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瓜

华尔街日报:“革命”的后代

核心提示:就在薄熙来下令让学生和官员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同时,他的儿子却开着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身着燕尾服与美国大使的女儿共进晚餐。 来源: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发表:2011年11月26日 作者:JEREMY PAGE 译者:c.t 今年年初的一个傍晚,一辆红色的法拉利停在美国驻中国大使的官邸门前,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位身着燕尾服的青年。他的爸爸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之一。 这位青年就是23岁的薄瓜瓜。他与洪博培大使的女儿有个晚餐约会,因此他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那辆车却着实令人意外。薄瓜瓜的父亲薄熙来当时正置身于一场充满争议的唱红歌活动之中——这个活动通过大规模重唱革命老歌来重振毛泽东思想。他还下令让学生和官员下乡到农场去工作,以便体验乡村疾苦。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却驾驶着一辆有着国旗般鲜红颜色、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豪车——在这个国家,平均家庭年收入大约是3300美金。 这个从若干知情人士那里得来的插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挑战:即如何在一个日益多样化、信息灵通并且诉求更多的中国社会中,继续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中共领导人的后代——通常被称为“太子党”——由于其商业胃口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奢侈品的明显兴趣,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对官员腐败以及滥用权力的报道正在让公众的愤怒升温。 薄熙来与他的儿子,在2007年祭奠他父亲的追悼仪式中。 国家控制的媒体将中国领导人描绘成过着简朴生活的人,因为这是他们公开拥护的共产主义价值观。但是当这些政治贵族的子孙成为利润丰厚的商业角色,并且落入财富的陷阱中之后,他们的高调言行越来越引起质疑。对于依靠工农运动发家得以垄断政权的中共而言,这样的质疑让它十分不舒服。 太子党的知名度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尤为引人瞩目,因为明年国家就要进行十年一次的领导人更替,一些年长的太子党预计将要接任中共的最高职位。这种前景使得一些中国商业圈和政界圈人士怀疑,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这个政党会被一些精英家族所控制。这些家族已经控制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相当大一部分财富,并且在军队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家族政治图。)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精英政治的专家李成说:“这个趋势变得非常清晰,现在已经不再遮遮掩掩了。太子党历来都不太受欢迎,但现在他们在政治方面变得如此强势,以致目前引起人们对于‘红色贵族’合法性的严重关切。中国公众对于太子党对政治权力及经济财富的双重把持非常不满。” 现任领导集体包括一些太子党,但是由于存在着另外一类非世袭的派别(包括现任国家主席兼党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为他们的竞争对手,这种情况获得了一些平衡。然而,胡锦涛的继任者预计将是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为一名革命英雄的儿子,他将是第一位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太子党。很多中国政治方面的专家认为,他已经和一些希望获得晋升的太子党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同盟。 他们之中就包括薄熙来,他也是一位革命领袖的儿子。据两名经常见到薄的人说,他时常谈及他与习家的亲密关系。习近平的女儿目前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而薄熙来的儿子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生。 作为政治局25名成员之一的薄熙来,有望进入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我们通过他的办公室请他来对此作出评论,但没有收到下文。他的儿子也拒绝回应我们通过email和他的朋友所发出的请求。 一些官员子女的恶行在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类似twitter的微博用户之中。由于微博的信息流动速度非常快,因此网络审查人员更难以监控和阻止。今年9月,互联网用户曝光两名年轻人用宝马车撞坏了另外一辆车,殴打被撞的司机并且警告围观者不要报警。其中一位是一位将军年仅15岁的儿子。 这一事件引起一片哗然。据政府媒体报道,这名将军的儿子现在被送往警方的惩教机构,接受一年的关押和教育。 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应该继承财富或者经营其他的事业来补贴自己微薄的工资。一名部长的年薪大约是140000元(22000美元)。他们的家人只要不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是被允许经商的。实际上,这些家庭的财富来源往往无法追查。 去年,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一名前国家副主席的儿子——同时也是前红军司令的孙子——在澳大利亚购入了价值3240万美元的海滨豪宅。他申请推倒这座百年豪宅,以便建造一个新庄园,其中还将包括两个由瀑布相连的游泳池。 6月29号,薄熙来在重庆的一场红歌演唱会中挥舞手中的国旗 很多太子党是在守法经营。但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在经济体制中享有不公平的优势。因为尽管这个国家已经拥抱了资本主义,但却还是由政府所统治,并且在决策过程中不允许公众进行实质性的审议。 政府拥有所有的城市土地、关键行业以及银行。其中银行将绝大部分贷款发放给国有企业。这让政治圈内的人士得以大量获利,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私人关系以及家族威望来攫取资源,并调动同样的关系网来保护自己。 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在去年承认了这个问题。它报道了一个民意调查:91%的参加者相信中国所有的富有家庭都有政治背景。前中国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网络论坛上写道,官员的家庭成员财产状况是“公众最不满意的问题” 一名太子党对于认为她以及她的同僚通过“红色”背景受益的说法相当不满。32岁的时装设计师叶明子是一位红军创始人的孙女。她在一封email中说道:“来自著名的政治家族并不能带给我更低的房租以及特殊的银行资助或者政府合同。实际上,政府主要家庭的小孩受到非常严格的管教。他们中的大多数非常小心翼翼地避免造成受到偏袒的印象。” 在1949年毛泽东革命成功以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共产党领导的孩子大多避开了人们的视线,生长于高墙大院并毕业于精英学校,例如北京男四中。薄熙来以及一些现任领导人当年就曾在那里念书。 在1980和1990年代,很多太子党出国深造,并且往往随后加入了中国国有企业、政府机构或者外国投资银行。但是他们大多数保持非常低调。 现在中国领导人家庭越来越早的把他们的后代送往海外学习,经常是在美国、英国和瑞士最好的私人学校,以确保他们随后能够进入西方最好的大学。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的太子党逐渐在商业中占据显要的位置,尤其是私募基金行业。这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同时让他们与中国和国际的商界精英保持经常性的接触。 2008年,薄瓜瓜邀请成龙参加牛津的讲座,并与他同台演唱 年轻一代的太子党经常出没于模特、演员、体育明星聚集的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的酒吧一条街,炫耀着他们的法拉利、兰博基尼以及玛莎拉蒂。其他人则常常出现在就着雪茄和中国白酒谈论生意的专属会所,例如位于紫禁城附近老宅之中的茅台俱乐部。 在北京近郊,一位前副总理的孙子新开了一家马球俱乐部。近日的一个下午,阿根廷运动员骑在进口的马驹上为那些未来的会员进行了一场表演赛。 “我们在将马球运动带向大众。当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众,”一名工作人员说。“那边的那位是一名将军的儿子,另外一个人的祖父是北京市市长。” 太子党在国外也越来越令人瞩目。时装设计师叶女士最近被刊登在某期的vogue杂志封面。她旁边是万宝宝,一名珠宝设计师,同时也是前国家副总理的孙女。 但是在众多年轻太子党之中,最突出的还是薄瓜瓜。没有任何其他在职的政治局委员的孩子在国内外有过如此高的知名度。 他的家族地位可以追溯到薄一波那里。他曾经帮助毛泽东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在1966至1976年的文革中遭到清洗。薄一波最终被平反,他的儿子薄熙来在1987年是党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一年薄瓜瓜诞生。 据他的朋友说,这个男孩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被警卫严密保护,被司机来回接送,学业有时候由私人教师辅导,有时候在久负盛名的北京景山学校学习。 2000年,当时担任东北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送他的12岁儿子去一家英国预科学校Papplewick读书,这家学校的网站标明他们目前的学费是22425英镑(大约35000美元)一年。 大约一年以后,薄瓜瓜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哈罗公学的大陆人。这是英国最顶级的私立学校,其网站显示当前的学费是每年30930英镑。 到2006年,薄瓜瓜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他的父亲当时是中国商务部部长。那里的学费大约是每年26000英镑。现在,他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花费大概是70000美元一年。 这些炫目的海外教育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他哪里来的钱支付这些学费。以今天的价格计算,这个总数已接近60万美元。他的朋友们说他们也不清楚。其中有一人暗示说薄瓜瓜的母亲通过她做律师的收入支付了这些费用。她的律师事务所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中国媒体报道过薄瓜瓜自称自从16岁开始至今,一直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哈罗公学、牛津以及肯尼迪学院则称他们不会对具体某个学生的情况发表评论。 眼下,教育成本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热议话题,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现在中国的教学质量并不满意。但是只有相对富裕一些的人才能送他们孩子出国学习。 对于其他人而言,薄瓜瓜的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是很有争议的。他在牛津大学参加社交活动的照片在网上疯传。在其中一张照片上他袒露着胸膛,在其他照片上他则身着燕尾服或者其他奇装异服。 据他的朋友说,薄瓜瓜在2008年协助组织了一场名为“丝绸之路舞会”的活动,其中包括了来自中国少林寺武僧的表演。他也邀请了中国功夫明星成龙到牛津举办讲座,他们还同台演唱。 第二年,薄瓜瓜被位于伦敦的名为英国华人青年联会的组织授予“十大杰出华人青年。”他同时也是“牛津新兴市场”公司的顾问。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它由牛津大学本科学生所组建,旨在探索“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和职业前景”。 今年,薄瓜瓜在西藏度假的照片流传到了网上。照片里和他在一起的是一位年轻女孩陈晓丹。她也是一名太子党——她的爸爸是中国发展银行行长,爷爷是著名的革命家。公众纷纷八卦两人关系,网上同时也批评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有着很明显的警车护卫。陈女士没有回应我们透过email和facebook发出的询问。 在今年人代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他儿子明显的恋爱关系时,薄熙来语带玄机地回应到,“我认为这是他们第三代人自己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要讲求民主嘛?” 据薄瓜瓜的朋友们说,他最近曾考虑过离开哈佛开设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名为guagua.com,但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念头。这个域名被一个位于北京的机构注册。那里的工作人员拒绝透露任何关于经营的情况。“这是一个秘密”,看门的年轻人这样回答。 他的朋友们还说,目前还不清楚薄瓜瓜在毕业以后会做什么工作,以及如果他父亲晋升常委之后他是否还能保持这么高调。据中国《南方周末》报道,2009年他在北大的演讲中,曾说到他希望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为人民服务”。 这家报纸还报道说,他排除了从政的可能性,但是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展现了一些像他父亲一样的魅力和矛盾。当被问及他在伦敦参加派对的照片时,他引用毛主席的语录说“要严肃活泼”,并且接着谈论成为中国新贵族意味着什么。 “像类似开豪华跑车这样的事情,我知道英国贵族不会这么傲慢,”他说。“真正的贵族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是会相对比较低调。”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1/11/26 — 华尔街日报: China’s ‘Princelings’ Pose Issue for Party –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2011/07/11 — 習近平力推薄熙來擔任北京市委書記/胡錦濤推胡春華當北京市委書記 2011/04/11 — 西西河:共青团这条道啊,彻底断绝了平民子弟的希望 2010/05/06 — 布鲁金斯:中国的政敌团队 2010/04/01 — BBC:薄熙来“打黑”和“没良心”的批评: 薄熙来形容那些指责“打黑”是“出风头”的批评“没良心”。 2011/11/28 — 熊国昌:一部被刻意掩盖的爱国主义教材——中东路事件的真相该不该告诉中国人民? 2011/11/25 — 今天是毛岸英同志逝世61周年 2011/11/25 —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 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2011/11/19 — 编程随想:回顾六四系列(1-9) 2011/10/16 — 力惩沃尔玛立威 薄熙来再下一城

阅读更多

中時電子報 | 中共太子黨 是否清廉受關注

     中共將於明年舉行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最高層權力交班,以習近平為首的「太子黨」將嶄露頭角,但他們是否清廉,能否推動政治體制改革,都深受外界關注。      美國之音報導,有西方媒體認為中共「太子黨」是擁抱權力、追逐財富、生而為錢的一代;但也有專家認為,「太子黨」中並非沒有清廉之輩,「官二代」今後如果掌握大陸政權,不見得會一味維護貪污腐敗。      報導說,「華爾街日報」26日以「革命兒女」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描繪了身穿燕尾服,開著紅色豪華法拉利跑車的薄瓜瓜,赴前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官邸宴會情景。      文章指出,在一個去年平均家庭收入僅約3300美元的國度,領導人的兒子開著價值幾十萬美元,顏色「如中國國旗般鮮紅」的跑車似乎太過招搖。而薄瓜瓜履歷表上一連串世界著名學府的背後,也貼著60萬美元的高價標籤。      薄瓜瓜是現任中共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兒子,12歲赴英國留學,為英國著名貴族學校哈羅公學第1位大陸留學生。牛津大學畢業後,薄瓜瓜就讀美國哈佛大學。薄瓜瓜的祖父薄一波是已故中共元老。      報導就此訪問了大陸學者,分析「太子黨」情況。      已故中共元老葉劍英的養女、北京作家戴晴表示,1980、1990年代出生的「官二代」、「官三代」從小占盡權利帶給他們的一切好處。「他們本來有那麼好的條件可以開闊眼界,更是衣食無憂了。可是你看鄧小平的小兒子,本來學了物理,可是回來以後,發財啊,發財啊。這批人很多都是這樣,只要有機會,就都是把住這個權力,同時就拚命地發財。」      報導引述大陸網上曾經流傳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大陸億萬富豪9成以上都來自高幹子女,2900多名高幹子女坐擁多達人民幣2兆元資產。「太子黨」依靠家庭背景、裙帶關係進行權錢交易,在大陸民間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不過,知名學者陳子明認為,「太子黨」並非全是貪腐之輩。他說:「官二代裡也有清白的,不是官二代的也有貪得厲害的。」      陳子明表示,中共下一代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克強,就沒有傳出什麼貪腐問題,他們在打擊腐敗上所背的包袱應該不是很重。      陳子明批評目前的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已進入「擊鼓傳花」狀態,沒有要解決危機的心態,「他們覺得自己本來任期也都快到了。由於他們的氣質、成長環境造成他們的一定局限性,使得他們在做事情上沒有很大的魄力。」      至於「太子黨」掌權後會不會有助於大陸民主化?陳子明認為,現在做出判斷還為時過早。      習近平是大陸現任國家副主席,他的父親習仲勳是中共元老。      報導指出,「太子黨」中目前比較突出的如習近平、薄熙來,以及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國務委員劉延東等,被看好可能在18大進入政治局常委會。      「擊鼓傳花」是一種遊戲,一人矇眼擊鼓,眾人傳花,鼓響花傳,鼓停花止,花在誰手上,誰就摸彩或表演。1001127

阅读更多

张晓舟 | 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

旧文,刊于《时尚先生esquire》六月刊   十年前迷笛音乐节还只是个地下免费演出,舌头乐队压轴演出,吴吞在台上发出一段著名宣言:“如果你们的身体正在被摧毁,那就让他们摧毁吧,如果你们的心灵正在被摧毁,那就让他们摧毁吧,对于我们那没有什么,这个时代摧毁了一切,但是它至少给了你反抗的权利……骨头,不应该被埋在地下,它应该成为梯子或者工具或者绳子,但是种子必须埋在地下,埋在土壤里,那样它才会长成一棵树,一个希望的火把。重要的不是摇滚乐,重要的是你们自己。”   十年过去,社会的本质没变,但时代的氛围变了,从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死磕,到一代人来这儿相互撒娇,希望的火把烤出一串鸡翅,自由已成鸡油,鸡油引导人民,酱油引导人民,中石油引导人民,那些坑坑洼洼苦大仇深的铁托老脸一一终于被新时代的洁面乳控油成功。   有趣的是在一部摇滚纪录片当中,吴吞在迷笛舞台的经典语录——“这个时代摧毁了一切,但是它至少给了你反抗的权利”,字幕上显示的却是“这个时代没有给你们反抗的权利”。这个反动的篡改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这个鸡油酱油石油控油的时代,即便你没有反抗的权利,好歹还有反讽的权利。是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还是让我在雪糕上撒点盐?就像雪糕里的一根鱼刺,体制内的一根鸡鸡,你慢慢软了。   无力反抗,唯有游戏。反文化——强硬的对抗性的地下文化——在今日已逐渐蜕变为消费文化亚文化,或者用一个臭了大街的词儿:创意文化。   红色文化依旧遮天蔽日,然而同样遮天蔽日的网络娱乐文化也可以消费和消解红色文化,革命至死不如娱乐至死。在革命至死和娱乐至死之间,我们苦逼地活着,苦中作乐。   比如黄艺博的五道杠,乍看是红色文化主流榜样故事,却迅速沦为娱乐段子。在这个五道杠革命励志故事中,黄艺博小朋友甚至成了弱势一方。因为他的父亲仅仅是一个退伍军人,虽有官本位意识,却远没有官本位资本,而拥有官本位资本的,满脑子想的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你以为他们真的会从小教育孩子看cctv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看那些连他们自己都懒得看的官样文章?你以为他们会在家里教孩子唱红歌?傻孩子才学黄艺博,好孩子当学薄瓜瓜。唱红歌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差人来给自个儿唱堂会,唱堂会只是壮声威,搓麻将才是正经事——官本位权力博弈才是王道。 两岁就开始看新闻联播,一生下来就老了,从小狂打革命激素看上去阳光灿烂的小黄只是红色文化遗老遗少的一条可怜的影子,在权贵社会主义兼资本主义的官本位文化和商业消费娱乐文化之间左右不是人。   五道杠革命励志故事无非再一次暴露了中国教育的致命缺失:缺失平等教育,权力崇拜;缺失诚信教育,代儿子开微博把儿子当傀儡;缺失多元自由教育,用一元政治文化闭目塞听。   然而就在人们撩起袖子批判这种红色文化封闭教育的同时,五道杠已经在南锣鼓巷流行起来了。前几天我去参加土豆映像节,有个叫性感玉米的获奖者就是系着红领巾佩戴五道杠上台的,五道杠摇滚青年最近也开始在酒吧中出没,红色革命文化只不过再一次为亚文化消费提供了创意的银子——红歌主要是主旋律公款消费,而五道杠则属于小资文青创意市集哦。   英国报纸给小黄同学起了个威震全球的名字:mini mao。小黄掠美了,原本这样的名字似乎应该献给毛新宇将军才是。“迷你毛”——如此政治波普,一针见血地揭示政治与消费娱乐文化之间的暧昧现实:这是一种迷你的红色游戏。尽管黄艺博从不玩游戏,但游戏却会玩他——甚至真的不妨开发一种“五道杠圣斗士血洗天朝”的网游——我的意思是:您老人家用不着担心孩子们真的会通通被砌成红砖墙,如今一条道走到黑五道杠走到红的孩子还是极少数的,老毛早就被“迷你”了,政治被波普了,小黄被娱乐了,他之所以被娱乐,是因为只有他还被父亲揪着用鸡血涂抹红领巾。   那么,娱乐就是力量,游戏拯救中国?why not?与狼共舞。   然而祖国母亲总是袒胸露乳地扑过来用奶子一把堵住你噎死你。记得汶川地震周年祭时,我当时上初一的侄女写了篇作文,最后一段是:“孩子们又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汶川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我不得不提醒她:地震才过去一年,你说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恢复往日的喧闹呢?她委屈地说:“这一段是老师规定必须要写的。每个人都必须这么些。”她可怜的舅舅居然忘了这类红色作文本来就是没什么自选动作的。现在三周年了,我想在她的作文里,孩子们肯定比以前更幸福了吧。   我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两个凡是”紧箍咒犹在,大人灌输给我的作文秘诀无非就是要多引用毛主席语录。这还不容易!我的处女作写的是去广场跑步锻炼,写到结尾大笔一挥:“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从小锻炼身体。”毛主席可没这么说过吧?我生怕被大人揭穿。但是这篇作文得到表扬,嘿嘿,于是后来我变本加厉地炮制杜撰主席语录 ……我何尝不是一个mini mao?只不过小黄同学是对媒体的谎言也信以为真,而我是从小学会以假攻假。   我侄女最近考高中,考试前我忠告她作文一定要中心思想明确,要有光明的尾巴,而这,也正是当年我父亲教我的。她懂的,唯有这样才能考高分,才不用走后门,或者被走后门的同学挤掉,才不用花父母更多的“赞助费”(分数不够的学生可以多付一笔所谓赞助费“破格录取”)。   有一次,她跟我说过:“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要把同学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为什么得罪老师就要被开除?”我告诉她,十六岁以下的学生,美国是规定一律不准开除的;我还告诉她,现在有的小学从一年级就按学费高低分成不同的班,其中一个分别是:好的班有空调,而差一等的班没有。   吾国的教育,一个是撒谎教育,一个是等级教育,或者说不平等教育。这样的社会是在自杀。    另一个教育,成功得飞起的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乃至爱国军事主义教育。黄艺博的父亲黄宏章说儿子“看到中国在国际上受欺负了,他就说我要长大,我要打仗去,我要跟他们讲理。”可笑吗?你忍心嘲笑一个孩子吗?可我们身边难道不是埋伏着千千万万这样的mini mao,就说那些三年前抵制家乐福的革命艺术家吧,有的抵制在法国举办的艺术展,有的拒绝与欧洲乐手同台演出…… 他们的脑子就比小黄强吗?   迷你毛,龙凤之国一地鸡毛。   怕就怕,五道杠不只佩在臂上,而是烙在身上,像血印。   写这篇小文正好是在5月16日,一个生于1990年的女诗人过生日,我说你生日正好是文革纪念日,她很吃惊:怎么我不知道,从来没人跟我说?我只知道几天前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我说:天灾可以纪念,人祸就算了。随后我做了个小小的历史调查:知道饿死几千万人的事吗?她说知道呀。我又问知道为什么会饿死那么多人吗?答:自然灾害嘛!   这就是党国成功得一塌糊涂的革命历史教育:天灾,彻底抹去人祸。我跟90后女诗人说:这个时代的牛逼之处就是让你们这一代不知历史没有来历,一出道便屁股朝天大国崛起。   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得有《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这是十年前,木推瓜乐队一首反面乌托邦红歌,或许可以拿来纪念文革——或许,不仅仅是文革:   革命汹涌得像波浪,狂风刮到鼻子上,我们闻着口号打倒了他,结果嗅错了方向,我们红得像砖墙,赤血浸到鼻子上,我们嚎叫着热爱你啊,跄跄跄跄跄呛够了呛,我们新鲜得像嫩芽,教育烂到了鼻子上铁渣的时代呀,钢钢钢钢钢钢,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 木推瓜《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 http://www.xiami.com/song/180047

阅读更多

香港雜評 | 練乙錚:談徐立之下台 論大陸籍學者角色

【 信報 】港大校長徐立之「被自願」辭職,是香港社會大陸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發生此事自然不過,對中共稍有認識的人,無論政治派別,就算當初感到意外,想清楚便知合情合理。九七回歸前夕,時任亞洲學會(Asia Society)副總裁的一位美國人K. Quigley問筆者: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可信嗎? 筆者的答覆直截了當:表面一定不變,這就是交代了;實質十年後兩個樣,尤其是大學和傳媒的話事權和作風,那是沒說的。 2000年7月,港大發生「民調事件」,大家記憶猶新【註】。那是回歸之後,政治權力首次向學術發招。不過,當時過渡不久,特區政府在大學裏可調動的資源不多,需從外面派特使,而且是次政權態度溫文不粗暴,試探一下而已,並非志在必得,這從所派特使的級別及其人性格可以看出。 鯊魚戰術 收編港大 事件結果,政府聲譽損失很大,但收穫無疑更豐:它探出虛實,知道高教界精英非不可屈。2007年2月,特區又爆「教育學院風波」,此事件中,特區政府出手用力和涉事官員層級都比2000年「民調事件」的高;其後特首主動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真相」、失利後一再反攻倒算提司法覆核,可見政府自信心已大大提升,儘管這次還是輸了點數,卻悟出更深道理。 鯊魚襲人,先圍着游弋,刻意輕碰兩下,認定可噬,並嗅出弱點所在,最後才血盤一張,把人置於死地,精確俐落。 目的既是降伏高等教育,港大自是首要物件。先前兩次,小試而已;這次有經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你徐立之既被激進學生指摘損害學術自由、要求下台,一招借刀殺人,誰也沒話說,而且不由官員出手,只透過學校「自己委任」的人士及有名望有地位的校友當推手,更是不露痕迹。劇本看到這一回,讀者必油然上心而思之有所悟的一句話,無乃「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徐立之學有精專,領導港大十年而有成,是香港不可多得的人才。平情而論,「8.18」事件中,他的確有過失,卻並不如一部分學生所說是損害了學術自由。當日禮堂內的禮節安排,把個別政治人物不適當地放中心位置且抬舉過高,但也只能說是有損學術尊嚴而已,性質和損害學術自由不一樣。 此外,校園保安安排不當,引狼入室,損害的是政治方面的一般表達自由而不是學術自由,兩者有深刻關係,也有清楚分別:尊嚴始終是表面的,自由則牽涉內容。失去尊嚴,學術在權力面前低頭,忍辱還可勉強負重;沒有自由,則學術不必搞,搞了也是假的。 尊嚴自由 兩者有別 現舉例說明兩者之別:辭書《廣雅》,到了隋煬帝登位,便得改名,「廣」變成「博」,《博雅》是也,因為隋煬帝真名楊廣,原來的書名「犯諱」,不得不改。像這樣的事例,史上不可勝數,但如果書的內容沒有改,便只是表的問題,未傷及裏。 弔詭的是,避諱制度執行最嚴格的是宋朝,但偏偏宋朝皇帝有個不殺讀書人的傳統,知識分子當時所處環境,歷朝當中還算是最好的。與此相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漢代黜百家而獨尊儒,清代文字獄,蔣介石迫害左派及開明讀書人,中共虐殺所有不聽話的左中右知識分子、大學改由黨委絕對領導,卻是由表及裏,真正損害、扼殺學術自由了。 嚴格來說,今天的政權力量把徐立之打倒,還不能說是損害了學術自由,但對所有本地學者的學術生命而言,則可謂到了暴力邊緣。政權通過幾個安插好的商家二打六,便可把堂堂一校之長趕下台,學術尊嚴掃地,則往後還有什麼不可以做得到的事呢?教授不能治校了,黨委治校的日子為時不遠。 說到底,學術尊嚴和學術自由概念上不同,實際上卻往往密不可分。黑社會逼良為娼,第一步便是由黨徒把女子輪姦(所謂「列印」),去其自尊,以後接客賣身,便不覺一回事。「8.18」象徵政權力量在學術殿堂裏坐了上位,成為至尊;趕走徐立之,去學術尊嚴,則如同黑社會給大學「列印」。 如此,香港學術界今後怎麼辦?政權不給你尊嚴了,如果剩下來的本地高校各級領導人不能守住自尊這最後一道防線,只管為一己蠅頭小利勾心鬥角,唱高調不幹實事,熱中於權力遊戲而不是學術生活,則其他不在領導位置的學者,怕有心亦難挽狂瀾之將倒! 大陸學者 弱點有三 損益香港學術自由的因素和管道很多,筆者試指出一個還不曾有人論及的現象,就是香港高教界大陸籍學者比例漸高。八十年代起,香港經濟多元化,受過高等教育的香港人出路日多,願再十年寒窗讀博士學位走學術道路的港人日少,僅有的一些,一部分留居外國,以致踏進九十年代香港高教大發展之時,稱職教師來源已嚴重不足,好在當時大陸改革開放已有一段日子,一批開放早期便在世界各地最高學府培養成才的大陸學者成為生力軍,紛紛抵港在本地大學任教,貢獻很大;他們在大陸本來就是尖子,基礎扎實,生活簡樸,刻苦耐勞,思考力強,是做學問的好材料。 二十年來,一批又一批大陸學者加盟香港大專院校,不少院校的學系,大陸學者已經過半,而最早來的那些,已經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當上各級學術領導,一些已經是院長或系主任級,取代原有的香港籍學者。這個現象往後如何影響香港的學術自由呢? 筆者從正反兩方面分析。首先,大陸學者都是過來人,對中共以政治權力打壓學術的切身體會,其深刻之處,古今中外難有過之;因此,他們應該是捍衞香港學術自由的中新代中流砥柱。但是,他們有三個弱點:其一,大陸學者多少都是驚弓之鳥;其二,他們絕大多數還有親人在大陸,根還在那裏,政權力量自會利用這個關係,妨礙他們本身的學術自由,或是削弱他們捍衞學術自由的勇氣;其三,文化背景關係,他們有些人也許較易與政權合作,放棄甚或出賣學術自由,從中獲得好處。三點當中,第一點最值得一談。 中國學術界驚弓之鳥最典型的例子是錢學森。他首先在美國因為愛祖國而遭迫害,回大陸後不久又遇上反右、文革,後來更經歷八九六四,數十年來一次又一次親眼見到身邊的同事、教授、學生被政權鎮壓,有的被打死打傷,有的掃地出門,有的自殺,有的流放;幸虧他的學問乃中共所需,而他也懂得自保,任何時候在政治上和中央最高領導人保持一致,才得享天年,臨終才敢向一位還是比較善良的中央領導人吐了那句委婉之極的半疑問,答案其實全中國以他最清楚。 有錢學森這個典型,試問今天哪一個大陸知識分子心裏沒有一重陰影?哪個大陸學者天真得不知道共產黨的厲害?大陸學者到了西方比較敢言,但香港於現時一國兩制之下,在他們的眼中已是半個解放區,說話不得不有所保留。 共黨治下 萬馬齊喑 今天,在本地院校裏,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念,以所學的知識分析社會,進而對時政大膽公開批評而常令當權者不悅的學者,九成九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驚弓鳥效應,在本地大陸籍學者身上,無疑強大而普遍。筆者對此感到可惜,卻能充分體諒,因為知道他們的難處。易身而處,大家可寫包單,筆者也會噤聲。但願本地大陸籍學者現在或將來坐上各級學術領導位置之後,能替一些捍衞學術自由較無牽掛的本地人提供某種程度的保護,形成一種團隊默契便是最好。 珍惜香港學術自由,筆者寄部分希望於本地中新代大陸籍學者。畢竟,這次按政權意志把一個政治上不肯充分合作的大學校長打倒的,不外幾個有權有勢而無後顧之憂、興許都有西方身份關係的香港上流人。搞垮了香港的學術不要緊,他們的子弟都可以放洋留學,與大陸人中的薄瓜瓜輩為伍,左右逢源。 【註】:行動曝光之後,特區政府要員的反應,忠與奸都堪稱經典。林瑞麟(時任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即日代表行政長官向傳媒發表聲明,指「行政長官絕對沒有向鍾庭耀發表任何訊息,要求停止他的民意調查工作」。此話嚴格正確,因為訊息發向校長鄭耀宗,還繞了一圈副校長,才下達社科研究中心。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則稱,「從未聽過」政府高層提及鍾庭耀,又指董建華派人傳話「絕非其性格」。梁氏話語從來深思熟慮,三分立場九分保險,並不像林氏般會為上司上刀山賣命,因為他有自己的遠大事業要辛苦經營。

阅读更多

香港雜評 | 孔捷生:駱家輝,移民三代 VS官三代

駱家輝祖籍廣東台山,祖父來美做雜役,父親開餐館,駱家輝是廉租屋長大的第三代移民。駱曾在華盛頓州接續兩屆州長選舉勝出,之後又任奧巴馬政府商務部長,現係駐華大使。他甫到埠就掀起旋風,國內網民熱議一波接一波,看來直到他卸任之前,駱氏旋風都停息不了。 央視《對話》欄目邀請駱家輝做節目,這位大使毫不諱言:「我要向中國人民展示美國價值觀。」此語益發燃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衞道士們的憤怒。然而人家是實話實說,駱家輝是美國人,他不展示美國價值觀念,莫非來展示中國價值觀?再者初來乍到,他對東道主的價值觀也狗屁不通,在央視節目中唯一說得出來的是,他的孩子「在努力適應北京的交通狀況和空氣質量」。這兩點確實很中國,只是不具甚麼「價值觀」含量。 駱家輝坐席未暖,就帶着孩子造訪過河南籍民工孩子讀書的學校,這種地方按「中國價值」,從哈羅公學讀到牛津的官三代薄瓜瓜者流是不會涉足的。然而,筆者既不為天朝顯貴隱惡,亦樂於為他們揚善,雖說乏善可揚,但在哈佛讀書的習近平之女去過四川震區做義工,這一筆可圈可點,畢竟在官三代中如鳳毛麟角。 專制中國之等級社會陋習,要接受權利平等的普世價值千難萬難。毒奶風暴引致對特供制的強烈批評,當局果斷消音,特供制卻依然故我。駱家輝旋風又引起對專車、專列、禮賓專室和特殊通道的批評,這種聲音不久也將會被過濾和屏蔽。駱家輝展示的價值代表新殖民主義的軟實力,而壯哉天朝代表「偉光正」的硬實力。 中國特色的等級制、特供制下延到每個角落,就連企業文化亦復如是,髒亂差的員工廁所絕大多數不備手紙,間或有大國企開恩,員工級別的手紙粗糙劣質,領導專廁手紙卻潔白、柔軟、綿密,這是應該的,可憐十官九痔! 於是念及往事─五十、六十年代各地均為毛澤東建造行宮,機緣巧合,我住過其中兩處,其一是東北鏡泊湖行宮,毛從未來過,但金日成曾來此休養;毛去世後,毛岸青、邵華和小兒毛新宇來住過。那次我和劉賓雁同行,我僅係初出道的青年作家,入住湖邊別墅某小間,我被告知金日成的警衞在此住過。其二是煙台行宮,老毛也從未踏足,作家協會領導馮牧入住毛的起居室,我和作家古華住旁邊一幢,我們特地去開眼界,發現大號蹲式馬桶不用手紙,便後噴水冲洗肛門兼吹風烘乾(老毛有嚴重便秘和痔瘡)。問題是那個年代外滙珍稀,須從日本全套進口。這玩意兒到現在美國也極為罕見,更別說中國。 領袖的肛門待遇都和屁民不一樣,遑論其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二月之声(2025)——“哪吒,我八百里加急去给你送百亿补贴”

【404文库】“到底是谁更需要这些社保?”(外二篇)

【CDT关注】“我又激动又担忧,彭载舟怎么样了?我能做什么呢?”(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