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

官方公布的“北京精神”何以遭网友调侃?

作者:佚名 来源: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         “北京精神”含金量过低,反而是对这 18 个月的时光与近 300 万民意的巨大侮辱,既然官方的“北京精神”完全不能呈现出北京的风采与气魄,那就活该遭到公众的讥讽与嘲笑了。借微博之力,一种名为“精神体”的句式应运而生,并由此演演绎了一场大话话语的全民狂欢,两三天的时间里,相关的微博创作已经超过 12 万条……     比如说,“都市精神:限制、污染、高价、拥挤” ;     “股市精神:买进、下跌、套牢、割肉” ;     “微博精神:发布、转载、评论、删除” ;      以及领导精神:那就是“吃喝嫖赌 ”。     近日,北京官方正式发布了八个字的“北京精神”,那就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对此,舆论的反响趋于两极,主流媒体是赞歌连篇,草根阶层则是调侃不断。根据官方的解释,“北京精神”诠释了“处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上的当代北京,所具有的气质与灵魂”,然而,许多网友对此却不以为然,并纷纷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北京精神”,比如说,“堵车,官多,沙尘,嘴贫” ; 以及“摇号买车,交通管制,雾都桑拿,食品特供”等等。   财新网上作者任重远的文章说,这种情况尴尬地展现出了官方的宣传倡导和民众真实感受之间的错位,更为关键的是,这八个字的所谓“北京精神”与老百姓相距甚远,比如说,“爱国、厚德”缺乏新意,无法体现北京的特点,上海、天津和广州,谁不爱国呢 ? 更没有创新的就是这种北京精神所言的“创新”了。特别是对“包容”二字,舆论的反弹更为强烈,众所周知,七、八百万外来者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却在买车、买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困难重重,甚至还有被驱赶之忧。显然,要真正做到“包容”,并不容易,而“包容”首先就是政策和制度的包容。   实践证明,那些脱离人心的官方表达,最后都难免沦为自言自语。毕竟,真正的城市精神,都是自发生长出来的,否则,就算官方隆重推出,也难入人心。不仅如此,老百姓甚至还会反问:您说的这些,究竟是谁的精神 ? 也有评论认为,最近流行一种句式叫“精神体”,如你所知,这年头,但凡叫“某某体”,那么“某某”必将沦为被刻薄的舆论群嘲乃至千刀万剐的对象。赵丽华之于“梨花体”,车延高之于“羊羔体”,都是前车之鉴。这次被痛打的落水狗,名曰“北京精神”,内容共计八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据报道,这八个字大有来头,经过了 18 个月的提炼,近 300 万民众的票选,才在 11 月 2 日,由北京市正式发布。   经济观察网上作者羽戈的文章说,绑架时间与民意,从来都是形象工程的一步臭棋,“北京精神”含金量过低,反而是对这 18 个月的时光与近 300 万民意的巨大侮辱,既然官方的“北京精神”完全不能呈现出北京的风采与气魄,那就活该遭到公众的讥讽与嘲笑了。借微博之力,一种名为“精神体”的句式应运而生,并由此演演绎了一场大话话语的全民狂欢,两三天的时间里,相关的微博创作已经超过 12 万条。这里仅举几个精彩的例子,比如说,“北京精神:烤鸭、豆汁、焦圈、卤煮” ; “天津精神:煎饼、果子、多放、香菜” ; “济南精神:大明、湖畔、雨荷、等朕”。   再比如说,“都市精神:限制、污染、高价、拥挤” ; “股市精神:买进、下跌、套牢、割肉” ; “微博精神:发布、转载、评论、删除” ; 以及领导精神:那就是“吃喝嫖赌”。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何清涟 | 与其“辟谣”怪罪,不如反躬自省

最近在国内微博上的一次遭遇,让我深感北京当局仍然保持着“射杀带坏消息来的人”这一特点。更要命的是,不少自觉充当“思想警察”的人不需要得到命令,就会主动出击。 《纽约时报》11月4日发表了一篇“中国政治精英们的特供中也包括净化后的空气”(The Privileges of China’s Elite Include Purified Air)。“译者”团队很快将其译成中文,我于11月7日做成图文(即“长围脖”)发表于国内微博上。我这样写:“世界上最昂贵的‘公仆’。这样的公仆世上只有和谐中国有。对中国的污染,普通中国人即使羡慕嫉妒恨到极点,也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在污染特别严重的时候, 他们呼吸到肺里的空气和那些高干们、权贵们呼吸的并无不同。错了。请看《纽约时报》(中译):中国政治精英们的特供中也包括净化后的空气。” 结果一天之内被转发2300多次(W友谓之“狂转”), 这条W博被迅速传播,是因为发表之时正逢新浪微博与各大网站就北京空气污染讨论白热化之际。10月底北京连续几天出现阴霾天气,10月30日这一天,按美国驻华大使馆网站公布的数据,北京的空气污染已达到“危害”水平,但北京官方的数据却只是说“轻度”污染。中国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将使用美使馆数据的APP应用截图发到了微博上。细究之下,人们发现北京环保局使用的监测标准与美国大使馆不同,北京环保部门监测的污染物是PM10,并依此发布报告;而美使馆是按照国际发达国家通用标准,监测的是PM2.5。人们搜寻资料与访问专家的结果,发现就连亚洲邻国日本、泰国、印度等国也都将PM2.5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标准。但中国仍然使用PM10标准监测,以此“保证”空气质量。 明白了这个缘由之后,中国各大网站及一些媒体都以各种方式讨论空气污染,潘石屹等几位名人发起了一场网上签名活动。二者目标一致,都是要求有关当局改善检测大气污染的方法。 北京方面仍然不反求诸己,而是诿过于人。北京市环保当局指责美驻华使馆“炒作北京污染指数。”并让一些专家出面论证说明中国使用的标准如何“合理”,美国使馆的数据并不科学,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简直就成了一个中国版“罗生门”。 我在微博上发布《纽约时报》这篇文章,正好趟了这潭浑水。W友们深感绝望,认为空气特供这是中国历朝皇帝都没有的先例,并对政府部门规避环境污染危害的食品蔬菜特供制度大加抨击,甚至有人“求辟谣”,希望这不是真的。 微博上潜伏的五毛很多,加之去年从南方报系各报直到人民网,都以各种方式披露了中国各地政府、大型国企、银行等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各城郊开辟蔬菜自种基地之事(据说全国共有300多个),《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又提供了许多细节,普通五毛除了骂《纽约时报》居心不良,一时无从置评。这时就有好几位自称公务员或者“与省部级干部有交往”的人出面了,一位叫张毅的新华社记者出面发言,其重点有二:一是称龙永图根本不可能出面为企业代言,二是称99.9%的公务员未能享有任何特供,他认识的许多省部级官员就从未看见过特供品。 对这些人的论点,我写了几个回帖,其中两个比较关键的帖子。一是:“关于特供的问题我向所有反驳者提供一建议:最优方案是彻底否定,不承认其存在。将《南方周末》等报以前的相关报道一律视为造谣;次优方案是声称99.99%的公务员没有享受特供,但这就有了我的关于特供的经济学分析。” 另一个是:“关于特供的经济学分析:经过各位自称公务员及省级干部的座上客论证,公认只有0.01即万分之一的公务员享有特供,即7000人至8000人,除以300个蔬菜食品特供基地,即每个特供基地只供应27人——这是怎样的特供?以天下奉一人?我情愿承认供应8万至80万人。”——中国由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及准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7000万至8000万人,我在此前的帖子里引述过杨继绳的估算,即超过7000万。 但空气特供这篇文章确实触动了中国政府那根“敏感”的神经。11月8日,CCTV评论员刘戈在环球网发文“是谁制造了空气特供?”先批美驻华大使馆的空气关注加入了政治色彩,又批《纽约时报》记者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将很普通的空气净化设备硬给“说成了仅为特定人群定制的特殊商品。”作者与北京环保当局一样,不考虑中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高达40多万(世界银行报告估算达75万),也无视大气污染近几年来一直是公众投诉的第一重点,一味将空气问题政治化,未脱阴谋论的冷战思维。 如果说刘戈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打算辟谣,但结果适得其反。环球网后孤零零地一条评论,是“端谁的碗,看谁的脸。哎!!!”,估计更难听的全部删掉了。腾讯网在该文后面的跟贴几乎全是奚落与嘲笑,如“明明是自己身上长了特权肿瘤,美国人指出来,却硬说那是阶级敌人在造谣!在祸乱扰乱人心!辩解说自己身上长的不过是赘肉而已!”在1900多个表情选择中,1657人对此文表示愤怒,120人表示搞笑,以“高兴”、“感动”与“同情”表示接受的总共才23人。 中国政府是个“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的全能政府,最后竟然将本国治理得领导层需要通过空气净化器才能保障空气纯净,需要“特供”才能保障自身的食品安全,且不讨论其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这一政治道德问题,仅就社会管理能力而言,也实在太成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疲于奔命地四处“辟谣”,还不如反躬自省,自身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执政能力。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官方公布的“北京精神”何以遭网友调侃?

官方公布的“北京精神”何以遭网友调侃? 作者:佚名 来源: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 来源日期:2011-11-10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10 14:32:05 阅读量:21次     近日,北京官方正式发布了八个字的“北京精神”,那就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对此,舆论的反响趋于两极,主流媒体是赞歌连篇,草根阶层则是调侃不断。根据官方的解释,“北京精神”诠释了“处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点上的当代北京,所具有的气质与灵魂”,然而,许多网友对此却不以为然,并纷纷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北京精神”,比如说,“堵车,官多,沙尘,嘴贫”;以及“摇号买车,交通管制,雾都桑拿,食品特供”等等。   财新网上作者任重远的文章说,这种情况尴尬地展现出了官方的宣传倡导和民众真实感受之间的错位,更为关键的是,这八个字的所谓“北京精神”与老百姓相距甚远,比如说,“爱国、厚德”缺乏新意,无法体现北京的特点,上海、天津和广州,谁不爱国呢?更没有创新的就是这种北京精神所言的“创新”了。特别是对“包容”二字,舆论的反弹更为强烈,众所周知,七、八百万外来者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却在买车、买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困难重重,甚至还有被驱赶之忧。显然,要真正做到“包容”,并不容易,而“包容”首先就是政策和制度的包容。   实践证明,那些脱离人心的官方表达,最后都难免沦为自言自语。毕竟,真正的城市精神,都是自发生长出来的,否则,就算官方隆重推出,也难入人心。不仅如此,老百姓甚至还会反问:您说的这些,究竟是谁的精神? 也有评论认为,最近流行一种句式叫“精神体”,如你所知,这年头,但凡叫“某某体”,那么“某某”必将沦为被刻薄的舆论群嘲乃至千刀万剐的对象。赵丽华之于“梨花体”,车延高之于“羊羔体”,都是前车之鉴。这次被痛打的落水狗,名曰“北京精神”,内容共计八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据报道,这八个字大有来头,经过了18个月的提炼,近300万民众的票选,才在11月2日,由北京市正式发布。   经济观察网上作者羽戈的文章说,绑架时间与民意,从来都是形象工程的一步臭棋,“北京精神”含金量过低,反而是对这18个月的时光与近300万民意的巨大侮辱,既然官方的“北京精神”完全不能呈现出北京的风采与气魄,那就活该遭到公众的讥讽与嘲笑了。借微博之力,一种名为“精神体”的句式应运而生,并由此演演绎了一场大话话语的全民狂欢,两三天的时间里,相关的微博创作已经超过12万条。这里仅举几个精彩的例子,比如说,“北京精神:烤鸭、豆汁、焦圈、卤煮”;“天津精神:煎饼、果子、多放、香菜”;“济南精神:大明、湖畔、雨荷、等朕”。   再比如说,“都市精神:限制、污染、高价、拥挤”;“股市精神:买进、下跌、套牢、割肉”;“微博精神:发布、转载、评论、删除”;以及领导精神:那就是“吃喝嫖赌”。

阅读更多

刘亚伟 | 刘方炜:非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什么

今天看到李承鹏的一句话: “ 这个国家真是奇怪,既希望民众在临沂时默不作声,又希望民众在佛山挺身而出。 ” 很是精彩,仅凭这一句话,就胜过了这个国家今年评出的所有写作奖项。 其实,说奇怪又不奇怪,因为这个国家历来如此,有一首红歌不是这样唱的嘛: “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那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 ,这就是这个国家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听话。 但是,这个国家既要求百姓 “ 听话 ” ,又要求百姓 “ 见义勇为 ” ,真是够难为人的。山东临沂的盲人陈先生倒是见义勇为了,义务帮助农民跟当地政府打官司,结果被罗织罪名关了四年,放出来之后全家都被当地政府软禁,当地政府用纳税人的钱雇佣二三十名大汉日夜监视,去探望的人均遭到这些 “ 政府雇员 ” 的辱骂殴打。陈先生全家的悲惨处境是需要大家见义勇为的,但是政府不允许。不仅不允许,连说也不允许说,看也不允许看。广东佛山小悦悦的惨剧由于不牵涉政府的直接责任,便允许高调讨论并谴责起来。两相比较,李承鹏先生名之为 “ 这个国家真是奇怪 ” ,可谓一语中的。 我出生那一年 “ 反右 ” ,几十万人仅仅因为对 “ 党 ” 提出了批评意见便被这个国家肆意迫害。于是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耳朵里不断被家长训诫:要听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 …… 总之是谁有权力就听谁的话,当然最终要听毛主席的话,其实所谓的 “ 文革 ” 造反,不也是听毛主席的话才 “ 造反 ” 嘛,所以听到有人说 “ 文革 ” 如何如何 “ 民主 ” 、人民如何 “ 当家作主 ” 之类的昏话,我就只有咧嘴一笑。 在公民社会,每一个公民都是主人,不需要听话,更不需要 “ 遵纪 ” ,只要守法就可以了,因为法律是被公民投票选出来的立法机构建立并维护的。公民社会的整个选举过程和立法过程都要遵循严格和公开的程序,否则就是 “ 非法 ” 。 在非公民社会,普通老百姓经常政府官员被指责为 “ 非法 ” ;而在公民社会,被指责为 “ 非法 ” 的却常常是那些平时出头露面的政府官员。这就看出谁是主人谁是仆人了。 最近中国大陆发生了一系列的 “ 不道德 ” 事件,引起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于是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产生了重建道德体系的诉求。但问题是,要重建的这个道德体系究竟是个神马? 从 1980 年代开始,大陆官方就开始检讨自己在道德教育上出现了失误,邓小平那句名言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其中的 “ 一手 ” ,指的就是道德教育,当然官方的文字定义要复杂一些: “ 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 ” 云云。也是在 1980 年代,大陆官方为此还发动过两次运动,一曰 “ 清除精神污染 ” ,二曰 “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而且,广受尊敬、公正而廉洁的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被老人们联手赶下台,最大的罪名就是 “ 反自由化不力 ” 。再往后的 1990 年代乃至新世纪的十多年里,大陆官方 “ 思想文化战线 ” 用力最多的就是 “ 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 ” ,几乎是 “ 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 。所以,如果说大陆官方 “ 忽视了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 ” ,那真是天大的冤枉。相比 “ 自由化 ” 的公民社会(西欧、北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等),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大陆这样整天把 “ 理想道德教育 ” 喊得这样震天响,抓得这样 “ 硬 ” 。但就是这样,人家的社会道德倒是安安稳稳的,咱们的社会道德却在不断 “ 滑坡 ” ,这个 “ 奇怪 ” 可就大了去啦! 其实,说奇怪也不奇怪,把公民社会与非公民社会的诸种因素逐一比较一下就很清楚了。大的不说,说点小的: 公民社会是公民监督政府,非公民社会是政府监督百姓; 公民社会是公民教育官员,非公民社会是官员教育百姓; 公民社会的政府主要成员要公布私人财产,非公民社会 “ 政府官员公布私人财产条件还不成熟 ” ; 公民社会的公民不须 “ 遵纪 ” 、只要守法,政府更要守法;非公民社会百姓不但要守法还要 “ 遵纪 ” (听话),政府却可以不守法; 公民社会司法独立,非公民社会司法要接受 “ 党委领导 ” ; 公民社会的政府家必修课是被监督、被讥讽、被辱骂;非公民社会的政治家必修课是被歌颂、被特供、被学习; 公民社会的辩护律师天职是帮助委托人脱罪;非公民社会的辩护律师要配合政府 “ 打击犯罪 ” ,如果被发现帮助委托人脱罪就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 公民社会的所有政党不能也无法花纳税人的钱;非公民社会的所有政党(包括被允许存在的所谓 “ 民主党派 ” )都花纳税人的钱并且无须解释; 公民社会的文化是公民社会本身,没有所谓的 “ 文化体制 ” ;非公民社会要由中央政府领导 “ 文化体制 ” ; 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准是高于法律体系之上的人类良知;非公民社会的道德标准是 “ 听话 ” (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党和政府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纪律); …… 好了,不再列举了。 如果要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还是在建立公民社会上下点功夫吧。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阅读更多

鄢烈山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心”

2011年11月09日 10:45:5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心”           □  鄢烈山(杂文家、资深媒体人)      历史的惯性            2011年中秋节前夕,在《新快报》上读到殷海光的名篇《赶快收拾人心》之节选。我的湖北老乡殷海光(1919~1969),是中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李敖称之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介绍其简历的文章,一般都会提到这篇1948年11月4日发表于《中央日报》的文章,以及1957年发表于台湾《自由中国》杂志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后一篇号召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要敢于讲真话。     写《赶快收拾人心》时,殷海光是《中央日报》主笔,当然是为国民党政权着急。他大声疾呼“赶快收拾人心,只有这一个机会了”,当然是出于对政治现状的痛心疾首。他写道:“享有特权的人如故,人民莫可奈何。靠着私人或政治关系而发横财之辈,不是逍遥海外,即是倚势豪强如故……”他提出“希望在哪里呢?”至于如何“赶快收拾人心”,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即改弦易辙抑制豪强与特权,还权于民。但就像贾府里的焦大被塞了满嘴的马粪,殷海光因写此文遭到蒋介石的怒斥,差点丢了饭碗。国民党政权随后也就只有“转进”台湾了。     这似乎应了一句俗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然而,蒋介石当时真的不急吗?他可不是明代那个游龙戏凤的正德皇帝,觉得天下太平自己怎么骄奢淫逸胡闹都不碍事。1948年底,辽沈、平津和淮海(国民党称“徐埠”)三大会战失败,“钟山风雨起苍黄”,中共军队渡江在即,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蒋介石焉能不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但是,蒋更相信自己才是掌控时局的政治家,比殷海光这些书生更有大局意识,危难时期劲可鼓而不可泄呀!     讨论60多年前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成败得失,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想分析的是有历史惯性的政情世态。     历代统治者即便没有饱读诗书,对主权在民的现代民主理论也根本无知无觉或无信仰,起码他们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言,听父兄师长诤友念过“得民心者得天下”、“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之类治国古训。但是,他们各有自己的信念和算盘:或者自信满满,觉得“人莫予毒”,根本就不相信天下有自己摆不平的力量;或者极端自私,我行我素,怀着南朝梁武帝萧衍“(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心思。若在上者怀着 “击鼓传花”的心态对待积重难返的社会矛盾,“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在下者则多怀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不管不顾地享受着“有权的幸福”;而社会矛盾年深日久,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掌权者可能不敢变法,足将进而趑趄,生怕产生“多米诺骨牌反应”或“溃坝效应”,宁肯听天由命。当然,更一般的认知是,既得利益者总是“不见棺材不流泪”的,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黄炎培的回答,要走出治乱相循王朝更替的“历史周期律”,只有依靠人民监督政府。        宝贵的“公民心”            中国社会的现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强权、特权和腐败深恶痛绝。观世情察民心,只要上一上微博,对这种情绪就一目了然。论事实,说强权,只要看一看强拆强征的恶性案件,在相关条例修改颁行后并没有消失,自焚案和群体事件仍时有发生;说特权,“特供菜”之类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说腐败,近日惹得舆论大哗的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巡视贫困县秭归的账单(13人在20余天内开销80多万元),无论怎么开脱都是腐败行为。还有财政税收高增长,贫富两极分化的炫富欺贫,真凶出现6年,而被冤死的河北青年聂树斌至今得不到昭雪,等等,令人难以平心静气地接受。应该说,当下民众“人心思变”的程度,绝不亚于奥巴马三年前竞选美国总统提出“变革”口号之时,更遑论喜欢谈论时政的许多知识分子一直在呼吁推进政改。     那么,当下的政改是什么状况?     在2011年3月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大连承办的第五届达沃斯论坛上,与企业家代表对话,温总理又就政改谈了5点看法,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维护司法公正,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坚决反对腐败。可是,不必讳言,温总理讲政改已不是一次两次,“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国之命,在人心”并没有成为掌权者的共识和行为准则,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丑闻怪事层出不穷,刺激民众神经了。     普通公民该做些什么?这使我想起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顾炎武看来,国家政权的更替是皇帝与食君之禄的臣僚们的事,普通百姓不必瞎操心;而保持全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准则是每个卑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的。顾炎武这番话有其“先进”的一面,即将国家政权的兴替与社会实体的存亡和民众的责任脱钩,而强调文明的传承和个体的道德自律,这对至今把国家、民族与政权、政府混为一谈的人有启蒙意义,对将社会责任完全推卸给当权者的论调也是有力的反驳。但顾炎武的话也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他不仅没有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只有“天下”观念),也完全没有现代公民意识。所谓现代公民意识,核心当然是“主权在民”的思想,不承认“家天下”,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由此,派生出两点:     一是与顾说相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意识到每个人的言行都影响“天下”的文明程度,行仁义,守礼法,重诚信。从这个角度理解“国之命,在人心”,我们现在的人心之败坏(有学者叫“社会溃败”)难道还需多说吗?那么多伪劣食品从种养到加工再到消费者手上,难道全怪官方监管不严才让有关人员的良心喂狗了吗?动辄把人往死里揍的城管队员或公司保安,怎么就甘当打手还下手那么狠?那几个诬赖救人者是撞人者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回事,官方不至于教唆她们恩将仇报吧?大多数人都对天地良心负责,都有公共道德,这个社会才是有药可医的。     二是对公权力和政府的监督意识。公民要敢于挺身而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忍气吞声“算了算了”;要敢于当“出头的椽子”,挑战不合法不合理的公权力滥用,而不是只想等别人出头了,自己搭便车。这是宝贵的“公民心”,也是可贵的公益心。     有现代公民心(公民意识),就不会寄希望于明主、贤臣、青天大老爷;就不会坐等开明的权威来解放自己的思想;就不会坐等天上掉下来一套好制度;而是会反求诸己,与掌权者进行良性互动,依法依规循名责实,要求掌权者兑现自己的承诺,带头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并对不公正的社会规则提出质疑,推动“变法”。     在这方面,比如,深圳多年来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杨剑昌,督促政府部门公开预算的吴君亮,广州抗议地铁公司乱花钱装修的中学生“举牌哥”,不怕打击报复而监督公车私用的区伯,还有“口罩男”、“拇指妹”等人,都是好公民,是大家的好榜样。近年网络上官民良性互动,促成社会进步的事例更是不少——当然,还要在推动制度性解决上下更大的功夫。     与只知怨天尤上的中国传统思维不同,承认“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这就将人民摆在主体地位了。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每个人都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不恨恨而死,更不用官员的堕落做自己作恶行非的借口,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努力推动改革前行——国之命,就系于这样的民心,我想。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组织”不是国中国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2)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