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

北京媒体警告社会动荡将带来巨大灾难

北京媒体评论警告说,“动乱是祸”。 中国官方媒体首次就网民发贴号召周日继续举行“茉莉花集会”发表评论,警告任何影响社会稳定的动荡局面将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在中东和北非发生一系列导致当权者下台的“茉莉花革命”之后,一些活动人士通过美国的一个中文网站发出呼吁,在中国各城市举行类似于“茉莉花革命”的聚会。 在过去两个星期的周日,中国当局加强了对集会通告名单上列出的有关城市的保安和控制。北京当局还约谈驻华外国记者,限制他们在华的采访报道。 《北京日报》周六刊登署名评论称,“大家深知,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维护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心声”。 文章说,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持续剧烈动荡,社会秩序混乱,“动荡已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 评论还抨击说,这些人“通过互联网煽动非法聚集,妄图制造事端,挑起‘街头政治’”,“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挑拨煽动”,人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评论称,那些“满以为可以在中国制造和寻找中东式新闻的人,最后只能落空”。 这篇评论刊登之日正值中国11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之时。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稳定物价将被放在今年中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 温家宝表示,近来物价涨幅较大,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加。物价问题关系到民生,牵涉到总体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据中新社说,在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期间,北京当局动员了数十万警察、保安,以及街道居委会志愿者参与两会期间的维稳工作。 驻京的外国记者被告知,现在起到北京部分公共场所采访需要事先申请特别许可证,其中包括茉莉花集会地点之一的王府井。 您要对这篇新闻发表评论吗?欢迎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阅读更多

中国青年报:闾丘露薇:采访灾难 到底为了什么

接到一个记者的私信,说到这样一件事情。接到上司的采访工作安排,联系新西兰地震中被困中国学生的家人。对方接到电话,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想接受采访,并且提醒记者,不要老打电话,因为他正在等待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打来的电话,等待亲人的最新消息。 记者当然理解家人的心情,但上司却不这样想,对于上司来说,最迫切的是能够获得对这位家人的采访机会,让自己的报道和版面显得丰富,或者在他眼中,更加有人情味,于是要求记者要拿出“磨”的精神,甚至是“忽悠”,务必要说服家人来做这个访问。 年轻的同行觉得很无助,因为她清楚地明白,自己不想再去打扰对方,可摆在面前的现实又让她很难选择,因为对抗上司的结果,很可能被视为不够进取,意味着不再能获得好的工作安排。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冲突,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在如何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顾及灾民或者受害者家 人感受的问题,曾经有过一些讨论,不多,很零碎,但是至少已经开始。这是因为到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人数多了,不像以往只有几家媒体,加上网络传播的延伸,使 得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记者在前线的采访手法。所有的讨论其实就是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采访到底是为了什么? 采访这些突发灾难事件,为的是让外界能够了解到灾难的状况、灾民所受到的影响,这样可以让外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帮助。采访灾民也好,受难者家人也 好,是希望透过她们的描述,让远离现场的人,能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但是所有的这些访问,除非对方是官员,或者是为了揭露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然的话, 都需要获得被访者的同意。 这样的讨论,最近在香港会有不少,特别是在菲律宾人质事件的报道中,是不是一定要想尽办法采访到受害者家人,在媒体人当中有不少的讨论。因为在后方 上司的压力下,有的记者选择尊重家人的意愿,有的则选择听从上司的安排——不过,这样的访问播出之后,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也有媒体人在网络上发起“向上司 说不”的行动,因为如果说,关系到公众知情权才称得上是新闻的话,那些受害者家人的眼泪和悲伤,对于媒体来说,只是提升收视率的手段,对于有的受众来说, 只是一种挂着所谓同情心招牌的消遣。 做还是不做,除了媒体中有决定权的那些上司,其实受众也能够施压一定的影响,让媒体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展现人文情怀。因为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总是希望看到这些灾难中受害者的眼泪和悲伤,以为这是展示自己同情心和爱心的良机,媒体就会毫不犹豫地迎合这种需求。 遭受了灾难,有的人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聆听,来分担心中的苦痛;而有的人,不愿再提及伤痛,因为一次次的提起,都是一次次的揭开伤疤。正因为这样,他 们对于媒体,对于关心他们的别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期待。作为公众,作为媒体,如果分不清楚这些,常常会带着好意伤害其中的一些人。 而这种伤害,相信没有人希望发生,除非真的把灾难看成媒体的机会,或者让自己远离灾难,将其当成一部大片来看。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03.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中国青年报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中国式的灾难美學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这首词在网上被砸板砖无数,却以极端方式暴露了我们原本习焉不察的“救灾美学”,因此,我更愿意将之当作“微言大义”的政治 …

阅读更多

灾难面前该颁禁令“让老师后走”吗?

让领导先走”这句话背后,是克拉玛依大火夺去325人生命(其中有288人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中小学生)伤136人悲惨事件。对于“领导”,韩寒尚且不敢妄加评论,我更怕跨省,故就此略过。但是不妨套用句式以作部分标题:让教师后走。 汶川地震,教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