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

南周方可成 | 谣言与人心

自上周“金庸被去世”事件发生后,谣言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议题。 某位意见领袖时评人,先是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金庸去世”的消息,发现是谣言后赶紧更正,并总结说:这件事让他认识到,微博既能传谣,也具备很强的修正谣言的能力。 这种说法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从它身上可以隐隐看见古典自由主义“意见的自由市场”理论的影子。在很多人看来,微博提供了一个信息和意见的自由市场,谣言可以传播,辟谣的言论也可以传播,人们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这种理论有些粗糙,比如,凭什么相信人们的知识和理性足以达到分辨谣言的程度?再比如,谣言的传播效果和辟谣言论的传播效果是一样的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一则谣言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00万次,而辟谣的言论只被转发了1万次,那么可以说,谣言是胜利了的,因为大多数人依然听信着谣言,根本就没看到辟谣帖! 那么,谣言和辟谣言论的传播效果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在这里斗胆提出一个未经科学验证的看法:它们的传播效果都是由人心决定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哪一种言论,哪一种言论就会传播得更广。 比如,有谣言说金庸先生去世了,但人们并不愿意看到金庸离开我们。所以,这则信息可以被迅速辟谣。当然,闾丘露薇等意见领袖在辟谣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直接作用,但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愿意得知金庸的死讯,因此一旦辟谣帖出现,便会得到大范围的转发,并不逊于谣言帖。 但是,如果谣言说的不是金庸先生去世了,而是“翁帆的父亲翁云光和杨振宁18岁孙女小杨喜结连理”,情况就不一样了。从整体上看,社会情绪倾向于反感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因此一旦这样的荒诞消息出现,人们是愿意相信的,并很可能生发出“看来这家人都是这德性”的评论。我没有统计过这则谣言和辟谣帖的传播范围,但我相信很多看过此帖的网民依然信以为真。可以确定的是:即便媒体早已就此事发表辟谣新闻,但这个谣言依然不断在网络上流传。 同样,“肯德基用激素饲养怪胎鸡,一只鸡身上长有3条腿3只翅膀,或者4只,5只,6只等等不一而足”也是一则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次的“月经帖”。实际上,我的朋友中就有相信此谣言的。这则谣言辟谣不力,是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极低,且对肯德基的定位是“洋垃圾快餐”,这样一来,人们就倾向于相信这种耸人听闻的“怪胎鸡”。 再比如,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组“赵薇女儿照片”——照片里的baby真的很像赵薇,但可惜,那是假的。对于这则谣言,辟谣的动力就要弱得多——在大众心理中,这个baby和赵薇的相似程度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没有太大的意愿要去辟谣和传播辟谣的信息。 有一种理论,说的大意是人们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观念的信息,排斥那些与固有观念不符的信息。这个理论用在谣言传播上,大概就可以解释我的猜想:那些与整个社会的普遍心理相迎合、一致的谣言,容易获得较广的传播;辟谣的言论也是一样,如果辟谣的信息符合人们的普遍期望或固有观念,就可以传播得较广,起到较好的辟谣效果,如果辟谣的信息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期望或固有观念,那么它就无法与谣言的传播相抗衡,除非有外力介入。 倘若有对此感兴趣的学者或学生,不妨做一次实证研究,相信会很有意思。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公布一个pm2.5,到底有多难?

如果不是因为微博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问题谈论得如此热烈,我不会关心这个议题。这是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发布了不短的时间,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算数值再差,总不能拒绝踏足这个城市,也没有办法避免呼吸这里的空气,当然环保部门每天也公布自己的数据,看过几次,就没有再关心,因为太专业,实在看不懂。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北京环保局的数字不准确,这是因为,空气质量这个问题,在现在,要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已经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如果换算的标准不同,或者公布的数值、检测的对象不同,肯定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北京市环保局的副局长杜少中,并没有回避微博上网友们的质疑,但他的回应是否能够消解公众的质疑? 北京空气之所以引发大家关注,是因为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以及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潘石屹说,他接到官员的电话,让他不要添乱,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当我采访杜少中的时候,他也一再强调标准不同,他说,如果在pm10的超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去谈pm2.5,显然不太合适。只是作为一名公众,我依然不太理解这些技术上的分别,我只能不断提出我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不直接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我也终于得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是否公布,不是北京市环保局说了算,他们一直以来都有检测pm2.5的数值,如果国家同意公布,他们马上可以做到。 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却变得很是复杂。首先因为有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争论变成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看看商业民族主义代表、《环球时报》的社论,就暗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媒体可能是为了迎合或者煽动读者情绪,但如果官员也带着这样的想法,就让我觉得很想不通。杜少中说,他们尝试联系美国大使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值和对方进行PK,得不到回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最权威的官方机构,即便对方同意PK,但是公众依然得不到这个数据,这难道就算是回应公众质疑了?就算证明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偏高,但是公众依然不知道中国的官方数据到底是多少,意义又在哪里?因为就算不偏高,也不代表没有超标。 很多人批评潘石屹,自己作为房地产商,没有做好工地扬尘的工作,却来质疑环保局的数据。他也被杜少中在微博里面公开反问,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对于这一点,杜少中在和我说起来的时候,用了“将了一军”这个词来形容。我很好奇,难道潘石屹就不能用一个北京居民的身份来要求获得数据吗?杜少中的回答非常确定,“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他是地产商。”而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只要看看给潘石屹微博留的评论。 我不想为地产商辩护,事实上,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开车的更无法推卸责任,因为只要车子上道,就排放尾气,而尾气是pm2.5微粒的主要来源。众多的北京开工地盘,同样不能推卸环境污染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和这次辩论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冲突,很简单,大家要一个现在还看不到的数值,pm2.5到底多少,在过去这些年,和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公布一个数字,和大家必须从自己做起,为改善空气污染做努力,为何在一些人看来,变成了对立的事情? 杜少中承认,美国大使馆的数字走红,这是因为,对方能够用通俗的方法进行描述,发布的手段,页面的设计,都更加人性化。但如果打开环保局的网页,到底怎样的数字意味着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该避免上街,所有这些民众真正关心的实质性内容,都没有提供。 争论越激烈,对官员的回应批评得越多,显示公民意识在提升,而官员的及时回应,也反映出,至少有一些官员,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人们在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些改变,至少杜少中透露,会组织专家,来确定和空气质量对应的自我保护措施。虽然他挨骂,但是他也感谢公众,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阻力一直很大,而现在,因为公众的参与,事情可以做得快一些了。 ————- 补充:在交出这篇专栏稿件之后,事情又有了一些进展,而我自己,因为采访了一直研究空气问题的专家,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资讯。 1。杜少中和潘石屹在北京环保局检测中心见面了,杜少中还透过微博,邀请了不少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去参观。不过一提到地产商,学者也是咬牙切齿,因为工地越多,空气就会越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2。不少环保部门过去一直在做pm2.5的检测,包括北京环保局,还有很多科研机构,但是如果要统一公布,问题在于,测试仪器是否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保证规范,学者还担心一点,地方的数据,如果成为一个硬指标,是否能够保持独立真实。 3。原来拿北京来说,pm2.5,只有去到密云,数值才会有所不同,在市区,不管哪个地方,没有区别。 4。说到尾气,油的质量非常重要,北京的油品质量,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和其他一些地方相差太大。 5。 还是那句话,环保部从三年前就开始推动pm2.5的测量,学界更早,但是地方阻力很大,因为这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立的。不过,不开始 做,就不会有改变,学者回忆当年设定国标一,很多地方反对,甚至担心打击汽车行业,但是开始做了,汽车行业自己转变跟进,一些不做的城市,民众不满意了, 于是政府也就跟着做了。所以,学者认为,北上广先公布pm2.5,会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做法,也是他们在呼吁的。 6。二手烟会产生大量pm2.5微粒,在美帝使馆门口,用网友自备的机器测试,同事的二手烟飘过来,数值马上上升了二十多倍。嗯,二手烟呀,大家的肺呀。 广告一下:本周五,也就是11月18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晚上0720,走读大中华,更加详细的报道。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1/11/02 — 京华时报:环保部门专家称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2011/11/01 — 北京的天气让我们深刻体会这句名言… 2011/10/24 — 《新世纪》周刊:“北京医保没钱了” 2011/09/24 — 王秀宁:危险的旅游,隐性的链条 2011/09/18 — 浙江海宁村民抗议污染 2011/09/06 — 《新世纪》周刊:渤海无人负责 2011/09/06 — 馒头笼子:渤海漏油到底谁应该负责 2011/09/04 — 大连:失重的跃进 2011/08/28 — 译者: 《卫报》:康菲公司曾警告说中国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耽误清理泄漏的原油 2011/08/28 — 译者: 《外交政策》中国新兴的“抗议之城”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遭遇家暴之后

她刑诉,才开始提供各种证明,但造就不是当时的现场记录,虽然她的鼻梁被打断,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最终还是因为眉骨骨折,才算是轻伤,可以追讨赔偿。 这是个善良的女孩,言谈之间,她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前夫可以因为这件事情而改变,为了他的将来。也希望透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公众关注到家暴立法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走不通法律途径,那末被施暴者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寻求公正和公平。 因为离婚只算是一种解脱,但是并没有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暴力发生在不相识的人之间是违法,为何在相识的人之间,在亲密的人之间,非要闹出了人命,才看到法律的身影的呢? 外滩画报专栏 ————————   有网友留言,自己刚刚遭遇了家暴,怎末办?我提议报警,对方很快回复:“没有用的,试过了。” 外滩画报专栏 ———————— 有网友留言,自己刚刚遭遇了家暴,怎末办?我提议报警,对方很快回复:“没有用的,试过了。” 我不知道接下来可以怎样帮她,因为如果报警都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的话,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这个家,远离施暴的另一半。但是我知道,要这样做很难,有的人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或许到最后,离婚还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至少没有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酿成悲剧。 一名在英国读了七年书的女孩,当她坐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无法想象她经历了二年半的家暴。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当自己的丈夫第一次动手的时候,她报警了,当然,报警的结果让她很是错讹,因为警察告诉他,如果要刑事拘留,那末两个人一起,因为她还手了。 于是,当下一次的家暴发生的时候,她只是用手护着自己的脑袋,她继续报警,但是警察告诉她,依然属于互殴,因为她有踢了一脚,尽管她告诉警察,那是她本能的反应,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踢向哪里。 最后,她要起诉自己的丈夫,被告知,只要还有夫妻关系,法院是不会受理的,于是,她离婚了。 问她为何不一早选择离婚?她说因为她一直以   我不知道接下来可以怎样帮她,因为如果报警都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的话,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这个家,远离施暴的另一半。但是我知道,要这样做很难,有的人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或许到最后,离婚还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至少没有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酿成悲剧。   一名在英国读了七年书的女孩,当她坐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无法想象她经历了二年半的家暴。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当自己的丈夫第一次动手的时候,她报警了,当然,报警的结果让她很是错讹,因为警察告诉他,如果要刑事拘留,那末两个人一起,因为她还手了。   于是,当下一次的家暴发生的时候,她只是用手护着自己的脑袋,她继续报警,但是警察告诉她,依然属于互殴,因为她有踢了一脚,尽管她告诉警察,那是她本能的反应,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踢向哪里。   最后,她要起诉自己的丈夫,被告知,只要还有夫妻关系,法院是不会受理的,于是,她离婚了。   为,只要透过报警,让丈夫受到惩罚,那末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然后会改。因为她在英国的时候,见到过这样的夫妻,家暴发生之后,妻子报警,丈夫接受了强制性的心理治疗,之后,这对夫妻继续着他们的婚姻生活,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冲突。她相信,因为相爱,只要对方能够知道这样做不对,只要有力量能够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误,那末两个人可以从头开始。 只是,她最终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在中国,施暴者是不需要付上法律责任的,而她坚持要刑事诉讼,虽然艰难,甚至连法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是想让自己的前夫明白,每个人,是需要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上责任的。 她的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很难说,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的前夫可能非但不会因此而看到自己的错,反而会更加的恨她,就像他前夫的家人现在那样,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是这个女孩,正在断送儿子的前途。她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仇视。 不过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这不重要,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法律并不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当受害者想要走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她发现,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障碍,无法走通。每次报警,警察都没有存档,因为 问她为何不一早选择离婚?她说因为她一直以为,只要透过报警,让丈夫受到惩罚,那末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然后会改。因为她在英国的时候,见到过这样的夫妻,家暴发生之后,妻子报警,丈夫接受了强制性的心理治疗,之后,这对夫妻继续着他们的婚姻生活,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冲突。她相信,因为相爱,只要对方能够知道这样做不对,只要有力量能够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误,那末两个人可以从头开始。   只是,她最终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在中国,施暴者是不需要付上法律责任的,而她坚持要刑事诉讼,虽然艰难,甚至连法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是想让自己的前夫明白,每个人,是需要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上责任的。 她刑诉,才开始提供各种证明,但造就不是当时的现场记录,虽然她的鼻梁被打断,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最终还是因为眉骨骨折,才算是轻伤,可以追讨赔偿。 这是个善良的女孩,言谈之间,她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前夫可以因为这件事情而改变,为了他的将来。也希望透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公众关注到家暴立法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走不通法律途径,那末被施暴者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寻求公正和公平。 因为离婚只算是一种解脱,但是并没有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暴力发生在不相识的人之间是违法,为何在相识的人之间,在亲密的人之间,非要闹出了人命,才看到法律的身影的呢?   她的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很难说,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的前夫可能非但不会因此而看到自己的错,反而会更加的恨她,就像他前夫的家人现在那样,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是这个女孩,正在断送儿子的前途。她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仇视。 不过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这不重要,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法律并不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当受害者想要走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她发现,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障碍,无法走通。每次报警,警察都没有存档,因为她刑诉,才开始提供各种证明,但造就不是当时的现场记录,虽然她的鼻梁被打断,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最终还是因为眉骨骨折,才算是轻伤,可以追讨赔偿。 为,只要透过报警,让丈夫受到惩罚,那末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然后会改。因为她在英国的时候,见到过这样的夫妻,家暴发生之后,妻子报警,丈夫接受了强制性的心理治疗,之后,这对夫妻继续着他们的婚姻生活,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冲突。她相信,因为相爱,只要对方能够知道这样做不对,只要有力量能够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误,那末两个人可以从头开始。 只是,她最终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在中国,施暴者是不需要付上法律责任的,而她坚持要刑事诉讼,虽然艰难,甚至连法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是想让自己的前夫明白,每个人,是需要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上责任的。 她的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很难说,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的前夫可能非但不会因此而看到自己的错,反而会更加的恨她,就像他前夫的家人现在那样,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是这个女孩,正在断送儿子的前途。她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仇视。 不过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这不重要,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法律并不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当受害者想要走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时候,她发现,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障碍,无法走通。每次报警,警察都没有存档,因为   这是个善良的女孩,言谈之间,她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前夫可以因为这件事情而改变,为了他的将来。也希望透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公众关注到家暴立法的重要性。因为如果走不通法律途径,那末被施暴者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寻求公正和公平。   因为离婚只算是一种解脱,但是并没有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暴力发生在不相识的人之间是违法,为何在相识的人之间,在亲密的人之间,非要闹出了人命,才看到法律的身影的呢?

阅读更多

闾丘露薇 | 追问

华商报专栏 时候不是害怕这些马仔,而是马仔背后的有势力人士,就好像杨武所说,他害怕的,是能够为杨喜利撑腰的人。 当然,作为联防队的负责人,可以卸责说,这是个人行为,也没有发生在当值的时候,但是问题是,在当值的时候,如果联防队滥权,或者粗暴对待别人,他们是不是因此而遭到过警戒?一定是没有,这样,才会让杨喜利越来越无法无天,仗势欺人,也才会让杨武越来越忍气吞声,害怕因为对抗而可能引发的后果,虽然只是一种可能。 当然,如果没有弱者的配合,强暴者不会猖狂,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背后强者的支持,强暴者自然会有所收敛。所以,我们更要关心和追问背后的这种力量。 ————————-   深圳联防队员杨喜利案,如果撇开杨喜利的身份,撇开杨喜利是不是和杨武相识,撇开杨喜利和杨武的妻子,是不是像杨喜利自己所说的那样,曾经发生过性关系,需要认定的关键,就是他到底有没有强奸对方,是不是在对方明确反对之后,闯进了别人的家,至于性骚扰,现场的闭路电视录像已经可以作为证据。 华商报专栏 ————————- 深圳联防队员杨喜利案,如果撇开杨喜利的身份,撇开杨喜利是不是和杨武相识,撇开杨喜利和杨武的妻子,是不是像杨喜利自己所说的那样,曾经发生过性关系,需要认定的关键,就是他到底有没有强奸对方,是不是在对方明确反对之后,闯进了别人的家,至于性骚扰,现场的闭路电视录像已经可以作为证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杨武撤案,警方还是可以提出公诉,至于是否实施了强奸,最终还是要看警方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法院是不是采信。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其实很多人已经为杨喜利定了罪,法院当然可以顺势而为,满足民意,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家期待的法治社会,最终不是都应该讲证据,而不是依据民情吗?不管大家如何痛恨杨喜利,在法院判决前,他依然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 但是杨喜利的联防队员的身份,虽然和他所涉嫌的罪行无关,但是正是因为他,很多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却能够成为联防队员,来负责协助管理治安的工作,这难道没有问题吗?还有一个问题,当记者采访联防队的负责人的时候,对方说,杨喜利脾气暴躁,经常打人,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为何没有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杨武撤案,警方还是可以提出公诉,至于是否实施了强奸,最终还是要看警方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法院是不是采信。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其实很多人已经为杨喜利定了罪,法院当然可以顺势而为,满足民意,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家期待的法治社会,最终不是都应该讲证据,而不是依据民情吗?不管大家如何痛恨杨喜利,在法院判决前,他依然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   ?对于联防对于没有行为守则和惩罚机制的吗? 不少媒体还在关心杨喜利到底是不是真的通奸,也因为这样,镜头和话筒伸到了杨武妻子的面前。其实这个时候,杨武妻子应该是在医院里面的,一个可能遭受了强奸的受害者,应该是有一个政府部门出面提供协助,不管是身体上的治疗还是精神上的安抚,而不是被媒体追问。说媒体有追问真相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同时也有伦理底线,要尊重受害者的隐私和感受,在穷追猛打的时候,至少要分清公权和私权,也不要自己进行道德审判。 杨喜利的母亲,带着自称是杨喜利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来到深圳,其实不管她怎样描述自己的儿子,最终事实就是事实,需要由证据和法院来说话,也和案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很好看,好象肥皂剧一样,下跪,吵闹,剧情不断在发展着,媒体的跟踪报道,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只是关注点再一次的被偏离:是不是应该规定,有犯罪纪录的人不能够担任联防队员?如果联防队员滥权的话,那又应该有怎样的惩罚?是不是存在被包庇,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如何有的话,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 杨喜利平时的言行,很像香港电影里面的黑社会马仔,自己没有本事,但是仗着背后的靠山,去欺凌别人。被欺凌的人,很多 但是杨喜利的联防队员的身份,虽然和他所涉嫌的罪行无关,但是正是因为他,很多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却能够成为联防队员,来负责协助管理治安的工作,这难道没有问题吗?还有一个问题,当记者采访联防队的负责人的时候,对方说,杨喜利脾气暴躁,经常打人,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为何没有办法?对于联防对于没有行为守则和惩罚机制的吗?   不少媒体还在关心杨喜利到底是不是真的通奸,也因为这样,镜头和话筒伸到了杨武妻子的面前。其实这个时候,杨武妻子应该是在医院里面的,一个可能遭受了强奸的受害者,应该是有一个政府部门出面提供协助,不管是身体上的治疗还是精神上的安抚,而不是被媒体追问。说媒体有追问真相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同时也有伦理底线,要尊重受害者的隐私和感受,在穷追猛打的时候,至少要分清公权和私权,也不要自己进行道德审判。 华商报专栏 ————————- 深圳联防队员杨喜利案,如果撇开杨喜利的身份,撇开杨喜利是不是和杨武相识,撇开杨喜利和杨武的妻子,是不是像杨喜利自己所说的那样,曾经发生过性关系,需要认定的关键,就是他到底有没有强奸对方,是不是在对方明确反对之后,闯进了别人的家,至于性骚扰,现场的闭路电视录像已经可以作为证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杨武撤案,警方还是可以提出公诉,至于是否实施了强奸,最终还是要看警方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法院是不是采信。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其实很多人已经为杨喜利定了罪,法院当然可以顺势而为,满足民意,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家期待的法治社会,最终不是都应该讲证据,而不是依据民情吗?不管大家如何痛恨杨喜利,在法院判决前,他依然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 但是杨喜利的联防队员的身份,虽然和他所涉嫌的罪行无关,但是正是因为他,很多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却能够成为联防队员,来负责协助管理治安的工作,这难道没有问题吗?还有一个问题,当记者采访联防队的负责人的时候,对方说,杨喜利脾气暴躁,经常打人,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为何没有办法   杨喜利的母亲,带着自称是杨喜利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来到深圳,其实不管她怎样描述自己的儿子,最终事实就是事实,需要由证据和法院来说话,也和案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很好看,好象肥皂剧一样,下跪,吵闹,剧情不断在发展着,媒体的跟踪报道,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只是关注点再一次的被偏离:是不是应该规定,有犯罪纪录的人不能够担任联防队员?如果联防队员滥权的话,那又应该有怎样的惩罚?是不是存在被包庇,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如何有的话,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   华商报专栏 ————————- 深圳联防队员杨喜利案,如果撇开杨喜利的身份,撇开杨喜利是不是和杨武相识,撇开杨喜利和杨武的妻子,是不是像杨喜利自己所说的那样,曾经发生过性关系,需要认定的关键,就是他到底有没有强奸对方,是不是在对方明确反对之后,闯进了别人的家,至于性骚扰,现场的闭路电视录像已经可以作为证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杨武撤案,警方还是可以提出公诉,至于是否实施了强奸,最终还是要看警方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法院是不是采信。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其实很多人已经为杨喜利定了罪,法院当然可以顺势而为,满足民意,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家期待的法治社会,最终不是都应该讲证据,而不是依据民情吗?不管大家如何痛恨杨喜利,在法院判决前,他依然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 但是杨喜利的联防队员的身份,虽然和他所涉嫌的罪行无关,但是正是因为他,很多人开始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却能够成为联防队员,来负责协助管理治安的工作,这难道没有问题吗?还有一个问题,当记者采访联防队的负责人的时候,对方说,杨喜利脾气暴躁,经常打人,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为何没有办法 杨喜利平时的言行,很像香港电影里面的黑社会马仔,自己没有本事,但是仗着背后的靠山,去欺凌别人。被欺凌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害怕这些马仔,而是马仔背后的有势力人士,就好像杨武所说,他害怕的,是能够为杨喜利撑腰的人。 当然,作为联防队的负责人,可以卸责说,这是个人行为,也没有发生在当值的时候,但是问题是,在当值的时候,如果联防队滥权,或者粗暴对待别人,他们是不是因此而遭到过警戒?一定是没有,这样,才会让杨喜利越来越无法无天,仗势欺人,也才会让杨武越来越忍气吞声,害怕因为对抗而可能引发的后果,虽然只是一种可能。   时候不是害怕这些马仔,而是马仔背后的有势力人士,就好像杨武所说,他害怕的,是能够为杨喜利撑腰的人。 当然,作为联防队的负责人,可以卸责说,这是个人行为,也没有发生在当值的时候,但是问题是,在当值的时候,如果联防队滥权,或者粗暴对待别人,他们是不是因此而遭到过警戒?一定是没有,这样,才会让杨喜利越来越无法无天,仗势欺人,也才会让杨武越来越忍气吞声,害怕因为对抗而可能引发的后果,虽然只是一种可能。 当然,如果没有弱者的配合,强暴者不会猖狂,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背后强者的支持,强暴者自然会有所收敛。所以,我们更要关心和追问背后的这种力量。 当然,如果没有弱者的配合,强暴者不会猖狂,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背后强者的支持,强暴者自然会有所收敛。所以,我们更要关心和追问背后的这种力量。

阅读更多

辛亥都一百年了,大学教授还在下跪

辛亥都一百年了,大学教授还在下跪 作者:狂飞 来源:南方网 来源日期:2011-11-6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7 0:33:41 阅读量:43次   这一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政治的动物”要改写,不只人是政治的动物,似乎空气也是政治的了。近日,北京连续的大雾天气让市民担心空气质量问题,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市轻微污染。而微博上转发的美国大使馆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却要高出许多。对此,环保局方面表示,数据不能看别人“眼色”,自我比较是在进步。针对这话,网友纷纷建言,@安替说:“我觉得中国政府对美使馆测北京空气,有两个对策:1)在美使馆周围建树造林,干净死丫。2)或者宣布美使馆测空气,严重泄露中国国家机密,外交抗议,驱逐大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丛日云说:“你这法不高明。我的主意是:在美国大使馆上空安个巨大的抽油烟机,让他每天监测数据都是”优“。然后”参考消息“每天转美国大使馆空气监测结果。”球球时报“发社论:”北京空气质量:让美国佬都没话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根据国际法,美国大使馆及其上空属于美国的领土和领空,所以,美国大使馆检测和公布其空气污染指数,不是干涉内政。我们批评美国大使馆检测数据,才是干涉美国内政。“而在调侃之外,两位女士的发言也很犀利。专栏作家@小V说:”和政府讨论问题,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你说美使馆指标高,他说美国居心叵测;你说自测指标高,他说大众专业知识不够;潘石屹提环保,他说房产商先把扬尘降下来;你说老百姓想呼吸新鲜空气,他说你们先低碳环保。他说的对吗?都对。但就是不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污染到底严不严重?空气对人体有没有害?“记者@闾丘露薇说:”对于空气质量数据,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公民积极表达诉求,要真实完整的数据,因此引发官民互动。有人说,表达诉求的人里面,有的人自己在做的事情不环保,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些人提要求的权利,对吗?如果被质疑者站在道德高度反驳发问者,转移焦点,还可理解,旁观者也这样,那就让人想不通了。“   其实,北京市环保局的态度尽管有耍赖之嫌,但总比既耍赖又耍横的湖北荆州区政府要好些。11月1日上午,长江大学(湖北荆州)数十名教授,在8次向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反映无果的情况下,在荆州区政府门前,跪求区政府取缔或搬走校园旁一严重污染环境的非法小钢厂。区主要领导视而不见,后副区长出来了,他不积极处理,反而冷言相饥:“非洲没污染,你们可以搬到非洲去。”自古,中国就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说。对于教授抛下读书人的傲骨与尊严而屈膝下跪,专栏作家刘原在微博上批评说,“老师向官员下跪,不仅毫无作用,而且违宪了。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辛亥已百年,我们若不把自己当做现代社会的公民,而把自己当成低到尘埃里的草民,那只会被官员看得更轻贱。我们不能自贱,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尊严与权利,都是此生理应享有的。”与这种单向的道德高调相比,网友“秦建中”的分析显然更具有“同情之理解”的美德:“‘官老爷’这个名词虽然早已消失,可‘官老爷’的思想却残存社会生活之中。其实,官员没有理由不当‘老爷’,因为他们的升迁去留并不由老百姓们说了算。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江大学的师生们对‘小钢厂’的污染才忍受了四年之久,否则的话,用不了四天,当地的官员就会主动来解决问题,……二十一世纪了,一群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却还在为官员下跪,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悲哀,而且不仅仅是长江大学教授和学生们的悲哀,因为权力不会谦恭,那么,社会公众只能选择下跪。”这话与人大教授张鸣发的一条微博对读,也就更让人感慨:“国内最大规模的辛亥革命讨论会,不仅学者要站着20分钟恭候省长照相,连吃饭都两种待遇,主席台上有茅台,下面的学者只能喝白云边。上面有大闸蟹,下面没有。革命了100年,连基本的平等都做不到,这个革命纪念它作甚。”是啊,纪念它作甚!从“跪天跪地跪父母”到“跪天跪地跪父母官”,历史画出了一条悲怆的下滑曲线,让人不愿读,更不忍读!   其他看点还有: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对杨振宁的评价被网友热传———“杨对美国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这位美籍人,效忠于美,服务于美,带着诺贝尔的荣耀,晚年回到中国,吃住行尽享在美国不曾有的待遇,回赠中国人的,是一针针的麻醉剂。”10月29日,位于北京的两家“光合作用”直营店关门,网易为此做了个专题《“光合作用”死于歧视》分析说:“市场准入后,看不见的歧视仍存在:1.占图书市场销售额40%的教辅市场被新华书店垄断;2 .民营书店无法享受公益性租房优惠,面积3倍的国营书店每年比民营少交租金200万元;3.增值税13%,所得税25%,国营书店全免。”临沂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发了条微博:“健康休闲在临沂,幸福人生在临沂。”短短两天内,评论才3条,转发却有4000多次,每一次转发网友就带一个字———“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