将黄忠迎战。黄忠杀退曹军勇将张郃,攻占屯粮的天荡山;又以逸待劳杀死夏侯渊,夺取了要塞定军山。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派李和曾为团长的华北京剧团到河北平山西柏坡演出。毛泽东一连两天都观看了演出。第一天,第一出戏是《宋江杀惜》,这是宋江被逼上梁山的一个故事,李和曾演宋江。第二出戏是《王佐断臂》,这是阿甲的拿手戏。最后一出戏,演的是《失空斩》,由李和曾扮演诸葛亮。(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184页。) 《失空斩》,即《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失街亭》三出戏的合名。故事写诸葛亮初出祁山,选择将领守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要塞。马谡讨令驻守,但他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劝告,竟在山顶扎营,被魏将张郃断了水道,蜀军大乱,失了街亭。《斩马谡》是写马谡失街亭后,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然爱惜马的才能,但因军律,只得挥泪把他处死。 1950年初,李和曾多次到中南海为毛泽东演出。据他回忆,有一次,他给毛泽东清唱高(庆奎)派代表作《逍遥津》以后,毛泽东说:“解放以后的演员应当高歌,黄钟大吕,不要阴沉沉的。高派的唱法是好的。所有的流派,包括高派,都要继承,又要发展。(李和曾:“毛主席给了我艺术生命”,见《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第196~197页。) 《逍遥津》,即《曹操逼宫》,据《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故事写伏皇后和其父伏完受汉献帝密诏,拟联合孙权、刘备,里应外合,以铲除威逼汉室的曹操。不料泄密,曹操带剑入宫,把伏皇后乱棒打死,并杀了伏完全家。 1958年9月11日,毛泽东到湖北武汉军区司令部参加晚会。据张治中日记称:该部文工团演出“农业大跃进”的舞蹈,相声《洋迷信》、河南梆子《洗菜歌》和龙舞等精彩节目。相声《洋迷信》是对洋迷信讥讽嘲笑,使人笑痛肚子,主席也为之大笑不止。在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相声确实是一个通俗有力的工具。最后,由武汉市京剧团演出《长坂坡》。(张治中、余湛邦:《张治中与毛泽东——随从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日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长坂坡”,指张飞在长坂坡一人拦住曹操百万大军,威不可档。此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毛泽东从不轻易放过别人研究三国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末,他在《北京日报》上读到了作家吴组缃的《关于〈三国演义〉》(三),就嘱咐秘书去找以前连载的两篇来看。 据《社会科学论坛》1995年第l期一篇文章中说:1959年4月23日,毛泽东阅读本日《北京晚报》连载的吴组缃《关于〈三国演义〉》(三),在旁作批示:“请秘书代为查找该文的第(一)、(二)两节,想看看。” 1960年,毛泽东在浙江 杭州 南屏召开会议期间,在文艺晚会上,聆听了宋宝罗唱的京剧《空城计》。(李林达:《情满 西湖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42页。) 1961年5月1日,毛泽东在上海过“五一”国际劳动节。据当时在上海市委机关从事接待工作的张玉华回忆:当天早上3时,我们几个人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请我们同桌吃饭,一起欢度节日,真使我们喜出望外。我们上了主席餐车。吃饭时,毛主席对我们说,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很快过端午节了,你们为我工作很辛苦,我请你们共同过节,表示感谢。当时,餐车上放了粽子。毛主席问我们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我们回答,是纪念屈原,但具体缘由讲不清楚。毛主席说,我把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你们听,然后你们每人吃两只粽子,不然我就吃亏了嘛。一番话说得我们大笑起来。当毛主席讲完故事,我们把粽子吃掉后,毛主席很高兴地说,看来你们的饭量都不小,为了帮助消化,我再唱一段京剧助助兴。随即他唱了一段高庆奎的《逍遥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232页。) 据毛泽东的 卫士 尹荆山回忆:1962年的一天,毛泽东走出书房,在台阶上住了脚,仰天凝视,深吸一口气,忽然放开喉咙,唱出两句京戏。记得是《空城计》。卫士们一怔,随即交换眼色,无不流露欢颜。这两句京戏似乎宣告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结束,我们都产生出“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感觉。到吃饭时间了,在尹荆山的建议下,毛泽东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家常便饭,四菜一汤。毛泽东并不因为与家人一道吃饭而破坏习惯,仍然是手不释卷,边吃边看。不过,这次看的是小人书《火烧连营》,完全是放松大脑的一种独特方式。(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王子今:《毛泽东和中国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俗话说,老不读“三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仍然还坚持读《三国演义》,经常在书房里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又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等。 据忻中的记载:“1973年,毛泽东还先后两次向我要过《三国演义》,一次是3月9日,一次是5月26日。这两次送给主席的《三国演义》,都是徐业夫秘书让我从中国书店新购来的。”忻中还看到,毛泽东晚年在游泳池的书房里,除存放着多种平装版本的《三国演义》外,还一直放有两种线装木刻大字本的《三国演义》。其中一种是上海涵芬楼版,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忻中:《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党史文汇》杂志,1994年第9期。) 1975年8月13日,芦荻向毛泽东请教《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这天,毛泽东先谈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书,接着又谈了《水浒传》。(杨建业:《在毛主席身边读书——访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9日。)

阅读更多

宋石男 | 敦请重庆警方劳教杨海鹏(微言宋听(6.5-6.10))

(宋石男 新快报专栏 每周六出街 见报有删节 本期 见报标题为“与高考有关的日子,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趣味PS,三人合一。) 一周共鸣·高考往事   6 月 8 日,高考结束。高考是大多数孩子的成人礼,尽管有点儿令人窒息,有点儿令人抓狂,有点儿令人悲伤,但与高考有关的日子,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无法忘记。微博中也掀起了书写“高考往事”的浪潮。 和菜头:“当年高考完,一堆男同学跑去雨后的足球场比赛,一堆女同学坐在场边看,顺便对照标准答案算分。这就是我对高考的最终印象:一边是一帮男人大呼小叫地摔成泥猪,一边是女生拿着答案放声悲哭,泪流满面。” 废之洋二:“我难忘的是高考完回家,人生第一次拥抱我爸妈,可能抱早了,应该留在出成绩那天,不过打开门那一瞬间,我就把老妈抱住了。” 夕叔:“考完,穿着满是同学签名的校服出考场。看到校门外别人丢弃的校服,心里想,我的校服要好好珍藏,因为:万一要复读呢?……” 王五四:“ 2001 年参加高考。最刻骨铭心的是在考场里,一个胖子迟到了很久,他坐在最后一排,我就在他附近。老师一边安排他考试,一边给他毛巾擦汗,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师居然帮他答题。当时我心里记得很清楚,高考前班主任告诉我们说,没有比高考再公平的了”。 高考作文题目每年都成为戏弄对象,今年也不例外。 四川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总有一种期待》。网易广东省河源市网友写得生动:“每次逛菜市场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期待:菜价能低一点点吗?每次轧马路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期待:李启铭们能少一点点吗?每次我相亲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期待:女孩的胸能大一点点吗?……” 网友“四一哥”的段子更加犀利:“四川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总有一种期待》。 传新科零分作文出炉,只有十一个字:撤裁教育部,取消全国高考。”   一周关注·药死   6 月 7 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随后,其父药庆卫在微博上说:“但愿药家鑫的死,把他的罪恶全带走了,不要再遗害人间”、“我好无助,网友们你们就评论吧,哪怕是大骂也好,什么声音都是安慰”、“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有一个习惯,要给死者铺一点,盖一点,我做为一个父亲都给他准备了,可是不知道到那里铺,到那里盖。” 之前对药家鑫喊杀喊剐的网友们,忽然仁心大发,在药父微博留言中,一片节哀之声。 在药之前,近年还没有父母领着子女去自首、情节又不算特别残忍恶劣的杀人犯被判死刑立即执行。药之死,让最高法近年关于慎判、少判死刑的指导意见出现裂缝。 我想起两则新闻,也许有助于更深刻地思考药案。 1 、 2000 年,沭阳 4 个失业青年在南京某别墅杀害了德国人普方一家 4 口。普方母亲写信给法院,不希望判 4 个年轻人死刑。她说“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最终凶犯还是伏法。普方家及南京的德国人成立了普方慈善协会,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状况,现已帮助 500 名少儿入学。 2 、《太阳报》报道:在车祸中失去 17 岁女儿的一对英国父母告诉法官,如果 20 岁的肇事者利德尔满足 3 个条件,他们将原谅他。这 3 个条件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用手、头脑或心灵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情;做足球教练、童子军领队或者志愿者帮助儿童;讲述车祸真相。利德尔已承认因粗心导致 17 岁女孩瑞贝卡被撞身亡。   一周大片·建党伟业   广电总局为建党 90 周年重点推介《建党伟业》《秋之白华》等 28 部电影。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此次集中放映的电影表达了电影人对党的深厚感情。他要求发行放映单位放映好这些重点影片,票房收入不低于 10 亿。 专栏作家连岳不满意了,在微博上大声疾呼:“《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类伟大的电影,应该免费放映,让更多的人看到,追求票房,是在侮辱党,侮辱人民的感情”。 精品阅读杂志的官方微博则戏谑道:“今年的党员福利应该就是组织看这 28 部电影吧……” 更有粗心网友算账:“ 10 亿 /28 (部影片) =3 千 5 百万 /50( 若每部票价 50 元 )=71 万人——每部只需 71 万人就能达到指标,如果票价提高到 100 元,只需 7.1 万人”。 还有好心推友建议:“《建党伟业》上映的时候是不是考虑打个字幕:‘危险,请勿模仿。 以下表演由专业人士完成,普通观众模仿可能会导致监禁或失踪’。” 6 月 8 日,建党伟业全球 手淫 首映。网友“李铁根”说:“看完《建党伟业》预告片,心中有一种建党的冲动与豪情”。铁根只是看了预告片,即有如此生理冲动,那参加首映式的人会不会爽死啊?这位网友的首映礼观后感值得一读:见图。   一周喜庆·效忠   本周,千龙、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北京 30 家网站的近 80 位高层管理人员前往中共一大遗址,进行一次“红色故土行”。百度 CEO 李彦宏代表网络媒体发表上海宣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博联社马王爷评论说:“这是世界性新闻。市值几千亿美元,用户超 5 亿的中国互联网业史无前例地公开宣誓效忠。” 一周冲突·潮州   6 月 6 日晚,广东潮州古巷镇发生了一起因四川民工欠薪讨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利益纠纷双方都使用了暴力。对事件起因,官方信息语焉不详。微博消息表明,来自四川的农民工熊某遭遇欠薪,讨薪期间,与老板发生争执,熊某被对方指使人员持刀砍伤。警方虽抓获嫌疑人,但并未及时惩罚,反释放部分行凶者。熊某家属等心中不忿,召集同乡约 200 多人到潮安县古巷镇镇政府门口聚集,要求严惩凶手。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做出回应,愤怒的农民工将怨气发泄于过往汽车、店铺。如此行径,激怒当地民众,有人在微博号召当地人组织起来,砍杀四川民工,遂酿成规模性冲突。人们有理由担心,当地人与四川民工的仇恨,短期内难以消除。 事件发生后,学者秋风评论说:“从这一事件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义哪怕被拖延,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正义其实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尤其是当人们遭到伤害的时候。这个时候,政府不可拖延。假如政府拖延,或人们看到政府没有能力或意愿实施正义,人们就可能诉诸私人暴力。当然,这样的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仇恨甚至暴力。 ” 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则发表微博说:“发生在潮州的族群冲突,是中国版的洛杉矶骚乱。有些人以为洛杉矶骚乱是黑人受歧视的结果,但其时,黑人的平等早已在法律上实现。黑人袭击的主要群体,是亚裔。当时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也是原因之一。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化解对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研究一下历史。林达的文章:洛杉矶骚乱,基础性资料,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t.cn/aoeNH4 ”。 我的师兄莫之许早在 2006 年就撰文指出,随着劳动力向少数地区聚集,移民二代的情感在地化与权利意识苏醒,社群对峙不能避免,“城市内战”或将来临。他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将面临这一半与那一半的对立:一边是在地意识和各种权利利益统一的本地人,一边是在地意识和各种权利利益分裂的移民第二代,他们同在一个地方,却拥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不一样的权利和不一样的利益保障。而如果有那么一天,移民第二代不仅意识到了这种不平等,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平等,并且能够用改变的企图来加以动员和组织,形成一个相对团结、诉求明确的团体,那么,我们就可能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冲突。”( 全文点此进入 )   一周参与·自首   近日,重庆网友方洪因转发一则讽刺当地书记的微博而被判劳教一年。 媒体人杨海鹏在微博中表示要前往重庆自首,因为“方姓网友的帖子,系我原创,他改编,他因此被劳教,而不处罚原创者,转帖者,确属不公。本人在此,申请与方网友同罚”。 杨的微博被多人转发,并形成了一次小规模的微博行为艺术: @ 王小山: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连岳 //@ 连岳 : 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宋石男 //@ 宋石男: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袁复生 //@ 袁复生: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张之俭 //@ 张之俭: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谭伯牛 //@ 谭伯牛:敦请重庆警方劳教 @ 杨海鹏 事实上,重庆方面喜欢劳教网友不是一天两天了。2010年,重庆村民唐琳就因在三鹿奶粉事件维权QQ群中发表言论,被以“制造恐怖气氛危害公共安全”的理由判处劳教一年。 顺便普及下为何劳教制度必须被废除的常识: http://t.cn/h4g4iS   一周冷水·鄂尔多斯   住建部联合高和投资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均 GDP 超越香港,位居中国全国第一。鄂尔多斯资产过亿人民币的富豪人数超过 7000 人,百万资产只能算是穷人。每 217 个人中就有 1 个亿万富翁,每 15 个人就有 1 个千万富翁。 面对这则“励志新闻”,似乎少有人为之欢欣鼓舞。 网友“天空达人 2011 ”就大泼冷水:“鄂尔多斯人均 GDP 超香港就好比当初中石油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非但不会让国人光荣,反而让国人觉得耻辱。这种完全没有创新,只靠资源而获取的财富,其实是牺牲未来环境和子孙利益换来的,还夹杂着太多的腐败现象,然而我们的官员们竟引以为傲!” 鄂尔多斯,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沙漠边缘的城市总人口只有 150 万,但拥有丰富的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等资源,在掠夺性开发和马太式分配之下,十几年间遂铸就梦幻般的暴富。   一周表达·滚蛋   南方都市报报道,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检察院检察长陈某升迁调离,该院大楼前却放鞭起炮,楼上挂出“最独裁的检察长滚蛋”、“最腐败的检察长滚蛋”的条幅,以示送行。南宁方面确认此事,称已展开调查。涉事检察长则对南都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不论陈检察长是否“清者”,我都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民众的自由表达。捷克总统马萨里克曾说:“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你有权走到中心广场上,放开嗓子高喊:上天啊,我们的政府是多他妈差劲啊!”   一周找抽·哈药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废水、废气和废渣违规排放再被曝光,该厂产生的废渣直排河流,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 媒体人董崇飞在微博中评论说:“北京人在哈韩,上海人在哈日,全国人民都在哈药——疗效好,不如广告做的好。当年哈药大手笔广告投放,让其速成明星企业。现在它因严重污染环境再次成为明星企业: 2010 年,哈药主营业务收入达 124 亿元,广告费用达 5.4 亿元,当年环保投入仅为 1960 万元。如此无德企业的药,你敢吃吗?”     一周温馨·钢琴魂斗罗   网友“围脖时光机”上传了一段视频,中国女孩用钢琴演奏魂斗罗主题曲及背景音乐,并评论说:“不论节奏及音准都相当精彩。如果她不是一位魂斗罗忠实 fans ,那就是经过了相当辛苦深厚的练习,其中一些音乐曲调就连小编我常玩数年的都难以记清,但这位女子弹奏的却相当娴熟,实在令人佩服。” 点开视频( http://t.cn/hgzSnZ ),只几秒我就虎躯一震星目一寒。七分多钟的演奏将我这个 70 后带回 80 年代的魂斗罗气场中去,全身如通电流,两手竟不由自主虚空按动游戏柄!感谢演奏者的记忆力与神技。 后有网友认出钢琴演奏者,她叫 zetacola ,是著名魔兽玩家,曾为魔兽短片配音,声音如枝头黄莺,叫人软到骨子里去。   一周语文· GDP   网友“魏城 FT ”:刚听到一个关于“ GDP ”的译法——“ GDP ”就是“搞地皮”,是音译与意译完美结合,与“ CHINA ”翻译成“拆哪”、“ university ”翻译成“由你玩四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周纪念·反右   1957 年 6 月 8 日,反右拉开序幕。在 1949-1988 年之间的系列政治运动中,镇反、反右和文革是留下社会创伤最深的三次灾难。有研究者认为,反右是流产的文革,文革是极度扩大的反右。反右直接间接伤害上百万知识分子(大多数是普通人,被指标打入劳改农场),我们不能忘记。 媒体人段宇宏微博评论说:“镇反杀人更烈,冤魂更多,而且那么多年,研究少,为他们鸣不平者少。反右前,大陆早就没右了,早已杀光抓光跑光。镇反是极左完成全面控制清除一切异己,反右是极左清除左派盟友和孩子,文革是极左自相残杀。” 一周钩沉·旧社会 (旧社会是笔者在网易微博的微专栏,已开了两个月了,欢迎去网易微博围观。今后也将择要在微言宋听中放出。) 1、人民网:旧上海政府城管禁摆摊,中共领导摊贩抗争遭屠( http://163.fm/BXW2naP ) 2、1912年一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高小第六册课文《人权》:人权者,人人所自有,而非他人所能侵损者也……组织社会,参与政治,选举议员,举吾学识之所及,皆得发布于外,以求有益于人类。此人权之对于公众者。信教自由,营业自由,生命自由,财产自由,意志所在,即权利所在,非他人所得干涉。此人权之属于个人者。 3、1926年3月18日,数千student在段琪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执政府卫队开枪打死47人伤200余人。事后,国会立刻通过“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决议,国务院阁员总辞职,段琪瑞颁布对死难者家属抚恤令。段还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惨案后未满一月,段祺瑞执政府下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