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

爱思想 |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

   据台湾中央社12日报道,到访大陆的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当天下午在南京大学举行演讲。报道称,在演讲中,王郁琦通过诸多小故事介绍两岸的差异以及民主制度,让大陆学子感受到台湾社会的诸多优点。王郁琦演讲全文如下:    陈校长(骏)、国台办陈副主任(元丰)、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一、我与南京大学的渊源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和各位南大的同学们见面,有很多媒体说我这次来大陆访问是历史性的,问我为什么第一站选择来南京?而有各种的揣测,我要在这里告诉在座的各位,其实是因为我和南京大学有一段特殊的缘分,所以我希望到南大和各位同学们见见面、说说话,这就是我选择第一站到南京最主要的原因。    看到各位同学,我不禁回想起1990年,也就是24年前,在那两岸交流刚刚起步的时代中,我曾经是台湾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当时我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有机会与南京大学一群优秀的青年朋友结识,其中有大地海洋系、法律系、文献情报系和哲学系的同学。    我一直珍藏着当时南大同学赠送给我的雨花石,这些石头有着斑斓的色彩,我想它们的售价或许不高,但是对我来说就象是无价之宝。虽然包装的盒子已经随着岁月而泛黄破损了,但是小石头都还光泽温润,好像蕴藏着永恒的友谊与记忆。每每把玩着这些小石头,都会让我想起那一段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    当年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我们台湾大学打入决赛,对手正是你们的学长姊,决赛的辩论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们台大站在反方,否定这一个命题,力主人类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我还记得当时说过:”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那是一场双方激烈交锋的比赛,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鲜活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环顾两岸互动的历史,在1990年依旧是剑拔弩张,和平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现实。作为一个大学生,辩论无非是一场斗智的竞赛,当时的我从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或是志业。但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当我在前年接任陆委会主委后,我的任务,就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访问大陆,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还记得当年代表队晚上有门禁管制,可是再强大的门禁也挡不住年轻人想要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热诚。台大和南大的同学虽然彼此陌生,但却一见如故,对彼此的校园、社会与文化充满好奇,话匣子一打开,总是停不下来。    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土豆”在大陆一般指的是台湾所称的”马铃薯”,可是”土豆”在台湾指的是”花生”。我们和南大的同学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清楚彼此讲的”土豆”原来是不同的东西。    那次交流经验让我深深体会:两岸文化、社会与教育有太多隔阂,但只要怀抱热情与善意,一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只要能够务实地面对差异,必定能够创造更多共识与合作的机会。    二、我步入政坛的因缘    我过去在学校里研究科技法律,当我还是大学生时,就立志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从没有想过要从政。2007年,我加入马萧竞选团队,协助策划青年政策白皮书。我们有一批学者专家彼此激发创意,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政策建议,其中以”青年壮游台湾计划”,最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壮游”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人在教育青年上,都希望藉由一趟旅程,开阔视野,壮大心志,将旅行视为成年礼。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当想方设法,让书房里的宅男奼女有机会深入台湾的高山、海滨与社区,认识台湾人情之美,进而投身志愿服务的工作。这个计划很受到年轻朋友的欢迎,台湾的民意代表也很关切,有位立委在立法院中就半开玩笑地质问官员,她说:”请问,要多’壮’才可以去旅游?”事实上,这个计划想充实与壮大的是青年的视野与胸怀,绝对不是体重!    这一系列的青年政策兼具人道关怀与改革创新,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受邀进入政府服务,历经多个职务,我始终关心青年的议题。    三、两岸青年交流的权益保障    两岸青年交流规模最大的开放,莫过于2009年台湾开放陆生来台就学的政策,我们开放陆生的目的是:    第一,让两岸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前就有机会做朋友,长期下来,一定会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    第二、中国大陆的同学都十分优秀,一起学习,彼此砥砺,可以让台湾学生多一些竞争及合作的经验;    第三,台湾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和大陆分享,协助培养大陆青年。两岸青年如果能够真心交朋友,两岸如果都能善待彼此的学生,长远来看,我相信友谊必将跨越差异,和平终将永存。    台湾在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学后,有一些配套的措施,一时之间还没有立即配合修正,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大陆同学是否纳入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    我的想法很单纯,从人权观点来看,不管任何海外来的学生生病,如果因为付不起庞大的医疗费用,因而没有办法获得妥善的照顾,这绝对不是台湾社会所乐见的事情。让病者有所医,是人道思考,也是普世价值。两岸或许在制度上都会对外来的学生有所限制,但我总觉得,只要台湾善待来台的大陆学生,中国大陆也应当会给予台湾在大陆就读的学生同等待遇。    诚如北京一位80后的工程师刘霄在自行车环台后所说,台湾是充满人情味的。2012年9月,就读台湾淡江大学的一名大陆同学,因身体不适住院检查,发现得了”紫斑症”,情势危急,淡江大学的师生为了帮助她筹措医疗费用,发动募款。同时,20余位台湾和大陆的同学自发性地组织24小时看护排班,轮流照顾;在出院后,同学依旧轮流到住处陪伴她。这位同学表示:”很感谢师生及朋友的帮助,生病后多了很多家人!”有位素昧平生的女士看到报纸,还亲自带来鸡汤,让她深深感受到台湾社会的人情温暖。    我相信人情只能救急,制度才能治本,要从根本上保障陆生,还是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入手。陆生纳入健保的议题,经过许多次与在野党的沟通后,台湾朝野出现了越来越多支援的声音。最近民进党在讨论两岸政策的会议结论纪要中,特别强调要善待陆生,这个说法与国民党长期的主张不谋而合。    我相信,”善待、不歧视”的观念会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见,一旦立法完成,就可以为两岸共同增进人权保障尽一份心力。    四、两岸青年血液中的侠义精神    在政府服务的同时,我现在也在大学里开一门课,台湾的研究生都非常关心政治与社会改革,看到媒体对政务官穷追不舍,以及立法委员对政府官员不假辞色、巨细靡遗的监督,经常感到好奇。之前有位同学很同情地问我:”老师,你离开学校去担任陆委会主委,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会不会感觉很委屈?”    我笑了一笑,回答他:”在台湾这么重视新闻自由的环境中,从事公众服务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老实说,在台湾这种言论高度自由,记者无所不在、媒体无所不报和名嘴无所不知的环境中,再加上立法委员在国会的充分监督,在台湾担任政府官员的确相当辛苦,但我认为这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民主政治虽然不完美,实行上也不是没有缺点,但台湾因为实施民主政治,让官员因为受到监督而不敢滥权舞弊,这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政治人物感受到压力,正是民主的价值。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罗家伦先生的《新人生观》一书,罗家伦在1932年到1941年间担任南大前身的中央大学校长,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奠定了”诚、朴、雄、伟”的学风,创造全国名校联考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以贵校为第一志愿的辉煌纪录。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侠出于伟大的同情”,两岸年轻人共同的语言是武侠小说与在线游戏,或许可以一起重新聆听一下罗家伦的高见。    他主张:    中山先生说”革命是打抱不平”。他打抱不平的方法,也和墨子一样,不是为私人报复的,更不是快意恩仇的,是要以大仁、大义、大勇的精神,去改革政治,解决民生的。……必定大家充分培养推广这种伟大的同情,政治才有改革的希望!    我很赞同他用侠义与同情的精神谈改革,尤其是在台湾民众所生活的自由与民主的社会,这是在经济发展之外,大家共同的期待。所以不仅仅陆生的人权要一视同仁,其他包含大陆配偶权益的保障、人道探视议题的优先研议,都代表着台湾社会所重视的价值。    以两岸最近正积极讨论的相互设置办事机构为例,就显现出双方必须在异中求同。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的目的,纯粹就是服务两岸人民,虽然互设办事机构在政治上有些敏感,但性质上应是中性的。我们一直主张,海基会派驻人员应当可以探视在中国大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台湾民众,这是基于人道的关怀,符合普世的价值,更是台湾社会共同的期待。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也会支援,当亚洲崛起,当两岸都更为富强的时刻到来,罗家伦说过:”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两岸都有责任为周边区域的和平来努力,共同承担国际社会的责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台湾也愿意承担有意义的任务,在国际社会奉献力量。例如:当国际上有重大灾难时,我们期许两岸会一起并肩,一起投身到救灾与抗灾的人道救援工作上。    五、两岸青年应当共同振兴民族文化    两岸近年来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一定特别有感受,因为在存续中华文化上,你们的校友唐君毅先生贡献不小,故事也最为动人。唐君毅是新儒家的大师,在1940年任教于中央大学哲学系,共计六年的时间。1949年他迁居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人创办”亚洲文商学院”,后来更名为”新亚书院”,在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贫困时代,依旧坚持办学,坚持传承中华固有文化。    在中国大陆轻忽中华传统文化的1960年代,他感到十分悲愤与伤痛,以一个飘流异地的中华子孙发出了”花果飘零”的悲叹,形容自己家园中的大树倾倒了,只能委身在他人的园林之下,找一片树荫遮蔽,以求苟全。但是他在中华文化陷入黑暗长夜时,依旧坚强地相信”灵根自植”,呼吁中华儿女重视生命所依所存的历史及本源,只要凭借着一瓣馨香,把文化理想与道德生命的种子种植在学子的心灵中,中华文化就会根植在世界,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也才能得以复兴。这种”花果飘零,灵根自植”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追本溯源,我们要向培养出唐君毅的南京大学致敬。 台湾一直是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地,我们珍惜正体字与传统的典籍,传统的民俗活动象是祭孔、读经、中元普渡、放天灯、蜂炮等等,在在融入台湾日常的市民生活中。在民主、科学与自由的现代价值熏染下,我们开展出一套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多元进取、勤奋朴实与诚信包容。(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

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周三下午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谈到在台湾担任公职非常辛苦,更因为监督有效而不敢滥权舞弊。这就是民主制度的核心价值,台湾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为什麽选择南京做为出访大陆的第一站?王郁琦上个月底在公布访问大陆行程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说:「答案等我到南京再公布,容我卖个关子。」 关子一卖卖了半个月。周三下午他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依照约定公布了答案。 王郁琦说,他和南京大学的渊源要追溯到一九九零年的「第三届亚洲辩论大赛」,当时他代表台湾大学参赛,决赛和南京大学对阵。当年的辩论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台大代表反方,表述人类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理想。 王郁琦说,当时从来没有想过以「促进和平」当过职业、志业,但现在却在寻找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这次访问南京也是以实际的行动来说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王郁琦的演讲题目为「一诚动天下」,这是南京大学校歌裡的一句话。王郁琦说这句话完全传达了他的心意,就是秉持诚意,面对两岸现实差异,务实解决问题,绝对可以开创崭新的格局。 身为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演讲时介绍了自己踏入政治的心得。他说,在台湾这种言论高度自由,「记者无所不在」、「媒体无所不报」的环境下,再加上立法委员在国会的「充分监督」,在台湾担任政府官员的确相当辛苦。但这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民主政治虽然不完美,实行上也不是没有缺点,但台湾因为实施民主政治,让官员因为受到监督而不敢滥权舞弊,「这正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民国知名的学人罗家伦曾任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的校长。王郁琦引用罗家伦的一句话:「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来期许两岸关係的未来。王郁琦说,当亚洲崛起,当两岸都更为富强的时刻到来,两岸都有责任为周边区域的和平努力,共同承担国际社会的责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王郁琦日前在和张志军的会谈中,两岸留学生的生活权益成为重要议题之一。王郁琦重申,会基于人权的立场,推动在台湾的大陆学生加入台湾健康保险。他也强调台湾的反对党民进党,近来也出现了相近的主张。 王郁琦说,台湾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和大陆分享,协助培养大陆青年。两岸青年如果能够真心交朋友,两岸如果都能善待彼此的学生,长远来看,我相信「友谊必将跨越差异,和平终将永存」。 最后,一名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在提问中质疑,王郁琦演讲中提及「要创造富而好礼的社会」是在贬低中国大陆,他并询问王郁琦,「大陆周边环境复杂,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什麽责任与角色?」 对这名教授提问,王郁琦回答,他跟南京大学分享台湾发展至今的经验,「听不听、值不值得、合不合用,在各位心中自己决定」。至于「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这段提问,王郁琦没有回答,事后王郁琦解释,是他漏听了这一段问题。 (记者:李潼  南京报道)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中国台湾负责两岸事务的最高官员首次举行会谈

南京 — 台湾和中国大陆本星期举行历史性的官方会谈,这是六十多年前中国内战结束以来两岸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两岸政治分歧仍在,两岸政府也不正式承认对方,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谈可能标志着双方向趋于建立更加正式的官方关系迈出了一小步,甚至是今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总统马英九可能举行会晤的前奏。   自从台湾总统马英九2008年当选以来,台北和北京在促进两岸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双边贸易蓬勃发展的时候,马英九在岛内的支持率低迷,去年大部分时间徘徊在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出头之间。在马英九第二任期仅过一半时,台北和北京都有人担心,台湾的政局可能会对国民党越发不利。   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说,台湾今年底举行立法院选举,马英九希望通过这次历史性的会谈,实现两岸关系发展的突破。   他说:“此次会谈的政治风险在于,如果马英九政府处理的好,可能会提升他的支持率,有助于今年底举行的重要的立法院和地方选举;但是,如果他失败了,如果他处理的不好,就会成为反对党批评马英九的把柄,从而会影响国民党今后的选举”。   多年来,中国一直称台湾是其不可分割的领土,并且从未排除使用武力实现统一目的的可能性。1996年,台湾举行第一次总统民主选举时,中国向台湾外海试射导弹。不过,近年来,北京在想方设法用经济议题争取台湾。   预计,本星期海峡两岸政府高层官员会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当年国民党撤离中国时,南京曾经是他们的首都,因此,此次访问将是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重温历史的机会。   郑宇硕说,此次会谈可能会探讨今年底习马可能举行会谈的前景。   他说:“中国领导人希望在马英九剩余的任期内取得一些突破。马英九将于2016年初卸任,在目前台湾政局的现状下,民进党有可能会赢得总统大选。”   虽然中国国台办已经公开排除两岸习马会的可能性,但是台湾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说,中国今年11月将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这可能是两位领导人会晤的理想的场合。在亚太峰会上,双方可以互称成员经济体,互称对方为领袖,避免了如何称呼对方的敏感的政治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希望看到与台湾关系能够取得进展。在去年底APEC领导人峰会的间隙,习近平对台湾的代表萧万长说,两岸的政治分歧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接一代传下去。   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王明义说,这次会晤反映了双方2008年以来建立的互信。   他说:“我觉得这也是未来能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跟突破发展的一个更好的空间。你必须要跨过这一步。但这一步也并不代表说,过去从1949年以来,两边的政治分歧,外交问题,主权问题,军事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个难度还是很高的”。   结束南京短暂的两天访问后,王郁琦将前往上海,会见中国的一些学术界人士,并参访一所台商子弟学校,然后星期五返回台北。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法广 | 要闻解说: 北京拒绝部分媒体采访“王张会”遭到谴责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郁琦计划11日至14日率团赴大陆访问,并在11日下午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 室主任张志军会晤。由于这是两岸事务主管机关陆委会与国台办在1991年成立以来,首度负责人的正式会晤,所以被称作是两岸事务主管机关负责人的“首次历史性会晤”。不过,据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强调,此次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大陆,主旨是“建立常态化联系”。据陆委会指出,王郁琦首次赴陆访问期间,计划与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举行两岸事务首长会议,建立陆委会、国台办常态化沟通机制,主要在增进两岸了解及互信,透过两岸事务主管机关坦诚沟通,有效协处两岸事务,以增进两岸人民福祉。陆委会还特别强调,台湾总统马英九和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的“马习会”,并不在此次王郁琦张志军会面讨论的议题范围之中。 王郁琦访问大陆,引人关注的行程还包括12日上午赴中山陵拜谒,以及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演讲厅的公开演讲。 台湾媒体已经报道王郁琦这次访陆,有“不谈政治议题、不提中华民国、不能提人权、民主、法治和总统”的“三不能”,在此阴影下,王郁琦赴中山陵谒陵,在这个对台湾极具意义的场合会说些什么,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演讲,又将以什么作为主题,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据媒体回顾说,两岸2005年后展开密切的政党交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曾在大陆重点大学发表过演说。2005年4月26日,连战以国民党主席的身分赴陆展开“和平之旅”,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题为“坚持和平,走向双赢”的演说,连战在演说中多次提到台湾自由开放与民主化的经验。 访问期间,连战还与前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晤,这次会晤是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5年后的第一次会晤。双方在会后发表“五点共识”,这5点共识后来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准则。随后,连战的这次“和平之旅”也被称作“破冰之旅”。 而宋楚瑜也在2005年5月赴陆展开“搭桥之旅”,他在清华大学以“世界有多大,中国的机会就有多大”为题演讲,宣扬台湾人本精神,并倡议两岸和解,反对台独的立场。宋楚瑜在演说中表示,“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人跟土地的一种情感”,他并呼吁大陆民众“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划上等号”。 连战谈民主自由、宋楚瑜谈台湾人本精神,当时都获得相当关注。这次拥有官方身分的王郁琦,是否会传递出两岸关系或政策方面的更新的讯息,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次王郁琦访陆,将有数百媒体相随。据台湾方面的统计,台湾的94名记者,加上大陆超过百名的各地媒体,预料“王张会”场外将挤进200多名媒体,历史性的“王张会”,受到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 不过,会前传出大陆拒向台湾《苹果日报》及美国“自由亚洲电台”驻台记者发放签证采访“王张会”,此举受到台湾记协和民进党等方面的谴责。台湾新闻记者协会发表声明表示,“对中国在力促两岸互设媒体常驻机构谈判前,即做出箝制新闻自由、践踏记者采访权之事表达严正抗议与谴责”。台湾新闻记者协会并要求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出访中国大陆前,“明确表达台湾媒体遭中国拒绝入境的抗议态度,维护新闻自由”,并“立即要求中国政府解除限制,并在访问期间给予台湾随行媒体无差别公平待遇”。 台湾民进党方面也透过简讯表达愤慨与谴责,指“民进党愿作国人与新闻自由后盾,要求马政府立刻向北京表达严正立场,并改正此一严重侵犯新闻自由的错误行为。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台湾陆委会:APEC是马习会理想场合

(德国之声中文网)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 即将在农历新年后前往中国大陆进行四天访问,会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本周三,他在出席海基会大陆台商春节联谊活动时表示,对于两岸领导人的见面,只要是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身份,他都乐观其成。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次与张志军的会晤并未打算提及马英九与习近平的会面,但陆委会已针对相关问题预先做好准备。如果陆方主动提及”马习会”,他会向对方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是比较适当的场合。 王郁琦进一步解释称,APEC的会员并非国家而是经济体,两岸领导人可以”经济体领袖”的身份会晤,这是台湾评估可以接受的方案,马英九对此也已表示同意。 台湾前副总统萧万长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于APEC论坛上会晤 虽然王郁琦承诺此次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晤不会谈及”任何敏感话题”,但观察家们正在观望”王张会”是否将 为两岸领导人的会晤铺路 。 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日前在出访非洲及中美洲友邦时也曾表示,不排除与大陆领导人会面,但要创造有利条件。他指出,二月份的”王张会”并没有被赋予为”马习会”作铺垫的任务,但这次会面是两岸关系提升的重要一步,在双方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情况下能向前迈进。 台海两岸关系自马英九以及国民党2008年执政以来开始逐渐回温。习近平去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 会晤了台湾前副总统萧万长 。大陆和台湾首次在APEC论坛上会晤是在2008年,当时两岸关系在马英九上任后出现改善。 两岸关系向前迈进 王郁琦预定在2月11日启程访问大陆,赴南京会见张志军。即将举行的”王张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所教授童振源对法新社表示:”此次的会晤标志着习近平更有信心能解决台湾问题,因为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与此同时,王郁琦的访问之行引起了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的担忧。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吴钊燮表示,王郁琦在出访时应该坚持主权、公开透明和立法监督三原则,并且不碰触涉及政治谈判协商、一个中国原则、终止敌对状态、和平协议、军事信心机制、统一前的政治架构、两岸统一和一个中国框架等议题。 民进党的吴钊燮呼吁王郁琦与陆方谈及人权及自由议题 另一方面,民进党也呼吁王郁琦与陆方谈及两岸人民所关切的人权和自由问题,有关于服贸协议有严重争议、不平等的部分应要求重启协商,并且讨论关于食品安全协议、共同打击犯罪协议和投资保障协议的落实问题。 陆委会则表示,王郁琦率领的访问团将提出的主要议题包括两岸互设办事机构人道探视、两岸参与区域整合和在陆就学的台生医疗保障问题。王郁琦预计,大陆方面可能会谈及货品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进展、两岸媒体常驻等问题。 台湾陆委会访问团预计形成包括赴南京举行两岸事务首长会议,前往中山陵谒陵,于南京大学演讲,随后前往上海参访。 综合报道:张筠青 责编:谢菲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