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

孔庆东:药家鑫案二审背后黑恶势力很猖狂

孔庆东:药家鑫案二审背后黑恶势力很猖狂 2011-05-20 08:11 来源:第一视频新闻网   第一视频新闻网独家评论员孔庆东就“药家鑫案二审受害人家属未被允许参与诉讼遭疑”这一话题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进行独家点评。   主持人:欢迎回来,咱们继续来看新闻,接下来这个新闻,可以说是今天所有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药家鑫案二审受害人家属未被允许参与诉讼遭疑,一起来看一下内容。药家鑫案二审将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二审中,被害人家属不能参与诉讼,开庭时只被允许旁听。对此,受害人亲属、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代理人张显提出质疑,认为省高院违反程序。   主持人:回到现场,我们想听听孔老师怎么看,药家鑫案今天8点钟开审了。   孔庆东:今天说了很多新闻,各有各的重要性,更像石菲所说的,全中国人民,包括全世界有良心的人都在关注药家鑫案二审,这个普普通通的刑事案件,变得扑朔迷离。现在此次此刻,这个案子已经开审了,就在开始之前,这个案子出现了很多可以的现象,比如说受害人的家属居然不被允许参与诉讼,只允许旁听,原告代理人律师张显律师已经提出了质疑,这个事情到底合法,是不是违反程序,这个可以在法律上争论。出现了这个事情,说明药家鑫背后的黑恶势力在猖狂的活动,他们目的是破坏中国的法制,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说弘扬法制的人,却把依法审理,诬蔑为民意狂欢,平日里口口声声维护法制,维护正义的北大汉奸法学家,,却把这个事情诬蔑为用狂欢来杀人,这样的人不应该拉出去枪毙吗?我们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以为一审判了死刑,二审还会维持原判,二审很可能出现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波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外敌人联合起来,打算从药家鑫案打开一个缺口,彻底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制,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让药家鑫不判死刑,另一方面,又在国外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说中国可以随便杀人,先怂恿你不用死刑,最后又把脏水泼到你头上,最后搞得中国礼崩乐坏,法制崩溃,人民以后无所适从,人们以后不知道怎么办,你被杀了,也可能白杀,你杀别人,也可能是白杀,当中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帝国主义派部队打进来,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所以今天上午的药家鑫案二审,我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维护法制,伸张正义,当地人民应该去支持受害人家属。   主持人:而且现在还有一方有特别激烈的争论,法院的做法有没有违反程序?   孔庆东:我们不要被这个药家鑫案二审吸引眼球,这个家属到底是旁听还是参与诉讼,这个可以争论,我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二审的结果,二审的结果,就是中国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很可能黑恶势力的想法,想把这个搅混,要增加许许多多的因素干扰宣判,让药家鑫逍遥法外,最后弄到最高法院去,这个案子拖一年两年都是可能的。药家鑫案二审,维持原判很有可能。   主持人:咱们看看网友对药家鑫案二审的评论,173600楼出来了,看一下。   网友:大家不要忘记,今天是药家鑫二审的日子。   孔庆东:不愧得到这本书,果然是非常敏感。   主持人:继续看网友的评论,看看他们对药家鑫案二审的看法。   网友:是激情就不该死吗?还是那句话,药不死,法死。   孔庆东:全国人民都愤怒了,我觉得汉奸卖国贼,就是想用这个事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逼迫人民起义。   网友:狗屁的4条理由,你还真好意思上述,看了你4条理由,全世界人民都笑了。   孔庆东:药家鑫他们家的上诉。   网友:这节目做得简直让人怒发冲冠。尤其是药家鑫案二审这件事。   孔庆东:没办法,不是我们要做这个节目,是中国现状让人们怒发冲冠,不管药家鑫案二审结果怎么样,他们家的人格已经没有了,人不管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应该自动服法,还能为自己保留自己的人格。   网友:群众在关注国家的法律。   孔庆东:群众也在关注国家正义的底线,这样的杀人犯都不能得到应该的惩处,我们国家还怎么继续往前走。   主持人:继续往下看,看看其堂网友对药家鑫案二审的看法。   网友:药家鑫还活着,是对善良老百姓的侮辱,是对法制的蔑视,是对社会正义的强奸。   孔庆东:这样案子,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这个案子不用这么复杂的搅合,之所以被搅合成这样,就说明有人要把我们国家搅乱,搅黄。   网友:没有原告哪来的被告,法院系统已经是腐败透了。希望药家鑫案二审能维持原判。   孔庆东:所以陕西省的司法机构,肯定是有它的难言之隐,不然不会在小小的细节上,制造这样的障碍,我们关键的还是要看,宣判过程中,从程序到结果,是否能够彰显正义。   主持人:我们更关注的是药家鑫案二审的结果会怎样。   孔庆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大家还是要坚持到底,继续挽救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家鑫案二审,大家都很期待结果。   主持人:好的,继续来看网友吧。   网友:看来药家鑫是死不了,以后就这样杀人,开车先压,再给八刀。药家鑫案二审,一定要判死刑。   孔庆东:八刀不死,再压,不死,再给八刀,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二次交通事故,这种事情太普遍了。   主持人:尤其是药家鑫案出来以后,陆陆续续这样的事件不断地曝光,说药家鑫案引发出来一个影响。   孔庆东:很多人都看到有机可乘,这样凶残的杀人,都有机会翻案,人人都在看。希望药家鑫案二审能维持原判。   以上内容为孔庆东对“药家鑫案二审受害人家属未被允许参与诉讼遭疑”这一话题进行的V1独家点评,更多精彩点评尽在第一视频新闻网网络电视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药家鑫案背后:公众怕的是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药家鑫案背后:公众怕的是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2011-05-20 11:37:4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4a6001017cm5.html 一起杀人案背后的离奇喧嚣 “公众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亚君发自北京 把药家鑫案看作是展示社会各种光怪陆离的脚本,并不为过。 本是交通轻伤,他却连捅受害人八刀(一说为六刀);本来案情清晰,却围绕“情与法”引发全民大讨论;本已触犯众怒,却还有人辱骂受害者并为他“声援”…… 判决未下,讨论之时,匪夷所思之处比比皆是。药案所呈现的忏悔哭泣也罢、辩护反思也罢、群情激愤也罢,辅以案情的展开而扩散发酵。而今无论是对哪一种结局,国人的内心似乎都有理由继续不安。 从撞人到“激情杀人” 最先令人震惊的,是药家鑫的凶残。 去年10月20日深夜, 西安 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驶一辆红色 雪佛兰 小轿车行驶至西北大学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26岁女工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侧躺在地上,发出呻吟声,想记下车牌号。 “(当时)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想到“农村人难缠”,药家鑫索性从随身带的包中取出一把单刃刀,向张妙连捅数刀。 张妙当场死亡,后经法医鉴定:她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亡。药家鑫随即驾车逃离,而当他行至另一路口时,又将两个行人撞伤,并被附近群众抓获。 事隔三天,经历了警方的两次询问后,10月23日,药家鑫终于向父母说出实情,并在后者陪同下向警方投案。 多大的仇恨以致连捅八刀?面对他人从生至死,难道没有半点“不忍”?对药家鑫“难缠”的说辞,张妙的丈夫痛斥药的心理素质“连三岁小孩也不如”。后者的辩护律师则将药的行径归纳为“激情杀人”。“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意为行为人因一时的激愤情绪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没有预先确定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不过,这一辩护很快因“受害人并无过错、不存在激怒行为人”而备受质疑。于网友看来,“激情杀人”近乎是对药家鑫无可争议的、故意杀人行为的狡辩。 “请问,我们可不可以也激情一把,杀掉药家鑫?”“或者,我见到药,我也激情地捅他一刀,然后不负任何责任?”……网络上的嘲弄和讽刺充满了对药行为的愤怒和不可原谅。 公开庭审引发的争议 但愤怒之余,随着3月23日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 庭审画面上,药家鑫抽泣着,时而泪流满面,时而下跪求谅。“我对不起张妙,对不起她的家人,也对不起我的父母。”药家鑫忏悔道。 辩护律师以“好人说”为药家鑫请求网开一面。内容包括:药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等。律师还向法庭出示了4份由药家鑫的同学、校友、老师等写的请愿书,请求法庭酌情考虑量刑。 如果没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接下来的“创新”举动,或许人们的顾虑会少一些。 当日旁听席上,除了各大媒体和受害者亲属,以400名大学生为主体的旁听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问卷——“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问卷上有两个问题: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是什么? “且不说被告人、受害人的亲朋好友,就是400余名大学生也很难具有代表性,其建议也只能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倾向性立场。这种对象的局限,直接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参考价值。”学者傅达林等人忧心忡忡。 此后,药家鑫的眼泪和在媒体上的“强势出镜”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把药家鑫案同去年著名的“李刚门”挂钩。 与当时交通肇事者的父亲李刚在电视上痛哭流涕、鞠躬谢罪类似,庭审后,央视第一时间对药家鑫进行独家专访,后者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直言“我看不到希望,经常想自杀”。相形之下,受害者一方的话语却没有得到同时展现。镜头前,张妙丈夫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是当庭的眼泪和心酸。“农民就难缠吗……额头上写着‘我是农民’你就是把她撞瘫了?……我不问你要一分钱,至少还有个娃啊……孩子,才2岁,昨天看着妈妈的照片说是阿姨,问妈妈干嘛去了。” 对执法机构和媒体公正性的质疑直接引发舆论反弹,众矢之的瞄准对“权大于法”的警惕。“先告诉我他钢琴十级,一直学习很好,然后是他开始忏悔,解读自己,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都是为了将来的轻判所做的铺垫。” 网友“天涯”的感受得到了诸多网友的认同。尽管后来事实证明,药家鑫并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 “是我,我也捅” 就当外界围绕药家鑫一案正在激辩“激情杀人”、“‘好人说’能否减轻罪责”时,力挺药家鑫的言论在4月1日横空出世。 “我要是他(指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当日下午,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所谓“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在网上留言的截图。 其实,李颖是药家鑫的师姐,已毕业离校。问题关键在于,药家鑫的“冷血”逻辑居然有人拍手认同。一时间,由药案引发的社会道德危机因李颖言论而放大。 教育学专家认为,这传递出中国教育的危险信号,直接体现出药家鑫们极端自私的扭曲价值观。 “不难发现,李颖的冷血言论,其实有着深厚的土壤,她也并非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这种暴力语言,其实与‘激情杀人’等论调并无二致。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原生态而粗鄙的表达,而后者则是披上了一件看似理性而实则荒谬十足的外衣罢了。”媒体从业者苗蛮子表示。 李颖很快迫于压力而道歉:“我一直都在道歉,给每一个骂我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确实过分,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原谅我,我真的错了!” 4月6日,西安音乐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专门刊登文章《关于网传药家鑫案件、李颖网帖事件的情况说明》,文章称,无法证实已离校生李颖确为网上发帖之人,而全院上下一致认为,药家鑫行凶杀人受到法律严惩是其罪有应得,咎由自取。“我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坚决拥护法院依法判决。我们应该以药家鑫为反面教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 显然,“李颖”言论触及的,更是对社会良心底线的拷问。 公众的担忧 李颖之外,因药家鑫案被网友讨伐的,还有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李玫瑾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将药家鑫的残忍行为解释成他过去砸琴行为的一种替代,继而被概括为“钢琴杀人说”而饱受抨击。 4月10日,她为此接受媒体专访,直言“钢琴杀人”系误读,并称自己从未开脱药家鑫,后者在她眼中“是一个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年轻人”。 然而,李玫瑾的“双重标准”却成为她挥之不去被诟病的核心。细心的网友发现,2004年马加爵一案中,李玫瑾的点评为“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而今针对药家鑫,她却读出了“不忍”、“委屈”,表示“非常遗憾”。 不同环境下,公众和专家的语境错位直接削弱了专家的公信力。此时,有人宁可“矫枉过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以暴戾似的语言让不少网友感到“解气”。“他(药家鑫)长的是典型的杀人犯的那种面孔……你不懂,(药家鑫)一看就知道是罪该万死的人。”孔庆东这样点评道。 但同时,他的同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提出疑问:“我们当然可以依法判决一个人死刑,但是可否不要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处死我们的同类?” 然而此刻,面对法院、媒体、学界或有意无意地充当“药家鑫辩护团”时,民众“群起攻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恐惧。“他们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老愚说。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水调歌头药八刀死刑终判

大快人心事 药八刀完蛋 专家学者教授 鸦声尽哀婉 还有CCTV 从来为虎作伥 谎言难自圆 拂逆民心者 必被吐沫淹 性情阴 心智乱 手段残 卅年鬼魅肆虐 才俊成罪犯 神州未来何去亟待正本清源 还我好河山 载舟与覆舟 人民说了算注: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官宦子弟药家鑫连续八刀捅死农妇张妙是弹钢琴的习惯动作,为激情杀人;法学泰斗贺卫方说不能因群众的欢呼而处死一个人;央视专门为药家提供制造免死舆论的平台。…

阅读更多

药家鑫的药与中国社会的药

  药家鑫一个人不可救药,不可怕;可怕的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药家鑫的社会,找不到药;更加可怕的是,律师、教授、法官,这些“专家们”不可救药。   德国著名作家伯恩哈德?凯勒曼(Bernhard Kellermann ,1879~1951)在希特勒垮台后,于1948年发表了反法西斯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死者舞蹈》(Totentanz)。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个中等城市,作者没有点出城市的名字,目的是说明,所发生的是整个德国普遍的现象。   小说的主人翁是法比安博士(Dr. Frank Fabian),他是一名著名律师和政府的法律顾问,而且是那座城市里极受人尊敬的公民模范。故事一开始,法比安博士从疗养院回来,发现自己的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西斯分子夺取了政权。   这时候,法比安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加入希特勒的政黨呢,还是抵制这群匪徒?前一条道路并不难,只要到那里一登记就算入黨,接着便是飞黄腾达,财源茂盛;而走后一条道路,连维持一个律师事务所都不可能,甚至随时有杀身之祸。   法比安本来是当地的著名自由主义者,可是他改变了理想,从黄色的自由主义者变为褐色的法西斯主义者。   凯勒曼在法比安身上揭示了德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自私自利、追求名位、意志薄弱。果然,法比安入黨后立即与新市长陶本豪斯搭上了关系,凭着他的聪明智慧,给新市长拟出一篇就职演说的讲稿,大获赞赏,又博得了行政长官鲁姆夫的青睐。于是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官职是建设局局长兼政府顾问,最后登上代理市长的宝座。   像法比安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正是希特勒所需要的。纳粹从这一阶层里召募来许多“专家”,做他们的羽翼,而这些“专家”便在法西斯政治或经济的体系中担任高位,为他们出谋划策。   另一方面,凯勒曼对于无恶不作的法西斯分子也给以无情的鞭挞。他们从上到下都在疯狂捞钱,每个人都想在赃物中分得一份。于是全城弥漫着一股“淘金狂”。法比安已经离婚,其前妻利欲薰心,她看到法比安生财有道,想方设法与法比安和解,特地为他留着两间空房子,等待法比安搬回居住。她搞沙龙,搞“友好之盟”俱乐部,举行演讲会等等,固然出于对法西斯的狂热,主要的还是想高攀新贵,借以捞钱享受。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谁应该对德国法西斯化负责任?”   凯勒曼指出,造就纳粹当权的人,主要的是那些大富翁、军火制造商和工业家。但是,在这些人和事的背后,却存在一股真正的推动力,那就是“专家们”的推波助澜,使人的道德沦丧,把德意志推向毁灭的边缘,把德国人民抛入灾难的境地。   毁灭一个社会的真正凶手是谁?当一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失去良知,所谓的专家们都“激情杀人”时,这个社会恐怕真的不可救药了!   作者: 谢盛友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2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药家鑫的药与中国社会的药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黑幕现象,为何层出不穷 (0) 钱云会告诉世界:中国进入了危机社会 (0) 话说中国吏治 (0) 触目惊心——悬崖边上的中国 (3) 舆论热点背后是“公平危机” (2) 细说南北 (0) 社保的小真相“揭秘” (0) 社会不能为弱者的非正义诉求所绑架 (0) 砖家证实,胡斌拿路人的生命当儿戏! (0) 疯狂的世界 (3) 略论中国社会病 (3) 用一个字概括中国社会的特征 (0) 牛年一切都“牛”起来 (1) 江湖,中国社会的真相 (0) 死鸡这样走向餐桌 (1) 更美好的社会 (2) 新的三座大山,精英之祸成了国之大祸 (7) 探讨公权私有制社会 (0) 报纸上太干净,社会将会很肮脏 (0) 我们这一代 (0) 我们正在习惯的五十个异常现象 (1)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 (0) 当代中国社会的学术腐败及其治理对策 (0) 张晓梅委员,你老公喊你回家拿钱! (3) 建议给两会代表、委员每人发辆车 (1) 实事求是各行其是 (0) 完善社会保障、投资民生事业 (3) 失落的一代 (0) 大裂变来了? (19) 在中国谁真正地富裕了? (11) 口号立国 (0) 农民工: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 (2) 关于中国当前局势的不完整药方 (260) 令人痛苦忧心的中国民众生态 (0) 从中国的旅游欺诈泛滥看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 (6) 今天的中国 (8) 为国分忧,就早点死吧 (3) 为一国三制鼓与呼 (0) 中国经济的庄园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0) 中国社会的信任度正在解体 (2)

阅读更多

四谈夏案——如果最后一道屏障失守,夏俊峰将成为一个阶层的命运符号

四谈夏案: 如果最后一道屏障失守,夏俊峰将成为一个阶层的命运符号 肖雪慧 这个案子的背景和情节发展,是近年来人们非常熟悉的那种。 夏俊峰,一个承担了社会转轨代价的下岗工人,被令人目眩的快速变化抛到底层。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年幼的儿子有个好前途,夫妻俩到处打工,最后选择当街头小贩。不到八个月小贩生涯中,他小心谨慎躲着城管但仍然没能逃过被城管抓、打、抢的命运,终于,被冰冷的体制力量和以掀打踢抢行为模式闻名遐迩的队伍逼向绝境,冲突中出了命案。沈阳市和辽宁省两级法院借手中掌握的司法之力再猛推一步,夏俊峰就被推向了危在旦夕,生死一线的境况。 两级审理在若干关键处做法可疑。一开始便把案子当死刑案件办理,却并未遵守办理死刑案件的严格程序要求,既不让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质证,在命案当事双方证人证言上又一边倒采取城管一方而排斥任何有利夏俊峰的内容,六位目击夏俊峰街上经受城管暴行的人自愿出庭作证均未获准。一个死刑案件竟是在无一证人出庭的情况下定案的。一审法院偏向性明显,二审法院原本有机会纠偏,而且最高院等五部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称《规定》)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该证人证言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法院应当通知出庭作证。这也是二审辩护人滕彪博士所提异议和辩护意见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二审法院歪解最高法司法解释,且闭口不提上述《规定》相关要求。 除重大程序漏洞,一、二审判决书在措辞上淡化消解城管当事者问题,于法无据的夺罐说成“暂扣”,有众多目击证人的摔物、殴打、谩骂,用没有过错归属的“冲突”搪塞,身上伤痕解释为用夺罐发生“肢体接触”所致,于是,涉嫌违法犯罪的野蛮行径被法院判词利用语词术一笔勾销。同样手法用于被告但功能截然不同:判词抹杀被告经受的凌辱打骂,消泯掉案件起因和发展中被害人的作用。密室中所发生事件经过在并未查证确实、至今存疑的情况下,把杀人的“故意”强加被告。比如,措辞巧妙的判词下,那把刺向被害人的刀具没有了它原本作为谋生工具的切肠折叠刀属性和打开仅15厘米的事实(这个情况跟同样众目睽睽下的药家鑫案完全不同,那是专门携长30厘米的管制刀具走向无辜被害人),造成夏俊峰携凶器刻意杀人印象。“故意杀人”动机,却避而不谈。 刻意淡化消解和刻意强加,双向用力置夏俊峰于死地。莫说遭受的其他社会不公驱使他街头谋生并最终发生两年前的5-16事件,单从审判过程和判决对他的不公就令人吃惊。 最高院的死刑复核程序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死刑复核程序,一要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二要实行慎杀、少杀的刑事政策,三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三条就像条条针对夏俊峰案,而在当下存在严重司法不平衡的现实下,城管打死人,至今无一起还被害者起码公道,人们势必要通过夏俊峰案来衡量第三条,即我国适用死刑的尺度是否统一。人们看尺度是否统一,不仅是该条指出的地区间宽严不一,更要看是不是不同身份之间宽严不一。 如果复核程序守不住这三条,不能还夏俊峰一个公正,也给司法自身一个在全社会重塑信任的机会,后果难料。但最直接的后果却可以预见:每个小贩,不论是否街头游走,都能从夏俊峰的遭遇看到自己的真实处境和可能的结局。这种结局已经很难视为个别极端情景下的偶然,而是几率越来越高,任何一个走上街头讨生活的小贩乃至坐商都可能遇到,只要被抓住、被施暴而奋起反抗的话。 危险源于政府权力无界,对社会生活无孔不入的管控;行为无底线,暴力进攻公民权利的行径被冠之以“公务”“执法”。横空出世的城管机构正是近年这两大危险趋势的体现和象征。作为病态扭曲的城市治理观和地方政府管控、操纵社会生活野心的产物,城管机构缺乏合法出身①,地方政府在法定执法机构之外,让合法性尚成问题的城管综揽许多领域的执法权,既是权力私相授受的权力乱象,更违背职权法定原则。而视小贩为主要执法对象,则把这个庞大的底层谋生群体预置到随时可以打击、压制的不利法律地位,这种法理有亏的双方关系定位,已经埋下双方冲突的根子,城管的行为模式、暴力惯性一开始就把冲突演绎为现实,这个机构的暴力惯性使其中行为正常、有心改变现状的人也不得不为其背书。城管不断酿成命案,也不断把城管制度的问题推到全社会面前。奇怪的是,城管制度一次次被推向浪尖,但每次平息甚至尚未平息,恶行和权力一起升级。 由这个机构体现的权力乱象正在使社会付出高昂成本:破坏社会自治功能,制造冲突,积累仇恨,被冠以公务、执法的暴力行径对罪与非罪、合法与非法界限的彻底颠覆,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底线,城管暴力和戾气,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向全社会传导。 当小贩发现自己在城管追逐下逃无可逃而又难获公正,那么,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注: ①2008年初天门城管打死魏文华事件发生后,引发全社会对这个机构存在必要及合法性的质疑,当时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司长青锋“通过调整法律由人大的授权”解决其合法性问题的说法其实也证实了城管无合法地位。参见:《城管问题能通过颁发出生证解决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0f79650100a9l2.html 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本文刊于这一期南都周刊   随便推荐一个视频:凤凰卫视陈晓楠主持的“冷暖人生”访谈夏俊峰的妻子张晶。 张晶叙述中,家庭梦想;曾经苦但快乐的生活;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体味的小贩艰辛;对城管制度的评价,都真实质朴。最令人动容的是希望瞒住孩子让孩子以为社会美好不去仇恨,能有个健全人格,让人想起《美丽人生》集中营的那对父子。   http://t.cn/heacnp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