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米米亚娜:这一次我不想再问女权主义者还能做什么,我想向进步男性们提出要求
令人奇怪的是,舆论的最大焦点落在了争论此事到底“是不是性别议题”的问题上——在一场显而易见女性作为受害者的社会事件中,女权本身变成了讨论的话题,而女权所要讨论的内容反而沦为了背景。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6月 18, 2022
令人奇怪的是,舆论的最大焦点落在了争论此事到底“是不是性别议题”的问题上——在一场显而易见女性作为受害者的社会事件中,女权本身变成了讨论的话题,而女权所要讨论的内容反而沦为了背景。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2月 25, 2020
从我炸号开始到能够(暂时)使用微信,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不可思议的是它给我带来了如此多的摩擦。失去联系人、失去大量生活记录只是个开始,随之而来的时间、精力的消耗简直令人心力交瘁。更多的创伤体验则来自于普遍意义上傲慢的权力为所欲为却不付出任何代价,以至于更多人不得不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遍遍投入这荒诞程序中的屈辱感。
我无法忍受让这种无意义的经验存在于我的生命里,任凭它不断腐蚀我的力气,所以我必须写下来,作为一种反击。
在整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更多人在不断反击,从“微信封号”的超话,到两次“我要言论自由”、“我要求言论自由”社交媒体运动的发起——有一个据说是上海的姑娘上街举了牌,还有多个学者、公民团体为争取言论自由发起联署。而这也引发了海外联动,我看到有外媒的记者在做疫情期间微信封号的调查,公民力量也启动了针对腾讯公司的集体诉讼。
反击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打压,这次的炸号,不就是我长久以来一次次挑战言论边界的后果吗?可是打压也会酝酿下一次反击。绞索不是一下子收紧的,如果无法拓宽言论的边界,起码我们让它在收紧时遇到多一点阻力,再多一点吧。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10月 30, 2019
因为不忍心看到几个香港朋友表达他们的痛苦煎熬,我想去尽量弥合那撕裂,所以转发了一些有助于降温和缓和矛盾的言论,包括示威者事后发表的道歉声明。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们很快都被墙掉了,就连我保存的很多香港朋友发的朋友圈截图,也一张都发不出来。我好像被困在一个真空里,又像被沉入了深水,目睹着周围人歇斯底里地张大嘴,却没能发出任何声音。那一刻品尝到的屈辱和悲愤,几乎从身体内部捅死我。如果不是香港出事,我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墙的威力,它十几年日积月累对国内民众产生的影响,其效果都在这一次得到了最大释放。我和很多朋友在认知上的鸿沟,只不过终于有机会暴露出来而已,但窥见他们的几分真实底色仍会让我心惊。不出所料的是,我引来了又一波的人身攻击。有个人在留言里说:“现在我觉得你很可怜,是一条真正的丧家之犬。”我觉得他说得好对。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7月 9, 2019
作者:米米亚娜 女权主义者\独立写作者\社会创新设计师,长期关注、推动女性议题,热衷组织和参与公共活动,普及公民教育,擅长性别、社会、政治、传播等各种泛社会科学领域的话题...
阅读更多由%s发布 | 6月 27, 2019
从《香港这座城市还有救吗?》谈谈政治立场的问题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公共? 作者 :米米亚娜...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