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BBC | 大家谈中国: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人们在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 中宣部27日举行“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表示,要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学雷锋活动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礼敬高尚道德,贬斥失德现象。 三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每年三月,全国上下的学雷锋活动热热闹闹、温情四溢,可三月一过,或是三月之外的其他时间,很多人就将雷锋精神忘了。活动是个载体,它意在通过实际行动,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敬意识,弘扬高尚的道德风尚,雷锋精神是没有时间性的,是永远的精神财富,它需深深根植于人们内心,并在此驱动下,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自觉。 因此,在三月来临之际,中宣部再次发出号召,要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学雷锋活动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礼敬高尚道德,贬斥失德现象,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事实上,在崇尚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中国,雷锋精神任何时代都有其全新的内涵和意义,而其最为朴素的“好人好事”的核心价值则永久弥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我们重新强调雷锋精神,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在物质主义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在外来思潮和物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摇摆和偏移,受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左右,部分人的精神支柱开始倾斜甚至坍塌。于是乎,为富不仁者不以为耻,见死不救的冷漠死灰复燃,古道热肠只在虚伪的应酬场合昙花一现……倒置的思想和行为在悄然入侵人们原本洁净的心灵和社会空气,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重新唤醒和培植雷锋精神,社会风尚将向污浊的泥淖下滑,人们在收获和享受着物质带来的安逸的同时,丢失了人活着最为重要的信念和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人的可悲,也是整个社会的危险趋向。 因此,我们开展学雷锋活动,就要扎实有效,切忌留于形式,要通过活动,在人们的内心留下精神印记,真正打动每一颗善良而敏感的心灵,激浊扬清,以凛冽正气扫清残留的污浊和阴暗,形成阳光、温情、互敬、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雷锋无法支撑公民精神的大厦

雷锋无法支撑公民精神的大厦 作者:丁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28 本站发布时间:2012-2-28 10:01:45 阅读量:1699次     每年的三月前后,雷锋都要像尊神一样被请出来,供万众瞻仰膜拜,忽悠得大家随之起舞,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所谓的“雷锋精神”。而在他死去50周年的今年,有证据表明官方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某部长析“雷锋精神”称热爱“党和国家”居首、某封疆大吏通过会见跟雷锋扯得上边的人再次把他捧上了天,将“雷锋精神”重新“发扬光大”,进一步发挥他的政治符号“价值”,以此抵御市场经济对国民精神世界的“侵蚀败坏”,“改善”国民的道德素质。   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应该都是在“雷锋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多数人盲信它的存在,部分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它的虚构成分,只有极少数人才明白在过往的岁月里,他被无穷无尽地“榨取”了其精神资源,以至于和实际生活中的他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在全部意义上他被当作了一尊神,一个完美的典型,一具精雕细琢的政治符号,而非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了。   雷锋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如何,除了官方“塑造”和宣传的之外,也有一些人通过挖掘史实对其进行历史还原,不仅其个人经历与官方所称的不符,其精神世界远没有那么“伟大”,就连被广泛传播的“雷锋日记”也涉嫌造假,只有一样毫无疑问是真实的:雷锋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那些“精神”、“道德”、“素质”要么是被无限放大了,要么就是硬贴上去的。   那么,一个“伟大”的凡人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都是生活在无比“现实”的现实生活中的,毋庸任何人粉饰,都能深察其本相。一部分人还有幸参与或者围观“典型”被塑造的过程,因此也获得了别人所不拥有的别样人生经验。从这些扎扎实实的经验出发,就能推导出“雷锋”是如何被精心“塑造”和“包装”起来的。   何况他受到了那个时代身份最显赫的人物的“抬举”,而且代代相传。有句古话说“时势造英雄”,雷锋这个典型真是生当其时,完全是时事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符号。   众所周知,雷锋死去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扫尾,狂热的共产主义运动加上自然灾害,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生产锐减,成千上万的人生生地饿死了,当时就有人总结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引发了人们对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的怀疑,特别是对最高领袖产生了不信任感。   在此情况下,需要一个对阶级、革命、主义等当时的流行词汇深信不疑而且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人物,重新凝聚人心,对国民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换言之,时代需要什么“精神”,就在已经死去的这样的人身上贴上什么“精神”的标签。   一个经过“脱胎换骨”的雷锋就这样在霞光万丈中出世了,活过了五十年,现在还有人想继续利用它的“剩余价值”,还要在他身上“发现”新的“精神”,继续充当政治符号和工具,为利益集团服务。比如说什么雷锋精神的首要因素是热爱“党和国家”。   谁还相信这一套?经过了二十世纪文化大革命、八十年代狂飙突进运动的兴盛和衰亡特别是互联网勃兴对公共领域和国民精神的重构,还有多少人的思想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经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冲击,早已经变得更加聪明,洞察世事了。   明白人都知道两点:雷锋是像小说一样被虚构出来的人物,他的那些“精神”,就像一团面,人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捏成什么样,就看这个人想要什么样的效果;虚构这样的人物的目的,是要起表率和榜样作用的,是为了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说到底是让大家还相信这么个虚构出来的人,相信支撑他的行为的思想,相信他所“信奉”的理念——当然这一切都是虚构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竭尽全力“愚民”。   如果还有人期待做这样的傻事,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无疑是缘木求鱼。现在就连中小学生都通过大量的社会交往和浏览网络对世界和人生,对历史本相有了全新的认识,何况是成人?冒险对这样的国民实施古老的愚民教育,将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接受革命历史、革命政治的通识教育,至今有多少人不怀疑它的真实性?相反对部分国民带来的精神虚无感贻害匪浅。这样的教育败笔还要延续多久?   过去三十多年来推行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对我国提出了两个历史性的任务。一是为市场经济制度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以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匹配,保证国家科学有序发展;二是为傍生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民社会”训练合格和“熟练”的公民,顺利从事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活动,由此观之思想启蒙在我国远未过时,反倒正是时代所急需,因此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担当起历史责任,继续完成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而思想启蒙,首先就要打破愚昧,打破愚民教育,打破虚假的宣传,打破政治符号对国民思想的误导,对国民进行现代政治、文化的改造,重构国民的精神世界。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根据教育部网站28日公布的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方案,全国青少年学生要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教师要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走进学校、走进师生、走访家长,做实事、惠群众。   方案要组织开展以学雷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组织中小学生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爱粮节水等活动。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雷锋为民服务周”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高校学生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建立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方案强调要深入推进以雷锋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支持鼓励师生创作一批弘扬雷锋精神的短信、诗歌、话剧和文学作品,组织开展学雷锋网上系列活动,举办雷锋精神视频、摄影、动漫等网上作品展评活动,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方案还提出要开展“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创建和命名活动,把雷锋精神研究纳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鼓励、支持学生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等。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联合早报:不让雷锋叔叔没户口 重建道德 中共高调学雷锋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2月下旬以来,雷锋的名字再度在官方主流媒体中频繁出现。中央电视台近日每天都播放曾经在中国广为传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人民日报》也发表系列文章和评论呼吁弘扬雷锋精神。中宣部昨天举行“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强调学雷锋活动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于泽远 北京报道 2012-02-28 今年是当代中国最著名人物之一——雷锋逝世50周年,中共宣传部门近日突然再度拔高学习雷锋的调门。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昨天说,人们首先应该学习雷锋“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邓小平曾感慨 : 雷锋叔叔不在了   雷锋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长沙附近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成为孤儿,16岁在当地乡政府担任通讯员,18岁从湖南远赴辽宁鞍山钢铁厂参加工业建设,19岁参军,在沈阳军区某部担任汽车班长。1962年8月15日,雷锋指挥战友倒车,卡车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不幸打中雷锋的右太阳穴。雷锋于当天去世。   虽然雷锋生前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在部队也多次立功受奖,但他名扬天下还是在他去世之后。雷锋去世半年后,中共高层决定大事宣传雷锋的事迹,把他打造成一个热爱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楷模。1963年3月5日,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被歌颂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迅速成为中国社会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模范人物。   但经过文革的冲击,雷锋的形象开始褪色。1975年,邓小平在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用社会上流传的军人不让座给抱小孩的妇女的故事,感慨“雷锋叔叔不在了”,借此批评军队的风气和纪律大不如前。         改革开放后,官方也多次高调号召全社会继续学雷锋,如1982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1984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90年代“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等等。1990年3月,接替赵紫阳担任中共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为雷锋精神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江泽民还专程到雷锋墓前三鞠躬,为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题写馆名。 雷锋叔叔没户口   3月来了4月走   但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让官方“学雷锋”的号召显得苍白无力,每年3月学校和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被戏称为“雷锋叔叔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一些人甚至指雷锋是被官方打造出来的“政治驯服工具”,雷锋甘做“螺丝钉”的精神在市场化条件下已经过时。   今年2月下旬以来,雷锋的名字再度在官方主流媒体中频繁出现。中央电视台近日每天都播放曾经在中国广为传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人民日报》也发表系列文章和评论呼吁弘扬雷锋精神。 仰望“无私榜样” 疏于监控人性之恶   雷锋的故乡湖南长沙等地近日也誓言要把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长沙官方决定,对学雷锋的先进个人,除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子女升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当地还正式启动千所学校、百万学生“续写雷锋日记,争当雷锋传人”的活动。   雒树刚昨天在中宣部举行的“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次学雷锋活动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认同;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礼敬高尚道德,贬斥失德现象;培育文明新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雷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官方发起的学雷锋号召都收效甚微,这次重举学雷锋旗帜,恐怕也达不到“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分配不公、特权横行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官员首先就不可能去学雷锋,要求民众学雷锋自然也不大现实。       《羊城晚报》近日发表文章说,在人性假定上,中国一直怀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结,完全迷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格言,高树“无私榜样”让人学习供人仰望,却疏于监控人性之恶,不愿以有效的机制把恶关进笼子。这诠释了半个多世纪之后雷锋仍然是一个不二的道德品牌,而雷锋的敌人却层出不穷的原因。 原文: 点击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