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闻

台灣新聞 | 呼應國際兒童日 新竹各界關注兒童健康.教育.人權

新竹教育界和各級學校學生齊聚「良心覺醒國際論壇」,為全球兒童的健康、教育和人權等議題發聲。該論壇呼應聯合國「國際兒童日」,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世界之愛和平總會、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及新竹縣文化局共同舉辦,邀集當地教育界人士及兒童照護、人權等領域專家,針對兒童人權、教育和健康進行三場論壇。此外還有國小至高中各級學校學生與談,呈現新世代清新風格。 此次與會貴賓有:坪林國小校長葉榮昌、新竹市警察局調查員侯慧娟、亮語文創教育集團創辦人彭瑜亮及五位老師、司法機關執法人員黃靖珣、新竹市警察局婦幼隊副隊長蔡碧雲、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秘書長胡秀雲、新竹家庭扶助中心主任沈俊賢、中原大學特教系助理教授康雅淑、新竹縣花園國小校長彭源正、作家陳慧文、敏華牙醫診所袁淑華醫師及家長代表郭志明等學者專家,共同爲兒童人權及未來發展發表建言,還有北門國小郭及人、竹大附小何沛姍、新竹高商葉蔚君、新竹中學潘世延、新竹女中殷凡及竹北高中葉蔚廷等,發表他們心目中的未來世界。 當天由一群青少年高唱「愛與和平之歌(Love and Peace Song)」揭開序幕,隨後由九位世界未來主人翁以COSPLAY方式,打扮成他們所崇拜的卡通人物,包括超人特攻隊的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鋼鐵人、花木蘭、美少女戰士、聖誕老公公、蜘蛛人、冰雪奇緣的Elsa 公主,他們童言童語說出如果自己就是所扮演的卡通英雄,將會為世界做出什麼貢獻,並引領與會者揭示「良心時代運動宣言」,共同點「良心笑臉球」。 國際兒童日旨在喚起世人對兒童福利和人權的重視。全球仍有許多兒童死於營養不良、面臨戰爭和貧窮威脅,以及淪為童工、士兵或童妓等慘況。台灣孩童雖可免於這類威脅,但他們的健康、教育和人權涵養,關乎未來國家競爭力和世界發展,太極門洪道子博士透過弟子代表程宣銘在與會中發表一篇論文,很能引人深省。 「良心時代運動」發起人暨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在論文中指出:「培養孩子身懷一把良心尺,勝過一切的教養。這把可以放在心中、終生攜帶的良心尺,包含了勇氣、溝通、包容、寬恕、智慧及和平等種種優良質素,能夠指引人生方向,幫助孩子順利成長為兼具成功與快樂的真正『人生勝利組』。而且這樣的菁英不自私、不短視,他們能放眼國際、胸懷世人,能夠用智慧化解世間干戈,為地球與世人謀公益、造福利。」 接下來展開三場論壇,第一場由司法、警、特教和家扶人員,從專業領域來呼籲國人更重視兒童人權。第二場由六位從國小到高中各級學生,發表他們心目中的未來世界。第三場則邀請校長、醫師、作家和學生家長,就兒童健康和教育提出建言。 與談中,新竹市婦幼隊副隊長蔡碧雲提及狠毒父親弒女賣子等多起兒童社會案件,她疾呼社會需要正面力量,呼籲大家重視孩子們的生存權以及健康和休閒遊憩等議題,如發現不對勁,請立刻撥打113或110報警。   家扶中心主任沈俊賢從資源分配角度加以分析,而中原大學特教系助理教授康雅淑則就發展兒童潛能切入,他們不約而同認為文憑不是唯一出路,遇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只要發揮他們的優點,日後也可以成為阿基師、吳寶春。   司法機關執法人員黃靖珣從司法來看兒童人權,她感慨司法保障往往在案發之後,家庭社會應有層層保護兒童機制,給兒童一個幸福安全的環境,人人有良心,關懷尊重,才能帶給台灣一個祥和社會。   與會學生則從自己角度建構未來世界,新竹中學學生潘世延說,他相信只要是選擇了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在自己心甘情願的努力下,就有可能成為那領域的佼佼者。 新竹女中學生殷凡則期許台灣的兒童教育,在十歲時可以讓孩子了解所處的世界,十五歲時相信自己能幫助別人,十八歲時可以創造改變自己。 中華兒童人權協會秘書長胡秀雲則表示,大人應學習適時傾聽兒童心聲,兒童也不要忽略可以為自己發聲的權利,並呼籲大家關心周圍弱勢兒童,為他們伸張正義。 論壇尾聲,一群身穿亮眼橘色上衣的青少年,帶來超high的「龍馬舞」,以奔騰舞姿象徵未來充滿希望,展現的活力,引領台灣和世界的孩童迎向光明而有良心的未來。 更多的論壇內容可以上「良心時代運動」網站www.aneoc.org瞭解,「良心時代運動」目前已有187國、全球超過2600個團體共同推動。歡迎您上網響應連署「良心時代運動宣言」,一起與全球人士共同創造愛與和平心時代。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呼應聯合國人權日落實兩公約 黃俊杰:尊重人民信仰自由

現今台灣行政救濟失靈,訴願制度形同虛設、行政法院等同敗訴法院,公權力侵害人民基本人權的問題嚴重。聯合國人權日前夕(12/9),由中華人權協會、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台大歐盟法研究中心、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律師公會(稅法委員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金門、馬祖分會)、台灣大學財稅法學研究中心、中正大學財經法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商業大學及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共11個國內外重要法學與人權團體共同主辦「兩公約與賦稅人權國際論壇」,會中特別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觀察台灣賦稅人權及兩公約施行現況,來自法國、德國、希臘與香港等學者專家,與國內專家學者共同檢視兩公約對賦稅人權保障的施行成效,其中第二場特別針對「兩公約與我國稅捐救濟之行政重啟程序」發表在實務上的觀察,不少學者抨擊,現今行政救濟最大問題在於政府機關結構性的共犯,綿密的行政組織有意操縱、架空人民權利,甚至於導致人民聲請重啟再審的希望渺茫,學者一致提出「如何在程序失靈的情況下,再把人民的權利彰顯出來?」非常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討論。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黃俊杰教授表示,司法實務應特別注意納稅者權利保護議題,因為兩公約之施行,讓納稅不再只是人民應盡之義務,更重要的是許多憲法保障的權利,尤其是對稅捐之給付應予公平對待。黃俊杰以爭訟近20年的太極門稅務冤案為例,太極門經三審級法院判決無罪確定,無詐欺、無漏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並確定「弟子贈與掌門人之敬師禮,屬贈與性質,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確定敬師禮為贈與,弟子代辦並非營利販售,與掌門人無關,然而稅務機關卻仍依據違法之起訴書,繼續將敬師禮當做補習班學費,發出違法稅單,人權侵害長達18年,至今依然持續進行中! 黃俊杰認為此案已涉及宗教、信仰人權及平等對待的爭議。根據學者的研究、以及太極門經中華民國道教會及台北市道教會核准加入為團體會員,應具有道教資格,因此,若弟子基於精神信仰認同所為之無償餽贈,則性質上應認屬贈與之行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7條規定,贈與稅係向贈與人(受教弟子)課徵,而此時其師父受贈之金錢,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7款規定則屬免稅所得,且受贈人尚無申報之義務。依財政部64年的函釋,理應比照其他宗教團體免納所得稅,不應列入「所得稅法」課徵。因此如果政府以影響團體運作的方式,要求改變敬師禮的性質,就構成對文化團體的歧視,違反經社文公約。 黃俊杰指出太極門81年度綜合所得稅,雖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定性為補習班而予補稅及罰鍰,然而,太極門並非經教育主管機關核准立案的補習班,不符合補習班之形式要件;且教育部亦二度公開及公文證明太極門的的確確不是是補習班;民國101年8月3日財政部台北國稅局重核復查決定書也明確指出太極門並非補習班。黃俊杰認為,有開啟行政訴訟再審之必要性。甚至,稅捐稽徵機關亦應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及第128條規定,主動排除有瑕疵之行政處分,撤銷稅單,確保納稅者之權益維護。但實務上並未對此問題加以處理。 「如果實際的定性有錯誤,國家的裁判本身有問題,國家就應面對這問題。」黃俊杰說,如果只限於未經行政救濟程序的個案,才能依照行政程序法第117條跟行政程序法第128條撤銷稅單,則無瑕疵擔保的依法行政的請求權,跟國家合法性的要求,何時能用得到,又如何能處理違法行政處分的問題?如何實踐公政公約第2條第3項有效救濟的權利保護?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主任黃士洲也認為,太極門冤案不是適用法律錯誤,也非計算錯誤,而是認定事實定性的錯誤問題。「太極門冤案像一面鏡子,照出現在諸多不足卻沒辦法改進的稅制問題。」黃士洲依其觀察指出,「案子已經確定或已救濟完畢,之後還有不服,如何重啟再審?」他表示,現今技術層面上存在一個隱藏在法條、卻沒辦法凸顯出來的問題:稽徵機關或行政法院體系,用非常綿密的組織,把人民權利架空,以非常嚴苛的程序要件,卡住人民訴求翻盤的機制。「再審在判決30天內要提出,一來時間很短;二來除非有發現新事證,按照統計數據來看,幾乎一年不到一件再審,而這一件案子成功的機會非常非常低。」黃士洲據研究認為,人民的勝訴率只有2%到3%。 長期研究行政法院判決,黃士洲指出,行政法院的法官或審理過程中的代理人的專業性不夠,大法官解釋是人民訴求行政救濟最終的一條路,然而100件到最後可能只剩一件到大法官,中途陣亡的99件,最後得到適用法律本身有違反憲法,一路走來很辛苦。即便案子啟動了,但最高法院以「案子必須發回重核,才知到底有沒有違背法令」為由,導致個案還是沒辦法得到最終的救濟。 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聯會稅制稅務委員會副主委蔡文精提出諸多弊端,像是課稅程序不正義;太過拘泥條文,反而把原則忘記了;高等行政法院形同虛設,法官審理方式非常怠惰;稅法北中南不一;開單非常不嚴謹,很多是先開單再找理由;稅單一下來,就開始做一些稅捐保全的事情,動不動就被限制出境,甚至帳目被凍結時,當事人可能都還不知道等等。 蔡文精呼籲,就像這次的選舉一樣,必須要有更強的公民和網路的監督力量,課稅有沒有符合公平正義?「課稅要有具體的證據,主管機關應貫徹實質課稅的精神,而不是培養一些愛國裁判,只有對他有利的,才有實質課稅的問題,對納稅義務人有利的,就不採實質課稅認定。」他認為,像太極門案應該用實質課稅原則來認定是贈與。財政部必須扛起責任,不能讓各區局自己為所欲為,造成課稅方式不一致,人民會無所適從。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美雜誌調查 發現論文造假工廠在大陸

(中央社台北21日電)科學普及雜誌「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最近刊登一篇調查文章,挖掘出學術論文竟然出現「造假工廠」,而涉嫌收錢大量生產抄襲、造假論文的「工廠」,就在大陸上海。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存在「論文工廠」,大量生產論文,只要花錢,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掛在這家「工廠」生產的論文上,然後投遞國際期刊。 報導點名了在大陸生產醫學論文的機構MedChina醫學服務中心,經過澎湃新聞查閱資料,MedChina地址位於上海國定東路200號。網路資料顯示,MedChina隸屬於上海文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過,澎湃新聞昨天派人前往上述地址訪查,被告知這家公司早已搬走;隨後,MedChina在網路上的官網、微博、部落格內容,至昨晚陸續被刪除了。 經電話聯繫MedChina,接聽的人員聲稱公司只負責論文翻譯,不「生產」論文,也不提供為論文潤色等服務。 「美國科學人」報導,從事學術期刊出版工作已19年的凱瑟(Kiaus Kayse)發現,一些造假的論文偷偷溜進了知名「診斷病理學」(Diagnostic Pathology)學術期刊,這本期刊2014年5月發表的14篇論文中,6篇存在可疑句子重複和其他違失。 「美國科學人」分析100篇以上學術論文語言用詞,包括41篇由大陸單位資助的論文後發現,一些論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業規模大量生產出來的,有時整段文字幾乎完全一樣,成為「填詞論文」。 報導說,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這樣的「填詞論文」許多來自大陸,且相當部分出自MedChina。 雜誌派記者偽裝成購買科學論文的科研人員聯繫MedChina,他們提供了十幾種科學課題和科學雜誌「論文轉讓」協定,表示可代為撰寫論文,並指這些課題或多或少已被期刊評審認可。 報導說,經聯繫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英國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期刊負責科學誠信的副主任帕特爾,兩週後這家集團宣布發現約50篇被虛假期刊評審評估過的手稿,論文很可能就來自MedChina。 1031221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美堅信北韓是網攻索尼幕後黑手

(中央社檀香山20日綜合外電報導)白宮國家全安會議(NSC)發言人史卓今天表示,美國堅信索尼影業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遭到大規模網路攻擊,北韓政府就是幕後黑手。 詢及北韓今天稍早前發表聲明,否認涉及索尼影業遭網攻事件時,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史卓(Mark Stroh)表示:「如同聯邦調查局(FBI)已明確指出,我們深信北韓政府該為這起破壞性攻擊負責。我們支持這個結論。」 史卓說:「長久以來,北韓政府一向否認它涉及破壞性和挑釁性行徑。」 史卓又說:「如果北韓政府真想協助,他們能坦承自己有罪,並賠償索尼因這起攻擊所受到的損害。」 北韓稍早前表示,它希望與美國聯手調查這起事件。1031221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北韓稱未駭索尼 盼與美聯合調查

(中央社首爾/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北韓表示,美國指控平壤涉及駭入索尼影業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誹謗」,並表示希望與美國聯合調查此案。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今天報導,北韓外交部發言人說,如果華府不同意聯合調查並繼續指控北韓,將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指北韓是索尼遭嚴重網路攻擊的元凶,導致索尼影視娛樂取消上映「名嘴出任務」(The Interview)。「名嘴出任務」是虛構暗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喜劇電影。 北韓表示,可以證明自己與這場大型駭客攻擊無關,這是北韓首度實質回應華府的指控。 北韓發言人說:「我們提議與美國展開聯合調查,回應美國主導輿論造成的毫無根據誹謗。」 北韓外交部發言人說:「任何人侮辱我們最高當局,我們絕不容忍。不過,如果我們必須反擊,我們不會對無辜的戲院觀眾發動恐怖攻擊,而是將正面攻擊那些對北韓與總部採取敵意活動的人。」 發言人說:「如果美國不接受我們的聯合調查提議,並持續高談要如何回應等等,而把我們捲進此案,美國必須記住,將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稍早宣布,認定北韓是攻擊索尼的幕後黑手,表示平壤的行動「超出可接受的國家行為界線」。 歐巴馬表示,北韓似乎是單獨犯案。華府開始與日本、中國大陸、南韓與俄羅斯協商,尋求他們協助制約北韓。103122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