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 多重自我
多重自我 胡泳 网络精英致力于培育和提炼一种同时行动的能力,一种经常发展多重性的平行身份的艺术。旧日的个人看上去像虚弱无力、单向度的可怜人,而不是理想的人 瑞典的两位作者亚历山大·巴德和詹·索德维斯特提出了“网络精英”( netocrat )的概念,他们说:“网络精英对自我实现和同他们的真实自我建立联系毫无兴趣。这类概念在他们的眼里,是旧日的废话,一种迷信。他们既不相信、也不想相信被他们视为消逝了的年代的社会建构。相反,他们致力于培育和提炼一种同时行动的能力,一种经常发展多重性的平行身份的艺术。……旧日的个人看上去像虚弱无力、单向度的可怜人,而不是理想的人。” 受到德勒兹的影响,他们鼓吹精神分裂分析( schizo-analysis )。在德勒兹与伽塔利合著的《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一书中,两人宣布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认同、并可以表达自我的主体并不存在。他们的批判矛头直指弗洛伊德,因为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学家企图建立顺从而完整的主体自我。德勒兹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精神分裂分析,对精神分裂症者大加赞赏,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清除那种稳固的结构性的人格主体。 巴德和索德维斯特说,这种 精神分裂分析可以强化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改变的能力。 “网络精英会寻找一个平台作为憩息地,但随即便发现这个目标平台在移动。他们会转移到另一层面上的另一个平台,目的是为自己找到坚实的落脚处,但他们会再次发现那个平台的不可靠。这一过程周而复始——平台在不同的层面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然而善于吸纳的个人会很快将在平台间跳来跳去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他们继续对坚实地面的寻求,尽管知道这样做是虚幻的,但他们却为自己的艺术能力而着迷。从一个有意建构和经常修正的虚构式环境中浮现的流动状态代替了对坚实地面的信念。认识到这种虚构的脆弱性会导致幻觉的清晰破灭和意义的流失,但也会带领他们走向对创造性自由的沉醉以及永无尽止的可能性。” 其实,虽然传统想法把多重人格看做病态,虽然许多学者主张一个完整、统一和内在一致的自我,但多重自我的概念始终存在。威廉·詹姆斯是最早的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之一。他说:“有多少人认识一个人,并在他们的头脑里留下这个人的印象,此人就有多少个社会性的自我。”荣格心理学鼓励人们熟悉多样化的 人格面具 ( persona ) ,将其理解为普遍原型的显现,相信我们如果了解自己的阴影,以及自我中的异性意向( anima 及 animus ),将会极大地解放自己。正是因为这些观点他被逐出了正统弗洛伊德学派,而一个强有力的善于执行的自我( ego )成了心理分析的主流主张。 不过,就是在这里,也有一些学者把对自我的古典理解向前迈进了一步。除了对自我的传统理解,即把它的角色看做是让本我( id )以一种社会能够承认的方式表现出来,自我被认为也会促动一些它可以体验并掌控的富有活力的情境。还有许多心理学家把自我看成是对人格的整体组织,个人因此得以度过冲突和矛盾而仍然保持人格的一致。 也有论证说,个人把自己看成多层面的集合体,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个人存在自我表征的复杂性差异。复杂性高的人在自我的各个层面之间所作的区分更多,也会更好地应付紧张的情况。而当那些没有很好地区分自我的各个层面的人遇到类似情况时,他在某一方面受到的影响会殃及他对整个情形的判断,从而使他用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 个人的认同也同他从属的群体相关。当人们把自己认同为群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不同于作为个人的表现。勒庞指出当个人成为人群的一部分的时候,会产生“群体心理”( group mind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个人似乎对自身的行为失去了意识,会做出他 / 她作为单个人不会做出的极端举动。根据社会认同理论( social identity theory ),社会关系是自我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人们发现自己所属的群体比其他群体为优时感觉会更好。即便是与他人微不足道的联系也会给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产生有力的影响。个体自尊和群体自尊是相互关联的。 当人们同网络上的陌生人交往时,会变得非个人化,他们的群体认同显得更加突出。这种群体认同会导致他们在自己所属群体的基础上,套用老套看待其他人。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人们本来预计网上的匿名性会阻碍类型化的产生。 由上可知,认同的多重性其来有自。然而,没有互联网所产生的带有保护的环境,个人认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开掘,个人也难以同时保持多重自我。 http://www.neweekly.com.cn/newsview.php?id=4205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