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德国之声 | 昂山素季到访奥斯陆 感谢挪威对缅甸民主事业的支持

奥斯陆 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缅甸民主人士昂山素季周五抵达挪威。她在奥斯陆与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向支持缅甸民主进程的挪威人民表示感谢。昂山素季说,缅甸现在的民主事业还没有完成,但这一目标肯定会在民族和解的基础上达成。 这是昂山素季1988年后首次到访欧洲。此前20年间,她一直被缅甸军政府限制人身自由,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也是由他儿子代为领奖。按照行程安排,昂山素季将在周六于奥斯陆发表演讲,向挪威人民致谢。

阅读更多

法广 | 大陆/台湾: 傅高义新书:邓小平曾想见蒋经国遭拒

  据报道,傅高义这本描述邓小平一生的新著,台湾中文版厚达一千页。傅高义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在记者会上谈到撰写该书,是为了让美国民众及社会政治精英了解中国。 中央社报道说,傅高义在当天的演讲中表示,他这本书是访问了上百名官员写下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西方人多了解中国的改变。傅高义说,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决策者,他透过访谈记录邓小平的生涯起伏,进而描绘出中国的近现代史。 演讲结束后,有读者问邓小平与蒋经国曾经一起留学苏联,这两名领导人谁的影响较大?对此,84岁的傅高义表示,邓小平改变了中国大陆,对世界的影响超过蒋经国。他还透露当,当年邓小平曾透过李光耀询问蒋经国是否愿意与他会面,蒋经国以不相信共产党为由拒绝。 傅高义在书中也提到,要让读者了解当代中国,通过书写邓小平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全书从邓小平的家世、出身谈起,一直写到晚年逝世。书中,傅高义对毛泽东与邓小平之间的微妙关系、“六四”天安门事件、中美台外交关系内幕、台港及西藏问题,以及所谓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等主题,都有详尽评析。 另据自由亚洲电台发自台北的报道,对于邓小平的一生功过,傅高义给了“八二开”:八成功、二成过的评价。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的成功包括推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重修对外关系,起用知识分子,开放出国留学等。至于错误,包括追随毛泽东时,眼见毛在大跃进、反右等时期犯下大错,邓小平没有尽力劝诫。但对于邓小平在“六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傅高义稍早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认为,邓小平确实没有处理好“六四事件”,但在当时中国的情境里,谁也不知道,采取另一种做法会发生什么事。因此傅高义直言,“现在看来,邓小平当初下的判断也许是对的”。 傅高义曾访问过邓小平的家人。他在书披露,邓的家人说,邓知道镇压不对,结果不好,但为稳定大局,维持党的威信,他只能这么做。 另外,也有读者询问傅高义,如果邓小平仍在世是否会对台湾推行“一国两制”。傅高义认为,邓小平会了解台湾人不想走香港的路,不会坚持采用“一国两制”,而会用其他作法。    

阅读更多

法广 | 薄熙来事件: 章子怡控《苹果日报》《壹周刊》「博讯」诬其“卖肉”

章在香港法院的入禀状指,上述传媒诬蔑她因卷入薄熙来事件遭到禁止出境,对她构成严重诽谤,而且有关虚假消息亦被世界各地传媒即时引用。她要求法庭颁令禁制一报一刊继续发布有关诽谤报道,并向她作出赔偿。 有关赔偿的金额,则未见透露,不过根据诽谤官司专家指,由于章子怡属于国际明星,如将其过去的收入数字作为基数而计算日后的损失,赔偿金额不会小,况且由于原告在入禀状中指被告是故意诽谤企图获利,要求法庭加重赔偿额,并下令被告作出惩罚性赔偿。 在香港一案中被列为被告的,包括香港《苹果日报》的出版公司苹果日报有限公司与其总编辑,以及《壹周刊》的出版公司壹周刊出版有限公司及其总编辑。原告人章子怡指两间被告公司同属壹传媒集团旗下,而壹传媒除经营香港《苹果日报》及《壹周刊》之外,亦有出版台湾《苹果日报》,以及营运上述两报一刊的网站,和港台两地的《苹果动新闻》手机程式。 原告指出,今年5月29日,香港《苹果日报》首先在其中国新闻版,刊登一篇诽谤她的文章,标题为「卷入薄熙来案、章子怡『卖肉』受查禁出国」,报道内容引述在美国营运的中文网站「博讯新闻网」,指原告卷入薄熙来案,遭中央调查组问话及禁止出国。此外更指原告长时间与多名内地高官及富商有巨额性交易。同日《苹果动新闻》及台湾《苹果日报》亦刊登了内容相同的报道。 两日之后,《壹周刊》在今年5月31日出版的第1160期,又刊登一篇题为「爆收肉金7亿传禁出国、章子怡失约康城」的报道,对原告作出与上述《苹果日报》报道相同的失实指控。上述报刊报道,亦同步在壹传媒网站持续发布。 原告章子怡在入禀状强调,上述的报道属严重诽谤及侮辱,其内容全部不是事实,会令读者误以为她是娼妓,与高官富商性交易来赚取巨额金钱,且因此而被调查和禁止出国。原告指这些失实指控,已对她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使她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原告身为国际影星,自被告发布有关诽谤报道后,其内容更随即被全球多份报章杂志及网站转载,其中更包括著名美国杂志《纽约客》,令原告受损害更深。 原告指称,本案被告是明知其报道所载的消息不是事实,或是罔顾消息是否真实仍照样发布。原告指出,被告的消息来源「博讯新闻网」已在其网站表明,其消息是来自不具名来源。该网站以民间新闻方式营运,被告应知其消息如未经独立查核,其可信性便有疑问;而且该网站被内地政府封杀,其报道的中国消息可信性便更低。但被告在没有自行查证,尤其是没有取得原告回应的情况下,便决定刊登报道,足可推论被告是故意为之,为求吸引读者而蓄意伤害原告声誉。原告亦已在美国聘用律师,起诉「博讯新闻网」。 原告在有关诽谤报道刊出后,立即去信被告,要求被告就诽谤作出道歉及收回有关报道,但被告除了暗中将港台《苹果日报》、以及两地《苹果动新闻》的报道从互联网上撤走外,并无对原告的要求作出正面回应;而《壹周刊》报道更是截至入禀之时仍可在网上阅览。原告因此要求高院颁发禁制令,禁制被告直接或间接再发布有关诽谤报道,以及向原告作金钱赔偿。由于原告指被告是故意诽谤企图获利,原告更要求法庭加重赔偿额,并下令被告作出惩罚性赔偿。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第21期 《六四囚徒:沉默的受難者》

2012年6月14日出版 提前發放文章 【主編的話】 說吧,六四/長平 【封面故事】 編者按 沉默的受難者/崔勁草(音頻訪問) 香港悼念李旺陽萬人大遊行/黃麗萍 (視頻) 工運領袖李旺陽與六四/王超華 傾聽失語者的聲音——專訪《子彈鴉片》作者廖亦武/鄭語(音頻) 【愛上深度:《廣東二次改革》 】 重建細胞:社會組織鬆綁/梁正燁 社會組織管理的香港經驗 專訪中大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梁正燁 【愛上深度】 從中國到埃及——專訪作家何偉 文/ 朱曉玢 【多拍一點】 愛裏怎會有恐懼  香港印、菲女同勞工群像/孫玨 【愛上噪音】 侗族大歌-山裏草莓 【多說一點】 平反六四,啟動政改/趙楚 六四無需平反,人民已有公論/蔣亶文 ————————————————————————————————————————— 21期目錄 【主編的話】 說吧,六四/長平 要想理解當下中國的問題,「六四」必須被正面地、大聲地講出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六四」不再敏感。在民眾對李旺陽的哀悼中,我看見這一天並不遙遠,它已經開始向我們走來。 【封面故事】:《六四囚徒:沉默的受難者》 編者按: 李旺陽之死,讓我們發現,過去二十多年的六四敘事,只是六四運動極少的一部分。六四運動不僅僅只是天安門廣場或者長安街上的兩個月的悲劇,事後的大規模鎮壓 是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除北京之外,尚有數以萬計的各地參與者被處以嚴厲懲罰,而外界及傳媒對此甚少關注。他們在過去的二十三年中,如何背負著六四的沉重 包袱度過牢獄生涯?他們無法正常地發出聲音,不能像那些流亡海外的六四受難者那樣公開地講出他們的苦難。他們杯水車薪一樣的努力被不斷地掩蓋、忽視和摧 毀。他們如何在這樣一個顛倒是非的世界裡秉持著不被主流社會理解、認可乃至被反對的價值? 李旺陽就是這些受難者中的一個。他讓我們知道,冰山一角下方,還有這些沉默的受難者。 沉默的受難者/崔勁草(音頻訪問) 「還有好多知名度不高的這些人,當年他們的鬥爭,後來所遭受的迫害,他們這些基本情況都還沒有披露給世界,世人所瞭解的僅僅是一小部分。」 由死而生李旺陽/唐荊陵 這是一位為了實現給眾人帶來福祉的民主制度而奉獻了生命的人!漠視他、鄙視他、踐踏他、虐待他和殺害他的人在安享自己的日子。 香港悼念李旺陽萬人大遊行/黃麗萍 (視頻) 六月十日,中環出現了一片白菊花海。短短三天,號召了二萬五千位黑衣人高舉白菊,為李旺陽討回真相。透過主流媒體 的報導,結合公民組織的行動,然後網上動員,不只六四、不只七一,更多的香港人走出來,一個更具效力的凝聚民間力量的模式成型。 工運領袖李旺陽與六四/王超華 全國各地產業工人在六四鎮壓前並沒有大規模參與抗議,但在六四鎮壓已經發生後,義無返顧地走上街頭,參與堵路、封橋等激烈行動,其中重要而連貫的內在邏輯,正是以往工人階級作為國家主人翁的意識形態。 六四後四川受難者記事/歐陽懿 我們那一代人,那些從廣場上走下來的人,那些從廣場上走下來走散了的人,請你記起當年的誓言,請你傳說當年的歌聲和故事,告訴你的家人,你的鄰居,你的同事——下屬或上司,還有你遇見的路人。如此,那些因堅持而受難的人將不孤單,那些想要堅持或接力的人會獲得勇氣。 傾聽失語者的聲音——專訪《子彈鴉片》作者廖亦武/鄭語(音頻) 在蒼茫的中國大地,究竟有多少像李旺陽這樣的沉默的受害者?廖亦武的新書《子彈鴉片》歷時多年蒐集、採訪,今年終於得以面世,揭開了黑暗冰山的殘酷一角。 【愛上深度】:《廣東二次改革》 重建細胞:社會組織鬆綁/梁正燁 在廣東針對民間社團組織的一系列「鬆綁」舉措之前,  這些民間組織早已各顯神通自尋生路,政策放開給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真正可期的空間,但未必可以立刻變現;政府的傳統管制思路與民間的活力開放還存在相當大的認知差距。 社會組織管理的香港經驗 專訪中大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梁正燁 第 一,要降低登記門檻,提供多渠道登記。第二,以稅務局作為監管機構,去監督NGO的慈善地位。第三,政府監督NGO的財政,但在資金方面,政府應該 作一個支持的角色。中國政府剛剛脫離對於NGO的恐懼和誤解,慢慢需要認知到,民間組織和他們是一個平等地位,是「夥伴關係」,而不是「伙計關係」。 選舉有中國特色的工會/鄭依依 深圳市在2012年到期換屆的163家企業工會開始直選工會,基層員工開始走上這些企業工會的領導位置,開始在迷惘中探索工會前進道路,但實際上深圳大多數自組工會和勞工組織的前路,仍然看不到光明。 廣東共識:公民社會引領中國二次改革/咼中校 汪洋在廣東推動的一系列社會建設,公民社會有望去妖魔化,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以公民社會為目標的社會建設,有望成為十八大後中國第二次改革的新動力。 【愛上深度】 我在埃及的「一千零一夜」/施盈竹 埃及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一方是舊政權的代表Shafiq,另一方是穆斯林兄弟會主席Morsy,民眾意見出現嚴重紛歧,人們擔心,支持舊政權代表民主走回頭路,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則可能讓埃及變成伊斯蘭國家。 從中國到埃及——專訪作家何偉 文/ 朱曉玢 「現在的埃及人非常關心政治,每個人都有他們的觀點而且他們不害怕他們所說的話,言論難以置信地自由;而在中國,大部分人不願意談政治,他們更想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中國正處於一個經濟發展的時代,埃及卻正在經歷一個政治變革的時期。」 【多讀一點】埃及專題小書評 【多拍一點】 愛裏怎會有恐懼  香港印、菲女同勞工群像/孫玨 犯罪學大學本科畢業的Jean,六年前在菲律賓勞工機構做義工的時候,接觸過因性傾向受到歧視而遭雇主炒魷魚的女勞工Mia的案子。至今回想起來,在沒有性傾向歧視條例的香港,她還是覺得公道難求。 【愛上噪音】 侗族大歌-山裏草莓 貴 州省黎平縣岩洞大歌隊的隊員們,是一群年輕的金嗓子。當他們的同齡老鄉紛紛遷移到沿海打工賺錢,成為流水線上沉默的歌手時,他們選擇在京城大聲唱著民族的 歌——2009年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侗族大歌。侗族人沒有文字,沒有樂譜,民歌都是由歌師口傳心授,世代流傳。所謂侗族歌隊,類似古希臘歌劇 之歌隊。侗族人的唱歌天賦,更是經過漫長的稻作文化的積澱洗禮,保存千年。其歌聲深情婉轉,宛如天籟。 侗族歌隊在北京/程西泠 音樂是血液裏早就存在的,侗族大歌是否消亡,是侗族年輕人不能左右的命運和劫數。 抵抗失傳,保護大地的聲音/程西泠 侗族人的音樂凋落民間,成為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黔東南旅遊的金字招牌,流行歌手裏偽東方的陪襯。而現在,土地凋零,年輕人外出打工,和政府對大歌的支持流於表面,歌隊的年輕人無以生存,侗族大歌的經典作品已經很少有人會唱。 【愛上新媒體】 關於「黑紙」的七個好奇/朱曉玢、呂睿 有人說年輕人是一張白紙,那不如就把白紙寫滿,變成黑紙。香港的「黑紙」絕不是傳統雜誌,也非網絡起家,新媒體的樣式永遠在打破人們既有的想象。 【多讀一點:中國大趨勢】 開槍還是不開槍:中國與東歐的後極權主義/Mark R. Thompson 具 有本土正當性的中國共產黨,在1989年危機中得以存活的原因在於其對自身的「德性」(virtue)保持了信任,而且人民解放軍保留了對中共的忠 誠,並遵守命令向抗議民眾開槍。與蘇聯的衛星國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不同,在地緣戰略及意識形態上保持獨立性的中共精英從上層保留了其正當性。 【多說一點】 平反六四,啟動政改/趙楚 對 於今日執政者而言,誠如有識者所說,六四的鎮壓不僅是鄧公留給諸君的最大歷史包袱,也是鄧公遺留給諸君的最大歷史正資產,執政黨欲繼續向下沉淪,以 至為歷史所拋棄,還是決心向上提升,在民族振興的偉大未來獲取一席之地,這取決於諸君一念之間耳——世界在看,三千年列祖列宗在看,那些失去兒子、兄弟姐 妹的人們在看,千百萬念茲在茲的親歷者在看,諸君的良知和兒孫也在看,你們不可能對此繼續假裝無知。 六四無需平反,人民已有公論/蔣亶文 「六四」本身是一道時代的分界線,它加速了一代人從跪求民主的臣民到直起身來爭民主的公民的轉變,如果說在此之前,民眾承認改革的主動權在中共,那麼經此之後,更多人意識到自由要靠自己來爭取。 六四屠殺不可寬恕 評柴玲的「寬恕」說/吳仁華 寬恕的前提還必須包括責任者的懺悔,至今沒有看到有責任者為六四屠殺事件懺悔。對不懺悔的責任者談寬恕,難免自作多情,難免有些滑稽。 飄蕩的藍裙子/沉揚 望著長安街對面的那堆屍體,尤其是藍色的裙子,沒有憤怒沒有恨。只有至今回想也感到可怕的一種奇怪的平靜。在一個瘋狂的世界裡,「生命可貴」真是屁話。 【《陳平談話錄》連載之二】 陳平 X 吳強:氣候政治與消費主義 消費資本主義不會是一個永久性的文明形態,因為他建立在不可再生資源使用和刺激消費之上。氣候政治,否定不可持續發展的政治模式,尋求一種跟氣候變化相協調、相適應的經濟社會模式,尋找社會的另一出路。

阅读更多

工運領袖李旺陽與六四

圖/Benson Tsang 全國各地產業工人在六四鎮壓前並沒有大規模參與抗議,但在六四鎮壓已經發生後,義無返顧地走上街頭,參與堵路、封橋等激烈行動,其中重要而連貫的內在邏輯,正是以往工人階級作為國家主人翁的意識形態。 文/ 王超華  六四二十三周年甫過,湖南邵陽八九工運領袖李旺陽「被自殺」猝死,震驚了所有對中國維穩體制抱有疑慮的人,也首次將人們關注八九六四的目光聚焦在學生之外、北京之外,並讓我們再次注意到八九年的工運萌芽。這是一個海內外輿論都經常忽略的殘酷事實:二十三年來,因參與八九民運而遭受迫害的大多數人,並不是當時的在校學生。 學生佔據道義中心 八九民運震驚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學生佔據了天安門廣場,而各國新聞機構,因戈爾巴喬夫訪華,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聚集北京。他們去捕捉中蘇交惡二十餘年後的和解新動向,卻迎頭撞上八九民運。電波傳遞,天安門的學生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都獲得高度象徵意義,也成為統治集團必欲除之而發動血腥清場的對象。其後很多年裏,天安門、廣場、八九學運、六四,是可以互相指代的詞彙。中共當局費盡心力才逐漸使前兩個詞彙在互聯網上脫敏。 大學生成為運動的中心,與八十年代的政治氣候有關。改革開放的口號攪動社會人心,既支持了當局改變路徑也影響到中共獨斷的可能。 1983年發動「嚴打」,僅從網上不全的信息來看,就有數万人喪命,造成「社會青年」的寒蟬效應。大學生卻因當局強調科技和知識的重要性,仍有天之驕子的虛妄自豪,在僅僅一年後的國慶遊行隊伍中打出自製的「小平您好」橫幅。 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學生身份都是參加抗議示威時,相當有效的保護傘。六四後被捕入獄的學生和知識分子,受到的懲治遠比工人和一般市民為輕。當時為「殺雞儆猴」而從嚴從重從快處死的「暴徒」,沒有一位是在校學生。當時嚴判長達二十年徒刑者,也幾乎全都不是學生。近幾年,北京因六四入獄者陸續刑滿釋放,生活無著,貧病交加,家人也難以承受負擔,雖然海外人權組織多有呼籲,卻很少得到輿論重視。 屠殺者卻「一視同仁」 大學生參與政治抗議的相對優勢,也造成當時社會各界傾向於以「聲援」身份上街,而且大多以「工作單位」為依托。當時北京有「社會閒雜人士」嫌疑的摩托車「飛虎隊」,四處增援,傳遞消息,當局很快就將他們視為便於攻擊的薄弱環節,六四前已經在媒體上進行抹黑。 但隨著抗議擴展,民眾的憤怒和抗爭,已經超出這些長期積累下來的謹慎。戒嚴令發布當天,運載部隊的軍車就被成千上萬的民眾圍堵在長安街大北窯路口,雖然當時還沒有互聯網,震撼人心的現場畫面卻口耳相傳,人人皆知。宣布戒嚴後的兩個星期,廣場學生組織堅持固守,縮小範圍。北京全市範圍內的大規模抵抗,基本都是市民自發維持,並積極邀請各校學生加入,以壯聲勢。 事實是,從外地調入的戒嚴部隊,一旦得到指令,強行入城清場,開槍射殺抗議者時,無分老幼婦孺,遑論學生市民。即使是路邊住宅的高幹樓和外交公寓,也並不稍作區分。有證人目睹也有照片作證,當年倒在長安街和天安門廣場,或者從街頭和廣場周邊緊急送往醫院救治的,有不少學生,特別是外地赴京聲援請願的學生,但大部分是北京市民。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至今沒有確認身份。 這是政府針對平民百姓,濫用國家暴力機器的惡性事件。李旺陽本人生前遭遇,以及他因接受香港有線電視採訪而「被自殺」後,家人親友遭到控制至今消失不見的事實,在在顯示,當局既恐懼民眾的公開抗議,也害怕受害者揭示鎮壓真相,不惜濫用再濫用,使惡質更惡質,責任者作惡益發無所忌憚,官方幾乎完全沒有糾錯可能。 工人的聲音 六四開槍之後,很多省市地區的抗議,持續延燒了整整一星期。這是各地進入真正全民抗議的一周,也是很多地方工人力量取代學生成為抗議主力的一周。此前的工人示威,大多數還是以聲援姿態出現,成立工人自治組織的,只是極少數。李旺陽是少數先覺者之一,成為邵陽工自聯主席,並因此先後兩次入獄長達二十餘年。 如果說學生群體當時還有社會地位的優勢,八十年代的工人已經開始面臨遭到背叛的前景。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當局,一心致力於引入市場經濟,除了挑戰以往僵化的意識形態藩籬之外,並無意鼓勵開放的思想交鋒,也無視對基本原則立場的梳理和辯論。在討論及試行破產法和勞動合同法的過程中,關注的只是效率和發展,工人的工薪保障、就業保障、福利保障,全都沒有進入議程。工廠內部改革,同樣只強調保護國家和企業作為資方的利益,並藉用以往意識形態,誘使工人以「國家主人翁」身份,勒緊腰帶為國家分憂解愁作貢獻,放棄自己應得的權益。 一些新左派學者,以此為根據,證明八九年抗議運動中的工人成分,主要是出於抵制當時這種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改革,希望返回原有的社會主義體制。筆者以為,這是對當年工人狀況的一種簡單化誤讀。 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長達五十多天的八九民運,從來沒有造成工廠停工停產,更不必說工人集體罷工了。很多學生主動跑到工廠區,試圖策動,都沒有成功。以這種解釋來說明八九年自下而上、前所未有的民眾大規模抗議,毋寧說是事後為了立場需要而臆想出來的理由,可以安慰于一時,卻無助於揭示真相,還原歷史。 全國各地產業工人在六四鎮壓前並沒有大規模參與抗議,但在六四鎮壓已經發生後,義無返顧地走上街頭,參與堵路、封橋等激烈行動,其中重要而連貫的內在邏輯,正是以往工人階級作為國家主人翁的意識形態。六四前的按兵不動,帶有促生產不添亂的意味;鎮壓發生後的有限爆發,既有一種不能容忍的道義衝動,又有等待國家自己糾錯的猶豫。六四鎮壓後的黨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種心理狀態,極為便利地拋棄背叛了幾千萬曾為國家工業化付出幾十年心血的整整一代國企工人。 與此不同並意識到工人必須在主體意識上與國家資本切割的,有北京工自聯的韓東方等人,也有湖南邵陽的李旺陽。不少當時的學生和知識界人士,曾經與他們站在一起。他們才代表了當時對新自由主義改革的警惕。他們反對旨在剝奪工人權益的經濟政策,也公開主張工人必須自下而上地組織起來,獨立自主地參與政治事務。這使李旺陽遭到令人髮指的殘忍迫害,再清楚不過地揭示出,今日中共當局站在資本一方殘酷壓榨勞工的本質,揭示出中國崛起背後,勞工權益特別是政治權利被剝奪的現實。 中國政府必須追查李旺陽死亡真相,必須還李旺陽親友以自由!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