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

潘采夫 | 王小波:我喜欢的一个理科生

2012年04月13日 17:10:13     (刊于《东方早报》)   在追看一部政治肥皂剧,麦克白,夫人,门客,管家,谋杀,权力,王位,各种谣言大爆炸,让人不亦乐乎,彻夜沉浸其中,不知今夕何夕,直到看到有人开始纪念,才想起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5周年了。       我这一代小村、小镇、小城出身的70后,由于小时候受的教育不好,没怎么读过书,高中刚开始有点醒悟,大学才想起读点好书,但英语普遍不好,根本不敢翻原著,读到本李敖就欣喜若狂了。我,还有和菜头、老罗这些会写字的,都曾奉李敖为偶像,更多的是读王朔。能受这二位的教诲,什么都不再相信,第一反应就是骂人,这已经算不错了,勉强算得上独立思想吧。然后到了1997年,王小波去世,那前后顾准被“出土”,这两位建设者为我们补上了关键的一课。     反正就我个人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四位,王朔调侃,李敖泼皮,顾准深刻,王小波有趣,他们的书我是一本不落地看完的,从王朔的“单立人”,到顾准的真假日记,到李银河整理的小波的各种杂碎文章,还有李敖越来越垃圾的各种“有话说”,尽到了一个忠实读者的责任,以酬谢他们曾给我的指导,虽然这营养本身也是营养不良。在我心目中,这几个人的排名不分先后,但受“二王”恩惠最多,所以常常找机会念叨。但令人我羞愧的是,从十年到十五年,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不知在忙些什么,把王小波给忘记了。     王小波的书,记得最早读的是《黄金时代》,然后是《我的精神家园》,后来该书扩充到《沉默的大多数》,他以小说和杂文(也可以叫评论)两条路,同时在两个领域达到了同行的最高水准,而且这两块又互相帮忙,评论写的像小说一样好看,小说写得和评论一样有情怀。对于小说我不太懂,我只是直觉上认为王是早逝的大师,如果假以时日,他可以写得更出色。也有冯唐那样的观点,说王小波的小说写的差,这个我绝不同意,王小波显然要比冯唐的小说好。     但在评论这一块,我可以笃定地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在我的评论编辑生涯里,朱大可长平熊培云韩寒是很拔尖的评论作者,有的影响力还超过王小波,但就个人阅读体验,他们都还没到达王小波站的那个地方。     看来我足够晚熟,在我25左右的高龄,才开始正式接受王小波的精神启蒙,比如神圣是虚假的、极权是反人类、洗脑很可恶、罗素的“幸福的本源”、有趣的价值、愚蠢是最大的罪孽、重视逻辑、最重要的是明辨是非等等。看似卑之无甚高论,多是一些理念的普及,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王小波还使我对理科生敬仰有加,从他开始,我认定文科生讲道理不靠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把自己和别人都搞糊涂了,而理科生尤其是在国外训练过的理科生,就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有一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能把道理向读者讲清楚。这个看似简单,但在各种愚昧和蒙昧的环境下,能帮读者的头脑“解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工作。在这一方面,王小波是完成的最好的。     25岁之后,30岁之前,在王小波的帮助下,把价值观这一块搞定型了,虽然还很粗浅,但看问题能基本靠谱,有思辨的能力,有不偏激的心态,脑壳没有坏掉,不再受人蒙骗,在这个世道,已经是值得庆幸的成绩,有多少人在青春的关键期遇人不淑,注定了悲剧的一生啊。这是我每每想起王小波,就有一种温暖的感激的原因,如果在古代,见了面是要叫一声“恩公”的。     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不信你观察一下,那些口头和文字里经常跳出“有趣”“趣味”“好玩”“逻辑”“特立独行的猪”“理性”的,都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或是走狗的狐朋狗友。     从王小波去世以后,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怀念,尤以十年声势为盛,但那之后,随着世道艰辛,人心哀哀,王小波提倡的那些理念,在现实困境中往往派不上用场,你跟他们讲是非他们拆你的房子,你跟他们讲程序他们拆你的房子,你跟他们讲理性他们还是拆你的房子。显然,王小波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是他过气了?还是我们已经配不上拥有王小波?在离开王小波的这些年,这个世界没有变得更好。     但是不管你乐观悲观,有力无力,他都懒洋洋地站那里,抄着兜皱着眉头看着我们,仿佛对我们的颓挺不满意。当我们灰心丧气,甚至感觉无以为继的时候,重读王小波是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局面,其实都在他的经验之内,还有比他的青年时代更糟糕的年头吗?           潘采夫 

阅读更多

网友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2)

国家安全煽动颠覆罪是一个大筐,其边界含混,解释的任意性过强,且可秘密拘捕,且可遭遇被宣布“意外死亡”,这意味着什么?“丧钟为你而鸣”,绝不是夸大其词! 在我们没有把权力装进笼子,对公权力实现有效约束之前,搞出此法,其指向和有可能被伤害的社会力量可以预见,社会付出的代价将难以

阅读更多

【喷嚏图卦20120226】看看人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得很清楚!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他们不仅挡在叙利亚人民奋斗的道路上,而且挡在整个阿拉伯之春的道路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叙利亚之友”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高调喊话,呼吁国际社会“敦促”中国和俄罗斯改变针对叙利亚冲突的立场。她说,莫斯科和北京“应该明白,他们不仅挡在叙利亚人民奋斗的道路上,而且挡在整个阿拉伯之春的道路上”。 当地时间2月24日,“叙利亚之友”会议在突尼斯举行。约60个国家、地区承认“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是叙利亚人的合法代表。俄罗斯和中国都拒绝参加这次会议。 【叙利亚今天将就新宪法草案进行公投】路透社报道,叙利亚今天将就新宪法草案进行公投。叙总统阿萨德称,这部宪法将为在3个月内举行多党议会选举铺平道路。阿萨德坚称他致力于改革,但也发誓要镇压叛乱。叙反对派称阿萨德的改革为时太晚,要求他必须下台,并呼吁民众抵制投票。 @老榕 :巴沙尔的所谓宪法公投已经开始。当地人告诉记者,大约只会有1/3的选民去投票。分析人士说,新宪法依旧将权力高度集中于总统、议会只是咨询机构-理论上的多党毫无意义,且毫无具体措施保障该法正常施行。宪法可以保证巴沙尔至少再干6年,那时他家族可以接班。图为Idlib省Nabel民众要求巴沙尔下台-半岛 今日叙利亚。霍姆斯,自由军在战斗…图片来源:半岛视频截图 【2】台湾屏东发生6.1级地震 @rene小花賊 :【靠夭!】屏東6級地震!!!剛東西都掉下來了!!牆壁都裂了了別搖了啊啊啊~~~~靠!!!!!! 【3】再顾孩子的面子,家里的面子,孩子就毁了 吉四六 :【 双规约会】周岩证实了腾讯那个微博就是陶汝坤的。陶追求她的时候,常常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到某个地方,如果不到就打她的头。小姑娘因此得了抑郁症,到医院去看病,也为此休学。妈妈为了给她解闷,带她到合肥的各个小区里转转,有好的风景就拍张照。. 【陶汝坤的情书】因为被拒绝,陶汝坤曾经到她家楼道里放火两次。把她家的牛奶箱拖到地上用脚踩。并威胁要伤害她的父母。周家的楼道很黑,吓得周母不敢回家,每天都要老公接回。电话给陶汝坤的父亲。陶父说他管不了,让他报警。. @安徽李聪 :作为母亲,真的很后悔当初孩子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不在家。我宁愿烧的是我,代孩子受过,我的女儿当初是多么漂亮,女儿出事前拍的照片连我自己都不敢看,真的不忍心看更何况我的女儿。每天都在祈祷,祈祷上苍能够眷顾我的女儿,即使没有以前漂亮,但是也希望能尽快恢复。 @周岩代理人-李智贤 :伴随着一声声惨叫,经过痛苦的涂药、贴疤痕凝胶、再套上弹力套头,周岩沉沉睡去。 @周岩代理人-李智贤 :晚7:45,周岩已经饿的不行,周岩妈妈去掉周岩的弹力套头和硅凝胶,才能给她喂饭 周岩 :有人问我‘你恨他吗’,我想说作为一个正常人我是恨他的。但是我也同样感谢他让我认识了这么多好心的人,了解到这世间的真善美。。。这算是因祸得福吗? @合肥陶文 :道歉:我是合肥市审计局职工陶文,由于教子无方,儿子陶汝坤给周岩及周岩一家造成的无可挽回的伤害和痛苦表示深深地愧疚,并对广大网民深表歉意。我会竭尽全力为周岩治疗,陶汝坤已被关押,案件按司法程序在进行,我将接受法律判决,绝不回避我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吉四六 :周岩母亲介绍,关于网友们关心的为什么到现在才报出来。是因为事情发生之后,陶家一开始很配合的来陪着去医院看病。且承诺,说要管周岩10年20年。还要送她到韩国去整容。所以周家就相信了陶家的话。同时也为了女孩子的面子。没有把事情弄大。 在一开始的时候,除了警方和最亲近的人,周岩家人都没有跟她们的同学亲戚朋友说,周岩是因为有男孩子追她不到才把她烧伤的。只说不小心烧伤了。直到现在,陶家已经不管他们了,才不得已找媒体。周母哭着说,再顾孩子的面子,家里的面子,孩子就毁了。 @合肥警方 :【微发布】关于陶某伤害周某一案,警方对广大博友嫉恶如仇、同情受害者的心情完全理解。警方现就广大博友关注的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蛋猪-小P :反转剧神马的最狗血了,转一下陶汝坤父亲在当地论坛的一个帖子,听听双方的声音才能了解真相。比起受害人母亲的语焉不详一味示弱,我更相信陶父,至少时间人物事件牵涉金额都说得很清楚,也不像是恃强凌弱的人。持续观望,如果这都是事实,我只能说女方家人扮猪吃老虎太无耻 http://t.cn/zO4euAU 【4】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破破的桥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http://t.cn/zO4dDox 本文非常长,但是阅读完本文,其它方韩战文章基本不用读了,所以还是值得的。它主要讲述了当前代笔质疑产生的原理,拆解方法,并解释了为何有人相信有人不信。 慕容雪村 :再转发一次。“很多知识分子纠结什么是正常质疑,什么是构陷。有事实,有分析,怎么不是正常质疑呢?其实当用到信息控制的手法,就已经不是求真,而是构陷了。”如果质疑者完全无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只是不断强调对自己的有利的,那就是构陷。 许多人会问:韩寒为什么不出来辩解?而我觉得,他已经辩解过了。你说他有代笔,他出示手稿。你说《求医》是假的,他拿出医疗卡。但每次辩解,都会引起更多的质疑,说什么你都不信,看什么都你觉得可疑,这还怎么辩解?一个人面对镜头不愿说话,不想说话,甚至乱说话,我都有过,也许不对,但很正常。 熊培云 :以赵鼎新的逻辑,为韩寒辩护就是不道德,就是要把中国拖向无尽的黑暗,那中国为什么还要律师行业?如此水准,真是连累芝加哥大学。胡适有云,“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赵教授百分之千肯定的口气,劝不同意见者从良,在他的学术词典里,“存疑”这个词是没有了的。 【5】“水军”营销 @李开复 :建议 @归真堂 不要再用虚假的微博转发来转移视线,攻击他人。我从没有转发下图的微博,也没有要求亚洲动物基金公开财务。我查了几位名博,他们也没有。用造假的微博来造势,只会适得其反。 @月光博客 : 早先 @归真堂 曾经用已经去世的新浪微博网友的帐号进行“水军”营销,现在又伪造别人发言混淆试听,归真堂的道德水准令人质疑 【6】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做旧处理,哪个朝代的都能做,时间大概需要半个月。” 【7】看看人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得很清楚! @圆排骨 :看到网友议论司马南儿子在波士顿留学的事。这个事应该不是什么秘密。 他的儿子在波士顿好几年了, 在校园内外都很活跃。 很多人都知道。 司马南前不久还去看望过他的儿子,父子之情,很正常的事。 这是司马南儿子的住处。   司马南先生儿子在美国波士顿留学,好几年了,他一直不说。 高级干部不说, 是害怕。司马南不说,则是伟大的谦虚。父亲去看望爱子,天经地义。 但是, 司马南高风亮节,儿子在美国幸福生活的照片贴出来了,还是不说~~~~~   @变态辣椒2012 :最愚蠢的五毛就是被司马南这种贱人忽悠得真恨美国的,你们太2了,看看人家,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得很清楚! 【8】五毛真卖国 @张农01 :【五毛真卖国】金熙德,中国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参加cctv、人民网、新华网访谈,以痛骂汉奸卖国贼为己任,极受脑残热捧,文章也被左翼网站、杂志连篇累牍的刊登。去年,因为向日、韩出卖情报被判处14年徒刑。靠,五毛原来假爱国! 【9】“愤怒的小鸟”计划在上海建主题公园 芬兰Rovio公司的首席市场官的皮特•韦斯特巴卡2月24日透露,“愤怒的小鸟”希望在上海开一家主题门店,并计划今年在上海建立一个以游戏为主题的公园,公园的选择尚未确定。目前在上海已有一个“小鸟门店”,但还未正式营业。 【10】在我眼中竟然幻成了上市公司报表粉饰 @马靖昊说会计 :在网上看到云峰基金那个美女主席李颖前后对比的两张照片,在我眼中竟然幻成了上市公司报表粉饰。。。 【11】 新孙悟空为马季相声搞笑音配像 http://t.cn/zO4py53 【12】china 【13】巴基斯坦开始拆除本-拉登最后藏身院落 法新社援引巴基斯坦警方和目击者的消息称,巴基斯坦安全部队25日开始拆除位于该国阿伯塔巴德市的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最后藏匿院落。目击者称,两辆推土机实施拆除作业,执行拆除工作的是安全部队。去年5月,本-拉登死于美军的一次突袭行动。 【14】美国受伤老人爬行2分钟无人帮助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86岁的二战老兵布兰特利在底特律的一个加油站被一个男子袭击,车也被开走,老人腿部受伤,用了2分钟爬到窗口才获助。监控显示加油站里车来车往,期间至少4个人从他身边走过。老人事后说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不存在一样。” http://t.cn/zObzTu5 【15】查韦斯在古巴接受手术前体检 法新社报道,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25日在哈瓦纳机场迎接前来进行癌症治疗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古巴官方声明称,查韦斯25日进行了体检,他将按计划切除盆腔中的病灶。报道称,查韦斯癌症复发使他10月的连任竞选陷入各方质疑。查韦斯正寻求第三个总统任期。 @老榕 :查韦斯原来切除癌症的部位,竟然很快又长出了癌。昨天,他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下周将再接受癌症手术。日前,查韦斯发表电视直播讲话,讲话中他敲着桌子大喊:“我会活着!我会活着!”,并不时唱歌大笑。另外,查韦斯这次出国治疗并未移交权力。 — 他是不是有点儿疯掉了? 【16】我崇拜秦始皇 最恨胡适 @石华宁 :我崇拜秦始皇,我为慈禧翻案,我热爱亲民领袖朱元璋,佩服康熙是科技英才,敬仰汉武帝奠定我大汉疆土文化,我把李世民看成是伟大的政治家。我最恨胡适,把洋奴哲学灌输进中国人意识里。我恨鲁迅,让年轻人都崇尚叛逆。蒋介石丢了大半疆土,是近代第一大罪人。毛泽东带领中国挺立世界,是第一大英雄。 @周天勇 :今天我从微薄上截选了一个网友发的图表,看了叶帅细数的这些数据,非常难过,我们这个民族再也不能回到文化大革命去了,那是一场灾难和悲剧,再也不能往走回,我们需要坚决推进改革开放,往前走,建设一个民主和法制的现代国家。 @北京兵人 :我以为这个数字出台较晚,且出自权威机构,而非某领导人,更可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合编的《建国以来历史政治运动事实》给出的文革数据则是:“420余万人被关押审查;172万8000余人死亡;13万5000人被以反革命罪处决;武斗死亡23万7000人;703万人伤残;7万1200余家庭整个被毁” 【17】他人即地狱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大概:纳德(佩曼·莫阿迪 Peyman Moadi 饰)与西敏(蕾拉哈塔米 Leila Hatami 饰)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女儿叫特梅(萨日娜·法哈蒂 Sarina Farhadi 饰)。西敏希望一家三口移居国外,但是纳德坚决反对,原因是纳德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照顾。两人为此对薄公堂,准备离婚,但是法院驳回了她的请求。西敏赌气回了娘家。西敏走后,纳德分身乏术,聘请了一位护工瑞茨(萨瑞·巴亚特 Sareh Bayat 饰)照顾父亲。但是,父亲如厕问题始终困扰瑞茨,依《古兰经》教义,她感到禁忌重重。瑞茨的女儿陪伴在她左右,也令她分神。几个回合下来,纳德某次回家发现,父亲被绑在床上,出离愤怒的他推倒了瑞茨。没想到怀孕的瑞茨竟然流产,瑞茨丈夫怒不可遏将纳德告上了法庭,他们各执一词,然而真相却出人意料……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对某国人士说:虽然伊朗的审查制度以严苛闻名全球,但在这样的限制下还能拍摄出一部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 【兲朝电影局新政:要求优惠票价不低于正价七成】 电影局出台新政,要求会员票、团体票、团购票等优惠票价格不得低于正价七成。 【18】飞行婴儿 美国摄影师瑞秋-胡林最近以她6个月的儿子亨利为主角创作了这组“飞行婴儿”图片。胡林对时代周刊称:“当我们举起他时,他非常快乐。我当时想,如果我给他拍照,把成人去掉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胡林给其儿子拍照,随后PS掉了支持亨利的手,这使得图片拥有一种别样的可爱效果。 【1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 ( @迷上古诗词 ) 【20】只要家庭存在,我们的灵魂就有坚强的支点,我们走进狂风暴雨,走向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条可以回头的路在身后,把我们从流浪的荒野引向温暖的炉火。 ——俞敏洪 http://t.cn/zO4rngR ( @喷嚏意图 ) 【21】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 ——卢梭 http://t.cn/zO4BEMr   ( @喷嚏意图 ) @茅于轼 :改革前因政治原因死亡大约是五千万,包括打仗死的,饿死的,斗地主死的,镇压反革命死的,搞运动自杀的,两派群众为了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武斗死的,因政治原因关监狱瘐死的。五千万相当于打了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期间并没有外国兵侵入我国土地,纯粹是内斗搞死的。巨大的死亡是谁的责任不能不搞清楚。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58315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云之 | 西安教师深度发问中国教育

http://news.qq.com/a/20120221/000973.htm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等几个可怜的词,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我的教育理念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我告诉孩子,要常想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有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    编者按   这是西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他称之为“心灵告白”。而我们,被其间流露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中国教育的真诚思考而深深打动。   中国教育沉疴已久。对“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指责也一直不绝于耳,亦包含本报对早已变异的奥数班现象的连年呐喊。然而,这问题太沉太重,至今,成千上万的孩子,依然生长于这看起来已固化的教育理念之下。孩子们的眼镜片厚了,心灵愈加脆弱,成长依然迷茫。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杨林柯老师如是形容自己的教育观。他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相对于当下被演绎到极致的、以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他认为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利,然真正的改变,看起来何其缓慢何其艰难。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那种把生活与幸福不断滞后的教育注定不是成功的教育。因为生命是不能保存的,一切也都是有保质期的,六十岁时你能回到十六岁吗?用什么呵护生命的快乐与生存的质量?”    这是他对整个中国教育的呼喊和发问。   这位主张教育是“良心工程”的高中语文老师,于信中贯穿着他的困惑与痛苦。而他的思考,或许难免个人的主观性,或许也失之于片面,但字里行间,却是真挚的、温热的,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其热切呼喊与深深忧患的背后,紧紧勾连着孩子们的未来,乃至中国的未来。我们刊发这封信,一方面是为了与读者分享他的观点,同时也希望和亲爱的读者们一起来思考:杨老师的大声疾呼可有道理?孩子们如何成长?以及中国教育的明天在哪里? —   这几天一直比较纠结,因为几位家长的“上访”,我被告到校长那里。对一个“资深”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重事件。虽然我可以理解各方所持立场,但面对时仍有许多困惑。不久前开家长会,会后,有一位家长和我交流,说了一些赞扬和鼓励的话,说现在像我这样的教师真是太少了,不仅教书,还要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真不容易,甚至说到“崇拜”一类的话,这种话我已经听多了。我曾告诉学生,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让人家崇拜你自己,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这是现代意识。听到学生家长又在说“崇拜”一类的话,我立马插话:“不要崇拜,我和孩子是朋友。”我告诉家长,其实我一直在教育我自己,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自我的需要。   没想到第二天,风云突变。领导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说我上课讲了批判性的话,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应该用“正面的、阳光的”东西教育孩子。意思大致就这些。   我深深理解领导的苦心,在教育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家长缴了学费,买的就是学校的教育服务,作为“服务单位”的学校,为了“可持续发展”,能不考虑“上帝”的要求吗?   其后,虽然我做了一些解释说明,但在不同的思维空间里交流,似乎很累。实际情况是,个别家长的一面之词能说明一点问题,但却容易遮蔽更大的问题。我联系一些大学生自杀以及杀人的事实讲了我的价值选择理由,我希望用人生教育统摄和抑制应试教育下的功利冲动,把生命教育、理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当然从现实生存的角度,高考成绩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须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要用人生大目标统摄高考小目标,目标高远,行动才会更有力。   就这样,我一下子进入一个夹缝之中:一边是一些学生以及家长的夸赞与“崇拜”,一边是个别学生家长的排斥与“上访”,我心里五味杂陈。    1   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沉沦下去,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用处,在教育行动中,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仔细想想,家长们也有他们的依据,不管他们是官员还是百姓,成功还是不成功,他们的孩子毕竟要进入这个世界,要和这个世界建立一种认同,要听“大人”的话。毕竟这个社会是由“大人”主宰的,如果孩子有叛逆之思,或者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让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搁?家长们的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有个别家长对我有很大的误会。   回到我自身,我的教育理念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在知识教育中我努力实践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我觉得,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利。   再从功利目的上来说,有些孩子不会写文章,关键是没思想,胆识才气都从思想而来,没有读书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形成思想?我们常说“人文精神”,其实“文”的问题根本上是“人”的问题,“文”是由人的内在气脉发出来的,喷泉里出水,血管里冒血,文章就是一个人内在生态最直观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存在。    教师的眼里要有生命,要有人 ,不能只有“教育”。我并不想证明自己的超越。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沉沦下去,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用处。在教育行动中,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价值和意义,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在一个社会的诸多系统中,教育是推动社会、改变社会最重要的基础系统,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任务。我自知能力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虽然我们把教师打扮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需要追问的是,谁在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   从另一角度看,人们只看到教师社会地位提高了,学校收费似乎也不少,但如果深入教师们的生活深处、内心深处,看看教师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有假期,但假期常常补课;有双休日,但周六都在上课;错过了好看的电影,不知道歌星的名字,读书充电的时间很有限——在教育产业化的大潮中,学校成了“服务单位”,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教师们不仅要面对“一仆二主”的外在尴尬,还得面对良心审判的内在羞愧,在“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很难和解,经常得忍受内心的撕裂与痛苦的煎熬。   虽说外在的量化考评涉及学校的生存和教师的待遇与尊严,但毕竟教育是良心工程,良知的声音是教育最本真的力量。在与外在的各种矛盾与困扰的斗争和妥协中,那些有良知的教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努力。    2   教师所给学生的毕竟有限,而让学生有精神饥饿感,自己努力去寻找家园,就有了终生学习和进取的不竭动力。   这些年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甚至上厕所、晚上泡脚都在阅读。我每年的阅读量绝不会少于1000万字,写读书笔记约在8-10万字,写文章和教学随笔不下30篇(这些与学校要求无关)。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稻粱谋,更不是为考个什么文凭获得体制认可,主要是想从精神上得救,发现真相,寻求真理,进而影响学生和我周围的人。在一个问题较多的语文环境中,我希望自己本身成为一种丰富的语文资源,在一个训练越来越多、读书越来越少的现实背景下,用自己的读书带动和影响学生,实现更高的教育价值。我知道自己道行不深、修炼有限,只是努力想成为一个后知后觉者,不想让孩子像许多庸碌之辈一样成为不知不觉者。   我知道,观念世界是一个僵化的世界,妄想把一些东西简单注入大脑的做法是可笑的,根本是心灵在起作用,而心灵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外在的教育再好,必须通过内化起作用。所以, 最好的教育往往是自我教育 ,对于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来说,对学生最好的教育首先是教育好自己,让自己走向世界的高处,走向真理,然后才能对学生有一些精神辐射。如此来看,教师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并去粗取精,不断消化,吃草挤奶,所以,我强调读书。因为教师所给学生的毕竟有限,而让学生有精神饥饿感,自己努力去寻找家园,就有了终生学习和进取的不竭动力。   至于家长说到的具体问题:比如说孩子不太相信一些新闻报道,说受了我的影响,因为我确实说过“不要活在新闻里,生活比新闻大得多”一类的话,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理性思考、独立判断,不要因为好新闻就简单肯定:“形势一片大好”,也不要因为坏新闻就得出“社会腐败,人心不古”的结论。   任何新闻都是社会的一个点,生活比新闻大得多,要放开眼光,自己去看;使用大脑,自己去想,大脑中要多一些问号,不要只是感叹号,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追问,不要满足于别人给你的现成答案。对生活的判断要警惕极端化思维,或天堂,或地狱,神圣化或妖魔化都是不对的。我给学生推荐熊培云 ( 微博 ) 的《自由在高处》,就是希望学生能走向高处,因为在低处只会区分大小高下尊卑,而在高处才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平的(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博大的心胸难道不好吗?)。   对于大人物,我让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我给学生推荐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大人物其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并不是特殊材料构成的,不近人情的;大人物也并不是哪方面都伟大。   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我不希望他们像我当年受的教育,英雄偶像都是大人物,高高在上,不近人情,而不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很亲切,他们也是人。 3 认识光,也得认识光在另一面的投影, 这样,认识才是全面的;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一样,社会不存在什么“纯洁城堡”,学校不是,家庭也不是,所谓“纯洁”也只是相对而言。况且,学校也不是一个教育真空,社会不可能被隔离在学校之外。社会现实的各种正面或负面的东西在信息传媒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不通过学校也能够获得。 为了保护孩子,要告诉他们早晚要进入的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理想和美好,甚至有一些残酷,但必须直面这种残酷,让他们对不好的东西提前有一些预期,免得“见光死”,出现精神的扭曲与异常。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很多,是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想一想。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只是“成功教育”,是出人头地的功利教育,革命加拼命,学习不要命,头悬梁,锥刺股,一心只为考大学。我们当年是点着煤油灯上晚自习,以至于许多同学的头发被烧,晚自习为防止打瞌睡,就吃大葱、吃辣椒。“比、学、赶、帮、超”这是我们当年的口号,以致于我身体差到感冒一次两个月不好,一米八的个子体重只有110斤。现在的口号更离奇,“不成功,便成仁”等等之类,各种激进的口号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这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那种把生活与幸福不断滞后的教育注定不是成功的教育。因为生命是不能保存的,一切也都是有保质期的,六十岁时你能回到十六岁吗?用什么呵护生命的快乐与生存的质量? 我提出:享受学习过程!就是希望学生找到兴趣,找到方向,关注过程,不要只盯着成绩,因为成绩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因为考大学才需要学习,为了生命的幸福,终生都需要学习。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厌学,就是只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甚至认为是自由天堂,但当学生真正走入大学以后才发现,和自己真正的理想有很大距离,自己努力追求的东西到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快乐,失落感随之产生,加上学生心理上的断乳,生命教育的缺失,有不少学生困惑、迷茫,也有学生麻木、沦落乃至走上绝路。要追问责任,大的社会原因不说了,要说具体原因,我觉得中学教育难辞其咎。 六年中学教育,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六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也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中学教育,学生们六年都干了些什么? 一位毕业班学生申斥道:“我们除了做题还学会些什么?”问虽极端,但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我们在应试选拔教育的同时,几乎没怎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审美教育,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搞训练,学校成了训练集中营。由于教育本质目的缺失,导致应试性的功利人格遍布校园,生命里面空空如也。一些学生不会正常地思考问题,缺少常识,大脑简单,思维模糊,感情细腻,精神脆弱,缺少责任感,一遇到问题易走极端,忽视了自己是社会大生命链中的一环。 看起来长大了,但长大的只是肉体,精神依然在幼儿阶段,很不成熟。因为我们的教育让孩子读书很少,训练很多,孩子们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做题训练上,很少顾及生命的内在意义。有些家长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也不希望教师讲所谓“课外”的东西,只讲与考试有关的。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恰恰表现在能够突破课本及课堂限制,让学生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让孩子的心灵更宽广,精神更强大,防止成为“单向度的人”。 有人戏言:“中国教育比中国足球还没希望。”但抱怨失望有什么用呢?就像母亲对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真正的教育者从来没有放弃对教育的希望。 记得一句话:世界如此糟糕,你要心理强大。教育是造心工程,造就一颗强大的慧心就有了探求世界、追求理想、建立意义的不竭动力源泉,也就有了呵护生命安全的坚强屏障。 4 也许有家长会说,扯这些干吗!让我娃考上重点大学就行了。虽然我知道中国的大学办得并不是很好,但我还是要告诉学生,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去考大学,在一个身份社会,大学文凭就是你一生的文化身份,“一本”和“三本”的利益含金量还是不一样的。当社会都在认可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不努力争取,在现实功利上可能会吃亏。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中三年就是人生最紧要的三年。对于语文,我有十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我认为考学训练是低技术含量的工匠活,几个月就够了,而知识积累、思维训练、精神涵养等等这些“内功”则主要在平时。语文成绩只是语文学习和人格训练的副产品,而且有“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之分,“显性成绩”是考试量化,“隐性成绩”则是生命成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身高体重与身体健康,我们不能只管身高体重而不管身体健康。 我自知生存靠社会供养,回报社会能力有限,人微言轻,似乎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又不想满足于无意义生存,总想给这社会留下点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会活到哪一天,因为年龄一到,血压老高,天天服药,似乎有很多书要读,似乎有很多事要做,似乎有很多文章要写,但工作及各种事务把人的时间撕成碎片,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也似乎被撕成了各种碎片。生命短暂,鲁迅说:“抓紧做!”但我能做什么呢?教书和读书写作似乎成了我生命最后的选择。我自认为40岁以前为了生存需要做了许多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出书几十本,但都是速朽玩意儿;比起农民工,挣钱也算不少,但发现钱不过是一个不断在贬值的身外之物。我为自己的生命做了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而为自己的生命做事难道不也是为这个世界做事吗? 记得一句话:“死人的墓碑如果不立在活人的心中,那这人便真的死掉了。”如果有一天肉体消失了,精神还能留在这个世界上某些生命里面,难道不是生命的延续吗? 作为教师,教书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别无选择,只希望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的生命,这在至高者看来,是多么渺小的一件事,因为一切都只是过程而已,谁也无法保证永垂不朽。但在我,又是多么看重的一件事。 仅此而已。 5 我希望给课堂灌注一点生气,给语文一双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思想中学会思考与写作,让他们在把许多东西忘掉之后能够真正留下一些东西。 至于说到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历史文化的批判乃至于对教育或者学校某些做法的批判,有家长认为是“牢骚”,我要说:“我不是屈原,我没有冤屈。”我有车有房,家庭幸福,儿子也有工作,有很多尊重我的同事和朋友。我也很感谢学校这些年来给我的包容和相对的自由,能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能够在一个很小的精神空间中影响这个社会,传达一种精神的能量,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丝温热。我希望给课堂灌注一点生气,给语文一双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思想中学会思考与写作,让他们在上了大学把许多东西忘掉之后,能够真正留下一些东西。 再从实用价值来说,批判是思想发展的必备素质,年轻人就要狂一些,该谦虚谦虚,该骄傲就得骄傲,因为谦虚是认可别人,骄傲才是认可自己,骄傲也可以让人进步。可当下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不断认可定论,记“标准答案”,把孩子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许多孩子小时候活蹦乱跳,上学后渐渐变得呆头呆脑,小时候还像哲学家,爱思考大问题。越长大越世故、越深沉、越谦虚,其实是越来越失去自信。而 自信正是人格核心 。 我们只说孩子作文写不好,得不上高分,没有思想的作文怎么能够得高分。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去触碰大问题,不去关心社会,不去思考自己,不直面人生,如何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我们采用的手段之间岂不是南辕北辙?而且,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走上社会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6 回头望,20多年了,我还在这个讲台上“活”着,因为我的同事和熟人里,从20多岁的青年人到40多岁的中年人,为教育“献生”的并不是绝无仅有;但还有些面对这种教育现状早就落荒而逃,做官或做生意去了。 从内心来讲,我是把这些孩子当我的孩子来教的,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一直很卖力。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此而言,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影响别人的大脑和心灵。打动学生,先要打动自己,说服学生,先要说服自己。为了孩子,我顶着压力探索课堂改革之路,为了孩子,我在上课的激情与浪漫中常常忘掉自己。我天生愚笨,又不会“巧干”,但我觉得,顺应外界不难,放过自己不易。对于语文教学,我觉得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要重要,在一个道德技术化的泛表演时代,总得有人冒傻气。 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喜欢你、认同你甚至“崇拜”你,但也一定会有孩子(或家长)误解你、反对你甚至“藐视”你,因为人的价值选择是多元的。在现有体制下,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老师,老师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育之材”,一切全靠行政之手调配出的“缘分”。喜欢不喜欢都是“缘分”,对于学生而言,适合自己的好教师可遇而不可求,对于教师而言,也看是否碰上投合自己方法与理念的“有缘之人”。学生和教师都没有互相选择的自由。教材也很难自由选择,虽有选修课,但哪个学校真正让学生们“自由选修”呢?在一种别无选择的力量面前,教师和学生的思考也必须“体制化”。孩子们从小就被迫适应“二元话语系统”,要学会说“道德的语言”,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要不断认识“语境”的厉害。 王富仁说:“只有真实的表达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可在“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分裂中,孩子们只能在“听从外界”与“听从心灵”的痛苦选择中不断地陷入困惑与矛盾(我们文史教师们何尝没有矛盾与分裂呢?),孩子说话写作哪敢随便造次,在分数统帅一切的逻辑背景下,谁敢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 说这些,不得不交待,在中学,我是为数不多的追求个性的老师之一。我认为,思想只有经常保持自由的状态,才能具有勃勃的生机,但是,“教育意味着将一种观念加以强化从而忽略了那些‘缺席者’,面面俱到的教育,即便不是不可能,也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总不得不替受教育者作出选择(汪丁丁语)。”这就使教育成了一种“自由选择”的艺术。一种价值的被选择,意味着另一种价值的被忽略。要一个有具体风格与个性追求的教师,来满足无数个有个性追求与风格喜好的学生,不是一种奢望,也可能是一种强加。 我认为,人,不是人民币,无法让每个人满意。当然,人人都喜欢的“超人”型教师可能是有的,但至少我不是。在一些知识观点的表述上,我往往是本着心灵与良知的自由,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些,我们的民族难道不需要吗?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和语言,更多的是人格精神,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知识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生产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只是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 回头望,20多年了,我还在这个讲台上“活”着,因为我的同事和熟人里,从20多岁的青年人到40多岁的中年人,为教育“献生”的并不是绝无仅有;但还有些面对这种教育现状早就落荒而逃,做官或做生意去了;更多的,作为精神意义上的“传道者”的教育生命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个教育符号。因为活着需要一个凭借,逃避自由只是为了躲开生存的恐惧,而我在一个夹缝中还能“存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安慰。 20多年来,眼看着我的同学们一个个成了各自小圈子里面的领袖,眼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成为自己的领导,被称这个“长”那个“任”,我很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也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中,一个人“不上进”或“出不了头”,易被认为是“无能”。但我想,不管世界如何与你交换轻蔑,一个人总得看得起自己,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世界在给你做减法或除法的时候,你得学会给自己做加法或乘法。在我看来,不管骑白马的是王子还是唐僧,也不管身高与影子是否成正比,我们总得面对这个神奇的世界。我只是想说,人总得守住点什么,仰望点什么。 7 最后,我想给“上访”的几位家长说几句话。 我不知是因为我的一些话语灼伤了孩子敏感的心,还是我讲的什么和你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相悖,抑或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或成绩不好让你们焦虑。我深深理解你们的焦虑,在一个别无选择的教育现实面前,你们的焦虑其实也是我的焦虑,没有哪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努力进步,也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当毒牛奶毒大米问题肉问题菜等等不断得到曝光和关注的时候,有多少人关注过我们教育和精神层面存在的“食品”问题? 虽然你们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但我不会责怪你们,从内心来讲还心存感恩。我感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到底是我错了,还是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不同的理解?让我有了一次静下心来深入解读自己的机会。我的误区可能就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是同道者或能够理解你的价值追求,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解读常识的能力。但我清楚:盲人是不能给盲人带路的,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我爱每一个孩子,就像你们爱他们一样。他们其实都很优秀,有些能力卓越超群,常常让我感叹自己这个年龄时和他们的差距,只是在量化评价中他们的成绩可能并不如你们所愿。但你们想过没有,当一种评价体制只剩下一个刚性标准的时候,这对他们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难道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不重要吗? 我告诉孩子,要常想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我告诉孩子,生命本无意义,要找到意义,须有信仰,而信仰是一生的追求。年轻时要有功利心,年长要有超越心。人生要核算,加减乘除要计较,因为人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每一步都要认真,人生的近目标和远目标要结合。我让大学生进班搞理想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人生目标。 我只是想真诚地告诉各位:教育就是成长,生命只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生命都会成长,每个生命也会走向自己的成功,而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不是那么可怜。不要预支焦虑,生命需要开阔,观念需要解放,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解放人,不是为了限制人,教育也要遵循自然、自主、自由的原则。 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不要把孩子的成功和自己的面子捆绑在一起,任何人都不可能用他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过强的意志很可能带来理性的错误,导致我们看不到更高的价值。 我知道有许多孩子会向家长介绍并转述我的观点,我不知道孩子是怎么转述的,我只知道许多孩子“文集”上记录的我的一些“语录”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 我推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希望孩子听话的家长因为孩子不再“听话”而迁怒于学校,我知道还有几位优秀的老师也有“被上访”和“谈话”的经历,说孩子竟然和家长辩论,要和家长讲什么“人格平等”,“道德地位与法律地位平等”,家长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我要说的是:每个生命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叛逆期和青春期是伴生的,难道“听话”就是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吗?孩子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要让孩子成长,不能只让孩子“听话”,还得让孩子学会思考。 当然,没有哪一种教育天然就是最正确的,只是在于人的理解和选择。我们要反思传统的教育,是否让生命充满使命感,而忽视了命运感?如何才能焕发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呢?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家长认识一个“人”和他的苦心,借此也谈谈多年来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和各位家长有精神上的互动与交流,也不希望家长把我看得多高。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没有那么多头衔,也没有那些华丽的宣传标签,我只是不甘心仅做一个“经师”,更希望做一个“人师”,成为一个有思想追求的教育者,使孩子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人生。 说得不对之处,欢迎家长批评指正。我对家长的监督和关心表示感谢,对家长的误会表示理解,彼此都不用遗憾。因为误会本是世界的构成部分,只要心是热的,观点不同可以探讨。 我也愿意成为各位家长的朋友。 面对这封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你也许是用家长的心情或者学生的感受,抑或是一个关心教育问题的普通人的心理来审视。但不管怎样,关注就是力量,希望你我能够共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期待您的声音。 联系方式 029-88429164029-88880000E-mail: zuowen@mail.huash.com   云之: 我并非不认同“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而且杨林柯老师无疑具有强大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现任教师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目前最好的教育,或许是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影响,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自然地发展自我,这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当然应当有必要的行为约束,想起一位英国教师给毕业生的留言:希望你们日后对自己真实,对别人诚实,对世界保持永远的好奇心。如此足矣。 春节和老同学见面,说起孩子的教育,同学认为,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眼界,这话有道理。但我还认为,没有一个父母适合做孩子的人生导师,甚至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人适合做另一个人的人生导师,每个孩子自有其天赋才能,应当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去达到他们人生应有的高度。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转载)有良心的公共知识分子都支持韩寒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当然,我也是他的博客的忠实读者。也因为这样,决定采访他,因为他的受欢迎,也证明他代表了一群年轻人 … 听韩寒说话同样也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自己其实在做着正常不过的事情,确实,现在这个社会总是为一些正常的事情叫好呐喊,表达真实感受,说真话原本就是从小受到的教育,但这样做了,却让人觉得很特别了。”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我希望喜欢韩寒的人更多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士”,韩寒入围,委实名至实归 … 我曾经说过,就公共事务而言,就是整个知识界,其影响力加起来都不及一个韩寒。韩寒说话,胆子很大,虽然在用词上也有所考究,但似乎只要他想到而且想说的,就没有不敢说的。韩寒对于这个体制来说,是一个标准的异类。他天不管、地不收,连中学都没读完,自己凭一双手,杀将出来。眼下单单靠赛车,就活得好好的。如果凭他的影响力,文字也可以卖大价钱。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现体制的人,一个市场里游泳的健将,但又不像市场的经营者,需要对管理者折腰。……但是,以中国之大,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应该有很多 … 中国理所应当该有千千万万个韩寒,但是,我们却只有一个。我们这个国家缺乏创造力,甚至缺乏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官气弥漫的闷罐,官僚程式,窒息了整个社会,让年轻人呼吸几难。但愿,韩寒的影响力,能给我们在这个密闭的罐子上,挖开一个小孔。” 凤凰卫视主持人、香港专栏作家梁文道:“假以时日,韩寒会是当今的鲁迅。”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窦文涛:“当然韩寒是如此的成功,我有的时候看着,我觉得我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也得对比偶像找差距,我觉得咱们作为观察家,就说这个年代的一个偶像,你知道吗,韩寒自己未必愿意戴这帽子,但是这个帽子是大家伙给你戴上的,那么这里面有什么元素。” 作家王蒙:“韩寒不躲历史,他不停地发表个人之意见,包括对我的批评的意见,但是他起码有一个意见,就是他说不要动不动搞‘举国暴怒’,这个他说得太好了。” 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当代诗人北岛:“我挺欣赏韩寒的。他在政论上的犀利是年轻一代中很独特的。但严格一点,他不构成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他还是一个年轻人,在文学写作上还是一个新手。但在网络时代,他的声音还是独特的,因为他是很犀利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我不是说要学生们去看韩寒有多么成功,去学习韩寒的成功之路。不要去学习韩寒的那些外表的东西,而是要学习韩寒对自我价值,和自我灵魂的一种深刻认识。不要被现在的教育所迫害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