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歌”能否首先感动重庆官员
在网络舆论一片冷嘲热讽中,重庆的“红”歌以及整个“唱读讲传”活动仍淡定自如继续开展并如火如荼。据说,唱红倡红能弘扬正气、提升精神,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问问:重庆的红歌能否首先感动重庆官员,弘扬重庆官场正气?
阅读更多发布者布鸣真象 | 2 月 13, 2011
在网络舆论一片冷嘲热讽中,重庆的“红”歌以及整个“唱读讲传”活动仍淡定自如继续开展并如火如荼。据说,唱红倡红能弘扬正气、提升精神,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问问:重庆的红歌能否首先感动重庆官员,弘扬重庆官场正气?
阅读更多发布者图样图森破 | 2 月 1, 2011
前苏联和东欧共产 专制 解体的过程告诉我们,只要 政治 领导人敢于担当,社会 主义 国家 政治 转型完全可以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网络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更是减少了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机会。事实证明,很难指望中共会主动 改革 来避免一场 政治 革命,但在外来影响的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1, 2011
这一历史大背景,就是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国 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五大矛盾:. 一是城乡矛盾太大。“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严重阻碍发展,也极 不公平 。 二是地区矛盾太大。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1 月 31, 2011
所有社会主义国家 特权阶层 赖以产生的秘密在这里,变修的秘密也在这里。 正因为这样, 政治 体制 改革 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的十分清楚,就是要打破专制、等级、特权赖以存在的 政治 体制,重新把权力放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手中,落实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1 月 29, 2011
2011 ,经济不再重要 温克坚 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如何?有各种版本的分析和预测在市面流行。不过人类预测未来的记录表明, 专业,地位和名声并不同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社会的演变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混沌体系,出人意料的事件总会瞬间到来。因而预测未来,是一个开放的冒险游戏,人人都有资格进场。 我也决定冒点险,来勾勒下 2011 年的经济前景图,同时穿插一些基于社会和政治视角的点评,算是对 2010 年 10 月 8 日突然来临的兴奋事件而导致的四处游荡,无所事事的一种弥补吧。 我的基本结论是 2011 年的经济发展将会表面光鲜,实则乏善可陈,是属于无趣无味无高潮的平庸故事,但是长期来隐伏于经济叙事之下的社会和政治议题将日益凸显,成为主要的社会叙事,搅动公众神经,激发社会参与,聚合政治能量, 从而影响着社会进程。某种意义上,历史在这里停滞,历史在这里拐弯,下一个十年的大事件都将在 2011 找到端倪和影子。 让我们通过一些经济领域的关键词来勾勒 2011 经济基本面貌: 1. 经济增速没有悬念 根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预测, 2011 年中国全年 GDP 增长速度为 9.8% 左右,增速较 2010 的 10.3% 略低,国际上一些重要经济智库,投行和世界银行等的预测也大抵相同,经济发展数据区间都在 8-10% 之间。从绝对数据来看,这个速度在全球经济体中无疑是极为亮丽的数据,可以吸引各种羡慕的眼光。 长期的经济发展记录,容易让乐观情绪流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都尚在半途,巨大的国内消费驱动,使得中国经济还有发展的巨大动能。很多经济学者认为,按照目前的增速保持下去,人们乐于猜想的是,到 2025 年 -2030 年之际,中国经济总量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不过,关于这种经济增速的质量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其所付出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体制,一直是公共争议的焦点。如同公众所感受的是,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水分很足,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并没有同步转化为福利和财富的增加,因此粘附于经济增长率本身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总是那么的脆弱。 2. 十二五规划乏善可陈 在一个政府强势干预市场的经济体里,我们无法回避政府版本的经济愿景,而十二五规划就是官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蓝图。不过,由于市场的深化,经济体已经有其独立发展的轨迹,官方的所谓五年规划对于经济的实质影响力已经大为降低。 但是可以预计的是, 2011 年作为 12 五的开局之年,肯定要做到开局圆满,因此为了保证经济发展速度,政府投资会继续高开高走,高铁,各地方重大工程等等依旧是重要着力点。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这些政府投资除了继续扭曲经济结构,造成越来越多的浪费外,不会有其他遗产。 这个从 2011 年所谓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可以得到再次确认。这种充满政治安抚意图的兴修水利政策,放置到一个日益现代化的经济体,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和不着边际,因此必然属于低效投资, 不过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个继续拉动政府投资的重要载体,可以推动 GDP 的总量增长,至于这种投资的长期效益,那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十二五规划本身是一个笼统概念,各个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和机构,都有相对应的版本,如果完全展开和实施,其对经济的干预将是灾难性的。不过幸运的是,各种利益旁根错节,政府官僚机构已经无能根据某种大而全的规划来重新配置。 因此,如果说 12 五规划是所谓的“顶层规划”,那只不过是一种话语标签而已。 当然,这个规划的制定和形成过程中,卷入了大多的机构,学者和官僚,实实在在制造了大量的垃圾。 3 .房价趋势诡异 2011 年的房价走势,无疑依旧是最为牵动公众情绪的一个经济指标,因此简单分析下房价走势是需要的。要预测房价走势是一个危险的差事。多少知名或者不甚知名的人士都在房价问题上被事实撞了一下腰。客观的说,这些年一直唱多的任志强先生的预测倒是基本符合市场走势。对于 2011 年的走势,我的基本判断是,上半年房价有小幅上涨的趋势,而下半年可能面临重大的回调压力。 从空置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指标来看,房价肯定包含巨大的泡沫,中长期来看,房价的向下调整是必然的。但是一直以来真正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土地政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等等短期来看并没有变革的迹象,房价一路走高又变得可以解释。 2011 年,这些因素将如何角力?。目前来看,土地政策和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在 2011 年都不可能有调整空间,唯一的是货币政策面临巨大的压力,宏观货币政策基调已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加上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2011 年的货币政策可能演绎出一条高抛低走的轨迹 —- 有消息称, 2011 年 1 月份的第一周,货币信贷投放就超过 5000 亿。因此,在这些力量的冲击下, 2011 年上半年的房价会温和上涨。 不过从一个综合角度来看,货币上涨的力量毕竟是强弩之末,要再如 2009 年那样的天量投放,估计是谁也不敢冒的一个风险。因此, 2011 年上半年房价不太可能下行,但是考虑到整体上的通胀压力,加上日益尖锐化的民意和舆论压力,估计中央政府会祭出新的调控房价的若干招式,比如部分政治上偏红的地区加快保障房的建设,部分地区的房产税会先行试行,当然,最重要的压力还是来自货币政策,如果下半年有 2-3 次的加息幅度,对于房价的冲击将是强烈的。这么多因素的叠加,很可能导致下半年房价下降,在部分泡沫化程度严重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等等,房价下探个 20% 并不过分。 — 总之,房价要降,和要房价降,都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也都是可以收获巨大民意的事情,不排除部分官员进行政治冒险,采取极端措施操控房价,比如重庆正在展开的所谓重庆模式。 3. 就业形势黯淡 据说就业形势是让领导人夜不能寐的一个原因,但是就业形势又是一锅坚硬的稀粥,被各种机构搅得面目全非,基本上缺乏可信的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一个并不是笑话的信息是,根据美国 Pew 机构的一个民意调查,据说有超过 47% 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是当下第一经济大国,理由是美国有接近 10% 的失业率,而中国的失业率只有 4% 。 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 2010 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908 万,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确为 4 . 1 %。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根本不能降低社会对就业压力的高度关注。 最近一两年来,中低端的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这一方面是通胀压力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表明表明人口结构而产生的红利接近拐点。而 2009 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人为的创造出了许多简单的就业岗位,随着政府投资趋势的下降, 2011 年这些低端的就业岗位可能减少。另外,鉴于欧美开始温和复苏,这将促进中国的出口增长,也会吸收部分就业岗位。中国的就业,呈现某种不对称性。低端的劳动力市场,由于供应持续减少,愿意干体力活的人口基数在下降,而工资在上涨,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部分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意愿下降,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反而抱怨招收不到足够的工人, 但是对于这些年来持续毕业的大学生们的就业状况,由于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多,因此自然期待一个有发挥其教育能力的舞台,但是由于关键产业的管制,和垄断企业对经济体的盘剥,使得中间态的中小企业,这些年来发育不良,创新不足,吸纳知识密集型人才的能力也就不足,这样估计这些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处在一种假性失业状态,没有充分就业,这些长期身处社会底层的知识青年队伍日益庞大,虽然暂时没有温饱之忧,但是这个他们的社会期待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很容易产生社会愤怒和压力, 如果没有被有效的整合到社会经济体中,自然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 4. 通胀牵动人心 从 2010 年起,通胀就绷紧了社会的神经。 2010 年 11 月份官方公布的 CPI 数据到达了 5.1% ,成为 28 个月高点,虽然 12 月回落至 4.6% ,不过比较普遍的预期是, 2011 年的通胀压力依然强大,将压缩当局货币政策的空间。 通货膨胀有两个表现,一个就是根据弗里德曼的经典表达,通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投放过多,自然表现为通胀;前些年,这些货币主要被蓄养在股市,楼市和银行存款中。因此,导致楼市泡沫一路扶摇直上。而官方通过对 CPI 数据的控制,成功的对社会的通胀预期进行对冲,赢得了更多调整的空间。但是正如那句话说的,当局不能控制温度,却可以控制温度计。目前政府的主要努力,就是在 CPI 上下足功夫,通过行政管制,价格补贴等等措施,不许食品价格出现太大的升幅。因此,一个可以预见的情景是, 2011 年通货膨胀继续如脱缰野马,政府则出台更多的价格管控措施来装饰 CPI 数据。 目前官方的手段是以提高对最底层收入群体的补贴和增加公务员群体收入等方式来控制通胀的杀伤力,而在舆论上,则宣扬提高对于通胀的容忍度,认为温和通胀的后果并不可怕,以隔离可能的社会连锁反应。在目标设定上,官方对于 2011 年的 CPI 控制目标有了松动,从原来坚持多年的 3% 改变为 4% ,根据官方对于数据的操控惯例,在实际经济表现中,这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通胀幅度。在经济数据上, 1% 似乎是一个微小的调整,但是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举动。 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 3% 的 CPI 上涨率是经济要素调整所需要的灵活性,但是超过 3% ,尤其吃持续超过 3% ,从理论层面来看,将意味着货币流动速度加快,通胀预期强化,对于不同资产配置的财富剥夺效应增加,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一种严重的经济风险。为什么 4%–5% 的通胀差异,就是巨大的差异,而 3% 到 4% 的差异则是可以容忍的呢?这已经不是经济学可以解释的,这更多的是社会心理和群体行为才能回答的问题。 持续的通胀往往孕育巨大的社会不满以及基于其上的突发性事件,可以在瞬间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 2011 年的通胀既然不可阻拦,那么其所引发的社会裂变,也可能在不经意间突然到来。 5. 金融体系定时炸弹 2011 年还有一个值得观察的领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表现。根据 2010 年的数据,全国各地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总额接近 8 万亿,虽然银监会系统一直试图在对这个 8 万亿进行解包还原,进行分类,落实担保,降低系统风险。 但是在目前的结构下,这种左手监管右手的方式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同时 8 万亿贷款的安全性和土地价格走势息息相关,如果房价撑不住,开始掉头向下,那么 8 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就是埋藏在金融体系的定时炸弹。 只要对地方政府的 GDP 考核机制不取消,只要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权能不被限制,只要宏观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变化,那么地方政府肯定是金融体系中最大的信贷接收者,那么这个埋藏在金融体系中的定时炸弹就不会得到拆除,一个中国特色的金融危机正在孕育中。 别以为这种危机离开我们很远,最近爆发的齐鲁银行的信贷黑洞就表明这种危机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能裂变开来。当通货膨胀剥夺着公众存款,而类似银行丑闻又动摇着公众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的时候,那么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能是极度脆弱的,一些小小的谣言就可能引发一场挤兑风暴,问题只是,这种风暴什么时候会发生?! 在现代社会,金融体系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传染力,和通货膨胀一样,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动员机制。而从一种冷峻的视角来看, 2008 年以来中国官方特殊的市场干预政策(积极财政, 4 万亿,地方融资平台等等都是关键词)已经为中国版本的金融危机奠定基础。下一个金融地震的震中,将会出现在中国。 我们是在地震爆发前,给金融体系灌输更多有毒资产还是及时清洗掉既有的有毒资产吗? 6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