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凤: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今天看了一条新闻,让人心情十分郁闷。不仅仅是因为新闻当事人家族的贫困,更因为那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绝望。...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9 月 11, 2016
编辑注:该文已在微信遭到全面删除 一、 看到杨改兰的事件时,格隆真实感受到一种无法呼吸的窒息,胃部阵阵痉挛绞痛,随后泪水不由自主溢满眼眶。...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7 月 29, 2015
7月28日,燕赵都市报一篇旧报道《【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被挖出,引起网友热议。这篇报道对当事人郜艳敏被拐卖到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大山深处的经历(曾多次自杀、逃跑)轻描淡写地带过,却对其不得不留于当地学校担任代课教师的无奈大加歌颂,弘扬“大爱”。当年燕赵都市报及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令郜艳敏当选2006年度感动河北人物,同时成为当年网友们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六个女人”。然而,在此报道再度映入公众视野时,不少网友对报道以及官方宣传口径的“价...
阅读更多发布者翻翻更健康 | 7 月 29, 2015
2006年年初,当时我刚进入鸟台,给做节目策划,发现了一则新闻选题,在河北曲阳县下岸村有一位被拐来的姑娘,从一个两千七百元买来的媳妇,最后没有选择出逃的道路,而是留在那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名扬乡里的乡村女教师。看到这个选题后,本能地觉得是一个好选题,符合栏目寻找宏大历史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抉择的定位。所谓宏大社会背景,指存在于事发地并非罕见的妇女拐卖问题,以及被拐妇女被迫成为生育工具,完成“任务”后,多数人选择逃走,村里留下没有母亲、父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另外,还有乡村代课教师的处境问题。而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当尊严被碾碎,生命又将如何重生”的故事,是自我救赎的艰难历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