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拇指博客|陶郁:“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本文已刊发于2013年12月18日出刊的 《青年参考》 ) “政见”观察员 陶郁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一对概念,虽然含意相近,却又存在重要差别。同样一种行为或言论,有些人会将其解读为民族主义的表现,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将其理解为爱国主义的表现。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更加准确与客观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 最近,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艾利娜·辛肯恩(Elina Sinkkonen)在《中国季刊》上发表研究报告,不仅对这对概念做出了清晰区分,并且通过分析2007年对1346名北京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说明了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和强烈爱国主义情绪的学生,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偏好具有明显差别。 辛肯恩指出,区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把自己作为一国公民的自豪感单纯建立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之上。所谓“民族主义”,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更优秀,并因此无条件地支持自己国家。所谓“爱国主义”,则指人们认为自己与祖国之间存在情感上的密切联系,而这种具有自豪感的联系,往往不涉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主要生发于对本国特质的欣赏。 辛肯恩调查问卷的蓝本,来自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在她的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均等,北大、清华和人大学生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21%和38%,另有9%的学生来自其他高校,其中,五分之一左右的受访者是中共党员,超过四成受访者的父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超过九成受访者是汉族学生。 在访谈问卷中,辛肯恩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同意程度为一系列陈述打分。通过汇总计算这些分数,辛肯恩不仅了解了调查对象是否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情绪,也了解了调查对象看待外交政策的态度,并据此分析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辛肯恩发现,受访者民族主义情绪的强弱,主要与三个因素显著相关。首先,北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显著低于其他高校,不同专业的受访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别。其次,相对于党员,那些曾经或者正在申请入党的学生民族主义情绪更高,非党员的民族主义情绪则较低。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民族主义情绪更强烈。除此之外,性别、父母教育水平、民族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自我认知等因素,则与受访者的民族主义情绪水平关系不大。 受访者的爱国主义情绪强弱,也取决于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党员比其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更加强烈。其次,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爱国主义情绪往往不如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最后,那些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学生,爱国主义情绪也相对较弱。而父母教育程度、性别、专业、民族等因素,则与受访者的爱国主义情绪水平关系不大。 那么,强烈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情绪,是否会影响人们看待外交政策的态度呢?辛肯恩发现,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学生,对于外交政策往往也具有比较强烈的偏好,而且往往更倾向于支持经济保护主义政策,更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具主导性的作用。而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绪的学生,则往往更强调国家合作,也往往更具国际主义情怀。 辛肯恩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爱国主义者并不像民族主义者那样会把对祖国的热爱诉诸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因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热爱中国并不必然意味着蔑视或敌视外国。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辛肯恩发现,无论受访学生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多么显著的差异,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北京高校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与政府完全相同,即:绝不允许台湾以任何形式从中国独立出去。 辛肯恩的研究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调研只着眼于北京几所比较排名靠前的高校,而问卷则是在自习教室里随机发放的,令人怀疑这些结果是否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然而,考虑到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常被作为标签使用,而二者之间的微妙区别又常成为人们辩论和争吵的焦点,辛肯恩的研究还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至少,对照辛肯恩的调查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审视自己的言行,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是爱国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或者,在我们下次用“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来形容某种行为或言论之前,可以也应该首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直觉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Elina Sinkkonen. Nationalism, Patriotism and Foreign Policy Attitudes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hina Quarterly, available on CJO2013.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南海爭議? 中共只捐10萬美元

正在香港上岸休假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五千位美國水兵,一聲令下全部上船即刻開航,馳援菲律賓。同時間,中國政府對菲律賓的援助,僅有十萬美元。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在東南亞的投資愈形成長,與美、日競逐影響力;但評論認為,中國錯失在這波援菲中展現善意與實力的機會。 菲律賓在南海問題與中國處得很不愉快,背後與美國支持有關;這次菲律賓遭受史上最強颱風侵襲後,美國的確對菲律賓有情有義。 美國先由國防部長海格下令派九十位陸戰隊及六架飛機在颱風之後兩天就加入救援;四天後,正在香港訪問的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五千位官兵接到命令,取消休假立即登船離港。 菲律賓災區塔克羅班市的機場,已見到由馬尼拉飛來的美軍C-130運輸機,大批物資運下機後,再讓少數災民隨機離開重災區。 中國大陸在這次菲國颱風受重大損失後,目前政府僅捐出十萬美元,紅十字會也捐出十萬美元。「環球時報」對中國大陸的做法提出批評,社評指「盡管中菲兩國因為南海衝突而關係緊張,但中國要積極參與對菲的救援,這是大國應有的道義」。 文章也指出,救助菲律賓是人道行為,這與過去因地緣政治考量的外交援助完全不同,援救災民與中國既有的領土主張互不相擾,中國社會應有這種胸懷可以同時容下這些不同的事。

阅读更多

宋志标:它的名字叫红

爱国者抗议在国内、国际两条战线的成就,显示了非一般的动员实力。国际抗议的统一战线不孤单,它们还深入到台湾街头插红旗、在101楼下用五星红旗戳人。而在香港这一“五十年不变”的“固有领土”上,红旗飘飞寻常事,除了黑色,没有其他颜色能与之媲美。

常挂在某些大陆人嘴上的,就是“颜色革命”、“国际敌对势力忘我之心不死”,以此反击国际上向长城内输入价值观。时至今日,再说这些话就显得特别谦逊了,因为这旮旯也能够输出“颜色革命”了,它的名字叫红。至少可以输到欧美帝的街头巷尾了。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新闻审查跨向海外”

“自由之家”5月份就在发布《2013年全球新闻自由度报告》时,批评中国加强新闻控制。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逐渐将其令人担忧的新闻出版审查制度伸展到海外。 这项研究报告的作者、人权组织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分析师萨拉·库克追踪了中国政府对中国内外西方媒体、中文媒体以及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其它媒体的影响后,得出上述结论。 库克说:“目前中国超过半数的人口都可以上网,虽然中国国内有审查,但一些政治性消息仍可以迅速扩散,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担心传入中国国内的海外新闻。”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是非盈利机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个部门,这个机构宗旨是促进及推动全球的民主化,并向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及团体提供资助。 国际形象 上述研究将中国向海外媒体的施压分为4种方式:中国官员直接惩罚拒不听从中国对媒体报道限制的海外媒体;通过利诱引导媒体的自我审查;通过包括外国政府或广告商等代理人间接施压;最后是采取网络攻击和人身攻击(但报告表明无法追踪证实中国当局有这类行为)。 美国《华尔街日报》就该报告发传真要求中国外交部置评,但没有得到回应。 中国担心在与美国的软实力较量中败北,此外中国认为外国媒体有反华倾向。而近年来,北京渴望提升其国际形象,其中就包括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或影响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鉴此,中国政府花费亿万重金,扩大中国官方媒体的国际辐射范围,包括效仿半岛电视台的成功,建立中央电视台美洲分台。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国内海外媒体的限制。 适得其反 在西方媒体方面,这份报告还列举了西方媒体记者取得中国签证时面临的困难、发布批评中国报道的媒体机构遭遇的网络攻击和外国新闻网站在中国被封的问题,包括《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都声称曾遭到中国黑客的攻击。 报告称,中国政府也增加了对港台媒体和其他国家的中文媒体的压力。 报告还列举了一些中国政府对海外媒体高压给其带来的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施压行动在媒体或社交媒体上曝光的情况下。 报告鼓励所有媒体公开其所面临的中方压力,并批评西方政府对中国压力的反应“懦弱”。 (编译:立行 /责编:李莉)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