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

共识网 | 许小年:加速改革才能消除上仇富心理

  要渡过当前的难关,需要做的应该是重振民营经济,加强产权的保护,否则企业家不能预期未来,就不会有长期的投资计划,也不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与创新。   在“中国奇迹”的欢呼声中,我们的GDP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12%的顶点一路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8.1%。我认为这不是常规的经济体系循环,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投资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告终结。我最近拜访了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认为现在的形势较2008年更严峻。在经济下滑之际,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财政刺激上。   就像吸毒上瘾,每次讨要鸦片,而且剂量一次比一次大。但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不仅我们的鸦片存货见底,而且到了真药难救的地步。   在过去十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GDP增长的1.3倍,形成了大量的过剩产能,供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不得不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但是现在外部需求萎缩,传统的投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此时,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不再是资金,而是投资机会的缺乏。当大型的钢材企业种菜养猪、当造船厂因订单不足而裁员停工,银行的贷款对他们有什么用呢?即使企业使用这些贷款投资,也不过是在增加一些没有销路的产能。   要渡过当前的难关,需要做的应该是重提市场的作用,重振民营经济,加强产权的保护。否则企业家不能预期未来,就不会有长期的投资计划,也不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与创新,因为他们不知道风险巨大的投资创新能否得到应有的回报。   用诺贝尔奖得主诺斯的话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并非因为它当时的蒸汽技术最为先进,而是因为英国第一个建立了保护私人产权的制度,有效的产权保护,刺激了民间的投资和金融创新。诺斯因此称“工业革命”的实质不是技术革命,而是制度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功已经证明是和私人产权的有效保护密切相关。没有私人产权的保护,就不会有工业革命的产生,也不会有持续不断的革命性创新。   回顾我国产权保护的状况,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趋势与愿望是相反的。   首先,在法律上和现实中,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地位和待遇不同。近年来国内就发生过多次侵权事件,地方政府以低价强行收购民营的油田、矿山和企业,有些地方甚至动用了公检法没收和处置民间资产,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在弱化。   第二,由于司法改革的滞后,司法体系不能独立有效地运行,产权纠纷的界定往往因当事人和官员个人关系决定,而官员个人利益的卷入和个人判断的任意性,实际上使法治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水中月”、“镜中花”,法律不能提供可靠的产权保护。   第三,在加强征管的政策背景下,各级政府开展收税和收费的大竞赛,巧立名目,或者执行过时的规定,企业不堪其扰。据我所知有企业成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打点各类收钱的官员,这类竞赛已经成为侵犯企业的方便工具。   第四,政府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制定了日益繁琐的管理方法。为了生存或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企业不得不按照潜规则与政府打交道。我非常赞同企业要“守本分”,但是要想企业守本分,首先政府要守本分,“逼良为娼”还不是最可怕的,回过头来的“扫黄”才是致命的一击!   第五,社会上的仇富心理严重,民粹主义泛滥。国内目前财富资源分配状况在不断恶化,原因是资源和市场占有的不平等,以及制度造成的机会不平等。国内各种因为身份和地位造成的差别,是起跑线上的不平等,是第一次分配中的不平等。如果不去纠正,而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重点线上,用行政和税收的手段进行二次分配,则治标不治本,非但无法缩小贫富差距,反而会削弱社会对产权的尊重,鼓励隐性和显性的“打土豪分田地”。让资产所有者没有安全感,   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不可能有长远的打算。   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拥有财产,因此产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如果我们一味地空谈,拖延时间,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不断积累,有可能超过我们脆弱的社会结构所能承担的范围。所以,我再次呼吁及时启动改革,回到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上来。

Read More

共识网 | 许小年:国有部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拾遗补缺

  讨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问题,需要分成两个范畴,一个叫做应然问题,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另一个叫实然问题,它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应然问题就是市场经济中应该不应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或者理论上的最优方案。从理论上讲,到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文献讲得非常清楚:市场经济中没有必要存在国有部门,没有必要存在国有资本。从理论上讲,如果市场经济需要国有资本,那一定是市场失灵了。但是现在包括新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市场失灵理论,很多概念本身都是错误的。比如说国计民生,经济理论上根本就没有这一说,为什么和国计民生一沾边,市场就失灵了呢?农业、食品、服装和民生最相关,为什么没有搞国企主导?又比如国家安全,为什么涉及国家安全就一定要由国企来做,民营就不能做呢?民企生产军事装备,国家就不安全了吗?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它的军工企业都是私营的。国家安全和市场失灵的关系,理论上从来就没有说明。国计民生、战略性行业都没有定义,这些概念被政府拿来作为国有经济存在的理论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市场失灵为借口,扩大国有经济的范围。现在理论上几乎没法讨论,讨论到最后就是意识形态,实际上等于设立了禁区。   如果严格地按照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来衡量,我们会发现,习惯上认为应由政府经营的行业其实并不是市场失灵,例如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不会导致市场失灵,国企进入甚至垄断这些行业毫无道理。又比如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根本不是公共品,只有王府井大街是公共品,只有城里的街道属于公共品。所谓公共品就是私人部门赚不到钱的,不赚钱私人就不愿意做,单纯依靠市场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就是市场失灵。高速公路修在郊外,可以封闭起来设卡收费,私人经营能赚钱,高速公路就不是公共品。公共品的概念亚当·斯密二百多年前讲得非常清楚,我们故意混淆,好像带个“公”字就是公共品。公厕是公共品,因为私人建公厕赚不了钱,但公路不是公共品,机场不是公共品,很多基础设施都不是公共品。公厕不能收费太高,太高的话会激起公愤,公厕赚不了钱,只能由政府来建。   自然垄断的概念也搞错了,比如电网有可能是自然垄断,但发电厂不是,这个问题过去澄清过不知道多少次了。铁路的路基、路轨可能是自然垄断,但铁路的运营公司就不是自然垄断。同样的道理,电信网络可能是自然垄断,但是电信运营不是自然垄断。为什么电力行业我们讲厂、网分家?为什么铁路部门讲轨道和运营分家,铁道部的市场化改革方案已经设计过多少个了?理论基础都是非自然垄断,完全可以引入民企和市场竞争。   还有一个时髦的提法是所谓的战略性行业。在创新的年代和高科技的年代,传统的战略性行业提法失去了它的意义。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和工业化初期,那些落后国家为了迅速摆脱殖民地的地位,完成工业化,提出战略性行业比如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军工,到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战略性行业?现在对于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行业,没有一个是政府能够事先预见到的,没有一个是能够事先进行规划的。电脑行业,IBM、联想是政府规划出来的吗?互联网就更没法规划了。未来的新科技、新的创新都是当前不可知的,你不知道未来的技术、产品和企业是什么样子,怎么规划呢?创新都是在市场中摸索出来的。在创新的时代,政府谈战略性行业没有意义,别以为砸几百亿元、几千亿元下去就能砸出一个新产业,现在的创新根本就不是资本密集型的,Facebook有多少固定资产?资本密集型的、政府可以规划和投资的都是传统行业。   在应然的领域中能够支持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的理由很少,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讲,如果遵循经济学原理,国有部门一定要收缩到最小,一定是只做那些私人公司做了要赔钱的,或者私人公司做不了的事情。在应然的范畴内讨论国有部门,它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是拾遗补缺,补上私人资本做不了的事。从应然的角度看问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你是拾遗补缺的,是来实现社会目标的,服务这些社会目标如果能赚钱的话,私人公司早就冲进去了。正因为私人资本赚不到钱,所以才要政府来做,比如很重要的基础研究。互联网的技术不是私人部门发明的,而是美国军方发明的,像这样的基础技术、基础研究,刚开始大家找不到商业用途,赚不了钱,只能政府来做。一旦民间发现了新技术的商业用途,政府就没必要干预了,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是政府投资的?没有,政府和国企只做那些民间做了赔钱的东西。   以上是应然领域的讨论,那么实然是什么呢?就是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国有部门的存在和国有资本的存在,只能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它在现实中的存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就是利益团体博弈的角度,国有部门的存在是因为利益团体希望它存在,因为利益团体离开了它利益就会受损,这就是实然。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哈佛大学的施莱弗就做得很好(见《掠夺之手:政府病及治疗》)。   我们讲了应然,用经济效率衡量,一个最小的国有部门和拾遗补缺的国有部门是最优方案,但这个最优方案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我们只能在实然世界中寻求次优。次优就是在不触动现存基本制度的情况下,改进资产经营的效率。把国有资产的概念变成国有资本,再从国有资本转变到秦晓讲的社会化资本,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国有资本的社会化不能局限于政府的社会目标,社会化的含义是公众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是公众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经营、分配、投资要发挥实质性的影响,这是国有资本社会化无法回避的一个含义。   在国有资本的管理中,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发挥作用。从国有资产到国有资本是一个进步,再从国有资本到社会化资本是另一个进步。在承认目前的现状,不搞民营化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有一些实质性的突破,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问责央企,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和问责地方国企。有人也许会问,人大常委会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人大常委会监督会有效吗?我想起码比目前的好。我发现在各项法律中,人大常委会立的法一般都比部门立的法强,因为人大常委会不执法,在立法的时候没有利益在里面。如果行政部门立法,它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把执法中的那些猫腻全想好了,然后塞进法律,也就是立法时造租,执法时寻租。   作者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Read More

许小年 | 无论下半年采取什么政策 经济不会扭转

2012年06月12日 16:25:03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回到家乡,心情还是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们在这里有机会就中国的经济和外贸的形式和对策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天我们在这里是外贸企业 500 强发布会,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到目前为止在台上讲话,除了政府官员就是学者,我们外贸的主角—企业界没有人在这里讲话。我觉得我们改革开放 30 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外向型的出口导向行业,这个行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政府主导的,更不是学者谈出来的,而是企业干出来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把关注点从政策层面上,从学术层面上转向企业,只有这些企业发展了,中国的外贸才可以发展。   当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当前的形式非常严峻,目前的国际市场的萎缩,国际经济增长不断下滑,实际上是 08 年金融危机的继续,不是什么二次看点,而是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我国经济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继续发飙。我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更加恶化,才有今天的形势。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会逐渐下调,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我感觉不会改变下调的趋势。因为它只在宏观调控上着力,而不是在微观调控上认真解决。为了应对 08 年的金融危机, 09 年推出了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大家知道的四万亿,投入了这么多的资源仅仅换来了几个月的上弹,仅仅换来了几个月的 GDP 上涨,我们现在看到强心针打过以后,结构性的问题又显露出来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性政策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企业造成了错觉,企业以为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措施,能渡过难关。企业忙于扩张能力,忙于在市场上争夺份额,放弃了转型的机遇。很多企业在后悔,如果 08 年那一次当时能够利用内外的压力认真做好转型,不至于今天如此被动。   今天经济再次下滑的时候,我们重温旧梦,把稳增长放在调整结构之前,我个人认为,无论下半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不会扭转经济逐渐下行的趋势。因为今天的财政已非 09 年可比,地方财政也是非常紧张。你能拉动多少的 GDP ,非常有限。而且我们现在看到批出来的项目都批在政府自己圈定的产能过剩的里面。大型的钢铁厂上马,我们钢铁行业已经过剩了,为什么还要投放资金?不去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反而使短期的 GDP 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这是饮鸩止渴的政策。它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央行放松银根。我认为就算银行这个时候放松银根,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今天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企业对贷款需求不足的背后反应的是企业缺乏新的投资机会,缺乏可以赚钱的投资机会。当我们看到大型钢铁公司投入巨资不是去建钢材,而是去养猪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短期再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后果是过剩产能进一步恶化,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更多的困难。我们现在迫切的是重新思考拉动内需的政策,要坚决把政策层面上的重心从稳增长改为调节,把调节放在第一位上,不要重蹈覆辙,不要一拖再拖,拖到无法调整的情况,这个情况大家可以设想。   刚才几位领导,几位朋友讲了一些如何去转变,如何转变外贸不利的形势,这些观点我是赞成的,企业要走出去,要进行研发,要进行创新,这些对策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用不着我再重复。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对策大家都知道,到现在没有认真的去落实?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于我们的制度环境,主要是因为我们企业的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了真正的推进结构调整,我认为刻不容缓的是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新的刺激性的政策的推出。只要你制度搞对头,企业知道如何去应对困难,他们都知道,但是问题在企业,我所观察到的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对于宏观政策心存幻想,还在观望,还在期望政府能够像 09 年一样扭转乾坤。我想跟企业界说一下, 09 年那么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扭转乾坤,现在政府的资金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转乾坤,企业必须丢掉幻想,切切实实做好自己的转型,切切实实做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今天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除了对宏观政策心存幻想之外,另外一个原因,企业没有去积极做升级换代,是由于我们的制度环境。我这里特别强调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制度环境,在最近几年间,国进民退的趋势是越来越强,民间的仇富心理使企业感到自己的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的企业不去做长期的研发投资,不去做长期的升级换代的准备工作,而仍然是热衷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仍然通过传统的价格竞争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要想我们的企业切实能够在创新上和研发上取得突破,要加强财产权的保护,让企业有安全感,给企业平等的环境,否则他不会去做升级换代,因为升级换代要长远的计划,要投入很大的资源,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不是说政府号召一声,经济学家出个锦囊妙计就能做到的。首要一条,要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使得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法律上、政策上、市场准入上、资金的获取上,资源的占用要上一视同仁。不需要扶持政策,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有极为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你让企业家发挥他们的潜能,中国经济发展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一视同仁。政府不要今天扶持这个,明天扶持那个。不要今天出老 36 条,明天出新 36 条,只要一条就够了:一视同仁。你只有加强了产权的保护,在各个方面一视同仁,企业才会有长远的打算,才会向升级换代和研发创新去投入资金,才能够安心地在这里做下去,和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企业家在卖自己的企业,在申请海外的护照。这个情况下怎么有长远的打算来对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财产的保护性,切实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其中还有一条很重要的,要认认真真的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减税,政府收入占 GDP 的比重在过去十几年间不断上升,钱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企业和百姓当中收来的。政府拿钱来做什么?去投高铁,政府投到哪里,我们看到的就是烂尾工程,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李部长我非常抱歉,我所讲的这些东西可能跟政策制订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只是从基层的观察。政府投资一定是低效率的,减税,把资金还给老百姓,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企业可以发现更有效的投资渠道,更好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政府去投资。   所以我觉得现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这个严峻未必是坏事。如果在困难的面前我们能够改变思路,回到 30 多年前邓小平所制订的改革开放的路线上来,我对中国的经济是充满着信心。当然这一次的改革开放重点是内部制度改革和对内的开放,只有对内的开放才能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才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员工、农民的积极性,而不单纯是依靠政府的积极性,依靠 13 亿人的积极性我们才能走出困境。最后一句对企业界讲的,放弃幻想,从今天开始,把思路和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加快转型和升级换代。如何做的话各位都是专家,我在这里做的就是呼吁决策,呼吁社会工作,改变思路,回到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远远没有耗尽。假如说我们能够继续改革,继续开放,中国的经济再有十年比较高的增长期,我认为是大有保证的,谢谢大家! 下一篇: 许小年:谁压制了民众创造力

Read More

许小年:无论下半年采取什么政策 经济不会扭转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回到家乡,心情还是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们在这里有机会就中国的经济和外贸的形式和对策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天我们在这里是外贸企业500强发布会,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到目前为止在台上讲话,除了政府官员就是学者,我们外贸的主角—企业界没有人在这里讲话。我觉得我们改革开放30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外向型的出口导向行业,这个行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政府主导的,更不是学者谈出来的,而是企业干出来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把关注点从政策层面上,从学术层面上转向企业,只有这些企业发展了,中国的外贸才可以发展。 当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当前的形式非常严峻,目前的国际市场的萎缩,国际经济增长不断下滑,实际上是08年金融危机的继续,不是什么二次看点,而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我国经济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继续发飙。我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更加恶化,才有今天的形势。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会逐渐下调,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我感觉不会改变下调的趋势。因为它只在宏观调控上着力,而不是在微观调控上认真解决。为了应对08年的金融危机,09年推出了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大家知道的四万亿,投入了这么多的资源仅仅换来了几个月的上弹,仅仅换来了几个月的GDP上涨,我们现在看到强心针打过以后,结构性的问题又显露出来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性政策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企业造成了错觉,企业以为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措施,能渡过难关。企业忙于扩张能力,忙于在市场上争夺份额,放弃了转型的机遇。很多企业在后悔,如果08年那一次当时能够利用内外的压力认真做好转型,不至于今天如此被动。 今天经济再次下滑的时候,我们重温旧梦,把稳增长放在调整结构之前,我个人认为,无论下半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不会扭转经济逐渐下行的趋势。因为今天的财政已非09年可比,地方财政也是非常紧张。你能拉动多少的GDP,非常有限。而且我们现在看到批出来的项目都批在政府自己圈定的产能过剩的里面。大型的钢铁厂上马,我们钢铁行业已经过剩了,为什么还要投放资金?不去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反而使短期的GDP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这是饮鸩止渴的政策。它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央行放松银根。我认为就算银行这个时候放松银根,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今天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企业对贷款需求不足的背后反应的是企业缺乏新的投资机会,缺乏可以赚钱的投资机会。当我们看到大型钢铁公司投入巨资不是去建钢材,而是去养猪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短期再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后果是过剩产能进一步恶化,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更多的困难。我们现在迫切的是重新思考拉动内需的政策,要坚决把政策层面上的重心从稳增长改为调节,把调节放在第一位上,不要重蹈覆辙,不要一拖再拖,拖到无法调整的情况,这个情况大家可以设想。 刚才几位领导,几位朋友讲了一些如何去转变,如何转变外贸不利的形势,这些观点我是赞成的,企业要走出去,要进行研发,要进行创新,这些对策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用不着我再重复。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对策大家都知道,到现在没有认真的去落实?为什么?原因在哪里?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于我们的制度环境,主要是因为我们企业的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了真正的推进结构调整,我认为刻不容缓的是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新的刺激性的政策的推出。只要你制度搞对头,企业知道如何去应对困难,他们都知道,但是问题在企业,我所观察到的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对于宏观政策心存幻想,还在观望,还在期望政府能够像09年一样扭转乾坤。我想跟企业界说一下,09年那么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扭转乾坤,现在政府的资金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转乾坤,企业必须丢掉幻想,切切实实做好自己的转型,切切实实做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今天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除了对宏观政策心存幻想之外,另外一个原因,企业没有去积极做升级换代,是由于我们的制度环境。我这里特别强调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制度环境,在最近几年间,国进民退的趋势是越来越强,民间的仇富心理使企业感到自己的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的企业不去做长期的研发投资,不去做长期的升级换代的准备工作,而仍然是热衷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仍然通过传统的价格竞争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要想我们的企业切实能够在创新上和研发上取得突破,要加强财产权的保护,让企业有安全感,给企业平等的环境,否则他不会去做升级换代,因为升级换代要长远的计划,要投入很大的资源,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不是说政府号召一声,经济学家出个锦囊妙计就能做到的。首要一条,要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使得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法律上、政策上、市场准入上、资金的获取上,资源的占用要上一视同仁。不需要扶持政策,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有极为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你让企业家发挥他们的潜能,中国经济发展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一视同仁。政府不要今天扶持这个,明天扶持那个。不要今天出老36条,明天出新36条,只要一条就够了:一视同仁。你只有加强了产权的保护,在各个方面一视同仁,企业才会有长远的打算,才会向升级换代和研发创新去投入资金,才能够安心地在这里做下去,和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企业家在卖自己的企业,在申请海外的护照。这个情况下怎么有长远的打算来对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财产的保护性,切实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其中还有一条很重要的,要认认真真的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减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十几年间不断上升,钱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从企业和百姓当中收来的。政府拿钱来做什么?去投高铁,政府投到哪里,我们看到的就是烂尾工程,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李部长我非常抱歉,我所讲的这些东西可能跟政策制订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只是从基层的观察。政府投资一定是低效率的,减税,把资金还给老百姓,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企业可以发现更有效的投资渠道,更好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政府去投资。 所以我觉得现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这个严峻未必是坏事。如果在困难的面前我们能够改变思路,回到30多年前邓小平所制订的改革开放的路线上来,我对中国的经济是充满着信心。当然这一次的改革开放重点是内部制度改革和对内的开放,只有对内的开放才能创造新的投资机会,才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员工、农民的积极性,而不单纯是依靠政府的积极性,依靠13亿人的积极性我们才能走出困境。最后一句对企业界讲的,放弃幻想,从今天开始,把思路和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加快转型和升级换代。如何做的话各位都是专家,我在这里做的就是呼吁决策,呼吁社会工作,改变思路,回到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远远没有耗尽。假如说我们能够继续改革,继续开放,中国的经济再有十年比较高的增长期,我认为是大有保证的,谢谢大家! 相关日志 2012/06/08 — 佳能珠海要求员工长期休假 称国际经济环境不好 2012/06/07 —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国经济下滑持续到明年 2012/06/07 — 朝日新聞:中国经济急刹车 2012/06/07 — 一个县的保八战:现在已没有土地可开发 考核只能造假 2012/06/07 —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轻松增长的时期即将结束 2012/06/02 — 中国5月制造业PMI大幅回落 2012/06/02 — 宽带山:到处都在亏损,裁员,这次经济情况比以往都糟糕 2012/06/02 — 《纽约时报》中国官方制造业关键指数PMI大幅下降 2012/06/01 — 消费品的市场情况 2012/06/01 — 南方周末:铁矿石无处可去——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转了?

Read More

许小年 | 许小年:谁压制了民众创造力

2012年05月02日 15:25:02         政府在产业升级上应该起什么作用,这是中国面临瓶颈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改革走到现在,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现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在这方面,有的政府主管部门做的事情和他们应该干的很不相称。     第一,政府应该做的是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研发的投资很难完全收回。如果到处都是假货,前期的研发投资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我们看到,哪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越好,哪个国家的创新就越好。     要保护知识产权,首先要保护一般产权。如果一国这些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手里拿着外国护照随时准备海外移民,他就不会有长期的研发,因为研发需要人才、时间、资本,一个品牌的树立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必须使企业家、创新者长期在我们的国家投资,在我们这里创新,把这些技术留在这里,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知识产权的保护离不开一般产权的保护。一般产权保护的含义,是让企业家安心,有长期向创新转型的愿望。另知识产权的保护会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回报,要防止伪造者分走企业家创新利润。     第二,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无法支持创新。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作为主力的金融体系是无法支持创新的。     创新需要的是什么?创新需要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这一套金融体系包括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 PE 到 VC ,形成梯队。要形成一个支持知识创新的金融产业。其中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提供 VC 、 PE 基金的法律框架,而不是监管细则。     现在很多 PE 、天使基金面临的是,政府部门在抢夺核准权,要将审批改为核准,核准改为报备。现在,核准权也被抢夺,如果你和政府搞不好关系,就不给你报备。这样对国家的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及创新企业的杀伤力极大。为了推动中国创新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散握有创新生杀大权的权力机关,而发改委一类的主管部门就掌管了很大的权力!      PE 是什么?就是私募基金,应该不需要审批,不需要报备。但现在是政府出钱搞 PE ,全搞错了。政府的钱是老百姓纳税的钱,不能承担这么高风险。国家还对 PE 审批,还要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这怎么行呢。 PE 就是私人对私人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需要审批。所以,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创新,能够支持升级换代的体系,靠大的国有银行,国内的保险公司,实践证明没戏。     第三,要建立起要素市场。中国的创新为什么推不动?因为政府要管制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资金价格,用低要素价格来支撑 GDP 的高增长,这对于升级换代是极大的障碍。     如果按照市场供需关系提高了要素的价格后,企业马上就知道怎样节能,怎样减排。让价格信号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价格机制在升级换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浮动,就是用价格引导企业走向高端。现在很多企业不走向高端,就是因为在低端过得很舒服。舒服的原因就是政府管制着这些要素价格,管制着人民币汇率,所以企业不愿意升级。     第四,要发扬企业家精神。中国是一个企业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这是发展经济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在经济舞台上,企业家一个个走下去,政府官员一个个走上来。我开会时经常发现, 10 个发言者里前 9 个都是官员,最后上来一个企业家。而企业家说的是,“前面几位领导的讲话,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学习。”     我们完全把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关系搞颠倒了,市场经济要让企业来搞,要让民众来搞,要让企业家来搞,企业家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但现在他们都在台下看着和听着,上面一排官员坐着!因此,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受到压制,主要来自于政府,来自于强势的政府。大政府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成长,而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创新,就没有我们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五,创新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创造,是脑力活动的自由创造,如果没有一个松宽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创新精神,所以政府能做的应该是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氛围,不再把标新立异认为是弊端。我们要尊重创新的人,要形成这样一种社会文化氛围,才能在无数的创新尝试中,结出一些成果来。     思想、文化、社会,只有自由地发展,才有我们民族文化的不断成长和繁荣,政府管得越多,就会越压制了我们民族的创造力。 下一篇: 许小年:为何中国经济被拖入今日困境?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