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

美国之音 | 尼日利亚全国罢工抗议油料价格上涨

 2012年 1月 09日 尼日利亚全国罢工抗议油料价格上涨 记者: 美国之音 | 华盛顿 尼日利亚人不满政府决定停止燃料补贴,开始在全国罢工。尼日利亚政府的这项决定一个星期以来已经导致燃料和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抗议者星期一在尼日利亚多个城市聚集,包括商业首都拉各斯。这里本来繁忙的街道上除了示威者已经不见他人。 尼日利亚上个星期发生几次小规模罢工之后,主要工会号召举行这次罢工。 星期天,尼日利亚的市场和加油站排起了长队。居民们赶在罢工举行之前储备物资。 自从尼日利亚政府1月1日开始取消燃料补贴以来,汽油价格已从每公升40美分上涨到了80美分。取消燃料补贴还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尼日利亚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支出不到两美元。 尼日利亚众议院议员星期天在紧急会议上投票通过决议,要求政府恢复燃料补贴,这项补贴将给国家增加80多亿美元的支出。     相关文章 面临袭击罢工 尼日利亚总统吁国民支持 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星期六在电视广播讲话中呼吁国民协助与合作,共同处理本国多发的危机。面对频发的伊斯兰主义分子的袭击,北部的基督教信众开始大批逃难,如果不是因为上周油价迅猛蹿升,逃难的人数估计还会更高。 尼日利亚实行反暴力戒严 尼日利亚人抗议政府取消燃油补贴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中国多个城镇陆续爆发讨薪抗议潮,1月4日攀钢集团成都钢厂上万员工上街散步要求涨工资

中国多个城镇年关前陆续爆发讨薪抗议潮。除河南非法集资案持续发烧、部分民众计划下周日发起大游行外。据中央社引述香港东报导,许多地方出现了讨薪潮:广西梧州一家港资玩具厂,因为拖欠工资及元旦没有赶工加班费,上千员工日前集体罢工。广州番禺有家工厂的员工近日举行第三度罢工,要求加薪及改善待遇。在江苏无锡一家洗衣机厂,前天也有千馀工人罢工,抗议没有年终奖金和工资低。 – 1月4日,攀钢集团成都钢厂10000多工人集结抗议!要求改善待遇!增加薪水!严惩贪官!官府惊恐!急派上千武警强力戒备!双方对峙!剑拔弩张!6日晚,官府援兵赶到!3000武警进攻人群!发射催泪瓦斯!工人不敌,遂撤退!20点,10000工人反攻!局势危险 – 今天(4日)上午,攀钢集团成都钢厂上万员工上街散步要求涨工资, 数千人住成绵高速路口,与上千警察对峙数小时后,遭警方强行驱散,有员工被打伤。 – 1月4日上午,成都青白江区攀钢集团成都钢钒公司(简称攀成钢)上万名员工因工资待遇问题举行大罢工,其中约有五千人从厂区游行至成绵高速路口示威。 “乌坎维权成功已经树立了一个风向标,川化维权也成功了,攀成钢职工还能沉默吗?”一位攀成钢员工说。 成都青白江区川化厂员工通过罢工和游行堵路,争取到职工工资上调400元和3,000元的年终奖。攀成钢职工效仿“川化”的罢工形式,举行了大罢工约有5,000人从厂区游行至成绵高速路口。 当局派出大量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和其它警种约有上千人,到现场排成3道人墙,阻止示威人群前进,成绵高速出入路口交通完全瘫痪。 当局派官员和厂方工会主席到现场劝工人离开,称厂方将研究解决上涨工资问题,工人们要求厂方现场给出肯定的答覆才罢休,工会主席则表示自己无法满足。上千工人退回工厂聚集在攀成钢3号门,工厂则只准出不许进。工人们表示,民众已自发捐款上万元并添置食物和帐篷,将继续罢工与工厂对抗到底。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2/01/05 — 江苏无锡小天鹅千人罢工 2011/12/30 — 金融时报:LG南京工厂复工 2011/12/29 — LG南京面板厂罢工 面板行业经历寒冬 2011/11/19 — 东莞台资鞋厂6千员工大游行 防暴警镇压 2011/10/07 — 厦门的士全城罢驶 2011/08/04 — 株洲机务段长沙运用车间火车司机大罢工 2011/06/14 — 廣州新塘釀罷工 癱瘓經濟 2011/05/06 — 橡树村:又罢工了 2011/04/24 — 上海卡车司机罢工活动初获成果 2011/04/22 — 上海市领导昨天和今天上午和集卡司机代表开会,韩正市长下达指示。

阅读更多

福建最大造船厂罢工 工人堵路讨薪 (组图)

福州冠海造船厂拖欠工人工资三个月,工人多次向公司讨薪无果。 2012 年 1 月 2 日上午,数百愤怒工人走出船厂拦截过往车辆,引起交通堵塞长达数小时。当局出动武警驱散工人,期间发生轻微冲突。 冠海造船工业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公司,员工过千人。 Add caption [ 中国茉莉花革命 http://www.molihua.org ]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

曾飚 | 罢工的喜剧,工党的哑剧

2011年12月13日 06:40:23 [导言]11月底的英国大罢工,不会带来1979年“不满之冬”的效应,更像是卡梅伦的大社会理念的实现。     11月30日,200万人参与的全英罢工,给人的感觉是预告片比剧情要长。早在罢工之前,英格兰工会大会(TUC)就发出了警告,在12月份将有一场全国大罢工,罢工的目的就是抗议英国政府对于公共部门的养老金改革方案。     这份政府改革计划中,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公共部门员工的缴纳养老金数额要增加,第二,退休时间从65岁延长到66岁。第三点就是领取养老金的标准,根据退休当年的全国平均工资,而不是个人的最终工资。     养老金实际上是一场政府坐庄的合法“庞氏骗局”。在今天,英国人均寿命延长,这意味着NHS(免费的国民医疗系统)投入要增加,也带来了领取养老金的人群在扩大。恰恰在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经济受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英国政府的困境,变成了用钱养着自己越来越大的退休金队伍,来领取更多的退休金。     如果按照BBC毒舌主持人卡拉克森的说法,把参加罢工的人,拉到他们家人面前处决,也许这是一个在物理上有效的方法,却绝对不是人类政治的玩法。英国首相和大大小小政客,所要做的就是把国内政治这个不杀人的战争游戏给一直玩下去,因此必须对于一切的反对,有足够的耐受力,包括大罢工。     罢工介绍     在本届英国联合政府中,三大领域是重点:教育、NHS和财政改革。到目前为止,教育和财政改革,已经引发了若干次大规模的罢工。以教育改革为例,2010年11月,英国全国学联,在伦敦发起了抗议活动,焚烧汽车,攻占保守党总部,甚至袭击了查尔斯王子夫妇的专车。这种暴力行为,引起了英国民众反感。     而政治的诡异之处在于,当英国大学生抗议学费上涨,英国大学抨击政府的学费改革同时,几乎英国所有大学,纷纷宣布,在2011年将学费上涨到政府允许的每年9000镑的上限。     这种看似滑稽的政治闹剧,背后往往是有着合理的逻辑,一旦明白之后,所有的对抗都会化为会心一笑。这大概是英国政治的魅力所在。     比如,英国全国工会大会宣布,本次罢工参加的人数达200万,从媒体披露的情况,以及一些参与者的体会,此次罢工变成了一次让商家欢喜的举国盛会。由于绝大多数公立学校停课,家长不等不请假,在上午参加罢工时候,带上自己的孩子,下午领着他们去逛商场休息,成就了一次难得“非法”公共假日。     所以,这里注意的是,参加罢工,并不意味着要走上街头,也包括停工一天;在全英国范围内部,11月30日当天,大概发生了1000起大大小小的示威活动。但是这次罢工,没有对英国要害公共部门造成冲击。最有趣的是希思罗机场,入境检查,速度比平时大大提高,原因是很多国际旅客知道了罢工消息,避开了罢工日赴英。     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也是这次罢工的主体之一。英国政府的部长以下职员在宣布参与罢工之后,回头批评这次工会此举缺乏责任感。BBC的一篇分析,以贯有的冷幽默笔法,说到“就业中心还开门,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工作可以提供的”。     历来右倾的《每日邮报》,在自己的报纸和网站中,醒目地凸现参与罢工的人群,而镜头焦点往往对准的是参与罢工的有色族裔。这背后的讽刺显而易见。     英国工党在这次罢工中,基本上处于失声状态。这与今年3月份罢工有所不同。工党党魁艾德米利班德,没有发表支持罢工的言论,仅仅声称理解工人罢工的原因。这与米利班德在今年2月份表现,大相径庭。     在今年3月27日,伦敦已经发生了一次工会组织的50万人的罢工。米利班德为罢工站台背书,在海德公园,做了主题演讲。当时,米利班德的演讲,这算是还了工会一个人情。因为在去年9月份,工党党魁竞选中,就是依仗工会的支持,戏剧性地扭转了局势,以微弱优势,击败自己的哥哥。然而,那场罢工的演讲,给工党的公共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在2月份罢工中,在伦敦的商业街出现了打砸抢的状况,被BBC和诸多媒体大规模的报道;在打砸抢镜头之外,米利班德的演讲,显得非常不合时宜。这场11月底的罢工,被卡梅伦嘲讽为“哑炮”,也许米利班德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卷入其中。     工会势力在英国     罢工可以被视为参与公共政治的一种手段。在英国政治中,政治参与除了当选各级议员,还存在不同能量级别的形式。199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英国政治学者曾经有过总结,投票、党派活动、参加团体、与政府沟通、抗议是主要五种形式,其中政治性罢工位于高烈度的抗议行列,但是参与度6.5%.,此次号召200万人罢工,确实在数量上可观,但与英国成年人口比例来算,尚在合理范围之内。     另外,必须注意到工会在今日英国政治中,其影响力与工会势力大盛的五六十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罢工对于英国政府打击相当大,导致了1979年卡拉汉的工党政府,因为罢工而出现倒阁局面,成为英国自1924年之后首个倒台的政府。     1979年的冬天,在英国罢工历史上是最著名的一幕,所谓的“愤怒的冬天”(winter of discontent),这句话还是当年的工党首相卡拉汉引自莎士比亚,来形容当年的混乱。与现在不同,当时掌权的是工党,民调领先保守党,工会中左翼势力如日中天。卡拉汉,心情大好,甚至还跑到工会年会上,高歌一曲,显示与工会紧密合作。     在罢工之前,英国人期待着民调领先的工党会进行一场选举,而矛盾的焦点,还是公共部门的劳资纠纷。当时,卡拉汉试图限制工资涨幅不超过5%,来缓解通货膨占压力,同时打击经理阶层的高收入。     然而,工人的要求更高,比如福特汽车厂工人,要求对经理层的收入涨幅限制,甚至要达到了30%。有趣的是,卡拉汉的儿子当时也在福特工作。卡拉汉引火烧身,在形势有利选举的局面下,失去了把握能力。更加致命的是,当时一项苏格兰分权议案,在议会被否决。苏格兰民族主义团体,也包括苏格兰工党势力,认为卡拉汉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转而反对卡拉汉。要知道,苏格兰一直是英国工会发源地之一,也是反对保守党的重镇,工党票仓,苏格兰后院着火,加速了卡拉汉垮台。     至今英国媒体中还有一张有名照片,一位伦敦市民,打着雨伞,在垃圾堆积如山的街道边走过,垃圾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有趣的那位市民,还是一位华人女性。BBC前政治主编马尔(Andrew Marr)在《现代不列颠史》(A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总结说,“工会失去了差不多一半的会员,还有他们曾经短暂享有的任何的政治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失业登临不列颠。经济方案的苦药,那是没有任何一位70年代的政府部长曾经想过应该打开,倒进调羹里的。现在不列颠只能苦着脸,把嘴张开了。”     这段评论拿来看待今日的英国,也是如此。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旦心情放平,今天不列颠的危机,也许迎来新的转机。短期的政治喧嚣,也会在明智的英国人心中,逐渐散去。而对政治的玩家来说,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党,还有工会,却必须在这场日复日的游戏中一种玩下去。     80年代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它给今天英国政治家带来启示,也是非凡的。在1980年选举,英国政坛引来了传奇人物撒切尔夫人,而工党进入了福特(Michael Foot)时代。福特是英国当代工党左翼的标杆性人物,不幸已于去年过世。香港作家陶杰当年留学英国,曾经一度其风采,还撰文怀念。     随后,保守党与工会的决战,发生在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代。这场决战,导致了工会势力失去了对英国政治强大的影响力。这个时候的工会,从战后英国的实际统治者,退出了权力舞台中心,撒切尔夫人把它变成了工党的包袱。在整个80-90年代,工党就一边处理与工会关系,一边来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在今天这个时刻,米利班德也面临着卡拉汉的继任者同样的处境,他要做福特,还是布莱尔,这是他必须要做的选择。     工党和工会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工会势力在英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根据英国全国工会年会的数字,假如英国工会年会的组织会员,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其他行业工会,超过50多个,涵盖了750万会员,其中TUC有650万。     工党与工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工会的势力的衰弱,与新工党的崛起,是今日英国政治两个紧密相随的过程。今天的英国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就是政治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市场的活动。     财政是工会与工党关系的粘合剂之一。工会仍然是英国工党最大的经济赞助人。2010年度,米利班德上台之后,工会对工党捐款是223万,达到了全部经费的88%;相比之下,在还是新工党的布朗时代,2009年工会的捐款只占36%。抛开务虚的历史联系与意识形态,米利班德要带领现在工党走什么样的路,显然非常清楚。     英国工党就是在工会基础上起家,但是自从1994年布莱尔出任党魁以后,削弱工会在党内影响力,特别是对党内选举的控制,这是一个重要的改革计划。这个计划的成功,催生了“新工党”。这场改革,是由布莱尔之前的党魁基诺克发起。基诺克是英国工党的改革人物,是他带领工党从80年代的颓势中走出来。     布莱尔在财政上,对工会的疏离,就是向富豪靠拢,游说他们捐款之外,大胆地引入了借款方式。在BBC财经主编布雷斯顿(Robert Preston)《谁在运营不列颠》一书中,特别有一章,题为《待售的民主》(Democracy for Sale),披露了新工党的经费筹集人列维(Michael Levy),在1997年选举之前,如何游说富豪,为新工党选战准备了雄厚的财力。而列维本人,也在布莱尔上台之后,跻身上议院封爵。而在诸多的捐款或者贷款的富豪,或者被提名进入上议院,或者被授予政府部门职位。     这笔往事,最终在2006年前后引爆,成为英国当代政治中“捐款封爵”丑闻。但是,在英国当代政治中,经费筹集方式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党和保守党共同面对的难题,以金钱换取政治权力的潜规则     对于工党而言,在布莱尔鼓吹的“新工党”退潮之后,现任党魁米利班德,处在一个缺乏政治创意的阶段。的确,他上位依靠工会,但是有不敢全然退回到过去工会指挥工党的时代,因为在党内,依然是新工党的势力占优,特别是工党议员这一层。这也是为什么,工会罢工,工党噤声的重要原因。     工会的时代,在英国早已经过去,而未来英国政治会是什么样子,权力如何分配,社会改革如何推进,不管是个体,还是利益集团,如何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并且有所发展。养老金就是一种分配方案,它可以做,也有问题。类似的矛盾在各个领域都有。这是比今天的金融危机、欧元区危机更加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的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欧元区危机,最终要寻找到自己的政治解决方案,这是欧盟各国领导人正在努力的方向。在这点,由这次英国罢工引发,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或许值得走向2012年的中国人深思。 上一篇: 剑桥学联的独立战争(原文)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 | 哥伦比亚的“性罢工”所为何事?

在2011年10月,哥伦比亚共和国纳里尼奥省一个小镇巴瓦科阿斯结束了一场举国瞩目的罢工事件。与其他罢工事件不同的是,这次发起罢工的全部是女性,她们的口号是“交叉双腿”——停止与丈夫或男友的性行为,直到政府答应修建一条长约35英里(约57公里)的公路,将拥有3.5万人口、然而与世隔绝的小镇和省府帕斯托连接起来为止。罢工从6月22日开始,为期三个多月,以胜利告终。 这次“性罢工”的发言人马利维尔·希尔瓦是当地一位女法官,她说,“我亲眼看着一位怀了孩子的23岁母亲在路上死去——因为救护车在泥泞的路上被堵住,没法抵达首府的医院。那时,我就知道我们必须得做点什么了。不过,我们要选择一种和平的抗议方式,和人们平常在哥伦比亚所做的要有所不同。” 一个仲夏夜,她参与了一次当地女性的聚会,话题再次落到镇上这条多年来无法修完的公路,抱怨男人们总是畏畏缩缩、不愿出来当头、没有担当。聚会中有人提议举行“性罢工”,希尔瓦犹豫了一番,随后成为了倡议的积极鼓吹者,四处寻找支持。支持者从最开始的30名妇女发展到300名,最后达到600名——甚至还包括几位男同胞。 海港小镇巴瓦科阿斯位于哥伦比亚共和国东南部,在19世纪是欧洲商船运往拉丁美洲的通衢。然而从前的要道成为了今天的阻隔。一条200公里的泥泞山路让当地居民和首府帕斯托的医疗设施以及种种供应隔绝起来,豪雨和山泥倾泻让情况更为恶化。因为政府十多年来无视对修建公路的要求,许多患急症的人死在通往首府帕斯托的这条路上,同时镇上的物价也因此比首府高出十倍之多。 另一位本次工运领袖露比这样说:“我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人权,作为女性,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没有,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呢?我们决定不进行性行为,不生孩子,直到政府满足我们之前的要求为止。” 罢工最开始没有得到居民们的支持,丈夫们哑然失笑,乃至恼怒——对充满血性的非裔哥伦比亚男人来说,被妻子拒绝性要求无异于一种侮辱。不过随着运动获得全国乃至国际媒体的关注,丈夫们也渐渐成为太太们的支持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镇长乔斯表示非常乐意提供关于这次罢工的证明,他说:“我太太睡到了隔壁的房间里。” 在运动坚持了一百多天之后,政府终于让步,许诺拨款400亿比索(约合2000万美元)用于兴建公路。10月初,希尔瓦和几个妇女专门开车到丛林中,监督公路破土动工,然后才宣布罢工结束。回程的路上,她们的车又一次陷进了泥坑里。 当晚小镇上鼓声和琴声不绝于耳,人们欢庆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公路兴建以后,将把通行时间起码缩减6小时。第二天,一位运动领袖对波哥大一家媒体说,“我们把昨晚献给了我们的丈夫,充满了激情,感觉很棒。” “我希望性生活质量也能提高。”希尔瓦在罢工胜利结束后接受采访时打趣说。值得一提的是,她丈夫就住在首府帕斯托,这条正在修建的公路的另一端。 不过,鉴于之前政府有过5次拨款记录,而每一次钱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400亿比索也仅能支持57公里公路中的25公里,巴瓦科阿斯的男人们表示,如果政府不能兑现其承诺,他们也将参与罢工。与此同时,希尔瓦等妇女工运领袖表示,将把修建医院以及供水系统作为下一个斗争目标——直到今天,小镇居民仍在使用雨水作为日常用水,如果雨水不足,他们就不得不使用受过污染的河水。 这是说,目前,新的性罢工又在酝酿之中,哥伦比亚政府小心了。 【点评者说】 看似搞笑的“性罢工”背后有着严肃的主题。哥伦比亚面临着急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未能满足需要。表达诉求而不诉诸暴力,和平温婉的女性特质就派上大用场了,女性的力量当真不能等闲视之。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