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

自由亚洲 | 张维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思想市场的自由

中国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一直被中国政府严格管控,这是否影响到了中国经济与民主的发展?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十月六日的一次演讲时说,中国需要思想市场的自由才能达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请看本台记者郭亚萨和李泽雨从现场发来的报道。 张维迎在美国华盛顿智库加图研究所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思想市场的自由。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著有《市场的逻辑》、《中国改革30年》等书籍。...

阅读更多

王克勤 | 我的兰州,我的牛肉面

我的兰州,我的牛肉面                                                                               王克勤   对于兰州而言,牛肉面不是简单的一碗面, 是兰州生活方式,是深厚的兰州情感。 没有在兰州生活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兰州人对于牛肉面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情感,牛肉面对于这个城市意味着什么。 我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在兰州整整生活过 30 多年。我是从每碗 1 毛 8 分钱一直吃到每碗 5 元钱的人。 读书的时候,正是身体全面发育时期,曾经一度我一顿需要吃掉两大碗牛肉面,有时一天三顿全是牛肉面,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至少每天必吃一碗牛肉面。工作了,单身汉的我更离不开牛肉面,包括单位的食堂里,早餐必是牛肉面。成家后,每天早晨出门时,妻必然叮咛“记得吃牛大碗”(备注:兰州人俗称牛肉面为牛大碗)。有时单位加班,中午不回家,同事们去的地方必然是牛肉面馆。孩子从小就被我们带到牛肉面馆与我们一起分享牛肉面的美味。孩子上学了,早晨给他一块钱,孩子定然去楼下的牛肉面馆。有一阶段,我每天送孩子上学,下楼第一件事,父子二人每人一个牛大碗,尤其在冬天,那个热乎劲,别提有多爽。有时中午,我和妻都不能回家,孩子定然到学校门口的牛肉面馆吃牛大碗。朋友相约,常常也是在牛肉面馆见面,一碗面吃完了,事情也谈完了,简单、轻松、舒畅。 这不是我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几乎大部分兰州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离开兰州 10 年之久,每每回到兰州,第一件事情:吃牛肉面!即使母亲为我准备了我喜爱的饭菜,但我还是会选择先去吃牛肉面,父亲特理解“馋牛肉面,先吃牛肉面吧”。这些年出差在外,每每看到有“兰州拉面”的招牌便急匆匆赶进去,但每每都带着无限的惆怅与埋怨离开。全国各地不停的出差,不停的吃面,但总觉得没有兰州的面好吃,为什么?因为“兰州面食甲天下”,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偏好。 兰州人如此热爱牛肉面,成为了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方式。核心是兰州牛肉面确实好吃。 兰州人一般不会把牛肉面叫“兰州拉面”。兰州牛肉面已经有 160 余年历史,兰州人认可的正宗牛肉面是马保子 1915 年始创。必须达到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标准。即汤要清亮,罗卜片要白,辣椒油要红,香菜蒜苗要绿,面条要黄亮。所以兰州牛肉面又叫清汤牛肉面。 牛肉面的好坏,核心在汤。谁家的汤好,谁家的生意就会非常火爆。 马保子当年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也正在此。当年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把煮过牛肉、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 “ 进店一碗汤 ” ,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由此名气大振,被赠予 “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 的称誉。 其次才是面,面粉则必须选择甘肃地产的新鲜高筋 牛肉 面专用面粉,专用面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拉扯几十次不会断裂。面则可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圆的有粗、二细、三细、细、毛细 5 种;扁的有大宽、宽、韭叶 3 种。 牛肉面的面条分为多种不同形状,有圆的,有扁的,有棱形的。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拉面师会为其拉成:毛细、细的、三细、二细、筷子头,这仅仅指的是圆的。扁的,是面条的横截面呈扁平状。扁形面按照由窄到宽,可分为韭叶、薄宽、宽、大宽、皮带宽。棱形的,指面条的横截面呈 三 角形 、四边形等独特形状。常见的棱形面有荞麦棱子(三棱子)、四棱子等。以上各类面条,最受欢迎的当属细、二细、三细、韭叶等形状。过于细的面,容易在汤里吸水泡软,过于粗或过于宽的面则不易煮熟,或煮熟后较硬。棱形面及空心面则因对拉面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普及程度不高。更为精彩的是,顾客口头告诉拉面师自己想吃什么样的面,无论人多人少,拉面师记得清清楚楚。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人的早餐或午餐,每天兰州人几乎都要吃一碗牛肉面。 牛肉面馆一般店铺小,食者众多,面馆里坐不下,大家会端着面蹲在街头吃。冬天下大雪,最酣畅的是,许多人蹲在雪地里,鹅毛雪片在往碗里飘,碗里的热气却在往上冒。那气势才叫彪悍。 作为兰州人对牛肉面,不仅仅是可充饥的面食,更是一份兰州情感,又能品出兰州味道。那种西北高原的朴实,那种黄河穿城的热情,那种陇原秦腔的高亢。那是家乡的感觉,厚重踏实。 160 年来 兰州牛肉面 正是这样陪伴着数代兰州人生生息息。   本文正式发表在2012年7月2日《经济观察报》 http://www.eeo.com.cn/2012/0703/229293.shtml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王克勤 | 昂山素季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昂山素季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caption迈克尔·阿里斯,昂山素季和他们的长子亚历山大(摄于1973年,阿里斯家族提供)             四年前,我开始为昂山素季的剧本作调研,没想到竟发现了本时代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昂山素季和丈夫迈克尔·阿里斯的故事非常的浪漫,而且感人至深,感觉更像好莱坞催泪片的桥段:小巧美丽但是矜持的东方姑娘遇上了英俊热情的西方白马王子。         在迈克尔·阿里斯看来,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在不丹皑皑的雪山下,时任不丹皇室家庭教师的阿里斯向昂山素季求婚。那之后的16年,她是他忠诚的妻子,两个儿子的母亲,直到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她回缅甸短期探亲,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再也没有回过家。10年来,迈克尔一直多方奔走,积极活动,希望能确保妻子人身平安。最后他得了癌症,但是到死没有获得缅甸方面的允许,和妻子当面道别。         之前没人知道这些故事,我发现了原因所在:迈克尔·阿里斯博士很长时间以来都尽可能让昂山素季和两个孩子远离公众的注意。现在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迈克尔也已不在人世,阿里斯一家人的亲朋觉得是时候站出来,堂堂正正地,说一说昂山素季背后这位不为人知的伟大丈夫。         昂山素季是缅甸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她两岁的时候,父亲遭暗杀身亡。素季的成长伴随着一种强烈的信念——完成父亲未尽的民主事业。1964年,素季的外交官母亲把她送到牛津,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她的监护人高布斯勋爵介绍她认识迈克尔·阿里斯。阿里斯当时在杜伦大学读历史专业,但是对不丹很感兴趣。在昂山素季身上,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体现出更加浪漫的一面。但是当昂山素季接受阿里斯的求婚时,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缅甸需要她,她就必须回去。阿里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之后的16年,素季收起了自己性格中的锋芒,极尽其能扮演一个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当他们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金姆出生后,她又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这在她精心策划的儿童派对和精湛的厨艺上可见一斑。她甚至坚持给丈夫熨袜子,亲自打扫房间,令很多比她更有女人味的朋友们相形见绌。 1988年一个安静的晚上,昂山素季和阿里斯在牛津的家里看书,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素季的母亲中风进了医院。当时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12岁。         素季迅速飞回仰光,她觉得这事儿最多也就需要处理几个星期,结果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一连串暴力反抗军队的事件让国家陷入停滞。她在仰光医院照顾母亲时发现,病房里满是受伤的学生,有的还奄奄一息。当时任何公共集会都是非法的,于是医院成了这场没有领导人的革命的据点,“昂山将军的女儿回来了”这个消息像草原上的野火一般在民间迅速扩散。         一个由学者组成的请愿团体找到素季,请求她成为民主运动的领袖,她暂时允诺了,觉得一旦选举结束,她就有时间再回牛津。仅仅在两个月前,她还是个尽职尽责的家庭主妇,现在她却已经一跃成为反对缅甸军政府野蛮统治的起义领袖。         而在英格兰这边,迈克尔只能通过收听新闻,焦虑地获取关于素季一点一滴的信息:她在缅甸全国拜票,她的人气直线上升,她在大选前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军政府的各种骚扰,很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党员被逮捕,还遭受酷刑。迈克尔担心素季会和她的父亲一样,遭到暗杀,这种恐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1989年昂山素季被军政府软禁在家,迈克尔觉得这事仅有一点值得欣慰:她好歹可以平平安安的。         他开始行动,为提高昂山素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四处活动,希望这样可以让军政府不敢伤害她。迈克尔为此无私地倾注自己的精力,以回报过去那些年昂山素季为他所作的一切。但是他非常小心,尽可能保持低调。因为当昂山素季站出来领导缅甸的民主运动,军政府可以利用她嫁给外国人这件事在缅甸的媒体上恶语毁谤她,而且经常还是带有性歧视的羞辱。         之后的五年,当素季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素季依然被软禁在家,与世隔绝。她靠学习如何冥想、广泛涉猎佛学、阅读曼德拉和甘地的文字度过每一天。迈克尔在这五年间仅被允许两次探视。         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监禁,素季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返回英格兰和家人团聚。         但是她的家人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规劝她这么做。实际上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迈克尔清楚地意识到素季是人类宏大历史的一部分,即便他同时不停地“骚扰”那些幕后的政客们,并向他们施压。在家里,他摆弄着素季返回缅甸之前阅读的书籍,他用素季获得的各种奖状装饰墙壁,包括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他的卧床上方,悬挂着昂山素季的一副巨大的照片。         很显然,这么长的时间,通信不畅,迈克尔自然会担心素季是不是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一则来自路人的奇怪消息却暂时安抚了他的心——昂山素季的家里传出优美的钢琴声。而当东南亚的湿热天气最终毁了那架钢琴,连这样微弱的确认素季还平安的消息都断了线。         一直到了1995年,迈克尔突然接到了昂山素季的电话,她从缅甸的英国大使馆打来,她说她重获自由了!迈克尔和她的两个孩子获得了赴缅签证。当素季看到自己的小儿子金姆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非常地吃惊。她承认如果走在街上,她肯定会认不出他来。而素季自己在这五年中也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软禁造就了她更加坚强的性格,她也决心继续留在缅甸,即便这么做的代价是与家人更长久的分离。         记者费加尔·金与素季见了几次面,他用“钢铁般的内心”来描述这个女人。她身上百折不挠的道德勇气令我肃然起敬,促使我提笔写下《夫人》的剧本。很多女性听了昂山素季的故事,第一反应是:一个母亲怎么做得到和自己孩子分开呢?素季小儿子金姆的答案很简单:“她做了她必须做的。”素季本人拒绝对这个问题发表评论,但是她承认每当“我觉得孩子们可能需要我”,这样的时候最难熬。         1995年的缅甸之行是迈克尔和素季最后一次见面,三年后,迈克尔确证癌症晚期。他给素季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坏消息,然后马上着手准备赴缅甸的签证申请,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当面和她告别。第一次申请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又申请了30多次,这个期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著名人士为他写信请愿,包括罗马教皇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一名军官面见昂山素姬,告诉她:“你可以跟丈夫告别,但条件是你必须返回牛津。”         10年与孩子分离,这个困扰着昂山素季,却又难以用言语表达出的抉择变成了一个明确的最后通牒:你的家庭和你的国家,只能选一个。她悲痛欲绝。如果她离开缅甸,迈克尔和她都很清楚这便意味着永久的流放,而他们共同为此奋斗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如果她能,她会从英国大使馆打电话给迈克尔,而他肯定会坚称这个问题她甚至不应该去考虑。         我和迈克尔的孪生兄弟安东尼见了面,他告诉我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对别人提起过的事情。他说当昂山素姬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迈克尔了,她穿上一条他最喜欢的颜色的裙子,在头发上插上一朵玫瑰花,前往英国驻缅甸大使馆,拍了一段告别视频给迈克尔,她在视频中说他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这段录影被偷偷运出缅甸,却在迈克尔去世后两天才寄达。         缅甸的人权记录这几年还在继续恶化,似乎阿里斯家庭巨大的自我牺牲都是一场空。但是在最近几周,军政府终于宣布他们实施政治改革的意愿,素季22年的等待意味着她将在这场改革中被置身于一个与众不同的地位——如果果真有那么一天——她推动这种转变,和曼德拉为南非所作的事情一样。        昂山素季和迈克尔的民主之梦将最终成为现实,这正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        (Rebecca Frayn是作家、电影制片人。《夫人》从去年12月30日起在全英院线公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S词条】梅大高速塌方事故

【文章总汇】哥大学生抗议风波

四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香飘飘不是爱国,是爱钱”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