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生命沒有殺了你的夢想:「你不用享受!」》

黃杰@齊澤克學會 又是十二月份,而在北美東岸我根本不用被提醒就知道聖誕節來了:它無處不在,是文化這意識形態的無意識。聖誕的預兆:十九世紀現實主義代表作《悲劇世界》的歌劇被搬上銀幕,成了北美流行現象,鋪天蓋地的聖誕電影宣傳,還有比這時更合適的時機嗎?《悲劇世界》的主題就是法國大革命以後巴黎下層階級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改善,拿破倫發動戰爭以後又戰敗,1789年才成立的第一共和國又變成了帝國政府,這一切為歐洲1848年革命(二月革命)鋪設了序幕。這設合聖誕節的浪漫氣氛,使困境中讓人看到一絲光芒。 2012年12月,四周充斥著優美的歌聲「人從前就是善良…愛本來就是盲目」,但是有如聖經中的伊甸園「墮落」的故事一樣,歌詞提醒我們「而一切都變壞了…我夢想生命可以跟我身處的這個地獄不一樣…我作的夢想被生命所摧毀」。但是,我們都沒必要放棄,因為雨果的故事將歌頌這1832年6月的巴黎人民起義運動,縱使6月5日晚上又被政府軍清算,造成800人死亡,起義最終失敗。而正正是《悲劇世界》一書令這場其實並不主要的起義成了聞名於世的十九世紀經典。 為甚麼說這是合適的時機?因為,在亞拉伯之春,全球佔領運動以後,它浪漫化了失敗的嘗試,讓每個走到街頭上的人都可以當幻想中的英雄,重點是,他令你享受了這一切:「只要你合法地犯法,對,即使你使用了暴力,只要最終你所享受的對象僅僅是你自己的行動,你是合法因為你理解現實和夢境的區隔,你的精神都是值得歌頌的」。這裡,我們不免想到齊澤克沒多久前新書的主題,這是《危險地夢想的一年》。該書中齊澤克繼續提醒我們「過早醒覺」的邏輯:當現實改變時,我們慣常的第一反應就是改寫夢的內容,而不是正面地面對現實,但是我們醒來的一刻卻不是因為現實開始劇烈地轉變,而是夢境中我們看到比現實更創傷的東西。而這個「覺醒」又不是夢的另一場境。當2011年全球的解開運動熱潮過去了,齊澤克說在2012年「我們每天都看到新的證據,說明所謂覺醒是何其反覆無常和脆弱的。」 而這一切背景更顯得《悲劇世界》這種電影不過是在通往真正變革之前,制度自身意識形態連續性的內調:「面對困境時,低下階層的起義並不是知性上的創新或任何確定性的創造,而僅僅是一種唯心的道德或精神,如黑格爾說法國大革命僅是尚未發展的抽象自由和暴力。」但,當然,指出這一點小瑕疵總顯得我的批評過份尖酸,但我堅稱這是唯一我們認真對待當下處境的方法,而非假裝歌舞昇平地妥協和包容。如齊澤克所說,作為左派就更應該對20世紀,甚至是現在的每一場失敗的運動作出無情的批判,而不是戀上歷史模糊鏡影中的一個浪漫氛圍。我們應該集中討論鏡子上的塵埃與裂痕。流行文化無意識,如一塊透明玻璃,你總是看到「透明的玻璃窗沾滿小塵埃」以後,你才回溯性地知道它已經在那裡,而這時「我們只可理解它…只有在塵埃降臨之時,密涅瓦的貓頭鷹才展翅飛翔」。 在流行文化塑造了我們思想的同時,我們很難不理解莎士比亞所說的「我們不過是,構成夢的東西」。而我建議把這個比喻推到盡頭:夢境中的小缺陷讓我們知道這是夢,所以為了讓生命本身堅持下去,我們都夢想自己醒來。但是,莎士比亞的天才就在於這場夢是醒不來,因為他下一句正正是「我們的小生命,環繞在一次睡眠」。 先前說的一切並沒有甚麼特別困難,但是,當你讀到這裡已經太遲,因為黑格爾並不是說我們有必要除去這些塵埃,更別說去浪漫化這一點塵埃背後「普世性的解放精神」,以找尋方法讓玻璃再次潔淨起來。那只是愛上自己的聖潔形象,正正是黑格爾所說政治潔癖、崇尚抽象道德觀念、卻因為不敢觸碰問題核心而使腐敗得以繼續的「美好的靈魂」。沒有甚麼能比他的「永久戰爭論」更清晰,引用齊澤克的說法,黑格爾理解「否定性的剩餘是永恆的狀態」,也是說:並沒有沒有塵埃的玻璃。影像化地說,就是這玻璃窗上的塵埃正正就是圖像的一部分,不是它的添加。而流行文化也不是邪惡,就像是物理的定律一樣:有固定一塊平面就有浮游的粒子降落在它之上。 生命並沒有殺了我們的夢想。在不過數個月前,魁北克發生了一場巴迪歐形容為「拟像1968年的學生運動」。學生走到街頭上,反對現行大學行政體制。這不是一場被浪漫化的事件,他們甚至分裂了魁北克社會,使剛過去一場選舉產生重要變化,就像1968年巴黎運動以後撕裂了當時法國意識形態。加拿大的學生(即使來自多元的文化背景)毫不保留地指出這是階級鬥爭的問題,但同時堅持十分可行、清晰的訴求。他們沒有替自己行動劃上框架,說這「是我們的夢想」,他們沒有政治潔癖、沒有把學費的問題當作是「唯一議題」。連英國幾份大報都說到,這前法殖民地中的學生所表現的政治思維比起剛過去英國學生運動成熟得多:在為期差不多半年、在高峰期有數十萬人、近數千學生被捕的抗爭中,他們返回實質的社會資源分佈問題。沒有人不成熟地說是移民使他們大學資源減少,這是因為加拿大東岸早有激進政治的傳統,從戰後產鋼工業全線罷工、武力抗爭,到60年代的寂靜革命建立魁北克的公立體制。當然,如汪暉教授在談及1989年以後為甚麼中國沒有跟東歐一樣隨著1991年莫斯科政變後發生使政權倒台,是因為加拿大跟中國一樣,在戰後積極建立國家的獨立自主,縱使在冷戰時期,加拿大在很多戰爭問題上跟美國有嚴重分歧,如中國跟俄國在毛澤東時期發展了不同路線。這種歷史現今都不被談論,因為新自由主義,從它的市場主導意識形態而製造了一種「去政治化的政治」,總是混淆了國家主義和獨立自主。魁北克學生的成功,就是在重要關頭沒有介意看見現行意識形態體制中的裂痕,迫使了政府在夏天解散議會,集體投票給獨立黨,這一切深深改變了魁北克的意識形態。 筆者曾參加今年在魁北克其中一次規模較小的學生運動,在外邊近五條街都被警方包圍的情況下,他們都深知暴力隨時可能爆發,甚至有人聲稱被橡膠子彈擊中過,但他們沒有即時為自己塑造一個受害者形象,以及在這位置中把抗爭浪漫化:他們成功因為他們有成功準備、因為他們沒有過分聰明地理解現實和夢境的區隔。他們在行動時沒有享受發夢,因為他們深知行動不是用來「彰顯精神」、「擴闊想像空間」,他們在被武力驅趕更時沒有說「佔領不限於一時一地」,也沒有把責任歸咎維穩階級的暴力,以塑造自己受害者該被同情的身份。如法國另一位黑格爾主義者馬拿般(Malabou)談及女權主義時所說:「現在女性被定義為受害者以外沒有身份的形象,這是殺害了女人…那是沒有女人的女權主義,縱使可讓人感受上自以為是一種解放,實際上是拒絕了她們確定性的本體位置,背後暗藏更大的禁令。」 生命沒有殺害了我們的夢想,只是惡夢時我地都太想醒來,走進所謂實質的生命當中,但是這卻正正是夢想的一部分。我們為了享受某種思維上優越的位置而創造了沒有夢想的生命自身,而這完全是意識形態。黑格爾在以上的一段文字中再說到:「再說多一句指引來描述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哲學無論如何都是太遲才出場演出…當哲學要畫出陰沉的圖像時,一個形式的生物已經成形老化。它不能為這幅陰沉的畫像恢復活力,卻只可理解它」。而這理解正正是我們現在所急需的,就是說「夢想本來就是生命一部分」,就像所謂的在玻璃窗上的塵埃一樣,而我們不必幻想某個在這階段以前的完滿狀態,或犬儒地說那時總比現在好,或者,引用齊澤克在斯洛文尼亞精神分析學會的口號:「你不用享受!」 這世界並沒有浪漫革命或快樂抗爭,因為真正行動作為一個奇點上的事件是拒絕被這些範疇所包括,它是很純粹世界本來不穩定的狀態。如果幻想在此時此刻以前有一個更完滿的過去,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清理掉玻璃窗上的塵埃的話,你沒有理解過玻璃窗的本質,你只是想發一個浪漫和快樂的夢。今年年中我在香港看另一套有關法國大革命的電影《曼德蘭之歌》時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經歷,就是近半數的觀眾都抵受不住法國現實主義的慢節奏而在頭三十分鐘已經離場。這電影開首就是一個近三分鐘的鏡頭,就只是遠遠一個人影從山一邊走到另一邊。然後又花了很長時間描述製作革命刊物的漫長過程,每一張紙的剪裁、風乾,以及十八世紀的印刷技術。這是電影最純粹的藝術,它拒絕成了電影本身,卻真的有一個重要的意識形態訊息在背後,而不是讓人沉醉於末日或形而上的幻想。他赤裸地告訴你:你以為革命是唱歌跳舞?對,最後總會有這麼一個時刻,但是過程是走私籌錢、越獄、辛辛苦苦的做一份革命刊物。而它在完結時,在「明天以後」又是返回實質的工業農業生產關係,這些我們都不應忘記。畢比特的廣告中第一句說得很好:「所有旅程都會完結,但我們卻繼續。」 真正的普世性價值是一個永恆的範疇有能力在每一個歷史場景下重新發明自己的潛在狀態,而不是幻想在墮落以前一個完滿的過去,而是接受塵埃作為行動的條件自身,這就是為甚麼巴迪歐在談及他師傅阿圖都塞說的「哲學無史,它是相同之物的永恆回歸」時,說真正行動就是「創造性重複」。當每天太陽降下之時,我們「死去,睡去——睡去——偶然作夢;啊!這就是困難…思緒就使我們都成了懦夫…失去了行動的名義」,但是,別忘了:太陽照常升起,而只有在白天思索夢的內容才是它的實現。這正正就是因為你沒有活在地獄,說你活在地獄就是拒絕了改變的可能,最終只會沉醉於對末日的幻想,雖然這可使你更享受夢想,但你的享受卻殺掉了夢想。而最後再說多一句關係《悲劇世界》的話:我是絕對認同法國革命兒女的精神,它發生時是悲劇,再三被重複就成了鬥劇。現在的意識形態運作很多時候是「比黑格爾更黑格爾」,它表面上是為給予你一些東西,但僅僅是星巴克的「咖啡道德」一樣,正正是支持背後更大的意識形態禁令,就是說「這未必是最好,但是何不集中你能所做的善事?」引用齊澤克在談及激進份子的定義時的一句說話:「改變現行實際生產關係條件,絕對是激進份子不可退守一步的意識形態死線…而我稱聲這是可以在合宜的知性和意識形態鬥爭中完成。」我們,都需要更努力地思考,正如在《暴力》的問題上,不要忘記眼前所見背後更大的制度暴力,也是為甚麼我相信理論是今天我們抗爭的主要條件,而我們都不應太快愛上自己行動爆發時一刻的浪漫形象。正正是因為堅持了在犬儒和自戀之間存在更多的可能,所以生命才沒有殺掉我們的夢想,因為,我們不用被迫享受滿足。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慢慢計計《婆仔數》

每天上班,都看到婆婆站在九龍塘,一雙期待眼神,懇切望着急步的我,迴避那滿載風霜的臉,快速把報紙放在她手上,才稍稍釋懷。尋尋覓覓,是老人家的生活,球場的垃圾筒,每半小時就有老人家冒着”波林彈雨”來尋寶,常常讓足球飛的我們,份外小心。老人家的寶當然是汽水罐,每個只值一毫。 依希望記得某富商巨賈的說話,大概他說不介寧失去一百萬,但不能讓一亳硬幣,跌入坑渠,定必拾回,因為世界上的”錢”真的小了,世界財富少了一亳,天人的一亳,找到球場寶藏的老人家聽到此話,不知有何想說? 翻閱報紙,近日回收價格大跌,紙皮回收價只剩五成,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婆婆沒有被裁員,卻無情被減薪。銀行、會計裁員,還有遣散費,婆婆只能少吃二塊肉。 不過,婆婆仔數也很勵害,最強莫於過社區關係,免費網絡。未有facebook,已知天下事。記得有一次到新界太平清醮拍照,十一時,乘車離開,巴士變成老人中心專車,婆婆好奇我的存在,我也奇怪她們的出沒,她們一面慈祥告訴我︰”後生仔,你都識來看鳴芝星,蓋鳴暉的戲真不錯,下星期五,去吉澳又可以免費看戲。”接着,她取出那長長的神功戲清單,對牛彈琴給我解釋如何能整年免費看蓋鳴暉,大量西貢、北區的村落名字,懷欵婆婆是否懂得google  map。聽着她朗誦私人google  calendar(日曆),旁聽婆婆們的歡呼和評論,知道那裏有神功戲,那裏有一車車的婆婆。 看戲免費,食物也可免費,官塘、藍田,九龍東的盂蘭節,都派平安米,對我來說要”平安”,她們要的是”米”,清早排隊拿籌,拿着米袋的喜悅,不忙對我說︰”整個九龍東,走廿場盂蘭節,可以食足半年,現在米貴,真是很抵,又有意頭。從前,還有水桶、生果、日用品,現在只有米了。”婆婆沒有唱k,花錢娛樂,盂蘭節就是她們的吹水會,大旅行,見朋友收風,打聽吃喝,聽戲好時機。 太平清醮、盂蘭節,婆婆很識計數,又睇又拎,有人問街坊花一百萬搭竹棚,拜神,又何用呢?我猜婆婆眼中,節慶比起拿到審查過後的長者津貼,毫不遜色。我們需要facebook,婆婆想要太平清醮。香港人常斤斤計較,卻凡不着為一元八塊,望天打掛。婆仔數,我們眼中,幑不足道,卻有近30萬的貧窮婆婆、伯伯,每天必須被迫錙銖必較。怕甚麼?錢太多,拿不到津貼,錢太少,生活不了,醫療,百年歸老後怎打算?羨慕那富豪,閒情日致,站在坑渠,找回那個一亳硬幣。 PS: 謝謝細車的短片 影像串流: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誰有本事誰來管

全世界都在罵成龍,那我就來讚美他幾下。日月可鑒,成龍說的話當然大多數都是胡言亂語,但我們太容易全盤否定掉一個人了,其實成龍的鬼話連篇裡也會有一兩句的人話,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挖掘出來而已,比如他最近接受採訪時說的那一句:「誰有本事誰來管!」 「誰有本事誰來管」,這樣一句話,不理它前文後理,把它獨立抽出來,這根本就是民主精神的體現啊。民主的精神,就在於選一個有本事的人來管,不是由一個姓氏的人世襲,也不是由一個姓氏的黨派霸著,任何人只要有本事,得到民眾的支持,就可以競選一城或一國之領袖。 當然,對於「本事」的看法,我和成龍大哥之間一定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他一定覺得出街時身上帶兩支手槍和六顆手榴彈,那叫本事;想搞哪個女明星就搞哪個女明星,那叫本事;想在誰的演唱會上唱《真心英雄》就在誰的演唱會上唱,那也叫本事;甚至每代言一個品牌就弄死一個品牌,那仍然叫做本事。我卻以為,不動刀不動槍不流血,就能讓群眾跟隨你走,帶領社會前進,那才叫本事。管別人的事,關鍵在於說服對方;管眾人之事,關鍵在於服眾。弄刀弄槍的高壓統治是玩不了長久的。那個曾經靠電影征服萬千影迷的成龍,毫無疑問曾經也是個英雄,但現在的成龍算個什麼呢?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那就從大家叫他「成蟲」,也許能看出些端倪。 怎樣保證選出有本事的人出來管事?這就要有公平的制度。比如一個香港有七百萬人,由一千二百個人選個特首出來,這樣的制度總不能叫公平吧;又比如,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某黨仗著有槍有炮,就由該党內部的少數寡頭決定一個國家的現在和未來,這樣的制度也總不能叫公平吧。雖然成龍拳腳功夫遠勝於我這個四肢笨拙的宅男,但如果他赤手空拳,我有支上滿子彈的手槍,這樣一對一的比武,我就算贏了也覺得不光彩,因為這不是我的本事,這是那把槍的本事。或者打個比方,我想叫成龍拍個洗頭水廣告,成龍不從,我用槍指著逼他拍,這算不算本事? 在所有的遊戲裡,想讓輸家輸得心服,就必須先有公平的制度,這制度還必須是由所有玩家一同制定或至少是所有玩家都認同的,沒有公平的制度,多有本事也是Bullshit。 成龍是個聰明人,他曾經以一句「中國的電視機會爆炸」準確概括了「Made in China」的品質,如今他又以「誰有本事誰管」一句話點出了民主的本質,但令人恨鐵不成龍的是,他話說多了。看看他在「誰有本事誰管」後面說了甚麼--「你們管不了,只在罵」。是啊,我們管不了啊,因為有人用槍指著我們腦袋,讓我們想管也無法管,我們連管都不能管了,也許只剩下能罵了,但是可悲的是,連罵也不能罵,在中國,一罵就成了劉曉波,一罵就成了陳光誠,一罵就成了艾未未。能罵成劉曉波、陳光誠,也是個英雄,不像成龍,一罵就成了「蟲」。 一方有警察有軍隊,另一方卻是手無寸鐵的民眾,這本來已是不公平的遊戲,成龍卻還妄圖在這不公平的遊戲之上,把弱者最後的手段--上街遊行也剝奪。這根本就是混蛋。一個混蛋,最好甚麼也不要管,先管好自己的嘴巴和雞巴。 http://www.rapbull.net/posts/3064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之一) 律政司向終審法院建議,外傭居港權終審之時,由終審法院提請人大釋法,重新詮釋1999年吳嘉玲案首次釋法內容,澄清常委會確認特區籌委會對第二十四條第二款內的意見為立法原意的法律效力。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解釋,兩者在香港法律制度下的地位及約束力涉及複雜法律問題,澄清將有助解決不同類別人士的居港權問題。 , 律政司的釋法建議,社會立即媽聲四起,指釋法建議破壞一國兩制摧毀高度自治,為香港法治帶來暴風雨。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強調,政府根據《基本法》「透過司法體系請求終院考慮尋求人大常委澄清」,並非向終院各法官施壓,亦非政府要求人大釋法,絕不認同釋法為香港法治帶來暴風雨。 律政司建議終審法院提請人大釋法,雖然是超級騎呢的嚴重錯誤,但亦顯示出進步的一面,就是確立特區政府無權提請人大釋法,司法體系提請人大釋法是《基本法》規定。破壞一國兩制摧毀高度自治罪魁禍首之一的梁愛詩亦表示,支持政府按法律程序解決居留權問題,表示按照程序做便不會破壞法治和司法獨立,曾經兩度「提呈」人大釋法,梁愛詩知衰?梁愛詩質地差,支持律政司的建議,口多多講多錯多,又衰一鑊。 終審法院原常任法官包致金接受傳媒採訪時強調,《基本法》賦予終審法院有權尋求人大釋法,但終院主動提出以外,其他釋法都是錯誤。「除終審法院主動提出外,其他釋法都是錯誤,」包致金的觀點絕對正確;但《基本法》賦予終審法院有權尋求人大釋法的表述,存在認知偏差。 《基本法》第158條(3)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本法的其他條款也可解釋。但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需要對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條款進行解釋,而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的判決,在該案件作出不可上訴的終局判決前,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引用該條款時,應以全國人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解釋為準。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決不受影響。」 第158條(3)的規定十分明確,「香港法院只有在審理案件時,如本法關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中央和香港特區關係條款的解釋影響到案件的終局判決,終審法院才能夠請常委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終審法院無權對影響到案件終局判決的其他條款要求常委會作出解釋。 第158條(3)不是賦予終審法院尋求人大常委會釋法的權力,而是當自治範圍以外條款的解釋影響到案件的終局判決,限制香港終審法院對有關條款的解釋權;規定應由終審法院請(通知)常委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就是確立自治範圍以外條款的最終解釋權屬於常委會,此項規定是為維護中央於特別行政區的權力。 自治範圍以外條款的最終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該類條款的解釋影響到案件的終局判決,需要限制香港終審法院的解釋權,就是確立終審法院的終審以及對法律解釋是最終解釋的法律地位。規定應由終審法院請常委會對有關條款作出解釋,同時亦是規定常委會無權自行解釋,此項規定是為保證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得到實現。 《基本法》第158條(1)和(2)及(3)解釋權的配置和解釋機制,目的是為實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地方的主權,既維護了中央於特別行政區的權力,又保證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得到實現。 終審法院無權就審理案件無關的條款或事項提請常委會作出解釋,律政司嘅建議係問和尚攞梳,相信終審法院唔會睬佢。明知不可為而為,律政司的建議或許只是政治表態。推翻《莊豐源案》判決以及要求確認特區籌委會立法原意籌劃多年,梁振英政府可能受到人大系統和港澳辦「惡勢力」及董建華餘孽的壓力,律政司的建議應該是借助終審法院的拒絕作交代。 資深大律師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莫樹聯表示,要求澄清常委會確認特區籌委會對第二十四條第二款內的意見為立法原意的法律效力,涉及中央與特別行政區關係,已符合第158條(3)提請解人大釋法的條件。終審法院咿家係審理外傭居港權案,唔係重審《吳嘉玲案》,莫樹聯的論說,與師傅胡漢清一樣,只具扭計師爺本色,對法律含義欠缺辯證能力。兩師徒都患上小便障礙症,可憐。 胡錦濤主席今年七一訪港,確認《基本法》在香港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是依法治港的基石。11月8日中共十八大開幕,胡錦濤作報告,有關港澳部分,胡錦濤明確指出,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胡錦濤更強調,中央政府將嚴格依照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中央政府「將嚴格依照基本法辦事」,胡錦濤的表態,明確表示中央過去「未有嚴格依照基本法辦事」,「將嚴格依照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展現中央撥亂反正的意圖。香港法治的暴風雨,是來自踐踏《基本法》的「犯罪分子」負隅頑抗;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狗尾續貂胡錦濤的報告, 11月22日在香港《文匯報》發表題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文章,是負隅頑抗的具體行動。 第一至第三次「釋法」,人大常委會都是行使中國憲法第67條的權力解釋香港《基本法》,胡錦濤主席確認《基本法》在香港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已對常委會的錯誤定調。特區政府及董建華餘孽一直當李克強副總理和胡錦濤主席的表態冇到,與人大系統和港澳辦「惡勢力」勾結負隅頑抗,目的是維護自身的錯誤,唔衰得。 行政長官最主要的職責,是執行《基本法》領導特區政府。不遵守《基本法》維護「犯罪分子」,等於玩火自焚,必將死無葬身之地,梁振英應該打醒十二分精神。 明報──法治暴風雨勢爆衝突: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21214/-2-2847659/1.html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http://www.basiclaw.gov.hk/tc/basiclawtext/index.html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導盲犬服務的本地及普及化

導盲犬服務在香港 導盲犬使用的新聞最近在香港鬧得熱哄哄,有導盲犬使用者在公眾或私人地方使用導盲犬時遭受到阻撓,讓社會各界燃起對導盲犬服務的少許關注。然而導盲犬服務對於香港來說可謂遙遠而不陌生,早在數十年前香港經已引入了導盲犬但最終未能普及化,而最近心光盲人院與香港導盲犬協會合辦的四人四狗導盲犬使用者先導培訓計劃再次以引入導盲犬為目標推廣導盲犬服務,但香港商界對此看似未有支持。四人四狗計劃發近500信予不同地產及飲食集團,呼籲支持導盲犬計劃,容許導盲犬進入旗下商場及餐廳,但居然只有兩個機構回覆表示支持。 導盲犬服務現是世界上頗受歡迎的盲人導向服務,在歐美已發達國家已經已漸趨普及化,另外與香港一海之隔的台灣亦發展得甚為完善,但香港現今卻只有四隻導盲犬正在提供服務,可見香港落後的情況。然而香港基予甚因素使令導盲犬服務未能得以改善?究竟存在著怎麽樣的限制? 香港政府的角色 提供導盲犬服務最重要考慮的是香港普羅大眾對狗隻的接受程度,鑑於導盲犬工作時是有機會進入一些現今香港未允許普通狗隻進入的公共設施,如公共交通工具、商場和大部分食肆,若開始導盲犬普及化,將會開始有更多狗隻進入以上地方。事實上,每一個地方總會有不歡迎狗的人,而這一類人大多數對狗隻是出於畏懼,害怕被襲擊。但對導盲犬有初步認識便清楚,導盲犬是經過嚴格訓練及挑選,能被挑選作為導盲犬的犬隻本身也是性格極為溫馴,從此可見,導盲犬是與別不同的。但如何能夠令到大眾人士清楚導盲犬的特性及放下其戒心,我認為是政府的責任。 私人機構的不合作是基於香港現今在導盲犬的話題上還不夠熾熱,甚少人關注發展的動向,更甚,政府更缺乏支持及推動。早前有報導指出有導盲犬進入入境事務大樓被拒事件。政府部門也不能帶頭以身作則,私人機構又有何動力伸出援手,最終四人四狗計劃的雄心壯志就自換來冷漠的對待。一項福利服務的推廣是極之需要政府的帶頭行動,基於其坐擁龐大的資源可以進行一次性十八區的宣傳活動,使更有效讓市民清楚導盲犬服務的特性從而支持,另外政府的支持可影響私人機構的態度。政府與商界一直以來在社會政策及福利上存在緊密的合作關系,最近的關愛基金可作一實例。然而若政府大力推動導盲犬的普及化,建立一個形象讓私人機構明暸視障人士的權益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自己也應出一分力從而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由此可見政府在推廣導盲犬服務上應處以一個領導的角色。 一線的曙光 雖然現今香港的導盲犬服務普及化的工作未受到廣泛大眾熱烈的支持,但非常慶幸報導中指出仍有兩間大型機構願意支持導盲犬計劃,容許導盲犬進入旗下商場。報導中涵括了是大家樂集團首席執行官羅開光的個人經驗,其表示年輕時接觸導盲犬的經驗使其明白視障人士的困境,俱使他支持此計劃。從中可以看見大眾對計劃的了解程度如何影響其對導盲犬服務的支持,羅先生明白導盲犬的特性所以不擔心導盲犬會影響其他食客,放心讓導盲犬進入旗下食肆。故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大眾認識導盲犬服務。 而得到大家樂及恆基地產兩個香港大型機構的支持,可作為「先頭部隊」,在將來的日子證明導盲犬進入私人機構是合理及正確的。特別是大家樂公司這類大型連鎖食肆,非常講求衛生,若在他日能證明導盲犬的進入並不影響食物質素及其他正常運作,相信能吸引更多食肆支持。 雖然現階段支持此計劃的機構數量較少,但有幸支持的兩間機構本身的代表性甚大,可望於將來成為榜樣吸引更多機構仿效。 少一敵人等於多一個朋友 有一樣事實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對於擁有正常視力的人來説,即使不討厭犬隻,導盲犬服務的確是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若要大部分人主動熱心推動導盲犬服務,可謂吹毛求痴。同樣,對於私人機構而言,在作為牟利機構,導盲犬服務對於其沒有直接的經濟利益,甚至可能有損害,若其他顧客遭受到犬隻攻擊可能要作出賠償。推廣導盲犬服務讓公眾了解服務內容的目的並不是要徹底改變這些人的的看法和態度,而是消除他們的反感及誤解,讓他們知道導盲犬是不存在攻擊性,令他們不會形成導盲犬服務普及化的阻力。 當一些害怕犬隻的人,明白到導盲犬的與眾不同,便打破以往的概念,消除對導盲犬的抗拒,另外再推廣導盲犬為視障人士帶來甚麼重大的改變及幫助,相信一定會吸引更多人支持其本地普及化的工作,當更多人關注導盲犬服務的發展及支持其普及化,就能形成一種無形的輿論壓力要求私人機構關注視障人士的需求,私人機構為保住其健康企業形象,亦必會採取行動。種種的因素加起來才能令導盲犬 普及化的進程踏上正途。 歧視依然存在 導盲犬使用者在使用導盲犬時面對如此的阻攔,其實某程度上亦是一種歧視。歧視本來包括令到一但人不能享有與常人相同權利及自由,在導盲犬的事件上,本來一個常人進入同樣的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可以很快捷及順利,但導盲犬使用者卻要先受到阻撓。雖然兩者最終都能進入該些地方享有那些設施,但他們始終不能享有常人快捷及順利進入的好處。 伸張權利的態度 當服務未被普及化的時候,視障人士使用導盲犬進入各公共場所時遇到阻礙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在使用者申張自己的權利時亦需以溫和的態度應對,並不是單單為了避免衝突發生,更進一步的是避免更多反對導盲犬服務的聲音出現。視障人士在社會上是弱勢的一群,社會欠缺對其關注,而在僅有小小權利被傷害的時刻,當然義憤填膺,但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其作出阻止是基於不理解,若然在處理導盲犬的事務上受到不友善的對待,其必定亦對導盲犬服務產生壞印象。這些惡性衝突最終只會成為導盲犬普及化的阻力。 結語 導盲犬服務的普及化無疑尚有很長的路,爭取的途中必會預到挑戰和困難,但最重要的助力,始終是政府的推波助瀾,但願將來政府在社會上小眾的福利上有更積極的態度面對。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