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胡泳 | Chinese in Earthquake Zone Flock to WeChat

Chinese in Earthquake Zone Flock to WeChat as Phone Calls Fail 2013-04-23 03:48:11.606 GMT By Bloomberg News      April 23 (Bloomberg) — Chinese in the earthquake-hit province of Sichuan resorted to instant-messaging apps including WeChat to communicat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s overloaded voice networks prevented calls from connecting.      Yu Yuli posted a note telling friends she was safe on Tencent Holdings Ltd.’s WeChat, China’s most popular instant- messaging app, after futile attempts to make calls. The quake, measured at magnitude 6.6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killed at least 193 people and injured more than 12,000,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阅读更多

胡泳 | 新闻客户端之争

新闻客户端之争   http://www.sootoo.com/content/411159.shtml 新闻客户端是装入用户的手机还是眼球? 作者 :  张书乐   2013 年 04 月 12 日 16:42   来源 :  速途专栏       最近几家互联网巨头很忙, 腾讯 的微信要不要收费引发全行业争论;新浪 微博 在计划媒体公众平台内测;网易的新闻客户端也宣布了用户突破 7200 万 … 各家都在移动端暗暗发力。   微信、微博已然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但在新闻客户端领域竞争则比较激烈:网易、搜狐、腾讯、 百度 等都有同类产品。僧多了就要抢粥,不仅要吸引用户下载,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高频率地使用,毕竟 “ 僵尸用户 ” 是无法为新闻客户端创造真正价值的。这其中,网易和搜狐自然是抢粥积极分子,毕竟新闻客户端那点事关乎到谁能顺利拿到第三张 移动互联网 门票。   如果说产品功能、渠道、推广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用户选择下载哪款新闻客户端,那么,在已下载的搜狐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中,活跃度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 对于新闻客户端而言,内容为王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其内容经过编辑的二次加工或独家原创后,以有序、有趣的方式呈现给新一代网民,提高用户粘性,在装机量与用户活跃度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这已经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达过以上观点。掌握新闻资讯作为用户的刚性需求,新闻客户端成功装入用户的手机仅仅只是开始,更为重要的是依然是靠内容吸引力占领用户眼球。   时间回到 2011 年 3 月,网易新闻客户端上线时,由于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网易新闻客户端的一句 “ 无跟帖不新闻,手机上也是 ” 就让用户量在 3 个月内突破百万,并且在 2011 年底拿到了 苹果 APP Store 最佳新闻资讯类应用奖。   然而接下来的 2012 年竞争者陆续进来:区别于网易,主打 “ 移动报刊亭 ” 概念的搜狐新闻客户端将平台做大,把各传统媒体都揽入自己怀中;腾讯凭借庞大的微信和 QQ 用户群大力培植腾讯新闻客户端;其他如掌中新浪、百度新闻、凤凰新闻等来自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移动新闻产品也纷纷露出水面。   如果说整个 2011 年,网易占据了起步早竞争少的优势,那么 2012 年才算是网易真正在原创优质内容上发力的时候。   仅 2012 年一年,网易新闻客户端就上线了 9 个原创栏目。按时间顺序分别是《今日之声》、《轻松一刻》、《一周军情观察》、《历史七日谈》、《一周媒体速递》、《科技万有瘾力》、《易百科》、《娱乐 BigBang 》和《一周新闻日历》。   网易新闻客户端用户对《轻松一刻》并不陌生,每天中午和晚上各一期,经过编辑对新闻的二次加工,每期选择几十幅图片和几十条热点新闻,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冷评热议,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解读方式。据网易内部透露,《轻松一刻》目前有超过 500 万的日点击量,平均每期的跟帖近 4000 条。其他如《今日之声》、《易百科》等日点击量也都在百万级。   搜狐也有早晚报这种自有产品,但由于策略不同,搜狐把重心放在拓展媒体订阅上,用户过来以订阅其他媒体的内容为主,所以很难在它的新闻客户端上找到具有搜狐特色的栏目;而腾讯的《猜新闻》、《留声机》、《话题》、《西洋镜》这些经过二次编辑的内容,虽然存在但还没有形成鲜明个性,在位置上腾讯也没有单独把它们放置在导航条上,而是淹没在头条新闻里,可见也并没有当成品牌栏目去经营。   到了 2013 年初,自媒体特色栏目开始登陆网易新闻客户端,包括 36 氪的《 8 点 1 氪》、钛媒体的《每日钛度》、以及知乎的《冷知识》、《趋势真灼见》和《职场正能量》等。第一个加入的专栏作家徐达内,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开设的《新闻杂谈》栏目,短短一个月日点击量就已近百万。最新推出的是《新闻漫画》专栏,由 “ 大师兄的漫画 ” 独家供稿,每天一期,用漫画表现热点新闻,该内容较早前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官微不定期刊出,受到了用户的极大关注,所以近期在网易客户端以专栏形式进行连载。   与搜狐 “ 大而全 ” 的平台定位不同,网易对于原创及独家内容的建设,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自媒体人。知乎的对外合作负责人成远认为, “ 网易与知乎合作进行优质原创内容的配合,共同点是多角度解读问题,网易用户的真诚评论也给了我们很多灵感 ” 。   当然,网易的特色还包括跟帖,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已经把跟帖当成了新闻内容的一部分。   所以比较来看,像搜狐一样做平台,好处是内容源会越来越多,但问题就在于比较难让用户保持粘度,订阅了不一定常来看,就像从书店买回家很多书,但可能放在书架上不去看一样,其实搜狐砸重金预装占领终端的策略也面临同样问题。   而像网易这样打内容牌的好处是,内容壁垒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破坏,毕竟对于一款新闻类客户端来讲,内容一定是第一位的。但保持这种优势的难度在于要不断创新,用户的口味也在变化。   无论各家的策略如何,在这个迅猛发展的领域,最终衡量产品价值的还是用户,各家对此都有共识,只看谁会做得更好。  

阅读更多

胡泳 | @作家崔成浩:“来自平壤的神秘人物”

在新浪微博上,很少有哪个帐号能像 @ 作家崔成浩 这般神秘而又广受欢迎,中文评委胡泳如是说。在 2013 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中, @ 作家崔成浩 获最佳中文微博客提名。 (德国之声中文网)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中国微博客界一位作者更加火了起来。他就是 @ 作家崔成浩 : “ 从昨天开始,不断有媒体受南朝鲜逆贼指使,胡说什么一个朝鲜士兵为了一碗面条,开枪打死了 5 名军人后逃跑 ……

阅读更多

胡泳 | “是你们让我们走得更远”

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掷出窗外”获 2013 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全球媒体论坛奖提名。创建者吴恒表示,人民有权知道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同样能够引起实体世界的改变,而中国,需要这种改变。   (德国之声中文网)“ 掷出窗外 ”获得 2013 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 Bobs )全球媒体论坛奖提名。中文评委胡泳评价说: “ 掷出窗外是一个有毒食品警告网站,由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吴恒联合 34 名网络志愿者创建,于 2012 年上线。这些志愿者一同撰写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和《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梳理了 2004 年至 2011 年间中国各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反映当下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总体状况。 吴恒等人的工作成果收入在这个博客中,随时供人们查阅和扩充。网站还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创办者吴恒说,这个社会总需要有人站出来。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就应该有勇气将其 ' 掷出窗外 ' 。 ” 应 Bobs 组委会邀请,吴恒发来一篇短文,讲述“掷出窗外 ” 的创建与运作,以及志愿者、媒体、网友对食品安全话题的关注、对网站的支持。 文章如下: “能够获得提名,入选 2013 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 The BOBs ),这是掷出窗外网的荣幸。久仰 The BOBs 大名,之前的获奖者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前辈,对中国互联网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年,掷出窗外网有幸获得提名,能与这些前辈们有所交集,作为网站创始人,我感到诚惶诚恐。 创立掷出窗外网的目的很单纯:人民有权知道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下,媒体竞争如此激烈,加之互联网的帮助,新闻很难被真正的封锁。然而,民众仍然很难看到事情的全景,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用的信息湮没在信息海洋中;一是当同类的新闻看得很多的时候,人们会慢慢麻木,选择性无视。掷出窗外网做的事情是就一个特定的专题,尽可能搜集更多、更全、更新的信息,并以一种方便检索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再加上切入点正是民众所密切关注的议题:食品安全,因此被广泛关注。 掷出窗外网的经验还有几点:一、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对信息的处理同样是有价值的。掷出窗外网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数据库,其内容均来自各正规媒体,而且均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并没有原创的新闻。但当掷出窗外网将这些新闻搜集起来,并按时间、地点、所涉及的食品等关键词进行分类处理后,呈现出来的信息却是单条信息所不具备的。二、掷出窗外网开放了添加新闻的权限,效仿维基百科,这样极大的降低了维护成本,每一个网民,每一个关心中国食品安全的网民,都能成为掷出窗外网的贡献者。这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联网精神的体现。三、在当下的社会,在现实世界中聚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是有难度的,但网络能抹平地理因素的阻碍,让大家更容易地聚集起来。无数的证据表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同样能够引起实体世界的改变,而中国,需要这种改变。 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掷出窗外网能够诞生、存活并为消除信息壁垒做出一点贡献,需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谢掷出窗外网的技术负责人小白,他以一人之力支撑着整个网站的技术运营;要感谢第一批的 30 多位志愿者,虽然大部分与我素未谋面,但网络将我们连在了一起;要感谢第二批的 30 多位志愿者,是你们让掷出窗外网至今仍能继续运作;要感谢报道过掷出窗外网的 200 多家媒体,是你们让大众知道了这个网站;更要感谢网站 700 万点击背后的一个个网民,是你们让我们走得更远。”   26 个中文博客、微博客、推特获提名,投票表示支持! 2013 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以 14 种语言进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博客赛事。目前正在网络评选阶段。 26 个中文博客、微博客、推特获 提名 。其中可能也有您一直喜欢的博客。请 投票 表示您的支持! Bobs 官网 https://thebobs.com 邮箱 bobs.china@dw.de 微博 weibo.com/thebobs.com DW.DE  

阅读更多

胡泳 | “谣言”的盛筵(下)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866?full=y 2013年04月10日 17:28 PM 媒体札记:“谣言”的盛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无脑的声音在喧哗和嘈杂中淹没了理性的声音,让智慧的声音在沉默的螺旋中被边缘化”——这种对网络多数派的叹息,还有另一篇冰点周刊封面评论作为应和。《假新闻前集体沦陷的闹剧别重复上演》先是不点名地批评了“乞丐变富翁”假新闻的始作俑者江西信息日报,斥其恶劣程度与由“网民曝料”造成的虚假截然不同,而后更是鉴于人际传播时代的特点,宣告“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难辞其咎”:“首先要正视的,是网络传播中一种普遍流行的心态,即一事当前,不问真假,先问对错。在这则假新闻中……许多人想当然地将矛头指向了‘土地财政’、‘开发商暴利’甚至‘财富分配不均’这样的社会敏感话题。在这种夹杂着社会撕裂与刻板偏见的情绪里,传播前者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印证后者,而对于前者的相信往往来自于刻板印象甚至本能。” 而在作者林衍看来,更加令人难堪的是传媒工作者的表现:“几乎所有参与传播的官微都提炼出了猎奇的细节作为导语,并附上原文的链接。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既要吸引眼球,又要规避责任’的做法。与之相伴的迷思是,似乎人人都相信网络有自我纠错功能,真相迟早会浮出水面,正因如此,不少媒体官微在发布其他信源文章的时候进行了把关责任的自我豁免,而大部分转发者也养成了某种心安理得的思维懒惰。于是乎,链条上的每一个组成者似乎都无需也不想为‘假’付出责任。结果就是,弄虚作假的是狗熊,拨乱反正的是英雄,其他人该干嘛干嘛,端起碗喝酒,放下碗骂娘。” 每一个人都有罪?就算事实上也信过谣传过谣,相信还是有人会不服气,要站出来,告诉这些如今仗着“真相大白”而谆谆教诲的先生们,你那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 不谈这些远在千里外的传闻,长江日报今天就由评论员付小为以和出租车司机聊起本地市政规划为亲身体会,讲一讲《经验判断的来历》:“眼见为实,是一个普通市民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它是一种经验主义,却又不是全然基于事实的经验主义,因为事实、数据、真相,常常以神秘的面孔隐藏在深处。现在时常说不要信谣、传谣,我倒是觉得,谣言的基础比谣言的源头更值得关注。” 恰好,还有“微信被收费”的例子可以用来阐释,今天的 21 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的正是“谣言背后盘结的利益纠葛”。报道首先承认,当初这个消息就是“诡异地被一些大众类媒体及微博大号歪曲成了微信要向用户收钱”,而且“谣言最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不可控,任何人都可能出于各种目的来推波助澜”,但记者还是忍不住要提起人们的经验:“事实上,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打着用户旗号,打着消费者旗号’往往最终会沦为各大利益集团斗争的借口。之前的‘宽带反垄断’是如此,而‘微信收费’会不会也如此呢?” 没错,经验,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智慧,每个人都靠它规避风险、谋求利益,没有经验,终将寸步难行。对中国现状持有整体低劣评价的人们,就算也觉得有些事情听上去匪夷所思,但“宁可信其有”总归没有损失,况且,“并非所有恶俗传言都只是想象”。 这个标题是新京报评论副主编于德清对“海天盛筵”——一扬在清明节期间火爆得要冲出电脑屏幕的富人聚会——的感想,发表于今晨成都商报:“这两天,海天盛筵被传得沸沸扬扬,舆论没有止息。郭美美小姐又出来‘捣乱’了。据报道,这两天郭美美在网上与对手隔空炫富并互掐,郭美美晒出 500 万赌场筹码,而一位北京超跑会员晒出银行卡内余额 37 亿,并称另一个账户还有余额 99 亿……回顾事件的缘起,海天盛筵激起的舆论风波,始于微信的朋友圈,然后被曝光于微博。有当事人的网络留言,有现场的照片,信息之丰富,难免会令人相信事件的真实性。尽管事后看来,这些信息并不全面,或许也不真实。但是这些料已足以让大众对富人的生活展开恶俗想象,而这些低俗生活,或许也并非全是想象……网友的恶俗想象,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高端生活方式展会,乃至炫富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丑化。海天盛筵即便能澄清自己,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他的客户们洗干净。” 说起来,这段来自“屌丝媒体人”的感慨,已经有点晚了。 4 月 3 日下午,微博用户 @ 曹思阳发布多张微信对话截图,显示前一天刚在三亚落幕的海天盛筵活动涉嫌淫乱。虽然那些白衣低胸美女群体自拍、泳装聚会并不能直接说明“淫乱”,但“三天陪睡赚 60 万”“现场有 2100 个避孕套”、“我朋友被轮了”等说法,点燃了人们假日里加班上网的热情。 再加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早在 3 月 29 日就就发微博嘲笑“又到了一年一度暴发户和黑木耳欢聚三亚的时候了……祝你们找到真爱”, 3 月 17 日台湾女星小 S 丈夫许雅钧也曾在微博上“请大家多多支持 MC Club 在三亚举行的海天盛筵”,不少围观者已经深信不疑富人圈里的确上演着一场色情片里才有的乱交盛筵,用来形容那些一次性服务索价上万人民币的美女的名词——“脏模”、“外围”——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已经无需解释人人皆知。 虽然早就有人指出 @ 曹思阳的朋友 @ 辣笔小球、 @ 港怂萨沙在过往多起网络事件中涉嫌操纵舆论,并曾因为捏造虚假信息而被微博运营方处罚,但对海天盛筵现场细节已经如饥似渴的人们,又哪里听得进去?更有一些勇于响应人民群众需求的门户网站和都市报加入进来,最多是在标题里打上一个问号,向那些刚刚扫墓归来的人们普及最热门的色情传说。 甚至,直到今天,凤凰网还在用首页专题“图揭真实的海天盛筵”。信息来源于对南都娱乐周刊及一些网帖的汇总,虽然也根据主办方辟谣承认“海天盛筵是否存在淫乱,目前未有确切证据”,但更大的篇幅用来讲述那些被媒体和明星等多方证实“确实存在淫乱行为”的私人小派对:“知情人透露,三正亚最近半个月天天有小 party ,最乱的是 31 日的复活节趴”。 所以,这就是无风不起浪的道理,就是本能般不相信任何辟谣的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谣言和辟谣;被符合期待的信息所吸引,还是每次转发前都要自行审查?只要双方都不是无懈可击,这种争议就永远不会停止,拉锯的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交换阵地。 正如今天,当门户首页展示着《多地查处编造散布 H7N9 疫情谣言案件,十余人被拘》的消息,人民日报在头版赞赏着政府部门《用信息公开消除“禽流恐慌”》,并替上海交大发布《“捣鸟巢防禽流感”不实》的声明,南方都市报却也已经发现了官方通报中的前后矛盾之处,感慨“真相依旧是从‘谣言’开始”。 得获新浪以“上海检出 H7N9 后曾辟谣,推迟 12 天送检”在首页推荐,这篇《上海博弈 H7N9 》再提一个月前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和卫生局所发布的“网传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事件的真相”,声称当时的时间脉络是:“ 4 月 1 日,当内地媒体集体哀思张国荣十年祭时,港媒则大篇幅报道了上海的‘怪病’。刊载有吴亮亮死亡经过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上海市政府不再沉默,肯定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通报,公开应对 H7N9 ”。 下面这一连串反问,恐怕就是对“谣言倒逼真相”理论的最好注脚:“上海 3 月 4 日首次检出 H7N9 病毒,为何 3 月 8 日还辟谣‘排除了禽流感’? 3 月 10 日左右,上海已通过两家 P3 级实验室检出 H7N9 禽流感病毒,为什么 3 月 22 日才送国家疾控中心复核确认?如果 3 月 10 日向北京送检, 3 月 19 日便会全国通报,感染和死亡者会否少一些?”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