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志强案

【异闻观止】单仁平:“7律师”犯罪否,惟法院说了算

中国司法机关办案并非先入为主、政治挂帅,而是会讲法律、认证据,浦志强案对此做出了证明。浦案原有的一些证据未被检察院采纳,法院最后以收窄了的证据进行审理和判决,对浦判了较轻的刑罚,并给予了缓刑。浦也是律师,名气比此案7人大得多,对他的审判都能严格依法进行,其他涉案律师和助理又有什么值得不顾证据给予特别“严厉打击”的呢?

阅读更多

BBC|韩十洲:浦志强案判决的政治解读

“因言获罪”只是表面上的逻辑,正如官方喉舌《环球时报》说浦志强是“具有号召力的人”,浦志强是因自身现在的以及潜在的政治影响力而获刑的,也正是基于此,从当局的角度来说,浦案的舆论关注度越高越“不得不”判刑,同时又不能重判(政治代价会太大)。

浦案的“政治暗线”才是最值得玩味的。

阅读更多

何三畏|表彰胡总锡进同志对浦案所作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将近二十个月以来,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只是转发公检法公告的浦案消息,照转照宣,只有他们三家共同的小号胡总,在满怀深情地透露独家案情。在这些文章中,胡总创秉承着他扭秧歌式的旁枝斜出花枝的招展的别样语法逻辑,对汉语的发展亦有贡献。下面是我在网上拔下来的他为浦坐牢鼓噪的五篇大作,如有遗漏,恳请朋友们补充。前面四篇的署名都是单仁平,只有今天的一篇,即为浦案收官的最后一篇,署社评。可见胡总的工作规划之严谨,令人不能不由衷感佩。

阅读更多

宋志标:网评员为何失效?为何失效了还用?

从简单的定义看,网评员不能是被称作是“人”的,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说网评员作为个体在接受统一指令,没有自选动作,极容易造成引导动作的呆板、僵化与教条,这是工具论的最大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话语规模,冲淡话题焦点,这是优点所在。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导致网评员极容易被识别,它们因为持有单一的、一致性的观点,构成了活跃的舆论场中的“话语僵尸队形”,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暴露在整个舆论场上。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