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书店员工失联

联合报 | 铜锣湾书店店员为何「报平安」无用?

所谓报平安,就是一个人避免自己因为行踪不明而让家人担心,通报以让家人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的行为,比方说,中学生晚上离家,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去了哪里,也是一种报平安的行为。香港数千人示威,声援铜锣湾书店5名失踪人士和要求中国政府交代5人下落如果你曾是学生的家长,你去想像一下,你大概会了解报平安是甚么回事。通常就会希望知道学生目前所在的地点,正在做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什么时候会回来,最重要的是,留下之后的联络方法。这其实是一种常识,如果你的家人和你联络一次之后,又再失踪几天,而且无法联络,我想大部分心理正常的家人,都不会认同这是一个令人安心的行为。最近,香港书店店员于两个月内连环五人失踪案,失踪者多次的「报平安」然后又再失去音讯。而去到今天,这是个诱拐事件的迹象已相当明显,其实暴露这些迹象的,正正是因为报平安这个行为。我们可以合理怀疑,这是个诱拐犯罪,并假定绑匪的存在。失踪者在此案中,有几次通讯机会,内容不外乎「我没事,我健康,不要把事情弄大」,绑匪们可能觉得这就可以了,他们可能不察觉,事情弄大的原因是人持续失踪,要让事情平息,就只有让当事人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想透过报平安舒缓事件的意图,就从没有真正代入家属们的感受和需求,套一个网络上的潮语,他们真的是「你有想到报平安为何没有用?没有,因为你只想到自己。」作为绑匪或者是因为任何利益关系如政治,宗教立场,或者任何偏激的意识形态,而同情或支持绑匪者,不少都一心期望家属和公众们,能够息事宁人,把事情不看成绑票而看成是私事,使事情能够不闹大,但这些人的盲点,在于他们只站在绑匪方的立场看问题,而不明白对于家属方,他们需要的第一就是安全回港,如果做不到第一点,那需求就会是保持联络。而这个需求从没有在「报平安」这个行为得到满足,反之,这些「报平安」的行为,不仅没有达致息事宁人的效果,还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收拾。首先第一次报平安用的是电话,这对于绑匪来说,就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电话是一种实时通讯,人质很可能会突然把重要的资讯,例如绑匪的身份,目前所在的位置,在电话通讯中泄漏出去。就算绑匪立即截线,或者是处决人质,都已经太迟。所以跟着报平安,改用的是书信,自然就是方便绑匪审查,防止不想泄漏的资讯外泄。但是这个审查本身也是有漏洞的,就是绑匪的语文能力不足,并不足以看到文中的所有陷阱。报平安用的书信,出现了两个大漏洞,第一是「以自行形式回内地」,绑匪大概以为,人质声明用自行形式回大陆,是可能引导公众认为他是自愿失踪。先不论他们这种乐观的想法是否正确,但是「回内地」却成功表达了当事人现在的位置,加上他回大陆的旅游证件还留在香港。这个资讯泄漏,导致了香港有护航者主张「电话来自大陆不一定是大陆」,期望可以把事情拗成当事人从没离开香港一说,完全不攻自破,而且再也没有可能使用──失踪者在大陆,而且是非法入境这点已经被确认。而另一点「配合有关方面调查」的有关方面是什么,以及他们在调查什么,引起联想的破坏力更是可想而知。这完全是因为绑匪在文字方面的功力不足,引致的意外。而最近又据说「流出影片」,虽然公众没机会看到影片,而影片的内容又是「不要把事情闹大」,同样地,他只会得出一个恶化的结果:便是欲盖弥彰。绑匪们似乎没有理解到,报平安需要的,就是留下一种较稳定的联络方式,可以让当事人自由联络,他们一直误解了这点,概念上有落差,才导致事情越发不可收拾。 使绑匪去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已难以息事宁人,绑匪去到这局面,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自首,否则,事情只会走向对绑匪更不利的方向。虽然这是值得严肃看待的事情,但绑匪们犯的错误,却有一种傻气的黑色幽默,犯下一些非常幼稚的错误。当然,犯罪者们的愚蠢,对于善良百姓而言,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来源:联合报 / 郑立转发此新闻: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香港6人千举行游行抗议 争取释放铜锣湾书店5人

香港支联会周日(10日)发起游行,争取尽快释放铜锣湾书店东主李波等“被失踪”的5人,大会表示有6千人参与 ,而警方指最高峰时有3500人,特区政府声明称,已经就事件向大陆寻求协助,强调坚决维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由支联会发起,接近50个团体响应参与的大游行,周日下午在金钟政府总部外集会,然后游行至中联办,请愿人士沿途高叫口号。口号:抗议政治绑架!捍卫一国两制!不容跨境执法!2016年1月10日,6千人参与游行,要求大陆尽快公布铜锣湾书店失踪5人的情况,释除香港人对一国两制被损害的疑虑带着几岁大的孙子来到现场的Tommy表示,游行是香港人表达意见的最佳方式,能让外界了解到,香港人目前的忧虑和诉求。Tommy说:让他感受爷爷经常出来(参与民间活动),因为这件事很恐怖,可以在香港随便抓人,愈多人出来的作用愈大。现在不止他(李波),还有其他4人,哪他们呢?而且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有必要知道,知道为何有人可以在香港强行绑架走。特意撑着黄伞来游行的蔡先生表示,占领行动要求真普选的诉求,正正是担心日后香港会发生例如李波等人“被失踪”的事件,因此大家应该要继续守护香港的核心价值。蔡先生说:黄伞是要真普选,为了公义和民主。而今天的游行,李波遭人来到香港抓走,就是践踏一国两制,践踏法律,所以这两件事是一码子的事来的。2016年1月10日,有人戴上李波肖像的面具,坐在一个铁笼中,讽刺李波失踪是政治绑架曾在雨伞运动中支持占中的歌手何韵诗和黄耀明,也参加了游行。何韵诗对记者说,李波等人失踪事件,或涉及出版界的自由,不排除日后会引伸至其他界别。特别作为公众人物的她,也突然感到在一国两制保障下的香港,发生这样恐怖的事,不禁令人不寒而栗。何韵诗说:香港人到这刻是会开始担心自己的人生安全,至少我是。第一次感到若我们说了一些认为对的说话,是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类似的事件,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是更大的目标。我相信不止是娱乐圈,任何一个界别的人说了一句说话,可能会有同样的后果。对于在游行举行前夕,李波突然拍片向妻子报平安,又指对支联会举办游行感到困惑和不解。保卫香港自由联盟发言人韩连山质疑,李波是否真正自由和安全,他认为要出来捍卫香港的言论自由。韩连山说:我不相信一个被绑架的人在威逼下,要他说甚么就说甚么,要他写甚么就写甚么。所以他所谓的平安书、平安电话不可完全相信。2016年1月10日,歌手何韵诗和黄耀明参加游行,拒绝被灭声。香港独立评论员协会召集人吕秉权认为,包括香港和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事件,希望李波等人能尽快现身交代一切,还公众一个说法。吕秉权说:即使再用更多方法报平安,不及你亲身出来说究竟发生一件甚么事。因为以往大陆曾用过在其胁逼下报平安,包括李旺阳的妹妹李旺玲。很担心这件事属实的话,香港一国两制以及法治的防火墙,会被彻底摧毁。今次是那几个人的事,未来或是香港几百万人的自由,以及整个香港法治制度的摧毁,一国两制的终结。游行期间,自称来自团体“香港独立”的陈先生,与部分成员高叫其他口号,与大会的纠察发生争执,现场警察立即上前将双方分隔。戴着口罩的陈先生,否认骑劫游行。陈先生说:年年都有游行,例如平反六四,都说了很多年了。香港现在变成这样,为甚么不转其他口号?我们不是骑劫,是来支持的,只不过是用其他方式来支持而已。游行人士在下午4时许陆续抵达中联办,并在门外绑上黄丝带后陆续离开。期间一批举着龙狮旗的示威者,拒绝警方安排,与警方一度对峙。政府回应铜锣湾书店负责人及职员失踪,强调特区政府坚决维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指警方正调查事件,已向大陆有关机关寻求协助,并会促请有关机关早日回复。政府发言人指非常重视今次案件,也充分理解社会对案件的关注。但认为在未完全掌握事实之前,不宜作任何揣测。重申如果其他司法管辖区执法人员在港执法,会违反香港法律。来源:自由亚洲电台转发此新闻:

阅读更多

东方日报|南桥:中共从不讲理何以讲法?香港危矣!

转发此新闻: 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李波在香港失踪,随后以电话和亲笔信显示他在深圳「协助调查」,此事引起海外各界震惊,盖因李波持有英国护照,而且是在香港的地面上不正常地转移到了深圳。到底是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把一个持英国护照的香港市民弄到了深圳,而且至今不见人踪影,这在任何一个现代开明国家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太不正常了。如果这样的事情算正常,那谁还有安全感?所以,连梁振英也公开表态,大陆警方到香港来执法是不可接受的。王毅外长「首先是一名中国公民」的说法,将是载入史册的看点。 可是,香港政府显然不会命令香港警方到深圳去找人,香港警方只能表示「我们向内地警方问问看怎么回事」,于是乎李波和他的铜锣湾书店的几位同事继续处于失踪之中,一天又一天,谁都无可奈何。这样的事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在香港,真是对「一国两制」最好不过的注解。 倒是英国政府心理上过不去了。香港是英国政府的前殖民地,香港人曾经是女皇陛下的臣民,是女皇陛下亲自交给中国政府的,而李波还持有英国护照,照理说还在女皇陛下的保护之下。所以,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急切要求」港府及中方援助,以确认英国公民李波的去向。据报道,正在访华的英国外相哈蒙德在与中国外长王毅见面时提及李波失踪事件。 精彩的是中国外长王毅的说法:按基本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李波「首先是一名中国公民」,「呼吁各方毋须做各种各样无谓的猜测」。 这里有一个将载入史册的看点,即王毅外长「首先是一名中国公民」的说法。按照中文的文法,「首先」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然后」。 「然后」是什么呢?王外长没有说,诸位就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有谓的猜测」了。 当今世界和一百年前不一样,人们在世界上流动并居住在出生地之外的情况司空见惯,于是就有了双重国籍的情况。美国、欧洲、英国、香港、中华民国等等都是承认双重国籍的,也就是说,你出生在这些地方,后来又去了其他国家取得了其他国家的国籍,母国仍然承认你的母国国籍。拥有双重国籍有很多好处。李波作为香港公民,持有英国护照,而香港和英国都承认双重国籍。 所以,王外长的「首先」后面没说出来的是,「然后」李波是一个英国公民。 可是且慢,王外长的「首先」,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首先是一个香港公民」,然后是一个英国公民。 「香港公民」和「中国公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待遇事实上是不一样的,这是「一国两制」的真谛。尽管中国政府说了无数遍,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香港公民和中国公民却不可以划等号,理由如下。 理由就是,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你只要去问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领事馆就知道了。任何中国公民,在美国入了美国籍的那一刹那,就自动失去了中国国籍。取得美国国籍的中国人第一次申请回国探亲签证,必不可免的条件就是交出你的旧中国护照注销。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像香港和中华民国一样承认双重国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中国政府虽然管不住它的人民有机会就入了外国籍,但是它有权力,而且一定要断了你的中国国籍。 所以,对于中国公民来说,根本就没有「首先」是中国公民这一说,因为既然是中国公民,就只能是中国公民,没有「然后」。既然没有「然后」,也就没有「首先」一说。王外长的「首先」两字,说明他承认后面还有「然后才是」英国公民的不言而喻之意。可是,因为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对于中国公民来说是没有「然后」的。因此,王外长的「首先」要说得通,就不能不承认,李波「首先」是「香港公民」,不是「中国公民」,香港和英国都承认双重国籍,这样才有「然后」,也才有「首先」。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说,英方认为根据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以及「一国两制」原则,李波若在香港犯下刑责,应在香港接受审讯。王外长心里是明白的,哈蒙德的说法既合法也合理。然而,中国外长在这里玩了一个逻辑戏法,他把话说了半句,只说「首先」,不说「然后」,于是就回避了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事实,同时根据「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中英共识,来一个李波「首先是中国公民」。既然是中国公民,中国警方和司法对李波采取的行动就有「法律依据」了。 这样的逻辑,实在是太不讲理了,王外长是在把天下人当傻瓜。事实上王外长有点心虚,于是先倒打一耙,呼吁「各方毋须做各种各样无谓的猜测」。什么叫无谓的猜测?中国大陆的不穿制服的秘密警察,跑到香港来,用至今无人知道的手段,把一个持英国护照的香港公民弄到了深圳,难道还不令人震惊吗?对这样无法无天的行径发出质疑的声音,就是无谓的猜测? 「一国两制」不是一句空话,是要靠法律来维护的。王外长一席话说明,香港人也罢,英国人也罢,千万不要轻信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是不会讲道理的。他们没有讲道理的习惯,更不能指望他们会讲法。香港人如果不想和内地人一样生活,就必须自己起来坚守和保护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寸步不让。否则,香港危矣!来源:东方日报 / 南桥 旅美学者转发此新闻:

阅读更多

端传媒|书店疑案:陈先生,从事“黄色事业”,突然接手书店

业内知情者透露,“陈生”在李波失踪前一个多月接手书店,“背后有一名大陆老板”。而书店职员称陈先生不透露全名和联系方式,并在李波失踪后换掉书店大锁。

他进一步透露,陈生第一次在书店出现,是在去年2015年11月,正是铜锣湾书店有关股东及职员包括柱民海、吕波、张志平及林荣基共4人相继失踪之后。“其他人都失踪了,李波感到一个人难以维持书店的运作,亏了不少钱。然后,一名律师介绍‘陈生’给李波认识,话他老板对书店有兴趣。”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禁书”书商失踪事件令香港人人自危

李波(英文名Paul Lee)的情况,以及他的四名失踪同事的情况,具有一部间谍惊险小说的所有要素。但是,对这个英国前殖民地720万居民来说,他的失踪、以及他看似在把香港与中国其他地方隔开的边境的另一边的出现,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极度恐惧。他们对一国两制安排下,这里的人直到本世纪中叶可免受北京管理的法律保障产生了怀疑。

对法律学者和人权团体来说,李波的情况,以及他在巨流传媒有限公司(Mighty Current Media)的四名同事的情况,是中国政府机器之手不断延长的最新例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似乎越来越愿意超越自己的法律管辖范围行事。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2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