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 中国网民如何看政治人物:从微博粉丝团谈起
尽管政府在二月时颁布了相关规定,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俱乐部”仍然存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颁布新规定,防止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扮演”他人。新华社表示,今后“以国外领导人例如奥巴马、普京为名的”用户名称、图像、账号描述会被禁止。但目前还看不出这则规定对这些公众人物“粉丝团”或“粉丝俱乐部”产生的影响。...
阅读更多7月 7, 2015
尽管政府在二月时颁布了相关规定,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俱乐部”仍然存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颁布新规定,防止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扮演”他人。新华社表示,今后“以国外领导人例如奥巴马、普京为名的”用户名称、图像、账号描述会被禁止。但目前还看不出这则规定对这些公众人物“粉丝团”或“粉丝俱乐部”产生的影响。...
阅读更多7月 8, 2014
对抗性批评、乃至为批评而批评已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激进自由派人士是推动这类批评的主力军。他们将开展无底线批评的权利看成“言论自由”的本义,围绕言论自由的争议一时很难解开。 中国社会的批评或者说言论自由受到改革开放、互联网技术以及全球化的多重带动,总体上不断扩大。但这里有一个核心逻辑必须厘清,即各种批评必须有助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而不能演变成对它的挑战。这既是批评的政治底线,也是它的法律底线。...
阅读更多6月 17, 2014
中央司法改革办公室日前公布《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等文件,上海等六省市将先行试点四项改革,其中由省直接任免地方法官检察官的新规尤其受到关注。试点意见同时强调了“党管干部”原则,这引起部分自由派人士的不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