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方绍伟:“方韩大战”中的“新春秋战国”

方绍伟:“方韩大战”中的“新春秋战国” —-从“品牌竞争”与“意见市场”的角度看 作者:方绍伟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13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3 10:24:06 阅读量:283次     进入2012年之后的这场“方韩大战”的本质是什么?是公众人物一时意气用事么?是自由派反感“韩三篇”的继续么?是关于任何人质疑韩寒的自由权力么?是为了捍卫个人没有弄虚作假的名誉么?是关于批评与反批评的公共理性么?是关于颠覆“偶像崇拜”的时代潮流么?   这些显然都是“方韩论战”的重要方面,但却都不是问题的本质。网络时代的当今中国就像一个“新春秋战国”,是全球化、信息化、商业化和开放化带来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熊培云与彭晓芸讨论是非对错与大众情绪,鲍鹏山与李钟琴争辩“倒韩”的事实和价值,可“方韩大战”的本质却只有五个字:争夺影响力。用商业化的语言说就是:品牌竞争。更通俗地讲则是:比谁狠。   如此多娇的那个江山就是能让人产生影响力的中国环境,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就是这个影响力环境。   这意味着,是非、情绪、事实、价值,一切的一切都是手段、都是浮云。韩寒也许真的没有作假,但关键根本不是韩寒有无作假,而是人们是否相信他有“假的痕迹”。方舟子也许是因为韩寒攻击他对悬赏的挖苦而动怒,但关键也根本不是方舟子一时性起,而是他的“打假”从来都是为了轰动效应,从来都是为了个人影响力。   也就是说,是非真相也许存在,但是非真相从来都不是“独立”地存在,是非真相从来都是存在于“认为它存在”的人们心中。更直白地说:真相不可能离开个人意见和认识能力的污染,这对实利至上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与影响力或个人品牌相比,事实真相与公共价值都是低一个层次的利益,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也都是次一个级别的要求。   我当然不是说方韩两人会颠倒黑白、践踏共识,恰恰相反,任何一方都会力争比另一方显得更加“摆事实、讲道理”。个人影响力与公共价值的层次区分仅仅意味着,只有在坚持公共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个人影响力时,对抗双方才会选择坚持公共价值。所以,公共价值是碰巧在自认为与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才被坚持,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也是碰巧在自认为与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才被提倡。当公共价值、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被认为不利于保持和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它们都有可能被牺牲掉。这也正是我们在迄今为止的“方韩大战”观察到的现象,尽管事前事后的认识会不尽一致。   韩寒在悬赏时的低俗与方舟子在反击时的不厚道,确实都实在令人无法恭维。但他们的行为,都仅仅表明了他们自己是完全被个人影响力所绑架而已。被个人影响力所绑架?对。问题很简单,中国有5亿多网民,手机移动网民也超过3亿。这么多的网民,时刻都需要有大量的话题供“网络消费”,方韩两人的粉丝每天自然也都嗷嗷待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正是这个全球第一的中国“网络消费需求”。对于方韩两人来说,维持和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比什么都重要,维持和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本身就是第一价值,公共价值也只有与这个第一价值一致时才有价值。这正是方韩两人的某些行为有可能偏离公共价值的根本原因,何况公共价值从来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冲冠一怒”的背后只不过是“为红颜”罢了。再者说,方韩两人的时代价值观本来就没有根本的区别。按照这个逻辑,用“同室操戈”来解读“方韩论战”显然就不得要领。都什么年代了,用“大方向一致”还怎么可能解释问题的本质?重要的根本不是“时代的大方向”,重要的是“品牌与营销差异化”以及对自己品牌的维护。面对着全球第一的中国“网络消费需求”,那些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价值规范来评论的人,显然已经掉入了规范冲动的泥坑。   “时代的大方向”其实正是在品牌竞争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多元化的品牌竞争还哪里来的“时代大方向”? 许纪霖说:“什么时候中国不需要韩寒了,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社会了”,许纪霖肯定错了。事实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有“意见领袖将自己的想法放大”,问题在于不能只有一个意见领袖,可韩寒并没有也不可能垄断“意见市场”,韩寒只是没有能力阻止恶性竞争罢了。   如此,就像腾讯与360之间爆发的最新冲突那样,正当竞争就变成了“方韩大战”的要害。现在,贬低方舟子的个人动机和手段都已经于事无补,韩寒是否作假也可能永远扑朔迷离。所以,更重要的是批评与反批评中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措辞和说服力。在“品牌竞争”的真相目前,提“个人动机”确实幼稚无聊。事实永远是:你的动机有多肮脏,别人的动机就有多卑鄙。   当然,风度问题只是对维持和扩大边际的“品牌消费者”而言的,对于那些忠诚的“品牌消费者”或“铁杆粉丝”来说,重要的从来都不必是事实和风度。王菲曾批评方舟子“科学地不讲理”,方舟子则回敬王菲是“信仰地不讲理”。显然,在“方韩大战”中,党同伐异者既可以“科学地不讲理”,也可能“信仰地不讲理”。认同感和自我肯定当然可能导致“选择性失明”,意识形态的外衣也会成为对抗的手段,这就是“网络消费”时代的“派性斗争”。有人之所以把它与“文革”联系起来,那仅仅是因为“网络公地”具有“低成本发泄和高费用管理”的特征,虚拟社会显然要比现实社会更无序。所以,与“铁杆粉丝”讲理性就如同让忠诚的消费者换品牌一样难。   当周立波说“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自宫行为”时,他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周立波的失误是把这个道理推向极端,得出了不得人心的“网络公厕论”。可能更恰当的态度是宽容和泰然处之。就此而言,韩寒的悬赏确实小气了,后来的反应也越来越缺乏“韩三篇”中的气量。这注定了“方韩大战”从一开始韩寒就输定了。道理很简单,腾讯与360打,腾讯再有理也是在替360扩大影响力。韩寒的网络影响力本来就是世界第一,“老大”没有雅量,除了替方舟子扩大影响力,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连方舟子都已经认识到,即便输了官司,他也已经“赢得了整个世界”。因此,如果韩寒真有什么团队的话,这次运作就实在太失败了。再无聊也不能把事态演化成“歼敌五百、自损一千”,“损人利己”玩砸了就莫过于“损己利人”。好在韩寒现在已经认识到:“在这次闹剧中,由于我猪一样的发挥,深感愧对观众”。   这些当然是借“事后诸葛”之利的话,事情轮到自己了就未必能如此。即便是“大获全胜”的方舟子,他在批评中医时的那种幼稚的“科学主义”偏见,也在这次“方韩大战”中暴露无遗。这当然也是那些开始想成为方舟子“品牌消费者”的人所需要清醒的。另外,方舟子似乎还没学会调侃和“杀戮”自己,他手上抓住的那把沙还是拧得太紧了。   麦田在“警惕韩寒”一文里说,韩寒是因为从2008年开始关注公共话题后才成为现在的韩寒的,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 “立场”。麦田说得对。可令人吃惊的是,韩寒在“韩三篇”的“立场升华”后竟如此快速地暴露其上海滩的俗气,难怪方舟子一党要攻其“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了。当然,方舟子也是借着“网络打名人的假”而成为现在的方舟子的,大家最好对其“价值取向”不要太动情,好在方舟子“反贪官不反皇帝”本身出不来什么“造神运动”。公共话题弄好了是“价值链延伸”,弄不好就是“强行搭售”。品牌竞争和争夺影响力才是本质,公共价值最多也就是马云之流的“为社会提供就业”而已。   说到底,中国的“时代大方向”是在品牌竞争中体现出来的,“品牌差异化”要求每个网民和每个大腕最好都少一些娇气和稚气,怕挨刀就不要上网发文,也不要因为一个肯定就把人划派,认清价值细化和多元化才不至于老拿旧框框套人。   品牌竞争本身就是拆神运动,最想搞垮你的永远是你的竞争者。谁如果把自己当神,谁就该成为网络消费的热点话题了。有趣的当然是比美之外的比丑,“孔三妈”不怕丑,但那折射的却是中国社会的“权威流失”,低成本的网络只是加剧了这种流失而已。   西方早有过“上帝死了”的年代,现世主义的中国人如今还不更是“谁怕谁”啊?价值迷失是不存在的,中国人的个人价值从来都是清楚的,迷失的只是公共价值。“方韩大战”的本质是品牌竞争,其意义却在于价值多元化,在于从价值多元化中寻找自己与社会的方向。人们应该警惕的是那些在“品牌竞争”中搞“商品倾销”和“串通投标”的促销者。   总之,争夺影响力不可能避免恶性竞争,但也只有竞争本身能够迫使“意见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地“碰巧靠近”公共价值和公共理性。“意见市场”自有其“声誉机制”,套用巴菲特的话说:“意见市场”短期而言是个投票机,长期而言则是个秤重器。   (方绍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家;   作者文集:http://blog.sina.com.cn/fangshaowei)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韩寒”是谁?

“韩寒”是谁?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声名鹊起,以批判教育制度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为文坛瞩目,集合阳光男孩和思想叛逆诸多因素,迅疾成为80后偶像人物。他的另一个身份——F1赛车手,仅仅为他神奇的传奇人生起到某种注释作用:速度以及勇敢。博客时代的来临,将他迅速推上神坛:他是中国大陆第一影响力博客,一篇文字会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击量,好多粉丝通宵守在电脑前,只是为了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他教给我们真实生活、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这是好多韩粉的感受。这个年龄段之外的人,也能感受到韩流的冲击。韩寒似乎轻易就能跃升到生活的高处,周身放射着无比神奇的光芒。 这个偶像是真的吗?从他以天才少年作家成名的那一天,就有人一直在质疑。 但仿佛天助韩寒,无人能令人信服地扳倒这个偶像。 龙年前夕,一个叫“麦田”的人,突然扣动扳机,打出了射向韩寒的第一枪。他抛出了自己缜密的猜想:韩寒是被包装出来的一件商业利器,他的一系列著作乃其父韩仁均和经纪人路金波代笔。他试图区分真实存在过的韩寒和偶像韩寒,刮掉罩在“偶像韩寒”身上的所有油彩。 韩寒方面的回击成功地迫使莽撞的“麦田”道歉,却因为高达2000万的悬赏,引来了打假高手方舟子。随着方大侠一篇篇质疑文章的问世,质疑韩寒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韩寒方面被迫自证清白,最后诉诸法律。方韩大战自此达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人惋惜,两个最不该打仗的英雄阴差阳错地咬在了一起。 捍卫偶像韩寒的族群不能容忍这种质疑,他们将质疑者的行为称之为歇斯底里的文字狱暴行,发起了保护偶像的尊严之战。即便如此,那些原本对方舟子并无好感的精英们,却在越来越自觉地倒戈,站在了方舟子那一边。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方韩大战撕裂了整个中国知识界。 冥冥中仿佛有什么定数,让方韩大战在年末岁初狂飙般上演?2012难道真是传说中的终结之年? 有自称算命先生的慨叹,“壬水之气乍入,命主恶运遂显,故新年前后事发也。天意乎?适五月丙午,年运之水克流月之火,噫,难计损财之数矣!问:有无破解之法?曰:无!”大师解释说,韩寒所破之财指的就是拥趸和声望。 挺韩派给出了一个略显悲壮的理由:韩寒蒙难乃是因为其谈革命、自由和民主的三篇博文得罪了知识分子大佬,他们断定韩寒与当局合流,变成了主张维护现状的“反革命”,以此构陷这个曾经的思想盟友。倒韩派加之于挺韩派的罪名是:因为与其有利益瓜葛,比如刘瑜、熊培云等人。 毫无疑问,这远非方韩大战的根源。以利益论盖棺论定这场空前激烈的文化事件,只能证明他们“皮袍下的小”。 以“韩寒”为代表的偶像操控术走到自己的尽头,或许才是问题的正解。 “韩寒”,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天才”,以狂放不羁的叛逆者姿态横扫中国文坛,造成独一无二的偶像崇拜现象,这个力量巨大的思想上帝,同时创造了点石成金的商业奇迹,这种偶像文化—经济一体化模式,让操纵者日进斗金,“韩寒”载体名利双收。一个文化英雄站起来,无数人成为庸众,一个号称不读书的领袖,缔造出思想贫乏的一代粉丝。偶像经济天生的排异性,使得韩寒一木独大,扼杀了其他真正思想者的生存空间。一个单纯的韩寒原木,被精明的投机商人和偶像工业推手当作核武器,打遍天下无敌手。在清纯的韩寒活体与邪恶的符号韩寒之间,人们难以辨识其中的差别,只好全盘接受了合二为一的偶像。“韩寒化”的后果,造成了一批新式躁动分子,他们以韩寒的是非为是非。甚至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是非标准:以对韩的态度把人分为两类。一些原本矜持自重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也很策略地投怀送抱,与韩寒做起勾兑的生意来。傍上这位青年思想领袖,仿佛就获得了继续生存的入场券。韩寒粉丝自发地加封韩寒为“当代鲁迅”,而一些倡导普世价值的媒体,全情投入造神运动,迅速把韩寒捧为“草根领袖”,他们试图将这尊大神强加于知识群体,造成后喻文化时代奇观。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关于韩寒

作者: 黄慕春  |  评论(1)  | 标签: 韩寒 , 公知 , 工具 , 后果 最近一个叫曹豫生的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工具韩寒及其后果》链接在这里,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1815 于是,我也写篇评论,根据我现在的见解,答复他。 关于韩寒的暴得大名,我是这样理解的,从韩寒的三重门一出场,我就觉得这个家伙文笔不凡,见识深刻,有时候我们读罗素的数理哲学读不进去,那不怪罗素,怪我们不懂数学和分析哲学,有时我们觉得韩寒的文笔不行,文章浅薄,那是一种“立异恐怖”,要说文章之道本来变化万千没有一定规矩的,只能见仁见智,实际上严格来说,是专家来说话,而非大众,虽然大众可以成为粉丝,或跟屁虫。 在小可看来,以我有限的阅读资源来说,要把文章写成韩寒那样,还真不容易,至少我所见到的什么“公知”没一个有能力写成韩寒那样的,我就不举例说明了,就凭“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这两句话里蕴含的辩证思维和对生活的解悟,我觉得没有点水平的人是说不出也想不到的。刘项原来不读书,那是诗人的俏皮,真正治理天下收揽人心,如世上几个大哲人,还是需要思考和书籍,凭着一些痴人说梦的感性经验,就想给这个世界定位,即是罗兰巴特的新批评也是不敢率意而为的(不好意思,最近耽读罗兰巴特,觉得很多问题很有启发,而且,怪得很越是有新思想的人,如尼采德里达之辈,恰恰都是古典传统的精深研究者,换言之,都有前人的继承)。 韩寒的思想,我曾说过多次,是对于钱钟书的继承,这一派的特点是见得深而说得透,并且文笔也辛辣幽默,把很多需要高头讲章才能说得清楚的问题,如教育的本质,官员的贪腐,社会的愚昧,都驾轻就熟地表达了出来,而又那么年轻,自然很受年轻人的喜欢,与追捧,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成名,都有他的独到之处,不过是多少的含金量的问题罢了,并且,大众向来愚昧,虽然他们也孤苦,于是我们尽管可以蔑视韩寒前排的那些不知所谓的粉丝,但是我们不能怀疑韩寒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个“新闻联播”的作用。少了一个韩寒,那么中国不知还要多少年轻人如在梦中,所以青年人追捧韩寒,总比看ccav强的太多。 至少韩寒教会了他们独立思考,教会了他们去分析身处的世界和中国的现实,教会了他们去嬉笑怒骂这个社会并用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来看待包括自己言论的一切,这就是韩寒的价值。我敢说。很多年以后,必会有超越韩寒的人站出来说一声,我当年之所以能够不那么呆傻,全拜韩寒所赐,他的文笔,他的俏皮,他对官员的讥讽与不屑,他对中国国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反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启迪。 关于韩寒的几篇文章,其实无论是团队也好,还是个人所作,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说真的,我从来就没有觉得韩寒“投降了”,试问他就是有点不靠谱的地方,我们也要有一种设身处地的”高处不胜寒”的意识,很多中国人总是这样,希望别人突飞猛进,自己捡现成,说风凉话,老实说你如真的那么愤世嫉俗,越南或者云南跑一趟,五四六四都有的买,何必非要别人承认自己是个勇士敢于斗争你才亢奋呢? 改变一个社会有很多途径,知识的熏陶就是一种,在民国时期,有多少如梁实秋鲁迅这样的大人物,都要感激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带给他们的启迪和感悟,与知识的熏陶,对于韩寒,我们有时真的也要这样看,老实说新浪就是当dog也当得不容易,难道他们真的就不知道有人在背地里骂娘,但是韩寒的平台他们还是要照给,而且尺度也是宽紧不一,也dog模dog样的不容易,好比韩寒一样,用骑虎难下或前途未卜,似乎都可以作为一个品题。人,不管在哪个社会,保存自己也是天经地义,何况韩寒的文章我是看过的,杀戮权贵也好,杀戮大众或群众也好,你也不能不承认他至少说中了一部分的事实,我就说了吧,我就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几个“耐看”的大众,但是我也尽量不违背自己的良知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才叫人。韩寒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有粉丝不是他的对与错,而是一个既成事实,他至少没有如有些所谓的公知天天写些烂文章来迎合自己的粉丝,说来说去,不都是那几套“常识”,老实说我看着题目都想吐,左派啊,右派啊,什么什么民主宪政啊,全无实际,还不如韩寒的几个有根有据的个案,沁人心脾而发人深思。 真的,苛求别人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好比方舟子的明清史的研究,与金庸同一货色,还有他的生物科学,有人早在新浪批评但是却不能见天日,奈何!所以,我如果是方舟子 ,我找都要找到亦明先生把他的文章贴在我的文章的后面,公诸天下后世来个“任人评说” 至于中国自由派在中国的霸主地位,我只想说一句,什么时候av也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或孟德斯鸠的《法意》好生在“读书频道”推荐一番了,你再骂“南方系”是“洋奴”也不迟,至少我看过的那本以赛亚柏林的《苏联的心灵》确实是本好书,而南方系的推荐上榜,也确实没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卑劣。呵呵。 至于刘女士,老实说她的书我一本也没有看过,但是她的文章我很多倒是浏览过的,也不错啊,都是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啊,真的,好比什么许知远与熊培云这些人物,恕我眼界狭窄,真的从来没过目过,但是他们的一些言论,倒是很有点西方注重个人权益和公众利益的那一套——调谐,所以,也比党报党刊或者什么“播”耐看吧,所以,曹先生,放过他们吧,还有什么左派右派自由派,你只需问自己,中国现在的贪腐严重吗?有权贵吗?贫富差距大吗?社会公正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乌有之乡的办法好呢?还有用南方系的办法好呢?为什么? 就行了,其他的,真不重要,所以放过韩寒或“们”吧,老实说他的文章和头脑还有勇气,我始终觉得,也许比你弱,但绝对比我强,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哟。 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我还是要——谢谢侬并新年好。

阅读更多

时代周报:2011保卫社会

但是无论你是谁,你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公民。当你对别的公民不公的时候,这个社会终将以某种方式报复你。良好的公民造就良好的社会,而恶的社会,造就恶的公民。

阅读更多

超越左右 寻找共识

作者: 何仁勇  |  评论(4)  | 标签: 民主 , 自由 1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这些年来,在新浪开微博,受尽了窝囊气”,表示他要正式离开新浪,“别了,新浪不是朋友!”截至笔者写稿之时,张鸣的新浪微博已经停止更新。 该微博马上引发近7000名网友转评,目前讨论热度极高。意料之中,于建嵘、贺卫方、熊培云等“右派”知识分子转发评论予以支持,窦含章等一班“左派”大佬则冷嘲热讽。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当吴法天、窦含章等人宣称要退出新浪微博时,大家也是不分男女老少,一律自觉站队。该支持的,一如既往的支持;该扔石头的,一如既往的扔石头。 两个更有趣的事件发生在2010年。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指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存在多处抄袭。无独有偶,在汪晖被指抄袭数月后,2010年7月8日,在清华水木社区出现了一篇名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帖子,帖主Isaiah等通过比对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这两桩抄袭公案,都引发了一场“左”“右”对阵的口水官司。 但是,如果你真以为“左”“右”双方都是在为学术问题而认真辩论,那你就错了。如同评论作者曹豫生在汪晖事件之后的评论文章《由汪晖抄袭门说开去》中所言,“有多少右翼人士认为汪晖没有抄袭?又有多少左翼人士认为汪晖抄袭了?”,“如果答案不出所料,那么你就会明白这不过是一场打着‘学术’旗号的派性之争。”没错,这就是一场屁股决定脑袋、旗帜决定方向的派性之争。在一片喧哗之中,大伙儿自说自话,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全力排除对方观点存在的背景和理由。并占据道德制高点,心理充满道德优越感。至于对方说了什么,是否有一定道理,谁管呢?因此一场争论结束,我们就只看到一块垃圾遍地的战场,却没有从中收获到包括真相在内的任何东西。 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发生…… 回到前面的话题,张鸣之所以离开新浪,与一场晚会有关。1月初,新浪举办了“微博之夜”。在这场没有张鸣参加的晚会上,新浪工作人员把曾经约架的吴法天和五岳散人互相介绍。五岳散人在“验明正身”后,欲对吴法天拳脚相向,被新浪工作人员拦下。未几,五岳散人又险些与窦含章“交火”。一个欢聚一堂的微博之夜,差点被搞成上演全武行的“斗殴之夜”,令人喟叹。我在想,新浪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把吴法天和五岳散人互相介绍呢?无非是想两人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毕竟“不打不相识”嘛。我有一个经验,在网上两个观点完全相反的“死敌”,在现实生活中相见,他们未必就会针尖对麦芒地吵起来。没准还会因为沟通得当,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呢。可惜,在五岳散人的挑衅之下,他与吴法天失去了一次交流的机会。说大一点,“左”派和“右”派的代表人物,失去了一次当面交流、互相沟通的机会。 “在中国舆论环境客观上没有取得开放和自由,其言论环境仍未成熟,颇有发展空间的阶段之下,知识分子的观点已经明显形成‘左’和‘右’两大流派,两者之间却严重缺乏交流,甚至相互排斥,我认为,后果不堪设想。”这段话是日本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所说。这位在中国旅居仅仅8年的80后日本人,其对中国社会的洞悉能力,超过了大部分中国人,也超过了被许多人捧为“当代鲁迅”的韩寒。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左”派“右”派的交流对话迫在眉睫。当然,所有的对话交流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否则的话,这种对话交流又将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这种平台,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共识”:必须要大家都认同,才有坐下来进一步讨论的前提。那么,什么共识可以让“左”派“右”派都接受呢?我认为,一是“政治民主”,二是“经济自由”。 首先来说“政治民主”。我认为,这应该是大家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东西了。如果连这个东西都接受不了,我想,大家真没有必要坐下来做倾心之谈,直接在加油站开打就行了。为什么呢? 不久前,“乌有之乡”网站曾经评选了一个中国“十大汉奸”活动,里面罗列了茅于轼、袁腾飞、白岩松、吴敬琏等公众人物的名字。名单出台后,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讨论。总体上来说是弹大于赞。这个先不说。我的看法是,你看,连大家公认的“左”派网站都选择了用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他们不喜欢的人物,而不是由网站领导拍板决定,这难道不是一个进步?不仅如此,我在网站上看了一下,“十大汉奸”的选举程序严谨,过程透明,大家一人一票,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缺点是选举成功后,网站没有向入选者颁发获奖证书,希望下一次评选时注意一下。这是否在表明,“左”派朋友也是可以接受“投票”选举这种方式?岂止接受,他们分明在身体力行的推行“投票”选举嘛。没错,以“少数服从多数”为主要内容的投票选举,就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之一。 说到这里,上个月韩寒发表了系列博文,《说民主》、《谈革命》、《要自由》,表示中国人素质差,不适合搞民主(勉强搞,也只能搞出低素质的民主)。我想说的是,如果连“左”派朋友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民主,“右”派朋友不会比他们的素质还差吧? 第二个“经济自由”。这个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比如,有朋友可能会“敏锐”地抨击我,“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太对了,世界上确实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你对你的钱包的处置权,应该具有绝对的自由。这个没有疑问吧?当然,我说的“经济自由”,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双方应该遵循“自由交换”的原则。黄瓜喊价一块钱,你还价8毛,最后以9毛成交,这就是典型的“自由交易”。黄瓜贩子一定要以一块钱卖给你,或者你一定要以8毛钱买到黄瓜,那不叫“自由交易”,而是叫“强买强卖”。如果黄瓜贩子带一把锤子,那就叫“开黑店”;而你如果带一把刀去买黄瓜,那就叫抢劫了。 “强买强卖”有很多例子。比如,这些年经常发生的强制拆迁事件,往往就是生意还没谈拢,政府(开发商)就强行用推土机来解决了。这里面毫无市场经济的影子。因为政府(开发商)只是开出了价钱,而且这价钱毫无协商的余地,这算什么市场经济,算什么自由交易呢?这叫强买。另外还有强卖。这里面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来水。我们知道,城市里的自来水价格都是有水厂确定,用户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除非你不用自来水,或者换一家水厂。前者不具操作性,后者操作难度更大,因为一个城市的水厂通常只有一家——在行业垄断之下,用户失去了自由选择卖家的权利。 “自由交换”可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你要想获取拆迁户房子下的土地,就应该开出合适的筹码。如果你没有能力开筹码,那就不要窥觑别人的土地。别说“城市发展需要土地”这样的傻话,中国西部有很多价廉物美的土地,请自便。自来水问题更好解决,打破行业垄断,允许企业进入参与竞争。你也别说“自来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能放开”之类的傻话,美国连导弹和隐形飞机都交给私人企业制造,谁价钱更便宜、质量更可靠,谁就获得订单,自来水比导弹和隐形飞机更重要?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何仁勇的最新更新: 向路人逼捐的柏万青是以道德之名耍流氓 / 2012-01-08 22:22 / 评论数( 10 ) 湖南卫视的傲慢与偏见 / 2012-01-04 23:24 / 评论数( 8 ) 所有人都在黑暗中互相撕“咬”着 / 2011-12-27 22:14 / 评论数( 1 ) 韩寒,我想和你谈谈革命和民主 / 2011-12-26 23:04 / 评论数( 3 ) 韩寒不能承受之重 / 2011-12-25 21:25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