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油

Matters | 一个旁观者的观察:由歧视小众到「香港人共同体」的出现

个体经验是关注、支持、反对任何议题的重要触发点。不同于未曾居港感受社交压力、仅以价值来决定观点者,任何经历过「香港多数本地人」歧视性对待的群体,即使同样赞同民主价值、运动诉求,要把个人切身经验同这些香港本地人主导的运动诉求的看法割裂开来,以第三者姿态分析与评价,多少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心槛」。难免纳闷:像我这样的人们是香港的一部份吗?主流群体的运动成功之后,平时已经饱受挤压的我的位置在哪里?遑论从意识形态便根深蒂固不在乎人权、民主与民族自决权利的一些居港或旁观群体了,其自身或群体「被香港人歧视」的悲愤经验,可以很自然地服务他们反向的蔑视。香港人在政制上长期缺乏「主导自己未来」的渠道,社会运动与其语言环绕反对与反抗,舆论缺乏对于香港未来的主动想像。乐见这次运动开始出现对「香港人共同体」与「我城」未来图景的反思、讨论与主动的描绘。

阅读更多

CDS档案 |“揽炒”之势能否助香港抗争者绝处逢生?

“事实上,这场运动其中一个焦点,正正是针对外部因素的行动意识。观乎「我要揽炒」团队的攻势,不少都强调要把这场运动带入国际视线。而其他行动例如G20登报、排山倒海的白宫联署、堵塞机场(示威者形容为「揸春袋」行动),以至今天的美国领事馆集会,都是出于同样的策略方向。这种抗争方式,突破了以往以香港或/及中国政府作为单一诉求对象的思考,更倾向借着香港本身作为全球城市的独特性作为杠杆,向政府施加更大压力。在这个意义上,揽炒其实把香港的抗争文化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反送中”歌曲《愿荣光归香港》被封“国歌”引发争议

图片版权BLACK BLORCHESTRA Image caption 有网民把歌曲制作成管弦乐版本,各人打扮成前线示威者演奏。 香港示威步入第三个月。近期,一首名为《愿荣光归香港》的粤语歌曲,在香港社区迅速传播,成为“反送中”抗议中最具标志性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以争取自由为主线,提到抗议的主要口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这个星期连续几个晚上,在多个社区,均有成百上千的群众聚集合唱。...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