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

金融时报 | 中共新规:收起红地毯

中国新任领导人没用多少时间,就让人们注意到了他的风格。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习近平上任以来的首个重要政策举措。新规要求,在政治局委员到基层调研时,禁止摆放花草、铺设迎宾地毯,以及要力戒“空话、套话”。这是一系列广泛措施的一部分,意在反对低效的和形式化的官僚作风。 新规定几乎涵盖官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强化了习近平上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塑造的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民公仆的形象。 中国政府网站于周二晚间发布了这些规定。规定敦促高级干部少出席宴会和剪彩仪式,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必须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发贺信、贺电。 在南海外交紧张局势日益升温之际,习近平决定首先把重点放在改进官员作风上,这表明,他相信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国内。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精英政治的学者李成表示,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提高新任领导层的声望。他说:“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以及其中部分禁令,会在中国公众中引发共鸣。这确实是改变政府行为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中国官员的公共生活充斥着的正是此次新规矛头所指的各类活动:豪华宴请和接待,官话套话连篇的会议,组织少年儿童在机场欢笑迎宾,以及带上庞大代表团出国访问。 新规禁止媒体发表“没有实质内容”的文章,这表明对此类活动的报道也将改变。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与在网上被戏称“扑克脸”的前任总书记胡锦涛不同,习近平在公开讲话中富有魅力、平易近人。他年轻时在农村呆过7年。习近平还于上月接替胡锦涛出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执政之初,拥有了比他的前任刚上任时更强大的权力基础。 习近平将如何使用这种权力尚不清楚。迄今还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他将推动艰难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称,有必要实施经济改革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优化政府角色。但李成表示,习近平将矛头对准低效和形式化的官僚主义,表明他不希望维持现状。 这些规定也将推进反腐行动。习近平上月就任总书记后首次发表讲话时,就将反腐列为工作重点。他关于反对贪腐的言论,引发了人们对官员中将减少宴请和赌博的预期,迅速对澳门博彩公司和高档白酒企业的股价造成了冲击。 新规没有明确说明将如何贯彻实施这些新行为标准,只是表示,25位政治局委员将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有些人因此怀疑这些规定如何才能落实。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民族复兴与受害者意识

习近平鼓吹的”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究竟意在何为?台湾政治是儒学复兴的样板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必然会带来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吗?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中共新一届领导人的登台再次浮现出来。英国《卫报》网络版发表文章警告说,别以为中国会改革成西方一样。中共的改革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变革,而还可能是正相反。 观察家认为,中共决不允许挑战它的一党专制。中国所讲的民主是”中央集权下的协商”,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广泛意义上的民主,而不是拥抱民主。随着中国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获得更好的服务,有更多的机会等等,但是他们可能会反对腐败官员和低劣的服务,而不会反对现行制度以及领导人。同时,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其政权统治的合法性也学会了容忍一定程度的批评。文章指出,如果你今后再看到有关中国处于历史转折点或是你可避免走上改革道路的文章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能轻信。 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呼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行动起来,实现民族复兴。加拿大《环球邮报》发表秦家骢的文章指出,这意味着,中国的新领导层又重弹人民共和国的宣传老调:中国饱受外国列强凌辱。但是,同一时间,中国政府对于中国民众是共产党的受害者这点却三缄其口。说到底,死在共产党政府手上的中国人数目远远大于外国人的,单是毛泽东的大跃进便造成超过三千万人死亡了。 这样时不时鼓动”受害者”意识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在中国国内产生了这样一种期望,即:国家够强大了,便应该向过去曾经凌辱过它的国家报复。这样的情绪在近期在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当中显而易见。中国应该明白到,失去领土的国家并不只有它一个。它应该记住,中国现在的领土面积-959万平方公里-比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明大得多。在明朝最鼎盛的时代,管治的领土面积不过是650 万平方公里。在21世纪,任何国家都不应考虑使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应该是外交官或国际司法机构,而不是士兵。如果这些努力失败,那么就应该维持现状,并应寻求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的方法-比如经济共同发展,或共享渔业资源等。 舆论的伪善 一切都很好,中国正在蒸蒸日上,任何问题都真的只是轻易可以被克服的小故障而已。这种被中共在国内反复宣传的论调,也被广泛运用到国际舆论。《纽约时报》编辑朱丽叶•拉皮多斯(Juliet Lapidos)本周发表文章,谈论”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她指出,众所周知,为了平息争议,中国政府会封锁新闻网站和相关服务,据称中国政府还雇佣了数以万计的人员审查互联网上的讯息。 但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高善罡通过翻译表示,中国的新闻行业比美国人认识的要更自由。 文章指出,中国记者对中央政府和共产党高层领导的负面消息也进行了报道,不过是在共产党公开这些信息之后。那么,中国媒体不存在挖黑幕的情况,不过,这里的媒体可以自由传播政府的材料。 近年来复兴儒学以拯救政治文明的言论在中国盛行,台湾政治文化在这些这些主张者眼中是一个样板。然而本周在台湾发生一场相关的争论。《苹果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学生冒着寒风霪雨立于官署前,要求官方反垄断、奉公义行事时,官方不理、多数民众也冷漠;然而,清大学生陈为廷在立院备询的言行一出,右翼保守的媒体立即对他以礼貌问题大加挞伐,集体猎巫的行径,如回到道德重整年代。 社论指出,仔细研究华人社会的集体心理,对于如公德、人权、民主诸抽象理念的深化非常不足;对于个人修养谈吐却念兹在兹。也就是说,儒家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念始终牢不可破,并硬嵌入民主运作中,置制衡、权责分明诸民主法则于次要。现行执政者及支持者过度执泥于身修这个层次,以致不是变成”公孙布衣”的伪善,就是落入”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的理盲情境。 摘编:张平 责编:石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在全国开枝散叶的“广东模式”

作者: 信力建   中国改革的基本路径是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全国学广东。在中国模式的论述语境中,广东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地方样本。 中山大学肖滨教授曾如此阐述“广东模式”的历史起源:广东模式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精英主导、社会推动四种合力的产物。广东模式的历史定位是,从以前僵硬的国家吞噬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体系向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元结构分化、良性互动格局转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是广东模式的精神内核,不断为旧体制注入新元素的制度创新是广东模式的实践品格。广东模式面临来自表层和深层的双重挑战,其未来转型取决于改革开放大业在广东和全国的深入推进。这里的“广东模式”显然不止于经济发展模式,还有政治制度、人才培养、文化理念等方面。 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上,新当选的七位政治局常委有三位是在广东历练过的,包括张德江、王岐山和张高丽。张德江2002—2007年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王岐山1997—2000年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主管经济工作。张高丽,1984年后进入广东政坛,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深圳市委书记等职。 除此之外,在广东担任过要职,并处中央高层的,还有李长春、李鸿忠、林树森、于幼军等。李长春曾在1998-2002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鸿忠,曾任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现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后调任贵州省省长,现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于幼军2000年任广东省委常委兼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广东省,俨然成了全国、中央部门的“黄埔军校”,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官员。 这是因为,广东长期以来是中国最具活力、经济最为开放的省份。现在日渐形成一种观点:经济自由需要更为开明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之相匹配,这就是“广东模式”。 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作为中国开放的先驱且拥有中国第一个特别经济区深圳的省份,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经济体。2011年广东GDP为5.3万亿人民币(合8,186亿美元),与荷兰相当。广东毗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制造业和贸易枢纽。处于沿海利好位置的广东,经济增长还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外资、技术、专业知识、管理和市场。广东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8%,贸易额占GDP(2011年)的91%,外国直接投资已多年位居各省前列(2011年为21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19%),而其中55%以上进入制造业。 自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以来,广东庞大的制造业及合资工厂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例如,生产iPhone及其他诸多IT产品的富士康在中国雇工超过1百万人,其中一半在深圳。 除制造业外,广东还是金融中心(主要在深圳),具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及创业型企业。广东还是诸如腾讯、中兴及华为等世界级高科技公司的发源地。随着金融危机后出口的放缓,广东的本地企业已设法扩大了内销,其内销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9年的67.6%上升至目前的70.2%。 除了得益于全球化,广东的私有化企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国有控股企业仅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始终低于全国水平,由1998年近50%的高峰降至2010年的27%。虽然全球化和私有化对广东过去二十年来令人惊叹的13.6%的GDP增速作出了贡献(全国GDP增速为10.1%),但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维持目前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和产业升级。 普遍的共识是,经济发展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理念的先进性相结合,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也更有持久的发展力度和空间。面对在以往不想碰不愿碰不敢碰的敏感区,广东却没有绕着走、避着行,而是正视问题,并用自己的探索实践去闯出一条新路。作为先发地区的整个广东,都先期遇到了社会深刻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经济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经济改革与发展“腿长”、而社会建设与管理则“腿短”。深入进行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改变跛足局面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广东屡屡得到“尚方宝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试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作报告说:“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这个颠覆了几十年宣传口号的豪言壮语,为广东进一步推动改革立下决心。近年来,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改革有: 2008年9月,深圳市将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三种社会组织列入首批“直接登记”的试点。 2009年,广州市全部114个政府部门公开2010年预算,随即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了。这是国内城市第一次在网络上将政府“账本”完全“晒”在了阳光下。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维持顺德区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区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 广东省民政厅起草《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明确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 陆丰市的乌坎村因村干部吞地贪污发生群体性事件,广东省委工作组不仅没有采取镇压措施,反而肯定了乌坎村群众上访事出有因,大部分诉求是合理的,并最终承认了村民的选举权,由村民一人一票民主选举出新的村委会,危机最终得以化解。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此前已获国务院批覆先行先试的广东省,率先于11月26 日推出《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方案》,力争到2015 年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 文化传播方面,从90年代后,广东趁着改革的春风,逐渐主导着全国文化方向特别是传媒业的发展核心。虽然广东地区也必然受到威权体制与威权文化的影响,但是广东当地的市场文化、个人自主精神也同样比较突出,其“市场取向”特征比较凸显,其中广东南方系报刊却是全国思想最开放的新闻平台。 我在《改革为何选择南方》一文曾分析过文化重心由北向南迁移,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新的历史格局的现象。这要追溯到宋朝,文化重心倾向于南方得到明显的增强。“靖康之难”宋室南渡之后,人才聚集于南方,在已有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的支持下,南方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重心,北方文化由此衰微。 随着宋代以来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文化在南方获得了普遍的洗礼,在这个氛围下,素有鄙夷意味的“南蛮”之称渐渐甩开。加上后来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发展,南方人在近代时期比北方思想上、生活上要显得开明和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来的新鲜事物和思想都有较早的接触和灌溉。无论是经济制度、商品贸易抑或西方思潮,都是从南方率先着陆,进而“问鼎中原”。影响从小到大,由微见著,小至家电、饮料,大至思维、言论,南方相对都比北方要开放得多。 在言论上,南方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极具特色,对真理真相真知的追求不亚于北方甚至西方。如具有代表性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受到了普遍的良好口碑,这也得益于文化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南方报业堪称媒体人的“黄埔军校”,十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媒体人员。据统计,有约200多人分散到各地担任媒体界的重要职务,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传播着新的媒体思想和普世理念,并且成为所在单位的主流思想和领军人,影响着广泛的“后来者”。如网易副总裁杨斌,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酷6网副总裁、总编辑陈峰,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夏晓晖,21cn网总编辑曹西弘,《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阳光杂志》总编辑程益中,《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周刊、《人物》杂志发行人荣波等等。南方评论的敢言特色,也影响和震荡着老气横秋的官媒,现在全国的新闻报道、评论风格也都逐渐吸取南方报业的精髓,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当然,广东目前还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失衡、经济社会转型核心动力不足、社会民生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等矛盾,但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这些矛盾的存在都无碍于它冲破制度桎梏,作为一个中国未来改革和发展模式的样本走向全国。

阅读更多

袁刚:“移坟复耕”无大错 殡葬改革慎推行

袁刚:“移坟复耕”无大错 殡葬改革慎推行 进入专题 : 平坟运动    ● 袁刚 ( 进入专栏 )        最近河南周口市“平坟运动”引发了媒体关注,民间抗议声不断,闹得沸沸扬扬。我上网查看了一下,感到河南省政府推行“平坟复耕”,大方向是正确的,但采用“运动”的形式以行政强制手段粗暴推行,则有其不当。抗议者特别是一批学者声明中华传统“孝道”,对平坟运动中的“野蛮”行经,提出应“立即制止”,要求政府尊重民间传统的祖先崇拜信仰,也有其道理。但完全否定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提出要从“复坟”入手重建“礼乐中国”,“听任民众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安葬亲人”,不仅有复古倾向与改革大势不相符,而且其“追究相关部门及官员有关责任”,也有些粗暴偏激,是对改革者的求全责备。       古代儒家也曾推行殡葬改革      殡葬制度要不要改革?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否定其改革的必要性。就是古人儒家孝子也提出过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主张。上古三代乃至秦汉盛行厚葬,“事死如事生”,帝王贵族甚至杀生实行野蛮的人殉。秦穆公死以“三良人”殉葬,国人哀之。《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就表达了当时人的惋惜和控诉。最近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就发现186个殉人,而商周人殉之墓还有很多。对此惨无人道的葬俗,儒者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是强烈反对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使战国秦汉逐渐地改以木偶泥俑取代活人入葬,这显然是意义重大的殡葬改革。   废除人殉并不意味着中华殡葬改革的终止,关于厚葬、薄葬早在春秋时儒、墨就有论争。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汉朝尊儒,“以孝治天下”,乃大行厚葬之风,起坟是“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还要服丧三年,孝子在墓旁结草庐而居,哀毁骨立神情颓废,舍事也不能干,人力物力都浪费极大,造成“田荒不耕”。为此,尊儒的东汉光武帝、明帝都曾下诏禁止,倡导“薄葬送终”。厚葬又催生了盗墓风潮,使忠孝斯文扫地,曹操于是下达“薄葬令”,禁止厚葬之风。到宋朝时,大儒程颐、司马光等都肯定薄葬,反对厚葬,使民间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朱熹《家礼》所记葬礼,较之于《仪礼》已趋于简化。   当然,殡葬改革难度很大。殡葬是文明人类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以寄托哀思的形式,其意味深长的告别活动和庄严肃穆的出殡入葬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山顶洞人遗骸周围,就发现撒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随葬。千百代人的传承,使以“孝道”为中心思想的殡葬礼仪,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几乎没有人能顶得住扒坟不孝父母的骂名。所以,殡葬改革的确要顾忌千年传统和民间风俗、民众心理,是一件“得罪人”而需要谨慎从事的细致工作。       河南省殡葬改革大方向没有错      但是,近现代以来殡葬改革的力度却在不断地加大,清末新政改革就提出革除陋习,移风易俗。随着西风东渐,火葬更成为当政者提倡的殡葬形式,对传统习俗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孝子贤孙们绝难接受将父母祖先的遗骸焚烧成灰,所谓尸要完尸,以寄来世,焚之于心何忍?情何以堪!但共和国建政之初,开国元老们就个个都签字同意死后火化,后来我们也看到中共高干将帅们除极个别人(如许世友上将,毛泽东保留遗体则并非他本人遗愿)外,基本上都作火化处理,这带动了民间火葬新俗的形成,可谓是殡葬最大最难的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河南省政府“平坟复耕”之举并非始作俑,亦非其首创,早在宋朝时江浙膏腴之地因人多地少,就实行过“平坟复耕”,甚至推行过火葬。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吃饭问题日益严峻,“平坟复耕”于是在全国范围持续不断地展开,七十年代达于高潮。当时提出的理由和口号就是“不让死人与活人争地”,要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树革命新风。于是乎各地都大规模平坟烧尸,当时正处于文革浩劫之时,平坟是“破四旧”,是“斗私批修”干革命,相当多的地方并没有移坟重新安葬之地,遗骸一烧了之,甚至骨灰肥田。民众虽怨愤,却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有面谀者声称死后烧为肥田粉,是为革命作最后贡献,许多文物古迹庙宇也都毁掉了,那才是“严重侵犯信仰自由、破坏中国文化、伤害民众情感的野蛮行径”呢。   而如今河南周口地区的“平坟复耕”,则是和惠民殡葬改革联系在一起。只是把庄稼地中的坟,“移”到公墓重新安葬,做到“标准粮田无坟头”,整合土地资源,以利于大机器耕作,是“移坟”,且在公墓仍可以烧香祭祖,应该说并不是挑战祖先崇拜,破坏孝道文化。据报道,周口全市规划建设313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政府提供免费火化,免费提供骨灰盒及遗体接送等服务,这与文革的“破四旧”平坟大不一样。当然,农村传统陋习顽固阻力仍然很大,移坟复耕遇到了很大困难,于是出现了粗暴行政强制作法,这是应尽量避免的。中央也对《殡葬管理条例》第20条作了修改,将“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改为:“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不否定殡葬改革的大方向,而是反对粗暴强制,以求“维稳”。   有人说周口地区平坟复耕仅仅平出3万亩耕地,是劳民丧财,得不偿失。我也不这样看,周口仅是一个地级市,如果河南全省都移坟复耕,就是几十万亩。如果死人与活人争地不加以制止,则农田坟头还会倍增,改革势在必行啊!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产粮最多的大省,地处中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源头,如果殡葬改革做得好,对全国的示范作用非常大。我要强调的是:河南搞的是“移坟”,而不是毁坟,移坟的同时在建公益性公墓,目的是节约土地,是农田复耕。改革过程中虽然有缺点,但大方向没有错,应该总结经验继续改革。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如不占耕地山岗上的坟墓暂可不平,任由自然淘汰。有几百年历史有象征意义的祖坟不迁,让后裔们有所寄托等。但据说有少数当官的把自己父母坟冢定为祖坟而拒迁,这是腐败行为,是应严加打击的。其它近30年来建在责任田中的简陋坟头,则应尽量迁移,可施以适当经济补偿或奖励,尽量不施以强制手段。同时,严禁田头再起新坟。   我所担心的是:同样施之以强制手段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推行了33年后竟仍无收敛的迹象。如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农村是老人多孩子少,少壮入城去,老人缺少照顾死亡相属,如果还不尽快作出政策调整和改革,不久中国农村将出现“只见坟头,不见人头”的凄惨景象。那才是“千村薜荔人无多”;“万户萧疏鬼唱歌”呢,又那来“美丽中国”、“礼乐中国”的新农村呀!       殡葬改革事业任重而道远      殡葬制度要改革,“移坟复耕”的必要性也是明显的。我们只要在京广线或京浦线上乘火车,就会看到窗外华北大平原、江汉平原的农田中,坟头是一个接一个,参差不齐,绝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后30年新起的,一般都很简陋,既不文明雅观,也不庄重肃穆,又那里能体现传统中华礼乐文明呢?而即使是我国古代村落,也有家族墓地,是集中成片安葬。考古发掘出的史前氏族会社遗址,如浙江河姆渡、陕西半坡等,都有成片的家族墓区,而并非三三两两分散在田地中乱葬,可见古人也是爱惜耕地的。孔子家族墓地孔林,80多代都集中成片安葬,更是成为巍巍壮观的著名景区。由此看来,河南周口将分散在农田中的坟头移入公益性公墓,即使是依古制看也不过份。   那么,为什么当今中国农民要把亲人的遗骨葬于农田,而不爱惜耕地呢?我认为这正是我国殡葬改革不到位,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文革时“造反式”平坟运动,将农田中的坟头,以及非农田但可改造为农田的家族墓地,都基本上铲光了。却又没有建设公益性墓地,殡仪馆存放骨灰花费不菲,不少人只好将骨灰盒存放于家中,而不忍撒作肥田粉。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每户农民都有可自由支配的耕地,于是在自家田头廉价起坟安葬亲人。加上30年下来全国至少死了3亿人,其中一半以上在农村,没有坟地的农民只好在自家责任田起坟,这就使农村田头坟冢拱起,形成奇观。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也很快形成殡葬产业。不少民政部门打着公益的招牌乱收费,发死人国难财。如在荒山中修建的陵园,一平方米的墓地要上万元、两三万乃至十万不等,20年后还要花钱重新购买。山地坟价比城市楼价还要高得多!有人唉叹现在是“死不起”,穷人已是“死无葬身之地”。   本人近日也遇大丧,发现入太平间有床单费、冰冻费,出有解冻费、穿衣费、化妆费,加上寿衣、纸棺、骨灰盒等必需品,出殡车费、火化费、追悼会、花圈挽联等等,样样都价格超值,你不花也得花!加上坟地好几万,大丧大孝大花钱,穷人家怎么花得起?于是一些城里人也将亲人骨灰送回老家农村择田安葬,少花钱办大事,这是农村耕地坟冢连绵的又一大原因。   殡葬必须改革,改革的牵涉面极大,既牵涉过去传统文化风俗,也关乎未来子孙后代福祉,更涉及现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是当今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殡葬制度改革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又关乎亿万民众日常生活,是大事难事而决非小事,不改革不行,改又麻烦多得罪人。所以,对河南改革者我们不应责备求全,要允许改革者犯错改错探索前进。如果说连个处理死人的改革也推行不下去,那还谈得上什么其他涉及活人方方面面的改革呢。   殡葬改革不光是农村移坟复耕,城镇居民也要移风易俗,从容面对死亡,再穷的人也应死有葬身之地。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惠民公益殡葬事业,刹住借死人发国难财的歪风,让人民活得自在,死有尊严。河南省政府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迁坟火葬,我看是可取的。我们都知道,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甚至将骨灰撒入了大海,实行“海葬”,这也为殡葬改革树立了楷模。如今寸土寸金,海葬之外,也可将骨灰撒入祖国母亲河--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实行“河葬”。殡葬重在礼仪,开个隆重的追悼会,摆个牌位年年祭奠,也可寄托我们的哀思,为什么一定要占用耕地起坟头呢? 进入 袁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平坟运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