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枣报特评:今后,喝的不是牛奶,是政治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5, 2010
今年4月,新版乳业国标强制性标准正式颁布,从6月起开始正式实施。 乳业新标准中,乳蛋白含量设定为2.8%,但1986年的旧版生乳国标中这个数值是2.95%,新标准中的这一数值为历史新低。因此,新的乳业国标是倒退的标准的说法不胫而走。网络上“乳业新国标倒退25年”的帖子被各大论坛疯狂转载。 新国标是否意味着乳品质量的降低?降低生乳蛋白质标准是否和奶农达不到标准而添加三聚氰胺有关? 7月13日,在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联合有关专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从专家的回来看,他们对乳品新国标能够保证乳制品安全充满信心。同时,发布会从始至终传递着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基于“国情”的标准。 “国情”是什么?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今年4月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长12.88%。要知道,这是中国乳品“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的数据,可以说,这个数据已经一定程度上扫清了曾经弥漫在中国乳品行业上空的悲观阴云。他们又可以“阳光灿烂”地加入到市场的盛宴中来了。 而在这些增长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奶农,这些增长数字在营造着生产企业的阳光的同时,也在维持着大量奶农的生计。中国乳业涉及千亿元的行业规模,涉及数量庞大的奶农的生活,当然,也涉及各地的财政收入与社会稳定。如果把乳品新国标比作一架天平,奶企、奶农、乃至奶源地政府是天平的一端,在天平的另一端,则是数以亿计的乳品消费者。在中国乳业目前尚处于“低端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难以平衡的度量。国家标准的些微改动,必然牵涉各方力量与利益的复杂博弈。 乳品(生乳)标准订得过高,奶农和奶企,尤其是北方奶农和奶企将无法维持;而标准过低,乳品消费者的安全利益则难以保证。要奶农,还是要好牛奶?这就是国情。卫生部组织的标准修订专家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就是是2.8。新闻发布会上,乳品的“顶级权威专家”认为,这个标准既能满足乳品的安全需求,又能保障奶农的生计。从发布会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他们也认为这个标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但是这是一个基于现实国情的标准。而消费者有理由认为,这不是乳品的“技术标准”,而是一个“政治标准”。选择蛋白质2.8而不是2.95,菌落总数200万而不是50万,选择维护当下的奶农奶企利益而不是今后的乳品质量,这是一项事关“政治正确”的任务。 许多人曾经认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组织修订的乳品新国标,将是乳品大幅提升品质的一个契机,但现在看来,或许是中国乳品行业太沉重了,或许是这个行业上牵挂了太多的负载,或许是因为匍匐得太久,中国乳品的质量已经无法提升。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乳新国标已经俯身屈就了“国情”,那些已经习惯了往牛奶里加东西的手,能否停下来?对此, 中国奶协理事王丁棉说:不会 。哦,还能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生乳。 今后,姐喝的不是牛奶,是政治。如果不幸发生了意外,姐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以上评论综合了以下信息: 乳品新国标倒退的不仅仅是标准还有生态环境 乳品“新国标”纷争 乳品新国标“倒退25年”奶制品质量是否下降 乳品新国标被指倒退25年 卫生部:符合国情
阅读更多乳品新国标被指倒退25年 卫生部:符合国情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14, 2010
卫生部官员昨日在发布会上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要求对于查出来的问题乳粉要彻底销毁。从这次青海查处的案件看来,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案件目前还在调查之中。” 本月初,甘肃、青海和吉林三地发现了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对此事件,昨日,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说,“事件正由全国食品整顿办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全国整顿办已经明确要求各个部门严肃查处这起违法犯罪案件。有关这个案件的查处情况,全国整顿办会及时、全面、准确地向新闻媒体通报。” 问题奶粉清理要加大力度 在回答本报提问时,陈锐表示,今年2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开展了专项清理活动,全国总共清理了大概2.5万吨问题奶粉。 他说,这次青海查处的案件看来,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像陈竺部长在全国‘两会’期间说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各部门、各地区一定要一查到底,对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于此次再现市场的问题奶粉,是否仍是2008年三鹿残余奶粉的追问,陈锐表示,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不具体去清理销毁这些问题乳粉,问题乳粉的清理销毁由相应的监管部门来负责,比如在生产环节是由生产环节监管部门来负责具体组织,在流通环节就是由流通环节的监管部门来具体组织。目前的这个案件仍然在侦办过程当中。 食品禁止添加三聚氰胺 虽然三聚氰胺已经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添加到食品中,但是仍然按照临时限量管理,对此,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解释说,规定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别哪一种情况是人为违法添加的,而哪些情况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但他强调,到目前为止,这个限量还是临时的,不是永久的。 热点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生乳新国标受到了业内的争论。 在生乳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报道称,均为“历史新低”。25年后,为何新标准不升反降?新标准降低的原因何在?降低后的标准,会不会影响到消费者食用奶制品的品质?卫生部昨日召开发布会,对上述问题公开答疑。 “生乳新国标下调符合国情” 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表示,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较低 生乳是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常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即食生乳。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首先对标准中“生乳”的概念给予了说明。 他认为,设置这一指标,符合我们国家生乳的生产实际。“饲料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另外一个原因是,奶牛泌乳高峰期蛋白质含量低。而北方奶牛在5到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季节又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会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的季节。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说,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奶粉和鲜奶品质不会下降”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称,液态奶和奶粉标准没有倒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生乳标准的蛋白质含量,不会影响消费者所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面的蛋白质含量,“现行液态奶和奶粉蛋白质含量,与以往的标准要求一样,没有倒退。”陈君石强调,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 对于菌落总数标准下降的问题,吴和平解释称,目前我们国家小规模奶牛养殖比例比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养殖水平低就造成了生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但他说,根据新的生乳国家标准,菌落总数定为200万,能够保护大量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这种生乳不是直接饮用的,是需要加工的,应该说它是安全的。” 可以喝的乳制品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生乳,会不会使奶企在生产时,不得不违规添加其他物质?对此陈君石在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坚称,不会。他说,加三聚氰胺是非法的。对奶粉而言,你把生乳的水分都蒸干了,它不就剩下固体了吗?蛋白质含量当然就高了。而巴氏消毒奶,用的是比较好的奶,所以乳蛋白绝对高于2.8%。 专家观点 “有好奶源才有好牛奶” 中国奶业协会专家认为,降低生乳标准,不利奶业监管 昨日,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对生乳新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乳标准的降低,对奶农也不一定是好事。 王丁棉也不认同“蛋白质含量低不影响终端产品质量”的说法。他说,如果前期收购的生乳每100克只有2.8克蛋白质,那么要达到乳制品出厂时的蛋白质含量标准,就要再添加允许使用的天然蛋白一类的蛋白质,“虽然乳制品也是达标的,但是和生乳中原本就有的蛋白相比,还是会有不同。”他比喻说:“一个天然美女和整容的美女,虽然都是人,但还是不一样的。” 王丁棉说,降低生乳中蛋白标准,不一定对奶农是好事。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一种是受奶牛品种影响,其次是奶农不舍得花钱用更好的饲料。喂养更好的饲料,生乳中蛋白质肯定会提高。这完全是饲养技术问题。 他还反驳说,有专家认为降低标准能有利于奶业监管,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总有比现行标准更低的生乳生产出来,所以,如何防止人为在鲜奶中添加东西,一定要靠制度化的保障和监管,而不是降低标准。 王丁棉说,国外尤其是欧洲的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了3.0的标准。 (本文来源: 新京报 作者:吴鹏)
阅读更多法广:中国卫生部承认政府难于监督不法商人
发布者CDTimes | 7 月 13, 2010
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日前接受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采访时表承认,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生产方式分散,政府监督不法商人以及杜绝食品安全犯罪有难度。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监督局局长苏志没有说明,甘肃查获的毒奶是不是不法商人利用下令销毁的奶粉重新包装后出售的。 这是两年多以前中国大陆爆发大规模“三鹿”毒奶粉导致6名婴儿死亡事件以来,又再度出现大宗的三聚氰胺毒奶粉。据中国媒体报道,这次在甘肃查获的毒奶粉,其三聚氰胺含量超标达500倍。 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日前接受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采访时表承认,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生产方式分散,政府监督不法商人以及杜绝食品安全犯罪有难度。 法新社今天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监督局局长苏志没有说明,甘肃查获的毒奶是不是不法商人利用下令销毁的奶粉重新包装后出售的。法新社指出,由于焚化有毒奶粉耗资较大,中国卫生部门没有采取这一办法,致使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残留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重新生产或重新包装,然后上市。 tags: 中国 – 食品安全
阅读更多中国: 毒奶粉又卷土重来
发布者CDTimes | 7 月 9, 2010
毒奶粉又卷土重来。中国的青海、甘肃、吉林三省再现问题奶粉。路透社的报道说,被当局查处的这批”毒奶粉”有64吨,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超标达500多倍。除青海的质监部门在查获这批问题奶粉被当地的质监部门查获,相关嫌疑人也已受到控制。 路透社引述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当局已责成对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展开严厉的调查,并严惩肇事者。与此同时,中国的有关部门还下令,尽一切努力阻止问题奶粉流入市场。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至少造成6名婴幼儿死亡,30万儿童患病。 而这一次涉嫌制造销售有毒奶粉的是位于青海省民和县的东垣乳品厂。该厂是于近期分别从河北等地购进奶粉原材料58吨,其中从河北购进原材料38吨,从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多倍。在甘肃省质监部门发现线索后,该厂的主要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青海省还成立了清查问题乳粉工作协调小组,全部封存了东垣乳品厂库存涉案乳粉,已发现的该厂销往外地的乳粉产品被及时追缴查扣。据中国媒体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毒奶粉流入消费市场。 中国国内媒体评论认为:三聚氰胺一次次卷土重来,对整个社会是一个恶意的提醒:逐利的疯狂还在继续,也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细化,监管还需更加敏锐和常态化,监管执行力、问责力度还需要加强。 tags: 中国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