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宁华

中国青年报:批判“极端主义”,也要反思现实土壤

有媒体的评论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反思当下中国的“极端主义”,即那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 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 这是一个很有洞见的观察,抓住了当下舆情的一个重要特征。极端并不可怕,当极端成为一种流行的“主义”时,就需要警惕并反思了: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什么问题。当舆论空间被极端言论充斥并主宰,理性的判断、客观的分析和均衡的观点被边缘、被漠视、被压制时,这个社会是危险的。 “极端主义”有一个发生的背景,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语境。这么说,并非将责任归咎于新媒体,而是陈述一个现实。很多极端言论,都是在网络传播语境中产生的,从网络最流行的符号中就能看到这种极端取向:最美、最牛、最帅、最雷人、最让人感动、最丑陋、最恶……生活在网络上的人,似乎很容易走极端。现实中的温良谦逊者,一到网上就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站队分敌友、偏执走极端:要么就是“最好最美”,不惜以最美丽、最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要么就是“最坏最丑陋”,恨不得以最尖刻、最恶毒的语言来标签。网友情绪也很极端,要么被某个事件、某个场景感动得一塌糊涂,恨不得掏心掏肺;要么被某个图片、某种行为刺激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将作恶者碎尸万段。 令人忧虑的是,不仅仅是语言和思维的极端主义,还有由此带来的极端行为。极端语言的熏陶,会让人变得急躁,极端思维的暗示,会诱导人以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或者说为那种极端行为找到了一种合理性。比如,挥刀砍向孩子制造幼儿园血案的人,很难说没有从那种“报复正义”的极端思维中找到正当借口。 而讨论“极端主义”这个问题,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浅层的道德批判,更要反思其后的现实土壤——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极端主义。 首先是网络的传播特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偏执狂才能成为舆论领袖,这是网络时代一种病态的价值取向。客观理性的观点,很难吸引眼球,极端的道德判断才是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在网络这个信息海洋中,谨慎的言辞根本没人注意,只有激烈的言辞、夸张的姿态和极端的判断才能被关注、被转发,才能使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舆论领袖。尤其是微博兴起之后,140字的限制,更加短瞬、碎片的传播压力,加剧了言论极端化,挤压了理性表达的空间。 然后是媒体标签化的误导。极端的言论和极端的思维,很多时候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被其预设的极端化标签诱导。一事当前,某些媒体不是客观地报道真相和还原事实,而是热衷于贴标签。出了车祸,先贴一个“富二代宝马闹市飙车撞人”的标签;发生冲突,便去寻找“官二代”、“富二代”、“官员”、“富人”之类易点燃情绪和引发争议的标签。标签引导之下,受众就不会细读新闻,而是根据标签的想像去构造事实,作出极端判断。当然,“极端主义”还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相关,其实,舆论中有不少客观中立的理性判断,可一些媒体为了追逐冲突,根本不会去打捞和发掘那些理性的声音,而只会选择性地夸大极端和放大冲突。不是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而是消费那些偏激的情绪。从这个角度看,“极端主义”有时是媒体报道营造的幻象,理性的声音缺乏报道的价值,选择性的传播屏蔽中,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最后,极端主义泛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阶层的两极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下,富人是垄断着财富资源的少数,穷人是充满着“相对被剥夺感”的多数,而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层则并未壮大。这是一个危险的失衡和断裂状态,这种状态最容易滋生极端主义情绪和思维。极端主义情绪,一方面是阶层的对立冲突所产生的,吃肉者与喝粥者是无法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交流的,惟有话语暴力相向;另一方面,垄断着权力和财富资本的精英是少数人,而多数的穷人却容易利用人数众多和道义优势制造舆论,这种阶层对立和博弈的格局,极易形成极端主义的思潮。 所以,化解中国当下舆论空间中的极端主义,需要新媒体的净化,需要民众的理性,需要媒体的职业自律,更需要解决贫富拉大这个制度性问题。媒体不要总盯着那些极端言论,而忽视平和沉默的大多数,要善于打捞沉没的声音;政府要容忍那种言论上的微词,怕的不是言论和思维的极端,而是改革停滞所导致的行为极端。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触及体制核心的关键改革,来消除滋生极端主义思潮的土壤。 相关日志 2012/06/15 — 真理部近期通知 2012/06/14 — 人民日报:因部分腐败现象批评国家是极端主义(说腐败是批评国家?!是批评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啊 亲!) 2012/06/11 — 人民日报连朝鲜人民也要日啊:朝鲜儿童获精心呵护 每天吃5顿 2012/06/01 — 梁文道:擦邊球 2012/05/31 — RFI:《时代周报》、腾讯新闻迫于压力向官媒道歉 2012/05/27 — 好一个余孽!北京日报社长梅宁华的文革新闻观遭时代周报批驳 2012/05/23 — 张弛:“不转不是中国人”背后转的是什么人? 2012/05/21 — 萧夏林:北京报摊,北日和人日浪费知多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观察 2012/05/21 — 波涛:媒体就应该充当“热衷负面报道“的“扒粪者” 2012/05/21 — 周西:中国两大官媒争论中国食品安全恐慌来自何处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媒体: 《时代周报》、腾讯新闻迫于压力向官媒道歉

近一个月以来,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连续发表多篇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文章,攻击西方“和平演变”,维护现行体制,如指责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作秀”,并要求其公布财产。 而最近引起争议的,是该报于5月18日发表的评论文章《唱响主旋律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措辞强硬地宣称,中国社会不需要“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指手画脚的媒体”。 来自广东的《时代周报》于5月24日刊发文章《直面真相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采访了文化学者朱大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针锋相对地提出“媒体发言须尊重常识”、“警惕以左牟利”、“马克思是捍卫新闻自由的代表”,虽然文章并没有点《北京日报》的名,但在采访中点名批评了《北京日报》社长梅宁华。 据媒体人士透露,《时代周报》刊发文章后,梅宁华极为不满,向宣传部门进行反映。而著名左派文人司马南也在网上指控称,“南方系新秀《时代周报》用一个整版点名对《北京日报》撰写爱国主义主题社评的负责同志进行人身污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在官媒压力之下,5月29日上午,《时代周报》社长宋浩、总编辑李远谋从广州赶到北京,据《北京日报》官方微博称,二人“就周报近日所发严重错误文章,向北京日报及主要负责人诚恳道歉,表示此文完全有违新闻操守,要严肃处理责任人”。 “道歉”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香港卫视副台长、著名媒体人杨锦麟质疑“这个《时代周报》还能容得下激情和理想吗?”媒体人秦訇质疑,在不触及政治红线的情况下,因为道理之争而导致一家媒体高层亲赴另一媒体道歉,可谓闻所未闻。而媒体人丁补之称,这一道歉姿态,是主事者没有担当,是没有信仰坚持,是价值观模糊的结果,而时代周报不惜自我羞辱以求全,是这个事件最大的悲剧。 针对《时代周报》高管“严肃处理责任人”的表态,已经有媒体人士呼吁密切注意并尽力保护撰写该文的特约记者翁一、实习生路诗丽的职业前途。 5月30日下午14点,《时代周报》官方微博上发布若有所指的四字“清者自清”,下面有大量网友表态力挺,似乎和此前的新京报一样,用“自选动作”来隐晦表达对高层决策的质疑。 几乎与此事同时,《环球时报》5月29日针对刘志军案发表社论《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文中称“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 大陆门户网站“腾讯网”新闻中心转载此文时,根据上述论点将标题改为《环球时报: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引起舆论关注。与《环球时报》同属人民日报系统的人民网在二次转载时,更加上“民众应理解”字样。而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环球时报官网“环球网”在自动抓取人民网内容时,也原封不动照抄了“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 腾讯新闻对标题的修改招致《环球时报》的不满,主编胡锡进指责腾讯新闻此举为“恶意改动”、“篡改”。 5月30日下午17点,腾讯新闻发表《致歉声明》,称“因改了原文标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向环球时报致歉。”而胡锡进也表态称“相信这件事是腾讯网个别编辑所为。今天与腾讯网管理层的沟通总体上是顺利的”。 大陆网络媒体的编辑在编发其他媒体稿件时,针对不同重点修改题目的做法并非罕见,而如何把握适度原则,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如另一门户网站网易改为“环球时报:民间应理解中国现阶段的腐败现实”,而并未引起太大争议。 在此次事件中,为数不少的媒体人士认为,腾讯新闻并没有歪曲环球社论本意,《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认为,该社论本身“以虚题掩实论”,是“标题党”,而腾讯新闻提取的反而是社论中的关键论点。 针对这两件道歉事件,有媒体观察者称,“时代周报PK北京日报,腾讯PK环球时报。南方媒体惨败了,都向北方媒体道歉了。” 《时代周报》和腾讯新闻两个采编团队中,有多人来自原南方报业集团,理念上和后者更为接近,因此被外界、尤其是他们的反对者视为“南方系”的组成部分。相反,《北京日报》和《环球时报》是意识形态色彩浓烈的党报。《北京日报》及其社长近日频发强硬言论,被《时代周报》借网民之口戏称为“乌有之乡倒下去,北京日报站起来”。

阅读更多

《北京日报》微博:《时代周报》向《北京日报》道歉

《北京日报》官方微博账号于北京时间5月30日上午发布微博称《时代周报》社长与总编辑到《北京日报》报社登门道歉:

“5月29日上午,时代周报社长宋浩、总编辑李远谋专程从广州赶到北京日报社登门拜访,就周报近日所发严重错误文章,向北京日报及主要负责人诚恳道歉,表示此文完全有违新闻操守,要严肃处理责任人。”

同时转发司马南的评论(见截图):

“爱国主义在网上遭到围剿,从属于“扳倒中国”的战略计划;主张爱国者主义的学者被人肉、被泼污,是人家毫不手软的“定点清除”“外科手术”战术。最近,南方系新秀《时代周报》用一个整版点名对《北京日报》撰写爱国主义主题社评的负责同志进行人身污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阅读更多

媒体札记:孔子和人权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一、人权问题 继南海问题后,中国执政者再一次公开指责美国政府。论战气氛大大冲淡了原本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向驻华使节开放营造的“越自信,越开放”(人民日报头版评论标题)观感,因为在这篇数百字短文的下方,正是标题导读二版半版长文《认清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实质》。 这篇由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署名的4400余字,呼吁中国民众“要透过美丽的面纱,自觉认清和抵制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积极维护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根据揭发,“‘民主人权输出’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在殖民主义已经破产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种种新的隐蔽方式干涉、控制、支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活动。”例如,“近年来,在一些国家中发生的以政权更替、社会动乱为表现的所谓‘颜色革命’,往往与西方‘民主人权输出’密切关联。”执笔者需要回应有关人权主权孰轻孰重的争议,他们的观点是:“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在没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权的;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以世界警察自居,侵犯别国主权,是对人权的最大破坏。” “西方国家”究竟是谁?中共中央机关报后面还有话要说,国际版“钟声”署名,宣布《“人权牌”无法撼动中国稳定》,嘲笑“中国越稳定、发展越快,华盛顿某些人的无奈与焦躁就越强烈,‘人权牌’打得越来越起劲。华盛顿要维护不合时宜的‘老大地位’,还要捍卫赖以主导世界的理论根基。”作为批评论据的是那篇发自美国的简讯,记者写道:“美国国务院24日发表了向国会提交的2011年度人权国别报告。在这一年度报告中,美国政府对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恶习不改。在长达142页有关中国人权状况报告中,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权事业进步视而不见,全面抹黑中国人权状况。” 人民网的消息略为详细些,新浪之外的四大商业门户们在晨间以此为头条,网易将标题设定为“美国报告指中国人权状况继续恶化”,凤凰则是“美国2011年度人权报告声称中国为‘独裁国家’”,不过,宣传官员们显然也不太满意这种“曲线示众”的处理方式,午后陆续改为“美国发表2011年度人权国别报告”这样的标准叙事。而环球网,这时则已经换上了爱憎分明的头条标题,“希拉里公布美2011人权报告,诬中国为‘独裁国家’”,搭配的链接新闻是《朝媒发报告控诉美国人权状况,称其“无赖国家”》、《人权专家:评价中国人权不能违背基本事实》。 二、“孔子中枪” 为这个一年一度的人权论战增添特色的是孔子。在过去数年中,以这位中国儒学先贤名命的“孔子学院”在海外落地扩张,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胡锦涛在内的中共领导人出访时均曾到校助阵。 不过,数日前传出消息,称美国国务院已向附设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发出公告:“孔子学院教师以教授和研究学者的身份到美国,但部分教师教授的对象却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违反了J-1签证的有关规定。因此,这些签证持有人必须在6月底之前离开美国,若需返美,须重新申请正确的签证。” 那些夹杂爱恨的情绪借此还魂。《人民日报》昨日发稿,批评“单方‘喊停’令人困惑”:“美国社会确实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一直对孔子学院横加指责,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并引用那些称赞孔子学院“成绩斐然,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方人士证言,例如“美国有关大学的校长对于国务院签署的这个公告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在干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他们正与国务院联系并交涉。” 当然,此时,另两家最权威官媒也已经启动报道和评论,同步指责美国“突然发难”。新华社向全国媒体发出中国国家汉办的“遗憾”声明、“中美文化交流应为畅通‘双行线’”的呼吁,以及孔子学院总部的抱怨——“他们抱着一颗与美国人民友好的心去,却带着不受欢迎的伤痕归来,这对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不是一种伤害呢?”。央视昨夜《新闻1+1》里,在概括了“今天国内各大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中,大都充满了不解、困惑、震惊,甚至是愤怒”的舆情后,主播白岩松更直接向驻美记者提出感想:“大家有时候也会觉得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对应的关系,这边中国刚开始依法清理‘三非’外国人,美国的媒体马上就出现了中国排华,而且是经济的压力等等,接着又有了孔子事件这样的事,可以直接产生联想吗,这个背景是什么?” 跟随着白主播那句“孔子躺着中枪”,今天多家市场化媒体投入了更多版面,不过,虽然报名不同,但来自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口径均是这些都市报所呈现的主要内容。例如《京华时报》回顾历史强调《孔子学院在欧美多次被“围剿”》,《南方都市报》用老夫子画像和美国国旗占据半个头版,析因“突发难,为教学?为政治?”《新京报》除了直接在头版刊出汉办之反驳“在美国高校开办孔子学院属美国高校自主权,不需要所谓的认证。美方提出对孔子学院进行资格认证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更是使用三个内版,包括对“孔子学院7年开办350多所”的统计,在“国外有人对孔院存偏见”的小标题下,记者写道:“与《华尔街日报》只是客观地强调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相比,孔子学院‘扩张速度过快’也引发海外质疑,而2010年,时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的重里俊行甚至不友好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的‘文化间谍机关’。针对这样的‘质疑’,时任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解释说,孔子学院不是中国的谍报和宣传机构,所有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国外主动申请的,‘没有申请我们不做’。” 中共中央机关报海外版在这个时候需要发挥作用,由高级编辑黄晴在头版怒斥“不负责任的单方谬举”:“举措谬乱,是思维谬乱、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美国近年来陷入金融危机,拖累经济发展,如何走出这一危机,尚无可行良方。由此,美国的政治机制,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也均受到学界质疑。这是一种容易下乱棋、出昏招的情势,当事人须有定心审思的功力才行。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地搅事,找替罪羊,捉巫师,转移焦点等等,这都不是做事的正招。美国近年来这类做法似乎多了起来,殊为不智,也令人费解。” 《环球时报》也没有拉下,社评强调“孔院教师若走人,美国学校最伤心”。摘要有云:“这件事反映出,美方的文化自信没有中国人通常认为的那么高。孔子学院在美国推广汉语,顺便宣传中国文化,这让美国一些人感到了不安。而这样的警觉通常是文化弱势国家才有的。”文末更是劝慰委屈愤怒者:“国家软实力的建立是艰难曲折的,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出头鸟’,尤其‘难做人’。扩张很快、具体麻烦也不少的孔院是中国崛起路上一段特殊的中外交集。善意、误读及中外利益在这里搅成了一团,对它的评价注定是形形色色的。” 不过,胡锡进总编也明白,不是每一个听到孔子学院波折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委屈愤怒,正如他针对中国人权异议者而写的那句“微博上为美国报告站台者,呵呵,你们有这权利”,在互联网论坛上,“幸灾乐祸”的声浪甚至压过了汉办的辩解。多有民间意见领袖根据海外报道和传言,正在指责孔子学院成为“权贵子女洗钱平台”,或者“人浮于事”、“浪费纳税人钱财”。 这种有异官方对外口径的吐槽声甚至一度穿越自媒体,成为了网易这家门户网站的专题,《赶走孔子学院教师?不合规产品就该退货》。编辑们显然对“政治势力在大选年刻意抹黑中国”的推论不以为然,强调“事实是,这次行动仅仅是美国对J-1签证资质的清理以及对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规范,通过孔子学院在美国长期违规工作的中国汉语教师们只不过是集体‘中招’。”根据这个专题,入选孔子学院赴国外汉语教师名单的志愿者够不着教师签证标准,只能长期以“访问学者”名义教汉语,而这一行为严重违反访问交流协议框架及联邦法规,“志愿者属于既不符合签证管理中对教师类别访问者的规定,也不符合美国中小学教师上岗资质要求的‘双非’人员。” 专题结语处,这些“另一面”的编辑更是大声嘲讽:“那些美国政治抹黑、中国文化入侵、意识形态控制的口水都省省吧。就事论事,一个中国人跑到你家说可以教孩子学中文,虽然乐于助人愿望良好,虽然中国风红遍全球,你不还是得看看他有没有资格证书,能不能教得好?就算一时激动忘了,回过神也有清理无证人员的自由吧。”不过,“有态度”并不一定“有活路”,午后,这则专题被从首页移除,链接失效。 于是,网易现在的处理方法变成了用首页头条推荐最新动态,“美方称将重发指令尽量不让中国教师离境”:“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举措并非专门针对孔子学院,奥巴马政府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这不是孔子学院或中国模式的问题,仅是一个监管问题’。” 三、中美暗战 事实上,这种中美暗战还有一个变种,发生在以《北京日报》为代表的左派媒体和美国大使馆的口舌之间,而且是更加明确地指向了意识形态。 继5月初发出评论公开定义骆家辉为“主动搅起矛盾漩涡的标准美国政客”后,首都市委机关报遭遇了巨大的国内反对声浪,不仅来自互联网上那些一以贯之的体制异见派,甚至《环球时报》也允许一位作者公开反驳、“欢迎更多官员加入简朴秀”。继《新快报》将《北京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有关媒体责任功能的评论做出一番对比示众后,《南方都市报》更是在20号允许作者以来论反问“哪些媒体在营造错觉?”:“坊间传说比媒体报道更让人触目惊心。这究竟是媒体过分渲染,还是现实问题本身引起公众的不安?就像传染病不是因为医生发现而四处传播的,而是传染病本身就在蔓延。” 至于那几个分别驻在香港、上海、广州的美国领事馆微博账号如今更是活跃异常,充分利用微博平台提供的麦克风争取中国民间盟友,除了第一时间应战、推介美国官员们的财产公开档案外,他们更是在互相调侃中紧盯《北京日报》,比如嘲笑其后续之论《唱响主旋律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的那段:“打了个猫盹,醒来听说传媒都得改成乐队啦!不再报道新闻,追求真相,而是唱主旋律了!” 梅宁华社长当然要以牙还牙。在用官方微博回应反击了对其个人品行的网络攻击、用《北京晨报》在22号刊出《西方媒体为何“阵阵心悸”》后,这位《北京日报》掌门人布置今天的“七日谈”再出一论:《从南加大枪击案反思新闻真实性》。文章以两名遇害中国留学生曾遭遇的抹黑、攻击、侮辱为反面典型,质疑那些当初“不假思索以讹传讹”、用标题标签引导网民“心领神会解读出弦外之音”的中国媒体,“作为社会之公器,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呢?” 而后,作者再举西方媒体在伊拉克战争和“占领华尔街”中的表现为例,强调“长期以来,西方公正、客观、自由的新闻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但事实证明,西方媒体的新闻实践跟纸面上那套理论并不是一回事情。”文末,更发出警告:“信息爆炸时代,处处都有湍急的谣言漩涡,时时冒着暴戾的气泡,放大或截取一星半点信息制造矛盾变得越来越简单,维护新闻真实、坚持理性解读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这时,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还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去谩骂,还是守住良知良善的底线?媒体和公众都需要给出答案。” 相关日志 2012/05/24 — 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 要求部分教师离境 2012/05/24 — 美禁中方教师在孔子学堂教学 国家汉办震惊 2012/05/06 — 万维:美重量级学者痛斥北京:陈光诚事件倒打一耙 2012/05/04 — 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介绍与陈光诚的接触经过 2012/05/03 — 美国政府被刷了?还是在和魔鬼做交易?美联社报道陈光诚或非自愿离美使馆 疑受当局威胁 2012/05/26 — 杨佩昌:美国为何对孔子学院产生恐惧? 2012/05/26 — 美国修改公告称孔子学院教师无须离境 2012/05/26 — 联合早报:孔子学院教师不用离境 2012/05/25 — 《商业周刊》中国孔夫子资助美国大学,禁谈西藏 2012/05/25 — 美国为何对孔子学院提出限制?

阅读更多

舌尖体:坏球屎报的胡锡进

胡锡进的内心,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马列主义的信仰?是反美排外?是充满民族的自嚎?还是高级五毛特聘证书?是拿捏文辞的精妙技巧,还是灵魂分裂导致的头脑混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