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

亚洲周刊:中国沙龙热潮推动公民社会启蒙

中国悄然兴起沙龙热,北京的三味书屋、单向街、传知行、UCCA、雨枫书馆,上海的读品,广州的凸凹酒吧与新媒体女性沙龙、成都的草堂读书会、香港的Co-China、序言书室等,讲题从社会改革到个人生活,常有突破性大胆言论,因此一些沙龙被当局监控,但双方能达成默契。宪政改革、言论自由成为最关注话题,推动公共领域的公民内部对话,为中国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启蒙。...

阅读更多

你是你自己的船长

      中超联赛结束了,它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一届联赛,在拆迁硝烟弥漫,强征哭声不绝的当下,中超公正、清明得简直像一个童话。裁判孙葆洁被第 9 次授予金哨奖,他要退役了。    看到这个消息,我随手写下一条微博:“我崇拜这个人,他是个不聪明的裁判,当几乎所有俱乐部、裁判、官员收钱打假球,他不吹黑哨。有人因他不收钱,冲进酒店将其暴打。长期被同行孤立,排斥,嘲笑,他一言不发只埋头吹哨。他得了九次金哨,获终身成就奖,他要退役了。当所有人溃败,他一个人坚守,他是大英雄,他叫孙葆洁。” 这成了我最受欢迎的一条围脖,它在一个小时内被转发一千多次,几百人跟帖评论,进入“泪奔帖”的行列。很明显,它击中了人心中的某一块地方。有位网友说道:“之所以赞美他,只因为在一个操蛋的环境里,我们都做不到像他那样。”人们对孙葆洁心存感激,他以一人之力,给整个中国足球保留了最后的底裤,在人心里捻亮了微弱的光。 其实我心里有些奇怪,吴思在《潜规则》里说,劣币一定会驱逐良币,并举了清廉的官员被杀害的例子,在裁判基本全军覆没的时候,为什么孙葆洁幸存了下来,还能继续吹哨,而不是落个“此地长眠一根筋”的下场?我相信,孙葆洁能够不收黑钱,但他未必能拒绝官哨,因为不如此,他连吹哨的机会都没有,遑论九年金哨了。 所以,孙葆洁应该也做了必要的妥协,比如吹官哨,但他毕竟守住了底线。在全线溃败的时候,一个人的坚守是伟大的,当所有人都解下裤带,向现实裸奔者下跪,那个死死抓住自己腰带的人是个勇士。人本质上是热爱群体的绵羊,在集体中能找到温暖和安全感,被融合在整体中的程度越深,个人落寞的情绪就越少。当世道变得太坏,收黑钱都成了从众行为,那些能长期忍受集体孤立的人,是真正的勇者,他们心中必有信仰。 孙葆洁凭什么?他好像不是宗教信徒,为了偶像注定忍受人间的苦痛,他只是个普通老师,学校风气也那么坏,他凭什么就成了显克微支笔下的灯塔看守人?孙葆洁其实没做什么,他只不过尽了一个裁判的本分,我们的诧异和不解,证明了本分已经成了丢失的东西。有人弄丢了我们的东西。      孙葆洁一定有信仰,但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哪位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请代问一句这个问题。他坚守的某样东西,可能就是我们已经丢失的,支撑普通人立于天地之间的某种元素。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世道简直坏透了,我们仰望着星空,诅咒脚下的大地,但我们偶一抬头,看到已经有人披星戴月地上路。失魂落魄的人们哭泣着呼喊,寻找着“船长,我的船长”,赶夜路的人远远地回答,你是自己的船长。     你是你的船长,是学者崔卫平一个小演讲的题目,她还说过一段女人味十足的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诗人写道,中国,我丢了我的钥匙。但熊培云说,他不喜欢让人绝望的东西,中国最不缺的也是绝望。像孙葆洁那样,从自己出发,谨守着底线,无论多么卑微,做好自己的本分,这算是一种信仰么?          潘采夫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10月经典网络段子集

有人觉得让国人在反日游行中体验一下“自由”的味道,是一件好事。你以为他们体验到的是“自由”吗?看看照片就会知道,他们体验到的是疯狂,类似文革的疯狂无序:狂砸别人的东西而不负责。自由不是那样的,自由是需要负责任的。(via:@zishe0)

阅读更多

熊培云: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

不唯国家有主权,每一位国民也有主权。而且,个体主权之是否沦陷,更是人人最要面对的精神事件。 所谓个体主权无外乎两种:一是“对物”;二是“对己”。 “对物的主权”,十八世纪的欧美贤良已有精彩论述。如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有关物权的至理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美国政治活动家詹姆斯•奥蒂斯反对政府的任意搜查令时的慷慨激昂——“一个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只要他安分守己,他在城堡里就应当受到像王子一样的保护”。 至于“对己的主权”,则包括个体的身体自治(行动自由)与精神自治(思想自由)。 一定条件下,无论“对物”,还是“对己”,两种主权都具有某种可让渡性:通过谈判你可以变卖房产,替人工作、听人差遣,甚至接受有关思想与行为的培训等等。但是,没人希望自己因此变成奴隶,既失去了“对物的主权”,也失去了“对己的主权”,成了“大公无私”时代里一无所有的“新人”。 最常见的情形是,人们敏锐于拥有“对物的主权”,而无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成为彻头彻尾的沦陷区,就像汉娜•施密特,电影《朗读者》里的纳粹女看守。法庭上的汉娜完全是汉娜•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优雅、温顺,而且理直气壮。在那里,刽子手被还原成一位普通的德国市民,忠于职守,对上级以及既有法令无条件服从。当法官质问她为什么只为不出乱子而宁愿让三百人活活烧死时,汉娜反问法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法官一时无言以对。相信这也是人们最怕面对的问题。体制、环境、“大家都这样做”等等就像是隐身衣,许多作恶的人都曾经穿过,而且还要为将来备用。 至于汉娜为什么还是被判终身监禁,影片未完全展开,答案在德国的另一场真实的审判中。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了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27岁的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20岁。几十年间,在这堵“隔离人民的墙”下面,先后有300位东德逃亡者被射杀。 和上面这位可怜的女人一样,亨里奇的律师也辩称这些卫兵仅仅是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却不这么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卫兵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处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从汉娜•施密特到因格•亨里奇,体制内的作恶者莫不把体制与命令当作其替罪的借口,为自己主权沦陷、良心失守卸责。然而,即使是在黑暗年代,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不是么?在修砌柏林墙的第一天便有东德卫兵直接逃到西柏林,而柏林墙,方生方死,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了它持续几十年的坍塌。 你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卫兵。亨里奇案作为“最高良知准则”的案例早已广为传扬。“抬高一厘米”,是人类面对恶政时不忘抵抗与自救,是“人类良心的一刹那”。这一厘米,是让人类海阔天空的一厘米,也是个体超拔于体制之上的一厘米,是见证人类具有神性的一厘米。 那一刻,像过往与将来的所有光荣时刻,良知被人类奉若神明。而人类之所以高贵,正在于人的身上附着了这种神性的良知。如亨利•梭罗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和尊神的。”中国人不也常说“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么?不管是“神知”,还是“己知”,背后都关乎神性。前者是他律之神,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后者是自律之神,人因有良知而自律,而超越罪恶的樊篱。一旦丢掉了良知,人类神性的庙宇也就坍塌了。人类所能看到的,便只有猥琐的世相与一望无际的残酷。 为了克服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抵御随时可能发生的权力之祸,尤其在经历了极权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之后,各国已经越来越注重对其国民抵抗权的保护。这既是一种法律上的救济、政治道德上的分权,也是一种良心上的共治。具体到今日中国,现行《公务员法》第54条不也规定公务员有抵抗上级的权利么?只可惜有人于法不顾,以为可以尽享良心沦陷之红利,且永远不受责罚。而这一切,也正是网民穷追暴力拆迁、跨省追捕等恶性事件之原因所在。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国家,谁能带领好自己,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当一个人因不分善恶、唯命是从而导致自己主权沦陷,这样“亡国奴”式的人生是不是才更可怕,更无希望?在此意义上,所谓良心发现,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救亡图存”? 年少时爱看《加里森敢死队》,如今只记住其中一个镜头:盟军战士逃跑时,一位德军士兵开枪射击,可是怎么扣不动扳机,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老爷枪!”二十年后想起这个细节仍然忍俊不禁。我真希望那个手忙脚乱的德国兵是在“蓄意不谋杀”,正管理着他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呢! 分享本文

阅读更多

为长腿们摇旗呐喊

一周语文|201042|2010-10-11-2010-10-17 左 为本周单字“人”。截至本周四,33位智利矿工全部获救消息成为热议话题。新周刊周四的微博只一句话:“33人,69天,他们全都活着, 他们都有名字 ”……这个句子被广泛转发。另一位迷恋数字网友则以对一个数字巧合的发现表达33位矿工获救的欣喜——获救日加年份加月份即13+10+10刚好等于“33”,33人全部获救,大吉大利。 汉字“人”为象形字,《说文-人部》对它的解释是:“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字在汉字里可以作偏旁用,写作“亻”,绝大部分以“亻”做偏旁的汉字都与“人”密切相关,如“亿”,如“仁”,如“仕”,如“伯”如“佃”……以“亻”作声符的汉字较少,如“认”。 近20年前,导演赵宝刚执导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该片片头曲冯小刚作词。其中“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一句曾广泛流传……这个基于熟人社会前提的美好愿景在中国社会近20年巨大变迁中已演变成一番空想或奢望。在越来越陌生的这个社会里,人情凉薄,也就难怪那33个人69天的相互支撑我们远远看去,就像童话。 针对初一女生为发型不达标而自戕,评家 潘采夫 评论说:“山东学生张悦为剪发自杀,让人领教了学校‘留发不留首’的凶恶。熊培云将唐福珍自焚比喻为‘屋顶上的矿难’,那么学生张悦自杀,算得上一次‘头顶上的强拆’”……在“矿难”泛化“强拆”日常化语境里,最先被怠慢的是“人”,最先被遗忘也是。 ————————————————————————————————————————— ◎ 政府就应该是这样的 语出网友俞天任本周博文。俞师博文从智利矿难第二位获救矿工说起:“(他)面对着电视摄像机,感谢上帝,感谢他的家人,感谢他们的同事,几乎感谢了一切和一切,所有和所有,但是就是没有‘感谢政府’这几个字……智利政府没有带三块手表,但也不遗余力地在救人, 政府就应该是这样的 。” ◎ 三瓶女 网络熟词,用 花瓶、醋瓶、药瓶 这三瓶概指女性一生:年轻时是“花瓶”,中年时是“醋瓶”,年老时是“药瓶”。此熟词漠视女性个性,只在文辞上凑趣,在其传播流行途中会不断接受板砖乃至臭鸡蛋。 ◎ 但我们愿意谈谈这世界 语出网友btr:“每天来读点新鲜的新闻吧——我们有时写英文,但绝没有陈词滥调。我们不是韩寒,没有和世界谈谈的打算, 但我们愿意谈谈这世界 ,以我们的方式和语言”btr老师只将出自作家韩寒热句“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动词“谈”稍许移动了一下位置,语感骤变。韩的原句内藏剑气,且先就将世界隐喻为一莽汉,而b句则冲淡平和,一瓢一隅一点一滴,谈谈而已。 ◎ 低智汉语 来自学者黄小邪本周推荐,语出汉学家顾彬:“在德国人看来,一位作家必须是这种语言的仆人,并为其牺牲一切。他/她必须忘记市场和成功,只为他/她的作品而活。事实上,他/她的成就可能在死后才能被认可。一位真正的作家要接受这些。很多当代中国作家用一种 ‘低智汉语’ (baby Chinese)写作,外国人竟然无须字典也能读懂。他们觊觎市场,藏身高墙后面,被随从保护。作为中产阶级的一员,他们不再存活于百姓之间,不能,也不愿意,去探讨社会问题”……顾师之谓切中时弊,对应老话所谓“言为心声”,顾师将语言提至胸襟的哲学高度,并不为过。 ◎ 方便时偷偷伸腿绊他一下 语出作家连岳本周微博:“很多人一说到改革,进步,就以为要坐牢和牺牲,其实不然,你就是消极地不帮作恶者, 方便时偷偷伸腿绊他一下 ,就是改革进步的力量了。”连师此言睿智调皮,跟帖众多。网友Light01跟帖:“最终于每个人而言,其实就是革自己罢了。革那个无知的、愚味的、偏狭的、迷信的、盲从的、依附的、固执的、冷酷的、恐惧的昨日的故旧的自我而已”;网友编剧高璇跟帖:“革命成功的标志,不是涌现出几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而是民众自下而上的自醒,倘若没有后者,前者的牺牲也算枉费”;而网友LuJoseph的跟帖是:“我伸腿了,可腿不够长,绊不到它,只好为长腿们摇旗呐喊。” ◎ 冒死爷 来自高级工程师钟吉章的 自称 。钟师2010年8月底在其新浪博客发表题目为“‘冒死爷’爆料:通往2010广州亚运会的死亡之路”文章,指陈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检测 数据作假 。 ◎ 我觉得你性格很冲动 语出有关王子和乔系列微博本周二桥段:“乔说,谈恋爱,是不是就是两个人坐在公园的木凳子上说话?我说,是啊。乔说,那叫“说话”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说“谈恋爱”?我说,那不是一般的说话,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乔说,那叫“婚话”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说“谈恋爱”?我说,你烦了,吃饭。乔说, 我觉得你性格很冲动 ”……乔的语言天分是,在具象与抽象、暗喻与明喻间的腾挪自如无比,且出句时对手软肋了然于心。 ◎ 反贪硕士班 新学期人民大学开招的一个新专业,专业名称是“ 职务犯罪侦查专业硕士研究生 ”。据媒体报道说,人大新开设的这一“反贪硕士班”招收30人,师资来自最高检反贪反渎领域诸位高人,他们将以兼职教授的身份对这一专业的教学负责。 ◎ 吃个螃蟹都快吃出指环王来了 语出网友小题大作:“《第七日》在讲辨别阳澄湖大闸蟹真伪,N多防伪标志还有个戒指有号码发短信确认什么的,NND, 吃个螃蟹都快吃出《指环王》来了 ,累不累啊”……此句中的“累”委实立体:正牌累,冒牌累,消费者更累。 ◎ 4个字 语出网友作业本:“评价任何一部小说或电影 4个字 够了:1,过瘾。2,没劲。何必要分析到黑格尔层面,何必要引申到人性契约…镜头给力,情节穿越,观者牛逼……谁比谁傻多少?说一句过瘾或者没劲很难吗? ”作业本的建议属超短类评论中的极短版,读本书看个碟,你我心里多半就这4个字:或“过瘾”,或“没劲”。 ◎ 中国需要更多的“刁民” 来自本周二凤凰能见度微博新闻:“《社会能见度》新书《 中国需要更多的‘刁民’ 》面世不足两周已被强令下架,出版一方遭检查整顿,已购各位手中都是孤本了。” ◎ 你先来 语出作家陈晓卿。回忆10月8日傍晚,陈师写:“接到包打听特务小强老师发来的短信消息,围脖上已经四五页都是了。杨葵啊,你就劝劝他认了吧。他每次都说故意晚点发让围脖先,这话听上去就像两人决斗,耍大刀那位对使机关枪的说:‘ 你先来 ’,听上去怎么那么悲壮啊?唉,我算知道谁最恨围脖了。” ◎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语出江西宜黄县官员本周媒体文章“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针对其中“宏论”,《人民日报》周四的 评论 说:“中国的发展和城市化不会停止,但‘强拆’显然是开错了药方”……而凤凰卫视何亮亮先生则在节目中 表示 文中“没有……就没有”一句乃点睛之笔,“说的至少一部分是真理,是事实。” ◎ 陶瓷瓜子 亦称“陶瓷葵花籽”、“艾未未泰特涡轮大瓜子”。本周开幕的联合利华—泰特涡轮大厅艺术项目中,艺术家艾未未参赛作品为《向日葵种子》。这一作品由“成百上千万的微小,表面相同,细看却各具特色的向日葵种子组成。”“伦敦泰特艺术馆涡轮厅铺着一亿颗陶瓷瓜子。每一颗都不一样。有人说这是中外艺术史上造价最高,有最多独立实体元素的作品。艾未未用一亿颗手工葵花籽,以最耐心最极端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 个体的独立 ……这些瓜子远看起来一样,走近才发现每一颗都不同,每一颗都是独立的。老艾对川震孩子死亡名单的执着,似乎也在这件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每一颗瓜子都是个体,值得用最耐心的方式创造,每一个生命都很宝贵,不能淹没在滚滚红尘中 。”“这一亿颗陶瓷葵花籽,从五六年前开始筹备,景德镇超过1600名熟练工历时2年多,近3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 混蛋些,看淡些 语出作家冯唐,仅一句,突兀温柔:“亲爱的,一切如常看,一切会如常。 混蛋些,看淡些 ”……我哪儿知道冯师句中主语是谁?我想到的不过是下本语8编好后可申请冯师赐此6个字做书名。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