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周刊 | 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1980年8月18日,74岁的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黨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痛陈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 邓直言: “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黨和社會主義,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当年,鄧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他坦承:“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 但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代政治家,他坚信:“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无可置疑,鄧小平和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一起,主动承担起了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邓 小平的改革如果后继无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很难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一种奢望。1986年6月28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 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鄧小平留下的最大未竟事业就是政治体制改革。 鄧小平多次强调:“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黨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 然 而,当前中國几乎所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完成,内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早已丧失殆尽。对于强大的利益集团特别是能够影响中國改革的人物来说,主动发起 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几乎已不存在,至少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力图有一番作为的改革人物出现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因为自清末光绪以来,中 国力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人物都只是昙花一现,二十多年前的改革者由于得罪了利益集团,特别是侵害了官僚利益集团的特权,他们所遭遇的命运,让今天沉浮在权力 中心的人仍然如履薄冰,谁也不愿意冒着失去权力失去财富的危险,再去发动甚至完成一场影响全民涉及全民惠及全民的政治体制改革! 因而中國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其实己经紧紧关闭,十七届六中全会抛出的文化改革是对鄧小平改革初衷的扭曲和颠覆,是为了拖延社会上强烈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呼求的一种诡辩。 邓 小平倡导的改革曾经唤醒过一代昏睡愚昧的人,三十多年来,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实验,“改革”都是这三十多年 来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而就其实际的动员范围和对中國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程度来看,恐怕只有毛澤東发动的纹化大革命可与之媲美。虽然这场经济改革远没有当年 的文化革命那么狂热那么富有戏剧性,但对一代中國人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鄧小平倡导的改革,对于经历过文革劫难的中國人来说,简直 就是光明与黑暗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个时候,改革不仅仅是中國人的精神诉求,更是现实社会中普遍的人心所向,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也因改革而得以诞 生。人们从物资极度匮乏、思想极其禁锢愚昧的历史深渊中出发,几乎所有中國人都在这场改革所带来的思想解放、物质繁荣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认同感。也正 是因为这种全民共赢的性质,八十年代的改革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國人的支持,也成为凝聚社会共识不可替代的民族愿景。那个时期的改革是属于全民的改革,积聚了 全民的力量也汲取了全民的精华。 八十年代末期之后,鄧小平倡导的改革嗄然停止!抑或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利益集团迅速掌控了中國的政 治社会经济文化命脉。表面上看,中國经济在高速发展,但这个国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垄断、被绑架,连改革依赖的路径也被利益集团所把持或控制。改 革彻底背弃了初始的全民契约,变成了一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不需要全民共识的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双赢的格局。利益集团相互勾结起来,利用各种手 段来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影响立法的进程。 中國的社会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掠夺和瓜分,所谓的“利益博弈”早已成为过眼云 烟,如果仅仅是“利益博弈”还要讲规则讲程序,还要讲社公平讲公开。然而中國社会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番弱肉强食的光景,即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道德,没有 任何良知,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财富掠夺的游戏之外。 当人民被当作包袱而不是财富抛弃的时候,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会越来越脆弱。于是,一 种关于改革、增长、稳定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是不稳定,就越要推动GDP高速增长;越要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就越要推动符合利益集团的改革举措;而越是推动 这种改革,就越是造成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立。 改革于是变成一种赎买精英阶层的私相授受的权宜之计、一种刺激短期经济 增长的纯粹的机会主义游戏;不仅从内部被完全腐蚀,也从外部彻底失去了社会基础以及历史推动力。高速的经济增长固然可以为蜕变了的改革涂脂抹粉,但却很难 说服那些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基本利益或遭到无情抛弃的弱势群体。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一天天在腐烂在溃败,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贪腐侵蚀着社会的每一根毛细 血管,让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和良知尚存的人都无能为力。绝大多数中國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感到无奈无助和茫然,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挫伤了整个民族,使 人民艰于呼吸! 对于现在的执政者来说,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已经远远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强大的利益集团不会容许中國出现新的改革力量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正如强大的利益集团认为只要建立同样强大的维稳力量,执政者就足以应对因腐败滥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冤假错案而带来的种种危机和挑战! 早 在2003年春天,当“胡溫新政”面世之初,中國人曾对两位草根出身的政治人物抱有幻想寄予希望。然而这些年过去,中國只是加速崛起了新的官僚利益集团和 垄断利益集团,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司法不公,加剧了社会动荡和道德滑坡的速度,社会制度的畸形不公平造成了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 地,大城市与小城市,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社会精英,看不到正义得以伸张、腐败得以惩处、民间疾苦得不到关怀,加重了人们对政权 的失望情绪和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于是,掺杂使假、掺假使黑、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败、勾心斗角、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唯利是图、尔虞我 诈……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着更多的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上上下下都以说假话为乐,鄧小平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因而离中國渐行渐远…… 一 个没有良好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会阻止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扼杀生产力和社会的公平。经济越是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1980年鄧小平开启了 中國改革的大门,30年之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政治家的历史重任。中國经济发展到今天,最能体现“人民的利 益和意志”的,就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鄧小平的未竟事业。 来源: http://cskun1989.blog.163.com/blog/static/127678224201110882724226/ 作者: 蔡慎坤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11-2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WTO与国有金融体制改革 (2) 邓式改革三十周年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 (0) 进一步改革歧视农民的税费政策 (0) 走出总设计师的历史局限 (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制 (0) 行动起来搬掉新“三座大山” (8)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0) 维新变法百年后的思考 (0) 破除体制性障碍,打开就业大门 (0) 现在是否是政治改革的好时机? (1)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0) 民生主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0)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3) 毁于领袖专权的波兰改革-哥穆尔卡的悲剧 (0) 晚清新政困局——政改是找死,不政改是等死? (1) 无法回避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0)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三大任务 (0)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 (0) 改革要有新思维 (0)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0) 改革开放30年 (1) 改革只能深化而不应停止 (0) 改革出了什么问题? (0) 改革之难,有时真是难于上青天 (0) 改革之痛 (0) 改良和革命殊途而同归 (3) 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0) 建议“两会”审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否出现了全面的倒退 (0) 建议“两会”审议和制止“国进民退” (0) 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建议 (0)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变革 (2)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用数字向“改革”喊话 (0) 国企改革,患了精神分裂症 (1) 唾弃没有良知的学者 (24) 呼吸税——改革精英最后的掠夺 (12) 后改革时期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0) 县制改革刻不容缓——有感于西丰“一把手”的无法无天 (2) 制度:不是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工具 (0) 别让公车改革由“非法”使用变合法占有 (0) 关于集体林权改革的疑问 (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