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谷歌暗示中国干扰其邮件服务 称事件是有政治目的行为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本报记者  徐 盼 据3月2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西方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公司21日发布声明,指责中国政府干扰该公司的Gmail电子邮件服务,并暗示这一事件是“有政治目的的行为”。但谷歌拒绝透露是否已就此事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俞晓秋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谷歌是在故作姿态,它对中国“干扰电子邮件”的指责没有任何根据。 据《华尔街日报》21日报道,谷歌公司发言人称,该公司从上个月起开始收到用户投诉,称使用Gmail邮箱经常遭遇服务中断。出现的问题包括登录邮箱主页时断时续,不能顺利发送电子邮件等。谷歌声称对此进行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技术问题,因此认定“是中国政府进行了屏蔽”,并使得“看上去像是邮箱本身出现了技术问题”。 美联社称,谷歌公司认为当前在中国遭遇的问题要比以往更加复杂。该公司不久前曾表示,注意到“一些极具针对性的,并且明显具有政治动机的攻击”。但谷歌拒绝透露哪些人的邮箱曾遭到攻击,以及攻击来自何方。谷歌发言人也没有透露是否与中国政府直接提及此事。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谷歌公司人员的话说,最新的干扰手法“似乎比(谷歌)以往所经历的中国当局干扰互联网的手法更为巧妙”。谷歌公司去年曾公开指责中国黑客入侵其系统,后又明确表示因无法认同中国的网络管制政策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德新社称,虽然谷歌中国的搜索引擎网站目前是从香港为中国内地用户服务,但谷歌邮箱在中国依旧很受欢迎。 《华尔街日报》认为,目前还不清楚谷歌是“特定目标”,还是“在更广泛的打击行动中受到殃及”。该报道称,谷歌去年曾公开抱怨中国的审查和黑客活动,表示将不再遵守过滤搜索结果的要求,之后将中文搜索服务转到了香港,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审查要求。“但最后谷歌还是选择与中国政府合作,确保其在中国内地的市场。” 俞晓秋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有用户投诉邮箱服务使用不正常,谷歌公司肯定要出面解释,而解释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承认自己的技术不足以及存在运营缺陷,向用户道歉;二是找出其他理由为服务中断开脱,这时中国政府就成了谷歌的攻击矛头。事实上,谷歌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证明中国政府干扰其电子邮件服务。“对于谷歌的这种故作姿态,我们不必理会。”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22. | Permalink | 党的政策亚克西 Post tags: 环球时报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没理由向多党制膜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没理由向多党制膜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2日08:05    环球时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宣布中国不会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一切权力由人民掌握。中国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两会上的这一重申,是对当前国际复杂舆论的一次明确回答。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已施行60年有余,历经风雨。新中国建国头30年,由于受苏联体制的过多影响,也因为共和国立足未稳,大环境恶劣,新生政权自信不足,在施政上出了一些偏差。但中国政治的纠错能力很快发生了作用。总体看,新中国用了60年的时间,基本摆脱了几百年积贫积弱的噩梦,一步步走向富强。吴邦国10日的宣布,是中国人民通过种种代价,以及总结全人类近年经验和教训,做出的选择。   世界施行多党制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事实。但多党政治竞争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混乱,也是事实。最近二三十年,中国以自己的独特之路,创造了比所有接受西方民主政治的新兴国家更大的成功,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第一赢家”,这更是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中国社会今天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选择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中国同样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官员腐败,社会公平不足,老百姓很有意见。但由于中国已经不再是信息封闭的社会,公众看到了选择多党制的独联体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生什么,人们不认为这些现有的问题,足以成为需要改变国家政治制度的理由。   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多元化,现在确有少数人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希望中国推行西方式民主政治。这些人的意见通过互联网可以听到,但这些观点决非中国社会的主流愿望。环球时报及环球网的多次调查显示,中国大多数人支持国家目前的政治选择,反对国家在政治上瞎折腾。   目前在西方认同中国发展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就改变了看法,高度评价中国的探索和选择。西方主流舆论虽然仍指责中国政治体制,但对这一体制得到中国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一事实,他们不存置疑,正因如此,西方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将发生“革命”的说法是严肃的。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中国执政党可以沾沾自喜的理由。一党长期成功执政,在大国中没有先例。苏共执政到60年时,国家就已陷入停滞。中共应当清楚,自己确实在挑战并创造人类政治史,只有用任何政党都没有过的真诚和努力,才能让自己的执政作为奇迹,得到中国人民的长期支持,使自己不断站在造福中国人民这一伟大事业的最前沿。   奇迹是可以创造的,它可能本身并非奇迹,只因为过去没有,就被看成奇迹。但不管是什么,中共的执政与众不同。这种不同更多不是权力,而是艰巨的使命。中国的崛起必须在中共的领导下完成,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作为巨人站起来,而且不会因为它的沉重而再次倒下。为此,中国必须不断把强大的国力用于改善民生,真正做到抑制官员腐败,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它们中的每一项,我们今天拥有的更多是决心,但有的路径尚不十分清晰。   加油,中国!全世界在看着我们,其中有不少目光是怀疑的。我们不用急着劝说他们什么,我们的团结、坚定和耐力将最终证明,我们不随波逐流,是很明智的选择。▲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社评:街头政治成不了气候

维稳成为中国社会时下的热门话题,中国能否在各种思潮涌动的时候保持国家稳定,并使这种稳定局面本身是“稳定”的,可持续的,系关全体中国人的福祉。 中国行政当局近日采取措施,制止了“极少数人”在几个城市里搞的“街头政治”行为,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太大,多元化在各领域、各个层面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增强对少数人闹事的承受力,显然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同样是重要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稳定的国家,因此实现“零闹事”不应是中国维稳的目标。13亿人的中国不出任何事的“绝对平静”,或许同“天下大乱”一样令人担心,因为前者预示着有某种东西被隐藏或者暂时压制了,它的爆发是迟早的事。 中国社会经受不起开放“街头政治”,因此对它要依法预防,依法控制,同时还要让公众了解这一过程,使它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一部分。 中国的长期稳定,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民生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但历史的大趋势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中国每一天的稳定都很重要。而国家是否稳定,不仅是这一天出没出什么事的实际状态,还包括我们对这种状态的感受和评价。 中国的实际状态,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或许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稳定的,至少看上去是这样。有几个人上街,像“行为艺术”那样做一个政治对抗的姿态,在13亿人口当天的全部行为中,堪称沧海一粟。只要我们不设“零闹事”的目标,他们制造的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花絮,从它被警察依法制止的那一刻,一切就结束了。 中国应逐渐创造这样的氛围,“街头政治”被依法防控,但偶尔没有防住,也实在没什么了不起。这应成为中国政府以及全社会坚定、雄厚的自信,这种偶尔的 “出事”之所以“没什么”,是因为国家在快速发展,虽有各种问题,但它们受到政府的认真对待,政治上的闹事者只是少数人,他们不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我们甚至应当有这样的信心,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发生有较多人参加的非法政治聚集,它也“没什么”。因为跟中国拥护稳定的巨大人口相比,以及在中国不断进步的庞大现实面前,它一下子就“变小了”。 中国社会有了这样的心理承受力,不稳定因素就回归了它们的本位。那些想挑战社会秩序的人,就会真正感到自己的孤立,他们就无法通过社会的关注放大破坏力。 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稳定永远是不轻松的。但我们也要相信,真要想搞乱这个国家,可能更难。我们应接受中国不是所有人都说执政者好的国家,我们用不着向谁展示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反对者,展示也不会有人相信。执政者只需认真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加强法制建设,国家的凝聚力就坚不可摧,制止少数人的“街头政治”,就会“很正常”,并且得到大多数人“同样正常”的支持。 从这样的认识看今日中国,这就是一个稳定因素大大压过不稳定因素的国家。所有国家都有变成“不稳定”的风险,但在这个名单上,排在前面的那些国家决不包括中国。事实的确如此,“3·14”事件,“7·5”事件中国都经历了,但也都过去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上微博网友很生气

环球时报英文版,揭露社会阴暗面,针砭时弊,制造独立 舆论监督 的假象来愚弄. 见鬼的人:每当我心情郁闷的时候,多谢您的报纸,让我重新恢复了信心。看了您办的报纸,我深深的体会了,智障儿童欢乐多的意思。 忧伤的河马:你这种人不配做新闻, …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社评:我们爱的是哪一个中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国”成了一件敏感的事。特别在互联网上,有人把爱国与“爱政府”等同,对爱国的正义性提出质疑。在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论调搅乱了舆论场,形成了一股诋毁爱国主义的邪气。 爱国光明正大,无论是有理论素养的人还是普通劳动者,谈到爱国大概没人会往“政府办公大楼”那里想。作为悠久文明和现实生活的承载物,中国的国家概念极其丰富,把政府从国家的概念中先剥离出来再强行粘合,这是一些人搞的政治游戏,决非爱国主义情感本身就有的困惑。 有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中国”真实存在,它既是文化的,精神的,也是物理的。本次利比亚危机中,有个“中国”派出军舰和飞机从动荡中撤出数万中方人员,举世震动。对得到救助的人来说,以及对撤侨不力并因此受到批评的欧美领导人来说,这个“中国”都是真真切切的,我们爱国爱的就是这个中国。 新世纪的中国在全世界被广泛感知,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在东京、首尔,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中国崛起”,而非“中国政府的崛起”,在世界各地,中国因为发展快,机会多,有活力,而被羡慕甚至妒忌。强大的中国还招来可以理解的猜忌和防范。但有恨就有爱,爱她的就是我们。 “中国”概念的容量大得惊人,它包括长江黄河,包括各族人民,也包括政府。长江黄河有时泛滥,民族之间历史上有过恩怨,政府有的好,有的不争气。但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就希望她好。不仅我们要自己好,我们也希望国家好。因此当有人分裂国家时,我们就反对。当中国运动员拿了冠军时,我们就高兴。这是很普通的情感,英国人、法国人也像我们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 一些有政治谋算的人质疑爱国,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攻击政府。但请他们今后识大体,要想找当局的茬,请到别的领域去找,别朝中国人感情中最纯朴的那部分下手。从岳飞、文天祥,到戚继光、张自忠,他们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爱国者,我们从没有质问过他们当时那样做,是否包含“爱朝廷”的成分。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思潮激烈竞争,怀疑一切变得相当强势。然而中华民族的一些思想及道德底线必须得到坚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爱国主义。国之大,历史之长,唯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才能保障其不断不毁。有人说,我只要我个人的自由和好日子,国之兴衰与我何干?作为市井的一句牢骚,此话无对无错,但如果有人把它作为主张在社会上推动,这样的人必须受到抵制。 国家是保卫公民利益的最外部的一道屏障,中国历史上有过多少国破而民生凋敝的教训!有人说爱国应当改为“爱人类”,少数人的这种情怀是高尚的,它可以指导他们的个人人生,但用“人类”代替决不是当前国际政治的现实。个人也没必要把这种个性选择向整个中国社会炫耀。 爱国不是罪,如果有一天“爱国”不再是中文的褒义词,那可真是我们这些中国人的悲哀。▲ 英文版本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03.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环球时报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民族主义

二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国家医保局称农村“退保潮”的情况“不准确”,网民:“不是退,是不交,交不起了……”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