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宝宝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灾难之后的罪与罚

 2011年 7月 29日 图片来源: REUTERS 图为事发第二天的温州事故现场 *遮蔽灾难的帷幕正在落下*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导致至少四十人死亡、将近200人受伤(官方数字)的灾难,已经从接受执政党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控制的中国互联网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的头版撤销。 目前,这次特大交通事故的一些最基本、最要命的问题,也就是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中国当局都没有对公众给出一个大致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些问题包括,事故发生之后、在当局根本就不清楚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就恢复通车,是否有继续酝酿大车祸的大风险? 然而,显然是按照中宣部的命令,中国四大门户网站已经开始动作整齐地引导中国公众忘记过去、淡忘事故惨剧,引导公众向前或向左右两边看了。 以在这次民间的灾难报导中凭借微博而大出风头的新浪网为例,现在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已经上不了新浪网重要新闻的前20条。 在中国时间星期六早上六点,新浪网首页的头五条新闻分别是: 强热带风暴洛坦登陆海南文昌 海口78个航班取消 挪威降半旗向爆炸枪击案遇难者致哀 78个中央部门部级干部专车等购车费支出4000万 阿里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问题达成协议 专题 学习胡锦涛讲话 党史上的今天 北京百日整治满意度调查 *死难者家属不要忘记* 为了尽快平息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造成的麻烦,中国当局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竭力控制新闻报导,一方面再度提高给死难者家属的赔偿金。但死难者家属表示,他们想要的不是钱,而是事故的真相。 日本《 每日新闻 》7月29午夜11点发表记者隅俊之从浙江温州发出的报导说: “中国当局大幅度提高对浙江省温州市高速铁路事故死难者遗属的赔偿金,把基准额提高到91万5千元。与此相关的背景是,当局对强烈要求查明真相、追究责任的遗属感到担忧,显然是试图早日平息事态。虽然没有看到遗属在29日有抗议行动,但一部分遗属强烈表示,‘这不是钱的问题。’现在不清楚事态是否会收场。 “一些参加过抗议行动的遗属说,铁道部负责人在28日夜间和29日与遗属进行了单独的交涉,提出大幅度增加赔偿金。一位遗属说,‘温家宝总理28日来到事故现场,表示要对遗属拿出诚意,因此,铁道部负责人的态度也明显改变了。’但是,另一位遗属则说,‘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是查明真相和处罚责任者。铁道部要是以为用钱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就是不理解我们的想法。’” *中国的速度和效率* 在温州动车追尾恶性事故发生之后,中国当局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展现出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高速度和效率,其中包括: ——在超短的时间内停止幸存者救援,以至于差点把事故中幸存的女孩小伊伊给摔死或铲死; ——在当局对事故原因还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的情况下,在事故发生一天半之后恢复通车; ——在全国、全世界的电视和视频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出动五六辆重型机械,把事故车辆当场捣毁,掩埋; ——在全国公众和世界舆论强烈要求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中宣部对中国媒体发出及时而果断的指示:“对事故原因不要挖掘,不要做反思和评论,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 然后,中国当局再以更高的效率强行扭转公众的视线,显然是试图让公众不看、不想、不谈让公众提心吊胆的动车或高铁安全,而是相信当局的权威说法,即中国政府对公众安全是重视的,中国的铁路是安全的,中国的高速铁路或动车技术及其安全性依然是领先世界的。 *早有计划安排乎?* 在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铁道部举行的记者会显然是计划不周,发言人王勇平表现不佳,导致他在记者会上的言论成了令人无法笑起来的笑柄。王的“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及其变体,在中国民间已经成为表示中国铁道部乃至中国政府无理、无耻又无赖的代名词。 然而,另一方面,世界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铁道部的计划周详和表现优异。日本评论家冷泉彰彦7月25日在日本《 新闻周刊 》发表文章,如此形容了中国铁道部不同凡响的表现: “观看新闻画面可以看到,后续列车的第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悬垂下来。或许是为了急于恢复通车,这节车厢被套上钢缆,‘轰隆’一声被拉倒在地。这样,事故车受到进一步破坏。假如有电气系统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原因就不可能查明了。另外,车轮和车架没有故障的车厢用机车迅速拖走。如此急切,也令人目瞪口呆。 “然而,这才只是个序曲。随后的报导说,追尾撞车的车头被捣毁,在地面挖坑掩埋了。得知这一点之后,再去看报导画面,发现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就有掘土机当场挖坑掩埋车头。显然,掩埋事故车头是早就决定了的做法。也有报导说,这是为了‘防止(中国)独自开发的技术被盗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这件事令人瞠目结舌。从一开始就不想对事故车辆进行检查,以便查明事故原因,防止事故再度发生,这些人貌似不理解以时速200公里的超高速在铁道上运行的意义。从这一次的‘挖坑掩埋’行动来看,人们也不免有这样的怀疑,这就是有关当局不得不隐藏设计图上或报价表上的重要安全部件‘被省略’的事实。” *灾难套灾难的中国政治* 自所谓的“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政治的一个最明显的一个特色就是祸不单行,即重大灾难发生之后总是有后续的灾难配套,为再下一个灾难铺平道路。如此这般,形成一个几乎是连续不断的灾难链。 研究中国政治的人最喜欢列举的例子就是,1957年把50万(另说100多万)知识分子打入另类的‘反右’灾难,为后续的饿死几千万人的‘大跃进’灾难铺平了道路。而‘大跃进’的灾难又为再后来延续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灾难铺平了道路。 “文革”之后,中共一度声言要“彻底否定‘文革’”,彻底否定不断搞政治运动的做法。但这并不妨碍“文革”时期的“红色革命歌曲”如今再次在全国得到中共政府的提倡、推广、支持、欣赏。 同样,灾难套灾难的政治老套在“文革”之后的“新时期”的中国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发生四川地震、成千的学童死于倒塌的劣质楼房之下之后,代表死难学生家属为学生讨公道的谭作人被政府判刑,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前往声援受审的谭作人,被警察殴打头部,险些丧命,现在依然有后遗症。 在几千万中国儿童喝了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所大力宣传的质量超级好的奶粉受害、导致成千上万的儿童出现肾结石之后,“结石宝宝”家长赵连海代表受害儿童和家属为受害儿童讨公道,结果被判刑,在保外就医期间又被剥夺公民自由。 *担忧报复惩罚* 这次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发生之后,在新浪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推动、带动下,国营的主流媒体也呈现出罕见的新闻报导积极性、进取性,不理睬中宣部发出的不质疑官方说法的指示。 但是, 法新社 报导说,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的网站编辑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表示,事情总有两个方面: “中共在温州动车追尾问题上完全丧失了议题领导。看一看就可以看到,他们想控制,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没人听他们的。 “但是,班志远警告说,要是以为这标志着中国媒体和互联网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将是‘愚蠢的。’ “班志远把现在的形势比作2003年致命的萨斯流行时的形势。当时,当局放宽了对新闻界的控制,后来又逐渐收紧控制,对10家媒体进行了惩罚。 “班志远说,‘他们躲在暗处,等到人群散去之后再出来,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 *报复惩罚已经开始* 班志远显然思想过于常规,似乎没能想到或看到今日中国的高效率。实际上,在关注温州动车追尾惨案的人群还没散去的时候,中国当局就已经开始收拾记者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节目制片人王青雷被解职。在此之前,他的节目在7月25日突出报导了温州动车追尾惨案。 王青雷遭解职之后给同事的8个字的告别词在中国网民中间广为流传: “守住底线 / 不惧牺牲。” 目前,在中国网民中间还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 “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 必须填写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温州7·23动车事故特稿>历史烂泥滩的赌注

你戏谑说“1911 年了还在参加科举,1948 年了还在加入国民党”,但分歧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认为现在已经皇族内阁了,有人认为刚刚同治中兴;有人认为国民党已经退守海南岛穷途末路了,有人认为北伐刚刚开始蒋总司令意气风发。       历史烂泥滩的赌注   文/常远(Erasmus Mundus)   1 在这个神奇的国家每有重大安全事故或灾难发生,在公共舆论一片质疑、问责、批评声中,总少不了一些呼吁宽容的声音。汶川如此,温州亦然。即使身为被世界媒体称为对政府容忍度最高最宽容的中国国民的一员,我也时常被他们傻逼兮兮的仁厚所感动。     宽容界通常有四个流派: 一是祖国母亲派:“祖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人均资源这么少,出些问题有些不好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在逐渐进步,要对政府有耐心给政府时间啊!” 二是实干派:“你们这些人只会在网上打嘴炮,为中国的进步做过什么?你们骂的人不上网,有本事当面骂去啊!” 三是余秋雨派:“事情已经发生了,死了这么多了,大家都很心痛,但讽刺批评有什么用?骂有什么用?这时候对政府说风凉话有什么用?含泪劝告大家,灾后重建,安抚人心要紧。” 四是有本事你干派:“中国这么大问题这么多,很难管理,出些事故很正常。有本事你去管理啊,有本事你去铁道部调度火车不让它出事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四个流派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影响甚广。灾难发生后,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弥漫,相较之下,宽容界“温和冷静”的声音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们有“眼前一亮”之感。 那么,嘲讽批评和愤怒不满到底是不是建设性意见?     2 记得有个崔永元发飙的视频流传甚广,面对听众的提问,他说(大意):“抱怨就是建设性意见。我抱怨二环路堵,就骂搞城市规划的那些人。我又不懂设计规划,但你没有给我搞好,我交钱养那么多城建专家是干什么吃的!”     普通人有平庸的权利。如果每个人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面对新闻事件吐槽出一大堆学术理论,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角度侃侃而谈,写出逻辑清晰思考缜密的技术分析报告,呼吁人大成立特别事件调查委员会,那这个世界简直疯狂了。   从古至今,中国民间有着自己一套朴素的议政话语体系,公共空间从茶馆和寻常巷陌到如今的互联网,政治话题从宫廷秘闻皇帝韵事李公公升迁张首辅失势到如今的先帝病重铁路事故电梯逆行红十字会腐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这一整套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其实质是变化不大的。 在大变革大发展的转型社会,老百姓写不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话,也无法像《万历十五年》一样有条理地分析皇帝和官僚系统的博弈、“以道德代替法治”的体制运转逻辑,他们顶多在风尘仆仆谋取营生的间歇,坐在茶馆里擦一把汗,叹一句“我爱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我吗?”更多时候,他们遭受不公和冤屈时的反应是简单粗暴的,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操你X”,或“我丢你老母”。 如果什么都能搞定的话,要政府干嘛?     一幅糟糕的画、一篇逻辑混乱的文章、一部烂片,常听人说,人家画了那么久,写得那么诚恳,拍得那么辛苦,能不能别那么刻薄啊,说几句好听的不行啊。这还算客气的,更多人喜欢使用以下逻辑:不满意你去画啊,你画得成这样吗?有本事你也去出唱片啊,你唱歌就好听?有种你去拍,给你一个亿拍《无极》,你拍得成这样吗? 多熟悉啊。让我们默默倒带回放:这么大的国家,有本事你去治理啊? 没错,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会画画,五音不全,给我十个亿可能也拍不出《无极》的水平,让我去设计北京的环路可能会比现在拥挤一百倍。 可是我以为,一个画家、一个作者、一个导演在拿出自己作品给世人看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欢迎各方点评,无论褒贬。好坏跟付出没有关系,人会好心做坏事,也可能一番辛劳后拿出糟糕的作品。换句话说,在一个受众掏出口袋里的钱买下画展的入场券、一本书、一张电影票的时候,他就天然地拥有了对这个事物表达满意或不满的权利。 我掏了钱,你怎么画那么差?写那么傻?拍那么烂?唱那么难听?什么是建设性意见?这就是建设性意见。你让我提建议给你,指导你怎么画得美、写得棒、拍得好看、唱得好听?我没义务懂这些。要你是干什么吃的?出来混,谁也别装可怜。 哪怕是去银行办理业务,或是打10086客服,都有评判服务好坏的权利,更何况公共服务?     如果说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货商,你通过纳税购买公共服务,如果这个供货商提供了糟糕的产品,消费者最合理最冷静的表现就是一句:操你X。什么是建设性意见?这就是建设性意见。花了冤枉钱嘛。脾气不太好的顾客还可能会嚷嚷着,再也不在这家买公共服务了。当然,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你只有一家供货商可以选。所以,骂几句娘,讽刺批评几句,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宽容最温柔的消费者,令人感动。 这个道理是如此清楚,所以我竟不知“宽容论”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在最普通的政治学解释里,人们也倾向于默认政府是恶的,是敌人,是随时可能侵犯自身权利的。所以你要时刻盯着它,监督它,骂它,让它浑身难受,不得好死。        “祖国母亲派”喜欢说要对我们的政府有耐心,多宽容,但恰恰相反,在现代社会,国民的底线素质就是对政府苛刻。对人苛刻是性格尖锐,对政府苛刻则是一种美德。 为什么不呢?六十年前,一个君子模样的江湖骗子敲开了你家的门,经过口蜜腹剑花言巧语一番忽悠:每天/月/年交付给他一笔费用,他承诺给你一块土地,给你医疗保障,等你老了给你生活费,邻居寻衅滋事的话帮你打他,受了冤屈帮你伸张正义。你听起来还挺美,就相信了。六十年过去了,你发现这个江湖骗子,口口声声说是自己仆人的家伙,牛逼得不得了,说的话一句都没兑现,而且还时不时地打你,骂你,把你关起来,不让你乱说话,从你的口袋里抢钱,拿着你的钱花天酒地风流潇洒。 你为什么不生气?     或许你不会因言论被删帖跨省,因家有冤屈上访被截访关押;或许你家的高档小区不会被强拆,高物价你消费得起;你养孩子不怕结石,托亲友从国外寄奶粉;你摆摊不怕城管,内部有人;你只想做一个踏实、安稳过日子的普通人,一个上学工作娶妻生子了此一生的小民。这想法很自然,很好。当别人告诉你那些苦难的新闻,你大喊着,这关我什么事?我只想过日子。可是亲爱的,你并不安全。一个有毒的体制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不安全的,你每天乘坐的地铁有可能突然逆行,你常年乘坐的火车、飞机可能由于非技术原因出事故。你或许多次坐火车从北京去福州,你发着微博,憧憬着电视台精彩的实习,可是突然就出事了。没有人能监督这个体制不犯错,没有媒体敢为你说话,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为你讨要公正的赔偿,甚至你留给世界的物件也被就地掩埋,名字不被人们知道。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是你的切身利益,这是你站立的土地。 你为什么不生气?     3 人们嘲讽整天在网路上发言的网民:你们整天打嘴炮,能有什么用?你们骂的那些人,都不上网的。 是啊,能有什么用呢? 一声呼喊、一次表达的确没有什么用,但十万人、一百万人一起关注,就是建设性的表达。姿态也好,造声势也罢,打嘴炮的人是在降低行动者的风险成本,同时提升对方罔顾舆论所向的风险成本。 对方早已肆意妄为到不在乎舆论的地步,但有声音,总比没有强很多。没有人关注毒奶粉,对方就会毫无压力地把呼吁赔偿的结石宝宝家长抓起来;没有人呼吁问责,对方就会若无其事地掩埋残骸顺利通车邀功炫绩。 你必须清楚的告诉对方:NO。它也许没什么直接作用,但这样的表态很重要。我想笑蜀老师的“围观改变中国”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内核。     4 很多人说,体制内的人都是笨蛋,呆瓜。 毋庸置疑,体制外有非常多优秀的人才,但这并不能直接推导出体制内的都是蠢猪的结论。逻辑不是线性的。事实上,体制这台大机器早已锈迹斑斑,是个低效而愚蠢的大怪物,但莫要小觑了我党吸纳精英的能力。     你可以嘲弄每年醉心于国考的数十万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但你不能否认,其中一小部分人放在哪里是极其出色的人才。甚至你不能否认,《日人民报》本身是一纸笑话,但编写这份笑话的一些人是这个国家最出色的传媒人才之一,无论你每天骂多少遍CCAV,这个国家做电视做得最出色、最有经验的一批人才一定是在这个国家电视台里。 你骂他们投机也好,庸俗也罢,但道德跟能力一码是一码。 我无意为体制辩护,只是说,想当然的思维方式是百害无一利的。认为体制内全是蠢蛋,时代的未来、命运的喉咙一定掌握在屁民手里的是视野局限的幼稚天真臆想症;认为体制外全是微不足道的屁民,自己一定高位稳坐垄断利益得享万年的也一定是高傲愚蠢目光短浅的傻逼。 某体制内高级编辑,我曾坐在办公室他的后面等他码字,一条几百字的官方通稿,20分钟搞定,一字不改,直接可以发。他合上电脑,转过来跟我聊天。 你觉得我只会写这些东西吗?他问。 我点点头。我一度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他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从改革聊到21年前,从个人选择聊到未来局势,从体制内聊到体制外,从80年代的大学生聊到现在的大学生。他聊他真实抗战的看法,对百年来思潮的梳理,你都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看过《盛世2013》《大江大海》《追寻现代中国》等禁书有多么了不起,人家都看过。 放下成见,我只想感叹,操,原来是自己人。 这是我不到一年的体制内经历所给我的最大触动。由于体制环境本身的僵化污浊,一等一的人物进去后也不免受到影响,所以我很清醒,不能以肯定个体来肯定体制的整体。从比率来看,在国家官方媒体这一块儿,90%的人被体制搞成了傻逼或本来就是傻逼,10%则是人中龙凤。 这是价值观层面。至于利益和道德,我想起了在北京的室友。我俩合租一套家属院的房子,他去年P大毕业后国考中标,现任职于所有媒体人咬牙切齿的阎王殿——真理部。他学传媒的,我开玩笑说,他供职于一个扼杀自己同行和职业理想的单位。所谓的自我阉割。由于本能的反感和鄙视,初始我跟他不甚熟,住在一间屋子里也不常来往。后来随着接触增多,我们开始聊起天来。在对新闻事件交换看法时,我俩很多时候观点惊人的一致。他也痛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对官场诸多潜规则和腐败愤愤不平。翻墙?开玩笑,人家熟得很。禁书?开玩笑,人家一书柜。抛却符号化和想当然,坐在我对面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理部工作人员。仅此而已。 在摸清了他的价值观之后,我更好奇了,他,为什么要加入体制?而且是“体制中的体制”的真理部? 聊了聊对局势和未来走向的看法后,我恍然大悟。而且我觉得他的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想要挤进体制的年轻人:价值观不认同,但是夹着尾巴捞可见的福利。他出身农家,若能进入体制内,获得铁饭碗和一份丰厚的福利,也算在京城立足了,日后父母和弟妹的生活,都可以有很好的帮扶。所谓“鲤鱼跳龙门”,货于帝王家。 虽然他也同意体制迟早会崩溃,但历史的盘口还远没到来。换句话说,对于绝大多数想要进入体制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倾向于认为加入体制的可能风险小于可见利益。在自己退休之前,也就是50年内,体制会继续运转下去,福利和特权会继续供给。 说白了,就是赌命运。 如果体制不幸玩完,那就倒霉认命;如果体制运转如常至自己退休,那就皆大欢喜。总体上来说,如果加入体制获得利益的可能远大于体制崩溃承担的潜在风险,这单生意就值得做。 你戏谑说“1911年了还在参加科举,1948年了还在加入国民党”,但分歧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认为现在已经皇族内阁了,有人认为刚刚同治中兴;有人认为国民党已经退守海南岛穷途末路了,有人认为北伐刚刚开始蒋总司令意气风发。     你此刻的选择,取决于你对未来的判断和预估。但人生的什么选择不需要承担风险呢?求学,工作,婚姻。都是赌,赌命运,赌这条路对不对。愿赌服输。奔向体制的青年当然要承担二十年内体制崩盘大清算的风险,而体制外的屁民也要做好五十年后退休在家对着电视机看建党140周年庆典的心理准备。 宁死不食周粟的青年别再嘲讽辱骂那些挤破头进入体制的同龄人,他们选了这条路,注定得承担这个决定的一切后果和风险——当然,还可能是稳赚不赔的利益。 而违背自己价值观和内心进入体制捞钱获利投机上位的青年也别苦着脸说自己身不由己,好像谁拿着刀逼你进体制一样。一身本事在哪里不能混口饭吃呢?忍辱陪睡就别想要牌匾,人不能太贪心。     5 哎呦,我差点忘了另外一批可爱的精英青年。 他们的理念是,我既不想当屁民在体制外被蹂躏,也不想像那些“庸俗势利、没有理想”的同龄人那样进入体制投机获利。没错,我们想进入体制,因为我们要改变这个体制。未来是我们的,我们是20年后的精英,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怎样,中国就怎样。我们光明,中国就不黑暗。所谓“好人一定要从政”。        请看:   “我想知道10年后的中国是如何的,当我们这些人30多岁,成了科学家,医生,局长,红十字工作人员,甚至是铁道部部长。是否惨剧就不会发生?贪官会被罢免? 医院可以合理收费?小摊不需要城管也能够清除?不公平的要骂,但是请保证我们的心灵没有被侵蚀,因为你——就是中国的明天! “令你们不满的官员总会死的。如果作为学生,学商的以后能诚信守法经营,学政的以后能真心为民,学工的以后有产品安全让人民放心,那么二十年以后中国就是另一个模样。可是如果现在只转抱怨的日志只发抱怨的状态,那么二十年以后中国还将是充斥着下一代人们的抱怨日志和状态的令你们不满的中国。”     啧啧啧啧。小清新有没有,感天动地有没有。好友里至少50人以上在转这些状态,忍不住想吐槽。还是那句话,“总有一些人,明明是幼稚天真幻想症,却自称理想主义者;明明是认输的怂逼,却自诩成熟稳重深谙世事。这世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为什么还不明白呢?体制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人的好坏,而在于这个惯性运作的体系本身。体制是台轰鸣的锈迹斑斑的机器,是钢铁,是冰冷的,无关人心、人性。腐败不是因贪官污吏没有底线,而是制度性腐败;社会问题不是因道德伦理滑坡,而是体制性溃烂。 换言之,你想改,派对给你改吗?体制内多少能人都无能为力,你以为他们都是吃白饭的?500家庭治国的格局已然形成,在派对看来,挤进体制的这些无背景的精英青年也不过是给他们打杂的,不过是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家犬,你以为你进了体制就有地位?你以为那些在海外接受教育的红二代、红三代都是闲看着给你空间给你权力折腾、施展理想抱负的?更不要说,你的那些“理想抱负”是要砍他们的胳膊,断他们的手,剥夺他们已到手的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这不比搏命轻松吧?进入体制,你也不过是从整体的弱势者成为一个集团的弱势者罢了,可知古代官和小吏之区分?柏杨早已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一切是个大染缸,怎么还是有人抱有幻想呢?染缸本身就是黑的,不是坏人染黑了染缸,是染缸染黑了一个个好人。你说那染缸是怎么变黑的?这个染缸的诞生前提、运转逻辑、本质属性就是黑的,说清楚了吗? 一切的不公、一切的问题,不是因为现在四五十岁的那些中流砥柱,那些科学家、医生、局长、红十字工作人员、甚至是铁道部部长是坏人,而是因为体制的规则和体系是锈掉的、烂掉了的。 过度苛求人性的自觉而非制度设计,历史上从来都是灾难。     莫再说“我们怎样,这个国家就怎样”,现实情况是,政府怎样,国民就怎样。机器怎样转,螺丝钉就朝那个方向,政府腐败,国民就很难不遵从潜规则,政府说谎,国民说真话就会有危险。 你问我,那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个吐槽的屁民而已。 我只知道,每一代人都不要过于拔高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未来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谁也猜不透。莫要高估80后、90后这代人在历史上的角色,我们很可能只是一个古老国家转型的铺路石而已。正如丹青老师所说,你站在历史的烂泥滩里,回头看一看,八十年代那批年轻人,玩得不知道比你们HIGH到哪里去了,水平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而今安在乎?噢对了提个醒,你们觉得是“坏人”的当今某个体制内宣传官员,伍皓,就是当年80年代大学生精英哦~想进入体制的谁也别装逼,获利就是获利,投机就是投机,往上爬就是往上爬,赌命运就是赌命运,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一副道德圣徒似的嚷嚷“我要进去改变这个体制”,不是愚蠢就是虚伪。 昨日看到一条微博——派对的三大招是虚假希望、团伙腐败和army,招招快准狠。然而,虚假希望的泡沫迟早会吹破,团伙腐败迟早会分赃不均,army也不会无条件忠心。船迟早会沉,有趣的是,没人知道船什么时候沉——可能一夜之间,也可能持续很多年。所以,无论你入体制还是反体制,想靠政治捞一把的投机青年,输的概率都最大。还是老实先安身立命,做好自己的事情。事实上,我压根不信没有体制内的配合,纯粹体制外能推动什么变革。未来转型一定是内外合力的。我接受“有污点的国父”,反对清算,也相信变革会先从贵族民主开始。所以进入体制的人心想,换了新船还是需要我来掌舵的,进体制有可能一本万利,稳赚不赔。毕竟任何体制下都需要大量有一线经验的基层公务员,而且转型社会嘛,新体制的既得利 益者大多是之前的原班人马,看俄罗斯就知道了。投机青年反倒可能摘不到什么好果子呦。 不管作何打算,愿赌服输就行。 怎么样,你打算下注,还是逃离这个赌场?                                                                                         (采编:麦静  ; 责编:黄理罡)    

阅读更多

我爱未未 | 声援过艾未未的,也请来声援王荔蕻

《谁是王荔蕻》这篇文章 如此描述她: 王荔蕻女士被大家称为“用脚维权的人”, 即是她在用自己亲力、亲为的行动关注权利被侵害的个体,同时又用她理性的思维尽力化解社会矛盾。她参与了倍受关注的湖北邓玉娇案、福州三网案的庭审、用悲悯和大爱关注山东李春霞自杀案,关注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关注艾滋病受害者田喜,她的无私和不辞辛苦的维权活动,不仅是在行使一位公民的言论自由、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也是在践行一位人权捍卫者的使命和责任,以期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保障人权。 对于这样一位好人,她遭受到了什么呢? 2011年3月21日王荔蕻女士被北京朝阳警方带走并抄家,随后被朝阳公安分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王荔蕻的亲属在长达一个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逮捕通知书。4月26日,刘晓原律师通过努力在朝阳看守所会见了王荔蕻。5月2日,王荔蕻的亲属终于拿到了逮捕通知书,由朝阳区检察院批准的逮捕通知书上的罪名变更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逮捕通知书的签发日期为4月21日。 今天(7月17日)从王荔蕻大姐儿子齐建翔收到的消息是:“ 昨天韩一村律师接到朝阳区检察院的通知,他们已经决定起诉了!可能会在下周开庭! ” 有些受王荔蕻的恩惠、感染、甚至从未谋面的志愿者一起简历了一个网站“释放王荔蕻,让她自由”: http://freewanglihong.blogspot.com 和“爱艾未未”网站相比,这个网站的关注度要少一些。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各位关注和声援王荔蕻。为什么说声援过艾未未的,也应该来声援王荔蕻呢? 首先,王荔蕻也是艾未未的粉丝。她写过 至少10篇关于艾未未的文章 ,其中包括艾未未在四川被打中头部之后不得不在德国动手术的事件。这些文章中充满了透露出她对艾未未真实的喜爱和关心。所以说关注王荔蕻,让她自由,也便是让艾未未得到更多的支持。 其次,王荔蕻和艾未未在维权方面有共同的目的: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法保障人权。艾未未因为维权受到打压,王荔蕻也是因为维权受到打压,而且被打压的程度更加厉害!如果你支持艾未未是因为他是在为你维权,那么你应该把同样的逻辑用在王荔蕻身上。一个自由的王荔蕻,会为你维护更多的人权。 最后,王荔蕻并没有艾未未那么多的知名度,没有像艾未未那样得到大量的媒体报道。所以如果得到同样释放她的目的,需要更多普通的中国人的努力。不要以为你的微弱声音不能起多少作用。 那么你能做点什么呢?一直在为结石宝宝呼吁的赵连海@zhaolianhai发起了呼吁释放王荔蕻大姐的签名,也许你可以加入这个签名(目前已经有将近400个签名) 签名地址: http://t.co/6R2TU43 ; 查询地址: http://t.co/g0Hg907 ; 如果上述地址不能访问(由于网络防火墙GFW),那么请将姓名、居住地、职业身份发送到签名信箱:freewanglihong2011@gmail.com 案件是公开审理,欢迎大家申请旁听,特别是请马尾416现场的朋友抓紧联系王荔蕻的儿子齐建翔准备作证!

阅读更多

法广 | 网文选刊: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致新浪微博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致新浪微博 摘要:“在更多的时候,如果一个公众话题被激烈讨论之时,审查尺度会做些许有限度地退让。民意的火山如果被轻易点燃,后果无法设想。这是一个斗争与妥协的游戏。易言之,当所有人都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底线会后退一步。……新浪微博永远不会也不可能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它已经决意打算替管理部门做先锋,它已经牢牢把自己内嵌在体制之上。”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致新浪微博 作者:贾葭 (转自 贾葭腾讯博客2011年7月14日 )   我是新浪微博的一位普通用户,这个身份跟大多数微博博友一样,是近两亿用户中的一分子。从今天开始,我告别这个网络身份,“贾葭微博”这个ID,连同我未及查阅的多封私信与回复,将湮没在自6月12日开始就显示“账户不存在”的这个页面里,我再也不会去看它一眼。我由衷地向持续关注我的众多粉丝深表歉意。 大概是2010年2月,新浪微博的两位编辑,轮番打电话请我在新浪微博开设账户。我早在09年初央视大火之时注册了推特,对国内的山寨产品兴趣不大,但碍于很多不能翻墙的朋友只能玩微博,就答应注册了。地址是t.sina.com.cn/jajia,认证身份是《GQ》杂志资深编辑。 注册之后,我发现国内微博确有其优势,在用户体验上有所谓山寨产品的“微创新”,也就是说,抄袭得更漂亮一些。Anyway,这是国内互联网产品的通病。但在中国最大的创新,应该还是加了关键词过滤和人工审查。这是国情,我当然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这种国情下的人情。 2010年3月30日上午,结石宝宝之父赵连海先生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在大兴法院一审,我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几张现场的照片。新浪微博编辑打电话过来,请求我不要继续转发。在我以为,一位父亲为了孩子的一杯奶而身陷囹圄之时,我虽然不能亲至声援,但我至少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在这里,为了一杯干净的奶,是要付出多么艰难的代价,乃至要付出自由。 我以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像我们天然假设,每个父亲都会爱他的孩子,我们天然假设,母亲不会主动把毒奶喂到孩子嘴里。赵连海历经磨难,他在3月30日的上午,要得不过是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涉及两亿孩子,涉及无数家庭。是的,就是这么悲剧,一杯奶,可以洞见这里的一切苦厄,一切秘密。 虽然我并无孩子,但我关心我早餐时的那一杯奶。在一杯奶的意义上,赵连海就是我,赵连海就是你,赵连海就是所有人。赵连海戴着脚镣接受长达五个小时审判的时候,新浪微博编辑手忙脚乱地在删贴,在给我这样的用户苦口婆心地打电话。 最后他们竟然使用类似威胁的语气,如果我今天继续转发照片,将暂停我的账户。我表示不接受这样的威胁。随即,我的账户被禁止发言30分钟。因为已经到了中饭时间,庭审也已经接近尾声,我于是停止发帖,并向新浪微博的编辑表示,我以后将不再使用新浪的产品。我后来食言了,这是后话,按下后表。 我当天下午在别的网站发言说,我无法想象新浪编辑的不近人情。我能够理解行政指令带来的审查压力,新浪微博虽然刚刚起步,却已经习惯了以生存作为理由求得别 人的理解。我当然理解,作为一位从业十年的媒体人,我深知审查的情况。我只是不能接受新浪这样威胁。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他们至少需要告诉我,审查言论不是新浪的本意。 我无法得知,在未来也需要拿奶粉喂孩子的这些小编辑们(都是女孩儿跟我电话的),是否意识到,他们也是赵连海。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在吃着地沟油、苏丹 红、三聚氰胺。他们或许根本想不到,赵连海和自己的关系何在——他们或许还认为,赵连海给他们惹了麻烦。他们蜷缩在新浪的这个大招牌底下,瑟缩地给那些他们认为会影响自己工作的用户打电话。 直到2010年9月,朋友里用新浪微博的人愈加多了起来。传统媒体的新闻源也更多地引用微博,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说,如果不查实新闻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于是又重新开始使用新浪微博。打开页面后,原先的认证已经被去掉。这倒没什么,本来我也不是什么名人。因为新浪微博的发展思路是“新浪V博”,还是原先推广博客的那一套明星名人战略,跟推特扁平化的结构全然不同。 大多数普通用户的粉丝不过几十人百人上下,跟他的社交圈很类似。草根微博的声音很难传递到公众场域。或许,新浪的互联网产品思路就是塑造话语权威,它根本不去关心普通用户在说什么——只有它认为这些用户的言论不利自己时才去删掉。它可以一夜之间给新V用户灌数万僵尸粉丝,甚至可以强行让普通用户关注新V用户。 新浪微博在塑造权威的过程中,开始认为自己具备某种权威——对普通用户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删贴,可以封账户,可以封IP,可以单向屏蔽发言。它无所不能,代码可以帮助它完成它想做的事情——成为中国最大的言论平台,掌控这个巨大国度的话题走向。 于是,我们目睹到的各种话题,那些耀眼明星的八卦、无关痛痒的生活心灵鸡汤、枯燥乏味的肥皂剧情等等,都是新浪愿意让你知道的。你想知道的,它会删除。你不想知道的,它会占据你的屏幕。真正的新闻,都在删掉的帖子里。只有这个话题发酵到无法掌控之时,新浪微博才会有片刻的话题热点。比如钱云会、钱明奇、郭美 美。公众的意志到达临界点之时,它才无法掌控。 此后,在去年12月初,因为某个瓷砖品牌,我被单向屏蔽15天之久。说的话只有我自己看得到,别人都看不见(还有许多用户被这样单向认证)。在今年4月,因为几颗黑瓜子儿,我被审核发言长达26天(这样的用户就更多了)。这半年里,我的ID被隐藏,账户无法被其他用户搜索到。6月12日,因为增城事件,我仅仅转发了几张照片,账户被立刻禁止登录。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后两起事件中,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凤凰微博并未屏蔽或者删除我的发言。熟悉互联网管理的人应该知道,在微博审查这块,口径 是一致的,新浪微博并不会得到更严格的指令或者更广阔的封杀范围。结论很明显,在后两起事件中,新浪微博的审查尺度是自我设置。 作为媒体人,我深知中国言论的尺度和底线何在。在更多的时候,如果一个公众话题被激烈讨论之时,审查尺度会做些许有限度地退让。民意的火山如果被轻易点燃,后果无法设想。这是一个斗争与妥协的游戏。易言之,当所有人都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底线会后退一步。 新浪微博永远不会也不可能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它已经决意打算替管理部门做先锋,它已经牢牢把自己内嵌在体制之上。当一个人决意要自己动手割下自己的舌头做听话的哑巴、或者割下自己的鸡鸡做秉承上意的太监之时,旁人不能替它多说一句话。又也许,它明白这个道理,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知道,所谓体制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它本身有自己的运转意识和逻辑。可能每个人都无法也无力改变这种运转。新浪微博同其他媒体平台一样,作为这个巨大机器上一个组件,也很难内生出一丁点儿内省的勇气。但,我们无法改变体制的意识,但能否稍微改变一下自己?新浪微博这台大机器上的组件,能否在体制意识之外,有种自己的价值理念? 很可惜,微博作为新浪唯一的盈利点和增长点,我相信它宁可扼杀自己的价值理念也要维护自己的安全。悬在头顶的剑,随时会落下来,Beta版就是扔到地板上的第一只靴子。我相信新浪内部也评估过SNS的政治风险,既然决定铤而走险,就宁可牺牲用户利益来维护政治安全,这条道走到黑了,毕竟,对安全构成威胁的用户,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多——删掉他们的账户就可以了。 我可以明确说,新浪微博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原因很简单,每个用户都要吃食用油,都要吃早餐,每个妈妈都要喂孩子吃奶,每个父亲都要为孩子着想。每个用户除了在上微博之外,有网络生活之外的线下生活。当现实让他们继续缺乏安全感、对未来缺乏信心的时候,他们就要在网上抱怨——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删除干净的。 除非新浪微博关闭,否则它无法完全杜绝它不喜欢的言论。这是它面临的巨大悖论,在全部SNS网站都存在,这种悖论是新浪与生俱来的。因此,我要说一句,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包括新浪这家公司在内,包括新浪所有员工在内。悲剧就是,你知道命中注定无法避免却依然要勉力为之。 新浪微博的审查队伍已经超过1000人,对新浪来说,除了有解决就业岗位的正面社会作用外,其他的影响均是负面的。这意味着每年将有至少七千万的支出用于审查。作为一家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如何向美国股东交代?当然,这是高层思考的问题。我只会建议美国股东要求新浪董事会就此作出是否违反法律的质询答复。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该怎么办?也许那些给我打电话的小女生会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该怎么办?我有别的选择吗?我知道你们会这样问,我也准备好了如何回答你们的问题。 我首先想问,你们心目中有自己吗?你们可否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在满屏的关键词、敏感词列表前,你们有没有用指甲掐过一下自己的胳膊,是否用手揉过自己酸涩难忍的眼 睛?你们是否从不多的薪水当中拿出过微薄的一部分,寄给远方渐入老境的父母?你们是否忍住了吃自助大餐的念头给孩子多买了一份保险? 如果你掐过自己的胳膊,有没有感到一点疼痛?对了,那就是你,一个肉体的真实存在,你能够掌控它。如果你揉过自己的眼睛,那说明你珍惜的自己的身体,你爱自己。如果你给父亲寄过钱,说明你知道他们的含辛茹苦。如果你给孩子买了保险,说明你很爱他。 不是吗?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情感吗?我们有自己的存在,我们会爱别人,会被别人爱。我们会被伤害,会得病,会忧伤,会难过,也会死。这就是我们。请原谅,在这里要引用我的一位老师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出生就是接受世界的赠与,同时也呼唤着与这个世界潜在的关系,呼唤那些更为深厚的根源和价值。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他是不是比他来时变得更好还是更坏?这是他个人的一项使命,仅仅有关这个世界的使命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名字,有ID,有思考,有未来,有各自的喜怒哀乐,跟任何人都不同。世界只有一个你,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它的价值,更为向上、更接近爱与真理的——价值。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就不是一架巨大机器上的一枚小螺丝,不是一个充满浑浊气息的格子间办公室的一位弱不禁风的小编辑,不是那个随时可以被训斥、时刻担心被半夜三更电话吵醒的审查执行者。的确,那个“你”并不是你,那个在系统后台上的“你”,与在半夜扪心自问时的你,完全判若两人。 所有的这些,是因为你所做的与你所接近的、你想要的价值——背道而驰。是的,你被裹挟了,你被遮蔽了,你被掩盖了——就像我记得赵连海的名字而不记得你的名字那样,你无法有一种异于他人的存在和标识。你需要建立你的存在感。你需要从这种裹挟与遮蔽中站立起来,做回自己,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由。你是一片重于泰山的鸿毛,可以自由的飞舞飘扬。你是一个不带镣铐的舞者,你是一个不受羁绊的思想家。 已经4000多字了,我无法想象,我居然能为封锁我账户的新浪微博,写一篇长达4000字的文章。你们不必记得,“贾葭微博”这个不起眼的ID曾经说过的长篇大论的废话。我只希望,作为受害者的你们,能在伏案工作的微小的间隙,做下眼保健操,爱一次自己。 再次向我的粉丝致歉,包括诸多媒体同行和各界闲达,未能及时回复你们。如果你们还不介意我的唠叨,请移步其他各大微博搜索贾葭。谢谢你们。 再见,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再也不会见。 本台选刊网友来稿及网上时评类稿件。所刊文稿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评头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荐稿件。摘选文稿以文明、理性、独立、多元为准则,本栏以此自励,并同大家共勉。 —法广编辑部 关键词 网文选刊

阅读更多

贾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致新浪微博

作者:贾葭 我是新浪微博的一位普通用户,这个身份跟大多数微博博友一样,是近两亿用户中的一分子。从今天开始,我告别这个网络身份,“贾葭微博”这个ID,连同我未及查阅的多封私信与回复,将湮没在自6月12日开始就显示“账户不存在”的这个页面里,我再也不会去看它一眼。我由衷地向持续关注我的众多粉丝深表歉意。...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35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