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中国正在堕入“下流社会”

中国正在堕入“下流社会” 作者:程新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0-9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9 8:21:59 阅读量:268次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已经达到40万亿人民币。经济虽然发展了,可惜底层却依旧没有出路。   曾经社会弥漫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乐观,可惜现今,固有的社会制度、固有的社会模式,已经很难有机会进入上升通道,所以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学生,即使上了大学,难有上升空间,难入主流社会!   底层青年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的是最差的学校、一般的学校、就是依靠勤奋,上重点中学,也是少数。由于家庭贫穷,买不起书、买不起电脑、不能旅游、不能进艺术班学习,所以消息闭塞,孤陋寡闻,遇到自主招生,要考的素质、考的综合能力、考见多识广,他们就只有败下阵来,所以上重点大学是少数。   即使上了重点大学,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摧残,因为他们是你班上最穷的。只好拒绝各种聚会、拒绝名牌的诱惑、拒绝恋爱的诱惑,以最有限的钱或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即使以优异成绩毕业,但是长期的压抑,会产生自闭、抑郁,会自卑,久而久之,人际交往能力,会产生障碍。   毕业了,要自己找工作,家里没有依靠,父母还望着他们来改变家庭命运!可惜,公开招聘形同虚设,没有人为你疏通关系,没有钱来疏通关系。由于家庭背景,就只有在社会的底层,慢慢挣扎。   固有的社会制度、社会模式、人们的思维模式,并没有给底层有上升通道,相反上升通道越来越窄。   社会利益格局基本固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已一目了然。赢者通吃的逻辑正在发挥效用,他们占据了最好的资源、渠道与话语权。后来者如想取而代之,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产业、人才和户籍政策、部门管理体制、社会结构分工机制、财富分配机制、行业规则和潜规则、生活与安居成本等都成为个人进步的阻碍,个人发展的代价太大,成长成本太高,路径变窄,到处有看不见的“天花板”,机会变得少而不均等。   赢者通吃的逻辑则让底层与“富二代”“官二代”们难以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官二代、富二代从开始就享有最好的教育、医疗、生活资源,而农二代、贫二代却只能为最微薄的资源奋斗。   上行无望,另一种社会想象就是越来越突出,那就是中国社会越来越向下流动,这个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年轻人尤其是80后一代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流”的特征。   “下流社会”这个词原来自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认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世界已然出现“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的两极分化。而当今中国正在堕入他所说的“下流社会”。   如今,再也不是那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讲,社会资源早已被侵占完毕,生活没有了奔头了,得过且过,上行既然无望,不如自行堕入下流社会。   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混搭犬儒主义,“创业不如就业,就业不如被就业;经商不如做公务员,升官必然发财;打工不如啃老,反正都买不起房。”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新中间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   一方面,中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人口的结构可以判断出未来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人口结构。上有老、下有小的故事,已经从计划生育政策的80后群体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打拼,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位幼儿,这样的家庭结构,你说他们会有多高的消费意愿?如果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贷款,他们对全盘人生又拥有多少热情?这场梦刚刚开始,梦的第一层还是父母健康、孩子可爱的美梦,而在盗梦空间结束时却总是以噩梦收场。   一方面,“涨”似乎可以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在房价涨、电价涨、菜价涨的年代里,只有工资不涨。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二十年前,在上海的公园里,年轻人在尽情的欢歌笑舞;二十年后,公园已被老人占领,年轻人不见踪影,他们已被生活的压力磨灭了热情。   二十年前,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吃上国家粮,成为人上人,不为未来而担忧;二十年后,毕业即失业,即使就业,也为房子、车子、票子三座大山压迫,穷于奔波,再无别的人生追求。   这一个原本要成为社会中坚的群体,一个原本要承前启后的人群,一个以80后的标签在全国掀起讨论的群体,如今已经哑火。   而80后的官二代、富二代们早已赚够了资本,在最近的第三代移民潮中,你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选择了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际,离开中国,有的甚至带着荣誉,更重要的是带着金钱。   “上层逃离、中层下流、底层沦陷”的大剧已经在中国拉开序幕。   当代中国社会,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看,景色迷人,莺歌燕舞,如日中天,“风景这边独好”;从下往上、从里至外看,破坏与堕落百出,危机与混乱并存,“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新一代人选择不再坚守信念时,当底层青年上升没有空间时,下流社会真得挡不住吗?   当一个社会,上层在逃离,中层在下流,底层在沦陷时,这个社会能让人看到希望吗?   这个社会会好起来吗?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一篇蓄意宰杀农民的恶毒文字

一篇蓄意宰杀农民的恶毒文字 —-痛驳《浅谈彻底取消农业税是中国房价物价飞涨的原因》 作者:诚言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0-9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9 8:04:03 阅读量:341次   房价高,粮价高,肉价高,菜价高,药价高,油价高……;读书难,治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生也难,死也难……。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面对生活成本轮番高涨、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的困境,无不会痛苦地思考:这是怎么了?正在仁者见仁、智者说智的当儿,在《凱迪社区》,见到了一篇署名“2小力量” 的“浅谈彻底取消农业税是中国房价物价飞涨的原因” 的文章(以下简称“原因” )。对任何一个有良知、有理性、有道德感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样的文章,都会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都会认为这是一篇用心歹毒丑陋无比的文字。无论出于义愤,出于不平,出于做人的规则,出于知识分子的天职,对这种蓄意宰杀本来就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农民兄弟的恶毒言辞,我都无法保持沉默!   一、 我国商品匮乏吗?   “2小力量” 在他文章的标题中就急不可耐地亮出了他的观点。在正文中,他更气势汹汹地责问:“如果沒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民不大量湧入城市,这物价房价还涨得如此之快吗?”在他看来,农民进城后,既减少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又用打工的钱买粮买肉甚至买房,“农产品势必供应不足,加之国际市场冲击,自然物价飞涨。”他还认为,农民工先在中小城镇买房,“这是房价开始涨的原因”。对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的荒唐推理和掩饰真相、嫁祸于人的无耻言论,必须直面生活现实,摆出有力的证据予以批驳。   首先,中国现在不是毛泽东时代的短缺经济,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货多价钱高”。这有二点可以证明。、:一是高层领导人多年来一直呼吁“拉动内需”,二是外贸出口额占内贸总额的三分之二。如果商品供给吃紧,政府不会鼓励群众扩大消费;如果连内贸都不能满足,何必叫本国人民节衣缩食、把生活必用品的百分之四十卖于外人?那些囗囗声声倡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的人士,在事关民生的时候,怎么又放弃了原则立场呢   再从进城农民的购买力来看,对引动物价上涨的影响之小远不能与物价的大幅度增长相提并论。据学者刘植荣先生在“世界工资研究报告与借鉴”的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营运成本55%,而在中国则不到10%,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世界平均为58%,中国是25%,世界排158位。有25个国家最低工资超过人均GDP” 。这25个国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等。不难想见,拿最低工资的绝大多数是干活时间最长、工种最苦最累的农民工。某些无良的官员、专家鼓吹中国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国际社会用“血汗工厂” 蔑 称中国,也可资佐证。尤为值得同情的,这批农民进城后,虽然贡献大、待遇低,但享受不到“城里人” 享受的社会褔利,甚至连孩子读书都要多交钱。他们除了挣个维持劳动力生产的必要成本外,连劳动力再生产都捉襟见肘,有多大能力去购物消费并导致商品供应紧张呢?   二、导致物价、房价上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影响房价、物价上涨的因素多多,择其要者,大致有:   1、中国商品的税负重。由于流通环节多,每经过一关,除了主其事者要赚取一定的利润之外,各地各级的税务、工商、卫生、环卫、交通、质量监测、摊位管理者等部门都要收取数额不菲的税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的数据显示: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排除其它方面要素的影响不论,那么,作为价格抅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近三年来,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含地方税、费)更以远远高于GDP增速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比例递增,“政府不差钱” 成了主流声音傲气十足的口头禅。中国税负指数、税负痛苦指数悍然位于全球之冠。   2、中国产品的物质成本高。由于粗放管理、科技含量低和重复建设、舖张浪费等原因,中国产品一直未摆脱拼消耗、高耗能的生产模式,再加上形形色色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最终都要打入成本,由消费者埋单。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曾介绍:在劳动生产率方面,2008年,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9%,俄罗斯的20.8%;在资源效率上,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费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15.2%和21.7%;日本GDP占世界的8.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3.3%和5.1%。   3、“土地财政”导致房价奇高。在土地国有化、集体化的名义下,上天赐予的、祖宗们开垦的土地资源成了各地政府奇货可居的商品,政府以极低的价格把土地从原使用人手中“转让”过来,又以所有者身份用“竞拍” 的方式高价出售给房屋开发商建商品房,房价自然抬高。据著名开发商任志强透露,在房屋建筑、销售过程中,政府所得占一大半。这就是在中国人均收入不足美国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房价普遍高于美国的成因。更为荒唐的,老百姓高价购回的房产,其土地只有70年的使用权。根据官场已出现的“集体世袭” 的潜规则,这些官人的子孙后代都衣食无忧了。当然,也有低价土地用于建房,除了造成与官方有特殊关系的开发商一夜暴富外,买房人也休想得到优惠。   4、分配不合理。巨量社会财富流向了哪里?简单地说,一是政府,二是官员,三是国企髙管,四是有权力罩着的民营企业家。细究这些原因,不是这篇短文的目的,只提几组数字,不难看个大概。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78年第15名、90年第10名、2010年第2名;中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80年第84名、90年第105名、2010年第127名。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称:十一、五期间,政府财政收入年增9500亿元,增速高于GDP2倍;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就已超过日本,而日本当年GDP是中国的2倍以上;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货膨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倍,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七分之一至三分之一;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支出比例占14.9%,美国这一比例是61%,用于医疗卫生的财政比例,印度是中国的2到3倍,美国是中国的5倍以上,中国的卫生投入仅占世界的2%(人口占22%),整个民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是全球倒数第一。中国财政供养行政人员人数占全球一半,官民之比达到1:18。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中,不合理处也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特约研究员在央视《1十1》节目中透露,“三公” 消费一年1.9万亿元,占行政开支60%。卫生部一副部长曾说,在财政开支的医疗费中,80%为850万党政干部阶层花用。在国内股市一路跳水之际,中石化在美国融资仅29亿美元,分红累计119亿美元;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联通四大公司最近四年向海外投资者分红达7000亿人民币,年收益率高达130%。在中国尚有近半数贫困人口(按国际标准一人一天2美元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我们的对外援助却越来越财大气粗,买的外国债券不断增加。穷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早已突破警示线并不断攀升。可怕的是,在短期内还看不到缓解这一困局的迹象。   5、货币对内大幅贬值。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社会可供商品总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是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的前提,货币超量发行必然拉动物价上涨。有统计显示,从政革初期到2008年止,我国经济增长99倍,人民币投放总量的数量增加700倍。在造成货币投放多的诸因素中,颇具特色的外汇管理是重大原因之一,以现有外汇节余3.3万亿美元折算,就要多增发20多万亿人民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今年在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称:08年以来,“三年货币超发73.6万亿元。”   这才是造成物价高、房价高的主要原因。试问“原因”的作者,这五条原因中的哪一条,不比你那“原因” 拉升物价的危害大?   三、“2小力量” 对农民意欲何为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7]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在中国只有教愚,没有教育! 用户: 青忆 发表于:2011-10-9 12:46:20 支持 (0) 反对 (0) [6]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对社会来说,教育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对某个利益集团来说,教育的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 用户: 雪六儿 发表于:2011-10-9 11:20:32 支持 (9) 反对 (0) [5]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连最神圣的教育都烂掉了,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地方不腐烂。 用户: 我心已飞翔 发表于:2011-10-9 11:19:57 支持 (5) 反对 (0) [4]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宁为妓不为师”,也许可以解释为:宁为真丑,不为假美。 用户: 和味牛杂 发表于:2011-10-9 11:15:31 支持 (5) 反对 (0) [3]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我和付老师的想法相同,所以作为家长就属于在班级里最不配合的家长了。孩子有时会受些罪,得到更多的处罚。 用户: sigwell 发表于:2011-10-9 10:36:10 支持 (4) 反对 (0) [2]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教育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用户: 太阳黑 发表于:2011-10-9 9:41:06 支持 (8) 反对 (0) [1] 回复:家长,不要跟老师站到一起 我赞同傅老师的这个观点。 现在的老师,大多已变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教书而已,育人就差多了。 作为家长,我从小就和儿子讲:教师是权威,但并不一定正确。对权威要服从,但不必信服。 现在来看,我儿子的思想发展得还不错:老师讲错了敢于指出,老师的要求能够服从。 培养孩子,家长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用户: 国洪新 发表于:2011-10-9 9:23:21 支持 (9) 反对 (0) 加载中…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辛亥纪念中不能说的秘密

    台湾民歌《龙的传人》里这样写着:“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虽然作曲人侯德健表示创作灵感并不是辛亥革命,但在回归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许多人不由得想起这首歌,想起它正好传达了一个微小切入点与一场改写民族命运历史事件之间的微妙关系。1911年,中国湖北武昌新军工程营枪响引发的革命,将持续2000多年的帝制一举推倒,中国人从臣民变成国民,连带当年六七百万海外华侨的身份也因此改变。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从这里、从辛亥革命开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今天,时间正好过了一百年。这期间,大陆政治继续激烈变革,抵御过侵略战争,国民党与共产党从合作走向内战,大陆与台湾成为分治的海峡两岸,海外华人也在风云跌宕的国际局势中渐渐从“华侨”变成“华人”。今天回头看,辛亥革命既是海峡两岸的共同纽带,也是中国与海外华人共有的历史坐标,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华人追寻现代文明的精神起点,各地的隆重纪念正说明它的独特意义。   然而,这段重要的、也继续受困于意识形态话语的窠臼,又继续寄托了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改革的期望、对现实的曲笔批判与借古讽今的评论。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仍是一场没走出的革命,在当前世界最大的华人人口群体中,当年的先进者追求的民主、宪政理想,依然任重道远。    没有走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国一直具有强烈的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想象的镜子,包含明显的政治利害关系和强大的心理投资。”   谈到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专家、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受访时,首先强调“辛亥革命没有死去”。雷颐指出:“辛亥革命在大陆,在两岸,在华人社会,直到现在都是很敏感的,我们没有走出辛亥革命。”   国共两党围绕历史诠释权的角力,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个争议一直到今天双方都还在各说各话。    国共两党争夺“辛亥革命”话语权   回溯历史,早在1949年中共建国、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前,国共两党在殊死斗争中都要争夺“辛亥革命”的话语权。国民党以辛亥革命的正统自居,将共产党人作为“逆党”。共产党人建立起一套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革命,即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革命历史话语”,强调共产党才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人,是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   雷颐受访时解释说:“共产党是讲究历史渊源,讲究历史合法性的,它所谓的中国近代史中的革命,代表了历史的必然,这个话语它始终是不能动的。”   1949年以后,辛亥革命作为中共“革命话语”中的一部分,依然是主流意识形态论述中共执政地位正当性的重要环节,同时又增加了对台战线的内容。   海峡另一端,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则将“辛亥革命”与“国父建国”作为反“台独”的论述主轴,以此接续“一个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脉络。对此,亲台独的绿营人士不以为然。    两岸纪念辛亥百年“各说各话”   上述背景,决定了两岸在辛亥百年继续“各说各话”,不可能共同纪念。在台湾,官方斥资17亿新台币(约7258万新元)主办100多项庆祝活动,主题定为“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大陆则是“辛亥百年”,对辛亥革命解释侧重其“阶梯作用”,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一面坚持它有局限性,“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后一个任务最终由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完成。   面对对岸的高调纪念,大陆虽乐见“一个中国”主题的延续,又无法接受“建国”这个挑战中共统治合法性的主题。   据雷颐介绍:“所以一些国际会议,如果主办方没有注意,用了辛亥建国100周年,大陆就不能参加,要改成辛亥革命100周年,才能参加。那台湾也有它的敏感,凭什么把建国拿掉?对它来说就是中华民国建国100周年,中华民国是100年前建立起来的。”   对国民党来说,“民国”的存在不仅是历史,也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台湾行政院文建会主任盛治仁几个月前接受外媒采访时,就强调中华民国不但持续存在,而且“建立了华人社会有目共睹的民主体制”。   但在学者眼中,上述说法也是“政治话语”。按照大陆近代史专家袁伟时的观点,早在1926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段祺瑞下台,就标志了辛亥革命的崩解。一年后国民党建立了全国政权,新建的党国体制实际上已经不是辛亥革命后那个三权分立架构的“民国政府”了。    告别革命与不能‘告别革命’之争   对于重大历史问题,学术界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各说各话”是政治力量介入的结果,那往往意味着对话与讨论的空间被压缩,双方各持己方“真相”不容辩驳。   “辛亥革命”话语在两岸官方充满矛盾与隐情,在民间,又有另一种辩论在大陆知识界进行,它同样带有隐喻与现实的影子。   大陆社会对于辛亥百年的纪念与回顾热情,明显要甚于台湾。除却官方媒体的造势报道外,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化媒体与网站纷纷推出相关的专题、学者专访、讲座,从各个方面去剖析辛亥革命的起因、评价,对今人的启示。像广东媒体《南方周末》推出了有关辛亥革命的系列专访与连载文章。   出版界也异常热闹。今年来,大陆出版界可以说出现一股“辛亥热”。从中国最大的图书网站“当当网”的书目查看,2011年出版、围绕辛亥革命历史的图书多达60多种,包括了历史宏观叙述,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分析、历史图片集、画册、人物逸闻与传记等等,不一而足。迹象显示,这些出版物受到市场欢迎,例如人民大学学者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虽然是历史性论述,依然热销十几万册。    媒体刊登影射现实文章被整肃   舆论的兴趣,却不表示这个课题不再敏感,没有若有若无的禁区。反之,去年下半年至今,即发生过媒体因刊登影射现实性强,或者对历史人物评价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文章而被整肃。据境外媒体报道,湖南《潇湘晨报》以及广州时政杂志《南方窗》,都有总编、执行总编以及社长级的主管被撤换。   在大陆民间近期的讨论中,一个日益清晰的隐题,是当前的中国社会该肯定革命还是反对革命?这个问题的现实指涉性,给纪念辛亥革命的话语赋予新的隐喻意义与敏感。   这已不是大陆学术界第一次对革命进行反思。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近代思想史名家李泽厚著作《告别革命》为代表的反激进主义思潮,就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持批评态度,并认为当年如果是晚清政府顺利立宪,中国后来的历史可能更少波折。此后大陆的辛亥研究中为立宪派讨公道,蔚然成风。    李泽厚提出“告别辛亥革命”   李泽厚在上个月底接受访谈,更针对性地提出要“告别辛亥革命”。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的成功非常偶然,反之1906年清政府已经在改革。当年制订的法律,甚至包括较完备的新闻法体系,到今天看依然很超前。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转型。   然而,与当年备受热议相比,李泽厚此时被知识界人士公开批评为守旧,有人撰文提出,现在是时候“告别李泽厚”了。在另一些文章里,大陆作者则强调,为什么不能告别革命?首先要追问清政府的政策,清政府令人失望的改革(立宪)。   在今年初发表《走向革命》专著里,雷颐详细讨论了1906年以后,尤其是1911前后半年的氛围,当年4月同盟会精心策划的“黄花岗起义”惨遭失败,谁能料到半年后一场偶然的起义后满清就此坍塌?他认为答案是那半年里,代表体制内人士的士绅决定与革命党人合流,这一转变的根源又在于清政府的措施——包括宣布成立皇族内阁、铁路收归国有等收权、垄断权力的政策。   士绅转向激进原因的另一种解读,是清政府失去了公信力。雷颐受访时指出,有些论者极力想搞清楚清政府是“真立宪”还是“假立宪”,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它的行为给受众何种观感?“如果受众认为你是真的,你就能维持;如果你是假的,连体制内人士都认为是假的,你就维持不了。”   而传统上“经济危机导致革命”的说法,并不能在当年的历史中找到佐证。20世纪首10年中国的经济正往上发展,工商业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士绅要求更多权益,当这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革命发生的概率就相应提高。   对执政者来说,如何不让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引发出另一场改革还是革命的话题,恐怕也难以回避。   辛亥百年,中国建立共和体制第100年纪念之际,如何避免下一次“革命”仍是一个议题,多少有些反讽的意味。辛亥革命过去了100年,中国也在改革与革命两者间辩论和往返了100年,民主宪政、天下为公的理想却依然在追寻的途中,社会转型的道路依然漫长。当前世界经济阴霾重重,中国国内经济却欣欣向荣,城市里一片歌舞升平,但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也清晰可见。改革还是革命,答案和钥匙其实在执政者手中。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讲话(全文)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讲话(全文) 作者:胡锦涛 来源:中国网 来源日期:2011-10-9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9 16:50:48 阅读量:1688次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中23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朋友们: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同志们、朋友们!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同志们、朋友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同志们、朋友们!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