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动车事故

德国之声 | 动车事故周年祭:官媒失声但民间没有忘记

震动全中国的7•23温州动车事故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日,在官方媒体中却找不到任何正式的相关纪念性报道。相反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上,网民却对此展开热议,折射出官媒与民间舆论的背离,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朝日新闻》中文网的报道,距离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发生已经整整一年,但是撞毁的列车残骸至今仍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温州南站附近。发生追尾相撞的两辆列车都维持着一年之前的样子,只是其间蜘蛛网密布,杂草丛生。 列车残骸还在原地,民众还在等一个说法 当地的记者透露:”谁都不想进行处理,就只好这么撒手不管了。”附近的居民也表示,几乎没有人到事故现场去,只是每过一段时间会有相关人员对车体进行消毒处理。在一年前的深夜,一辆由北京开往福州的动车在高架桥上与另一辆发生故障的杭州到福州的动车发生追尾相撞事故,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为40人,另有172人受伤。 民众不会忘记一年前的灾难 在事故发生不久之后,由于官方对于媒体有关事故原因、事后救援和现场处理的报道进行限制,引起了广大网民的不满和抨击。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甚至说出”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以及”总之,它是发生了”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更是引来骂声一片。据悉,这位发言人很快就被调离这一职务。 去年年底,政府公开发布了一份国家安监总局的报告,指出主要事故原因是:列车控制中心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不严、雷击导致故障之后应急处理不力等人为原因。今年5月,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之前有报道称,刘志军收受了8亿元人民币贿赂。 周年祭:官媒集体失声 一年过去之后,除了民间博客、论坛以及社交网站上之外,中国的官方媒体上找不到任何有关动车事故周年纪念的报道和评论文章。资深媒体人北风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官方已经提前下发了禁令,不允许做任何纪念和反思性的报道。然而在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站上,网民们仍然进行了广泛的转发和讨论。在新浪微博上,在#温州动车事故一周年祭#这个话题之下搜索到的微博数量超过十几万。 有观察人士指出,不管是一年前的动车事故,还是刚刚发生的北京暴雨,之所以引起民间舆论的如此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些事件都牵动了包括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在内的广大网民的真实关切。媒体人北风指出:”对于中国的白领来说,不管你如何努力工作,遵纪守法,灾难还是随时有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我想这一种危机感会促使很多人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来纪念这个事情。” 官方和民间舆论的日益背离 温州市政协委员欧阳后增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表博文称:”今天是7·23动车事故一周年祭,在这场轰动中外的特大事故中,官方的安全机制、应急能力与民众的参与意识、自主行动形成强烈对比……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反思的时候了。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我们不能让’没有真相’,成为最大的真相。” 作家诗人啸之则在微博上发问:”去年今日,温州动车乘客和其家属噩梦。一年过去,受7·23动车事故影响的人们生活可好?那个瞬间失去五位亲人、坚持质疑动车事故死亡人数的杨峰如今安在?我们面对ZF(指政府,编者注)去年年底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为什么至今还那么多疑问?微博上那些质疑声音,依旧回响。” 网民形成的巨大舆论力量 北风指出:”其实中国舆论场的背离还不仅仅是官方舆论和网络舆论的背离,墙内和墙外(指官方封锁的长城防火墙,编者注)的网络舆论也在背离。这种分裂是官方管制的一个必然结果,并且会让官方的舆论越来越没有人相信,而人们宁愿去相信民间自己获取的一些信息和资料,采取一些自救。” 这位媒体人认为,只要官方对于舆论的控制不解除,这种情景就会不断地在各种突发事件上一再重演。即使不是像动车事故、暴雨这样的天灾人祸,哪怕只是类似郭美美炫富这样一个网络上的”意外事故”,或者是一个非常局部性的小事情都会使官方舆论突然陷入一场公关危机。 作者:雨涵 责编:石涛

阅读更多

荷广 | 7·23动车事故一周年:中国媒体集体失声

今天是中国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主流媒体集体失声,但这显然并没有打消中国民间的祭奠热潮。 反差:媒体集体失声 民间自发悼念 在今天出版的党报《人民日报》中,关于动车事故一周年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报道。记者还查询了1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流商业网站,也均未在首页发现有任何纪念性的文字和专题报道。 据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IFJ)7月19日在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声明显示,早在23日之前,中国当局就已明令禁止媒体以任何方式纪念动车事故,声明认为该指令剥夺了中国民众对于公共安全、铁路系统改革等信息的正当知情权。 联合会的声明从中国一些媒体记者的个人微博上得到了印证。一位在北京财经类报纸就职的记者提前一周就曾在微博上透露收到了来自中央和地方的禁令。另一位在地方媒体任职的记者也在微博上称:亲眼看见禁令的那一刻,才知道生命的价值抵不过乌纱帽、抵不过动车制造商的利益。 与媒体集体失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网民通过论坛、微博等向事故遇难者表示哀悼。截止记者发稿前,新浪微博上有关 “温州动车事故一周年祭” 的微博已超过11万,该话题以仅次于“北京暴雨”位居时事热搜榜第二。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网友表示他们的微博莫名“被和谐”了。著名维权律师袁裕来就在微博上就声称自己关于动车事故周年的微博已被加密。 有网友对当局对该事故的处理表示质疑。 网友“女神Q”在微博上表示:(我)要求高铁立即停驶调查、用法律起诉代替行政处理、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审计和清查所有高铁动车的豆腐渣工程等。这是公民社会和信息时代的起码要求,结果都掉进无底黑洞。这么大的生命代价会被遗忘被历史和谐吗?刘志军几个人就承担了? 还有一些网友对中国媒体大肆报道北京暴雨和美国枪击案件而对动车事故只字不提表示不满。网友“小屁的围脖”认为,中国媒体最擅长做的就是一个新闻事件掩盖另一个新闻事件,央视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分析美国枪击案件,麻烦问一嘴,一年前的动车事故你丫分析明白了吗? 后续:小炜伊康复治疗 动车残骸原封不动 因 7·23动车事故失去双亲的女童项炜伊去年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项炜伊目前已三岁半,据项炜伊叔叔项余遇今天在新浪上的认证微博表示,项炜伊每天仍需接受康复治疗,“脚踝不能动是有多种原因造成,总体来看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希望今年今日是我家悲伤的终点,不再是去年那个悲伤的起点。” 除了项炜伊之外,几乎其他所有动车事故的死伤者均已淡出媒体和大众的视线,被遗忘的不仅仅是他们,还包括惨剧发生现场。据朝日新闻中文网上周报道,发生事故的动车车身被重型机械粉碎,配线暴露在外,窗框也扭曲变形,“坠毁的动车残骸依旧原封不动在放置在温州南站附近,当地并没有相关部门对驾驶座进行清洗和调查的迹象,仿佛遭受动车事故的车厢已被人们遗忘”。 回顾:动车事故死伤惨重 54人被追责 2011年7月23日晚20点30分左右,中国D301次动车运行至温州界内时与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震惊世界。 事故发生5个月后,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认定这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负主要责任,前者因为涉嫌严重腐败问题已被立案检查,而后者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因不明原因已被停职审查。另有52名相关责任人员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阅读更多

被遗忘的7·23动车事故

动车车身被重型机械粉碎,配线暴露在外,窗框也扭曲变形。2011年7月,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发生了死伤人数超过200人的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事故发生至今已过去一年,坠毁车辆的残骸满是污泥,依旧原封不动地放置在温州南站附近。 中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将车体就地掩埋,但由于外界批评此举实为“掩盖罪证”,政府随后又将车体挖出以“调查事故”为由将车体搬运至温州南站附近的调车场。但事实上,当地并没有相关部门对驾驶座进行清洗和调查的迹象。 2011年7月,发生追尾脱轨事故的D301号动车残骸如今已堆放成了一座高约2米,宽约20米的小山,蜘蛛网密布,缝隙间杂草丛生。 D301号动车残骸后面则原封不动地放置着被追尾的D3115号动车的十几节车厢残骸。白色的车体有些泛黄,发生激烈碰撞而车厢连接部分的金属已经弯曲断裂。 车厢的地板上有一层厚厚的白色尘埃,没喝完的饮料瓶、饭盒散落在地上。散落在地板上的报日期为“7月23日星期六”,这份报纸的头版报道了一名患者接受骨髓移植而重获新生的新闻。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定格在事故发生的瞬间。据当地记者透露:“谁都不想进行处理,就只好这么撒手不管了。” 其他受损严重的车身被放置在距离温州南站以东约7公里的货运站。大约5节被深绿色罩布遮盖着的车厢也保持着1年前的样子。车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里也就是好几个月一次会有相关人员前来对车体进行消毒。然后就一直这么放着。” 仿佛遭受动车事故的车厢已被人们遗忘,民众对于事故的记忆也逐渐淡化。附近的一名居民告诉笔者:“几乎没有人前来事故现场。”此前曾用来掩埋车头的约20米的大坑如今被混杂着石块的砂土覆盖。这附近的土地出现了深深的裂缝,犹如干旱的大地一般。 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部分乘客出行时选择不乘坐动车。但是时隔一年,7月中旬上海开往温州的动车又坐满了出差或出行的乘客。 一名建筑公司职员每月要乘坐动车出差3、4次,他表示:“在中国,大巴经常发生事故,而动车事故仅此一回而已,所以还是选择乘坐动车。”一名在车辆零部件公司工作的男性对事故毫不介意:“反正坐什么都有危险,就看命吧。” 而中国的媒体对此则是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事故发生后不久,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了事故调查并对铁道部门予以批评。但是,2011年7月末,共产党宣传部下达了禁止媒体擅自报道和评论的通告。除政府发表的消息外,一切相关报道戛然而止。 据温州当地报社表示,并没有打算制作回顾事故一周年特集的计划。该报社领导说道:“虽然我们想写,但是当地政府和铁道部门并不希望事故被重新提起,所以我们也没办法。”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表示:“现在正是即将迎来(中央领导交替的)秋季党大会的敏感时期,很难对事故进行后续报道。” 此外,温州市政府也不会举行追悼仪式。市政府干部表示:“这起事故是一段沉痛的回忆。如果当地政府计划搞一些追悼活动,铁道部门的面子就挂不住了。这道理你想必也懂。” 温州动车事故令“速度优先,轻视安全”的中国社会为之动摇,但这起事故却迅速被人们淡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时隔3年有所下降,政府再次开始依靠铁路实施经济复苏。 7月上旬,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并邀请经济学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到场参加。会上温家宝总理将“铁道”排在奖励民间企业投资的第一位,并说道:“必须要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中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用了三年时间,在由于贪污而被免职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指挥下,于2010年达到了7千亿元(约为以往的4倍)。但是,受刘志军贪污事件和动车事故影响,投资额于2011年下半年骤减至2010年的一半以下。由此,政府打算吸引民间的投资。 一名河北省动车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回顾道:“到今年年初为止,并没有赶工,而且十分严格地要求重视安全和质量。”然而当动车的建设失去了中央政府这块后盾之后,银行也取消下放贷款。由于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各地均停止施工。 今年初春开始,形势发生了变化,各地又重新开始施工。中铁隧道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目前设想将曾经以安全为由从350千米降至300千米的最高时速重提至320千米,并解释:“中国的技术领先国际,没有问题。而且乘客也不喜欢乘坐速度慢的车。”另外,于今年4月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也提出了“提速”的目标。 但是,入不敷出的线路建设却并未带来盈利,铁路部门的负债越来越多。截至今年3月末,负债金额已比去年多出2成,达2万4千亿元。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对此提出警告:“当今,管理政策及安全的部门和掌管铁道事业的部门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对铁路的盈亏核算和安全进行监督的。如此下去中国的铁路将会成为当年日本的国有铁道。” 关键词:中国动车事故 2011年7月23日夜,在浙江省温州市,受雷雨影响,一辆由北京发往福州的动车与在动车高架桥上缓慢行驶的、由杭州开往福州的动车发生追尾事故。据中国政府的调查称,此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在2011年末政府公开的调查结果中,除驾驶系统上存在安全隐患外,还指出铁道建设急于求成过度缩短工期,没有彻底落实安全责任等问题。 来源:朝日新闻

阅读更多

段子:死亡人数

大跃进饿死人数不详、唐山地震砸死人数不详、河南垮坝淹死人数不详、王家岭活埋人数不详、汶川可怜的孩子死伤人数不详、动车出轨撞死人数不详、上海胶州路大火烧死人数不详、天津蓟县烧死人数不详,70多年前的南京大屠杀却一口咬定30万,牛逼,不服不行。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 网友提供的新浪博客删帖记录 (1-5月更新)

钟石《私有化不是社会主义》2012-05-22 綠蟻醅酒天欲雪《非官方温州动车事故分析——不是天灾,而是人祸!》2012-05-12 潇湘夜雨专用《[转]“杨佳刺警案”上韩国银幕》2012-05-21 潇湘夜雨专用《李承鹏:贫贱不能移》2012-05-20 潇湘夜雨专用《我们现在还有集会、游行、示威的全力吗?》2012-05-20 潇湘夜雨专用《党和我们心连心》2012-05-20...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63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